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一生捐贈 99% 股份」到底怎麼實現?

近日,臉書創辦人扎克伯格的女兒Max誕生,他在社交網頁上公布了一封寫給女兒的信,宣布捐出自己99%臉書股份做慈善,目前市值約450億美元。他成立了一個以自己及太太姓氏為名的基金會「Chan Zuckerberg」,旨在提倡平等及兒童權益,也為女兒打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搜了下知名的互聯網創業者慈善捐贈,基本都是現金形式,股票捐贈應該怎麼實現?

會不會有十年、二十年等股票套現計劃(別提前捐沒了)?

怎麼平衡扎克伯克捐款與對公司控制權的關係?

在對公司控制、避稅、基金會持續性等方面,捐贈股票與捐贈現金有什麼區別?


目前尚找不到更細節的信息,但其「捐贈」的形式九成會是一個IRC 501(c)(3) tax-exempt trust

當然,也有可能是其他類似的形式(這裡涉及美國國稅局的繁文冗節,略過)

--------------------------------------------------------------------------------------------------------------------------------------------

補充:本文對扎克伯格「捐贈」的具體形式,並不涉及太多的預測和討論。答文乾貨在下面的「慈善方式」討論。而有關「稅收」,乾貨也是表達了這麼一個意思:因為政府的天然低效性,正確的人去避正確的稅,對整個社會都有好處。

而有關具體形式,首先,Z才30出頭,離他老死還有起碼50年呢,而美國繁瑣的稅收條文,時刻都在變,於是現在去做「Z到底要幹什麼」的明確定論,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 Z自己都無法預料N年後的法律環境是如何,而顯然,這種事情也不用他操心,於是他也無需預測。其次,圍繞這個話題來區分所謂「家族信託」和「慈善基金」,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 英文中沒有對應的術語去做區別 -- 有可能是一個501(c)(3) trust,也有可能是一個4947 trust,而這背後的區別,非專業人士完全沒必要了解(真的感興趣,最乾貨的信息源就是直接去讀IRS Code)。更重要的是,它們的功能都是一樣一樣一樣的:1,少交稅/不交稅;2,傳承家族榮光。

--------------------------------------------------------------------------------------------------------------------------------------------

總之,類似形式的「慈善信託」都能達成如此一個效果:家族的巨額財富,每年收益的一部分(如5%)去捐贈慈善,其餘收益可留存在信託中繼續增值,或給信託受益人做收入用。而最重要的是,因為信託具有「不死人格」,於是達成了這麼一個效果:家族中多了一個「永遠也不會去世,但受家族掌控的人」,於是不會產生遺產稅。除此之外,因為財富沒有變現,也不會產生所得稅;同時,資本利得稅也因慈善目的而被免除/遞延了。

但我個人並不覺得應該用「扎克伯格這麼做就是為了避稅」來定性類似的事情。我相信這背後必然有規避遺產稅來更好地傳承家族legacy的目的,但我依然能感受到扎克伯格的慈善動機是滿懷的 -- 與其說他是為了避稅,倒不如說,良好的制度給了這樣的人最大程度與社會良性互動的可能。同時,「舊財富」與「新財富」之間的銜接,也能更加流暢

另外,如果一個家族教化良好,我個人堅信財務在其手中能發揮的社會作用,要比交稅給政府能發揮的作用要大得多。這並非特定政府的錯,而是「政府」這個事物的通病:除了特定舉國工程外,政府必然是低效的、容易左傾的、容易滋生腐敗的

ps1. 由此說起,我個人也很欣賞谷歌創始人的態度。相比於傳統意義的「慈善」,他更願意把錢交給他欣賞的企業家去創業,從而推動擴大人類文明的榮光,同時擴大了人們的財富總量。總之,在我的價值體系內,這種「創富慈善」 &>= 「投資科教文衛」 &> 救濟最悲慘的人 &>&> 均貧富

ps2. 扎克伯格就算真的捐掉了99%的財富,他剩下的1%,也比在美國中一次六合彩頭獎的平均獎金要高...


扎克伯格已經說了啊,成立基金會,把股票或現金捐贈給基金會持有。

如何操作:以比爾蓋茨為例,他和妻子將名下持有的微軟股票分批分次(不是一次性,也不是全部)捐贈給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而基金會受贈之後,則可以通過領取分紅和出售股票來獲得現金從事慈善事業。根據SEC的文件,截至2015年2月份,蓋茨持有的微軟股票已經低於3%,比前CEO鮑爾默還少。

除了捐贈股票外,蓋茨也多次向基金會捐贈現金,例如2004年捐贈30億美金,2007年捐贈13億美金,而這些錢很大一部分也是其出售股票所得。

為什麼是捐贈股票:首先,全世界富豪們的絕大部分財產,都是股票、信託等資產,現金只佔極少的一部分,誰也拿不出幾百億美元現金,要捐只能是股票;其次,捐贈股票可以讓基金會獲得長期穩定收益(分紅),捐贈大量現金只會給基金會帶來投資壓力;第三,相比現金(資產變現獲後再轉賬給基金會),捐贈股票更易操作(簽署一份法律文件即可);第四,對於基金會來說,持有優質企業的股票,是比持有現金更好的投資手段。

基金會的持續性:事實上,在西方社會,這種由名人發起的旨在公益的慈善基金會,其融資和運營能力是很強的,一方面有較為完善的監管法律,一方面有許多富人熱衷於慈善(宗教因素+好名聲+避稅),所以基金會的持續性是不成問題的,例如,今年7月份,巴菲特就向包括蓋茨基金會在內的四家慈善組織捐贈了28.4億美金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票。

公司控制權:一則捐贈是分次分批的,不會一下子傷筋動骨;二則基金會不插手公司經營,一般仍會把投票權委託給捐贈人;三則類似比爾蓋茨、扎克伯格這類創始人,本身就有很高的威望,除非犯了大錯,股東們仍樂意跟隨他;四則,facebook上市時候採用的是AB股制,制度設計上保證了扎克伯格可以較小的持股比例保持公司控制權。此外,像比爾蓋茨這樣已經宣布退休且捐贈絕大部分財產的,也就不會太在意控制權的問題。

如何保證履行承諾:至少法律上沒有。慈善捐贈本來就是一種個人道德行為,無法也不適宜用法律來約束,能夠約束富豪們的,只有良心、宗教和輿論。


排名第一的答案第一句的揣測可以做修改了,扎克伯格成立的「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中譯:陳 - 扎克伯格行動?)的機構並不是 IRC 501(c)(3) tax-exempt trust。

【一點更新:評論中說 LLC 也可以是免稅信託,只要它是由慈善機構持有。好吧這裡我寫的的確不嚴謹,LLC 和 501(c)(3) 條款下 規定的 tax-exempt trust 的確不是一個維度上的東西,我這裡想說的是,扎克伯格建了一家不享受免稅優惠的最普通的責任有限公司(LLC),和蓋茨、柯林頓等名流的基金會性質完全不同】

對的,扎克伯格選擇了最不可能的那一成,新成立了一家不享受免稅優惠的 LLC,也就是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中譯:責任有限公司。就是那種隨處可見的公司形式,沒法稅費減免、轉讓資產要交增值稅,當然這筆錢仍然是由扎克伯格全權控制,只是他承諾會拿它來投資他設想中的那些宏偉的慈善項目。

Facebook 在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8-K 種提到了這一點:

這份文件顯然本意是為了給市場一顆定心丸,說小扎沒有拋棄公司,他今後三年每年其實只會捐出(賣出) 10 億美元以內的 Facebook 股份,以確保自己完全控制 Facebook,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扎克伯格都不會放棄自己的優勢投票地位」。

到這裡其實已經回答了題主問的公司控制權等等的問題,至於股票和現金的差別,其實不大,很多懷疑扎克伯格是為了避稅的人覺得拿股票去捐是按市值來算減稅額度,小扎賺得更多,這種陰謀論現在看來基本不太現實,因為這是家 LLC 根本沒有獲得稅收優惠。

然後也正是由於這是家 LLC,就在美國炸開了鍋,這叫捐款嗎?把錢從自己手裡「捐」到另一家自己控制的「公司」,這叫捐款?

美國媒體對這一點尤為質疑,拿過普利策的一個記者 Jesse Eisinger 寫了一篇《扎克伯格的利他主義是如何幫到他自己的》How Mark Zuckerberg』s Altruism Helps Himself 的長文炮轟小扎。

那他是為了避稅嗎?

也避不了啊,扎克伯格自己補充,這是家 LLC,不是聯邦法律認可的慈善組織,所以不會產生任何的稅收減免,它出售股權也要交巨額資產增值稅,除非它把錢捐給一家被認可的慈善組織才能產生一筆捐贈應該有的「避稅」效果。

那他想幹嘛?

扎克伯格自己的解釋:他想干點和普通慈善機構不一樣的大事玩玩。

事實上,普通慈善機構只能給非營利性機構捐錢,而且每年必須捐出總資產的 5% 以上,同時所有的賬目必須公開透明。

小扎的 LLC,就沒這方面限制了,他能投非營利性機構也能投營利的私人項目,還可以拿去遊說政客,隨便他怎麼用這筆錢。

這也有好處,就是很多比如清潔能源領域的項目都是營利性質的,但在小扎看來,這種就是慈善,我要投,在慈善機構的架構下他投不了,LLC 架構就能讓他隨心所欲。

目前來說,扎克伯格自己宣布的他的 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 已經投了的項目包括:一家教育方面的非營利性組織:The Startup : Education,一家清潔能源的營利項目,幾個政府項目:美國疾控中心的埃博拉防治、舊金山中央醫院這種。

未來扎克伯格說要把錢更多投到幾個領域:

1、「消滅疾病」,他覺得醫藥學發展一百多年就已經能滅掉天花等等,太6,只要投資得力,再過一百年所有疾病都能被消滅,他打算在這領域多投基礎研究;

2、教育,這個可能跟他 5 年前在紐瓦克投的公立學校項目類似,當年他在奧普拉秀上表示自己要捐 1 億美元來改善紐瓦克混亂的公立學校系統,儘管大家都覺得這筆捐款沒起到預期的效果,但小扎覺得那裡的畢業率 5 年多了 16 個百分點,已經很不錯了。扎克伯格在這一領域說要建更多現代化學校,估計不會只是那種教育類公益組織,而會更多的是類似這樣的項目;

3、連接所有人,這個連接下一個 50 億是扎克伯格做了很多年的事情,他去聯合國說上網是基本人權,然後推 http://Internet.org 給窮國提供免費網路服務,造大型太陽能無人機來提供廉價網路,雖然還遙遙無期,那個免費網路服務還被指責是推銷 Facebook,不過應該他會繼續做下去;

4、此外消除貧困這種,他好像還沒有具體的方案……

他的計劃太宏大了,列舉不下來的。

以及扎克伯格真的是個蠻理想主義的人。

美國這種公司還有很多,比如 Google 旗下(其實是 Alphabet 旗下,但大家都習慣這麼用了)今天剛改名叫 Verily 的 Life Sciences 部門,一直就是在做這種投資,什麼把人類壽命延長到 170 歲,什麼消滅糖尿病,什麼隱形眼鏡測血糖……不過人家沒說自己是搞慈善的,他們就是想靠這些項目賺錢。

扎克伯格估計未來也會像這樣投一些項目,但他承諾他賺來的錢還是會繼續用來投更多的項目,他不看重短期回報,他要的一百年級別的那種長遠回報。這是讓他女兒這一代人生活得更好的投資。


起床看新聞,好奇就提了這個問題。

後來乾脆自己做了篇快稿子,貼在這裡。

-----------------------------

扎克伯格把自己99%股份都捐了,到底是避稅,還是情懷?

「一生捐贈99%股份」到底是個什麼概念?我們找到北師大中國公益金融創新計劃項目主任許卉,問了十個問題——

1.捐贈常見是一次性的,以「一生」為時限,是怎麼操作的?

小扎的錢肯定不是一次性捐出,在夫婦有生之年捐贈完畢即可。他在2009年以女友(現在的妻子)和自己的姓氏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 LLC.,將股份捐贈給該機構。

這種捐贈可以逐漸捐出,比如2006年,巴菲特宣布以股票形式捐出個人85%的財富,其中佔大頭的是向比爾蓋茨基金會捐贈的1000萬股伯克希爾公司的B股股票。2006年以後,每年7月對比爾蓋茨基金會進行一次常規捐贈。此外,2010年和今年7月份分別向慈善機構做出價值17.6億19.3億美元的大額股票捐贈。是他按計劃在離世前逐漸捐出全部財產的重要步驟。

慈善機構收到股票後,這部分股票依舊會正常產生分紅收益,此外,機構也可以進行合理投資獲得收益。按照美國法律,基金會每年至少要捐出5%的投資回報,其餘部分在美國成熟的基金會投資管理體制中,可以很好地保證持續性發展。

2.會對Facebook的股價造成影響嗎?

這種捐贈是細水長流型的,也會經過測算,確保不會輕易影響公司股票市值產生波動。

3.股份都捐了,小扎對Facebook還說得算嗎?

跟國內公司常見的出資比例=表決權不同,Facebook採用的是科技公司常見的雙股權結構:股票分A股、B股,外部投資者持有的A類股每股1票投票權,管理層持有的B類股每股有10票。

Facebook的2012年上市時的招股書顯示,扎克伯格擁有5.34億支B級股,佔比28.4%;雖然2014年初Facebook文件顯示扎克伯格減持,仍持有4.789億股B類股票,約佔B類股的19.6%左右。目前扎克伯格投票權約為20%。

根據2012年2月公布的招股書,一些股東和扎克伯格達成了投票協議(voting agreements),同意扎克伯格代表他們的30.5%股份投票。從此扎克伯格擁有Facebook股份50%左右的投票權。如果他將自己擁有的股票99%捐出,只要股東出於對他能力的信任不改變這份投票協議,扎克伯格仍有30.5%投票權。

而且投票權是可以代理的,捐給基金會的股票如果不被拋售,投票權仍然在扎克伯格手裡,公司運作不會受到影響。

4.小扎這麼做,是為了避稅嗎?

在美國,個人對公益慈善機構的捐款,不需要繳納任何聯邦收入稅,如果捐贈給慈善基金會還享受退稅。如果把持有一年以上的股票給慈善機構,總抵扣額相當於你捐獻的股票市值,額度當年可以使用30%,剩下的在隨後5年用完。

例如一位年收入1000萬的人,給慈善機構捐贈價值400萬的股票,個人所得稅就從880萬起征(1000萬-400萬*30%)。

此外,美國遺產稅高昂,如果小扎的股票當做遺產贈與女兒Max,就要收取50%的遺產稅。以轉移產權生效當日的收盤價核算稅額,當日納稅。

稅收優惠是法律上客觀存在的,這也是很多美國富豪更願意做慈善的原因。比如蓋茨基金會創建於2000年,當時從微軟公司轉移了260億美元的資金,2006年6月,全球第二富豪沃倫?巴菲特向蓋茨基金會捐贈了300多億美元,成為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個人慈善捐款。蓋茨基金會主要致力於根除發展中國家的瘧疾、肺結核和艾滋病,約60%的捐款都用在這些事業上。

美國的遺產稅在客觀上促進了慈善業的發展。

5.捐款流程是什麼樣的?

小扎此舉應該是經過董事會商定的,法律上捐贈上市公司股票,要按照證券監管法律給交易所和證監會報備。

股票安置在一個信託計劃當中,繼續保值增值,每年將其中一部分股票分紅和投資收益捐贈給慈善機構投入捐贈、影響力投資等,例如5%。這樣保證了資產不稀釋、使命不偏移。

根據對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歷年項目的回顧,自2009年以來,資金採用捐贈與投資並舉的方式,用於支持美國本土和發展中國家的教育基礎設施、新能源領域項目。

6.這筆錢要做什麼用?

按照公開信,全部款項將用於「個性化學習,疾病治療,連接人們和建立強大的社區。」

以個性化學習為例,2013年他的首次公開天使投資就投給了校園數據分析公司Panorama,今年5月又投資了Altschool ,這是 Google+ 項目前負責人 Max Ventilla的創業項目,以「兒童為中心」為孩子訂製個性化課程。

接著,今年9月份,Facebook也與特許學校Summit Public Schools合作,打造在線教育管理平台。

所以,在慈善領域的探索,我相信某種程度上也會啟發Facebook的長遠業務發展。

7.為什麼要成立個人慈善基金會?

商界大佬的基金會主要資金來源都是自己的捐贈,這樣名氣大,而且對捐款使用更有控制。政治人物很多也有基金會,比如柯林頓基金會,後者的資金來源會更廣一些。

而且捐贈協議里對未來股權處置也有約束,捐給自己的私人基金會,對股票更好處置。不過捐給私人基金會時,個人避稅的抵扣額會從30%降低到20%。

請留意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並不是基金會,而是以LLC有限責任公司形式註冊,有分析稱接受如此大筆捐贈後,也許更便於進行直接投資,和遊說影響立法,這是非營利機構在稅法限制下無法做到的。扎克伯格作為青年一代,也許不會照搬蓋茨基金會的捐贈模式,而嘗試新的道路,甚至打造出這個星球上最大的影響力投資機構。

更多細節,就要等待他育兒假回歸之後披露了。

8.國內富豪可以效仿嗎?

據我所知國內已有先例了:2011年12月25日中靜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將97.5%的股權捐給上海宋慶齡基金會,這是國內首例公募基金會的股權捐贈。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成為了中靜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最大的股東。

這在國內是合法的,財政部2009年發布通知,允許企業以持有的股權進行公益性捐贈。相關法律法規也沒有禁止社團法人成為有限公司的股東。

捐贈的股票有三種管理方式:由受捐基金會運作管理,由目前管理的公司繼續實施管理,或由信託公司管理。在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的探索中,最終決定由原有管理團隊進行管理。

利潤分配上,按《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三條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扣除。所以他們捐出稅前的12%,稅後10%劃入專項基金。

為了保證執行,成立由專業人士組成的第三方資產運營監督委員會,採用類似國際上「責任投資」的原則,並設立專家諮詢委員會來審核。這些方面,我們和國外差別不大。但是捐出股權的企業,稅收沒有減免。這一點是和Facebook等最大的不同。加上遺產稅的差別,國內的企業家很少會作出類似舉動。

9.小扎還剩下多少錢?

粗略用450億這個數字算,就是還有4.5億美元,約28.8億人民幣。

10.最後一個問題:小扎此舉,到底是理性還是情懷?

首先出於美國源遠流長的清教徒精神和影響世界的情懷,並基於對現有規則的理性分析、對工具和手段的理性設置。這無疑是一個人能給子嗣後代的最好禮物,也是對世界做出的極大貢獻。

地址:扎克伯格把自己99%股份都捐了,到底是避稅,還是情懷?


馬克扎克伯格是我很多認可或者說崇拜的那麼一個人。出身一般,年輕,心懷夢想,有著獨特魅力的一個人。 在女兒出身之際,做出這個決定,看似衝動,實際上在我看來確是對人生有了一種新的感悟。與其關心錢的具體操作,不如多思考下背後的意義。

很多富豪在老了的時候很多人會選擇這樣的做法,成立一個慈善基金。 具體原因可能有很多種,誰也不好說。 但就馬克而言說避稅的可以歇歇了, 你們不要光只看著他身上閃耀著的各種光環,而忽視了他的年齡。 他現在只是一個年滿31歲剛剛成為一個孩子的父親。僅此而已!

其他的很多東西在前面的回答中已經說明了,也答的很好,就不多說什麼了。 這裡只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件事。


今天看見一堆純潔的小姑娘和男人們為扎克伯格捐出99%股份這個事給感動的不要不要的?還號召中國富人學習?我這種10年之前就看透這種左手換右手把戲只能呵呵了。

記得有個笑話,老師問學生們長大想做什麼,有個學生說想當慈善家,因為慈善家都很有錢。當時都說者觀點的錯誤在於,不是因為慈善而有錢,是因為有錢才能做慈善。可是現在看看,也未必全錯

,慈善捐款還真能讓有錢人更有錢。

我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出現在我5年之前的博客里。(五年過去了,很多人還是沒看透西方式慈善的真面目)

我是中國大學生的首富(O(∩_∩)O舉個例子,方便理解,沒別的意思),我有101元的財產。後來,我聽說政府要對我克以重稅。於是我靈機一定,想了個辦法:成立吳禕偉慈善基金會。

於是,我從我101元的總財產中拿出100元投入到吳禕偉慈善基金會中,然後我開始集資。大家覺得是慈善基金,就紛紛慷慨解囊,踴躍捐款。最終,吳禕偉慈善基金會募集到1個億的資金。但是,因為

我是最大的股東,投了100元,而你們一般只投1、2毛,個別的地方首富也只投了1、2元。所以,這個基金會的運作要聽我的。

慈善基金會其實也是基金,它也是要繼續投資的。比如我今年把這1個億投入房地產。第二年,我賺了10個億。這基金會的基金就成長了對吧。當然了,顧名思義,慈善基金多少要做一些慈善。但是,

根據美國的法律,慈善基金會只要將每年獲利的30%投入到慈善事業就行了。

也就是說,在我用你們的錢賺的10個億中,只要將其中的3億投入到慈善事業就行了。其餘的7億繼續留在基金會。而我依然是最大的股東,我依然對吳禕偉慈善基金有決策權。現在這個基金變成了8億

請大家回憶一下我的成本,我投入了100元對吧,所以,我名義下的財產少了100元。但是,我馬上就實際控制了1個億的資產,並且在第二年將這筆資產變為了8個億,雖然這筆錢不屬於吳禕偉,但是

它屬於吳禕偉慈善基金會。而我因為是最大的股東,可以控制這筆資金的流向。也就是說我名以上控制的錢少了,但是實際上控制的錢成倍暴漲,而且還為我贏得了慈善家的美譽,還少去了繳稅的麻

煩,再說了,我繳稅對我沒任何好處,繳稅是應該應分的。可見,成立吳禕偉慈善基金會是一舉多得啊。

又過了幾天,我覺得錢多的差不多夠我「造」一輩子的了。於是開始我的下一步活動,首先把這筆錢轉入瑞士蘇黎世銀行。我有自由支配這筆基金的權利,因為我是最大的股東。而且,政府一般不會

調查。(美國政府對慈善基金會的管制幾乎為0,中國劇更不用想了。誰會想到搞慈善的人會是干這種壞事?我估計好多人在看這篇文章以前也沒想過吧!)

再過幾天,我以考察的名義出國。。。。。

後來的故事我不說你們也會想到吧。

以上出自我2010年的博客,我設想的故事是跑路版的,我再講個不跑路但是一樣左手換右手的慈善把戲

在此再引用義一篇2013年的文章

某國規定年收入1000萬以上的部分要繳納50%的個人所得稅,但是慈善捐款可以免稅稅前抵扣,現在又甲乙兩個富翁年收入1200萬,那麼這200萬就要交100萬的稅。現在甲拿出200萬捐到乙搞的慈善基

金,乙拿出200萬捐到甲的慈善基金。這樣雙方都沒有1000萬以上的部分了,50%這部分就免了(當然1000萬以下的也要交稅,不能全避,總要注意點吃相吧,總要給政府留面子吧),有人會說,100萬

稅不交了,可是這200出去不是少了更多收入,人家不還是做了善事了?別急,這些錢還能搞回來的。

給出去的錢怎麼搞回來的?一個慈善基金總不可能靠一人捐款搞起來吧,總能吸引來社會捐款吧,假設甲和乙的慈善基金都從社會上各自又募集來200萬捐款,兩個基金的池子都達到400萬,那麼就開

搞了——甲的慈善基金要採購一批物資捐給某單位,這個物資從乙的企業採購,明明價值100萬的東西開出300萬的發票。這樣一來乙就等於按照市場價賣出了一批產品,又在免稅情況下拿回了自己捐

走的200萬,還落下個捐款200萬的好名聲。同理乙控制的基金也可以依樣畫葫蘆把利益再傳送給甲。雙方的合作就這樣完成了。

根據我上述的的利益輸送原理,他能搞得到的善款越多,獲利空間就越大,100萬的貨開300萬票可以拿回自己的錢,開400萬呢?那不就空手套白狼賺下100萬嗎?多輕鬆。君不見功夫明星李某某搞數

字慈善基金的精神頭明顯比拍戲大。而且自從他搞了慈善以後,在華人演員的收入榜上不但沒下去反而上升了。

還有,不知道大家關注不關注西方媒體。西方富人玩的這套把戲,有的西方媒體都看不下去了。

美國CNN電視台聯合《坦帕灣時報》(Tampa Bay Times)、「調查性報道中心」(the Center for Investigative Reporting)對美國慈善機構的腐敗現象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調查。調查結果令人震驚

:美國民間慈善團體腐敗嚴重。

美國法律規定,慈善基金會每年要撥出其賬面資產的至少5%(真的只有5%)用於公益事業。同時,禁止基金會和其有相關聯的公司和個人進行商業交易。比如某基金會的創建人是汽車公司的大股東,

那麼如果該基金會需要購買汽車,而從此人公司購買就變得很敏感。必須證明購買過程是公正透明的。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公知們吹得神乎其神的美國民間慈善團體是怎麼做的呢?

美國民間慈善團體募集到善款中的10億流向私人盈利性企業。這些企業大部分都和慈善基金會的負責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美國最差的50家慈善機構只將不到4%的善款用於現金直接資助。一些機構則資助得更少。十年里,一家糖尿病慈善機構籌得將近1400萬美元,卻只在病人身上花了1萬美元。有六家機構根本沒有在他們所服務的領域使用任何善款。

即使機構經營者請求財政支持,50家最差機構中的大多數經營者都對捐贈者撒了謊,沒有如實交代資金走向、領取多份工資、秘密支付諮詢費用以及和朋友簽訂籌款合同。一家癌症慈善機構8年里給了

一家公司近1800萬美元,而這家公司歸機構主席的兒子所有。一家醫療慈善機構將最大的一筆科研經費給了機構主席自己的公司。

所以啊,雖然捐給慈善,多少是好的,但是我們沒必要太感動吧。

如果你們知道今天的烏克蘭悲慘境遇和美國的慈善基金會的支援現在的烏克蘭政府(當年的反對派),你們可能還會對各種慈善基金會提高警惕。

我估計為扎克伯格感動的人很多是反轉基因的吧,比爾蓋茨的慈善基金會支持轉基因,呵呵


兩千年前的孔子都有子路受牛的讚賞和子貢拒金的批判,現在的人連這點都不如了。

這種事情,避稅絕對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是我個人覺得這種避稅是絕對合理的。因為他無論是為了避稅也好,為了名利也罷,慈善基金會每年實實在在支出了的百分之五是沒法變的,如果沒有這種避稅的便利,恐怕連這百分之五都沒有。畢竟現實世界是看行不看心,看心世上無好人,如果看心不看人那就是宗教了,沒有利益的善行那恐怕只有少數人做的到。

為什麼基金會避稅都已經是個公開的秘密了還是沒有取消的原因,除了富豪們的反對阻力之外,子路受牛恐怕是最重要的考量吧。

另,不過將富豪們想的非常高尚白蓮花那也成了另一個極端了,人都是差不多的,不可能以金錢劃分的一個群體的道德水平會超過另一個群體,只能說這些人too young too simple,sometimes too native


假的,根本沒這個Facebook這個網站。我試了,根本打不開,網站都不存在。這事兒肯定也就是假的


在世人的眼中往往只有利益才是最耀眼奪目的

扎克伯格出身一般,靠的是機遇和才華,

還有就是堅持自己的理想,他並不是為了賺錢而創立Facebook

在Facebook上線四個月後就有很多人出高價收購,但是他沒,即使是後來面臨危機還是以自己的初衷在做Facebook

即使成功後也保持良好的生活開銷,

他是幸運的,因為他不太看中錢,才會有更多的錢像流水一樣靠近他

我相信有些人是靠情懷活著的


上面的答案很多從基金會及運作層面上解釋了扎克伯格捐款的運作方式。這裡不再贅述,不過打算補充說明兩點。

一,扎克伯格避稅的動機不大。從未來的發展來看,取消遺產稅是全球趨勢,因為這個稅種存在重複徵稅和侵犯私人財產權的問題,隨著社會文明進步與民主政治日趨理性化,這一帶有對特定群體歧視和懲罰性質的稅收必然要消亡。連瑞典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都已經取消,而且前一段有議員動議重開,結果沒幾個人附和不說,瑞典的財政部也說這個東西不合理。更別說加拿大等大半英聯邦國家早就永久取消了。美國眾議院已經原則上同意取消這個稅種,只是考慮到現在時機不合適,且共和黨不想在大選的時候製造麻煩(就是多了一批為反對而反對的傢伙們),所以暫時沒下一步行動。不過扎克伯格太年輕了,等不到他退休,甚至等不到他的孩子長大,就會看到這個稅種取消,沒必要現在著急著避稅。而且扎克伯格如果真想規避這個稅,創業初期就可以做好安排,沒必要等到現在,那時候成本更低,而且根本不用捐,做一下財產架構安排就可以了。美國傳三代家族企業一抓一大把,要是繞不開這個稅,早就倒閉乾淨了,哪有什麼傳好幾代的。

二,扎克伯格真正的目的恐怕是政治目的。在中國,由於某些一貫地宣傳,"政治目的"一詞顯得不是那麼的正面。其實這個詞並非什麼貶義詞。在美國(及西方很多國家),有個默認的規矩,社會能管的,政府不要亂摻和。更典型的體現在3T協定中(tpp,ttip,tisa)。我就不解釋3T了,知乎上大部分人是有見識的。特別是Tisa ,對政府作出了很大的限制,連環保,醫療,扶貧濟困都要向社會讓步,並要求為企業和基金會跨國活動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便利(就是扯掉了政府"政治正確"這一塊遮羞布)。說白了,就是基金會啥的,完全可以充當"二政府"。這才是他們干這事的真正理由。他們可以成立項目基金(就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類的功能的),他們可以推廣環保舉措(強制別人配合的除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消除疾病和貧困的嘗試,等等。而且,他們可以參與政黨活動,影響民間團體,和議員"結盟"。(注意,不要被國內宣傳蒙蔽,這些都不是壞事,而且基金會的效率大多高於政府,應該是值得讚揚的) 這麼好的事,誰不想干。而且幾百億財產,人家要花也不可能是"買兩包豆漿,喝一包倒一包"吧,這種生活一千萬美元就夠了。他們要買的東西,什麼更自由的世界,什麼徹底控制疾病,什麼星辰大海的征程,等等,很多不是你我能完全想明白的。


老實說在美國做慈善和基金是不會賠錢的。還有很多跨國公司在發展中國家做慈善,在本土能少交的稅,可比在發展中國家捐的錢多多了,還落個好名聲,幹嗎不做?但是真的要讚美國這種體系!鼓勵富人做慈善!


對於這些股份如何捐出,扎克伯格並未說的很清楚。從他給女兒的信中可以看出這麼兩點:其一,成立以自己及太太姓氏為的的「ChanZuckerberg」基金會來推動慈善公益事業。其二,在有生之年,捐出所持有的99%股份。扎克伯格很有可能借鑒比爾蓋茨、巴菲特等富豪的做法,將股票分階段的交由ChanZuckerberg基金會打理,並將產生的收益投入到慈善項目中,而不會直接減持套用於慈善。

目前,美國富豪進行股權捐贈的普遍做法基本上如上所述,捐給基金會或者直接建立基金會。基金會和慈善組織最大不同是,更像一家非盈利的公司,如商業公司一樣運作,但最終收益是為了推動人類發展。比如投資資產,開發項目,甚至研發產品(比如蓋茨基金會發明了一種新型馬桶來幫助缺水地區人民保證用廁衛生),當然,也會把錢交給專門的慈善機構去進行專項救濟。

對於如何捐贈股票的案例的典型案例可以參見巴菲特:對於股票捐贈設立時間表和條件,且交由基金會的資產信託進行股票打理。

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將自己財富的85%捐給包括蓋茨基金會在內的五個基金會,其中向蓋茨基金會捐贈1000萬股伯克希爾公司的B股股票。

他設立的股票捐贈時間表是:按年注入,2006年以後每年7月進行一次捐贈。

捐贈股票的條件是:第一,比爾·蓋茨或者梅琳達·蓋茨還在世,並且參與基金會的運作。第二,基金會必須始終符合規定,將巴菲特的捐贈做慈善之用,使其能夠免除贈予稅和其他的稅收。第三,在3年的捐贈適應期和運營支持之後,自2008年以後,必須基金會花完上一年捐贈股票的價值總額。

從巴菲特設立的條件可以看出,他捐贈的時間到比爾蓋茨及梅琳達妻子離世為止。而巴菲特所捐贈的股票基本移交至蓋茨基金會資產信託機構進行打理,之後再根據需要套現,投入到各種投資或慈善事業。


首先,扎克伯格捐出的是股份,這樣的話他對於facebook的控制力其實一點沒有減弱,24%的股權依然是扎克伯格的。既然是這樣,為什麼自己不裸捐。

其次,也就是我們媒體看到的要避稅。美國的遺產稅高達40%,也就是說,扎克伯格450億的美金,他女兒要先交180億給政府才能夠得到。且慢,得到以後,還要交35%的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說,扎克伯格女兒只能拿到176億美元。在這麼重的稅務下,如果選擇捐款,扎克伯格是把股份捐給自己全資控股的公司,那麼,美國慈善基金的管理,每年要拿出5%從事慈善,但是,每年也可以拿5%的「行政管理」費用。這個「行政管理」費用是「隨便花」的,沒有任何的監管和責任,管你是買房子還是車子。

這樣大家就明白了,慈善基金每年拿出5%來做慈善,其他的錢就可以用來投資,而且,投資獲利越大,這個5%的「行政管理」費用就越多,那麼自己可以花的錢就越多,這個是不用交稅的。

我們簡單一點,就算450億不拿去投資,那麼,每年5%做慈善,5%可以自己花,不用交稅就自己花,其實,相當於給自己的有50%,有225億了,遠比通過遺產繼承的180億要多的多,況且還要去投資呢!

相信講到這裡大家都明白咯!在這裡小歐要說下「中美兩國的環境」。大家知道,美國的福利政策是特別好的,孩子是「政府養大」的,But,在中國呢?孩子是「家庭養大」的。小歐家的話,我父母用來支付我求學的資本佔到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我相信有很多的家庭也是這樣的,對於小孩求學的資本佔到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在中國還有很多的小孩是沒有機會進入到大學的。很多人就卡在了初中、高中的高額擇校費。

所以啊,中國和美國其實都是把錢留給了養育幫助自己的環境,美國呢?就是留給了養育幫助自己的社會;中國呢?就是留給養育幫助自己的家族。這裡在本質上一樣的。不要苛求中國企業家來捐款,作為企業家,能夠提供這麼多的工作崗位已經是對社會的最大幫助,他自己的錢,為什麼就不能留給養育幫助自己的大環境,美國就可以呢?而且大家只讚賞美國而對中國企業家進行逼捐呢?中國的企業家,只要捐款,哪怕是一分錢,都是真真正正的「裸捐」,美國卻不是了,還有這麼多的因素去考慮,不是么?

可能大家還有個疑惑,那就是「為什麼中國企業家要把錢捐給國外呢?」。這個,小歐覺得主要是國內的系統不完善。首先,如果現在去捐錢,我們知道怎麼捐么?反正小歐是不知道的;其次,捐了之後吧,我不相信政府目前的公信力,你信息不透明,我感覺不怎麼踏實;最後,就算我捐款,小點的話還沒事,只要捐多了,就會有好多的媒體和大眾產生一些不好的聯想……而國外的系統相對完善,運行也相對透明,這估計就是原因。


關於避稅這種論調,實在不想聊。人家捐我們在這裡誅心,有意思嗎?如果在國外的中產社區長期生活,你會很容易理解小扎的慈善行為。

他留下1%給女兒,繳完稅後還有1-2億美元吧。他的房產這些也都會留給女兒,所以女兒不需要這些支出了。而且他說的是FB的股份,相信他還有其它投資資產。總之,他給女兒留下的肯定是數億美元的財富。

那麼,按照3%的非常安全的投資收益率,這相當於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的年金收入。在美國這個普通中產階級家庭一年15-20萬美元就可以幸福生活一大家子人的地方,只要你不想統治世界、炫耀財富,每年有數百萬美元年金收益,你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花好嗎?!即使你完全殘疾、天天住院,這個錢都是花不完的。想買勞斯萊斯,拿出每年年金的10%也夠了。想添一套度假房,再拿20%出來好了。

那麼,他的女兒需要統治世界、炫耀財富嗎?如果你是小扎,你想讓自己的女兒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是一個每年有數百萬美元的富婆,還是讓數百億美元壓得沒有私生活、擔心被綁架、不能和正常社會社交?而且,你以為富豪就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學識、努力做事、有出息嗎?你以為富豪就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只想著怎麼花錢、玩兒、打扮,而不是學習、做事嗎?

相反,如果你有100億美元,你準備怎麼花呢?你會用這個錢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吧?比如,資助這個、資助那個,做做慈善什麼的,大概是這樣吧?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稅前就捐呢?橫豎一捐,與其用繳稅的方式默默無聞地捐給政府,那樣也太窩囊了。基金會名字是扎克伯格,足夠了。讓專業團隊實現自己的更高層次需求,豈是生活在馬斯洛需求底層且沒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避稅陰謀論者能理解的?而且這一下,小扎夫婦和女兒的夢想都實現了,因為基金會名字就是這一家子呀。

所以,捐錢,我寧願相信是為了女兒的幸福,也是為了家族的持續傳承。

當然,捐款有沒有為了避稅的?肯定有啊!但是,小扎有很強的平民身份和思維慣性,而且你會發現裸捐的富豪也都是中產階級出身,世家一般不會這樣的,川普就肯定不會。因為世家子弟無法理解中產階級的快樂,所以他們相信財富是幸福的唯一保障,而且越多越好。

有時候我和夫人也會討論給女兒能留下什麼財富。我們財務還沒有完全自由,但是應該也只是時間問題。我們的共識是:讓女兒不會因為錢而發愁。但是,我們不覺得應該包辦她的人生。

女兒8歲以後,我就經常和她說:你喜歡什麼就去做,爸爸媽媽掙錢就是為了讓你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而不是為了掙錢去做事。她雖然年紀小,但是也特明白,所以經常說:趕緊工作掙錢去。。。。我女兒喜歡科學,去科學夏令營就她一個女孩。她還喜歡畫畫。可惜這兩個事情做不到頂尖就都會比較窮。但是,我也在想:一個喜歡科學的孩子,將來需要那麼多錢做什麼?一年20萬美元足夠了。實在不行,30萬肯定花不了了。自己再掙點兒,就是小富婆呀。那我們房子都留給她,美國免稅額度好像是600萬美元,等我們死的時候,應該可以保證她過上安全的生活了。剩下的,就讓她自己體會人生的喜怒哀樂,不是很好嗎?你以為我很開明嗎?我告訴你,如果換一個美國白人夫婦,可能連這個想法都覺得是多餘的。

我沒有100億美元。但是,如果我有,即便沒有稅收,考慮到孩子的幸福,我也會捐掉大部分。

但是,如果我沒錢怎麼辦?廢話,沒錢就不捐呀!我肯定首先想的還是女兒的財務安全呀。捐錢本來就是更高層次的需求嘛。


中國艾滋病防控工作很大一部分資金來源是蓋茨的基金,所以,請那些叫囂著避稅的人閉嘴。

或者換個角度想想,也許蓋茨這樣的人比美國政府更會花錢。美國政府會把稅金用於戰爭等蓋茨並不贊同的領域,至少美國政府絕對不會為中國的艾滋病防控提供資金。


正常現象,如果中國搞個遺產稅,再允許類似基金會運作,中國一樣會產生很多類似的案例!


根本上講,是美國的信託制度令這種方式可行。在中國,信託是一種組織,一種機構,美國,則是制度。通過信託制度的安排,股份的相關權益獨立出來,其產生的收益,如分紅,資本利得,都是可分配的資金來源。補充一點,我十分欣賞小扎的做法,也不同意什麼關於逃避遺產稅的說法,不要總用我們被身邊現實所污濁的內心去揣測他人的善行。美國遺產稅最高稅率應該不超過45%,還有取消的可能,而反對取消遺產稅的,其中不乏巴菲特,索羅斯這樣有錢但更篤信公平對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性的富豪們。這裡更多的應該是討論方式或手段,而不是動機。


親愛的女兒:

比起給你留下更大的一筆財富,我們更希望你能夠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中長大。

——馬克·扎克伯格和太太普莉希拉·陳

全球最年輕的頂級富豪,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今日宣布,今後他將捐出自己在Facebook的幾乎全部持股,約99%價值約450億美元。

開頭 扎克伯格 寫的封信 刷遍了今天的朋友圈,很多人都覺得 扎克伯格 這樣的美國富豪簡直是聖人。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雖然我們都很年輕,但我們應該了解真相。

本次 扎克伯格 幾乎捐出了自己的全部身家450億美元,如果他不採用任何辦法避稅,那麼根據美國法律以及以往的例子(洛克菲勒)。

扎克伯格 的女兒 Max 將要先交給美國政府約315億美元的遺產稅(現金),才能得到 扎克伯格 剩下的遺產,這筆遺產稅顯然是任何一個富豪家庭都不願意交。

因為 :

  • 扎克伯格 留下的遺產是450億美元的股票期權等。

  • 而 美國政府 要收的是約 315億美元現金

小扎女兒說: 政府,你在逗我嗎?

Are you kidding me

所以,必須 避稅

在歐美國家,頂級富豪為了不交遺產稅,通常會想各種辦法,合法的不合法的都有。

但比較常規和容易操作的是以下三種:

  1. 購買天價保險(利用賠付避稅)

  2. 設立信託基金(受本家族控制)

  3. 從事慈善活動(掌控資金走向)

這次 Facebook 掌門人 扎克伯格 採用的就是第三種方式:慈善。

扎克伯格 給女兒的信原文較長,但關於避稅的內容,你只需要注意下面這一段

扎克伯格在周二公布的致女兒Max的長信中表示,他們夫婦將通過一個新的實體,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 LLC.,實現這項慈善捐助。捐助款項將用於「個性化學習,疾病治療,連接人們和建立強大的社區。」

注意,這裡提到的 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 是一家「專註於社會公益」的有限責任公司,由扎克伯格完全掌控,這不是一家第三方慈善機構。

基於此,這筆450億的遺產將避開美國政府的高額遺產稅,而這筆錢的將主要用於慈善事業,並且是在 扎克伯格 的領導下。

簡單說,這和我們國內理解的 「慈善=捐錢」 完全是兩碼事。

通過這一操作,扎克伯格家族至少可以免掉三種稅款

  1. 資產增值稅

  2. 遺產稅

  3. 投資增值稅(每年)

而這三種稅款合計約佔到一名富豪遺產 65% ,現在全免了。

這450億美元,將完全在 扎克伯格 的控制下進行和慈善有關的事業,而這些慈善事業的收益將歸 扎克伯格家族所有,並且不用再繳稅。

小扎女兒說: 爸,難怪我媽相中你!

Daddy you"re awesome

好了,這篇文章並不是要批駁 扎克伯格 做慈善的行為。

只是為了告訴你, 扎克伯格 的做法其實是很多美國富豪常規的避稅做法,沒必要神話成聖人。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肯定 扎克伯格 的選擇,畢竟這450億將會用在推動社會進步的事業上。

因為,如果 扎克伯格 只想避稅,那麼他本可以選擇另外兩種更簡單的避稅方法,就像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

  1. 購買天價保險(利用賠付避稅)

  2. 設立信託基金(受本家族控制)

  3. 從事慈善活動(掌控資金走向)

可見, 扎克伯格 比起其他美國富豪,還是很有愛心的。

最後,祝福這對年輕富豪,並希望其他富豪也能把他們的錢用在推動世界進步的地方,比如慈善事業上。

同時 普莉希拉 (Priscilla Chan) 也證明了,不用非整成韓國臉,才能得到頂級富豪的愛。關鍵還是靠學習(兩人是哈弗大學同學)

所以

看過我們這篇文章,大家都會有不同的收穫:

  1. 男生應該努力去賺錢

  2. 女生應該好好學習

  3. 富豪移民美國前要想清楚怎麼避稅

快給你的富二代朋友們看,讓他們爸爸來學習下

創建於 10:55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這是一個他將用一生來執行的過程,捐出的錢應該會在他全部控制的非營利機構中,該怎麼花和花哪兒將仍然由他自己決定。

說點題外話:我很喜歡馬克扎克伯格這個人,我覺得他很厲害,所以我買FB的股票完全沒有關心基本面,因為股市這種東西說穿了就是「市在人為」。但對猶太人這個群體,我的總體感是不信任,在看猶太人的歷史對比中國人的歷史,我們對歷史的總結大概是這樣的:這些血的教訓放在前頭,我們還是老實點,別去違反天道。但猶太人的總結卻大概是這樣的:這些血的教訓放在前頭,我們是不是太老實了,下次怎麼更狡猾一些。

我有一個藤校畢業的MBA的兄弟對我來說過:非贏利機構在美國只有非常有錢的人玩得起,是一個非常複雜和磅礴的利益鏈,這是他們的一門課。

所以路遙知馬力,是不是真的象媒體渲染的那些,只有時間會告訴我們。

-----------------------------------------------------------------------

今天看到《紐約時報》的一篇新文章,可以就上次的想法補充一下:http://www.nytimes.com/2015/12/04/business/dealbook/how-mark-zuckerbergs-altruism-helps-himself.html?_r=1

How Mark Zuckerberg』s Altruism Helps Himself

Mark Zuckerberg did not donate $45 billion to charity. You may have heard that, but that was wrong.

Here』s what happened instead: Mr. Zuckerberg created an investment vehicle. Sorry for the slightly less sexy headline.

Mr. Zuckerberg is a co-founder of Facebook and a youthful megabillionaire. In announcing the birth of his daughter, he and his wife, Priscilla Chan, declared they would donate 99 percent of their worth, the vast majority of which is tied up in Facebook stock valued at $45 billion today.

In doing so, Mr. Zuckerberg and Ms. Chan did not set up a charitable foundation, which has nonprofit status. He created a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one that has already reaped enormous benefits as public relations coup for himself. His P.R. return-on-investment dwarfs that of his Facebook stock. Mr. Zuckerberg was depicted in breathless, glowing terms for having, in essence, moved money from one pocket to the other.

用谷歌翻譯器翻了一下(本想偷懶,沒想到要改成讀得順還是挺麻煩的):

馬克·扎克伯格是如何使用利他主義來幫助他自己

馬克·扎克伯格並沒有捐$45個十億給慈善機構。這可能是你聽說的,但這是錯誤的。

這裡真正發生的事是:扎克伯格先生創建的投資工具。很抱歉,這樣一來這頭條變得不太性感。

扎克伯格是Facebook的共同創始人和一個超級億萬富翁。在宣布他的女兒出生時,他和他的妻子Priscilla Chan宣布他們將捐出99%的自己的價值,其中絕大多數是綁在Facebook股票上,今日價值約450億的。

在此過程中,扎克伯格先生和陳女士並沒有成立一個具有非營利性的地位慈善基金會,而是創造了一個有限責任公司,這已經為他自己收穫了巨大的公關利益,他的公關回報已經使他在Facebook股票上的收益相形見絀。基本上,扎克伯格用了屏氣凝神和喜形於色的語氣把錢從一個口袋移到另一個口袋。

如果想讀全文,大家還是自己去啃吧。我們中國人是講因果的,猶太人也不是以慷慨聞名於世的。看著微信鋪天蓋地的轉載有「感動」,我只想提醒大家一件事:如果一個國家的100個首富里出一個這樣的人,我覺得還是可以理解的感人之舉,但如果一富、二富、三富、四富、五富、六富……這樣一個以猶太人為主的群體,居然顯得如此慷慨,大概大家是不是言問一問這背後的因是什麼?很抱歉,我也要說:這個「因」不太性感。逃稅幾百上千億的背後的坑都是我們這些中產階級在前仆後繼地填,作為年年都填很高稅率的我,實在沒辦法感動。


本次 扎克伯格 幾乎捐出了自己的全部身家450億美元,如果他不採用任何辦法避稅,那麼根據美國法律以及以往的例子(洛克菲勒)。

扎克伯格 的女兒 Max 將要先交給美國政府約315億美元的遺產稅(現金),才能得到 扎克伯格 剩下的遺產,這筆遺產稅顯然是任何一個富豪家庭都不願意交。

因為 :

  • 扎克伯格 留下的遺產是450億美元的股票期權等。

  • 而 美國政府 要收的是約 315億美元現金

小扎女兒說: 政府,你在逗我嗎?

Are you kidding me

所以,必須 避稅

在歐美國家,頂級富豪為了不交遺產稅,通常會想各種辦法,合法的不合法的都有。

但比較常規和容易操作的是以下三種:

  1. 購買天價保險(利用賠付避稅)

  2. 設立信託基金(受本家族控制)

  3. 從事慈善活動(掌控資金走向)

這次 Facebook 掌門人 扎克伯格 採用的就是第三種方式:慈善。

扎克伯格 給女兒的信原文較長,但關於避稅的內容,你只需要注意下面這一段

扎克伯格在周二公布的致女兒Max的長信中表示,他們夫婦將通過一個新的實體,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 LLC.,實現這項慈善捐助。捐助款項將用於「個性化學習,疾病治療,連接人們和建立強大的社區。」

注意,這裡提到的 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 是一家「專註於社會公益」的有限責任公司,由扎克伯格完全掌控,這不是一家第三方慈善機構。

基於此,這筆450億的遺產將避開美國政府的高額遺產稅,而這筆錢的將主要用於慈善事業,並且是在 扎克伯格 的領導下。

簡單說,這和我們國內理解的 「慈善=捐錢」 完全是兩碼事。

通過這一操作,扎克伯格家族至少可以免掉三種稅款

  1. 資產增值稅

  2. 遺產稅

  3. 投資增值稅(每年)

而這三種稅款合計約佔到一名富豪遺產 65% ,現在全免了。

這450億美元,將完全在 扎克伯格 的控制下進行和慈善有關的事業,而這些慈善事業的收益將歸 扎克伯格家族所有,並且不用再繳稅。

來源:科技美學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為什麼頻繁進行收購的公司更容易財務造假?
投資什麼樣的上市公司才需要重點考察 ROE(凈資產回報率)?
品牌策劃公司算什麼?
2015年有哪些互聯網公司可能要上市?
證監會暫停IPO是否違反契約精神?

TAG:Facebook | 互聯網 | 股票 | 捐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