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的東京大學學生到底算本科生還是研究生?

按我的理解,既然舊制中學改制後變成現在的高中,那比中學高一級的高等學校就是本科,再升上東大,已經相當於研究生了。而且高等學校也分大學科系,哪有這樣的高中。


現代日語里的「高等學校」相當於我們的「高中」,但舊制高等學校並不是高中,也不是本科,和後來設立的「高專」更不是一回事,實際上是帝國大學的預科,1947年以後隨著大學改制正式消亡成為了當地新制國立大學的一部分。

從日本的近代教育史講起比較容易說清楚。明治天皇登基是1868年,到1871年廢藩置縣為止的三年搞定了各種舊勢力,1872年就公布了日本第一個教育法令」教育令「,規定了日本最初的近代教育學制。全國劃分為八個(後改為七個)大學區,每區設1所大學校,下設32個中學區每區一所中學校,每個中學區設210所小學校,這時的普通教育年限是 小學校下等科4年+小學校上等科4年+中等學校下等科3年+中等學校上等科3年,學生在20歲左右進入大學校。

後來因為從法國學來的這種制度太死板了,1880年發布了第二次教育令,將教育的許可權向地方轉移。1886年出台了關於最高學府的」帝國大學令「,關於中等教育的」中學令」,規定在東京設置分科制的帝國大學,在地方成立第一到第五加革命老區山口、鹿兒島兩所一共七所「高等中學校」,以區別於普通的「尋常中學校」。這些官立高等中學校本身就具有地區內最高學府的性質,是地方上的大學。相當於現代高中的是低一級別的「尋常中學校」的高等科。1894年頒布「高等學校令」,將這些「高等中學校」改稱「高等學校」。這時候的日本連京都帝國大學都還沒有設立,除了東京那一所帝國大學以外就數這些「高等學校」,現在日語里的「高校」是高中,漢語里的「高校」是大學,看上去很奇怪。其實大量清朝留學生剛開始去日本的那個年代在日本「高校」指的也是一種大學。但是在後面的歲月里這些「高等學校」的大學化並不都是一帆風順,有些成功開設了大學學科,有些則退回了大學預科的身份。

到了1918年,時任首相原敬推進高等教育擴招,這一年通過了「大學令」和「第二次高等學校令」,允許地方上設置帝國大學以外的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一度確立了各箇舊制高等學校的「帝國大學預科」的身份。帝國大學只從舊制高等學校畢業生中招人,招生人數和「高校」畢業人數相當,只要不挑專業肯定是有帝國大學上的。後來隨著設立自己的預科的帝國大學的出現以及新的可選擇的大學的增多這個特權不再成立。

1930年代日本的戰前官立教育制度進入成熟期以後的學制是小學6年+普通中學5年+高等學校大學預科3年+帝國大學或醫科大學+帝國大學大學院。或者把中學5年+高等學校大學預科換成7年制中學。

一定要類比今天的學制的話,舊制高等中學+帝國大學可以看成是專升本,帝國大學有研究生院,學部生只能算本科。只是1918年以前除了帝國大學沒有其他公立本科,一高的學生公立專科帶保送帝大專升本的學歷也已經足夠牛逼,類似於我國剛恢復高考的那個時期。川端康成寫《伊豆的舞女》,一個一高的在校生遇到的人都高看他一眼,那是得高看他一眼,只要他想當官飛黃騰達只是時間問題,一高畢業進東京帝大,帝大畢業進中央政府當公務員是預定好的流程,後來人生跑偏不想當官只想寫小說純屬意外。少了一個高級官僚多了個現代日本文學的奠基人這波換得不虧不虧。那個時代的東京帝國大學的本科生當然也不是現在理解的本科生,中央省廳隨便進的。安倍的外公就是當時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畢業,成績很好。進農商務省的時候被一個做大官的老鄉叫過去一頓罵,說你這個學歷不進內務省搞什麼農業商業簡直沒出息。結果發現這似乎是他計劃好的近路,老家山口縣在明治時代有從龍之功,又不像鹿兒島後來站錯隊造反,政府高官里老鄉很多,他學歷在非核心省廳里又無敵,自然爬得飛快,三十多歲就成了省部級官員。戰後經濟建設當先,在農工商部門人脈深厚的他被請回來重用,後來當上了首相。


這裡的高等學校指的不是高中,是類似於現在還存在的高等專門學校,簡稱高専。一般含兩種學制,三年學制的和七年學制的。三年學制畢業相當於高中學歷,七年學制畢業相當於本科學歷。如果是七年學制畢業,再進東大那就是去讀碩士了。也有七年學制讀到五年然後直接編入到一般大學讀大三的。

現在還有幾所高等專門學校(注意和普通的專門學校加以區分),比如神戶高專,鈴鹿高專,它們就有七年制,就是你問題里提到的大學科系,畢業生在找工作上要比一般的大學畢業生有不少優勢,當然也有很多高專畢業生繼續讀研的。


按學力算吧

我記得國內80年代的課本比90年代的要深


推薦閱讀:

九州大學IEBL項目情況如何?
求推薦幾個畫風清新、有些惡搞同時又有點H的日系動漫作品?
去日本留學宿舍是什麼樣子?或者在日留學生租房什麼樣的?
想考東京大學文科類專業研究生,應該如何準備?
如何嫁給山崎賢人?

TAG:日本 | 東京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