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成為茶親?

看央視記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里提到的。「每年春天的茶季,中國各地茶農家裡,經常有會有愛茶人前來借宿,他們希望品到最新鮮的好茶,更希望體驗一盞好茶背後的甘苦。他們住在茶農家裡,與茶農一起勞作生活。在江南,他們被茶農稱為茶親。」 本人對茶不太懂。看了這記錄片,想體驗一下,對茶多點認識。


瀉藥...

家裡種了十幾年茶葉,一直做茶葉生意的人終於碰到一個可以回答的問題了。

先科普下本人的情況。家住浙北,不是杭州,但是也是生產龍井的。
家裡自己有承包幾座山,種植茶葉。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我們家最忙的時候,白天採茶,晚上老爸親自炒茶。老爸是個樸實的茶農,對於茶葉卻有著自己的追求,十幾年來,家裡的茶葉都是老爸親自雙手炒制的,從不讓別人碰,包括老媽。他總覺得自己手裡手工炒出的茶葉才是最香的。

題主說的茶親,應該也是最愛茶葉的一群人。但是紀錄片所說的情況,有點太過於理想化。
因為每年這個時候茶農都是非常非常非常忙,有時候沒辦法招待客人。吃不上飯,晚上通宵炒茶葉的情況太多太多了。 搞個農家樂,也沒有時間啊

但是我們家也有好幾個朋友,十幾年來一直都是第一時間喝到我們家的茶葉。通常是白天現採的茶葉,晚上炒好,第二天即可寄出,十幾年來他們也算是我們家的「茶親」了吧。

紀錄片里的營銷模式太過不現實,茶農一般都是像我爸爸那種樸實的一心把茶葉炒好的茶農,不會有那心思搞個農家樂。真有愛好新茶的,都是跟相熟的茶農心照不宣的第一時間買到新鮮的茶。

這種十幾年的交情和對茶的熱愛,也是一種「茶親」吧

2014.3.25 23:00 更新照片:

…… 傳了兩張照片就傳不上去了,知乎有限制?

繼續傳圖

我們家的茶田,摘茶葉真的是很辛苦啊,請了好多隔壁鄰居來幫忙,有興趣來體驗一下嗎,以茶葉當報酬哈

剛採下來的新茶。顏色那個好看

殺青過的。。。沒那麼綠了。。。

。。。。。。。。。。。。。。。。。。。。。。。。。。。。。。
好多知友對我們家的茶葉有興趣,家裡量不多,不是工業化生產,都是手工做的。

有興趣的知友可以私信我地址,前8位我會免費贈送給您,品嘗我們家的茶葉。感謝大家對茶的熱愛,希望大家會喜歡老爸的手藝。

。。。。。。。。。。。。。。。。。。。
求茶葉的知友們,趁著上班之前,今天已經發了4位知友了,順豐單號已經發到你們的私信,請查收!今天帶的茶葉不多,另外幾位明天發啊
望大家相互交流

。。。。。。。。。。。。。。。。。。。。。。。。。。。。。。。。。。。。。。。。

另外謝謝各位私信的知友,本人白天還需上班,晚上統一回復私信。謝謝

。。。。。。。。。。。。。。。。。我是誠惶誠恐的分割線。。。。。。。。。。。。。
好多知友求淘寶店鋪啊,真的是沒有開淘寶店鋪啊。
一來家裡的茶葉都是爸媽打理,我自己也有工作,就沒費那個心。
二來淘寶上魚目混雜,很貴的很便宜的都有,品質參差不齊。在淘寶市場上很難殺出重圍,因此沒有想過在淘寶上銷售,還是以熟客訂貨為主。

已經選了前8位私信我的知友免費品嘗我們家的茶葉了,量不多,一人一罐,均已順豐包郵,單號已經私信給你們了。就是為了謝謝各位對茶葉的熱愛。

、、、、、、、、、、、、、、、、、、、、、、、、、、、、、、、、、、、、、、、、、、、、、、、、、、、、、、、、、、、、、、、、、、、、、、、、、、、、、、、、、、、、、、
知乎真的是太強大了,找朋友幫忙弄了個超級簡陋的店,看來大家還是對淘寶交易比較放心啊!
有問題私信,希望大家成為我家的茶親!


。。。。。。。。。。。。。。。。。2015新茶。。。。。。。。。。。。
離這個回答快一年了,這一年裡陸陸續續有茶友聯繫我問我要茶,都沒有回復,實在抱歉,家裡只做春茶,每年只有3,4月有貨,沒有回復請見諒。
今年新茶已經上了。昨天出來了第一口茶。

與大家共享!


1、茶親聞所未聞,那片子錯漏的地方太多,這個太地方性了,沒驗證過。

2、去茶區就能見識到正確的制茶過程,和「去宜興可以買到真紫砂」一樣,好X好OO。

3、以我在雲南茶山的經歷,這些遊客(「茶親」這個詞兒忒肉麻)對於當地的貢獻就是抬高價格、破壞環境,以及成為各種不當資訊的傳播媒介。

4、沒有具備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後者更為重要)的人帶領,在茶山可以說除了觀山望景啥也看不了。更為可怕的是此時若有不良業者帶領,危害更甚。

舉幾個例子,雲南茶區,某茶號在茶農家收料不少,與茶農商量將他們的牌子掛在茶農家初制所的門口,於是乎這個茶號瞬間就擁有了名山初制所,對於遊客而言完全無法辨認。

後來,這個茶號帶領顧客上山(此模式頗為常見),其制茶師(似是做綠茶or鐵觀音出身)對茶農制茶的各種批評指教,茶農反正金錢落袋不與之計較,眾小白頓時對大師心生仰慕。最後,制茶師指著茶農家的一堆毛料說:此茶最好。小白問茶農,茶農甚是高興,答曰:「這是小樹茶,要多少有多少」~~~~~~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前套詞兒的重要性o(╯□╰)o

今年頭春時節的南糯半坡老寨,各色人等(南方的、北方的、歐美的、日本的、韓國的都見過了)絡繹不絕。

班章茶王樹,合影熱點地區,滿地的廢紙、瓶子和煙頭就不入鏡了,聯想國人常出現的任一風景區即八九不離十。


這個要看茶場有沒有服務營銷的意識,如果在廣東的話可以到我這裡來哈,朋友的茶場也可以介紹你去。


去茶農那或者茶廠里參觀都是可以的,現在是春茶時候,到武夷山,特別在下面村裡的,隨處能見到有三五老人孩子圍一起挑茶梗。怎麼怎為茶親,這不難,茶農都是好客的,茶廠的話,找到負責人說明下情況,基本都會答應。你可以跟他們一起去山裡看他們採茶青,然後拉到茶廠去加工,加工的過程一般有師傅操作,但可以給師傅打下手,一些簡單的活還是能幹的,比如燒柴火,干點體力活,
當然也可以幫茶廠的人做飯,送飯,晚上做宵夜。根據自己能力而行。 也要尊重師傅,是去學習的,不是去享受大自然的,不懂的地方可以問,他們都會很樂意回答,認真地聽便好。整個做茶過程是非常累的,需要連續幾天通宵做茶,每年茶季,半夜只有茶廠燈火通明。很多人看做茶過程覺得很簡單,實際做起來有多難,只有做進去才知道,而且做茶絕對是體力活,師傅不會跟你講什麼茶文化,他們只知道怎麼用心做茶。雖說現在制茶的機器比較先進,但很多還是需要人工親力親為的。

說個題外話,經常看到有人每到茶季就開始進山,到茶山茶廠去拍個照片,吃幾頓農家飯,發點茶葉照片到網上就說完成了茶葉的探索考究,甚至還有說是自己親手做的茶,怎麼辛苦怎麼累。對這些人只能說能不添亂就別去添亂,在家裡喝茶就行了。
————————————————————————————————
發點去年在武夷山收春茶時的照片
采青:

曬青:

搖青:

茶廠工人


想做茶親,有些人是為幫茶友挑到好的茶葉,蹲守茶場做茶親。更多人還是茶園邊上轉轉,順便踏春喝新茶,了解茶知識,體驗茶文化。

上面的圖是西湖龍井一級保護區梅家塢村的朱家裡通往十里琅璫路邊的茶園。因地處杭州西湖遺產地景區的特殊性,西湖龍井一級保護區每個村很多茶園都有游步道,非常適合遊玩型的茶親前往,既可踏青,又可體驗釆茶。
各家各戶的茶園肯定不允許隨便採摘,但是路過有人在採摘的茶園,主動和採茶人打個招呼,簡單諮詢,採摘幾朵鮮葉,肯定是沒問題的。然後一路上穿行於茶園之間,逛逛山路,看看風景,拍拍照片,采採茶葉,折映山紅,采野菜,發發微信……


樓上給出了很多答案。好像也沒啥好說的。只是對一個現象我還想說一下。就是開淘寶的一群所謂「茶人」實在是太可怕了。每年這個季節最活躍就是這群人,蹦躂蹦躂去了趟就近的茶山,就敢說什麼自家茶廠如何如何,朋友私家茶園如何如何,到鍋里攪了兩把,拍兩個老農民,就說什麼芳香,什麼手工炒制,接受預定,呼啦啦。有時候想想,真夠令人頭疼的。


採茶的季節猴坑忙的不得了。小小的村莊幾乎是24小時都有燈光。因為猴魁的茶期很短,半個月的時間,家家戶戶都靠著半個多月的時間採茶制茶賣茶,以維持一整年的開銷。每家每戶的房子都不算小,但是家裡會有很多採茶工人,還有幫忙的親戚等,每家最少也有三四十人,是村民數量的十幾倍。這個時候往來的客商也很多,如果不買茶是絕對不推薦這個時候來猴坑。耽誤茶農謀生不說,自己不買茶葉難免會遭到一些冷遇,村裡很小,稍微大點的平地上都蓋起了房子,沒有飯店,沒有旅館。這個時期的茶農們也很辛苦,正當適合睡覺的好季節,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還整天在暖融融的火爐邊,有時候吃著飯眼皮就合上了。
更加不建議親手參與制茶,炒茶,烘茶都是看起來簡單,實際非常有技術含量的活兒,新手真的做不好,還很危險,很容易燙傷。
還有一點想說就是不要亂採茶園裡的茶葉,雖說一兩根茶葉不算什麼, 往來那麼多人,大家都采一兩根就頭疼了。外公在家門口種了一排很好看的茶葉,比正常的猴魁要慢一周左右。來往村裡的客商都會來這塊地里照相,新茶生出來亭亭玉立又很整齊,非常好看。但是總有些人會掐一大把下來,掐下來也沒什麼用,放包里捂一會就壞了,帶走的話也做不出來猴魁的味道。
採茶時間非常辛苦的事情,特別是在猴坑。如果是很有興趣,建議大家在五一以後過來,這個時候不是很忙,茶工們都走了,茶農自己家人零星的採摘一點,有時候還會翻山越嶺去采一些野茶。趣味更多,也更舒適,對於茶農來說也很合理。


要不你來咯,給你體驗下


給錢,然後住附近旅館。
採茶時候茶農最忙了,別把文藝片當真。來源,我小時候住過杭州龍井村。


沒有親自去做那知道辛苦,別人在做茶,你就在旁邊泡著茶喝著,照照相片在發布出去就是懂茶了解茶的師傅了,不知道別人采青要挑時間還要趕時間在挑好的時間段里採的茶青做出的茶是最好的,還要天晴大太陽的時候,下雨天採的茶青做出來有顧餿味水薄味道苦澀。茶青下山了要是人手不夠,你要熬夜可不是熬一天倆天可能要4-5天。到做茶的時候,我看見我哥哥連續5天沒有睡覺,為了提神是用臉盆泡著半斤左右的人蔘喝的,茶忙結束都瘦10左右。誰要做茶親就想想自己可以吃這苦么?


本人在武夷山茶葉大區做茶葉工作數年,每年春茶季節都會有人來參觀學習茶葉生產過程,有客戶,朋友,大學生,外貿公司職員,外國客商,日本評茶師等等,基本上跟我們一起吃住,但是生產工作不會交給他們,主要是看看茶葉製作過程。
需要就私信我。


看一下親戚盆友有沒有認識家裡種茶樹的吧 我媽媽這幾年每年清明前後都會去一個親戚家住幾天 白天採茶 晚上炒 手藝一年比一年好了


漳州市華安縣仙都鎮 安溪隔壁 很多安溪茶其實就是這裡產的 特別是清香型的 直接來就可以 這裡幾乎都是做茶的


茶農忙的時候很累的,只有身在其中才能體會,看客很難感受到的,豐收之前要付出多少汗水,這是別人看不到的


作為茶農之女,每個茶季都有外地友人和我一起回家(安溪縣感德鎮)逛茶園,了解制茶工藝。成為茶親很簡單啊,首先你不是個討厭的人,然後認識個茶農。就醬紫。。。。


許多人會親自去產地體驗茶葉的採摘哥製作!中國六大茶類以做工工藝來區分!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茶品去產地體驗


我認為茶親,即為親茶,喜歡茶,了解茶,做個愛茶的人,不必需深入茶山種茶、採茶、制茶,畢竟茶不是那麼簡單,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摸透的,所以應該在生活中慢慢的去了解、去學習、去積累、甚至去分享,才是一個合格的親茶的人。如果僅僅只是觀光,那麼泱泱中華名山大川任君挑選,不是茶山不可了。當然,到做茶地去學習,收穫是非常大的,只是首先需要有一定的積澱,否則都是虛的。


你好,你可以來我們這裡體驗採茶和學習茶道,可以了解到最正宗的傳統手工制茶工藝。可以加我微信:chade_nvhai


只要你願意,放下城裡人的架子,誠心去跟茶農交流、學習,茶農還是很願意接待的!


推薦閱讀:

在藥店買的玫瑰花茶,這樣子是被硫磺熏過的嗎?
母樹大紅袍現在到底有幾棵,具體在哪兒?
從哪裡可以找到茶葉的香型標準?可不可以通過學習對應香氣的香水味道來認識和了解茶葉的香氣類型?
茶葉水每天可以當水喝么?對人體有傷害么?

TAG: | 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