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跟本山毛蟹黃金桂怎麼分辨?

如題,網上很多幾十多元一斤的茶葉就號稱是正宗鐵觀音,聽說是假鐵觀音,外觀看起來都差不多呀,據說有些是用本山毛蟹黃金桂冒充的。怎麼鑒別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鐵觀音呢,或者是有摻雜的鐵觀音?


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鐵觀音與黃金桂、本山、毛蟹是常被混餚的茶葉,個別奸商也會用這三種茶冒充鐵觀音出售。這次我就主要從原葉、干茶、茶湯及葉底四個方面來說說這安溪鐵觀音與黃金桂、本山、毛蟹的區別。

  先說說黃金桂,黃金桂與鐵觀音同屬烏龍茶,因其湯色金黃色有奇香似桂花,故名黃金桂。由於黃金桂是現有烏龍茶品種中發芽最早的一種,製成的烏龍茶,香氣特別高。

一、葉片區別

  鐵觀音葉形橢圓,勻稱,葉緣齒疏而鈍,葉色濃綠較暗,黃金桂葉片狹長,葉齒密,葉色呈黃楠色、翠黃色或黃綠色。(黃金桂的葉子是從外安溪採的,放在包里,回來的時候發現已經有點發酵變紅了)

  鐵觀音葉緣大部分向葉背捲曲,黃金桂葉緣往葉表凸起,從正面看行成一個凹形。由於我們購買的茶葉都是成品,原葉上能了解即可,更加實際的是比較干茶和茶底。

  關鍵詞:狹長的凹形(黃金桂)VS勻稱的葉背捲曲(鐵觀音) 葉齒密(黃金桂)VS葉齒疏(鐵觀音)

二、干茶區別

  鐵觀音: 茶條較為捲曲,色澤砂綠或墨綠,勻稱沉重,整體形狀似蜻蜓頭、螺旋體、青蛙腿,色澤鮮潤,葉錶帶白霜。

  黃金桂:體態較飄,不沉重,葉梗細小,顆粒不夠緊結,黃金桂的干茶外形顏色比較黃(黃字出頭)暗綠稍黃,鮮活程度一般。黃金桂以高香聞名,干茶香氣很濃甚至有些沖鼻。總結起來就是很黃很暴力。。。。 

  黃金桂干茶暗綠鮮黃,鮮活程度一般。

  鐵觀音色澤砂綠或墨綠,細看葉表有白霜

  關鍵詞:很黃很暴力(黃金桂)(暗綠稍黃,香氣沖鼻)

三、茶湯區別

  (第一泡)

  (第三泡)

  清香型鐵觀音有清湯綠水的特點,在同等的出湯時間下黃金桂的湯色要比鐵觀音深,金黃色的茶湯倒是接近濃香型鐵觀音。香氣是個很明顯的區別,蘭花香是鐵觀音的香氣特點,那麼黃金桂則是桂花香,沖入開水片刻後聞蓋香,就可感受到濃濃的桂花香。黃金桂湯濃,滋味要比常見的清香型鐵觀音更重。可能由於本身顆粒不夠緊結的因素,葉子很容易泡開(圖中皆為第三泡)

  關鍵詞:桂花香(黃金桂)VS蘭花香(鐵觀音),黃金桂的桂花香是很明顯的,跟鐵觀音的蘭花香區別很大。

四、葉底區別

  鐵觀音:葉片肥厚軟亮,葉面呈波狀,稱「綢緞面」。

  黃金桂:黃綠色,葉片先端稍突,呈狹長形,葉片較為平整,較薄,葉緣鋸齒較淺。(有些茶友在鐵觀音裡面找到狹長的葉子就會認為是拼黃金桂的茶,雖然都說黃金桂狹長,但其實也有較為橢圓的葉子,鐵觀音也有較為狹長的葉片,所以幾片葉子是說明不了什麼的)

  如圖所示鐵觀音的葉底有明顯向葉背彎曲的特徵,主脈肥壯,細脈不明顯。  

  黃金桂黃綠色,主脈兩側的側脈明顯且密集,顯白。葉緣鋸齒較淺。

  鐵觀音的葉底肥厚,黃金桂葉片單薄,透亮,厚度這一因素如果單方面拿出來其實很難對比。但如圖所示較為明顯的一點是鐵觀音葉面呈波狀,起伏較為明顯,也有稱之「綢緞面」的,黃金桂葉面較為平坦。

  關鍵詞:單薄的平坦面(黃金桂)VS肥厚的綢緞面(鐵觀音)、 狹長的葉形(黃金桂)VS勻稱的葉形(鐵觀音)

..........................................................分割線...........................................................

  然後是鐵觀音與本山的對比。在安溪四大烏龍茶之中,黃旦、毛蟹相對好辨別,作為鐵觀音近親的本山最難分辨。本山茶在外形香氣上和鐵觀音很像,品質較優,有觀音弟弟之稱。區別鐵觀音與本山要抓住其特點,形狀、滋味等,常體驗,細比較。

一原葉的對比

  本山葉面為較寬的橢圓形,且形狀不規則,靠近枝梗端比較小、尾端明顯大,葉面的最寬處不是在正中央、而是靠近尾端的部位,鐵觀音是比較規則的,上下對摺基本能重疊,本山則上要比下大。這張圖的顏色也很接近本山的原色,比觀音發黃

  這個比較明顯

  鐵觀音葉柄一般比較寬,俗稱棕葉蒂,葉緣鋸齒疏而鈍,均勻,葉主脈肥壯,葉片大都向背反捲曲。本山葉齒大小不均,鋸齒密集。

二、干茶與茶湯對比

  (左本山右鐵) 

  干茶几乎並沒有什麼區別,難怪都說本山是「觀音弟弟」「小號觀音」。干茶的香氣都是屬於青幽風格,強弱我倒沒聞出來,很近似與鐵觀音的茶香。還有個分辨的訣竅是在茶梗上的,本山的茶梗細而長,一節一節的,很像竹節。乾的鐵觀音茶梗,一折就斷,斷面整齊,決不拖泥帶水。但是本山的干茶梗,無論怎麼折,斷面邊緣都會有帶著一些茶梗表皮粘連著,也就是所謂的「肉斷皮不斷」現象。但現在的到消費者手裡的都是精挑後的茶,茶梗基本是見不到的,所以此方法不太現實。

  (第五泡茶湯,忽略掉光線,茶湯顏色差不多)

  最準確的辦法當然是靠喝了,湯色上本山也與鐵觀音很接近,有類似鐵觀音的蘭花香,香氣較淡,只有聞蓋杯熱氣撲鼻的剎那較為明顯(散的較快),不像鐵觀音的香型更霸氣高揚些,很容易感知。口感回甘方面,不澀,入口舌苔會略苦,不過化的比較快,略有清甜的味道。茶湯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缺少像觀音一樣豐富、多層次的感覺(韻味)。如果要從口感方面去辨別,就需要各位茶友經常拿本山和鐵觀音出來一起對比著喝了,從口感上記住本山的味道,多喝幾次就明白了。

  關鍵詞:雖然干茶湯色與鐵觀音最為接近,但沒有鐵觀音特有的觀音韻。

三、葉底的對比

  本山葉底:黃綠色,葉尾尖薄,長圓形,葉面有隆起,主脈略細稍浮白。

  鐵觀音葉底:肥厚明亮,具綢面光澤,葉面波狀,葉片大都向背反捲曲,葉柄寬,俗稱棕葉蒂,葉緣鋸齒疏而鈍,葉主脈肥壯,細脈不明顯。

  在葉蒂處本山尖。而觀音的則比較圓,嗯,此處可以用一個擬人的比喻錐子臉對比鵝蛋臉

  再來看葉尖,鐵觀音品種上的特點就是歪桃頭,葉尖有一點點歪,本山會比較對稱,有些葉片會表現得不太明顯、有些比較明顯。

  鐵觀音葉片大都向背反捲曲,找了幾片比較明顯的例子,展平後依然會卷回去

  關鍵詞:在在葉蒂處本山尖。而觀音的則比較圓。

..........................................................分割線...........................................................

  最後是本山與毛蟹的對比,毛蟹茶原產於安溪縣福美大丘侖,一年生長期8個月。育芽能力強,但持嫩性較差,發芽密而齊,採摘批次較多,樹冠形成迅速,成園較快,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易於栽培,產量較高。適制烏龍茶,為高級「色種」的原料;制紅、綠茶,毫色顯露,外形美觀,品質尚佳。

  關於鐵觀音的原葉、葉底等特點在之前已有詳細的描述,這裡不再進行重複,只單獨闡述毛蟹的特徵。

一、原葉

  看到明顯的倒鉤鋸齒(鷹嘴)和密布的毫毛了嗎(鐵觀音也是有零星的一點毫毛的)放大一下,倒鉤、密布的白色毫毛一目了然,核心特徵很明顯。

二、干茶

  毛蟹:茶條緊結,梗圓形,多白色茸毛(有些毛蟹的毫毛很少,不能只看毫毛來分辨),色澤褐黃綠,尚鮮潤。

  鐵觀音比較沉重,毛蟹質地比較輕,鐵觀音外形顆粒比較大,結實,毛蟹比較散,干硬,顏色鐵觀音比較翠綠,看起來更鮮活,毛蟹顏色比較陳色。當然鐵觀音也有很多種不同工藝,只看干茶外形,不可取。

三、滋味

  (毛蟹)

  (鐵觀音)

  與鐵觀音清幽清晰的蘭花香和黃金桂高揚霸道的桂花香不同,毛蟹是清香中稍帶一絲甜味,也有人說這是類似茉莉花香的味道,香氣還算優雅但不持久。毛蟹有種說法是香而味淡,沒有觀音的酸、沒有黃旦的香。初聞覺得茶湯香氣濃,初入口苦味重,到舌尖滋味濃度會較低一些,再到舌苔便全無味道了,也沒有留韻的感覺,回甘平淡;不耐泡,4水後茶湯無香氣。與鐵觀音相比香氣茶味在層次上顯得比較單調,醇凈單一。

  同一品種間也有高低之分,單獨以我對這款毛蟹的品飲感受不免顯得片面獨斷了些,但同一個品種茶之間是有統一的共性的,在這裡引用百科關於毛蟹茶滋味的介紹:味清純略厚,香清高,略帶茉莉花香。

四、葉底

  毛蟹葉片偏圓,中部寬,頭尾尖。有句說法是鐵觀音勻稱,黃金桂細長,本山頭大,毛蟹矮胖,這算是概括了它們葉型的普遍特點吧。但葉片也葉片之間,有些外形是很相近的,單獨以外形去判斷有失偏頗。

  葉緣鋸齒深、密、銳而且鋸齒向下鉤(最為明顯的特徵),似蟹殼之鋸齒,葉片較薄,主脈稍浮現。

  結語:

  本山毛蟹黃金桂的辨別貼在此時此刻加上了一個完整的句號,優質的本山毛蟹黃金桂同樣可以做到不苦不澀、回甘良好,然其強度、持久度都無法與觀音比擬,且無法提供豐富細膩、圓滑的口感,即便製造完美的產品也很難達到很高的檔次,因此他們很難定位成中高檔的烏龍茶。雖然品質平平,但他們有個共性就是高產,對環境的適應性強,因此一般作為大批量的低檔茶存在。從茶樣上,僅憑肉眼,一般人較難看出四者的差別,區分品種最可靠的方式還是品飲,實際上你多體驗幾次毛蟹、黃金桂、本山和鐵觀音,還是比較容易分辨這些品種的。


工具/原料毛蟹本山鐵觀音經驗步驟/方法鐵觀音成茶顆粒感較強,色澤烏潤墨綠,入手沉重如鐵(誇張了),具有天然的蘭花香。沖泡後茶湯金黃明亮,滋味醇厚。鐵觀音耐沖泡,號稱七泡而有餘香,好的鐵觀音,甚至可以沖泡十幾泡。 觀察沖泡後的鐵觀音葉底,可以看到葉子的邊緣有一些暗紅色的部分,這就是傳說中的綠葉紅鑲邊了呵呵。但是現在很多時候為了追求美觀,在加工的時候就把這紅鑲邊給揉掉了,所以有時候大家看不到紅鑲邊也正常啦,但是這種情況下,葉子的邊緣一定是破碎的,不完整的。 本山和毛蟹這二個茶干茶外形都和鐵觀音相似,但是入手感覺偏輕。從茶底來看本山茶葉型橢圓較鐵觀音葉子修長;本山葉薄質脆,相較之下,鐵觀音葉底明顯要肥厚得多,而且彈型好,不易扯破;本山葉片稍內卷,葉緣波浪明顯,葉齒大小不均,牙密而且細長,而鐵觀音的葉子葉齒均勻,間距沒有那麼細密,而且齒形鈍而柔和,且不規則。 毛蟹的干茶就比較好分辨,因為上面會有很多毫毛。沒準就是因為這樣子才叫做毛蟹呢。泡開之後,可以看到葉形橢圓,尖端突尖,毛蟹的葉底較厚,但是葉質較脆,一扯就破了,沒有鐵觀音葉子那樣良好的彈性。葉子邊緣的鋸齒尖銳,有點兒像鷹嘴。 其實不管本山還是毛蟹,如果其做工很好,還是有很高的質量,有的比鐵觀音還好(相對較少)。作為一種茶,主要是用來喝的,品的。所以區別他們的氣味是最有現實意義的。 本山和毛蟹湯色都偏淺,茶湯寡而不醇厚,入口缺乏滑度甚至有青澀味,茶香單薄,而且沖泡的次數明顯較少。甚至三四泡後,你能明顯覺出茶香和茶湯的質量迅速下降。喝多了,會感到口中很淡,像吃了鹽放得太少的東西。


推薦閱讀:

烏龍茶和熟普洱,哪個更適合女士喝?

TAG: | 鐵觀音 | 茶葉 | 烏龍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