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這幾年對諜戰連續劇樂此不疲?
正所謂「打開電視機,有台六十七。十台中有七,諜戰打飛機。剩下一十七,韓日TVB。」諜戰劇確實火爆,那麼,在沒有諜戰劇這個概念的時候,是什麼劇在風靡一時?有人說是情景喜劇,我不認可。雖說《武林外傳》和《愛情公寓》取得了極大地成功,但他們都是個例,也從未有正兒八經的上過黃金檔。他們就像哈根達斯,會有那麼一撮,也許不止一撮的小資們喜歡附庸風雅,但哈根達斯卻永遠走不進衚衕旁的小賣店。我個人認為,涉案劇更像八喜。它具備諜戰劇一切的元素。連我這種不怎麼看電視劇的都能隨便叫出幾個熱播劇的名字——《重案六組1》,《重案六組2》,《重案六組3》等等。收視率都很高。但,凡有興盛,必有衰落,自2004年以來,涉案劇就禁止在黃金檔播出了,等同於封殺。
至於為什麼不讓播出,我不敢亂說。我覺得gdzj里都是些德高望重,審時度勢,能辨好壞的老前輩,他們肯定不會認為涉案劇太暴力太陰暗太色情,會影響社會治安和穩定,會教唆青少年犯罪。
扯遠了,回過頭來,我們搞清了諜戰劇熱播之前的市場是何種狀態,大致了解老前輩們的興趣愛好。所以,將背景搬到抗戰時期,減少了暴力、賭博、吸毒、色情和黑幫,也許是諜戰劇能存活至今的原因。那麼未來呢?別急,還是再講講現狀吧。開篇已經談到,只要一打開電視,十有八九都是諜戰劇。它為什麼能紅?一 彌補涉案劇的空白。2005年,觀眾百無聊賴,平淡的生活隨著涉案劇被封殺變得更加平淡。誰來拯救他們?誰來為觀眾對陰謀、犯罪、暴力的熱愛重新插上想像的翅膀?這個時候,麥家和柳雲龍帶著一部《暗算》橫空出世,橫掃電視機前一家老小,柳雲龍更是成功踢下陳道明、王志文等一票人,成為新一代的「師奶殺手」。陳道明和王志文主演過風靡一時的涉案大劇《黑洞》和《黑冰》。柳雲龍的成功也預示了諜戰劇成功接捧涉案劇留下的空白。
二 目標市場廣泛。諜戰劇非常火,那到底是哪類觀眾愛放這把火呢?我沒有進行嚴謹的調研和細緻的搜查資料,謹以自己的觀察入手。第一類觀眾是師奶級觀眾。21世紀的師奶早已不是上世紀90年代香港那群白天買菜晚上做飯吃飽了看TVB的中年婦女了。當今社會,上至更年,下至孕齡,全都是可愛又可怕的「師奶」。只有她們才能每晚雷打不動的坐在電視機前,她們有過人的天賦,能瞬間成為某個明星的粉絲,並從此成為電視劇高收視的基石。她們的要求並不高,主角必須是男的。他必須帥,如果不帥必須要有魅力,否則就必須要給人安全感,最差最差演技要過硬。第二類是愛好刺激和懸疑的觀眾。這類以男性居多,且年齡分布的差別很明顯。最多的是70後及以上,其次是80後,90後基本都在打Dota,可以忽視。這類觀眾也是從涉案劇退下來的。他們受夠了陪老婆看言情劇的拖拖拉拉,他們要的是緊張刺激的劇情,要的是史泰龍般的個人英雄主義來彌補他們平淡的生活。諜戰劇做到了。三 佳作層出不窮。短短几年,中國的諜戰劇高手層出不窮。前有《暗算》的驚悚推理,後有《潛伏》的精明算計,再有《黎明之前》的複雜緊迫,還有《借槍》的家長里短。編劇充分壓榨了國共二十幾內年的種種可能。讓觀眾的腎上腺始終亢奮。這一亢奮,就是七年。諜戰劇火了整整七年。你說,該開心還是該害怕?
該開心!七年的諜戰劇大軍不僅鞏固了傳統「師奶市場」使其愈加龐大,還拉來了一大批男性觀眾。這群男性觀眾可以催生出一票新的廣告主。要知道,以前黃金檔的廣告要麼是鍋碗瓢盆,要麼是吃喝拉撒,大部分是沖著女性去的。這群容易衝動的女性是他們的菜。現在不同了,有了男性觀眾,還是這麼有經濟實力的一幫男性觀眾,名表名酒,好車好房,這些高價值的廣告終於有用武之地了。投入回報怎麼也要比鍋碗瓢盆高吧?投入回報高了,電視台就賺得盆滿缽滿,電視台賺開心了,自然樂得購買或者自製高質量電視劇,受益的又是觀眾。以上我所說的是理想狀態下。現實狀態下,一點都開心不起來。首先,同質化太嚴重。打開電視,不是新聞聯播就是抗戰聯播,換誰也受不了。這就像前段時間圖書市場的「盜墓熱」,一部《鬼吹燈》催生出了《鬼打牆》、《盜墓筆記》、《盜墓世家》……我是個不怎麼愛讀書的人,但凡跟風,一定去讀這一系列書的鼻祖。我看了《鬼吹燈》,覺得真不錯,晚上躲在被窩裡看,看完了不敢爬出來。怎麼還會有人看其他的跟風書?都是一個套路,不嫌累么?諜戰劇,我是一部都沒看完。但我也知道,要看,就看《暗算》、《潛伏》和《黎明之前》。《借槍》我不看,不是它不好。只不過它的導演正是《潛伏》的導演姜偉。他有能力拍出《潛伏》,用肚臍眼兒想都知道他能把《借槍》拍好。問題是這有意思么?中華上下五千年,您就抱著1927-1949這二十二年不放手了?不是說他做錯了,誰跟錢過不去?只是我個人認為,這樣,沒勁。其次,是抬高了電視劇市場的泡沫化程度。咱中國的電視劇年產量已經是世界第一了。諜戰劇一定沒少給這方面推波助瀾。諜戰劇好糊弄啊,《潛伏》一集的成本是60萬,總投資不過1800萬,兩個月就殺青。《亮劍》是不是經典?時間已經給出了答案。它整整拍了4年啊。咱泱泱大國,誰還不奔著短平快去做?僅是今年上半年,就有大約6、7部諜戰劇上星了。誰又知道,他們是踩著多少諜戰炮灰爬了上來。而這些諜戰炮灰正逐漸為電視劇市場的泡沫化做出了貢獻。現在再來梳理梳理。我們知道了諜戰劇的前身慘遭封殺,至今未得到很好的解禁。知道了諜戰劇的現狀,「極其盛」,也深感「必其衰」。作為一個「諜戰劇」的旁觀者,我是無所謂的。但作為「諜戰劇」的投資者、愛好者們來說,怎麼也想讓它再多挺幾年。所以請允許我以一個旁觀者的眼光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改變審美疲勞現狀,改變觀眾對「諜戰劇」固有印象的認識。這是一個快速且行之有效的辦法。說白了,就是要吧諜戰劇固有的那一套背景、人物設置全都拋棄,推陳出新。抗戰年代對電視熒屏的視覺污染太嚴重了。中華上下五千年,完全可以找出第二個、第三個諜戰劇發生的年代。把年代脫離現代、當代這些敏感時期,反而能激發出更大的創作空間。二.目標市場的改變。消費群體的年齡總是在逐年往年輕化發展的。觀眾群體似乎也是同樣的道理。諜戰劇同樣不能忽視年輕目標群體這塊市場。而解決辦法無非是題材更有新意,目前諜戰劇的女性似乎都是用來跟男主角談戀愛的,那為什麼不嘗試發展一個女主角?這是師奶們不能接受的,但年輕人總是喜歡接受新鮮事物。三.媒介傳播的改變。諜戰劇在電視劇和電影上是兩種面貌。電視劇需要的是層層堆疊,慢慢鋪墊。而電影篇幅有限,則需要持續性的不斷爆發。一部《風聲》並沒有為《東風雨》帶來多少幫助,而《暗算》和《潛伏》對後輩們的幫助是不可估量的。一方面是後輩爭氣,另一方面,電視劇比電影更適合諜戰題材。但,人類永遠都是不服輸的動物。就好比那句,「沒有最差的食材,只有最笨的廚師。」如果電視劇是一本懸疑故事的前半篇,用細節和智慧鋪墊一個偉大的故事。那麼電影就是這個故事的後半篇。它的任務是將這個故事用最刺激的方式講述完整。他們倆完全可以是互補的。我的構想是,一個諜戰題材完全可以分成電視劇和電影兩部分來做。先上電視劇,把故事展開,把謎底留好。不管觀眾反映多激烈,說導演坑爹、無恥。都不要理。罵的越狠,越說明觀眾們走進了這個故事,完全的上了套。在餘熱尚存之時,上映電影,必能取得良好的收穫。缺點是,這種電影完全是針對固定的觀眾來做,有些過於狹窄,這是日後需要摸索改進的地方。諜戰劇的火熱跟目前國家生日、party的生日不無關係。是獻禮片的一個變種。這種與zhengzhi有某種意義上的掛鉤的產物,未來能走多遠?這讓我想到晉商的故事。清末,山西晉商憑藉與清廷超然的合作關係,將山西票號蔓延至全國。辛丑條約簽訂好,晉商卻突然間成為了清廷還債的工具,自此一蹶不振。而辛亥革命的成果,清廷的結束,也促使一個個晉商逐漸走下了歷史舞台。
我傾向於把問題里這個中國人看作創作端的,觀眾那一端基本上是有什麼看什麼。
諜戰劇的時代背景適合創作的發揮——很重要的一點,輿論導向不會出錯,而且有很多諜戰元素,放古代的話(比如三國)故事很難想啊,電話什麼都沒有,現代諜戰的套路就多了。但這些都不重要,我覺得就是一部《暗算》受歡迎後出現一批跟風的,真正火了一個《潛伏》,就又出來一波。製作成本低啊。
總結:跟清宮戲什麼的風潮都差不多,就是輪到諜戰劇了而已。中國的電視觀眾是拍什麼看什麼,所以觀眾的興趣和電視劇類型沒有什麼必然關係。電視劇的類型創作趨勢倒是和中宣部和廣電局有很大關係。
沒錯,諜戰劇是紅色的,有主旋律,也有意識形態灌輸,但是相比其他國產電視劇,諜戰劇在人物塑造、懸疑情節乃至節奏把握上都更有「技術含量」,它比一般的國產電視劇好看,這是它風靡的原因之一。換句話說,優秀的諜戰劇和湖南台那部模仿韓劇的《回家的誘惑》受歡迎的性質是一樣的。另外,這種發生在極端環境下的隱藏、欺騙、偽裝,乃至人性的碰撞,很容易讓國內的觀眾們感同身受,當然,這方面的原因很多。
排除其他因素不說,是懸念和緊張的刺激,消閑的人需要緊張,繁忙的人從這種緊張中獲得擺脫與放鬆。還一個就是,讓喜歡邏輯思維的人參與其中破案,樂此不疲。
同意cbvivi觀點,諜戰劇的興起就是行業跟風而已,早些年是清宮戲熱,這幾年輪到了諜戰戲、都市情感劇、年代戲。
諜戰劇的興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罪案劇的追逐(美國觀眾最愛看的也是罪案劇,全世界大概都一樣)。中國不允許在黃金檔播放涉案劇,電視製造行業藉機用諜戰劇打擦邊球。諜戰劇可以「大方」地使用一切罪案元素,而無任何後顧之憂。
在中國,電視劇製造還不是一個觀眾導向的產業(因為沒有美國尼爾森那樣成熟的收視調查體系)。廣告主也沒法強勢介入到創作中,把握創作方向的還是電視劇製造業的大佬們。他們憑藉個人意志和強大的銷售能力,決定了拍什麼給觀眾看。懸疑犯罪題材算是小說電影電視劇等等以「講故事」為形式的創作的一大母題,和愛情題材一樣。我揣測諜戰題材的熱門和廣電總局在黃金時段禁播涉案劇的規定有關,既然當下社會的懸疑犯罪不允許觸碰,就往前追溯幾十年前,講前朝舊事。在諜戰劇熱門這個現象上,時代和歷史只是掛畫的釘子,畫還是那張。
從投資回報的角度講,複製的風險相對最低。而中國的影視產業投資處於初期,行事謹慎 講求0預期回報。綜上兩點才行成了一個概念火了一擁而上的局面。這種情況在起點等小說網站也很常見
瞎說說.人們對諜戰劇的興趣, 其實源自於人類內心深處欺騙與背叛的本性. 當亞當吃了知識善惡樹的果實, 便是背叛了創造出他的神, 接著更有該隱殺害親人亞伯. 所有的人皆出自亞當, 背叛的天性從一出生就在身體裡面潛伏著, 有時候, 當你感覺這事我不能做, 不應該做, 做了不好的時候, 恰恰是人屬亞當的天性在催促你試著去做. 現代人受著社會道德以及律法的束縛, 將背叛視為可恥的, 然而內心對其卻是有種不由自主的嚮往, 在這裡, 諜戰劇, 作為一個背叛與道德制衡的複合物, 不但滿足了人對背叛的原始的渴望, 又在道德上有一個不錯的落腳點(畢竟是為了"信仰"), 所以我覺得, 諜戰劇中吸引人的或許不是其懸疑的部分, 而是那發生在好友至親之間的背叛.
這樣的片子更容易通過審核.
不是觀眾樂此不疲,而是吾黨英明神武
可以打擦邊球,多少自由一些
我覺得這和觀眾無關 只是現在的拍片者總喜歡跟風 一部成功了 於是鋪天蓋地。和當年的清宮戲一樣 早晚還是一陣風
諜戰劇是以間諜及地下秘密活動為主題、包含卧底、特務、情報交換、懸疑、愛情、暴力刑訊等元素的一類影視劇。目前熒幕上火熱播放或上映的諜戰片繼承了建國後一系列的「反特片」傳統,並在其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看點。諜戰劇以其強情節、高懸念等特殊優勢深受廣大電視觀眾的喜愛,優質諜戰劇是收視率的有力保障。可以說,諜戰反特題材電視劇是男同胞們愛看的一種電視劇類型。
諜戰片再精彩,也不敵真實的十分之一,國民黨、日偽被共諜滲透成篩子了,委員長身邊的速記員、侍從室都是潛伏的共產黨,傅作義身邊全是共產黨,他的手槍里連子彈都沒有……
可以編幾部大清朝的諜戰劇。。。
受《無間道》嚴重影響。歷史諜戰見不得光,激發人的好奇心
其實很簡單,英雄情懷。但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改變事態的發展,人們就會很有成就感,激發自身激情。現在社會生活壓力大,也比較壓抑,在這種環境下更容易發泄出來。抗戰時代又是人們最容易接受的情節,所以。。。
我很少看電視,但我父親喜歡,最近也迷古裝。說大部分中國人喜歡諜戰劇我是不認同的,我更願意認為是一種紅色電視劇,向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持續灌輸不良意識形態,遏制《動物農場》的不安。
在《動物農場》,豬為了保持穩定的統治,經常放出一些小道虛假消息,說另外2個莊園有可能入侵動物農場,只有豬才能保護大家,由於消息過度的扭曲誇大,所有的動物都感到不安,深信不疑~~~你懂得我在說什麼。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少有出人頭地,後續發展很好的美劇演員?
※如何評價電影《小時代2:青木時代》?
※李易峰代言了「春蕾計劃」這個公益項目,這個項目是關於什麼的?
※做影視劇場記的體驗是怎樣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影視策劃是做什麼的呢?需要哪方面的技能與知識?編導和影視策劃是一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