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北京的房子賣了回三線城市生活能不能實現財務自由?

我們夫妻倆在北京工作,有房無車,家庭年收入20w左右(包括工資和公積金提取),月光。我一直很希望能實現財務自由,自己粗略估算了一下,不算孩子的花銷,從現在開始壓縮一半的開支攢錢,大概得60歲才能財務自由……
但如果把房子賣掉,回家鄉(三線沿海城市)生活的話,大概能剩下200w出頭的流動資金,是不是能通過理財和投資達到與現在基本持平的收入水平,並進一步實現財務自由?如果可以的話,怎樣實現呢?
~~~~~~~~~~~~~~~~~~~~~~~~~~~~~~~~~~~~~~~~~~
補充:
現在月支出:房貸1900+商業保險3700(包含人壽、養老、大病、意外)+固定生活成本800(水電煤氣暖氣寬頻通訊)+交通1500(公交、打車)+食6000+購物1500(生活用品、服飾、化妝品)+臨時支出1600(禮金、請客、孝敬)+出行2000(旅遊、探親)
預期月支出(個人理解被動月均收入能夠比預期支出略高就算財務自由了,不知道對不對):
自繳社保2300(繼續在北京交)+商業保險6000+固定生活成本800+交通1500(養車)+食4000+購物1500+臨時支出1200+出行4000+養孩子成本3000(包括消費和成長基金,自己隨便估計的,不知道夠不夠)……現在能想到的日常支出就這些,實際成本可能還會更低,畢竟小城市消費比較低,我們倆對穿、用的要求也都不太高。考慮到可能的大宗消費和通脹,粗略算每年有40W的被動收入足夠了。是不是說200w的流動資金,年化收益達到20%以上就行了?這個收益率好實現嗎?


謝邀。先說結論:就您描述的情況而言,並不適合賣房回鄉。

我是去年年中從深圳搬到成都,開始兩人的離職後生活,目前沒有小孩。我覺得自己略有資格談談對財務自由的理解。

首先我覺得關於財務自由很多人有一個誤區:覺得我只要有多少多少錢就可以財務自由了。當然這個數字足夠大到平時開銷忽略不計也可以,但多數人還是只能在資產和開銷中把握一個平衡。

真正的財務自由是這樣定義的:非勞動(或者只需付出很少勞動)的現金流能夠覆蓋生活支出,滿足這一點我認為就算是夠著財務自由的門檻了。這裡有兩個要點:

一是非勞動,也就是說你躺在那裡錢就能源源不斷流入,有些人通過股票交易賺了大錢,看似財務自由不用上班了,但要賺錢還是要天天盯盤,不斷的買賣,其實只是換個一份時間自由一點的工作而已。

二是現金流,這個意思是你生活所需的現金是資產的回報而不是資產本身。這麼說可能有些晦澀,其實意思就是穩定的賺錢方式是股息、存款利息、債息或者是房租這類由資產產生的現金收益,而不是股價漲了、房價漲了,因為價格上漲是要通過變賣的方式來獲得現金,而變賣的價格是由交易時交易對手的心情決定的。你並不希望買菜的時候買多買少還要看別人的臉色吧(囧

所以對於財務自由來說,穩定的現金流是最最重要的,資產價格的一時變動反而比較次要,因為只要你每個月開銷有著落,你就能安安心心的等待資產價格的回升,而不需在賤價時被迫賣出。

回到題主的情況,為什麼我認為並不合適呢,並不是質疑你對開銷的計算亦或是年收益20%的可能性,而是題主並沒有展現出自己通過投資理財獲得穩定收益的能力,不客氣的說,從字裡行間我認為題主壓根就沒有從事過正兒八經的投資理財,更別說從中每年賺出40w來。

這就好比你在一家公司上班,今年賺了工資40w,你說你明年也能賺40w,我是信的。但你說你換個行業也能賺40w,你信不信我不知道,我是不信的。

記住投資理財本身就是一個行業,而且是一個門檻比較高的行業,不光要有錢,還要有能力,而且風險和機遇都遠遠大於其他行業,所以我們最常見到的爆發來自於期貨股票,而跳樓最多也來自於期貨股票,我想這也是這個行業迷人之處吧。

我就想問一句:如果回家第一年虧了20w,或者3年沒賺錢,你慌不慌?

對,這就是我的真實情況,2011年虧了近17w,2011-2013年加起來賺了不到5w,擱別人看來這3年算是荒廢了。
從14年11月開始,有了一個靠譜的、可以展示的投資展示方式:https://xueqiu.com/P/ZH001109
這套組合現在的價格大概能提供4.3%的股息率,就我家庭目前的情況,基本可以覆蓋日常開銷。

說了這麼多打擊的話,還是要給點糖的,我能理解正在上班的人心中對財務自由的嚮往。

先說說房產,我現在的情況是深圳的房沒有賣出,租出去的租金基本可以覆蓋月供和成都的房租,所以我也不急著賣,就當做是保底了。我不知道您的房子是什麼情況,所以我的處理方式僅供參考。如果房子買的比較早,利率低,北京的房子應該情況也差不多。

投資理財方面就不展開談了,給個籠統點的建議,先給自己5年的時間,建立一個比較好的儲蓄-投資循環,看看自己的能力到底能不能夠駕馭。因為投資活動中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沒有駕馭過20w、100w的人我覺得很難上來就駕馭200w,有時候一天的波動就夠你半年生活費了。另外20w的收入在北京確實少了些,非常影響儲蓄,如果每年能有10w的儲蓄會更好一些,開源節流吧。

另外提兩個長期的影響因素,在你決定自由前一定要考慮進去的:

一是通脹,稍微樂觀點估計,每10年生活的基礎開銷至少翻倍,悲觀點就不好說了。大宗消費上,房價不好說,醫療、教育費用估計是非常剛性的上漲,而且漲幅絕對大於一般開銷。這意味著10年後你需要保持收益率的同時擁有2倍以上的本金,才能保持大致相同的生活水平(絕對水平上估計會比現在好,但大家都更好了啊,現在二線城市2000塊也能過,可能比十年2000塊前過得好,但沒人願意啊)。

二是家庭意外導致的本金消耗,比如家裡有人重病花個20、30萬,可能對生活就有很大影響了,畢竟工作的話工資還在,本金少了並不會提升你的收益率。

最後來一小碗雞湯,共勉:

自由確實非常美好,但是這個世界上最昂貴的東西。想要追求它,尤其是對於絕大多數沒有家庭積澱的人,它絕不是唾手可得的,你要承受很多常人不願付出的努力和艱辛。當然,如果最終它能跟你相伴到老,我相信所有人都會覺得是值得的。

論證券投資對於實現財務自由的可行性? - 欣然的回答
23 歲到 35 歲該如何實現資產增值? - 欣然的回答


謝邀,題主你的疑問不複雜,所以我簡單的說幾句,如有必要我再補充。
你的問題其實可以細分成這樣幾個:
1、是不是只要被動收入適度高於我的支出,就可以算作財務自由了? 答:不是
2、是否達成你認為的「財務自由」,就可以回老家生活了? 答:不能
3、用200W作為本金,能不能通過理財規劃和投資實現20%左右的穩定收益? 答:不能
適當拓展一下用以說明:
1、財務自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我建議題主你可以這樣理解:
它是一個動態的現金流系統,可以簡單的分為階段性的財務自由和真正的財務自由。
真正的財務自由指在可預見的範圍內,你的穩定被動收入能夠持續覆蓋全部消費。全部消費要包括預計中消費幅度增長,消費結構適度變化,以及適度的風險儲備金。
階段性的財務自由是指在短期內,被動性收入暫時性的覆蓋當前的全部可預計支出。
看明白這其中的區別了吧。
2、結合上一點,你就能看出,你目前的情況,可以說一旦回到老家,「有可能」能夠實現階段性的財務自由。但鑒於你對理財和投資知識的了解是如此的少,你能夠實現階段性財務自由的可能性不高。但如果你回老家之後不準求所謂的財務自由,而是繼續找一份收入可接受的工作,在不推高消費意願的情況下,你的生活的確會過的更為輕鬆。但小城市的工作機會,生活便利程度、人際關係形態上是否會有不適應,這個你需要仔細考慮。
3、這個不多說,提醒一點,所有的財務自由人士,或者說不為錢發愁的人士,他們用來獲取被動收入的本金通常不包含日常開銷以及風險儲備。另外,年化20%的穩定投資收益,你想的太多了。


60歲那就不叫財務自由了,叫退休....

很明顯樓主當下不能靠自有資產實現財務自由。
因為樓主連理財的意思都沒搞懂,又怎能實現財務自由呢。
理財的意思就是管理財務。針對於個人的財務管理簡短來說就是對個人消費及貸款還有投資三方面的合理規劃,追求對資源配置的最優化。也就是說投資是個人理財的一部分。

實現財務自由需要擁有足夠可靠的技能,光靠樓主目前的情況肯定不能實現。

而投資是樓主實現財務自由的最關鍵點,要不然再怎麼合理的規劃個人消費和貸款都是白搭。所以樓主務必去學習專業的金融知識,掌握過硬的資金管理技能後,再去考慮如何實現自己家庭的財務自由。絕不可以靠想當然。


200w顯然做不到年收益40萬,所以結論是不能。


在一個三線不入的城市,吃著4塊錢的早餐,一碗小米粥,2個包子,免費小菜。去上班,上月工資10000,這月,目標17000,下個月辭職,考研。為了所謂的財務自由,發生質的變化,生活改變效率比較高的一種方式。


不能。

你又不是20歲的年輕人,想想20年前萬元戶是多榮耀的事情,想想現在萬元戶是個什麼概念。

錢是會貶值的。

你現在的200萬,20年之後,估計也就是2w吧。


我覺得回答題目的人估計並沒有做過賣一線城市的房到二線城市生活這件事,我做了,所以可能更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吧。

我在北京房價沒有起飛的時候,剛剛畢業,父母幫我付了首付買了一套很小的一居室,本人相當不思進取,又一畢業就過上了有房的生活,雖然我個人的薪水最後幾年也有一個月兩萬多,但基本跟樓主一樣完全月光,買想要的東西也基本不猶豫。在北京玩了七八年,到了要生娃的時候,覺得在北京單身的日子還挺幸福,而生兒育女就太艱辛了。於是回西安找了個時間比較自由,但薪水大約只有6k左右的工作。回西安一年後我做了兩件事,將北京的房子賣了,把首付翻倍還給了父母,在本地很好的地段貸款買了一套200平的房子,又在本地很好的地段買了200平的商業。現在出租商業所帶來的收益完全cover了月供,並且能額外提供約8k的收入,因為地段確實不錯,租約結束之後打算再漲一波。另外因為北京房子漲了一波之後賣的,又剛好趕在本地房產跟風大漲之前買入,所以買完資產價值就翻了至少50%以上。這種資產價值翻倍意義也不大,因為短期並不打算賣出。

目前能夠支配的收入比在北京上班稍微少了一些但可以接受,畢竟時間自由了很多,可以愉快的帶娃。等小朋友上了幼兒園,應該能空出時間做更多的事,能再多賺點兒。如果中國經濟不出大的變動,20年後貸款還完,即使這二十年真的沒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財務自由,那麼至少還有一個黃金地段的商業在,也算有個晚年保障吧。

算是以真實案例給樓主提供一個思路吧,對了,我買的商業算是低點買入了也只有7%的收益率(不算房價增長),20%的理財方案已經近似賭博了。


肯定不行,三線城市除了房價,其他生活成本一點不低,且年收入20萬也並不算多,穩健投資收入能5%差不多,至少有1000萬現金才能在三線城市實現財務自由


大多數P2P都不敢保證20%收益率。
炒股或股票型基金能連續10年每年20%?你算算從07年到現在,業績最好的基金的年化收益率。
固定收益理財產品或基金,能達到5%就搶光了。
為了抵抗通貨膨脹,本金每年的收益還要拿出來一部分追加到本金里吧


可以明確的回答你,不行
人民幣在貶值…物價在上漲,200萬,說不定以後40年後只夠充話費……同樣,你今年開銷20萬,明年可能會25萬,因為物價在上漲,但是你的收益確不漲…


推薦閱讀:

在三十歲前獲得財務自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夜暴富的感覺是怎樣的?
口袋理財怎麼樣啊?安全嗎?
簡七是誰?
女生如何投資自己?

TAG:投資 | 理財 | 財務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