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沒看好孫子出事後家庭關係變得如何糟糕?

農村留守兒童很多,都是爺爺奶奶輩的帶孩子。由於時代變了,環境複雜了,老人的養育經驗和精力都跟不上,導致很多家庭悲劇的發生。婆婆帶孩子發生意外,你會原諒她嗎?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家庭三兄妹全溺亡 奶奶哭成淚人(圖)。

我們看新聞,只是短暫的同情,但是人家還有很多年的家庭痛苦,家庭緊張關係的應對。這些在新聞里是沒有的。出事後,孩子的父母趕回來,如何面對有錯的父母?兒子如何面對母親,媳婦如何面對婆婆?

---------------------

回答里提到責任問題,這個在中國廣大農村是沒辦法的。中國的留守兒童太多了,不是某個人某個地區的素質和責任問題,而是整體中國的現狀。而且當事人家庭的觀念和養育觀念也不是外人能改變的。這裡提出的問題是如何面對出事後的家庭關係?如何調解這些家庭的關係?


我媽孤家寡人幫我哥帶女兒帶到四歲,現在嫂子又懷了二胎。他們歡天喜地,我媽卻愁眉莫展。

我們家在武漢,但哥嫂都是上海公司職員,每天朝九晚五,孩子一定是指望我媽接著帶下去的,我媽在那邊也沒什麼朋友,生活很無趣,原本打算把侄女帶到上小學就回武漢,現在看樣子是不可能的了。他們夫妻倆房貸壓力大,都不可能回家帶孩子,在完全指望我媽一個人帶孩子的情況下還要堅持生二胎,我認為真的是極其不負責任的,不管是對老人,還是對孩子。

我兒子三歲,從出生到現在全是我一個人帶,兩邊的老人沒有幫我帶過一天。帶孩子這三年身心俱疲,但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什麼是做父母的責任。也經常在公園裡遇到許多帶孫子外孫的老人,跟她們攀談之中了解到她們有多疲憊和無奈,有多怕帶孩子出什麼意外回去不好交差。是的,現在這個社會和環境的確很難讓父母其中的一個回家做全職爸爸或是全職媽媽,只有一個孩子的,扔給老人帶那也實屬無奈,老人帶到上幼兒園,後面的日子也能開始慢慢好過一點。可那些生好幾胎還要一股腦全丟給老人帶的,簡直就是讓老人每天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好嗎!小孩子調皮,沒有安全意識,像我這樣的年紀帶一天孩子都覺得累,而老人精力有限,思維和反應能力都在逐漸下降,如何能做到一個人或者兩個人帶好幾個孩子還一點閃失沒有,那些外出打工的父母簡直就是在拿孩子的人身安全和老人的運氣開玩笑好嗎!

總之答主的觀點就是:讓老人帶孩子也得有個度,讓老人帶一個也就罷了。夫妻倆都要工作且不請保姆的情況下,就暫時別生什麼二胎三胎的了。再不濟,也盡量等大寶大一點,有危險意識了,甚至能幫老人做點事情了,再添二寶三寶。再精密的機器都有出故障的時候,更何況是操勞了大半輩子的老人。讓他們安享晚年,咱們自己就能安享晚年。


爸媽跟姐姐的全家福------

================================我姐姐三四歲的時候跟著奶奶在老家鄉下,奶奶打了個盹,醒過來就找不到姐姐了,找了好幾個小時最後在家旁邊的小池塘里找到了。打電話給在外地的爸媽,我爸急的上火的牙齦都腫得老高,一直喝涼水緩解,我媽不知道出了什麼事也不敢問,最後到家的一刻才知道孩子沒了。 料理完姐姐的事我媽就得了一場傷寒,好幾個月才緩過來。 出了這樣的事我媽一句責怪的話都沒說過我奶奶,可是奶奶應該是自責的,我從生下來沒有單獨在老家鄉下待過,一直在城裡跟著外婆。奶奶有的時候會從鄉下坐車上來,給我送點自家做的雞蛋糕什麼的,可是從來不敢把我帶鄉下去住一晚。 後來有了我的那年我爸都35了,感覺我爸把對姐姐的虧欠都補償到我身上了。用我媽的話說就是慣的你都不成人樣了。 我媽時常會跟我念叨我姐姐的事,漂亮聰明又懂事。我想她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應該就是把姐姐送鄉下去。奶奶一個疏忽導致她遭遇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最後她還是選擇了原諒。


作為留守兒童來強答一發

理性不會,感性會。畢竟大部分人都是軟弱的,遇到這種事很難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扛,但是為人父母,傷心難過退縮,需要一個點…或多或少都會埋怨。但是到最後,我主張原諒。除非是刻意,或者一而再,再而三。

我也偷吃過葯,把葯的糖衣當糖吃。不知道是什麼葯,不過糖衣就那麼一層,後面苦,我就吐了,也不敢多吃,怕葯少了被發現。

我還沒上小學的時候,盪鞦韆,拿一根竹子含在嘴裡,然後…戳破喉嚨了。現在回想起來我自己都心有餘悸。當時就在爺爺奶奶還有小姨的眼皮底下。畢竟誰也不會想到你盪鞦韆拿根竹子放嘴裡,大人永遠不要拿自己的想法去衡量孩子。

還有一次,不過這一次是我媽照看我的時候發生的事。從高架床上摔了下來,頭上鼓了個大包,剃了光頭,抽了倆大管淤血。我至今都覺得自己現在這麼傻都怨我媽沒照顧好我,摔壞了腦袋。

你看人生充滿了意外,誰也不想的。也許就在你倒杯水的功夫,你的傻孩子就把手伸進電插孔里了。

每年都有留守兒童溺亡,年年宣傳報道,年年有!爺爺奶奶難道不知道嘛?難道不說嘛?難道不勸阻嘛?有的爺爺奶奶發現一次後,甚至會狠狠揍一頓(這時候,我最煩一些做家長的,反而責怪上一輩不該打孩子)。但是能杜絕嗎?不能!很多人分析原因都說,天熱貪涼,家長防範意識不夠。我也是呵呵噠!家長耳提面命的提有用嘛?難道不 做農活24小時看著熊孩子?追根究底,不過就是窮,有空調,誰要在太陽底下洗澡?有游泳池,誰要在室外承受高溫。

我還不記事的時候,就被帶到農田裡了。沒辦法,太小離不了人,又不可能留一個勞動力在家專門照看孩子。只好帶到田地里。

所以,你有什麼資格去苛責別人,既要養家糊口,還要帶孩子。


我女兒第一次摔跤是我帶的,然後我一邊哭一邊被老公和父母責罵,我哭不是被罵,而是心疼女兒。

第二次摔跤,又是我帶的??不等他們罵我就哭上了,歇斯底里的哭喊說我才是最難受的,我親眼看到她摔跤卻無能為力啊!

後來也有父母帶的摔跤,老公帶的不好的情況,心裡總會不舒服,但是小孩子,防不勝防,加上不嚴重,就算了。

昨天老公又帶著孩子摔了一跤,我沒罵他,我說這要是換成我,指不定被你罵成什麼樣了!

我女兒幾乎算24小時不離我眼睛了,還好,沒出過大事,真要有什麼,不是別人責罵我,我首先就不會原諒我自己。


老公同事女兒,聰明可愛。夫妻倆都是醫生工作比較忙,請姥姥姥爺幫忙帶孩子,學走路時一時疏忽孩子跌倒摔成兔唇樣,經歷好幾次手術仍然沒完全好,老人一直心裡內疚不已


謝邀。

不是留守家庭。

我可能要說一些令人不快的話。就我帶孩子的經驗而言,如果我看護孩子期間出現什麼小問題,摔跤什麼的,公公婆婆和萌爸會一致找我問責。既然如此,別人看護我的孩子們時出現問題,我為什麼不可以找他們問責?責任不可以雙標。所以我這麼做了。

對能體諒你的人報以體諒,對苛求你的人回以苛求,拒絕雙標。

至於生了孩子就要自己帶什麼的,我不會說這種話。具體原因請看各大城市為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制定的措施。實際上,中國目前農民工子女隨父母進城很難。不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悲劇還會發生。

補充幾句。

在孩子死後,不管是意外死亡還是自然死亡,總有部分家庭的關係走向破裂,父母離婚的可能性較大,尤其是所謂的責任在母親身上,或者母親失去生育能力。如果責任在父親或者父系家族成員,家庭關係破裂,但維持婚姻關係的可能性較大。

做心理諮詢或者心理干預,是挽救家庭關係的好辦法,但農村留守家庭,基本上沒有這種意識,更沒有這種條件。

再生一個孩子,是挽救夫妻關係的辦法之一。

至於祖輩和父母輩的關係,就我所知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我認識的一家人,頭胎在奶奶的看護下死於秋季腹瀉,夫婦倆和奶奶的關係疏遠了很多,他們的二胎再也不讓奶奶插手。

此外,如我原答案所說的那樣,平時家庭關係是否和諧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

看評論區有人在討論。

我的重點不是討論責任,而是事後怎麼處理。

責任這玩意法律是有規定,監護人疏忽大意,監護人要負全責或大部分責任。

父母是第一監護人沒錯,但這並不意味著臨時承擔監護責任的人就沒責任了。父母總有無法行使監護權的時候。例如孩子上學期間出問題了,大家會劈頭蓋臉地罵父母不負責任不該送孩子去上學嗎?祖父母在父母健在的情況下,確實沒有帶孫輩的義務。但是有多少留守家庭的父母有條件把孩子帶在身邊?

另外一家人因為孩子遭受意外處於悲痛之中,拿法律去劃分責任,當然簡單理性,問題是人家會接受嗎?

而家庭關係惡化恰恰是發生在所謂的「問責」環節。這個環節往往不是要搞清楚究竟是誰的責任,而是給悲痛找一個宣洩口,通俗來說就是替罪羊。這個替罪羊通常是母親。如果是母親看護,責任沒得跑,被全家打罵,被迫離婚,都很常見。就算不是,母親也經常背鍋,誰讓你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帶孩子——盡好自己的義務?這可是優良傳統對女性的要求——女主內。我反對的是這種奇葩思維,拒絕當替罪羊。

說起來將一切責難都發泄到悲痛中的母親身上,還是很「合理的」,畢竟兒媳婦是外人嘛,你不能逼人家孝順兒子和父母斷絕關係不是?多違背孝道這一優良傳統啊!

另外,留守兒童發生意外,往往是因為祖輩無力管教疏忽大意。

如何避免留守兒童的這種悲劇,我在原答案中已經寫了。再次強調,如果城市不在享受農民工服務的同時,為農民工解決家庭的各種需要,例如為農民工子女提高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很多問題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的。


同意隔壁,父母沒有盡到監護人責任,沒權利怪老輩。如果老人是靠譜的,孩子出了事,老人本身已經非常難過自責,再指責老人於事無補還會進一步增加老人心裡負擔;如果老人不靠譜責任心不夠導致的問題,那放心把孩子留給這樣老人的父母更應該檢討自己,更是父母的責任!!


這個我還是匿名了

說說我小時候的事情吧~

我小的時候父親是老師

母親是個做服裝的體戶

198幾年的時候個體戶都是後來企業家的意思

我奶奶家在山溝里

我們家就在姥姥家邊上蓋得房子

當然不是入贅

只是因為姥姥家離縣城的中心比較近

而且離我爸爸上班的學校更近

基本是這麼個節奏

······奶奶家·········································街里·······姥姥家(我們家)·················爸爸學校

所以我小的時候就是姥姥姥爺負責看著我

結果在三歲的時候

因為家裡到處都有的剪刀

我在玩剪刀的時候扎到了自己的眼睛,右眼

當時看著我的是姥姥姥爺

對於當時扎到之後什麼樣我完全沒有任何記憶了

因為四歲的時候我又一次玩剪刀

有一次扎到了眼鏡

不幸中很幸運的是,這次還是右眼

從那時候開始我的光明就只剩下了一半

一直到今天,我31歲

而且回到未來我死的那一刻

期間做過幾次手術

也只能是從外觀上看起來好看一些

後來眼球摘除反正很多事情吧

這不是我說的重點

從我記憶中一直到2001年姥姥去世

2003年姥爺去世

我家人從來沒有因此責怪過我姥姥一點

其實現在我也想明白了

我受了傷

一輩子的事

姥姥姥爺心裡肯定和我父母一樣難受

甚至更加自責

既然已經發生

並且不能更改

那麼我們就沒必要為了過去不能更改的事情

讓我們現在的生活更加的噁心

從那之後,一直到我上學

我依舊是在我姥姥姥爺家長大

我姥爺21年生人,生我的時候剛剛從教育崗位上退休

在家閑不住

就開始把我和我二姨家的姐姐當成學生傳授知識

當然後來我和我姐姐基本學前班的時候知識已經到了一二年級

我只考上普通本科而我姐姐考上TOP2什麼什麼的都是後話

但是那時候我還是每天都在我姥姥姥爺家

晚上經常住在那

直到現在

我依舊想念、感謝我那個小拇指缺一節的姥爺

以及並不識字每天絮絮叨叨話說個沒完的姥姥

但是我很感謝我的父母

並沒有去責怪而且沒有教會我去責怪他們

至於這個事

既然這個事已經發生

對家裡已經是一個彌補不了的傷痕

那麼何必要讓傷痕再加一道呢?

死者已矣

生者更要開心幸福的活下去

才是真正的尊重死者

這是我在知乎第一次匿名

以上


應邀

我只知道孩子不是給長輩生的,要麼別生,生下來就自己帶,不管出了什麼問題,孩子爸媽的都有很大一部分責任。


看看大城市的土著,四個老人加夫妻雙方,帶一個孩子,養二胎的是少數,天天各種班的報各種早期教育,各種親自活動,來培養。養兒不教,不如不生,別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各種社會問題還少么?中國自古以來就說養不教父之過。


現在稍有點思想的人,都會努力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


其實我不太明白,為什麼因為老人一時的失誤,導致了無法挽回的損失,就要一直責備老人,甚至趕老人出門呢?孩子已經沒了,為什麼還不珍惜眼前人呢?對於當事人來說,這種事情打擊是非常大的,相信任何正常人都不會再犯這種錯誤,可此時卻要驅逐一個受過刻骨銘心教訓的人,這到底是為什麼?

我甚至有點懷疑孩子的父母把自己的憤怒、悲傷宣洩到老人身上,試圖證明自己在這個悲劇中沒有任何責任。人是有感情的,是情緒化的,可這並沒有用。


一個真實案例,孩子爸媽出去打工,奶奶帶孩子,煮了土豆和雞蛋讓孩子吃,孩子中毒死亡。

孩子父母得知消息立馬趕回來,奶奶已經很內疚,面對兒媳婦的指責和辱罵,老人決定為了表示沒有故意傷害孩子,又煮了一鍋土豆和雞蛋,自己吃。結果老人也死了。

我一直都有丁克的意向,一是怕自己養不好孩子,負不了那麼大的責任,二是不想讓老人帶孩子,我見過很多爺爺奶奶帶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唉!最重要的是我怕痛,敏感體質。


聽同學說過一個事情。

小女孩,每天早上都是奶奶送她去上學。有一天早上,超市有優惠活動,前多少名送雞蛋。奶奶為了排隊,就讓小女孩自己去上學了,

後來小女孩就不見了。失蹤。

後來屍體在河邊找到。罪犯畏罪自殺。

奶奶上吊了,媽媽瘋了。


爺爺奶奶帶孩子出了問題,父母該不該責怪爺爺奶奶?

換個問題,孩子媽媽或者爸爸(其中一方)帶孩子出了問題,另一方及老人該不該責怪出問題的一方?會不會影響家庭關係甚至離婚?


家庭解體,不必彼此面對。

自己的傷口自己養。


父母有能力自己不帶?出了事情又要責怪?怪誰?

要怪只能怪自己,生了就要養,養不了就不要生。

夫妻雙方任何一方帶孩子時,孩子受了傷或怎麼的,另一方都不應該責怪(惡意的除外)。因為沒有哪個父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傷,也沒有哪個人帶孩子能保證萬無一失。孩子受傷,帶孩子的那個父母心裡不更難過嘛,責怪還不如換成體諒,想辦法避免再次出現同樣的問題才是。


無論哪一方帶孩子,出了問題都會成為指責的對象。可是對錯要怎麼衡量。意外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況且是壓根沒有安全意識的孩子。監護人總不能無時無刻注意著孩子的一切舉動。只是鍋總要有人背 ,即使沒有如果。


你們遇到過那種重男輕女生了女孩抱都不抱一下,幾個月後就丟給老人外出打工(美名其曰賺錢養家)因為二胎還是女孩就離婚了的父母嗎。

你們遇到過那種從不給老人打生活費,人情都是老人墊付,每次回來都是被老人當祖宗供著的父母嗎。

偏題了不好意思。


其實現在很多父母都可以意識到是自己的情況,而且心裏面更多的是讓老人寬心,也並不會責怪老人,但是老人自己心裡壓力會很大的


表舅看著他孫子,他兒媳婦正準備燒水洗澡。

孫子吵著跑著要找媽媽,表舅就喊了他兒媳婦一聲,當時他兒媳婦正跟他兒子(外出打工)打電話,沒注意。

孫子衝過去,他兒媳婦沒看到,往後一退,把孩子撞到了,當場就暈過去,估計磕到後腦勺了。送進醫院不到兩天孩子就去世了。

然後就鬧的天翻地覆。

孩子一歲多了,長得很精神,乾乾淨淨。

娘家人原本就不怎麼看得上表舅,這會更是……罵罵咧咧,甚至拳打腳踢。

孩子他媽估計也是受刺激了,一直嚷著讓表舅陪葬。

他兒子回來一直陪著孩子他媽,對他爸也是不管不問。

表舅(六七十歲了)在老家待不下去就出去打工了。他兒媳婦找不到人就去他閨女家(已嫁人)鬧事,打電話罵表舅。


這讓我想到曾經看過的一本書:離殤

幾乎彙集了所有留守兒童的痛楚。


家庭解體,永不相見。大多數人都是悲哀的,離開孩子,不能親自撫養。


推薦閱讀:

父母的婚姻會對自己的愛情觀有什麼樣的影響?
今天和我媽聊天,她說如果有兒子的話,只有兒子有繼承權,我這個女兒沒有繼承權
遇見了太多熊家長,導致我對帶孩子的家長有了恐懼,請問熊家長是否成為了社會問題?
如何幫助無眼症患兒成長?
女朋友比我大十一歲,還有一個五歲的孩子,我該怎麼讓父母答應?

TAG:法律 | 家庭 | 父母 | 溺水 | 爺爺奶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