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父母不在身邊,由爺爺奶奶帶大是怎樣的感受?性格會跟別的孩子不一樣嗎?


我從五歲開始由爺爺奶奶帶的。我閨蜜也是,她是從幾個月開始就是由外公外婆帶的。

其實性格還好,我覺得我和閨蜜都沒有什麼不正常的。但我們都屬於比較自立堅強的類型,遇到什麼事情,一般不會找別人幫忙,也不會跟父母說,自己解決。除非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比如說這次我和同學去川西做志願者,我也沒有提前和父母說,只是臨走前和她們說我會遲一個月回家。

而且我們基本和父母沒有多少話說。在寢室里經常聽到同學跟父母打電話,說今天在學校里吃了魚肉好好吃啊,有個同學是我老鄉啊,班導師很嚴肅啊……扒拉扒拉一大堆,我都覺得很神奇,怎麼有這麼多話說?

我跟父母打電話的固定模式都是:

爸:最近還好吧?學習怎麼樣?

我:嗯,還好。

爸:錢還夠嗎?

我:夠了。

我媽的話比較多,但都是她說,我聽著。

其實最大的感覺就是,和父母怎麼也不會親密起來,撒嬌那些就更別提了。彷彿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算不上是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吧,至少父母缺席了很久。小學是由奶奶爺爺帶大,姐姐也帶過我。我出生時他們害怕養不活我,什麼好的貴的往我身上使,現在想想除了感激,沒有別的。

不會想家。這估計是最明顯的。不喜歡和他們交流,即使是知道他們愛我。和他們走在一起不會有很親密的動作,打電話三句話解決的事不會多說一個字。

出事時,我想到我下一步該怎麼做,一切都處理完,我父母才會問我發生了什麼,我說我解決完了。

對待朋友倒是沒什麼,大家都覺得我很隨性啊,然後就是愛鬧騰的逗逼。有時候我會很安慰別人,因為有些話是我自己安慰自己的話,說多了就順嘴了。笑。

我真的很難忘掉小時候我一個人把小塊麵包用牙籤穿起來,當做是我爸媽給我的蛋糕,很天真很天真地唱著生日歌。長大後生日過了很多,也不在乎什麼。

與其說是獨立有主見,不如說是我早已經讓我自己任飄零。


奶奶帶大的。因為被照顧得非常好,小時候也沒覺得缺什麼。

奶奶做飯非常非常好吃。好吃到我覺得吃零食是浪費胃容量。所以至今沒有吃零食的習慣。

表姨生孩子反應大,吃什麼吐什麼。奶奶做了鍋魚湯送去居然就打開了胃口。

因為我不喜歡吃魚,其實她極少做魚湯。

我的冷暖奶奶都非常在意,從小到大沒住過院。十八年只打過兩回吊針。

從小教我做人要堂堂正正,不要投機取巧。

奶奶一輩子光明磊落,街坊里有什麼誤會,只要奶奶說了是怎麼回事,爭議就算結束了。

常常講她小時候的故事給我聽。講太公家怎麼因為不識字被騙去了田地。太公死後她怎麼失學。十三歲去了煙廠做工。教育我不能忘本。

我們也有衝突。我爸下海算早,常年在外。區區一個小學的課業,她非要我有空就去看書。

那種大字書,看得了幾天?

好在我們老師二年級就給我們訂了個報紙。她看是學校發的認為一定是正經學問。所以我很早就養成閱讀的習慣。副作用就是變得比較宅。

我爸那時候還比較火,車出車進。那時候同學們都住在附近,他們可能認為我家比較有錢。總是來摸我的文具。

奶奶很心疼我的文具消耗太大,常常罵我。我就說被偷了。她問為什麼不偷別人的光偷你的?我無語凝噎……

直到近二十年後,我跟老婆講這些事才恍然大悟。那些熊孩子為何專門偷我的。

不好的地方就像是這樣。遇到什麼問題也沒人商量。奶奶的經驗不能用來解決孩子們的問題。所以我從小的志向不高遠,就是要有個幸福家庭。

奶奶很有主見。

很早就為我存了一筆錢,準備結婚辦酒席用。

我爸再婚,她就馬上拉著我去把她的房子過戶到我名下。那是單位的房改房,估值也就三十來萬,但是啊……

她的姐妹幾個也很寵我。她的姐姐很早就縫了一堆小動物的帽子鞋子留給我的孩子用……

畢業不久我就把我老婆(當時是女友),帶回家了。她一看就表示這孩子本分。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掏出來手鐲戒指交給她……

奶奶如今年近就旬,身體還好。就是短期記憶基本不行了,長期記憶卻還很清晰。

這樣也還,辛苦一生,終於不用操心了……


我出生1年後就是跟著奶奶長大,父母離婚去外地,逢過年回來一次,也就吃個年夜飯就走了,就像自己的遠方親戚。

性個肯定會不一樣,小時候內向,自卑,不愛說話,喜歡東想西想。從小喜歡思考/做一般人不太會去思考/做的事情,特立獨行。特別善待小動物,比如螞蟻沾到水滴或蜻蜓掉進水裡,只要我見到我就會去把他們救上來,看到流浪貓就會跑到附近的商店買東西再跑過去喂他。

直到現在,每逢下雨天,心情不好一度會憂傷思考人活著的意義,人死去有沒有來生等。


一直以為沒啥不一樣,現在發現真的不一樣。

從小父母不在身邊是爺爺奶奶帶大的,而且爸爸回來以後遊手好閒沉迷網友消沉了幾年與我沒有過交流都是媽媽和兩個老人支撐這個家。

最開始發現不同是我害怕寫黑父母的信或作文。小學老師總喜歡布置寫父母工作、父愛母愛的作文,看見這類作文我總是很麻木然後去作文選上抄一篇,到了節日寫信的時候只會給爺爺奶奶寫。

到我初中的時候爸爸媽媽回來了。爸爸開始了他的消沉生活我們從那以後就很少說話多的只是我為了上網去看看他的遊戲結束了沒。到我高一的時候他喝醉酒打媽媽我朝他喊了滾才算是有情緒的交流。和媽媽逛街從來都是各走各的,媽媽說羨慕那些手挽著手的母女但我真的做不到。

後來我很抵觸爸爸。到現在一直心裡還當他是陌生人,一個同住在一個屋檐下三年說的話不超過十句的人突然在你高二的時候開始強勢進入我的人生決定我的方向我真的接受不了。後來高考報志願的時候那種抵觸感簡直到了頂峰因為他連自己的人生都沒辦法管理好。

後來發現不同是我對小孩有莫名的恐懼。看見小孩的第一反應是想跑因為不知道如何去相處也不能像老人那麼慈愛。和舍友談起來生育問題很堅決的不要小孩因為實在不知道要去怎麼當一個合格的父母因為從小不知道父愛母愛到底是什麼樣的,我怕我會逃避會讓他跟我一樣有缺陷。

愛的殘缺還讓我失去了一個對我全心全意付出的男孩。一開始還好後來我開始貪婪的想從他身上得到我缺失的愛和關注,我對他的要求事他要像父母那樣對我好,我想讓他像父親那樣寵愛我包容我的一切壞脾氣。他這樣做了,毫無怨言的,最後他還是累了。

上大學以後爸爸很關心我,舍友也羨慕我有一個什麼都幫我處理妥帖的爸爸。我也感謝他。但她們不知道的是我更羨慕她們能和父母打一個小時的電話而我只能聊十分鐘,她們能和父母交心而我只能大事小事自己拿主意,好多我不知道的事情上碰了釘子她們會我你爸媽沒跟你說過嗎。

上大學以後放假回家更喜歡陪在爺爺奶奶身邊。媽媽那天說我回來也不跟他們說話不像別的小孩那樣會撒嬌感覺沒有親情了,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她,但我真的做不出來那種事也沒有那麼多想跟他們分享的事情。

想想心裡好難受。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以後不要重蹈覆轍了吧。


要看爺爺奶奶對他怎樣 而且 也要看周圍環境 如果大家附近都是留守兒童 大家差不多 那就還好 如果別人都是父母帶大的 肯定是會有差別的 即使表面看不出來 反正我在別人眼裡就是個挺奇怪的人 過年過節 永遠寧願一個人在外地呆著吃速食麵也不願意回去的


我母親先是生下我,過三年生下我妹妹,然後在我4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父親不堪撫養的重負出走,至今聯繫不到人,我從小就是外公外婆帶大的,家境溫飽。我跟你講講我的變化。

我的外婆很勤奮很樂於助人,外公人很正直很講原則,是個軍轉幹部(當過將近三十年的兵),我從他們接手起一直到現在21歲,性格思想,價值觀都受到他們的影響。

在我映像中和聽外公外婆的描述,我父母脾氣都很火,但我的性格並不火,可能有幾個原因吧,一是小時候老被人欺負,現在性格裡帶點軟弱,二是我外婆是個很操心的人,忙裡忙外全都要忙到,自然而然地我也變成了一個很操心的人。有時候我總是會擔心一個事情的各種問題出現,想著想著人就會很焦慮,處理問題起來更傾向於自己解決而不找人幫忙,有時候別人出現了一些問題我也會當面指出,因為我不忍心看到這個人錯下去。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時,我現在有一個很大的心理方面的毛病。就是我處理什麼事情都會很焦慮,擔心這個又擔心那個,我發現這一點跟我外婆的性格不謀而合。我想改但是每一次認真做事的時候腦子裡總是會亂想,再加上在家裡時間呆的長,被家庭環境一影響,有時候一焦慮起來心臟那一塊就會痛,我去醫院做了最基本的檢查,醫生沒有查出問題,我覺得可能是心臟神經官能症,這本質上也是焦慮引起的。

我在乎別人的意見,這也是我外公外婆的性格。有時候自己做出結論的時候如果有人否定我,我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會出錯,自己的能力是不是不夠,這個方法是不是有問題。我從小到大什麼事情都是一來伸手飯來張口,其實後來我長大了我是不願意這樣的,但是他們總是說我不會,我不能,學不會,所以我就一直帶著懷疑自己的態度長大。一直到現在這也是我一直很焦慮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到現在我都沒能完整的堅持一個學習的方法並看到效果,因為我總是懷疑自己這個方法是否正確。因此我非常渴望成功。

我對自己對他人的要求都很高,比如任務的完成質量,處事的原則等。這可能也是因為我從小就被高要求影響吧。我的外婆總是很喜歡替我做主,其實很多決定我都很不喜歡。就到了大學的時候,衣服都等她給我買。我不想爭吵,也吵不起來,但我也不能讓他們傷心。所以我在學校給人留下了刻板較真保守的印象。

我家有很多不好的問題,例如家庭的成員不團結,旁系血緣的長輩不重視孩子教育,家裡經常爭吵,這沒有給我提供好的教育環境。外公外婆的意思是我只要學習就可以了,其他的學不會可以不學。對我們家出現的問題其實我也想了很多,因為我認為窮人真正窮是窮在思想上只有多思考問題的根源並去解決問題才能真正有效地避免問題再次發生。我也把很多想法說給了我的外公外婆,但是他們叫我不要想太多,要安心學習,這讓我非常苦惱。

所以我總是把自己跟那些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去比較,發現我們之間的不同。首先第一我發現中產階級的孩子從小培養興趣(我到現在選擇的專業課都不感興趣)。第二這些孩子知道如何關心,照顧安慰和愛別人,而我更多地是講原則和道理,對感情的處理很呆板(這可能是因為我從小缺少愛的關注造成的,到現在還是單身,外公外婆不要我找,說會影響學習,而且我對於感情的了解,培養和解決都不自信)。第三他們性格突出,個性鮮明,自信開朗(我相對地在某些方面要自卑一點)。第四他們在學習階段更多地是學習(學習課本知識,理財,做家務等),而我還要擔心很多現在的問題和前途。第五他們目標明確,包袱輕(我目標並不明確,對什麼興趣都不大,又愛操心,所以很焦慮,有時候還擔心疾病,災害的出現)。第六他們更有主見,而我更在乎別人的意見。

就以上這些問題我相信不是只有我自己才有,一切事情追根溯源都有起因。我認為這是老人帶孩子帶出來的情況。我認為還是會出現很多問題,尤其是在性格上的缺陷。所以無論如何,我以後都要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幸福完整的家庭,在這裡我想給那些是老人帶大的孩子們提個建議,你們可以去比照身邊的人和自身,看看自己是否有我說的同樣的問題,及時發現,及時改正,並給下一代一個穩定優越的環境。我這是你們跟普通人比,多出來的一份責任。


別人說『有人養沒人教』的時候總覺得在說自己初中以前被寄養在兩個姑媽家各幾年 爺爺奶奶家幾年 初中開始一個人生活 最愛我的人給我最愛的人是爺爺奶奶和姑媽 給我的溫暖還沒有一個朋友多 病了還會責罵我照顧不好自己 流感來了我披被子去學校就不會被傳染? 有時候感覺死在家裡都不會有人發現


七個月的時候就被丟在家裡和奶奶一起生活(當然當時家裡窮,父母因為要賺錢不得不在外打工),一直和奶奶一起生活到小學畢業,現在幾乎沒有小時候和父母一起的記憶,據說是每年暑假都會去父母打工的城市玩,要不是有認識的朋友,我大概也完全記不起來。

初一初二被寄養到叔叔家,那個時候每到周末就想回家(奶奶家),並不是叔叔阿姨對我不好,相反,他們對我很好,但是每次看到妹妹和她父母撒嬌的時候,心裡有些複雜,雖然並不會也不能表現出來,表現出來,也沒有辦法。自我記憶以來,我好像是沒有和父母撒過嬌的。

聽說,爸媽在我要上小學的時候是想把我接到身邊去一起生活的,但是我死活不肯去,我猜是因為當時的他們對我來說沒有信任感吧。

初二,父母再一次提出要把我接到一起生活,我答應了,於是初三的時候我到了父母身邊生活,剛開始去的時候,很不習慣,而且當時有些後悔一起生活的決定,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在那裡交到了朋友,漸漸的也就習慣了。

我有個弟弟,弟弟比我小十歲,媽媽要生弟弟的時候也問過我的感受,到現在我也挺慶幸有個弟弟。我和弟弟並不親,弟弟出生的時候我才五年級,弟弟在老家(奶奶家)出生,但是出了月子之後媽媽就帶著弟弟去她一直生活的城市生活了。弟弟從小就在父母身邊,健康成長,有的時候我真的很羨慕弟弟。羨慕是羨慕,但不表示我不愛我的奶奶,我很愛她,爺爺去世的早,奶奶一個人拉扯我長大,也很不容易,我很感恩。

現在上大學了,唯一一個好的習慣就是每個星期給奶奶打電話。

現在長大了,理解父母,我也很愛他們,但是,沒有辦法表達出來,而且相處的時候總覺得,莫名的尷尬,和我爸坐在客廳的時候,一般都是沉默寡言,沒有話可以講,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性格這件事,不太會講話,嘴比較拙,而且不愛求人,有一份屬於自己的自尊,但別人一般不能理解。大多數時候很自卑,沒有自信,極度沒有安全感,自己感覺有點心理扭曲。大概屬於那種表裡不一的人?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在意別人的評價,但是不會表現出來,有時候會很期待別人誇誇自己,但當真的有人誇自己的時候又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優點。擔心自己做的不好,給別人添麻煩,盡量不自己做決定,所有事都是無所謂的態。

完全是深夜有感而發,碼字的時候腦子有點亂。

要聲明一點:我對父母沒有任何的抱怨。我能理解他們,但如果將來我有孩子,就算再艱苦,我也要讓她在我身邊一起生活!

最後我很愛我的奶奶,希望奶奶可以長命百歲,等我自己賺錢了,要把你接到我身邊一起生活。


從小是姑媽帶大,雖然不叫他們爸媽,但是在心裡他們就是爸爸媽媽,而親生父母過年回來的時候像客人一樣,還記得我爸爸給我錢的時候,我下意識是拒絕,並且非常客氣。

我從小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家裡人對我都挺好的,但是總是畏畏縮縮,因為父母不在,後來和姑媽在一起久了就好了,但是變成了姑媽不在就害怕。我有個堂姐對我很好,喜歡帶著我和他孩子一起出去玩,但是我很不喜歡,因為感覺他們是一家人,而自己是多餘的。

從小很會看別人眼色,很敏感,最大的理想就是一個人在一個很遠的地方生活。雖然有姑媽但是畢竟不是親生的,所以對我很嚴厲,經常因為小事被罵,但他願意養我,足夠令我感激一輩子,並且他罵我也是讓我養成好習慣,以前不懂,現在明白了。


同爺爺奶奶帶大。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爸媽聚餐,桌上剩下一盤鍋包肉。我大喊著要給奶奶帶回去。奶奶喜歡吃。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正是記吃不記打的年紀。那個年紀可以讓一個孩子這麼愛自己奶奶。我的奶奶是有多麼愛我啊。 T T.


我從小就在姥姥家,對父母基本不認識,他們很少去看我。院子里的小夥伴,嘴裡都在喊著「媽媽」,看到他們幸福的樣子,饞得我也想叫「媽媽」這個稱呼,可是不知我的媽媽在哪裡。終於有一天忍不住了,天真的問姥姥「是否我長到小姨那麼大,就可以管您叫媽了?」

後來我上小學了,來到做老師的父母身邊,那時父母家住農村。家裡的哥哥和妹妹似乎還歡迎我。但我看到他們四口熱熱的,親親的。我感覺自己特多餘,看著他們吃飯,玩耍,我卻怎麼也不能融入。「爸,媽」這個讓我在夢裡不知出現過多少次的稱呼,在他們面前卻叫不出口。

幾十年來,沒有跟父母拉過手,就是坐的靠近一些,都會不自在,親熱就更談不上了。同時好像他們跟我也很陌生。尤其是母親,不喜歡聽我說話。昨天,我去看她,說話間她覺得有些不滿,立即咆哮起來,說「你老說你婆婆好,那就怪你沒本事了,你如果有本事,應該讓你婆婆生你。」

跟父母好陌生,一點兒感情沒有,對他們的看望與贍養只是盡法律義務,沒有親情。


3我九個月大的時候 爸媽就離開去外地創業 ,爸爸家庭條件不好 外婆外公總說我爸爸家是山溝溝里 是因為已經有了小孩子才接受了這段婚姻。創業初期很忙也很窮 真的是窮到不敢回家過年 因為處處都要花錢 。

小學五年級之前的事情都記不太清了 但是我就是記得有一天大清早 還沒睡醒就被叫起來了 我爸張開手臂索抱 我縮到了角落 不肯讓他抱 還學著電視里的台詞 說男女授受不親 這件事情 很久之後也和我爸說起過這件事情 我爸一直記在心上 我相信我爸當時一定被我傷透了心 也對我非常愧疚 長大之後也總問我怪不怪他小時候把我放在外婆家 但是我也很自私的慶幸自己說的那句話 讓我爸對我更偏愛一些。

小學六年級左右回才回的老家 真是因果輪迴 我弟弟妹妹 在那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有個姐姐 是後來我們親戚說多了才知道 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也真的很難過。

要說從小父母不在身邊性格有什麼不一樣 就是 相比同齡人要獨立堅強一些吧 碰到困難首先不是先求助 是自己默默想辦法 但是也就造成了 很多事情處理不當 一個人默默承受 畢竟經驗閱歷之類的也有限 有時候想起以前 都會想如果這件事 我和爸媽說了 有了他們的建議 應該會處理的很好

初中的時候班上留守兒童不多 大多數同學都是被父母呵護長大的 就怎麼都沒有融入感

因為父母忙 外婆外公又是樸實的農民 所以穿著打扮都很土 看上去就是和其他同學不一樣 初一剛進校 的時候後知後覺沒有發現 直到無意中聽到同桌說 你知道人家怎麼說你的嗎 還有當時同桌滿臉的想看我笑話的樣子 讓我無地自容 以至於到現在讀大學了 即使我開始打扮 被男生追求過 也被說過唱歌好聽 也被說過跳舞不錯 初中同學都說我是變了一個人 心裡還是揮之不去的自卑 覺得自己就是鄉下人 之前高中和初中在一個城市 在路上碰到初中同學 第一個反應是躲起來

更新一下現在的感受

不知道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總覺得媽媽有點偏心 因為妹妹在她身邊呆的時間更長 也比我會撒嬌 身邊的親戚也說媽媽好像更喜歡妹妹 媽媽總覺得我是姐姐應該承擔的更多 對我更嚴厲

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和媽媽變的更親近,我也還是個孩子 沒有那麼她想的獨立堅強

2017年1月6日更新

真的覺得自己有點患得患失,每次妹妹和我說起媽媽時都感覺自己說話很沖,說媽媽總是對我貶低多於誇獎。但是自己和媽媽打電話時,又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可能是嫉妒妹妹。嚴重缺乏安全感。


小時候媽媽去看我 坐到媽媽腿上不下來跟媽媽講你們家那麼遠 今天不要回去了住我家行嗎 管大伯大嬸叫爸媽 管自己爸媽叫爸爸媽媽 因為不是在父母身邊長大 所以眼中的父母是客人一般的人物 同意樓上 不會和父母撒嬌


老成,木訥,死板,幼稚~先佔坑


從小學開始到初中都是跟外公外婆,到了高中就自己一個人生活了。跟了外公外婆以後,首先就是特別節約糧食,什麼都會吃,吃飯要把最後一粒米吃完。以至於跟在外婆身邊的時候一直在長胖,直到高中一個人生活以後才開始瘦下來。

常年不和爸媽相處也導致和爸媽溝通困難,常常產生矛盾,不是很願意親近他們。非常不習慣爸媽管自己,或關心自己,總感覺很彆扭。平時有什麼事也都是自己解決的,包括前幾年浙江高考改革選專業,後來的填志願。總之和他們交流最多的還是要錢吧……

和同學,朋友相處得也挺好的,畢竟從小到大,在學校的事都靠自己,也就需要自己多交朋友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感覺自己有些莫名的自卑……

特別特別喜歡就一個人生活的時候,在網吧玩遊戲玩到十二點,吃個夜宵,晃蕩晃蕩回家,一個人在家,想怎麼樣都行,看p聲音放最大都沒問題。有時候叫個七八個朋友,high以後一起睡,亦或者是在家裡一起吃火鍋,喝酒。

節儉這點我從來不敢說,我感覺我最奇葩的就是比一般女生還會買衣服。其他方面我是真的節儉,很少出去浪,曾經最大的樂趣是去網吧,而現在,就是躺在床上當鹹魚。

還有吧,感覺跟外婆外公一起生活在鄉下的時候,最幸福了,抓抓蝌蚪,抓抓鳥。在田野上放風箏,吃著火煨粽子,番薯,年糕,摸摸雞蛋,幸福的生活也總是那麼簡單……

感覺偏題了,不過回想起跟外婆外公一起生活的片段,是更能讓我想起家的。

我愛我的外公外婆,即使他們有一些不好的習慣。他們給了我最好的保護。


性格會有不一樣。自卑,沒有安全感,多疑矛盾。

我是奶奶帶大的。

從我記事起,母親生病,父親帶著母親四處求醫問葯,在我身邊的時間很少。有時間也是父親來教育,跟我聊天玩耍。

因此小時候,「母親」對於我而言只是一個名詞,是生疏的。我覺得我的世界裡只有我爸。後來母親的病漸漸好了起來,我和她的關係才開始變好,我才真切感受到母愛。

他們沒有出席我的童年。我的童年,是苦澀的,是在無盡的思念中度過的。我想我爸,想到晚上睡不著。奶奶那時更愛堂哥,我是被忽視一個。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分裂為兩個。一個應付外面的世界,一個黑夜暗自療傷。

當然也會有好一些的,爺爺奶奶給予充分的愛。但是即使這樣,我認為也彌補不了父母不在身邊的傷害。

越長大就越意識到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在我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沒在我身邊,奶奶也不怎麼關心我內心的想法。我整個人,沉默寡言,小心翼翼,跟人交流有障礙,多疑敏感,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後來交到一些朋友,這種情況好轉了一些。

這種經歷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長久的。即使後來到現在他們一直在我身邊,但是他們一吵架,我就惶恐害怕整夜睡不好。我怕再次失去家庭的溫暖,我怕她倆不能和好。小時候我經常想他們什麼時候離婚,我跟誰的問題,到現在他們一吵架,我仍然會冒出來類似的想法。

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足夠的愛。什麼都是自己摸索,處處碰壁,周圍人冷漠,沒有被鼓勵過。所以這膽子比較小,缺乏安全感,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有的甚至自我矛盾,內心扭曲。

這種孩子也會比較容易陷入負面情緒,低谷期會更難走出來。因為一有負面情緒,便會陷進去,聯想到自己童年的不快樂,再加上自卑情緒,容易抑鬱。

我幾乎沒有見到過小時候父母不在身邊也成長得很順利的人。當然這種人肯定有。但是大部分情況下,在愛的海洋里成長出來的孩子,會更自信,敢於表達想法,說出訴求。而從小父母不在身邊,孩子或許會更堅強,但不懂得如何向外界尋求幫助,什麼都自己一擔挑,活的擰巴些累些。

這些是我的感受。


寫之前交代一句,家裡是農村的。小的時候父母和爺爺奶奶分家,據我媽說我自己選了跟爺爺奶奶走,當然,爺爺奶奶家和父母家離得並不遠。

幾乎可以天天見到媽媽,沒什麼特別的感受,什麼話都可以對媽媽說,但是不會撒嬌,上大學後給媽媽一個月估計最多也不過三通電話,基本都是媽媽打過來,我接。主動一個月打一次電話或發簡訊——沒生活費了,要錢花。

對於爸爸,很少見到他,他很少來爺爺奶奶家,過年來拜一次年,爺爺奶奶生日過來兩次,說幾句話給爺爺奶奶錢就算結束任務。小時候特別討厭爸爸,有時候媽媽叫我去她家,我都會先問一句「我爸在不在家」只要我爸爸在家,我就不會過去了。現在依然討厭爸爸,只不過不會像小時候那樣明顯了。除非學校任務涉及到家人,不會主動給他打電話。他一筆一筆的記著我花了他多少錢。初中高中和同學出去玩,和他要錢,扔給我10塊錢,從那以後就控制自己能不跟他要錢花就不要。

家裡有妹妹,小我五歲,關係很好。我爸很愛她,她學習也好,不像我,學渣一個。大概因為她學習好,爸爸初中就給她買平板買手機買相機,她只不過要完成一個話劇作業就給她買DVD。我還記得我考高中前夕,他說,考上了就獎勵給你一個iphone,結果是我考上本地重點,他什麼話都不說,我問他要手機他一句你們高中管的嚴就把我打發了,奶奶生日不運月都在暑假,奶奶過生日來的姑姑們都問我你爸爸怎麼還不給你買手機,姑姑爺爺奶奶還有媽媽妹妹全方面施壓,他才給我買了一個200來快的手機 ,可是那時候已經都用智能機了不是嗎?

學習實在太不好,又愛玩,高一還被叫家長。

高二分文理科,我填的文科。到了高二認真學習,學習的底子很差,數學英語尤其差,到了高考也未能力挽狂瀾,各75分,想想都好笑。語文文綜學的很好,老師很喜歡,尤其歷史老師讓我給她做課代表,自己也很文綜的科目,最好的時候考過全市第一,不能和知乎的精英比,但作為一個學渣已經十分滿足。歷史老師住的離爸媽家近,見了面就會在爸媽面前誇我。然而大家以為事情到了這就回來個轉折,並沒有,爸爸不相信,一直到現在,都時時諷刺我不好好學習,活該只上一個專科。高中時尚同他爭辯,畢竟妹妹可以被輔導作業,而我爺爺奶奶不識字,從小學習上我什麼都要自己做,但每每以他說我心裡變態告終,如今再聽他這話,你且說去,我問心無愧就好。

目前上大學,各種假期很少回家,在外打工,發了工資只想給爺爺奶奶妹妹媽媽買東西,花給爸爸一分一毫都捨不得,但依然買好每個人的禮物。

和爺爺奶奶真的很親,看到爺爺奶奶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只想可以趕緊賺上許多許多錢,讓爺爺奶奶吃好了,穿好了,住好了。爺爺奶奶家在村子最邊緣,他們很喜歡去找村子裡其他老太太老爺爺去嘮嗑,可是住的遠,他們腿腳也都不方便。有時候奶奶和其他人說話,我會在其他房間里聽得很清楚,她說「這要是住在莊裡多好,一出門就可以熱熱鬧鬧的,咱也不用住多麼好的屋和院,就想那青美(人名,也是老太太了)住的那地方,屋裡院里是擠點,可是一出門在莊子裡面,晚上也有路燈有人氣。你說咱住這麼偏一個地方,連路燈都照不到這。」

後來我上了初中,爸爸媽媽要求我回他們家住,他們說我現在長大了和爺爺住一起不方便(當時我心裡一萬個媽媽批)。可爺爺奶奶也讓我回去跟他們住,因為爸爸媽媽家條件好很多。那我就回去唄,反正我初中就住校了,一星期才回來一次,不用天天面對你們,高中更好了些,一個月才回家一天;如今大學,回家更少。現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賺錢了,經濟獨立了我要錢的時候我就不用忐忑不安的跟爸爸媽媽要錢了,也可以讓我爺爺奶奶更好些。


我出生一個月後我父母去廣州打工,聽別人說當初爸爸媽媽生我的時候,曾有人因為我又是女孩對我媽媽使眼色說要丟了我。後來是我奶奶覺得造孽,捨不得,於是我由爺爺奶奶帶大。三歲那年,大伯帶著兄弟賺了錢,帶爺爺去深圳玩,爺爺帶上了只有三歲的我。三年級的時候媽媽提起過這件事,說我小時候一頭黃毛,走丟在黃草里,他們找了很久找不到想放棄了,唯有爺爺一直堅持,說找不到我奶奶會哭死。六歲那年是我記憶中第一次見到父母的時候,他們問我要不要和他們走,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答應了。有一天奶奶來看我,她要走的時候我立馬衝出去,她嚇得落荒而逃,我媽媽在後面死死拽著我,而我死死地抓著樓梯。奶奶猶猶豫豫的還是走了。從小到大,我是最聽話的一個,是做事最多,是被罵的做多的一個。每次就盼望著寒暑假,盼望著回到爺爺奶奶的身邊,只有在他們身邊才覺得會覺得自己依然有人疼愛,不用去討好誰,不用去隱忍,才會不用去膽戰心驚,陽奉陰違。

爺爺在我六年級的時候去世了。高中以後我和媽媽關係越來越好,但是依然不會像弟弟妹妹一樣可以親吻可以擁抱可以撒嬌。每次我看到什麼好東西我會第一個想給奶奶買,會願意為她花錢,會為她去查資料。有的時候還是會記恨媽媽對我的傷害,但是我知道已經過去了,不該如此,但是還是會習慣比較。之前考心理諮詢師的時候,書中講母子關係的時候才明白為什麼自己會這麼自卑,會討好別人,會這麼敏感,禁不住哭了。

其實媽媽對我很好,但是永遠不可能對我像弟弟妹妹一樣好,她會經常關心他們的生活了解到他們每一餐吃了什麼,卻不知道我大學四年為他們省錢吃了多少苦。媽媽還一直嫉妒我對奶奶太好,但是即使她對我好,也沒有任何一個行為像奶奶一樣因為我是我而深深地愛我包容我。


不相信父母,和父母關係很疏遠,也不相信親情,對家庭的觀念很淡薄,


推薦閱讀:

母親為什麼把自己的兒子看作親骨肉,即便犯下大錯,成為廢人,毫無前途,也要養著護著,傾己所有?
有什麼20萬左右送給男方的禮物?
越南媳婦真的有網上傳的如此賢惠?
爸爸媽媽不愛自己是什麼感受?
推薦女生掌握的家常菜有哪些?

TAG:家庭 | 爺爺奶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