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後有哪些壞處?

時常會聽一些企業家說,能不上市就不上市,上市了麻煩很多。除了要披露財報信息和接受監管外,還有什麼壞處使得這些企業家不想帶公司上市呢?


在中國,如果能上市當然是上市好,為什麼,因為上市後無論股權還是債權融資成本相比同等條件的未上市公司都低多了——比如銀行融資,作為一個地級市的龍頭的未上市公司,可能銀行一年期貸款融資實際成本是12%,而上市公司可能就是基準利率;同樣的,規範稅後5000萬凈利的企業私募股權融1億元的成本可能是25%的股權,而同樣的上市公司可能只需要6.7%的股權;

——融資成本決定你能或者不能幹很多事情。

同時,對於企業主而言,上市後與上市前的財富增值變現能力是天壤之別,還是拿5000萬凈利的企業來說事,假設是個人持有100%股權,上市前每年只能從5000萬中拿一部分出來用,上市後所持股票的市值可能在15億元以上,需要用錢的時候隨便減持一點股票就可以了。

於是,我倒是經常聽企業主談論如何才能上市,不上市往往不是不想上,其實是不能上,比如存在稅務或者業務的合規問題。

那麼,上市後比較大的不好的地方在哪兒呢?除了信息披露以外,有幾點:

1、稅務規範。這個是普遍的但又不能明說的灰色問題,上市公司的稅務是比較規範的,這會帶來很高的成本,很多企業,不規範能掙錢挺滋潤,稅務規範利潤就沒了。

2、業務規範。很多企業的業務是以不合規的方式進行的,比如保健品行業這樣的情況很普遍,那麼上市後很多業務就不能做了。

3、控制權。成為公眾公司,別人是可以通過二級市場舉牌來購買獲得控制權的,而私人公司則不存在這個問題。但這本質是由於控股股東獲得經濟利益而承擔的風險——如果控股股東保持51%以上絕對控股,不管是公眾公司,還是私人企業,別人都不能奪取你的控制權(這裡指絕大多數情況,不包括其他安排)。

無非是利益(股權變現)和風險(控制權)之前的權衡。


上市以後企業不再是私人公司:

1. 主營業務、市場策略等方面的信息都需要及時向公眾披露;

2. 想搞點利益輸送什麼的相對來說較難;

3. 公司價值容易受到輿論的影響;

4. 時刻要留意各種資本,一不小心公司控制權就保不住了;

綜上:領導的壓力大啊。


- 信息公開,居委會張大媽都知道你去年賺了多少錢,每次見面就洋溢著如果把你的錢分我點我就對你好的微笑。

- 股權稀釋,居委會張大媽都是你的股東,股票稍有跌幅就上你家問你出什麼事了,說你可要對股東負責啊。

- 用錢不方便,家裡加裝個空調居委會張大媽就來了問這不是用的公司的錢吧?

- 長期利益會受到短期股東回報的巨大影響,因為居委會張大媽天天上你家給你媳婦抱怨買了你家股票半年還沒漲,別人家股票都漲2塊了。

上市前張大媽都不大搭理你。


壞處是如果是自己的私人獨資公司,愛怎麼瞎折騰都隨便,隨便利益輸送,敗光了不用坐牢;但是公眾公司,可能就不一樣了;當然,哀股上市公司可能有多例外


對企業價值內生能力的破壞。

很多老闆在上市前勉強能架住那個盤子,上市後一下就被錢打蒙了。自我爆棚,瞎指揮。

以前每分利潤來自對產品、客戶的專註與付出,上市後發現老實賺錢簡直是傻子,無心實業,轉賺資本的錢。

多餘的錢做多餘的事。


1.業績壓力,拔苗助長.

2.稅務規範.

3 給大股東加規矩條件比如:資金用途.審計專業審大股東.

4 怕媒體

5 環保安全.

目前就想到這麼多.總之缺錢的企業才上市,不缺錢誰會想上市.


找不到合適的操盤手,也是一個硬傷。

很多還不錯的企業(家),因為接觸不到負責的中介機構,任憑其他編外人士忽悠,對上市進程及後續資本運作因為不熟悉而產生恐懼,採取了類似「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但是上市後的巨大利益又產生巨大吸引力,因此這種糾結就成了為不上市找借口的原因。


圈錢是目的,上市是代價。


成為了公眾公司,還融到了不少錢,必然需要相應的付出一些成本。比如又多了一個主管機關,隔三差五去公司檢查檢查;比如公司財務信息甚至經營信息要如實披露,讓競爭對手掌握了不少公司信息;比如公司準備做個什麼大點的事都要披露;比如大股東或者關聯方會受到諸多限制,同業競爭關聯交易什麼的,不能為所欲為了。有些上市公司老闆因為投入太多心思在資本運作上,把主業都荒廢了。

俞敏洪曾說過他後悔讓新東方上市,其實不差錢的公司真沒必要上市


第一、你的公司不再是你一個人的公司

股票是啥?它可不僅僅是公司賺錢的利器,股票那可是公司所有權的憑證

打個比方說你這個公司發行了一萬張股票,那所有權就分成了一萬份,公司的股票賣出去了也就是把所有權賣出去了,誰買了公司的股票就是公司的股東,也就是公司的部分擁有人。

公司的重大決策就不再是老闆一個人的一言堂了,畢竟大家都是這個公司的一份子。如果一不小心老闆的股份少於一半,那麼幾個佔有超過公司股份50%的小股東就能影響公司的重大決策。

第二、公司有被惡意收購的風險

股票是在交易市場上自由買賣的,如果有人想惡意收購你的公司,可以找到有你股票的人,把你公司的股票買下來。

一旦他所持有的股份超過公司總股份的50%那麼公司就變成他的了。

試想一下,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一不留神就被別人給買下來,這心裡得有多憋屈。

第三,負面影響容易滾雪球

上市之後,公司的股票價格會受到企業經營情況的影響。

說白了股票的價格就是投資人願意花多少錢,購買一份這個公司的控制權。

要是這個公司不怎麼樣,誰還願意買?這股票的價格就跌下去了。

這公司股價一跌又會影響到公司的正常經營,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而這些麻煩和經營上的問題又會進一步影響股價,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甚至拖垮一個公司。

第四,你願意或者不願意,公司都不再有隱私

因為上市公司需要披露大量的信息,包括很多財務類信息啊,合併收購啊,有一些不宜公開的商業信息也需要被公開。

很容易被競爭者從蛛絲馬跡中知悉重大商務決策,從而指定針對性計劃。

比如美國Netflix公司,其老闆曾直言自己的公司上市過早,導致大量的競爭公司從財務報表中發現其主營業務的巨額利潤,這些公司如同聞見鮮血氣味的鯊魚一般蜂擁而上,要麼想從上游分一杯羹,要麼直接進入該行業搶佔市場份額。


爬的高,摔的慘


我來補充一個:

上市後不自由,不能隨老闆意運作。

我公司老闆就這心態…他做企業相對隨心,可能他不能代表大多數人吧。


看來你公司缺個顧問


除非這企業很牛逼……


除了錢多,貌似沒有其他壞處吧,好處遠遠比壞處大


原來是這樣


推薦閱讀:

扎克伯格「一生捐贈 99% 股份」到底怎麼實現?
為什麼頻繁進行收購的公司更容易財務造假?
投資什麼樣的上市公司才需要重點考察 ROE(凈資產回報率)?
品牌策劃公司算什麼?
2015年有哪些互聯網公司可能要上市?

TAG:公司 | 上市公司 | 首次公開募股IPO | 股票 | 海外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