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選擇在知乎營銷?

重點是「知乎」,不是評論人。


雖然題主說重點是知乎,平台問題,而不是評論人的問題,但題主既然指名道姓的都上來就攻擊人名了,那明擺著也不是正兒八經的想談什麼平台,就是打算黑人來了,那我們就談人,順便談談平台吧

我個人並不贊同劉念自己本人去回答那個蛋糕店的問題,也給那個批評他蛋糕的回答點了贊,但我並不認為在知乎做營銷是什麼十惡不赦的大罪過

我認識泳濕小狗很久了,09還是10年時候就在天涯讀過他的帖,也按照帖子的示意逐句背誦西洋藝術史跟傻瓜古典樂指南,知道他在知乎有了賬號後也第一時間關注了。

我在知乎寫和豆瓣先後寫過一些回答和技術類的文章,沒什麼大不了的,出發動機也僅僅是想幫助需要的人罷了。因為社交網路的開放性,因此接觸到了不少同樣的分享者,然後我就明白,絕對不要拿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所以對那些能分享自己心得讓我學到東西的人我都是心存感激的,哪怕態度沖了點,哪怕夾雜了營銷的意思,能真正願意花時間說實話去幫助別人,這本身就是一件大功德。所以對之前的為夢而生老師,海兵老師,儘管很嚴厲的批評過我,但我一直都是心存感激的

但網路的惡意總是沒來由的,我這種靠主業工作為經濟來源,只把網路分享作業餘興趣愛好的人,都有人衝上來就說我是營銷號,雖然不知道我是操了他媽還是他爸了讓他對我這麼咬牙切齒的恨。劉念的事也如此,我作為局外人覺得無所謂,但是先後有兩三次有人專門發私信給我,要麼是要我參與抵制,要麼是要我加入論戰

說實話知乎作為一個社交網站,大號發廣告是遲早的事情,跟豆瓣微博沒什麼區別,應不應該抵制營銷也是創始人Huang the Great說了算。不願意看廣告拉黑此人足夠了。關注點也應該是看他有沒有虛假宣傳和是否涉及商業欺詐,比如豆瓣的彭縈,沒人指責她藉助豆瓣宣傳,只是她涉及商業欺騙所以才有那麼多人來打假

我一直都很看重絕對不要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這種事,對於願意分享的人永遠充滿感激,很不幸在知乎,有些人心態完全反過來,屬於典型的用婊子的視角揣測世界,看到優質答案,第一想法不是覺得收益感謝,而是覺得此人也沒什麼了不起啊,憑什麼這麼受歡迎,我要把他搞倒搞臭!葛巾被人肉,王豕被騷擾,無非就是這類婊子用戶的傑作

而另一種更加惡劣,統稱為大爺用戶,自己都沒寫過幾個答案,要求倒是挺多,非常擅長用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要求別人:寫答案就必須有幫助,不可以抖機靈,必須中立客觀,分享就必須大公無私,不可以營銷,否則就要到處拉幫結派抵制某人。知乎就是個交流平台,誰也都他媽別裝大爺,看到不順眼答案點反對舉報得了,挑三揀四好像你丫提供多少優質內容一樣,不覺得丟臉么?

在知乎搞營銷這事兒,只要知乎官方Huang the Great沒出來禁止,普通用戶就沒任何資格來指責別人,我們需要關注的,永遠都是是否涉及虛假宣傳和商業詐騙這些方面罷了

還有,我一點不覺得營銷狗對知乎的破壞力,能比得上婊子用戶和大爺用戶的一隻臭腳


我曾經提過一個問題:你是如何靠知乎賺錢的?

在知乎進行營銷的,不僅僅是劉念和吳遇安(這兩個人性質有本質區別,並列並不合適),最近越來越多,答主就是一位,另外張佳瑋菠菜也在賣書嘛,約炮大神侯業最近也開始做收費諮詢了,還有非常多的人在宣傳自己的微信公眾賬號,李楠整天回答問題也是在給魅族做營銷啊,還有一些網站的創辦人宣傳自己的網站,一些公司通過知乎進行招聘,方式多種多樣,但主要集中在簽名上以及在回答問題時順便提及的小廣告,沒對知乎造成嚴重的污染。

怎麼看待在知乎上的營銷?

1、並不是所有人都不需要再掙錢來養家糊口,能用正常手段掙錢無可非議。
2、選擇在知乎營銷是因為知乎平均用戶質量較高,大都有提升自己的慾望,是精準的目標人群。
3、大牛們在知乎進行營銷變現率更高,因為大家經過長期關注了解了這個大牛,更值得信服。
4、大牛們靠在知乎一點點碼字提供乾貨聚集人氣,沒有加QQ群到處發信息,沒有在微信上禍害朋友強人所難求轉發求點贊,佔據自己一個簽名的位置,至多在回答中偶爾提及一點做個小廣告,比其他任何方式都有操守多了。
5、知乎上的營銷更多的是一種無意識營銷,正所謂」無圖即圖」,專心寫答案,只要你足夠專業,肯定會有人上門找到你給你送錢的。這一點在你是如何靠知乎賺錢的?這個問題中大家可以看見。


這個答案,不是針對吳遇安和劉念,我覺得營銷沒什麼不妥。

回到本題:

很簡單,想讓人關注你,就得給別人一個理由。知乎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平台,有一技之長都可以分享。

最好的理由,就是貢獻「價值」。

這個「價值」無所謂好與不好,答案只在讀者的腦子裡。如果你「覺得」好,就想關注他了。

不過我覺得,在知乎,除了可以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滿足感也很強,每次點開知乎,看到右上角出現紅色的數字,也是很爽的事情。

既可以打造名氣,又可以找被認可的滿足感,何樂不為呢?

再說了,營銷不可恥,你看答案,學到東西,也不吃虧,憑什麼不可以讓人家撈點好處呢?


我也不大能理解。

我覺得有兩個原因。一是生活中沒什麼門路,自身又未必有過硬的技術與優質資源,那隻能通過網路平台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地方低成本營銷,二則是這個地方的用戶群體與企業或者個人(例如劉念與徐強)的目標客戶群體(沒有女朋友的人、內心上進但思想迷茫的職場新人)有較大的重合,那自然是在這裡做營銷會相對而言地節約成本了。


我看到此問題時,本問題已經被修正為:「為什麼有人選擇在知乎營銷」。順著這個問題,我看了每一個回答,沒有任何一個人很好的解釋為什麼有人選擇在知乎營銷。

這個問題的最核心就是知乎這個產品是適合營銷的。為什麼?我們從產品本身以及知乎的運營策略上來解釋:
1.知乎中,知識和人組成了一個複雜的網狀結構,時間權重被弱化。再由於問答內容本身的價值性,就很容易做到讓一個答案在用戶的時間軸中持續、高頻的出現。在做營銷時,相對軟一些的答案,號召朋友們來點贊,關注問題,就會在一個大範圍內快速傳播;再隔一段時間,換一批朋友繼續點贊,關注,答案有會出現在很多人的時間軸中。這就能讓一次營銷持續產生影響力。
2.名人影響力依然存在。知乎依然也是一個社區,產品的機制也能產生一些大號,我看到知乎上有人都50多萬粉絲,這樣的粉絲量再加上知乎弱化時間權重的因素,一個營銷內容在知乎上的影響力要遠遠大於500萬粉絲的微博。
3.知乎的運營相對比較寬鬆,值得我尊重的一個社區,這裡幾乎不吝惜任何的連接,隨便在答案中鏈出到目的地的鏈接。管理不嚴+不吝惜鏈接,這是多麼好的營銷平台啊!
4.知乎的答案就是討論匯總,再討論,這個跟營銷太相似了。營銷就是要做話題點,話題點吵得越火熱越好。在知乎上,很多問題在真實的討論和營銷之間,即便算是營銷,他的答案也是有閱讀討論價值的,用戶就願意看,用戶願意看,影響力就會變大,營銷價值就大~舉個例子給大家看看,這個你們覺的是營銷還是真實的討論呢?

例:2014年招聘領域很火,你最看好哪一款產品,為什麼?

簡單總結的,描述可能不準確,大家拍磚~

ps,同時倡議,要在知乎營銷的同學們,請在知乎做有價值的營銷內容,不要赤裸裸廣告。讓我們一起鄙視赤裸裸的來知乎營銷的同學們。


單回答題目的話,well,知乎是個公開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選擇在知乎做營銷,我要是想營銷自己,當然什麼都想覆蓋啦,豆瓣微博一個都不能少。這沒什麼為什麼的,市場在哪就去哪,再小的市場也不錯過,這沒什麼不妥的。

我猜題主是不是想問,為什麼有人在知乎營銷會(看上去)成功(將個人名譽拋到九霄雲外的前提下)?——很簡單啊,因為這裡有市場。

即使知乎不是微博不是天涯,知乎也有:

  • 大把大把泡不上妞兒的單身漢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就是不被欣賞
  • 大把大把升不上職的基層員工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就是不被欣賞
  • 大把大把生活閱歷貧瘠的人嚮往那些聽上去高大上的生活
  • 因為所以,以上三種人都很鐘意「不明覺厲」的答案

他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問答。他們看到的是一篇把自己帶入文章角色的劇本——「他們從中看到了更好的自己」(這句話來自一位知友),於是感動不已……

我堅信這只是知乎的一個小角落而已。

相對於唬人的雕蟲小技,知乎上還有更重要更有趣的東西值得大多數人關注。

我堅信知乎大部分活躍用戶是:

  • 認真、求知若渴的人
  • 謹慎,不敢輕易點贊,小心求證,大膽假設

知乎擁有大量願意分享的專業人士,這是其他平台無法比擬的。正是由此,知乎可以做「眾籌出版」,可以聯手專業人士出版「鹽」系列書等等。專業人士們根本沒有特意推銷自己,只是熱衷於分享和幫助他人,最後修成了漂亮的正果——真正的財富,在專業人士的身上。

我不是學市場的,我深深感到拿後者和前者比較很不妥。但是我希望讀者懂我的意思,知乎很特殊,它和微博不一樣,所以,成功的營銷,是要有高水準、要「上道」的,至少要做到讓別人認同你的正直——暴露 integrity 的缺失,是任何人試圖在知乎做營銷失敗的第一原因(但很可能成為 TA 在微博、天涯成功的第一原因)。

謝邀。


為什麼有些人選擇在知乎營銷?

因為知乎有人,有很多人。

這不是營銷的最基本要求嗎?

在龐大的基數面前,再小的一部分也會有很可觀的數量。

---------------------------------------------------------------------------------------------

還有,營銷不可恥。關鍵是看營銷的東西如何。


因為知乎有超強的流量變現。回答於2014年10月21日。
現實案例:有哪些像老乾媽和亨氏番茄醬一樣的神級醬料? 被贊同最多的一個回答最後編輯於2014年10月19日,答主強烈推薦了金菜地牛肉醬,而且這個牛肉醬有天貓商城。後被10月15日知乎日報推薦(請問知乎這個餓了欄目到底收費嗎不收費很虧啊)。
截止2014年10月21日下午4點鐘,2440贊,1172評。
好,我們去他的天貓店看看:

居然是 「突然爆單了」!!!
看評論,一列全是知乎來的。具體在15號知乎日報推薦後帶來多少銷量我沒有統計,只能看到天貓那裡大黃色標語說忽然爆單!

有朋友也買了,反正不貴,味道一般,也就是說,基本跟超市裡大多數好吃的差不太多,沒有非常獨到之處。

上知乎大多數是。。。。。宅男宅女(你們不逛超市)、辦公一族(常常買點小零食),taobao一族(反正不貴一瓶十幾塊男女通吃)。儘管知乎總用戶數量跟豆瓣等還有很大差距,但是這種超強的變現能力,實在是其他地方無可比擬----信任代理。

所以,知乎會成為一個軟營銷的高手基地。


我修改了描述,刪除了指名道姓含有人身攻擊的那句。商業行為不可恥,是商業行為和公益行為一起造就了這個世界。我沒其他要說的。


首先,直接回答這個問題: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產品,有產品就需要營銷。
下面相關這個,隨便閑聊幾句:
1.知乎上能否用個人賬戶來營銷?這個問題的只有知乎的擁有者——知乎團隊能提供一個有實際意義的回答。允許營銷可以吸引更多的名人來到知乎,提高知乎的知名度和吸引更多的人。但同時,這將極大的影響絕大部分人的用戶體驗,甚至可能重複新浪微博衰落的路子。當然知乎團隊不是雷鋒,經營知乎當然是要變現的。這中間如何平衡,考驗知乎擁有者的水平。

2.到目前為止,好像知乎還沒有明令禁止過營銷。所以我認為暫時在知乎做營銷是無可厚非的。法無禁止即可為。去抨擊甚至謾罵那些做營銷的,不妥。但是你可以果取關。說個自己的例子:曾經有人在知乎赤裸裸的發專欄賣某種糖果,這是個很硬很硬的廣告,沒有任何包裝。當時我關注的大V劉念就去給他點了一個贊。我當場對他果取關並且舉報了那個廣告。原因有二:1.我很喜歡知乎,不想讓他變營銷地盤,劉念的這個贊是我看到的第一個明目張胆的做營銷的,讓我憤怒 2. 劉念本人當時確實沒為自己做營銷,但是這個贊,很明顯他會做(後面果然來了輕奢侈,哈哈)。這個贊是他為自己的營銷做準備。

3.知乎離開了誰都照樣轉,沒有哪個大V是不能缺的。知乎的大V,不是每個都像看起來那麼有水平的。有很厲害的,鳳毛麟角,兩個巴掌絕對數的過來。絕大部分水平也就比普通人高一點,或者僅僅是嘴厲害一點,裝逼犯很多。羅永浩對於知乎用戶的評價是很公正的。還有少部分抖機靈吹牛的,答案雖然點贊多回復多喊男神女神的多,實際上慘不忍睹。李開復離開了知乎,知乎不還好好的嗎?現在哪個大V敢說自己比李開復更牛名氣更大?大V和知乎,雙向選擇,誰也不虧誰的。

4. 對於普通知乎用戶來說,一個普通用戶為知乎帶來的貢獻,不一定少於一個大V。當然這個結論對知乎運營是不成立的。絕大部分人,能做到一方面很牛就很不容易了,這決定了他的經驗分享也是有限的狹隘的。大家仔細觀察,很多知乎大V,特別情感方面相關的,說來說去就那點東西。而且是否有效根本無法檢驗。我來知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看到自己未看到的世界「。在這裡我看到了相對真實的緝毒警察的親身經歷,看到了夜店女子的經歷,看到了快遞小哥的親身經歷,我覺得他們的分享的價值,不比任何一個大V低。

最後一個觀點:個人越是渺小,越要有自己獨立的三觀。中國人喜歡造神,喜歡隨大流,沒有神拜不舒服。各個虛擬空間都有各路大V,他們掌握著一個虛擬空間的話語權(比如在知乎和某問題相關的觀點就是看臉)。和他們比,我們幾乎沒有話語權。他們發一個呵呵都有幾百個贊幾十條回復,可能我們辛辛苦苦寫一個高質量的回答卻無人問津。我很看不起那些在知乎里給人跪拜的,更為有的用戶因為某人走了而痛心疾首而感到可笑。因為 1. 牛人的經驗對你不一定有用,喬丹打籃球的經驗對我們絕大部分人是幾乎沒用的。2.真正的牛人都在改變世界沒時間來知乎。你見過馬化騰開班授課講如何創業嗎?你見過馬雲天天去論壇上和網友爭論嗎?你見過刁某某發帖講訴如何混官場嗎?當話語權被論壇大V掌握的時候,他們實際控制著一個虛擬社區的價值觀,從而影響現實生活中的人們的價值觀。而做為受影響著的我們,更要有清醒的頭腦。

以上的話隨便想著隨便說的,沒有仔細去推敲邏輯,大家隨便看看。以前我回答了一個問題,很長的時間都只有60多個贊。後來某天被某大V贊了後,一路狂飆到3500多個贊。我的粉絲一開始只有20多個,都是熟悉的人,直到現在也就將近400個,也就是說至少80%的贊來自於那些沒關注我的人。一開始我很高興,虛榮心爆棚。後來想想覺得很悲哀:我的答案得到認同,不是因為他好,而是因為被某個大V看上了點了贊。現在我看知乎的答案一般這樣看:先看排名靠前的,如果是大V,掃一眼答案隨便看看就行了,非大V但是排名靠前的答案,慢慢品味。


不是有好多人在話題經驗上打廣告嗎,呵呵


問題已被修改,原問題為:

為什麼吳遇安、劉念選擇在知乎營銷?

重點是「知乎」

不是評論人。

-------------------------------------

此回答我覺得我還不是算偏題吧。

---------------------------------------

謝 @劉心語 邀。

此答案為軟文,不喜可噴!

吳遇安不了解, @劉念 有所了解,故針對劉念以及結合自身答此題。

劉念為什麼選擇在知乎營銷?

明明有那麼多的平台,為何偏要選擇知乎?

因為知乎適合他發揮自己所長且知乎有他的潛在目標顧客群。


知乎適合他發揮自己所長,以此類推,在知乎營銷的人都是因為知乎適合發揮在知乎營銷的人的長處以及知乎有其所從事行業的目標顧客。


以下做簡單解釋:

一、知乎適合劉念發揮所長。

1、劉念不夠牛B,新浪微博他玩不轉。

牛B者如 @羅永浩 ,羅選擇的營銷的渠道主要有新浪微博、優酷、微信,光羅的新浪微博粉絲有667萬,基本相當於知乎的用戶總數,所以對於他來說知乎的用戶基數太小,所以他不會選擇知乎來營銷。

而擁有幾億用戶的新浪微博成為羅的首選,幾億用戶的優酷視頻又是發揮羅另一個長處(演講)的選擇,而新浪微博又為何沒能成為劉念的首選呢?

因為劉念玩不轉新浪微博,新浪微博要麼是名氣大的明星或者企業家,要麼是能寫出好段子的段子手,要麼是明星/富豪的子女,要麼是營銷大號,這些人才能在新浪微博聚集人氣和吸引眼球。

劉念擅長寫文章,寫故事(編故事?),不擅長寫段子,新浪微博不適合他,而知乎提供了一個好的平台,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寫專欄,都給了劉念機會去發揮他的長處(寫作才能/忽悠技巧)。

劉念不是一個有名的富二代,你看萬達董事長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就喜歡在微博上玩,微博粉絲三百多萬,一大幫不認識他的白富美在他微博下關心他以及和他玩親親么么噠什麼的,但劉念沒到這個級別,要引起人關注,劉念的富二代身份不管用啊親(還不知是不是富二代?姑且算是吧)。

2、劉念不夠牛B,優酷視頻他玩不轉。

牛B者如 @羅振宇 口才聊得,有視頻剪輯團隊,所以羅胖選擇的營銷渠道是優酷、微信、新浪微博,而羅胖不會選擇知乎,因為知乎對於他來說用戶量太小,遠沒有優酷、微信、新浪微博的價值來得大。

劉念不選擇優酷視頻,原因有三:

A 視頻拍攝和剪輯有較大的門檻

這也是把我困住的重要原因,我嘗試過視頻,但沒有專業的視頻剪輯團隊,真心不行,若以後我招到專業一點的視頻剪輯,回答問題和寫文章會有所減少,因為視頻是更好的傳播媒介。

B 口才問題,視頻對演講才能有較大門檻。

視頻封面男性魅力高峰論壇14—泳濕小狗視頻

上面是劉念的演講視頻,不知能否吸引到觀看者?

請在評論區給予反饋。
C 形象問題,品牌形象

若劉念做視頻教男人泡妞,不知有多少男人相信他是一個泡得到妞的約會教練?

你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你的產品和服務,陳歐可以為自己代言,而劉念為自己的泡妞事業代言就有點那啥了,不知怎麼說,缺乏說服力吧,不知多少人有這個感覺的,請在評論區給予反饋。

C 劉念不夠牛B,在把妹社區無自己的把妹案例以及自己教的學員的成功案例,缺乏說服力。


把妹社區有個好的地方是以導師自身案例以及教授學員的成功案例說話,把不到妹的約會教練會被人懷疑其實際能力,所以劉念在把妹社區的名聲並不太好(還是好?我接觸到的感覺是不好?無論是他之前的學員來上我的課給我的反饋還是同行,用同行的話來說:「我們現在找合作者不想找劉念那樣的,賺了錢就不幹了,跑去干其他的/開蛋糕店,我們更希望找一個真正想在這個行業深耕的人合作),因為他無實際的把妹案例以及學員的成功案例。

另外,劉念開始的課程要麼是講座,要麼是純理論課,也就是跟學員吹牛B就行了,所以其開設的課程類型也讓其缺乏說服力,而約會培訓行業凡是有點實力的都開始有實踐課程,親自帶著學員下場演示,當著學員的面去追求陌生女人,在現場實踐課程中,沒實力兜不住啊喂。

上圖為愛情學院導航條截圖,導師案例和學院案例大概有六十個吧,有一些無太大借鑒意義或者重複的案例類型直接就不發了。

我們一直提倡:

理論:上課教授女性心理,約會技巧,案例分析,形象建設,解疑答惑等等。

實踐:認識女人以及去和女人約會很重要,女人才是最好的老師。

反饋:在和女人來往的過程中有疑問反饋給導師,導師幫你解釋女人的行為/心理以及教你如何進行下一步。。

總結:積累實踐經驗,吸取教訓,不擅長是因為沒做過/沒經驗,和女人約會/戀愛,你才能學會如何吸引女人。

成功:和女人好好談戀愛,然後離開社區;和女人談戀愛,遇到戀愛中的疑惑,反饋給導師,導師幫你解疑答惑;和女人談戀愛,最終分手,從新回來繼續學習/直接找下一個女人。

為了教學需要,我自身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學員會反饋實踐過程中的問題,學員會有成功經驗和案例報告等等一系列的因素構成了我日常的工作內容,這些也構成了我教學的主要內容。

即便我來知乎答題,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因為我需要了解男性在追求女人的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問題/誤區,提醒學員避開這些誤區,我需要提高自己了解男性/女性心理的能力,也因此,我免費接受男性/女性的情感諮詢。

當然,劉念若把這些情感方面的答案放到把妹社區,有眾多的約會教練/競爭者存在,所以難免降低其曝光度/說服力。

也順便說一點,把妹社區有個很不好的地方,有些所謂的約會教練為了證明自己的把妹能力,要麼把睡的姑娘的照片放出來,要麼直接作假,這兩種都不可取,不對就是不對,不需要我解釋什麼,理解的人自然理解。

所以,國內最大的兩個把妹社區跟我談合作,都談不攏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理念不同,我們不想做一個把妹社區,教男人如何睡女人實在有點Low,我們想做一個戀愛技巧交流社區,通過學習戀愛技巧更好的了解異性以及提升自我,讓自己喜歡的TA自然而然喜歡上你,兩個人睡覺其實自然而然就發生了,不需要什麼偽裝/慣例/不誠實等等。

我們有個願景是有一天把求愛藝術家做成真正的戀愛技巧交流社區,社區分為男女兩個版塊,男人在男人版塊討論如何追求女人以及學習如何去了解女性心理,女人在女人版塊討論如何追求男人以及更好的了解男人的心理。

男女關係本就不應該對立起來,而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贏的事情,只要飽含善意誠實的對待異性,我覺得還是有可能把我們的願景做成的。

慢慢來嘛,踏實做事,誠實做人,厚積薄發,為愛修行。

二、知乎存在劉念潛在的目標顧客群

知乎用戶六百萬左右,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情感話題之下的關注者將近二十萬,拋去女性,粗算作十萬男性。

而這些男性的收入水平並不差,一般為大學生或者IT從業人員,這些人有能力消費劉念的產品/服務。

劉念選擇知乎,是因為這些人有可能會成為其產品/服務的購買者,這一點我深有感受,以前在知乎才答過幾個題而已,就有幾個人因我在知乎的答案找到我來參加了我的課程,而更多的人是因為我的答案被引入到求愛藝術家,成為求愛藝術家的註冊用戶。

也正是因為有這些潛在目標顧客群的存在,才讓劉念花費眾多時間來回答情感方面的問題(反之,我也是,尼瑪我不會蠢到去美麗說和蘑菇街教人如何談戀愛吧?開戀愛講座也去大學開啊,不會去幼兒園開),吸粉,然後將粉絲轉化為購買者/顧客。


對此做一個簡單總結,劉念選擇在知乎做營銷,因為知乎向其提供一個平台可以發揮其所長並且知乎缺乏其同行業的競爭者讓其可以更容易獲得關注,同時知乎的用戶群和劉念提供的產品/服務的潛在目標客戶群存在重合,這兩點導致了劉念選擇在知乎上做營銷(實現自我價值?)


其他類型的營銷者原因可以以此類推,但好像都沒有劉念成功?

PS

啰嗦兩句,劉念之所以爭議大,有以下幾點:

A 教人泡妞/談戀愛/約炮

此行業一開始就會被廣大人民群眾丟石頭的,若你再三觀不正,主張偽裝,被噴在所難免,不像 @田吉順 先生是回答的是醫患關係、婦產科學方面的問題,其更容易獲得別人認可,因為科學方面的東西是就是那樣的,沒有什麼可爭辯的。

B 所提供的產品/服務容易變現

一個原因是用戶的需求大,另一個原因是行業類型決定的。

比如

@田浩 回答緝毒方面的經歷/經驗/見解,我相信毒販應該不會花錢讓他做顧問,讓其教他們如何反緝毒的。

@菠菜 雖然回答情感方面的,但其更多是情感方面的觀點/見解/態度,不像劉念鼓吹實操,可以走捷徑,所以無法開班授課,賣賣電子書還是可以的,順便說一句,我已在豆瓣閱讀購買其《情感問答》,表示挺喜歡的,向大家推薦。

@田吉順 老師的答案對很多人都有很多助益,但也只是出出電子書賣賣,很少有人會看了其答案找他生孩子的。

但劉念提供的產品不一樣,先鼓吹實操,你可以走捷徑,而且你還不能看到實質性的效果,而且一天講座八百塊,需求還挺大,劉念掙的錢是上面的幾位老師怎麼也比不了的,所以任憑劉念說什麼,很多人一上來就會給其扣上一頂營銷/炒作的屎盆子。

也許人家只是在答題,你卻覺得人家是在搞營銷/炒作;


也許人家是在搞營銷/炒作,你卻認為人家在分享乾貨;


who care , 反正 i don"t care , 關我p事,我來知乎是來答題的,順便靠答案擴大影響力和營銷的;


若你來知乎是來學習的,你覺得不喜歡的人和內容,見了就像見了大便一樣,繞道走就行,難道你還要去學習他,做大便?


或者去踩他,踩大便?


但你可以提醒大家,前方有大便,行走需小心。


閉嘴有的時候是對容易被誤導以及不明真相的群眾的不負責,並非是所謂的高風亮節。

鑒於我回答問題時會聯繫到我的個人經歷以及工作經驗,所以日後的答案有涉及到我工作內容和工作背景的,我會在答案之前加上:「這是軟文,不喜可噴」


此外,我不會像劉念一樣刪除你對我的答案不好的評論甚至是謾罵,從商業的角度上可能對於我自身不利,但這是我想做的,謝謝。


附上 @菠菜 和 @田吉順 老師的書,推薦給大家:


情感問答 - 豆瓣閱讀


行醫者說:知乎田吉順自選集


因為知乎給大部分人一種專業、可靠的感覺(但實際上無法保證可靠),用戶也不少,你答案寫得長一點,再配點圖,弄來的贊多一點,部分人就容易覺得你是「大神」,你就更容易獲取信任/影響他們。


高明的營銷會引得你點贊,拙劣的營銷會被你發現,僅此而已


營銷是一種手段。付出應有回報,無可厚非,至少比伸手黨搶劫犯好的多。
劉先生的事已經過去很久,他也有很長時間沒有提及蛋糕店,現在因為吳遇安的事被重新揪出來批判,這行為頗為不厚道。
吳遇安有錯,他浮誇,他為謀利賣書還將其稱為和一個可愛師姐的競爭確實令人嗤之以鼻,但他畢竟是個年輕人,誰人年少不輕狂,得饒人處且饒人,他已為此付出代價,這件事也該暫時翻過一頁了。
我看不慣的,是那些站隊的群眾,人家大紅大紫你質疑過他沒有,為何在諸如采桐老師等大牛給出反對的聲音之後批判的言論突然甚囂塵上,甚至之前的摯友也忙著撇清關係引以為恥,難道友誼就如此不堪一擊,你們可以不表態,甚至支持朋友也無可厚非,但態度反差如此之大,難免有落井下石的嫌疑。
不管怎樣,這一頁該翻過去了,生活有太多美好,值得我們去關注。


針對原問題:「為什麼吳遇安、劉念選擇在知乎營銷? 」作答。


請把 營銷 詐騙 區分開。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先說一點跟提問無關的話。
我來知乎確實發現了更大的世界。
這裡有很多讓人耳目一新和完全不知所云和拍案叫絕的答案。
我怎麼判斷一個答案是否正確?
1.對題主是否有益?
2.對答主是否有益?
3.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來稍稍做一下分析
很多吐槽答案抖激靈答案讓大家開心一笑,沒什麼不好。雖然對題主沒什麼幫助。
很多純乾貨答案讓大家漲姿勢長見識,發現更大的世界。幫助了題主提升了大家。
很多雞湯答案對於某些特定的人群也有激勵作用,只是沒給勺子到了一場空。
可惡的是有些答案完全沒幹貨光灌雞湯,打雞血。把人腦子都灌壞了!
還有種純炫耀打廣告自問自答的,動機目的不詳。
很多我所尊敬的人在此無償的分享著他們的經驗知識卻沒要求任何回報。這是成熟善良而偉大人格所做出的事情。
世界因為他們變的更好了一點。
我向葛巾學習如何穿衣服,
我向熊貓君學習怎麼做飯,
我向酋長學習三國歷史,還有編劇親王yo叔采銅等等大拿,他們無私的分享讓更多人在這個浮躁的世界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在這個利字當先的時代感受到一絲清涼。
當然,在知乎官方並沒有不允許的情況下在這裡進行營銷沒有什麼問題,可是這還是原來的那個知乎嘛?我可以付費來買答案,但是我不需要那種對答主才是最有益的答案!
 嗟呼!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認清自己要選的道啊!


有得營才是基礎。那些一個個一身浩然正氣批評劉念的人,要是有劉念在知乎的基礎,有幾個能繼續做到依然一身正氣?說白了,字裡行間透露的就是憑什麼你們能用這個賺錢。我就只能在家裡看著擼管,你不見得比我好多少嘛!
對於劉念的看法,我非常認同@惡魔的奶爸 的觀點。劉念的答案真的很多都不錯,至於營銷的成分,你可以選擇接受也可以拒絕,可以忽視,亦可以拉黑。而對此你到處下定義玩批判,我就只能說你的心態有問題了。


其實我也在知乎一直做營銷但你們看不出來的……

在一般信息中插入我想要營銷的東西,這就是類似催眠術的好方法。


其實,你要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營銷。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知乎允許用英文回答,一些評論卻辱罵答主?
幾百年後你的子孫看見你知乎上的言行,他們會如何評價你?
在知乎上看到三觀不正的評論是什麼樣的體驗?
知乎用戶是不是普遍存在低估一般民眾的現象?
2014 年 6 月 6 日,知乎發布的《良性討論公約》具體內容是什麼?

TAG:知乎 | 知乎社區 | 網路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