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駁「你在家鄉都不說方言你就是裝逼」?

我從小就不說方言的,從小上學的時候同學和老師都是說普通話,在家裡也是說普通話,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也都是說普通話的(雖然可能會有點口音),我還一直以為這是正常情況。

一直到高中,因為高中是個(以變態管理和高升學率著稱)縣裡的民辦學校,接觸到的同學裡有很多就比較習慣說方言,上課之外的時間彼此交流可能都是方言比較多,雖然完全能聽懂,但是我還是習慣性的說普通話,可能是我心比較大,真的沒太在意這其中的差別,而且我的同學好像也就最開始感嘆一下「誒都沒聽你說過土話誒」然後也就接受了我不說方言這個設定,也沒因為這個鬧過什麼不愉快。

反而是現在在外地工作,回到家鄉,跟人聊天的時候被人當面說「你在家鄉都不說方言你就是裝逼!」(原話)進而上升到不說方言就是不愛家鄉不愛傳統文化連自己家鄉都不愛的人更不會愛國了。

該怎麼反駁這樣的人呢?

鏡像問題怎麼反駁那些說方言為恥的觀點? - 語言

---------------------------------------------------------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被添加了鏡像問題,但是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解釋一下,我完全沒有以說方言為恥,只是因為我的家庭和教育環境並沒有說方言的習慣,並且一直以來並沒有因為我不說方言跟別人造成什麼交流上的不便,實際上,雖然並不說,但是可以無障礙的聽懂,我一直到很晚才意識到我有時候跟別人的交流方式是我說普通話對方說方言的……

雖然被人指著鼻子說裝逼真的讓我很震驚,但是冷靜下來想想,似乎裝逼這種指責是沒法用邏輯反駁的……我其實更想知道的是,將說不說方言這種個人習慣上升到愛家鄉愛傳統文化乃至愛國真的是沒問題的嗎?


我個人認為,在家鄉當然要說家鄉話。從古至今,都有通用語的存在。通用語是為了和外界交流的,同鄉之間自古就是家鄉話交流的。這並不是什麼土不土的問題。

如果以後都不說方言,就不會再有人體會到「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感受。方言不僅僅承載著家鄉的文化,更是在外的遊子心中的寄託。

我是山西人。是的,山西很窮,但我依然愛我的家鄉。因為我只有回到這片土地,聽到這片土地人們的鄉言鄉語,我才會感到特別的溫馨。

前些日子我在北京呆了三個多月,後來坐動車回到家鄉,一出站,聽到周圍熟悉的家鄉話,我的眼淚不知道為什麼就流出來了。心裡突然就感到釋然。深吸一口氣(即使空氣被煤炭什麼的污染的很不好),平復下自己的心情。。。

對於題主的問題,我想說,普通話,會說就好,不需要多麼標準。只要能跟外人交流就好。語言是用來交流的。而唯一對自己來說具有文化內涵的語言,就是方言了。

題主努力學好家鄉話吧。一定要繼承家鄉那片土地上祖祖輩輩的文化。別人說你說普通話裝逼,只不過是他們不適應你在家鄉說普通話。其實,在家鄉說普通話並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普通話為什麼叫普通話?因為它是最普通的話。我們真正要學會的是自己的家鄉話。


不用反駁,因爲有道理的是他們。

這是因爲在你們那個環境方言屬於強勢語言,而你的母語屬於弱勢語言。反過來,你生活在一個被普化了的城市,你說著和大家都不同的瀕危方言,那就是你要被笑話土氣了。

你堅持普通話而被指點,和在一個大家都說普通話的場所一個人堅說土話或者英語會受嘲諷一樣,因爲你不合群。況且,你就是本地人,本該合群,這就要人家的反感更佔理了。

我覺得這種心態是很正常的。

因爲畢竟在交流的時候,是說著對來說他們更舒服的母語的大多數人在遷就你這個操對他們來說沒那麽舒服別種話的少數人。


我發個摺疊答案吧:我最討厭方言「意義」黨。什麼方言有文化意義,不應該消滅方言,講方言是人生來的權力云云。其實呢,說得都不錯,但是我就喜歡講普通話怎麼就不是我生來的權力了?不說方言就不能愛家鄉了,那你天天那麼鄙視政府讓你愛國幹嘛。感覺就是我覺得我是奴隸,我要殺了奴隸主自己當奴隸主奴役別人。更何況主要南方漢語方言都是非漢人學當時標準語啊,親們。沒有古代普通話哪有今天方言。愛方言,愛地方文化,很好,大家都姿磁;不說方言也不用誅心吧。摺疊我吧,答案與題目無關。


雖然理解題主的心情,但是我覺得他們說的並沒有錯誤,只是說法偏激了一點。的確這樣說很傷人,但我建議題主不要被激動的心情蒙住雙眼,而是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方言的本質,然後可能就會理解他們是什麼心情之下說出這樣的話了。

下來是補充的問題,我覺得這種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是絕對不算是錯誤的。也許有人覺得說不說方言無所謂,但是事實上,語言是文化的第一載體,不說方言不僅僅是個人習慣的問題,而是對於地方文化的態度問題。試想如果下一代的人都不說方言了,那麼你的家鄉首先在語言上就和其他普通話城市沒有任何區別,也許其他方面還保有地方特色,但是長此以往呢?

至少,面對我的一個只會普通話不會方言的表弟,我是這麼想的。

以下是我對方言的一些觀點:

方言傳承的是地方文化,普通話只是為了和方言不同的人交談所用的通用語言。沒有方言我覺得就是沒有了自己的根基。不要認為只有普通話能代表中國文化,方言就無所謂,恰恰相反,方言這一擁有強烈地方特色的語言比起用作通用語的普通話來說,更加具有文化性。這樣的方言難道不能代表地方的文化嗎?我覺得題主當務之急並不是反駁自己的家人,而是好好向他們學習幾句方言,不讓自己的根喪失掉。


沒有你祖宗在少數民族地區裝逼說漢語能有你們不裝逼說方言?


在家鄉不裝B,等於錦衣夜行。


我們只有在上課或上班等正式場合下不怎麼會(極小頻率)說方言。(大概是有些話讀出來感覺很彆扭?)

我外地讀書,即使回到本地若自己先開口多數是普通話,畢竟使用頻率低感覺生硬。不過一下就能找回語感,又歡快的用回方言了。

感覺和小時候語言教育習慣有關,平常生活說什麼多就習慣說什麼(話說題主是完全沒學過方言呀)。我小初高身邊的同學大多能隨時切換方言和普通話和別人聊天,也有開口多為普通話的人。我的兩個好友就有一個習慣說普通話的,我們三個經常一起玩,我和他們說話時就是同時用普通話和方言的。


幹嘛反駁,他們說錯了么?

換成類似的情況,如果有中國人到了海外定居後,連中文都不教給子女,讓後代做香蕉人,那可能連題主都要對此義憤填膺了吧。

就算實在是因為家庭原因而錯過了學好方言的時機,那麼至少能別嫌棄她么。。


我以前一直是堅持和家鄉人說方言,不管在哪裡。

但現在沒辦法了,因為人家時不時給我蹦普通話,我也沒辦法啊。

為什麼人家要蹦普通話?

因為:小方言沒法講一些新辭彙,一些來自英語及it行業、互聯網上的一些詞。

我是有能力把任何電影名稱按方言的聲調念好的,然並卵,妹子不能啊。

其實我爸媽也不能,他們念的非常奇怪,不是因為他們正宗我不正宗,而是:他們會默認一些書面語應該發和正常日常說話不同的奇怪聲調(既不是方言調也不是普通話的調)

所以很多時候最好的選擇就是插入真正的普通話。就像在普通話里夾入譯製片里的音譯外國人名,還不如直接按英語發音來說這些外國人名一樣。比如rock你非念成洛克,還為了裝得像把克字發輕音,把洛字發成一聲,感覺就特別彆扭。


從題目看,題主是被冤枉了。題主為什麼不主動解釋。

譬如一上來個人,題主直接先說,

「對不起了,你看,我一個xxx的人,因為父母是外地的,從小說普通話,連家鄉話都說不好,不好意思,慚愧了。」

我想不會有人指責你什麼的,反而會覺得你想得周到。


我看到的太晚了?_?

我覺得說方言還是說普通話都無所謂的吧,語言就是用來交流的嘛,不妨礙交流就好,如果有人揪著這個問題逼逼,那丫就是在挑事兒!那就……

「誒?為什麼這麼說?難道你覺得方言和普通話還得分個高低貴賤?嗨,說普通話算不上裝逼吧?等下,難道你是覺得普通話更有逼格?哎呀,不是吧,我覺得還是方言比較好吧,你也別太偏心普通話啊。」 像這樣把鍋甩回去ˉ\_(ツ)_/ˉ


從題主的第一段描述看,題主家庭本來就不是傳統的當地家庭吧,可能是移民,可能有其他因素。我想如果事實如此的話,但凡稍微了解題主家庭背景的家鄉夥伴兒,都不會不理解題主不說方言的原因吧。畢竟從小和家人老師都是說普通話。


兩種可能 你方言說不太好所以不說,或者找你茬的是個睿智。要不然你方言說的很6但在家鄉別人和你說方言你還一直普通話你不是沒有素質是什麼?就像我是個中國人 普通話好但我卻一直用英文和你聊天一樣做作。當然如果你方言說得很不標準還是解釋一下然後說普通話吧 在自己家鄉說不標準的方言真的沒有一點點臉面


我覺得題主老家應該不是本地的,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可能是外地移民。那麼這個本地也不算純粹的「家鄉」,雖然你生於斯長於斯,但總是有些格格不入吧。所以你只會說普通話不會說本地方言很正常啊。有時候你跟對方說普通話對方還是用當地方言回復你,而你又不會方言聽得不太懂,這種雞同鴨講的感覺是有些無奈的。


你直接告訴他們從小說的是普通話不就好了?為什麼要反駁?我覺得他們可能是覺得你會說而不說,然後說你裝13,但是你不會你就直接告訴他們不就好了?就我而言,會說方言回家還說普通話的話,那確實裝13


我在家鄉就不說本地話,我能聽懂,但不會說。我父母、祖父母全都不是本地人,他們也不會說本地話。我從學前班到高中畢業離開家鄉上大學都是嚴格的普通話教育,在學校也沒一個人說本地話。我覺得我有理由回老家不說本地話。而且留在老家的同學之間也沒誰說本地話,說本地話反而突兀。如果硬說蹩腳本地話還不如說普通話吧


"我沒裝。我就是這麼逼。"


我認為普通話是官方通用語言,說普通話完全屬於正常。

認為你說普通話是裝逼,這種人心裡是純粹的自卑心態。


推薦閱讀:

吳語有沒有對應的方言字?
在上海不該說上海話嗎?
為何許多人願意去學習粵語?
現在的方言里保留了哪些古漢語中的用法?
為什麼大多數方言聽上去很土,而粵語不會?

TAG:方言 | 如何反駁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