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現在的台灣統派青年以及他們的處境?

看了鳳凰網上《走近台灣本省統派青年》的節目,感觸頗多。

鏈接:走近台灣本省統派青年

我想知道的是,台灣統派青年多嗎?他們出於怎樣的原因而做一個統派青年?


其實,在台灣只要認可青天白日滿地紅的中華民國而非綠旗的台灣國就是統派。

視頻裡面已經說了對統派的定義:支持國家統一,然後把統一放在由誰主導統一更重要的位置,就是統派。講白了,不獨,就是統。可以認同中華這個概念,就是統派。就這樣,台灣本土的年輕人中都很少見。聽視頻里的口音,我猜其中有幾個台灣學生,可能根本就是大陸或馬來長大的?

另外,這個頁面還故意營造出一種很「紅」的統派的錯覺。我只想說這,這自欺欺人地太艱難了吧。而且故意做的這麼紅,對台灣統派青年真的好嗎?很容易把那些已經很少數偏藍的台灣人逼綠啊!

再吐個槽,這個視頻里的採訪問題也實在是太low。我一個南京人,每年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同胞紀念日都難過地想哭,但你問我「看了這些討不討厭日本人」,我的答案也是「不」啊。歷史是用來銘記與鏡鑒的,教會我們的應該是和平,而不是仇恨。如果我因為70多年前的事情仇恨現在的日本人,那麼我和70年前那些失去對人性思考能力的麻木殺人者們,又有什麼差別呢?

題外話,我校的教授們還真是對得起我校陸生給我校貢獻的大把新台幣啊……


談這個要先有一個基本認知:台灣不管統派獨派、中間派西瓜派、覺醒青年派,思想上一個最大的共同的根,就是反共。教材從兩蔣時代開始,基本上是把中共視為不共戴天的敵人來介紹的。「民主化」之後,不再神話兩蔣,也指出國民黨在大陸時期的腐敗失德之處,但對共產黨的介紹卻仍然是相當貧乏的,主要的印象就是,明明是國民黨主導抗戰,辛苦勝利後反而被背刺,對中共建政後30年那段動蕩的時期當然也擠不出什麼好話來的,基本上讀了教科書只會覺得中共只有破壞,沒有建設,經濟發展停滯30年,最可惡的是把傳統文化破壞殆盡。

回到正題,可以看到,問題裡面那個影片完全沒有觸及中「共」,也沒有提到當年國共在大陸時期相爭的歷史認識問題,這是因為影片里的台灣主流統派,對歷史的認識基本上還是承襲教科書那套反共史觀的,即使對共黨沒那麼接受,為什麼統派現在要高聲疾呼統一呢?一方面,這些主流統派心中的中國民族主義是遠遠強過台灣民族主義(即台獨)的;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了,兩岸經濟政策上沒那麼南轅北轍了,tg已經不完全是當年那個打敗我們「中華民國」的tg,矛盾解除了。

先從影片那種主流統派青年身上最鮮明的特點,也就是抱持著強烈的中國民族主義來說吧。要談統一,靠的就是這個中國民族主義,而民族主義一個最基本的點就在於人民的共同經驗,所以這些統派抱持的兩岸共同的中國民族主義的內涵,基本上就只有中國傳統一直延續到大陸的國民政府的部分,之後隨著兩岸分治就斷了。問題在於,加上日本殖民的50年,從1895年開始,兩岸的廣大人民在同一政權下的共同歷史經驗僅有1945-1949這短短四年,這種民族主義的強度,不能不說是比較淡薄的,反映在影片中,就是那些對南京大屠殺比較無感的台灣民眾了。當然,即使在不同政權底下,兩岸的個別交流還是有的,但由於前面提到的,他們基本對共產革命基本是持保留態度,因此很多歷史是會刻意迴避不去談的。

統派青年的最大困境在於,他們面對「天然獨」的覺醒青年(以太陽花為代表),拿來說嘴的「民族情感」,因為上一段說的共同歷史經驗缺乏的問題,氣勢本身已經不太足夠了,加上面對大陸經濟崛起,台灣人在國際上身分認同的混亂(不想說自己是「中國人」,因為覺得會跟大陸人混淆),很多人選擇透過強調自己是有別於「中國人」的「台灣人」來確立自我,種種環境條件下,這個「民族情感」實在是對台灣年輕人沒有什麼號召力。

可能有人會說統派青年也在打經濟牌阿,主張跟大陸反目的話,台灣經濟會完蛋什麼的,問題是年輕人哪吃這套,馬英九執政八年,兩岸關係相對和緩,結果經濟還是停滯不前阿。人民不會看全球經濟是什麼狀況,不會看資本主義的結構性問題,他們只知道這個政府讓我覺得過得不爽,肯定是他們的政策(包括兩岸政策)是錯的,如此而已。當然經濟牌不是完全無用,可能覺醒青年工作了之後會察覺到跟大陸的經濟交流還是必要的,而改變台獨的理想,但其實經濟牌不會讓人變統派,既然經濟利益至上,那中美兩面討好,看風向決定倒向誰,從中得到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就我個人的看法,像影片里那種台灣現在的主流統派,面對目前的台獨趨勢是無力回天的。兩岸要一條心,除非台灣跟大陸擁有一致的假想敵,比如說米之國之類的,與之對抗最有用的武器是什麼?就是共產主義或者說社會主義,不是說信奉共產主義就世界大同了,而是在這個世界是平的的全球化資本洪流之下,拿來當借鏡也好,總而言之先從對資本主義目前的危機去反思開始,大陸我不清楚,台灣目前這樣的聲音是極其微弱的,如同我一開頭所說,反共大概是台灣人民的一個最大共識了吧。以上,一介台北人的愚陋之見,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還請指教。


應該說是友好派,統派幾乎看不見

當然我作為大陸人,還是希望台灣青年都是獨派比較好

這樣統一了之後,年長的人更會見風使舵貼近大陸,而青年這一輩會把對大陸的問題變成長幼矛盾,那可以減少很多事兒。


謝邀

這種指定好族群(本省),圈好特定範圍(統派)的東西,我有個好例子

只要指定你想討論的對象然後劃定範圍,什麼東西都可以洋洋灑灑、頭頭是道。然後呢,任君挑選,哪種看了你爽選哪個嘍。

就我所知,台灣是有統派,但年輕人還是以保守的維持現狀跟相對激進的獨派為主,謝謝。

點進連結看了一下,果然有萬年統派青年代表,王炳忠。嗯,滿好的。


這種台灣青年存在的可能性,類似於找一個哭著求國民黨一統中國的大陸青年


這種節目看看就好了,別在意

台灣島上的紅統派最多就是個零頭罷了,這邊幾個代表,也基本都是藍統


推薦閱讀:

什麼是共產主義?
中國傳統文化或者現行政治思想使得中國人形成了哪些根深蒂固的習慣性思維?
聯合國當年為什麼讓以色列在中東「建國」?
以色列和中國的關係到底如何?以色列群眾對中國人持什麼態度?為何會有現在的這種關係?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應歸功於誰?

TAG:政治 | 台灣 | 大陸 | 政治背景 | 台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