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的使用體驗能否被更大的電腦屏幕所替代?


顯然不能啊。

電視和電腦顯示器雖然都有顯示圖像的功能,看似可以互相替代,但其使用場景完全不一樣。這個問題,曾在我大四修過的一門課上課題辨論過,當時還寫了個小論文。我當時的立場也是不能取代。

【使用場景無法替代】

首先,兩者的放置位置有區別,電腦顯示器是放置在桌面的,而電視則一般是放在客廳茶几。擺放位置的不同決定了二者相差甚遠的屏幕尺寸。

這是由於人眼範圍是有限的,而一般而言,電腦屏幕離人眼的距離是0.65~0.9米,因此電腦屏幕的尺寸就不可能太大。以重視用戶體驗著稱的蘋果為例,其屏幕最大的PC設備是27英寸屏幕的iMac一體機。而電視機方面,以為我家為例,電視機是50英寸的,顯示面積比iMac大了近4倍。

此外,電腦顯示器是為單用戶使用而設計的,不適合例如多人看電視節目的場景。相比之下,電視機是針對多人同時觀看設計的,不存在這個問題。實驗室每次一起看球賽,都是用電腦看的直播,電腦顯示器尺寸是23英寸,實驗室七八個人擠在電腦前,雖然有氣氛,但相互容易互擋視線,十分影響體驗。

而且在遊戲方面,家用主機(PS4,Xbox,Swith)愈發流行,已經可以跟PC端遊戲平分秋色。對於主機的外接設備,尺寸更大的顯示器,無疑能提供比電腦屏幕更加優秀的體驗和沉入感。而且對於微軟Xbox的體感遊戲,例如體感版《水果忍者》,50英寸的電視屏幕,能夠顯示出跟真人大小相近的陰影(用於指示人手位置),如同人的影子,讓用戶擁有更好的遊戲體驗。

所以電腦顯示器顯然不可能在集體觀影,看球等場景中取代電視;也不能在遊戲機的外接設備中戰勝電視顯示器。

【家庭氛圍,親友感建】

當年,課堂辯論中有同學承認電腦顯示器難以滿足多人集體觀影的需求,但同時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讓不同的人各抱一台顯示器或者ipad,各自看各自的屏幕,也可以實現同時觀影的效果。

這種方法好像理論上可行,但我很難腦補這種場景,因為又不是大家一起開黑打遊戲,各自獨立的屏幕割裂了大家之間的互動感,總讓我覺得十分怪異。就如同我很難想像,去電影院看電影時,取消大熒幕,轉而給每位觀眾發一個ipad看電影一樣。

而且大家一起看一台電視時,這台電視的屏幕便是粘合觀看者的紐帶。記得93閱兵時,父母在國外,我和同學好友一起到我家通過電視看直播。一台屏幕,粘合了所有人,大家一起為他的出現歡呼,一起唱國歌,一起討論交流。電視機大大的屏幕,不僅僅是更好的觀看體驗,也是生活品質的體現。

所以我不希望,也不相信,有朝一日,人們會徹底離開整塊的電視屏幕,而是將其割裂為若干小屏設備。

【更優質的內容,更權威的平台】

如今,海量的數據資源,使得電腦端能接觸的視頻資源五花八門,雖然極大豐富了人們的娛樂生活,但也帶來資源良莠不齊的問題,提高了用戶挑選心儀資源的成本。

而電視機播出的節目資源,比電腦所連接的整個網路資源,擁有更高的可信度和說服力。因此,諸如新聞,紀錄片,緊急通知等對質量和真實性要求較高的視頻類型,無疑更適合在電視平台播放。

在如今的互聯網中,各種視頻資源實在是太多了。以電視劇為例,中國一年就能拍攝1.7萬集電視劇。因此,當人們面對互聯網海量數據,不知道該如何挑選時,電視相當於為用戶篩選出了相對精緻,優質,客觀的內容。這對於沒有生在網路時代的父輩,以及選擇困難症患者,無疑是很有吸引力的。

綜上,我認為電腦屏幕也很難再進一步變大了,而且尺寸差異,使用場景不同,觀看感受的差距,以及內容質量的高低,也決定了其絕對不可能取代電視機。


顯然不可能替代,我是用電視機取代電腦屏幕。。。。,因為相同尺寸的電腦屏幕太貴了


個人的使用體驗已經被基本取代,電視附帶的社交意義電腦永遠不會取代。

簡單粗暴的定義一下,電視現在可以看作是一個只擁有電腦觀影功能並把此功能無限強化的電器,我們現在需不需要只有這種功能的電器?

答案當然是需要,因為家庭需要社交,而一個家庭是分為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

恰恰是因為電腦現在的無限功能使得它只屬於它的使用者,永遠只應位於書房卧室這種私人領地,因為觀影其實並不是電腦的主要功能,那些私人需求才是。而電視最好客廳一個、餐廳一個,擺滿了家裡的所有社交領域才好,因為我們需要在賓客到來時有個背景音,我們需要在互聯網時代通過一個電器延長一家子僅剩社交時間,所以我們需要一台電視安安靜靜地擺放在那裡,哪怕它一周只開幾個小時。

而電腦永遠不可能掛在客廳里,即使它有80寸大屏和超級無敵的觀影功能,因為你無法在公共空間使用它的電腦功能,除非你鐵了心在客廳寫論文或在餐廳看小黃片。所以在你強行把一台電腦掛上觀影牆之後,它終究會退化成一台電視。

電腦無法取代電視的使用體驗,因為互聯網永遠無法摧毀社交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探討下:電視和電腦在我們的生活都扮演什麼角色?

當智能電視已經成為標配,內容已經不是電視和電腦的最大差異。電視上也可以玩的遊戲、可以看電影,包括網路綜藝、網劇都已經沒有了大小屏幕的隔閡。跨屏經濟開啟後,人們開始有這個疑問,是很正常的。

但,我們必須要認清,兩個產品的使用場景是完全不同的:

電視像是家庭生活中的一員。有它在,你就能感到濃烈的家庭氣氛。它是共享屬性

電腦像是你的好朋友。了解你的喜好,也裝著你很多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它是私享屬性

除了使用場景的不同,顯示技術的不同也會給電視和電腦賦予完全不同功用特性。那麼,誰才是大屏電視的真正用戶呢?他們為什麼要選擇電視?

第一類,影音愛好者和遊戲玩家。

這兩類人對顯示技術有一個共同的剛需:臨場感。

構成臨場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但不僅限於:畫面尺寸、色域範圍、色彩飽和度、亮度、對比度、流暢度等各個方面。從目前來看,電腦因為屏幕尺寸普遍在30以下,在以上各項指標中都勢必遜色於電視。

尺寸。而在WitView年初的預計報告中,2017年全球液晶電視出貨將達2.25億台,其中50寸及以上大尺寸電視的出貨比重將接近三成。超大屏技術的完備正在加速尺寸迭代。從短期來看,電腦的尺寸增長還是會輸給電視的。所以,電腦的靠屏幕大來取代電視……有些任重道遠。

亮度。目前,4K電視亮度必須在1000尼特以上,像海信的中高端電視一般要在2000尼特以上。電腦顯示器亮度普遍不高,想必大家都有過這種體驗,如果用電腦看一部電影,必須把窗帘拉上、關掉燈,才能看清暗部的畫面。即使是將在12月發售的iMacPro一體機,5k Retina顯示屏也只是500尼特的亮度,這還是在提升了43%以後的結果。最重要的是,對於電腦用戶來說,要達到這個體驗,付出的費用也是昂貴的。

和電腦用戶不同,電視用戶畢竟還是在消費視聽體驗。比如,海信在大部分ULED電視上配備了智慧光感系統,除了能夠對畫面亮度進行調節,還可以在對應的亮度下對畫質色彩進行智能匹配(對比度的調節使色彩的精準度更高),無論亮度如何變化,畫面色彩將呈現與之匹配的最佳色彩對比層次,做到畫面真實還原。這才有了最佳的臨場體驗,看得入情、玩得盡興。

第二類,體育賽事愛好者。

體育賽事多是力量和速度的比拼,反映在顯示上就要求必須有足夠的動態畫面捕捉和補償技術,才能保證觀看的流暢性。在這一點上,電腦最多能夠滿足你看個體育新聞。

嗯,這個還是要從顯示技術談起。海信在歐洲杯期間曾推出旗艦款MU8600,今年又推出了世界盃旗艦款NU8800。這兩款旗艦品的特點都是尤其適合觀看體育賽事。

舉個栗子。曾有足球運動員踢出了時速220km/h的球速;F1賽車的平均時速是240km/h,最高時速曾超過400km/h,這些高速動態圖像對於電視的考驗就是抖動和拖尾現象。抖動通常表現為圖像不穩,包括上下或左右抖動;拖尾就是指高速運動的物體由於幀率不夠高畫面不流暢導致出現像拖著尾巴一樣。一般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補償」。

沒辦法,在商言商,還是拿我們自己家的產品舉例。在海信NU8800里,Motion Flow智能運動幀測系統,可以均勻補償生成幀內運動物體的動態補償幀,實現運動畫面的流暢觀看。

同時,用一維/二維局域調光、對比度增強、Micro Dimming、HDR處理,與ULED的多維分區背光相結合,將畫面動態對比提升到極致,使畫面暗場表現更多細節,亮場層次表現更突出。運動估算結合動態補償後,可以有效解決液晶電視在觀看電影畫面時的畫面抖動、邊緣模糊、圖像拖尾等,讓運動畫面更加平滑流暢,提升觀看的體驗效果。觀看足球轉播時身臨其境的感受尤為突出。

此外,電視晶元在這個功能的提供上必不可少。海信在2016年成功研製的Hi-view Pro 4K120Hz 畫質輔助晶元,最大的作用就是讓你家的液晶電視畫面動態範圍、動態對比度、色域、清晰度和運動流暢性都大幅度提高

細說一下這個「Hi-view Pro的高動態對比度技術」。

(非常專業,如果不是很感興趣,可以直接跳過這段)它使用局部對比度增強(Micro Dimming)對圖像對比度效果進行強化。通過對圖像內容進行分區統計,根據多區域圖像的統計特徵,來實現圖像對比度增強演算法,實時動態的將原始輸入的灰階進行調節,達到更強的對比度顯示;使用局部控光技術將背光數據通過最大值與平均值統計處理、白點亮度均勻性處理、智能背光峰值增強、空間窗口平滑濾波、時間域平滑濾波等模塊處理並根據分區背光的光擴散函數(PSF)計算出每個像素的增益並輸出圖像,保障畫面暗場表現出更多細節,亮場層次表現地更突出。Hi-view Pro基於SR的超高精度和自適應銳化處理的高清晰度技術,參考前後幀信息進行當前幀的Scaling處理,並加入後處理,降低Scaling帶來的Blur(模糊)以及Jagging(鋸齒)等效應,提供乾淨的顯示效果,能夠較好保留細節信息和高頻區域特徵。Hi-view Pro支持BT.2020到屏及各種色域標準之間的映射處理的多維彩色處理的高色域技術,使得RGB最大化地表現出YCbCr空間顏色。Hi-view
Pro高精準小區域低誤差的自適應運動估計與補償插值的MEMC技術,支持各種cadence格式的視頻輸入,使用先進的運動補償和運動估計搜索演算法保證高速運動流暢度,有效地解決抖動模糊破碎消除問題。

(不然你以為,為什麼海信贊助了那麼多體育賽事)

第三類,居家人群,中老年。

這類人群就不言而喻了,一直以來都是電視的忠實擁護者。因為熱愛家庭的人,普遍也更喜歡熱鬧的氣氛,喜歡和家人有共同的話題。電視就是個最好不過的媒介,老少皆宜。

在智能電視普及的今天,一台電視除了日常追劇,還可以實現玩遊戲、購物、遠程教學,電視更像是客廳經濟的入口。

最後,兩個產品因為屬性的不同,在技術核心上也各有側重。一台電視好不好看晶元,關鍵要素只有一個:畫質、畫質還是畫質。畢竟,前面已經講過,都是智能電視,內容也就趨於無差別了。晶元強,則畫質強。這也是為什麼同一個生產線下來的面板,到了不同品牌手裡,出來的畫質也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而,電腦的核心在CPU上,能不能高速運算、能不能兼容更大的生態圈很重要。觀看體驗不是電腦用戶群體的第一剛需。

那當電視越來越智能,電腦的顯示器也可以越來越大,這兩類產品的邊界在哪兒呢?

所以,不妨跟著海信開啟這麼一個腦洞。

早在10多年前,海信就開始布局激光電視。「去屏化」是屏幕越來越大後的必然走向。目前,100吋的雙色4K激光電視已經實現,當然100吋還是150吋都已經個簡單的選項。當電視主機越來越智能、越來越小,甚至可以移動攜帶……你的家用電腦可能才是未來閑置品。電腦將慢慢從娛樂場景回歸功用,在辦公場景上扮演主要角色。

這不是誰取代誰,只是產品的演化方向必然朝著消費者的需求發展的。僅此而已。


覺得這是一道生活態度題。

選擇電視,基本上就是傾向於群居生活,喜歡和家庭、朋友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細節。

選擇電腦,就比較像是傾向於獨居生活,享受自己的二次元世界,三次元也不喜歡被打擾。

只要社會能正常運轉,這兩類人就都會同時存在,也就無所謂誰取代誰。

以上。


以下四種東西除了屏幕大小之外,其他硬體軟體可以完全相同。

多個人一起看的叫電視。

只能一個人看的叫電腦。

可以隨地看的叫平板。

可以單手看的叫手機。


不能,看電視是選擇題,用電腦是問答題,費腦程度完全不一樣。跟屏幕大小關係不大。


已經漸漸被取代了。

我自己家裡,除了我父母之外,我和老婆基本平時不看電視,看劇都是用電腦或者PAD。

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多少是在電視機上看節目的?


在目前可預測的科技發展程度里不會替代。

電視機與顯示器不僅差別在「大小」。電視機的賣點大頭一直都是各家的圖像引擎。

近年電視行業的新噱頭HDR,硬體基礎就是更高更高的亮度和區域背光,這兩點在16年的顯示器行業還是0試水。17年終於有量產的hdr顯示器了,要價大概7000起吧。

然而顯示器行業正向著超高刷新率進發,240hz出了四五台型號,極其適合競技遊戲,響應延遲也保持1ms的水平。

而旗艦電視的延遲,在遊戲模式即關閉所有後期處理的素顏模式里有20ms已經是頂級了。一般為了養眼的畫面打開糖水模式,延遲都飄到30~40ms,這還是旗艦的平均水平。關於數據出處可以去rtings站,手機回答懶得貼了。

所以,顯示器即使做到足夠大,憑目前的亮度級別是不足以替代電視的。把亮度提升到電視的水平那價格自然也持平了電視水平。當然硬是要能看就夠的話一部分人這麼搞也行,只是代表不了市場。


如果你不是顯示屏產業的決策者 只是買個傢具 按照自家具體情況 按照喜歡的來

要是高興買個led投影儀 也可以

生活是自己的 沒有必要生活在別人的畢業論文下

如果是產業決策者 建議不要在知乎上問

在上海這寸地寸金的地方 我是毫不猶豫的讓電視機滾出去 家裡房間不夠 裁了客廳給書房 看電視時間用來學習 我覺得很值


換個方式問,這個問題就好解決多了。

沙發+茶几能否被電腦桌取代?

題主你自己認為呢?


電視的不可替代性我認為是在於被動接收信息的功能。

沒有電視的日子每天最大的煩惱就是思考要看什麼,尤其是吃飯或者聚會這種零散時間,完全不想去搜索某一部劇或者節目來看,只是需要打發時間。而且很多節目你可能正好電視上看到一段才發現很精彩,而不是需要去網上問。

傳統電視你只需要瀏覽和選擇(最近最火的節目,不需要費腦的肥皂劇),而電腦需要你主動輸入信息來搜索。就像另一個答主所說,選擇題和問答題的區別,他們的功能是不一樣的,需要你投入的精力也不同。

另外覺得網路電視反人類,或者說完全可以被平板或者

手機投屏或者投影儀替代(甚至資源更新也跟不上),不配稱其為電視(。?`ω′?)


當你家屋裡擺一個65+的電視看電影看綜藝一段之後 自然會有評價

肯定屏越大越爽啊

pc這個東西 使用率越來越低

手機買東西看新聞就很方便 我還要座電腦前面幹啥?

窩沙發看和坐電腦桌前看 哪個更爽腦補一下就知道了

電視還有社交作用,客人來了開開電視 當個BGM很好啊


電視是可以被替代的,現在電視也就是一個顯示器,基本上都通過一些外接設備來實現播放比如各種網路盒子、有線電視機頂盒還有遊戲機,現在還有哪一家電視台是沒有進入有線電視的呢?除了少數地方之外,用戶已經不再用天線來接收電視信號。


曾經我覺得可以,現在覺得沒那麼簡單。

有時候功能太多不是件好事。在電腦上我很難認真把一部片子看完,總忍不住要同時做些別的。


其實討論這個問題意義真的不大

因為數碼產品按著現今的發展方向來看,最後一定殊途同歸

假設有這樣一台機器,集單反、遊戲機、電視、Walkman、VR等功能一體

你叫它電腦還是電視?

不如起個名字叫做未來


只是顯示設備的差異而已。。。

我在家進行信息消費時,更多的是使用「投影」。

一堵牆,左半部分是我的網頁瀏覽,右半部分還可以給寶寶放個投影什麼的。

顯示設備當然越大越好,我告訴你機械製圖如果用過150英寸的投影,你根本回不去。。。


其實這個問題是一個偽命題。

首先,電腦目前的定位來說他主要的功能還是來處理工作或者一些和工作相關的問題,然後少部分的人才是通過電腦來完成娛樂功能,比如看電視,玩遊戲等。

而家庭電視的主要功能不是處理工作相關的問題,而是通過電視來完成娛樂的,目前百分之70多的時間是用來看電視,其次才是玩遊戲,購物等。你看過誰用電視來完成工作的嗎?

所以如果你用htpc+大的電視屏幕,那麼他的核心其實就是他是一台「電視」。如果你用電腦加一個很大的顯示屏或者電視機屏幕,那麼電視機就是一個屏幕而已,你還是在用電腦。

所以我個人認為所謂更大屏幕的電腦,他本質還是電腦

在小屏幕的電視他也還是電視,就算用htpc+屏幕的方式他還是電視。

他們所承載的功能和使用不可能被完全替代,只可能說相互融合。最後是否會一體化暫時我覺得不會,但是未來不好說。


當然不能,一個開機還要輸密碼,點開瀏覽器輸入網址點擊視頻進行播放的設備本身就不是為客廳娛樂設計的。


在中國

黨控黨媒的情況下

電視不可能沒落


推薦閱讀:

筆記本的屏幕都有什麼差別?
電腦屏幕大多橫寬豎窄,但內容卻是上下滑動的,橫向浪費嚴重,造成這種矛盾的原因是什麼?

TAG:技術 | 電視 | 科技 | 體驗 | 電腦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