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和身體不一致,怎麼才能真正行動起來,養成好的習慣?

我知道每天運動二十分鐘是好的,每天練習半個小時的吉他或者鋼琴是好的,每天學習和看書一個小時是好的,玩遊戲不能超過一小時,但是這個計劃為什麼就是實行不了呢?好像每天都有新奇的事情出現來阻礙這些計劃,比如:有超級好看的節目,晚上要出去吃飯,遊戲里有活動,等等的意外事!這是拖延嗎?這是墨菲定理?我應該怎麼辦呢?


因為我們喜歡做及時行樂的事情。跑步、練琴需要的努力和可以享受到的成果之間有一段「漫長」的過程。而且做不做這些事情也不能戳中你的某個持久的熱情點(享受做這件事)/痛點(少跑一次也沒怎麼)/興奮點(能和美女/帥哥一起跑步真舒爽)。

所以可以:

1. 自律!自律!自律
2. 少培養幾個習慣,一個一個來。

或者:

1. 把你想要培養這個習慣的理由寫下來,每次不想做就拿出來讀一遍。如果成功鼓勵了你自己,說服了你自己,刺激了你自己,就去做一次。說不定就堅持下來呢。

引用喬教主演講:

當我十七歲的時候, 我讀到了一句話:「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最後一天去生活的話,那麼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是正確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時開始,過了33年,我在每天早晨都會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你會不會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當答案連續很多次被給予「不是」的時候, 我知道自己需要改變某些事情了。


知行不合一是您現在的狀態,但完全知行合一的人就成為了聖人,不在吾等常人視線之內。知行合一是每個積極向上、愛學習的人 想追求的。如果做不到,無非是 3個東西出問題了。1、你現在的狀態(位置、級別);2、你要成為的狀態(目標、級別);3、路徑(過程)。多數失敗的習慣都是這三者之間不匹配造成。看看如何調整自己吧,同意樓上的說法,開始給自己定小目標、小習慣,有經驗後再逐步提高要求。關於習慣養成,北京的 紀元和上海的吳剛 一直有專門的課程,建議去學習下,建立新習慣,剔除舊習慣,這不是簡單的事情。戰隼 和 高地清風 等其實也在做這件事情。


謝邀。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養成好習慣這件事兒是個拉鋸戰,沒有人不經反覆、掙扎,就能成功。我覺得認識並且在過程中深深理解這一點,是自我成長的基點。這有什麼好處呢?——所有看到牛人,也都是經歷過這個過程的,不是突然就一覺醒來,就各種牛X了,所以這就是個慢慢來的事兒,別著急。沒成功也都正常——再來就是了。

其次,是目標。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你到底需要養成什麼習慣,這是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我是因為08年的時候工作的關係,突然面臨很多有挑戰性的工作,所以去學習時間管理這個領域——幾年來,幾經掙扎與反覆,養成了每天寫日程、定期總結的習慣。(總結的習慣還執行的不好,打算放進2015年計劃里改善。)假設你已經是在大理開咖啡館的老闆,那學習時間管理這事兒不僅違和,而且沒啥意義——難道靜看時光流逝不是更棒么。

想一想想達到什麼目標,再去考慮養成某個習慣比較好。而不是看著別人在做啥,覺得自己也要做。——自我成長的啟動階段尤其不易,不要指望自己能同時養成幾個習慣——這是不切實際並且註定失敗的。因為本來意志力就不強,還有限,咱就別挑戰hard模式了好么~~~。你看提到的這幾個——「每天運動二十分鐘是好的,每天練習半個小時的吉他或者鋼琴是好的,每天學習和看書一個小時是好的」,這已經是N個習慣了。

為什麼目標很重要?因為看起來很美的事兒,做起來都是很枯燥的,堅持來堅持去你就開始懷疑意義了——為啥干這事兒啊?比如每天背30個單詞,如果目標是通過GRE考試啦,在外企需要提高英語水平啦,打算跳槽啦,這些目標下那背單詞這個習慣就是很有意義的。如果原因是——我不想荒廢時間啊,別人都在背單詞啊,朋友圈有人分享天天背單詞啦,這些情況下,那就別背了——養成這個習慣不咋重要。

我們常看到有人大病一場就開始重視身體,天天鍛煉啦;——雖然我們不一定要通過這種關鍵事件來啟動,但是想清楚目標並且最好可衡量——這會帶給你很大的動力。每天鍛煉20分鐘,這就不如結合——到某月,體重達到多少?——或者到某天,能跑個半馬?——或者到什麼時間,練出幾塊腹肌?這種具體目標來的更有畫面感,也讓你更有動力。

最後,這個習慣最好門檻低,好操作——總之減低執行的難度,這一點也非常重要!每天鍛煉20分鐘——如果是慢跑那蠻容易,做拉伸也還好,仰卧起坐也不錯,如果是要去健身房——那啟動的難度就增加了太多,堅持起來就太困難了。習慣也最好給自己留有空間,比如「每周跑步3次」就比「每天跑步,堅持100天」堅持起來容易——我們的目的是讓自己養成持續的習慣,而不是制定一個非常高要求的目標,然後達不到打擊自己的。——我們又不是敵人派來的:)

好啦,總結一下:
1、任何一個習慣都肯定經歷無數掙扎、反覆,然後養成——沒成功很正常,補充知識,再來一次!
2、養成習慣最好對應目標——既容易堅持也容易衡量;
3、這個習慣最好容易執行,並且給自己留有空間——我們都是在這個過程中,了解自己的能力邊界並慢慢拓展的。


我的實踐方法是把每天要養成的習慣列在http://doit.im的待辦清單里,每天早上檢視當天的待辦事項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排程,即把每一項待辦事項放到谷歌日曆的具體時間段里,這段時間就完成一項任務,完成後在待辦清單里打勾,表示此項任務已經完成,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同時在谷歌日曆該段時間的備註欄里寫明具體情況,比如我設定的一個習慣是每天鍛煉15分鐘以上,我就寫明今天鍛煉的具體內容,如打羽毛球兩小時或跑步6公里、50分鐘。

至於拖延症的問題每個人都會遇到,建議嘗試番茄工作法,它能夠幫助我們提高注意力、努力地完成任務,避免拖延。

建議剛開始時先從一兩個習慣開始養成,每天見縫插針地保證完成,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好習慣自然就會養成。


跟自己較較勁


早起吧,早上的時間不容易被打擾,但是晚上卻會。


靈活的計劃,堅定的內心,每個人都會困惑,因為每個人都很平凡,每天規定幾個任務,去完成,慢慢慢慢自然會成為習慣,計劃與生活不衝突,因為計劃本在生活當中,共勉


1 找到明確的目的。我們做每件事都是有目的的。比如你跑步是為了什麼?減肥,訓練速度,健身。這些就是目的,想明白每項規劃背後能給你帶來什麼,這很重要哦,這樣我們才有動力堅持呀。

2目標定小一點。我們堅持不下去,很大原因是因為我們看不到效果,所以把我們的目標定低點,起點也定低點。如我定個一天五百個俯卧撐,和一天5個俯卧撐,哪個更好堅持?

3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堅持吧,互相監督。人畢竟是社會性動物,周圍人的支持也很重要。

4試著把成果分享出去。現在運動軟體,閱讀軟體挺多的,還能給你排名,這樣有個好處,它能激發你的進取心。

5做好時間管理,要善於記錄時間去向,勾個重點哦。

6最重要的是行動,大道理不說。如果有件事能在5分鐘內完成,那就馬上去做。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哈,不足之處還望海涵。希望我們大家一起成長吧。


先摁下暫停鍵:讓打遊戲的時間逐漸減少,盡量少參加那些沒有意義的聚餐······如果題主自控力比較強,可以立即停止這些不好的習慣,那最好不過了;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提前規劃好第二天打算做的事情,讓自己想做的事盡量放在上午去做,因為到了下午或晚上由於精力或情緒影響都會使你行動起來更難(既然題主在這個地方提這個問題,所以一定非常苦惱,因此建議你把想做的事情放在上午);時間記錄: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回憶一下當天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什麼地方,是否按照自己的計划行動了,然後記錄下來;心態調整: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由於不可抗力或一些其他意外使好的習慣中斷或之前的壞習慣復燃,沒事,大家都一樣,不要太糾結於這種心情,原諒自己(這真的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辦法,你知道嗎?對一個人最致命的打擊不是無限次的羞辱而是做到視而不見,我把這種方法運用到改變自己的行動上,事實證明非常有效)第二天繼續出發;慢慢來,比較快:天天鍛煉身體或讀書這樣的習慣真的非常好,長期並耐心的做下去一定會收到令你吃驚的效果,特別對於練琴這樣的事情千萬不能著急,慢慢來,把時間當做朋友。 相信你可以的,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嘛!推薦你閱讀一下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做朋友》和采銅老師的《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希望我們共同進步


只要從現在開始 做什麼都不算晚。遺憾我們都有惰性 ,建議在每天合適的時候為自己定個鬧鐘。然後鬧鐘一響 放下手頭的事情去運動或者一直計劃的事情。在牛逼的夢想也抵不過傻瓜一樣的堅持


推薦閱讀:

有沒有人覺得四大是地獄?
知乎是否導致你的工作效率降低?如何改進?
從懶惰拖延到自律,你經歷了怎樣一個過程?
怎樣從經濟學角度來分析拖延症?
只有完美的計劃,執行力卻不行,拖到最後才做,這種拖延症如何解決?

TAG:時間管理 | 拖延現象 | 生活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