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政府和很多知乎網友意識不到偶像劇出口對中國形象的重要性?

大陸的《舌尖上的中國》拍的很好,很高大上,然後台灣人看了就開始討論中國農村和內陸的落後,然後聯繫到專制,貧富差距和人權。台灣人看《微微一笑很傾城》討論說學校好漂亮,好想來大陸上學,立馬去淘寶網買三隻松鼠,想去超市找rio雞尾酒,想買只oppo手機,看了《歡樂頌》討論覺得上海好漂亮,好想來上海工作生活。

《微微一笑很傾城》,結果導致台灣女生嚮往中國校園,還想喝rio,買oppo手機,買中國小吃。當年我們拍的牛逼的《三國演義》《康熙王朝》《走向共和》那演技牛逼的炸天了,吸引的卻只是台灣的那些中老年男人和稀疏的非常理性知性有頭腦的台灣年輕人,而這些人最多只是加深了對中國權謀文化的理解,並不會有消費大陸商品/旅遊衝動,也沒有被大陸事物感化。

---------------------------------------------------------------------------

上面的伊朗人說最近伊朗的西方伊朗文(或者親西方)媒體在伊朗大肆抹黑中國,中國形象很受損。

再看泰國:

其實在全球大部分地區,中國形象都遭受國際媒體的抹黑。中國想要用媒體力量回擊的話,以中國目前的媒體實力和硬實力(人均收入,產品等級,科技文化實力等等)還難以招架。

--------------------------------------

2016年10月29日,中國電視劇代表團第一次踏上美國洛杉磯的土地。此行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楊錚帶隊,團員有:慈文傳媒董事長兼總裁馬中駿,華錄百納總經理劉德宏,華策影業總經理傅斌星,山東影視傳媒集團總經理晉亮,東陽樂視花兒影視總裁敦勇,廣東南方領航製作總監王勃。代表團在洛杉磯的公務活動包括:在中美電影節上舉辦記者見面會,拜訪好萊塢製作公司、製片人協會和流媒體,參加中美電視劇合作論壇。

雖然各位電視劇大佬都是美國的常客,但在總局電視劇司牽頭之下組團進軍好萊塢,這還是第一次。這6家製作公司代表不是憑空選出來的,而是他們手上都有進度不同的與美國方面聯合製作或發行的電視劇項目。無論是新聞發布會上的措辭,還是與美國同行會面時的言說,「中美合拍」成為了此行的關鍵詞。

楊崢說,「從大的方面說,這是國家文化戰略『走出去』工程中的一部分。具體而言,過去10年,互聯網、新媒體的發展推動了電視劇行業的快速增長,那麼未來10年的增長點在哪兒呢?我們覺得是在海外。」有意思的是,電視劇司新任司長毛羽是從電影局調任過來的,而電影過去十幾年的高速增長相當程度上是靠好萊塢大片進入的外力推動。

楊崢說:「電視劇暫時沒有『狼來了』之憂,但一些大公司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了,該怎麼走?海外是一個好去處。這既是國家的戰略考慮,也是企業做百年老店的內需。」由此可見,電視劇組團訪美著眼於具體項目的接洽,也是管理部門在向全行業放出信號:到海外去,奔合拍去,抬眼看世界,走出去前景光明。

--------------------------------------

中國政府首次在戛納電視節舉辦影視推介會 法國戛納秋季電視節17日在法國南部海濱城市戛納開幕。在當天舉辦的「感知中國」中國影視內容推介會上,10餘家中國公司展示了近20部精彩紛呈的影視作品,尋求國際發行機會,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此次推介會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上海五岸傳播有限公司承辦,是在戛納電視節上舉辦的首次中國官方推介會。中國公司通過現場放映的形式推介影視作品,題材涵蓋都市生活、社會問題、自然風光等,其中包括電視劇《海上牧雲記》、電影《一句頂一萬句》、動畫片《超級飛俠》《熊心歸來》、紀錄片《北極、北極》等。

-------------------------------------

可見中國政府已經非常希望中國影視可以走到海外去。

但是看嘎納上推介的這些代表作,那些古代的,自然紀錄片,動畫二次元對改善國家形象作用有限,真正有用的還是都市現代劇,展現中國都市面貌和中國商品/風光/食物/生活方式等等最能對抗國際媒體的抹黑,但是很多中國式的家庭劇/婆媳劇/喜劇/現實劇其實很難走出國門(譬如上面的《一句頂一萬句》),因為有生活文化差異,而只有美女帥哥/愛情是國際通用的普世價值,這也是為何除了英美劇/好萊塢電影外,只有韓劇能走俏全球的原因。要追趕英美劇/好萊塢電影,一來中國漢語不是國際語言,二來中國影視產業還遠不如,投資/編劇/尺度/特效/人才等等都跟不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學習韓國經驗是相對容易的,出口偶像劇是目前中國有能力和在短期內有所突破的改變國家形象的做法。偶像劇突出光鮮亮麗,即便膚淺,也能抵沖抹黑效應。而且中國近來偶像劇也開始有不錯的作品了,譬如《微微一笑很傾城》《杉杉來了》《遇見王瀝川》等等。目前拖累偶像劇的主要是劇集太長,音樂/服裝/設計/海外宣傳等等各方面優質資源還沒有全面整合(而上面這些優秀作品是整合還不錯的),不過這些相對容易克服,只要政府適當引導,推動整合,限制劇集長度,國產偶像劇品質上升,走出國門不是很難。


你確定拖累偶像劇的是劇集過長和硬體資源?

我怎麼覺得是編劇的智商和青年偶像派的演技呢?


你們也不看看中國偶像界的從業人員和粉絲都是些什麼貨色……


千萬別出口,你們臉皮厚,我可丟不起這個人


出口文化作品是輸出軟實力。

至於當下的國產偶像劇么,已經完成了軟實力一半指標:的確挺軟的。

如果日本找個陽痿男拍愛情動作片,哪怕搬出1024個跳蛋把妹子埋了,世界淫民也會竊笑不已並暗自心疼大和民族的妹子養蚯蚓不易。這應該不是倭國政府想看到的吧。

既然要出口展示,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小弟弟,都要夠硬才行。


【謝邀,愛看不看,不看拉倒。】

套用一句《茶館》里秦五爺罵唐鐵嘴兒的話:「中國形象要是得靠偶像劇才能極大改善,那才叫真不要形象。」

韓國在我心裡留下強悍印象的原因,不是《星星》、《滿屋兒》這些偶像劇,是他們能做出跟美國企業搶市場的手機,是他們成體系的辦公設備。

台灣那兩年偶像劇也火的不要不要的,然後在我心裡就厲害了?高大了?不得了了?後來出那些《笑花》之類的偶像劇,簡直下拉台灣的形象,那種片兒如果太傻的話他們自己看就行了,還要出到湖南台給全國播。還好有華碩的硬東西給台灣漲形象,不然呀……


只有經濟水平上來了,民眾精神生活豐富了,才有時間來考慮精神產品的生產,然後到精神文化的出口。

至於抹黑中國這一塊,笑笑就好,一個國家的崛起,必然伴隨著其他國家的嫉妒。

通過電影節,我們文化進行宣傳,是個不錯的嘗試,我們還需要更多一些好一些的影視作品,去我們國家的品牌宣傳。

(,,?? . ??,,)


我們出口偶像劇?我可丟不起那個人。

你要說出口《英雄》,老外確實喜歡。你要說出口《鬼子來了》,那也不錯,可是,偶像劇?

嚇得寶寶握了一大把草。

那演技為負值的某甜,演技為0的某嫣,演技接近於0的某腳,演技為迷的某曉明,還有明明連修身牛仔褲都能穿出寬鬆效果卻聲稱身材好的不得了,演技大概是5的某爽……

你真覺得這樣的貨色拿出去不是用來丟人的?

題主你認真的?


瀉藥,

說句讓人不舒服的實話,

偶像劇是一個國家人口素質的反映,

也是社會文明綜合發展水平的反映。

咱們的社會和人口平均素質還不到位,

強行輸出光鮮亮麗的偶像劇只能假的很,

打腫臉充胖子。


啊。。。政治敏感,我覺的還好吧,這是改完以後的了

謝邀。

你提出的對外文化輸出的重要性是對的,這點確實很重要。你說的西方媒體普遍抹黑兔子的現象也是對的,這點我在弗蘭斯深有體會,新聞幾乎沒有關於我兔的消息,有也是負面的,還存在造假現象。我在當地看過一個新聞講的是兔軍隨意對民眾使用暴力,畫面先是元宗的講話,然後是一段軍人毆打民眾的錄像,可是裡面的人穿的還是上個世紀的黃布軍裝,這就太假了。但弗蘭斯人不知道啊,他們怎麼想我們,落後而混亂?所以文化輸出確實很重要。

但是我認為靠偶像劇是不現實的,可以有,但不能作為主流。tc文化最大的特點和優勢是什麼,一個字,。所以tc輸出了很多古代文化的東西,這些東西是新奇而少見的,一下子就能抓住老外的眼球。而現代文化的電視劇朝內高品質的很少,GD也不好意思拿這些玩意出去顯擺,我們現在是大國了,做事已經不能跌份了。美劇受歡迎程度高的說到底也不是偶像劇,而是家庭劇生活劇一類的,它讓你見到感受到了燈塔普通民眾的生活,讓你彷彿生活在燈塔,融入於他們的生活。我們的偶像劇都展現出啥了,臉和特效,這些人家缺么,不缺,而且也感受不出中土普通民眾的生活。

韓劇好看,但是你看一下朝內對韓劇的評價,是不是越來越低,因為民眾開始富起來了,開始見過吃過了,不是以前那樣窮鄉僻壤信息閉塞了,慢慢類似的偶像劇就沒有市場了,韓國人本身對他們的電視劇也不是很推崇的,韓劇里的生活根本不是韓國普通民眾的生活。而且韓國的一大經濟支柱就是旅遊業,所以他要通過偶像來宣傳景點,吸引遊客,通過偶像是最快最省的方法,要是從頭剖析韓國歷史,他愛放我還不愛看呢,枯燥無味,對吧。

這個路線是不適合我朝的,最近的湄公河行動就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輸出,在國外引發巨大反響,讓外國見識到了現代的tc是如何保護民眾的,是有怎樣的力量,是有如何堅決的執行力的,這就能使很多人產生印象改觀,哦,原來兔子也是挺厲害挺護雛的,不是原先想的那樣四六不靠的。還有孔子學院,是我朝一直在進行的文化輸出,舌尖上的中國,直接把九州的飲食文化放在你眼前,讓你親身體會九州的文化,以致燈塔抗議這是文化侵略。這才是成功的文化輸出,要源於生活,貼近生活,最後高於生活。

目前朝內的偶像劇么,呵


中國電視劇沒有出口過?


根據全球傳播背景下我國對外傳播的實際需要,可以在整體上將外部受眾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漢語言文化圈

歷史上就有所謂的漢字文化圈之說,在越南韓國實行拼音文字之前,進入現代社會以後漢語言文化圈更多的是指兩岸三地民眾以及散居世界各地的懂漢語的華人華僑,電視對外傳播主要面對的是後一部分人群,由於這一部分受眾與中華民族有著天然的血脈聯繫,對中華文化有著較為深入地了解,因而是對外傳播最容易影響到的人群,央視中文對外電視頻道的電視信號基本上覆蓋了這一部分受眾。

第二類是中華文化影響圈

所謂中華文化影響圈,是指歷史上曾經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包括日本越南韓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蒙古等等,這些國家的受眾不一定懂漢語,對於中華文化卻有著一種息息相通的親近感,接受起來沒有太大的障礙,上個世紀末期中國電視劇渴望在越南朝鮮播出時萬人空巷,蒙古電視台搞了一個該劇的蒙古版照樣轟動,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通過簽訂協議,一些國家如東盟國家還可以通過有線電視網直接收看中國鄰近省份電視台的有線電視節目。

第三類是中華文化影響圈之外的國家

所謂中華文化影響圈之外的國家,主要是指西方發達國家,如果說面向中華文化影響圈的傳播主要是跨語言傳播的話,那麼面向這一部分受眾的傳播就是跨語言跨文化傳播,由此帶來的隔閡與差異使這一傳播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國際輿論中時常出現的對中國的誤讀與偏見,大都來自這類國家。改變這種狀況不是增加一兩個外語頻道能夠奏效的,而需要長時期的努力,中央電視台對外傳播的受眾戰略,就是要了解不同受眾群體的特徵與需求,然後針對不同的需求進行差異化傳播,通過受眾分類可以看出,漢語言文化圈和中華文化影響圈是中華民族獨有的資源,也是我國電視對外傳播最容易到達和最易產生影響的部分因此這兩部分受眾應當成為中國電視對外傳播最重要的受眾群體,不能忽視,中華文化影響圈之外的國家,是我們在對外傳播中向來十分重視的,由於存在地域語言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差異,面向這一部分受眾的傳播不能求立竿見影之效果,而應通過長期的努力通過跨語言跨文化的編碼和再創作,使所傳內容產生預期的效果。

目前我們面臨的困境是在對外傳播中歐美國家向來被視為重要的目標群體,但是由於地域阻隔和中西文化差異的存在,我們對這一部分受眾的了解遠未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傳播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而對於與我們文化背景相同或相近的漢語言文化圈和中華文化影響圈的受眾,我們也沒有做細緻的劃分,所提供的是一般性的內容產品,甚至把國內的傳播內容直接拿到國外去,受眾難以理解效果也會打折扣,在這方面我們或許可以學習韓國向海外推銷電視劇的經驗比如找到兩國觀眾都能接受的契合點以精準的內容和差異化的服務形成品牌特色。(程曼麗. 中國電視對外傳播的受眾觀[J]. 新聞與寫作. 2010(08))

第一個時期:萌發期(1980年到1991年)

改革開放為中國電視事業注入了新鮮活力,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廣泛的交流,合拍成為當時中國電視劇向海外傳播的主要方式。1980年中日合拍《望鄉之星》,是中國向海外傳播的第一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根據日本女子長谷川照子的故事改編而成,她是20世紀30年代在日本從事世界語進步活動的學生,和留學日本的中國學生劉仁相愛後結婚。抗日戰爭爆發後,長谷川照子和丈夫劉仁一起回到中國,從事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活動。《望鄉之星》在日本和中國取景,由中國和日本演員共同演出。1986年,中央電視台與日本廣播協會合作拍攝了電視劇《不知其名》,該劇講述了辛亥革命後一些同情中國革命的日本青年和留日的中國青年,一同到中國推翻北洋軍閥而浴血奮戰的故事。1987年,上海電視台與日本大阪讀賣電視台合拍《親屬》(上下集),該劇在日本播出的劇名為《家族的肖像》,編劇和演員都來自中、日兩國。1988年底,中國又與美國洛杉磯露米娜製作公司合資拍攝《秦始皇》。1989年,上海電視劇製作中心與泰國正大集團綜藝有限公司、香港中國華立公司聯合攝製的大型神話電視劇《封神榜》正式開機。除了合拍,隨著中國電視劇自身製作能力的增強、敘事容量的擴充和題材範圍的擴展,自製的中國電視劇開始走向海外。1987年是中國電視劇向海外輸出的重要年份,《紅樓夢》、《西遊記》、《努爾哈赤》、《甄三》、《濟公》、《孫中山與宋慶齡》、《末代皇帝》、《諸葛亮》等優秀電視劇賣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法國、丹麥、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第二個時期:開拓期(1992年到1999年)

這一時期,中國電視劇真正開始了商業銷售。1993年1月, 「中國電視節目外銷聯合體」(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前身)成立,通過參加國際電視節進行商業發行和銷售。在參加初期,中國主要是學習其他國家的推介方式、設立展台、製作樣帶、印製宣傳冊等等,並沒有實際的成交金額,直到後來參加亞洲地區的電視節時,才有了成交量。這一時期,中國台灣和香港地區是中國大陸電視劇銷售的主要地域,《三國演義》以8000美元一集的價格將播映權賣給了香港亞視,台灣中視則以1.2萬美元一集的價格購得播映權。除了商業銷售,對外宣傳和交流活動也是這一時期輸出的主要方式。1993年國慶期間,中國在越南舉辦「中國電視周」,越南電視台播放了12集電視連續劇《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在越南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同年,電視劇《渴望》由中國贈送給越南電視台播放。1994年,中央電視台在127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家電視台舉辦了「中國電視周」,共播齣電視劇8部16集,包括《凡人神曲》、《神運算元》、《超越生命》、《金色輪船》、《姑娘今年62》、《TAXI518》、《邊寨人家的歷史》、《巴桑和她的弟妹們》等。同時,中國電視劇界還積極與全球範圍內的華語電視台加強交流和合作,在1995年第二屆「華語電視周」上,廣東台與馬來西亞HVD公司達成了合拍南洋華僑生活的事項。

第三個時期:考驗期(2000年到2006年)

2001年,國家廣電總局正式提出了廣播影視「走出去」工程,國家從政策層面大力推動中國電視劇「走出去」,但是中國電視劇的海外傳播在這一時期卻開始遭遇挫折,以2004年為界,經歷了從上升到跌落的過程。2000年到2004年,中國國產劇在海外的銷售價格一路上升,2004年達9800萬接近一個億,當時熱銷的電視劇有《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笑傲江湖》、《大宅門》等。可是到了2005年,中國電視劇在香港、台灣、東南亞等傳統市場受到了韓劇的強烈衝擊,海外銷售整體下滑,如台灣地區,在鼎盛時可播大陸電視劇4000集左右,受韓劇衝擊後,播出量只有過去的1/5。造成中國電視劇從上升到跌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在國家政策重視、節目推介經驗成熟、商業銷售渠道已具雛形的條件下,中國電視劇在海外市場的退敗主要還是缺乏和國際上優質電視劇在製作水準、文化內涵、精神境界等方面的競爭實力。

第四個時期:發展期(20
07年至今)

2007年,隨著提升文化軟實力戰略的提出,一系列文化產業扶持政策的出台推動著中國影視產品向海外出口。這一時期中國電視劇的海外銷售和影響開始回升,第一是國外的主流電視台接受了中國電視劇,如《
卧薪嘗膽》、《上海灘》、《母儀天下》、《星心的淚光》、新《 三
國 》等 都 進入了日本、韓國的主流電視台;第二是電視劇的銷售價格開始回升:《卧薪嘗膽》首輪發行在韓國賣到了4萬美元一集,《李小龍傳奇》賣出10萬美元一集,新《 三 國 》賣到9萬美元一集;第三是反映當下普通中國人心理和情感世界的電視劇受到了歡迎,如《家有兒女》展現父母與孩子、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瑣事趣事引起了韓國觀眾的共鳴。這一時期中國電視劇海外傳播的最大特點就是開始進行針對性生產,如《李小龍傳奇》、《中國往事》、《長恨歌》等,這些外向型的電視劇在影像構成上有著豐富鮮明的吸引海外觀眾視線的中國元素,契合海外觀眾的視野,從而帶動了市場銷售。中國電視機構還繼續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合拍,如中國與日本合拍了《蒼穹之昴》,尤小剛還與俄羅斯的REN-TV電視台合拍了《獵人筆記》,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與西班牙加泰羅尼亞電視台合拍了《情陷巴塞羅那》,導演楊亞洲和加拿大羅渣士OMNI電視公司合拍了《蝴蝶》。

在全球化傳播的浪潮下,中國電視劇必須走向海外市場,成為世界電視劇市場上的參與者和競爭者。筆者通過歷史的梳理,提出幾點推動當前中國電視劇海外傳播的啟示:

啟示一:國內生產和海外市場的關係就目前電視機構的實際情況來看,將國內製作精良且觀眾口碑好的電視劇銷售到海外是中國電視劇海外傳播的重要途徑。因為雖然有《李小龍傳奇》、《長恨歌》等針對海外生產的電視劇的銷售成功,但因為海外收入在中國電視劇總收入中的比例實在太低,所以目前加強發行營銷、拓寬市場渠道是海外傳播的重點。中國電視劇的產量世界第一,豐富的生產資源和多樣的類型是海外傳播的優勢,能夠充分滿足海外觀眾的需求。除了優勢也要看到中國電視劇的劣勢,2004年中國電視劇面臨韓劇的衝擊,迅速喪失傳統市場的原因就在於電視劇自身在內容和製作上缺乏競爭力。因此提升中國電視劇的文化品格、製作水準、增強敘事和鏡語表現力是中國電視劇海外傳播的關鍵。

啟示二:優勢題材和扶持題材(兒童、當代)中國是文明古國,歷史文化的積澱豐厚,因此歷史劇、古代劇、武俠劇、人物傳記片是中國電視劇海外傳播的優勢題材。優勢題材能夠形成中國電視劇海外傳播的品牌,應通過衍生品開發來擴大其在海外觀眾中的影響力。除此以外,政府要多扶持兒童題材和當代題材。在1994年的「中國電視周」上,在國外展播的多是兒童題材電視劇,《凡人神曲》講述了雙目失明卻有超凡音樂天賦的兒童金元輝的故事,《金色輪船》表現了中國小朋友瑤瑤和其他國家小朋友之間的友誼。兒童題材具有全世界廣泛的接受性,而且在法國戛納電視節上,有專門的青少年和兒童放映專場。目前中國社會整體正在進行現代化的歷史轉型,因此要扶持當代題材,改變外國觀眾對中國大辮子、小腳女人等刻板印象,應多表現當下中國人的風貌和現實狀態。

啟示三:合拍是中國電視劇海外傳播有效的途徑20世紀80年代,隨著《望鄉之星》、《不知其名》、《秦始皇》等電視劇的合作拍攝,中國電視劇邁出了海外傳播的征程;進入21世紀,《獵人筆記》、《情陷巴塞羅那》、《蝴蝶》等合拍電視劇也使中國電視劇進入了歐美國家的主流頻道,因此合拍是當前中國電視劇海外傳播相對最有效的途徑。合拍是電視劇生產國在資源、資金、市場等要素實施跨國界和地區進行配置的表現,但合作雙方在尋求合理的劇情內容、各自文化元素整合、價值觀念表現等方面需要予以更多的思考和實踐。(何曉燕,楊軍,中國電視劇海外傳播的歷程及發展啟示, 當代電視)

從傳播學的控制分析角度來講,任何大眾傳播機構作為信息的傳播者,都不能隨心所欲地傳播信息,它的傳播行為總是到社會特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規、文化範式構成的潛網的深層控制。電視劇作為一種文本信息,它的生產和傳播也必定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中政策和法規的影響最為突出。大陸電視劇在韓國傳播,不可避免要受到韓國方面政策法規的約束和限制。韓國對於本國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和保護力度都非常之大,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海外營銷。韓國國內的電視劇市場比較小,為了保護韓國電視劇不受外國電視劇的衝擊,韓國政府出台相關政策和法規,限制外國電視劇的引進。除了在引進數量上限制外國電視劇,由於政策因素,韓國三大主流電視台也基本不播放外國電視劇。韓國政府曾以「顧慮民眾對開放日本文化限制尚有抗拒感」為由,只允許日劇在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台播放,傳播影響力較大、較廣的主流公共電視台和收音機都不能播放。大陸電視劇在韓國基本上也只通過有線電視台或者有線付費電視頻道傳播,僅有幾部大陸電視劇曾在三大電視台播出。政策和法規的限制,可以說是從源頭上控制著大陸電視劇在韓國的傳播。雖然隨著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韓國的引進外國電視劇的政策相對寬鬆許多,但是政策的限制仍是影響大陸電視劇在韓國傳播的一個巨大阻力。

中國是一個電視劇生產大國,卻不是一個電視劇生產強國,這是業內人士對中國電視劇的普遍評價。目前大陸電視劇也是這樣一個狀況。從整體上看,大陸電視劇的拍攝水平較低,製作粗糖,劇情虛假誇張,人物表演做作,題材扎堆。每年大量電視劇被生產出來,絕大部分尚且得不到國內觀眾的認可,遑論對外傳播了。和美國電視劇、韓國電視劇相比,大陸電視劇在藝術表現力上既缺乏美劇的現代化實力,又沒有韓劇的傳統魅力,更缺乏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品牌形象,因此,在海外市場競爭中自然無力征戰。想要在韓國獲得更多的認可和青睞,就要提高自身的品質。如果把電視劇比作一個人,那麼可以說,內容是電視劇的血肉,而敘事藝術則是電視劇的骨豁。內容和藝術表現力,是決定一部電視劇品質高低的關鍵。大陸電視劇無論是內容上還是藝術表現力上,都有所欠缺,與美劇或韓劇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待影視藝術創作人員的進一步努力。除了製作水準的落後限制了大陸電視劇的對外傳播之外,電視劇創作者滯後的製作觀念也是限制大陸電視劇對外傳播的一個重要原因。不少電視劇製作人沒有海外發行的意識,他們的眼光僅限於國內市場,因此在製作電視劇的時候根本不考慮海外播放的要求,沒有按照國際標準製作片子。母帶要有分軌的國際聲道,母帶為無字幕版以便引進國進行本國語言字幕配備等是電視劇海外發行的最基本要求之一,但是很多大陸電視劇並不達標,這樣自然就失去了對外傳播的機會。

綜上所述,中韓的文化壁全,國家的政策限制及製作水準和創作觀念等因素,極大地限制了大陸電視劇在韓國的傳播。大陸電視劇要突破這些限制,實現有效的海外傳播,還需要電視製作人和國家的長期努力。豐富內容題材,提高敘事藝術能力,構建普世的文化價值,塑造精品文化品牌,突破技術瓶頸,改變創作觀念,大陸電視劇才能得到更多認可,才能在韓國走得更遠。(中國大陸電視劇在韓國的傳播研究,凌婉月,中央民族大學,)


偶像劇出口確實有好處,這個誰都知道,但是……………

但是…………

近幾年的國產偶像劇?你確定要出口?

你確定能輸出正確積極向上的軟實力??

東西質量不行,出口等於丟臉


謝邀!

  1. 意識到和能做到是兩碼事;

  2. 政府囿於意識形態,是做不出什麼像樣的偶像劇的。

謝邀。

意識和can do是兩個概念,建議先把問題想清楚,是沒意識,還是can not do?


政府很介意文化那些事

可能現在還在糾結到底文化是意識形態還是產業模式

所以短時間內還不會完全像國外那樣放開了發展

當然偶像劇的質量本身也非常重要

這個包含了方方面面,我也不好說


首先,題主我覺得你形容的不是電視劇,是廣告。

如果真正有影響力的不是用心的好作品,而是幾乎粗製濫造的偶像劇,那我覺得這個地方不輸出也罷。

你說什麼《走向共和》只有禿頭老男人才看,First,我要代表督工向你抗議,人家還不到40;then,我真心覺得在台灣社會有影響力的是這些「老男人」,而不是那些看個廣告就要去買oppo的小年輕。

其次,我覺得等到中國海軍也有12艘CVSG的時候,哪怕我們沒有文化輸出,別人都會求著我們輸出。

崇拜強權是正常現象,是理性的表現。這也是為什麼蔣介石到台灣之後,也要硬著頭皮讓陳誠學大陸土改,羅織罪名殺兩萬多地主。

而且,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中文熱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為「made in china」,而不是中國文化真有多大吸引力。當同中國貿易成為主流時,學中文是正常現象。


謝邀…我也沒意識到…你怎麼不問政府怎麼沒意識到出口榴槤的重要性?


瀉藥。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兩個一百年不動搖。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未來很長時間也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經濟都還沒搞好,建黨一百年奔小康的承諾還沒完成。

長久以來,我們的政治經濟各行各業的規章標準都是按照西方國家的標準做參考和制定的。

受西方文化的衝擊,我們的文化被看作是老土的,很多年輕人不知道農曆為何物,卻熱衷於聖誕節愚人節平安夜。過年畢業也沒有人再穿漢服唐裝,這點和日本一對比我們還是太落後了。

偶像劇輸出更多的是自己文化的輸出,其中的生活習慣,傢具裝飾,都會對外界的人對我們的看法有巨大改變,絕不僅僅是顏值台詞劇情的角逐,因為任何一個國家也不缺這些。


要說偶像,而且全民的

我覺得

只有他才算是。


我國的直男審美還沒法拍出能提升我國現代形象的偶像劇。


推薦閱讀:

黨員可以學習佛經嗎?
歐美論壇有讓人迴避的 Troll 現象,中國也有嗎?
中國的核電站都有執行距離居民區50公里的規定嗎?
想了解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有系統的了解,看什麼書?

TAG:影視 | 電視劇 | 韓劇 | 中國 | 偶像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