標籤:

如何解讀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


孤獨而優雅,剋制而情深。

這個世界,像是被大多數人用詞語安全而細緻地劃分出了很多類。出於本能,出於被理解,被懂得的渴望,我們總是尋找著和我們帶著同一標籤的彼此。

但社會固化的標準,給一部分人帶來了安全感的同時,同樣,也給另一部分人也帶來了孤獨。

當十多歲的天才少女早慧地參悟生死,並用自己的價值觀恣睢地抵抗這個讓她覺得荒唐的社會時,父母會覺得她需要看醫生。當臃腫粗糙的看門人舉止優雅,語出驚人,甚是擁有大智之感時,來往受過高等教育的優雅夫人卻從未認真與她有過對視。

這個社會匆忙,刻板。對她們來說,更是陌生與堅硬。敏銳的感知力下,是刺骨的無奈。於是,一個想到死,一個想要躲。

那麼,可怕的孤獨到底為何?是生而為人,孑然一身的常態?還是想要訴說時,卻雞同鴨講的無奈。

突然想起一個故事。

在偌大的深海里,有一隻叫Alice的鯨魚,沒有任何同類能夠聽到她的聲音。
沒有家庭,沒有朋友,甚至不屬於任何部落,不得已的安靜與隱匿。

因為它的頻率有52赫茲,而正常鯨魚的頻率只有15~25赫茲。

它的頻率一直是錯的。

不被理解,無從分享,無人同和,是謂孤獨。

高山流水的知音難覓,曲高和寡的悲涼之後,我們總是不禁長出尖銳的刺,抵禦嚴寒,抵制荒謬,抵禦規則,抵制侵蝕。

但人是終究是群居動物,認同感,愛,理解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於是,當小津先生出現後,勒妮的刺開始變得柔軟,她收起了武裝出的尖刻與粗糙,眉眼間開始變得明朗而有力。惺惺相惜的氣息里,兩個人愈來愈近,。而勒妮與帕洛瑪,帕洛瑪與小津,都在這次微震中,以著相同的頻率連接到了彼此。心照不宣的話語,默契十足的厚重安全感,皆因懂得。

勒妮放棄了剋制,在拒絕小津先生的矛盾中,抱著帕洛瑪嚎啕大哭。帕洛瑪也不再漠然,拍攝勒妮時,她的臉上有了少女該有的笑容。

不是刺蝟,只是沒人能聽到自己最柔軟的頻率。

結尾處,勒妮死於突如其來的車禍。意料之中,但鼻尖還是不禁一酸。一瞬間,三個主人公的命運好像從一個制高點極速墜落,一切欣喜,一切溫度,都在這一刻砰然蒸發。

這悲情美學,實在寫實得殘忍。

我們所處的現實社會,便利而簡易。大多數的我們,都急迫地為自己貼上標籤,快速地尋找可以聊以自慰的另一個人。

我們聊品味,聊理想,聊愛好。在速食的精神中選取相同的認知,將審美與情趣架空到一個高點,獲取安全感,消除孤獨,尋找「共感」。

無痛無癢,也難以鮮活。

標準實則是最荒唐的字眼,最柔軟的東西往往隱匿愈深,需要精力去了解,同樣,也需要時間。

不用急於尋求認同,不緊不慢,敏銳而自持,知音是自然而然下的產物。

願我們都能通過自由,找到值得讓我們變得柔軟的人。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

以前我喜歡的電影是海上鋼琴師,香水,v字仇殺隊,漢尼拔,這個殺手不太冷之類的。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主人公都很孤獨。不管是天才的調香師,扛著正義孤身一人的v,還是變態殘忍的心理學高手和與一棵植物為伴在黑暗中揣著手槍坐著睡覺的里昂。他們都很孤獨。

我總是喜歡孤獨的片子,因為我覺得一切形式的孤獨總是讓人更接近人們自身。

在孤獨中沒有矯飾,沒有刻意,沒有為了一切目的性的自我展示。孤獨的這種情感純粹讓我著迷。

同樣刺蝟的優雅也是一部孤獨的片子,但不同的是,他們在這樣一個平行宇宙中相遇了,本來在各自洞穴中隱藏的孤獨,開始暗自結出了一朵小小的花來。

刺蝟的優雅,從片名來看,就是一部傲嬌的劇。刺蝟,有刺想要偽裝自己不近人情,不通世故,滿身是刺,只願獨處,不願遷就和隨同大眾意願呢。而誰想像得到,在刺蝟灰突突的外表下,卻是一顆優雅的心,獨處的刺蝟,有著符合世間一切美好的優雅,自由和柔軟。她在面對孤獨的這種形式中優雅的對抗著人生這一部永遠不曾停歇永遠在消逝的悲劇。

可能因為太喜歡這部電影了,我反而覺得它親近異常,沒有豆瓣上的小眾文藝的標籤。我甚至覺得它的情節瑪麗蘇,充滿著少女情懷,而且是一種嚴肅認真的可愛。

而我很喜歡這種可愛。

既然是解讀,我先分為三部分來講。(人物,台詞,和情節截圖,截圖甚多慎入)

part 1 人物
全篇共有3個主人公

芭洛瑪:早熟的天才少女,過早洞悉人生悲劇。她在身邊往來堪稱優雅的大人身上,看透了生命的荒謬與空虛。害怕自己的命運已被註定,於是秘密計劃在生日當天自殺。她的聰明得不到回應,只能在獨處中思索,想要找尋生命的真相。

成年人的社交充滿著昭顯自身優越的句子,人們一面掩飾著自己的自私,一面做著無聊又愚蠢的事情,市儈至極。像每天都在魚缸游來游去的金魚,看著忙碌,卻不知道自己追逐的是繁星的倒影。

I cann』t let my life be like this

如果我的長大後也要變成這個樣子,那麼漫長的偽裝,漫長的在這種庸俗的軌道上運行,漫長的被困在這個魚缸里,漫長的活著有什麼意義呢。

我是不會到魚缸里去的,把時間花費在像蒼蠅往同一面窗戶上亂撞的世界。不能因為有想死的心,往後就像爛菜幫一樣的混日子。若一切生活皆無意義,那麼至少靈魂需要勇敢面對。重要的,不是死,也不是在哪個年齡死,而是在死的那一刻我們正在做什麼。

荷妮:其貌不揚的寡婦門房。大家認為她庸俗不堪,脾氣暴躁,生活乏味,整天與肥皂劇和一隻肥貓為伴。但她卻在自己的小密室里研讀弗洛伊德、胡塞爾現象學、中世紀哲學。

她沒有上過學,卻對讀書有著異常的專註與熱情。她隨口說出的是老電影的台詞,書中的句子,眼含淚光,為藝術的奇蹟而如痴如醉,她不善交際不求物慾,也不沒有美貌名利的困擾。她早就把自己置身在社會準則外的那個地方,不追逐繁星。她在書的環繞中獨自度過一天又一天。

你會怎麼定義優雅這個詞

是膚美貌白的夫人,有著精緻的側臉戴著閃亮的寶石項鏈,穿著一襲昂貴的衣裙,她右手握著高腳杯,在巴洛克風格的大吊燈下有著修長的身段,紅唇捲髮。還是說優雅必須有著最昂貴舒適的埃及長絨棉,舉手投足間充滿著成功人士的自信與氣度。

荷妮卻與這樣子的優雅格格不入。

他住在底層的小屋子,沒有華服,不善交際。只有一隻肥貓咪陪著她,冰箱里是一板板相同口味的黑巧克力。她的生活沒有其他的目標與慾望,只是日復一日的藏在自己隱蔽自由的小角落裡,享受著各種各樣的書。

她的優雅在何處體現?僅僅是讀著數以萬計的書嗎?

她的優雅在於刺蝟外表下的一顆柔軟的心。日常的小感慨里用上電影的台詞,為美好的音樂與故事落淚,徜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小心翼翼的保持著這份不為人知的柔軟。在她的內心有希望,有文明,有無數對這個世界,這份哲學的思考。熟知一切而不顯露,看書只是出於內心的獲取。她的心,好像最單純最誠摯的孩童,又像最睿智最優雅的大師。她遠離大多數人」在世間追逐繁星」的理想,不用說多餘的交際話語,沒有為著利益圍繞的人際,她的心,像在伊甸園裡優雅的蹲坐品茶的天使。

為什麼獨獨有她,可以在窮苦,失伴侶,被周圍人不重視的情況下,仍然把這生活過得像一首詩。

仍然可以在歷經十幾年的孤獨滄桑後,有著最純潔的赤子心,去欣賞每一天的太陽和月光。

不用依靠任何外物來緩解生活的焦慮,性喜孤獨,她把這孤獨清苦的人生,過得無比優雅。

不用依靠任何外物來緩解生活的焦慮,性喜孤獨,她把這孤獨清苦的人生,過得無比優雅。

」呡茶一口,光陰便會升華,一切都改變、一切都升華了。一首不知從何而來的音樂,為成敗興衰皆不可預料的人生帶來一絲完美--我緩緩低下頭,想起寺廟青苔上的山茶花,想起一杯香茶,此刻外面的風輕拂著樹葉,隨風而逝的生命凝結成一個沒有明天、沒有計劃的珠寶,人類的命運,擺脫了日復一日的平淡,並飾以光環,超越時間,溫暖我寧靜的心。

成敗興衰皆不可預料的人生帶來一絲完美--我緩緩低下頭,想起寺廟青苔上的山茶花,想起一杯香茶,此刻外面的風輕拂著樹葉,隨風而逝的生命凝結成一個沒有明天、沒有計劃的珠寶,人類的命運,擺脫了日復一日的平淡,並飾以光環,超越時間,溫暖我寧靜的心。「 摘自原書&<刺蝟的優雅&>

小津先生:退休高級音響代理商,他的細膩,識破了荷妮刻意隱瞞的深刻與真誠,他是彬彬有禮又情深的紳士。有貓,有懷念的愛人,有音樂有詩歌。他幾乎是從一句安娜卡列尼娜的台詞和細節之處的荷妮貓咪的名字,來推定荷妮的與他同類的人。

這種同類天性的感知,讓接下去的劇情開展得順其自然。

他作為一個風度翩翩的紳士,完全不介意與一個別人眼中平庸不美的門房相交。

只在是很真誠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要與什麼樣子的人交談。這種本質的交流更接近人們相處對話的本質。喜歡你只因為你是你,而不是你外表或者身份。

你的本身就讓我著迷。

多麼羅曼蒂克的相處。

從電影本身而言,諸多評判會說著演員演技,導演的細節處理上,可是我不認為一定要將某種情愫完美的由完美匹配它的人演繹出來的才叫好電影。它這樣表現,不好的地方如同畫的留白,這部電影的目的也不在於以情節,畫面取勝,他只是想要傳遞一種非視覺上的精神的思考,希望能發射出一種愛的能量。

愛讓我們有意義,準備去愛,去接納,不止是接納自己而且是鼓起勇氣接納他人。這樣的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美妙。

因為有愛人,因為有人愛。

不管在何處,你自己以什麼樣的身份存在,要相信這麼一份愛的存在,讓你不再像忙碌追逐繁星的金魚,而像星星一樣可以每天都有期待的活著。

part2

台詞:「米歇爾女士讓我想起刺蝟,渾身豎滿尖刺,像一座真正的城堡,但我認為,她和這些表面慵懶的小傢伙一樣,內心深處其實很細膩,性喜孤獨,而且異乎尋常的優雅,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刺蝟,只不過多半不怎麼優雅。」

我們每個人都是刺蝟是指,我們每個人都在試圖保護自己。通過高談闊論,虛張聲勢或者多餘的社交來塑造自己的形象,保護著自己的特有生活空間。可是我們在自己獨處的時候,卻也是為了任何更好的虛張聲勢來活。過於急躁對於外界恐慌,像明明不餓卻要把自己的腮幫子塞得滿滿的松鼠,太饑渴與貪心,貪心又急躁。所以說多半不怎麼優雅。

不像荷妮,那麼悠然的在她的書中間,懷裡是她笨笨的大貓。她沒有什麼可以急於去證明與追求的。她有著從身邊的玻璃杯子里的水看出整個宇宙的倒影的平和安寧。

part3 截圖 按時間順序貼,部分記憶有出入。

細節1: 第二遍看的時候,我居然覺得這種情節蘇到死。

通過對話雙方接下書的名言,推測對方實際是愛書成痴的人,男主接著問荷妮貓咪的名字,果不其然是俄國作家,於是男主婉拒一起陪同的要走向電梯的女伴的手,特地過來與門房太太荷妮道別,彬彬有禮地說「謝謝」。

言下之意,兩人首次見面對話不過三句,卻儼然看穿彼此為同類。

細節二:
因為荷妮貓的名字和她說的話,男主第一次見面後馬上送她最喜歡的書給她。
荷妮收到書後想著要禮貌的回復些什麼。荷妮坐在桌子上寫著「謝謝您的書,我看不懂」寫完又揉成一團,覺得不好,又重新想著寫什麼,是繼續掩飾裝粗陋,還是坦然接受。揉過的廢紙摞成了一堆。像手足無措反覆思量的小女生。

細節三:
送過禮物後男主接著約荷妮吃飯,荷妮糾結著這樣好嗎。卻對好友說起,並決定著還是去赴約。
這裡的荷妮像謝耳朵一樣,不問世事,從來沒有逛過街。但為了這次晚餐的約會,荷妮第一次去做了頭髮,換上了好友借過來的昂貴裙裝。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見男主。

細節四:男主第四次約荷妮,說希望能與她去他喜歡的餐館共進晚餐,因為男主希望荷妮那天能夠陪他過生日。荷妮開始又拒絕了。因為總是覺得自己怎麼能夠,怎麼可以,自己是一個門房,不應該接受有錢人如男主的邀約。但是後來呀,荷妮又寫了紙條塞進男主的信箱,說,如果您還沒有改變主意的話,我願意與您共進晚餐。
接著下午男主就送了一套衣服外加好看的大披肩和鞋子給荷妮,讓她不用煩憂著晚上該穿什麼。
幾年前的法國片蘇到如此 。

細節五:
你的貓叫什麼名字,在全劇中出現了三次。問的正好是三位主角各自的貓。他們的發問方式如出一轍,同類與否一目了然。不同的是男主貓的名字示意懷念著摯愛的亡妻,女主是家庭氛圍的背景延續,荷妮則是自己喜歡的作家。

細節六: 看到芭娜瑪來找她,芭娜瑪說完拿信的事情還站在門口不肯走,眼巴巴的看著荷妮。於是荷妮遲疑的問她要不要吃巧克力。然後芭娜瑪馬上開心的進來了。

接著是芭洛瑪特地過來拍荷妮

本來覺得在第83分鐘就安排荷妮死去,太過殘忍,突兀。但看到那句,我的心像蜷縮成一團的小貓咪,便也釋懷了。她是一隻優雅得無以復加的刺蝟太太,死亡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重要的不是何時死去,而是死去的時候我們在做什麼。
「死亡讓人方寸大亂,格朗,我的心像蜷縮成一團的小貓咪。我想跟您再喝最後一杯清酒。 」
天啊,我覺得「我的心像蜷縮成一團的小貓咪。我想跟您再喝最後一杯清酒。」是在是太美的一句台詞,讓人不忍離去。

最後貼幾張 芭娜瑪的台詞。感受一下天才少女的思維。

(圖解暫時完結,傳圖片太累了。看了我的圖片要對我負責,不點贊就是耍流氓!)


一個裝滿書的幾平米房間

一盞昏黃的檯燈

幾塊黑色巧克力

你找到了可以把自己藏起來的地方

你不期待親情友情和愛情

你是個"典型"的守門人

你對人冷冰冰

像一隻身上長滿刺的刺蝟

放棄外在的精緻

把時間留給內心

"世界上幸福的家庭總是相同"

"而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

這是你和他的暗號

像是一把開門的鑰匙

你歡喜,打開門看見他紳士的邀請:

"我們可以做朋友,甚至做你想做的一切"

你哭泣,想起了自己身上的暗淡:

"我是個醜陋又瘋狂的女人"

等你準備好去愛一個人

一輛貨車疾馳而過你的生命戛然而止

躺在血泊里的你,想笑

笑命運的滑稽和夢的脆弱

這一切都在11歲女孩的鏡頭裡

生命的結束從普通變得深刻

再也找不到能躲避被餵食的地方

那隻優雅的刺蝟曾對小女孩說


希望你的生命能展現出你想要的樣子


"我不會因為決定要自殺,就任憑自己想根爛青菜腐爛敗壞。重要的不是死亡,也不是幾歲死,而是死亡這一刻,你做幹什麼,在谷口的漫畫里,主人公死於攀爬聖母峰,我的聖母峰,則是拍部電影,拍一部生命為何如此荒謬的電影。別人的生命,還有我的生命。就算一切都沒意義,好歹精神上也得戰勝它。」


芭洛馬和荷妮都是我的過去,
曾經我因為孤獨而感到痛苦。
現在我依舊孤獨,
努力理解自己,
努力接受自己的古怪,
痛苦就減輕一些了。
這部電影讓我很幸福。

在荷妮對著芭洛馬的攝影機,
開口說自己的時候,
芭洛馬笑了。

真實的自己太柔軟,
受了很多傷,
也沒有人理解,
曾經想過死亡與放棄,
但是對自己的愛惜,
和對世界的好奇,
讓我想要活下去,
為了生存,
只能用硬梆梆的刺保護起來。

這部電影讓我覺得好舒服。



我想先講個故事。

1920年1月24日,在巴黎。一位窮困的三十六歲畫家,發了高燒, 昏倒在畫室里。被發現後,立刻送到慈善醫院,晚上八點五十分,他死了。

第二天,二十五日,小他十四歲的模特兒妻子珍妮·海布特(Jeanne Hebuterne)趕來看他,凝視、凝視、凝視了許久許久,靜靜的向後退著,向他告別。十幾個小時後,這位女士從五樓跳了下來,殉情而死。還懷了九個月的身孕。

直到三年以後,模特兒妻子的家人才同意,讓他們同穴而葬,墓碑上寫著:"他們終於長眠一起。"畫家死時,每幅畫價僅售一百五十法郎;十年以後,漲到五十萬法郎;七十年後, 已經漲到和他朋友畢加索(Picasso)一樣的數字。

畫家是義大利人,他去國而不懷鄉,但臨終遺言卻是: "我永遠的義大利。"

他就是"莫迪利亞尼"(Modiglian)。

現在他有了永遠的祖國、永遠的情侶,和永遠的名字。

1)

命運沒什麼道理可言。原因就在於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究竟是什麼時候其實已做了選擇。

我們不知道究竟意外和幸運哪個先來臨。

在讀金庸時,曾為幾個片段默默掉下淚來,一處是《天龍八部》里的阿朱之死,一處是《飛狐外傳》的程靈素之死……

她們是可敬的,她們的故事可歌可泣。

一個無愧於大俠蕭峰的念念不忘:

「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國,千秋萬載,就只一個阿朱。」

一個終令情郎追悔莫及:

突然之間,胡斐明白了一件事:「為什麼前天晚上在陶然亭畔,陳總舵主祭奠墓中那個姑娘時,竟哭得那麼傷心?」原來,當你想到最親愛的人永遠不能再見面時,不由得你不哭,不由得你不哭得這麼傷心。

電影《刺蝟的優雅》里的荷妮·米歇爾,讓我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七心海棠」程靈素。

程靈素不漂亮,甚至她的缺陷,對於女孩子來說幾乎每一點都是要命的:皮膚是「肌膚枯黃」、「臉有菜色」,頭髮「又黃又稀」,身材「雙肩如削」、「身材瘦小」……

一個醜醜的女孩子,偏偏還在《飛狐外傳》這樣一本不太重要的書里出場,並且是在全書幾乎已經過半的第九章才出場。我們想當然地以為,她只是個小旦角兒而已。結果,她在僅有的十章篇幅里,上演了一場彎道超車,如彗星襲月,發出了最耀眼的光。

她對敵人直,對朋友義,對愛人忠,氣度磊落,坦蕩豁達。隨著她在江湖上一次次從容若定、履險如夷,幾章過後,她的光彩就開始超過了男一號胡斐,也超過了女一號袁紫衣。又幾章之後,她的氣場甚至直逼書中的大俠苗人鳳。

但這個奇女子在情場上的失敗,讓人扼腕。

黃蓉和趙敏,她們的愛情也曾遇到了絕望的關口,郭靖答應要娶華箏,張無忌更是和周芷若要拜堂了,但黃蓉和趙敏放棄了嗎?想想趙敏華堂奪夫的勇猛吧。

光明右使范遙眉頭一皺,說道: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強不來了。」趙敏道:「我偏要勉強。」

程靈素的退縮,大概是因為自卑。她可能不知道該拿什麼向胡斐進攻。趙敏的進攻方式是:「張公子,你說是我美呢,還是周姑娘美?」黃蓉的進攻方式也很相似:「你說我好看嗎?」二人倚仗的利器都是容貌。

程靈素不能用這些招數。她不好看。她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在她自己心裡,覺得自己配不上胡斐,只是個醜醜的貧村窮女。

她高估了山外面的那些大家閨秀,低估了自己這個村裡的黃毛丫頭。有時候,我真希望程靈素學一學另外一個女人——石榴姐。石榴姐說:我就是風華絕代、萬人驚艷的石榴姐。程靈素也可以說,我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你沒發現嗎?不愛我,你愛誰?你是豬腦子嗎?

2)

門房米歇爾是個矮胖的女人,54歲寡婦。她沒有上過學,一直很窮。毫不起眼,微不足道。一個人住,還有一隻肥胖的懶貓。

她自嘲「腳上長著老繭,有時早上醒來嘴裡就像長毛象一樣臭。」

但她有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用一間書房抵擋全世界。

當她被人欣賞時,她也會忐忑,也會因開心而可愛。小津格郎送她兩本列夫托爾斯泰的書時,她也會反覆在想如何回復——「我看不懂」,「我不認識字」,「簡直胡扯」……「謝謝,真是太客氣了,門房上」。

她會在感嘆時用上心愛電影的台詞,為美好的音樂與故事落淚。

她會在無人的時候,為自己的不知所措,而暗自失落。

她會在拒絕小津先生的矛盾中,抱著帕洛瑪嚎啕大哭。

如同一隻孤獨而優雅的刺蝟。

曾記得一位博學多才的文學家在自己的一部著作付印後被問及此後寫同類作品的設想,他回答說,要想寫作而沒有可能,那隻會有遺恨;有條件寫作而寫出來的不是東西,那就要後悔了,而後悔的味道不好受。所以他強調說:「我寧恨毋悔。」

對這幾句話,讀來濃郁沁心,極堪回味,「寧恨毋悔」,對人對事,我願以為圭臬。

要能夠接受一切美好事物的缺席。寧恨毋悔,在有瑕疵的生命中,去盡心儘力,才有望企及真正的圓滿。

寒冒雪霜寧是病,靜期風月不須春。愛情來了,很好,不來,也不壞。

說愛情一定不會缺席的人,心裡是遺憾的,忐忑的,怕等候不來,才給自己打一劑強心針,讓自己有堅持下去的勇氣。但太久的遲到,已如同缺席。

生命中,沒有什麼不可缺席。親情會缺席,健康會缺席,理想會缺席,一切都可能缺席,包括愛情。很多美好的缺席,對人的打擊比愛情更大。

可是荷妮又是幸運的。她遇到了同樣內心柔軟的帕洛瑪,遇到了懂她的小津格郎。

在小津彬彬有禮的引領下,不僅荷妮逐漸卸下卑微的偽裝,帕洛瑪也開始重新審視生活,臉上也出現了少女的笑容。

這又是部溫情的電影。

3)

若有人要問「什麼是愛情」?

套用一句歌詞來戲謔,愛情也許不過是精神鴉片,是一場世紀末的無聊消遣。

這精神鴉片是什麼?是啤酒與炸雞,也是你的名字,是西雅圖的不眠夜,是少年維特之煩惱,也是屋頂上的輕騎兵。寶釵撲蝶,黛玉葬花;曹娥江畔,梁祝化蝶;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這些用唐頓莊園老太太的話來講,就是「You read too many novels, Denker!」

這麼說或許過於苛刻。但我們要知道的是,許多我們認為是天經地義的觀念,是非對錯不容置疑,其實並不是原來如此。

是的,如果我們能夠從更大的尺度去看,就會發現它並不像很多人想當然的那樣,它以前並不是這樣——那麼將來也未必還是這樣。

這裡還涉及一個與愛情相關的概念,就是婚姻。

婚姻本質上是一種經濟關係,關於這一點的闡述另外還有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婚姻是兩個家族的政治經濟聯盟,和愛情一點關係都沒有。

父權改變了姻親性質,在控制了子女婚姻之後,長輩取代結婚者本人而成為姻親關係的主導者。這樣一來,一位男性能夠主動建立並從中獲益的姻親關係,便大大增加了。而宗族的存在使得婚姻不僅是一對男女的聯合,也是兩個家族的聯合。

而愛情成為一種流行文化,可以理解為是生產力、生產關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青年男女不用依賴祖輩的資產來維持生活,而在近現代工業化的過程中謀得一個職位,同時有了大量閑暇時間,愛情就應運而生。

如果我們去問「為什麼要愛情」,這背後可能沒有什麼驚天的奧秘。

為了繁衍、為了抵抗生活、為了過得更好、為了不孤獨、為了幸福,這都是人類最重大最實在的幾個訴求。

你無須把愛情看得那麼神聖無比。但也不必把愛視為虛偽。就如影片中小津格郎對荷妮的情感,不同於年輕少男少女般熱烈激情,他們的愛情是淡然而剋制,真摯而安靜。

愛情之所以存在,或許就是為了活著有意義。

荷妮死後,拿回金魚的帕洛瑪決定活下去,因為她通過荷妮和小津看到:改變命運(奇蹟)是可能的,愛是可能的。或者說,愛本身就是一種改變的力量。

這是因為,唯有深刻的連接才能讓我們感受到自己在這個世上的有意義的存在。

而改變這一點需要巨大的勇氣。還需要一點點運氣。

PS.這是部好電影,多謝一位向我推薦它的友人。

附:


故事主要圍繞三個人講述:


勒妮.米歇爾


「米歇爾女士讓我想起刺蝟,渾身豎滿尖刺,像一座真正的堡壘,但我認為,她和這些表面慵懶的小傢伙一樣,內心深處其實很細膩,性喜孤獨,而且異乎尋常的優雅。」

這棟高級公寓的門房,粗陋的打扮,每天重複著收發郵件,開門關門倒垃圾的勞動。但晚上關起門來,身後卻有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


她的貓叫雷恩;

她從來不去實體店買衣服;

她總是自己剪頭髮;

她從來沒有吃過日本菜,沒用過日式馬桶……

2.芭洛瑪


「我知道自己的人生終點便是金魚缸,一個大人們把時間花費在像蒼蠅往同一面窗戶上亂撞的世界。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是不會到魚缸里去的。」

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卻並不沉浸在優越的生活中。11歲的她就厭倦了生活的荒誕,決定在12歲生日那天自殺,並在死前拍一部電影記錄身邊這些荒謬的事。


她的貓叫憲法和國會;

她拍DV的時候總是把眼鏡推到頭上去,頭髮常常纏住眼鏡;

她喜歡畫反頁連環畫;(我喜歡這個技能)

她想像著體驗各種死亡方式……

3.小津格郎


「我相信橡樹超然獨立之美,所以我也相信貓的超然獨立之美。」


一個新搬進公寓的日本人,舉止優雅,細膩通透的老頭,改變了芭洛瑪和荷妮生活的軌跡,讓平凡的勒妮勇敢地做不平凡的自己,讓不平凡的芭洛瑪勇敢面對這生活的平凡。


他有兩隻貓,我很想知道他的貓叫什麼名字;

他永遠是平易近人,謙虛優雅的樣子;

他的孫女叫小津陽子,是家族唯一的繼承人;

他喜歡優雅的勒妮……

2

每個演員的表演都非常細膩,不動聲色,但卻讓人印象深刻。下面僅舉幾個例子。


場景一:

小津格郎送勒妮禮物,勒妮打開包裹,看到是一本書《安娜.卡列尼娜》之後,嘆了一口氣,後莞爾一笑,最後立即想起什麼一樣,搖著頭開始還原包裹。

整個過程表現得非常細膩,對禮物的疑惑,對被看穿的竊喜,對被看透害怕平凡生活被打破的恐懼,複雜的內心變化在短短几秒的表情里表現得淋漓盡致。

 她只想做一個毫不起眼,微不足道的人,以至於不敢接受她覺得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面對那些原本遠離自己的幸福時,會慌張而不知所措,也或者是自己極力掩飾的生活將被打破時,內心惶恐不安。


場景二:

芭洛瑪與勒妮坐在一起討論巧克力,細細品嘗時她們愉快的表情,似沉醉在巧克力的味道里,也似沉浸在這難得的互相了解里,畫面和平而舒適。

即使年齡相差那麼多,但她們在相同的頻率上,說的話能互相了解,彼此能進行心靈的溝通,不會敷衍也不會不屑,不會假裝懂得也沒有距離感,認真的聆聽並分享自己的想法,才是兩個人相處最舒適的狀態。


場景三:

小津格郎說:「勒妮,我們可以做朋友,甚至所有我們想做的。勒妮,我們可以做朋友,甚至所有我們想做的。」

這句話說了兩遍,大叔表白的套路好深啊啊啊啊啊!臉上的微表情也很到位,一直看著她,關注著她,眼神里是鼓勵,期待,渴望得到回應。


3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刺蝟,只不過多半不怎麼優雅。」

人的多面性是不可否認的,每個人在不同的場景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偽裝本能地保護著自己。只是如刺蝟外殼一樣的防禦下,你有一顆怎樣的內心呢?

好些人不曾嘗試去了解是什麼能讓事物擁有內在的生命和氣息,而是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討論一些瑣碎而沒有靈魂的事物上,憑藉主觀感受去信口雌黃一番。甚至,很多人不會思考,他們只是不斷地重複他人的觀點來顯示自己內心的獨立。


生活里總是有很多默默形成的固化的秩序與形象,一旦提及那個詞,大家內心立馬有了一個對應的形象。門房就是粗俗,醜陋,脾氣不好,沒有人會雇一個自命不凡的門房,所以勒妮才一直維持著這種人們想要看到的門房的樣子。


一部分人為生活中的某些角色塑造了一些形象,在幾經人云亦云之後,大家就覺得這種角色就應該是這種形象,如果不是那就大跌眼鏡,要麼被過分稱讚,要麼被過分唾罵,要麼被說成是自命不凡。


但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一個人也都是會變的。而不是我從事某種工作就一定要變成大眾印象中做這種工作的人應該的樣子。誰都沒有這種義務!門房可以是博覽群書的,收廢品的大叔可以是優雅有禮的。生活是有序的,但我們的思維不應該被宏觀的秩序固化呀。

無論你會是小津格郎一樣,外表優雅內心也優雅的人,還是像勒妮一樣外表普通內心優雅的人,都願你努力成為一個至少內心優雅的人,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


PS:電影里,勒妮是芭洛瑪和小津先生眼裡的刺蝟,而芭洛瑪對家人而言,也是一隻刺蝟呀!真心推薦大家去看這部電影,雖然很簡單,但是有很多值得深思的點。


帕洛瑪或許會是下一個優雅的刺蝟。
剛看完這部電影,總想表達些什麼。最後勒妮死的太突然了。隱藏多年的優雅最終被人發覺,滿身保護自己的刺終於變得柔軟,還有多年沉寂的心終於強有力的跳動,那一直下拉的嘴角也始終上揚了起來。。。。。但這這樣結束了,悲劇來的太突然!

勒妮在帕洛瑪的錄像機前說,我對人冷漠但是有禮貌!這應該是現實生活中我們為人處世的態度。影片一開始勒妮的書房是不開門的,每次出來都是先關上門,然後再去做其他的事情,在她最後一次出門時,再出門的那一刻才意識到門沒有關,然後關上才出門。如果沒有撞他的貨車,是不是小津格朗和帕洛瑪能夠進入,和他一起在書房躲起來,享受屬於他們三個人的世界?

我覺得金魚就如同帕洛瑪,一開始終日生活在魚缸里,覺得這樣的生活毫無意義,最終卻經歷了下水道的一番遊離安然的生活了下去。


這部電影是至今為止唯一一部讓我看了之後想再看一遍的電影,裡面的小女孩和看門的女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都以自己獨有的方式把自己保護起來,可這種保護在外人看來確是怪異不可理解的。然而她們也沒想著會要讓其他人去理解。從一開始我們就可以看齣劇中的少女並不是普通的少女,而當我們看到看門的女人那一屋子藏書時就應該想到她決不會是一個普通的看門人,她們兩人的獨特是少有人發覺的,即使是身邊最親近的人。其實我也發現,有時候往往是最親近自己的人,包括父母,往往也是最不了解自己的人,他們都在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對待她們所謂了解的我們。當那個溫文爾雅、不以貌取人、有著深刻內涵的日本人出現時,她們兩個似乎都得到了釋放,這個世界忽然間就變的很美好了,看到看門女人在日本人面前的嬌羞,讓人覺得幸福就是那麼的純真。可是後來的車禍,讓坐在屏幕前的我突然就驚呆了,內心不覺被抽取了什麼似的,暫停了許久才反應過來接著看,看門女人的死在之前的劇中是毫無預兆的,就這麼突然發生了,估計這一幕會讓很多人驚住。這或許就是編劇的獨具匠心之處,也是這幅作品能抓住人心並不同於其它作品之處。看門女人的死又讓人覺得這個世界太狗血了,讓一個好不容易即將獲得到綻放的女人就這樣隕落了,幸福來的太不易卻走得那麼突然,特別是對於小人物來說,能夠獲得別人的關注就很難了,更別說青睞和愛情了。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的殘酷。


導演選擇站在十一歲的小蘿莉帕洛瑪的角度上,敘述整個故事。大概是她過早看清了這個世界,要麼就是她還太小,以為世界本就是如此。帕洛瑪說道:「雖然我如此有錢,可是我早就知道,人的一生如同在魚缸里,在這個世界裡,大人們像窗戶上的蒼蠅,用一生在魚缸里撞來撞去。」她不願意接受自己的生命就像姐姐一樣,就像魚缸里的魚,生活將終結在塑料袋裡。她只關心前途,生活像一場戰鬥,只有摧毀別人才能勝利。她拿著小型攝影機,想在死前拍攝一部電影。她說:「我可不打算像一片爛菜葉子一樣死掉重要的不是死亡,也不是在哪個年齡去死,而是在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做什麼,谷口只狼的漫畫書里主角都是死在了登山的路上我要攀登的山峰,就是拍一部電影,這一部電影就是讓人看到生命怎樣的荒誕不經,其他人的生命,我的生命。」充滿靈氣的天才小姑娘,和世界中的許多人格格不入,不擅長交際,或是帕洛瑪刻意建立了一種偽裝,像刺蝟一樣有著堅硬的外殼,於是旁人很難靠近她,如果你對她僅僅有的是關心,顯然不夠,正如帕洛瑪在反駁客人錯誤的言論卻被無情打斷後說道的那樣:「儘管生命毫無意義,可至少有精神上的對立。」她在尋求對話的人,和她一樣孤僻卻又聰慧的人。所以她找到了米歇爾夫人,這個本與她的階級相差甚遠的看門人。

看門人米歇爾夫人,稍微親近的人叫她勒妮。她已經守寡十五年。她的生活看上去是那麼單調乏味。她會坐在椅子上,吃著巧克力,看著托爾斯泰的作品。她總是把電視機的聲音調的很大,對旁人冷漠,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但是這一切還是被帕洛瑪和小津先生看在眼裡。在帕洛瑪和小津的相遇中,兩人一詞一句,短暫卻又有趣地聊天,帕洛瑪說起米歇爾夫人,認為她是偽裝起了自己,她發現她喜歡看書。而小津先生說,和米歇爾夫人相遇是一次有意思的經歷。本片中,小津格朗的設置極為重要。就像生活中的兩隻刺蝟,相遇後若不能收斂背後的刺,也難以建立情誼,片中的小津先生就像是調和人,他既能發現刺蝟的存在,又能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優雅,不再讓人看起來那樣,拒人於千里之外。因此小津先生很樂意邀請米歇爾夫人共進晚餐,他能發現勒妮的優點,因為那隻叫雷昂的貓,他猜她喜歡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勒妮看見小津先生的京都山脈的畫,想起了一部電影,「京都山脈就像紅豆沙一樣。」他們之間是如此契合,勒妮笨拙地弄髒了借來的衣服,不自信的低頭走在街頭,即使她整理了髮型,太久沒有與世界親密接觸緊張。卻有人對他說:「您很優雅。」


帕洛瑪變得很喜歡和米歇爾夫人一起。她們能聊些什麼呢。是她們都改變了嗎?
帕洛瑪說她喜歡巧克力在嘴上慢慢融化?米歇爾夫人改變她的咀嚼方式 她說就像品嘗新的食材?「你不是一個普通的看門人 您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藏身處」?於是帕洛瑪給米歇爾夫人畫畫 畫上的她被書所包圍。
這大概是帕洛瑪夢寐以求的藏身處,她想當一個看房人了,但是正如米歇爾所言,她是一個公主。
米歇爾夫人最後流淚了,帕洛瑪抱著她?刺蝟的堅強 有時候是一種很好的偽裝?他們用堅強和冷漠的外表掩蓋了自己的 最真實的感情?所以習慣了孤僻和獨來獨往 這樣就人知道他們的脆弱了?這是一種優雅嗎?也許吧?小心翼翼不去 過分打擾別人的情感世界?或許是高傲下的一種自我保護 和保護他人的方式?他們看似單調的外表下有波瀾的內心?這何嘗不是一種 偽裝的優雅呢?小津格朗給米歇爾夫人送?幾件樸素的衣服 ?其實只需要樸素的衣服就夠了?不需要那樣帶刺的華麗?去營造優雅?當然 這只是我的拙見

電影往往會出現戲劇性的一幕。當帕洛瑪用一粒安眠藥殺死了那條魚缸里的金魚,並把它衝到廁所後,它又出現在了米歇爾夫人的的衛生間里,她把它救起,養在魚缸里。一切是不是又回到了原點。並不是,米歇爾先生和帕洛瑪,這兩隻刺蝟。他們都有著自命不凡的孤僻,和好奇。在小津先生的幫助下,她們找到了自己世界的鑰匙。這是人和人之間的救贖。?帕洛瑪丟棄了那隻魚缸中的金魚?卻被米歇爾夫人接受
小津先生和米歇爾都是長久的孤獨,迎來了改變。
故事卻往往不喜歡這樣的結束。
影片的開始,給人帶來了死亡的思考
影片的結束,又是一個生命的結束。
人們到底喜不喜歡悲劇呢 是否會因為悲劇的毀滅帶給人們的打擊 而去在記憶中刻下深印
也許我們害怕在快速行走的社會中做一隻刺蝟 作為群居動物的人類 總要在和同類的不斷碰撞中尋求認可
我們喜歡把自己融入一個集體 減小自己在長期孤獨下的失落感
不知不覺放棄了優雅
畢竟所有的美麗都要付出一些代價
我們很難做到帕洛瑪和勒妮這樣的 孤獨而優雅 克制而情深
好不容易他們特定的標籤也能在孤獨的個體中尋求迴音
卻偏偏 要讓一方走的突然措手不及
在失去的痛苦中 帕洛瑪會怎樣重新思考他的人生呢
原本以為感情的融化可以在最後升華
我們是否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呢
「我們如何評論生命的價值呢 帕洛瑪 但願你生命的價值能夠實現。」


不算解讀,只是看後的一些感受。

沒有人會拒絕陽光和溫暖。

勒妮和帕洛瑪在眾人看來就像一隻刺蝟,不太平易近人,甚至有點尖酸刻薄,沒有人會真正肯去擁抱他們,理解他們。

但是小津格郎的出現,就像陽光,照亮了勒妮,也照亮了帕洛瑪。

小津格郎看見了勒妮身上的刺,更看了那一身刺下的另一個美麗的世界。


看完這部電影不久,寒假這些日子,看過的電影,唯覺得這一部電影讓人印象深刻。電影結束的那一刻,卻還似乎停留在那個他們的空間里。

電影里的分析,前面的答案都講的很透徹,我想談論一點自己的感觸。

勒妮是一個有著豐富的精神世界的看門人,她有著很好的藏身之處,過著優雅的孤僻的生活。她生活的不平靜,源於新鄰居小津格朗先生。她因為小津格朗先生也因為追尋愛終於一點一點地走出自己的類似孤獨的生活也逐漸走出自己塵封的內心的時候,卻不幸地死去,故事戛然而止。

就像電影裡面重複了的一句話,不幸的家庭卻各有不同。勒妮便是不幸的,在人生遇到同路人的時候。


電影裡面,上層階級的人物過著表面光鮮的生活,而內在裡面,卻是千篇一律。他們的生活看起來是優雅的,卻不及勒妮。

對於我而言,看完電影以後,心情卻是略有沉重的。其實我現在只是一個大學生而已,雖然課業是繁忙,但是卻在課業以外的時間裡心靈不再繁華。當我越來越大,越來越缺乏之前的自己思考的能力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激情。其實,或許更簡單來說,就是膚淺和直接。以前我以為這是好的,因為當時的我片面地將膚淺等同於簡單。寒假以來,我一直在思考自己雷同的日子裡面的意義和樂趣。因為雷同,所以我無法成熟與長大。因為雷同,我開始變得隨波逐流。

看起來是不是有點像電影裡面上層階級的人的生活方式,內在的精神漸漸缺失,而不是如同勒妮,在一點一點地充斥自己的心靈世界。

感覺到自己心情空虛是可怕的。宛若迷失的狀態。所以電影警戒了自己很多,若不想繼續荒蕪,就嘗試著去做那些真正自己想去做的事情,不一定就是讀書,還有別的。當自己覺得自己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的時候,想必一定是快樂的。就像勒妮看門房裡面的那一扇門,背後就是她的天地,她的快樂。

一千人的眼睛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看完電影后的感受如此,或許有點淺薄,只是同你分享我的感受。一部好電影總是對人有所啟迪的,與君共勉。


把生活當成朋友,給它包容和理解,也給它一個累了的停歇

2006年,女作家、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里(MurielBarbery)寫出了自己的第二部小說《刺蝟的優雅》,小說一經推出就十分暢銷,並先後獲得了喬治·布哈桑獎、國際扶輪社獎、07年度法國書商獎等多項大獎。一位新人女導演莫娜·阿查切(MonaAchache)的製片人安娜-多米尼克·圖桑正在建議她尋找一些不那麼悲觀陰鬱的劇本,而《刺蝟的優雅》的出現讓莫娜讚嘆不已,碰巧的是製片人安娜也在讀這本書,她們立即與加利瑪爾出版社聯繫並取得了這本書的改編權,並由莫娜自己改寫劇本,所以她將這部備受好評的小說搬上了熒幕。

她站在世界之外,並時不時向世人

拋出不屑的白眼

全影最重要的四類人物,第一個是巴洛瑪,她像是生命的拷問者,也苦於世間的荒謬,對世界冷眼旁觀,立於世界之外,看著人們疲於奔命,遮掩修飾。她透視出這些所謂的表像不過是虛飾的幌子,就如影片里的一個細節,高大偉岸,西裝革履的人家裡地毯下面骯髒的煙頭。這個還未被世界同化的孩子充滿了質疑,自以為看透了生命。她說「我很早以前就知道,命中注定,我一輩子都會被困在魚缸裡面,跟老撞玻璃窗的蒼蠅一樣,大人也把時間都耗在魚缸裡面」。

巴洛瑪有條不紊,一切都在計劃之中等待著自己12歲的生日那天死亡的光臨,於是他偷了媽媽的安眠藥,並且計算好確定能致死的劑量,以確保自己的自殺計劃能夠成功。這一切讓人驚訝,一個12歲的孩子在一個這樣鮮活的年齡又怎麼能夠這樣將自己的死雲淡風清的計划出,仿若在計算機里早已設定好的程序,她好像不過是一台受控制的機器,就像她的讀白「死不過是最平常的事。這好像是宿命論一樣,向死而生,那麼你我之間又有什麼不同呢,再偉大的生也逃不過死」。所以她拋出了問題,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

她在一個角落

自成一個世界

不希望別人來打擾

卻始終感到孤獨

第二個人,看門人荷妮。終於在日本男人的感召下,重新感到生活的美好,他們互相都懂對方,這份來之不宜的理解剛開始誰都會受寵若驚的誠惶誠恐吧,所以看門人才會緊張到拒絕最終敞開心扉。孤獨的人就是這樣,一份理解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小心翼翼

她有著邋遢的外表,不被人在意的職業,沒人關心,在意,更別說試圖了解她。於是她過著自己的生活,就像女孩說的她找到了一個好的藏身之所。她過自己的生活,在她的世界裡就這樣靜默的孤獨著,就像她開著電視機,卻關掉聲音看書。她和女孩一樣看透這個世界,但不同之處在於她找到了與自己相處的方法,雖然孤獨但安全

他有很獨特的個性

但卻不妨礙他去溫柔的安置生活

在他那生活不是用來戰勝的

而是用來相處的

第三個人物日本男人,他就是有那種英雄主義的人,「看清了這個世界還依然愛著這個世界」。這個男人就是這樣,他看清這個世界,但他並沒將自己隱藏,而是以自己的敏銳看到了自己的同類就主動熱情的去像他們靠近,他珍惜並且從不懷疑這份惺惺相惜,就像他所說「我相信樺樹超然獨立之美,所以也相信貓的超然獨立之美」。

他沒有小女孩的憤世,也沒有看門人的懦弱,他就如同茶一樣,充滿禪意不急不噪的遊走於人世間,他厭惡他厭惡的,但同時他愛他愛的,對世界看的通透卻依然興緻盎然。他懂得以他的方式去感受甚至是享受這個世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類似於這種心態,獨立卻不封閉,他像是一直在尋找生命的意義的女孩的門,而是看門人荷妮的一把鑰匙。

他們擁有的越多

想要的粉飾就越多

卻唯獨看不到那個真實的自己

小女孩的父母,姐姐,家中來往的客人都是高級知識分子,社會精英。這一切優雅的背景不過是生命荒謬的虛有其表而已。她媽媽有焦慮的問題,她姐姐更是把生命看作一場戰爭,擊敗對手贏得勝利。而家裡來的客人看似滿是學識,夸夸其談,其實也不過是泛泛而談,他們的學識深究下去只剩下虛勢的自尊

荷妮和小女孩看透的太多容易孤獨厭世。而小女孩的父母,姐姐,家中往來的客人又看不透很多東西,總試圖去抓住些什麼,像一隻松鼠,警惕看著四周,嘴在高頻率的踱來踱去的吃著松子,生怕被人搶,容易焦慮。他們都缺少對生活的分寸的拿捏。這兩種狀態都忘記去像那個日本男人一樣去融入感受自己的生活

或許我們有時需要像歌手司徒俊文寫過的這樣一種狀態:有時需要一個人在路口,看看人們取悅,行走,也看上帝灑落一地的情侶。小販,忙了一天的快遞員和信徒,這會讓人安靜下來,我所期待的生活不就是你來我往的祝福平平淡淡的融入。把生活當成朋友,給它理解,給它包容,也給它一個累了的停歇

閱讀原文: 把生活當成朋友,給它包容和理解,也給它一個累了的停歇

掃碼關注娛樂飯微信公眾號,每周兩部精彩影片推薦。


芭洛瑪作為一個缺乏家庭關注的孩子,總是以一種強硬的態度與她並未了解的成人世界進行著無力地對抗,她沉浸在書本的世界裡,思考與年齡並不相稱的哲學命題,並以高傲掩飾內心。她對父親的座上客毫不留情地駁斥,也對來自親人的示好不屑一顧,她有一個尚且豐盈的精神世界,以此作為逃避現實的庇護所,但她僅僅是孤獨而已。

荷娜則比芭洛瑪高明許多,年過半百的的她深知生存的智慧,她大隱隱於市,心安理得地做著門房的工作。物質的匱乏並未帶來精神的貧瘠,她在守候精神家園的同時,則以泰然自若的姿態直面現實。當小津先生打破她與世界之間的藩籬,安穩度日的她才將性格中的絕望、自卑與痛苦展現得一覽無遺,此時的她正如芭洛瑪的形容,優雅,但卻無比脆弱。

芭洛瑪對周遭的評價一針見血:我們每個人都是刺蝟,可是大部分卻並不怎麼優雅。世俗社會中,內心優雅並不是得以生存的叢林法則之一,相反,優雅會成為遭受傷害的根源。片中的小津先生擁有極佳的生活品味,人們會認為這與他的身份相符,因而大加讚賞,而作為門房的老寡婦荷娜要是展露了她的內心世界,必定需要承受無法估量的鄙夷與嘲諷,眾口鑠金,積毀銷骨,這永遠都是普世真理。

世俗的母親曾經對芭洛瑪說,你是個很聰明的小女孩,可是聰明的人也會感到無助,也可能是腦筋清楚卻不快樂。所以,母親非常清楚身為上流社會的一員,該以何種程度展現自己的智慧。當小津先生將荷娜的死訊帶給芭洛瑪的母親時,她並不知道死者是誰,直到得知死者是門房太太時,她才驚慌地流下了眼淚。芭洛瑪厭惡地推開母親的時候,似乎也推開了她所厭惡的那個虛偽做作的成人世界。

芭洛瑪、荷娜與小津先生是一類人,他們雖然被標註著不同的社會符號,卻都保留著赤子之心。他們嚮往真實,崇尚美好,內心稚嫩而柔軟,渴望觸摸卻惶恐不安,因而不得不像刺蝟一樣披掛盔甲,以求自保。

願世間所有優雅的刺蝟都能萍水相逢,願他們的未來都與期許相當。


刺蝟的優雅很好看
講述的是一個飽讀大宗的優雅女士將自己封藏在粗鄙的門房身份之中,她擁有各形各色的房客,她也有不願吐露給別人的深刻思想和不輕易展露的樓梯書房。本以為會庸庸碌碌百無聊賴的度過這一生,但是生命給與了她兩個不一般的房客,一個忘年交的友情,一個跨越階層的愛情,或者類似愛情。太太的朋友鼓勵她勇敢的去赴約,但久未出門的太太外表邋遢,朋友給她拿來了一件已故女士的裙子,還讓太太去理髮。諷刺的是改造之後,太太與朋友打了照面,但是朋友未能認出她,對於她的訝異,先生說:她從未認識過你。本劇的結局是門房太太死於車禍,那輛車是乾洗店的車,而她去乾洗店的目的是為了清洗那件昂貴的已故女人的套裙,因為她要赴房客先生的約,因為她自卑到塵埃的心。冥冥之中的結局嗎?如果最後他們真正在一起了說不定並不是更好的結局。這也是我們的階級眼鏡吧,我能摸到它,卻沒辦法摘掉。
有些分不清誰是主角,是門房太太還是小女孩?還是小女孩的小金魚?活著才能體會一切。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相當文藝了~

這部電影給人一個提示,讓人去審視自己的生活狀態,審視我們每天所忙碌的究竟沒有意義。
從這部電影里,我們可以看到生命的姿態有很多種,事業成功如巴洛瑪的爸爸,生活富裕交際廣泛而內心匱乏;而工作平庸如守房人勒妮表面帶人刻薄卻心靈豐富。
而現實中的我們,更多的是掙扎在二者之間的。這個時代下,我們不由得要向人民幣爸爸低頭。並且我們不甘心當一個躲在書房裡的刺蝟,因為這幾乎是一個loser的樣子了。

也許很多人,今日的奮力拚搏是為了有朝一日 ,自己能夠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開一家咖啡店,能夠在閑適的下午,在自己的店裡,為自己衝上一杯咖啡,慵懶陽光灑落在書上~
那麼,匆忙的歲月里,請照顧好自己的內心,別讓她枯竭~


我又想把傑茨菲爾德的那句話引用在這裡"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那些受過良好教育並被譽為有良好教養的上流社會的貴婦人,她們腦袋裡從來都沒有想到看似粗魯,身材發福,整日做著重複機械性工作的門房太太竟然除了看電視養了一隻肥大的懶貓以外,竟懂得康德,懂得中世界哲學家們每個人的思想精髓,她的精神世界遠遠在她們之上。如果她們知道這件殘酷的事情的話,不知她們會不會在下次見到門房太太時多看她一眼。每個孤獨的靈魂都有自己的節奏,都有自己獨特的休養方式,儘管她在假裝愚笨,粗鄙,可是一個人的思想會讓人發光,一個人的思想會帶動行為方式的改變。所以,永遠不要去踹度別人,對別人指手畫腳,因為我們不知道她背後經歷了什麼,做著怎麼樣的努力,又有著什麼樣的精神世界。
而且我將永遠尊重那些敢於打破世俗偏見的人,一個人在已有的基礎上取得更高的成就是通過量變的努力即可達到的,但是敢於打破世俗偏見的人卻是突破了已有的價值構造,重新塑了一個新的體系,這樣的遠見和膽量卻不是前者能夠望其項背的。那些懂得變通的人永遠都在不斷地更新,甚至顛覆原有的體系,只是為了不斷地追尋真理,追尋那在不斷適應不斷變化卻有價值的東西。


剛看完
"我對人很冷漠, 但一直很有禮貌"
冷漠是因為沒人在乎你的熱情, 禮貌是因為你不得不這樣…
屌絲, 孤僻, 自卑, 宅…總覺得自己丑陋卻連去理髮都不敢, 真正理好之後對著鏡子又覺得還不錯, 不知有多少人是有共鳴的?
看到最後吃完飯回來讀了書本一句, 以為要結束了, 卻發現還有8分鐘, 便知道要出事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刺蝟,只不過多半都不怎麼優雅。」故事這樣的開始。

女主人公是一個「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且內心深處有著矛盾的自卑與自信的女子。
她形容自己說「我肥胖醜陋,養一隻同樣肥碩的貓。我待人冷漠,但一直都很禮貌。大家都不喜歡我可接受我,因為我完全符合一個看門人的角色。醜陋,年邁,尖酸刻薄。」
實則有另外一面:熱愛讀書,家書破萬卷、腹有墨與竹。弗洛伊德、托爾斯泰、胡塞爾、中世紀哲學.....為她夯築出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

而小女主人公天才早慧地參悟生死,並用自己的價值觀恣睢地抵抗這個讓她覺得荒唐的世界。十一歲的她這樣形容生命: 「生命就像魚缸里的魚,最後終結在黑色的塑料袋裡。」她看穿並且厭倦了自己的生活,覺得人生毫無意義的她打算在自己十二歲生日那天自殺。

兩個內心孤獨而又豐盛,情感富足的人。在紳士大智的小津格朗先生到來以後,三個人的靈魂,相遇了。
「儘管生命毫無意義,可至少有精神上的對立。」他們彼此在尋求對話的人,和自己一樣孤僻卻又聰慧的人。所以三個階級相差甚遠的人,惺惺相吸相知了。

之後劇情順理成章的發展,小津格朗與打扮拾掇過後的女主人公一起去吃晚飯。遇見樓上「優雅」的住戶,彼此招呼,而對方並沒有認出平常不拘形象的女主人公。
小津格朗對她說「她沒認出您,那是因為她從未見過您。」
不禁想到了路遙說的人們寧願去關心一個蹩腳電影演員的吃喝拉撒和雞毛蒜皮,而不願了解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湧的內心世界。何其相似。

而在一頓晚餐一杯清酒之後,劇情一下子跳躍,出現小女主人公最開始的嘀咕的台詞——
「重要的並不是死亡,而是人們死亡的一瞬間在做什麼。」
「勒妮,您死的一瞬間在做什麼。」
「您已經準備好去愛了。」
意想不到卻又合乎劇情的結局,故事戛然而止,帶著悲劇的美感。

穆斯林的葬禮裡面,新月期盼著天明,新月在天明時死去。
刺蝟的優雅里,勒妮即將重獲新生,卻在重獲新生時死去。
結尾時勒妮沒說出口的一句「我的心像蜷縮成一團的小貓咪,我想和您喝最後一杯清酒。」美得近乎殘忍,刺激了淚腺。

我一向是個看電影喜歡快進的人,今天規規矩矩一絲不漏的看完這部電影,甚至還有了二刷的衝動。我看電影也向來很少看第二遍,上一次看第二遍電影的是宮崎駿的側耳傾聽,看完心緒難平最後寫了一千字的影評。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內心異常寧靜,天馬行空的想了很多,比如想養一隻貓。一年多了,終於又有一部電影讓我有了寫影評的衝動。我不認同它是一部被人貼上標籤的法國小眾文藝電影,我覺得它是一個生動,平和而又不失犀利的故事。
一千個人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眾人對它褒獎不一。我想,跟交朋友相似,需要跟它頻率與磁場相同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吧。

「孤獨而優雅,剋制而情深。」


推薦閱讀:

《阿黛爾的生活》中,艾瑪對阿黛爾的愛深刻到怎樣的程度?
如何評價電影《觸不可及》(Intouchables)的戲劇節奏?
如何評價電影《狼圖騰》?
有哪些法國電影值得一看?
如何評價法國電影《心房客》?

TAG:法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