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的香味決定因素有哪些?

在製作工藝上,隨著焙火的由輕到高香氣的轉變是從清香、花香、果香、焦糖香依次進行;

而從品種上來說,舉個例子,水仙呈蘭花香,肉桂是桂皮香、白雞冠花香帶些松香(並不確定);

那綜合起來看,比如水仙焙到高火是否會呈現焦糖香?對於岩茶香味的理解我這樣是否有誤?新人請多多指教


岩茶的香味決定因素有哪些,張百川提到張天福所言的四香已經簡單明了,我來根據自己的一些經驗做個詳細補充吧。

首先是品種,這是香的基礎,也叫品種香,是與生俱來的,並不是通過後期的工藝製作才得出,每個品種都有它自己的獨有的特徵香氣。但如果制茶存在缺陷,工藝不到位,品種特徵香也許會無法被做出,或者香氣表現弱。我認為一款茶最基本的就得做出品種香,沒有品種香,談什麼水甜不甜,厚不厚都是白搭。

工藝,得分兩方面來講:

一個是做青,岩茶做青階段不僅只是為了將品種香做出來,也許還能製作出讓人欣喜的香氣,如我們常提到的花香。拿水仙來舉例,如果你喝到一款帶花香氣息的水仙,可不能把這花香當作是水仙的特徵,花香與品種香是兩回事,一款水仙在有品種香的基礎上還帶有花香,能加分。但花香不是說做出就做出,也沒有師傅敢保證一定就能做出花香,比如十桶同一批的茶青,也許十桶都有花香,也許只有那麼兩三桶能出花香,這就涉及到師傅的技術、天氣是否配合的問題了,甚至還有運氣成分在裡面。不少茶客容易把「蘭花香」認定是水仙的品種特徵,這算一種誤區,不說別的,近年比較熱的老樅水仙,同樣是水仙,但其樹齡高已經木質化沒有香了,留下的只有味,所謂樅味,但你不能因為這樣就說它不好,不是水仙。一般情況下,新樅做香,老樅做味

一個是焙火,在精製焙火階段,同一款茶,不同火候焙制,呈現出來的香氣風格就有明顯的區別,簡單講可分清香和熟香。焙茶還比較有意思的地方是,香氣也會隨著焙火轉變,毛茶喝起來有花香,也許焙下去後這種花香會跑了,也許花香會更濃郁。更有可能花香會轉變為乳香、桂皮香轉變為果香等等,總而言之,茶是「活」的,變化多端。

山場,山場這個概念被人說得玄之又玄,但不可否認,山場味(香)是確實存在的,同一品種,種植在不同地方,表現出來的山場氣息就有差別。山場味有個特點,即便茶葉做壞了,上面提到的品種香、花香果香都沒有,但山場味依然還在,這是骨子裡的東西。

氣候,這又得分兩方面說了

一個是指光照和水分對茶的影響,雨水天氣太多,內質會下降,光照過多,茶樹葉片長得快又大,內質積累不起來,再往深里講,還有陰面、陽面之說,據我個人做茶經歷,有的山場出來的茶,品種特徵香比較沖,多少跟山場向陽向陰有些關係。但喝茶如果講究到這地步就未免過於玄乎,容易讓人笑話。

一個是季節特徵香,春茶、夏暑茶、秋露茶,冬茶,不同季節做的茶會有個特殊味道,這比較容易辨別出,經常對比著喝就能掌握不同季節大致的特徵。

岩茶香味的成型基本就來自以上這幾點,每一點對香味都有直接影響。並且青葉從採下來開始就在變化,做青在變、毛茶在變、焙火在變,精茶成品後每天存放一樣在變,變化包括香氣、口感、滋味等等。舉個毛茶的例子,之前春茶的時候在朋友廠里遇到個水仙,第一天採的,做出的毛茶很香,但做青做得青一些,焙火的時候不適合焙太高的火,怕這個香會跑了,只能輕焙火把香氣留下來。第二天採的,做青做熟做透了,毛茶喝起來雖然也有香,但沒有第一天那麼明顯,做熟做透的茶是耐焙耐存放的,焙下去後,剛開始沒那麼香,但放上個把月,香氣慢慢吐出來,興許會比第一天做的茶還要香。這些也恰是岩茶有意思的地方。

——————————————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1.「在製作工藝上,隨著焙火的由輕到高香氣的轉變是從清香、花香、果香、焦糖香依次進行」,這句話的理解有所偏頗,並非全部如此,而事實上,例外者不少數。

2.「而從品種上來說,舉個例子,水仙呈蘭花香,肉桂是桂皮香、白雞冠花香帶些松香(並不確定)」,這句話的理解也有所偏頗,並非全部如此,而事實上,例外者不少數。

3.「那綜合起來看,比如水仙焙到高火是否會呈現焦糖香?」水仙焙到高火會呈現什麼香型,這得看其自身品質,有些水仙品質不甚佳,焙到高火時內質已空,根本無「香型」二字可言。而品質佳者,焙到高火,往往回歸其本質水仙特徵香氣。有例外者,極少數,變幻莫測。

4.最後來回答題目:「岩茶的香味決定因素有哪些?」

決定岩茶香型的因素眾多,包括其品種、種植山場、歷年氣候、茶樹樹齡、採摘標準、採摘氣候、製作工藝(毛茶)、製作時溫度掌控、焙火工藝(精製茶)等。眾多因素都可影響其香型成型。因此,岩茶者,切不可統一而論。


您好,看到您的問題讓小壺想到自己曾經對於岩骨花香的痴迷,決定跟你分享一下自己的見解。

岩茶花香的主要決定因素是品種,山場環境(與之對應的氣候,土壤,種植密度等),加工工藝(與之對應的鮮葉採摘嫩度,搖青程度,焙火溫度等),沖泡手法(泡茶三要素)。

對於您提出的問題,需明白茶葉在加工過程中化學成分的轉變,如果品種有這個香型,那麼只要加工工藝與沖泡沒問題,那麼茶就會有這樣的香味(比如說,焦糖香)。如果這個品種沒有這個香型,即使花費大把精力去加工,也很難出現這個香型,主要與茶葉品種本身的物質成分類型與含量相關。

如果你也喜歡茶,或者想要了解一些茶的知識,可以關注小壺哦。


茶界泰斗張天福總結岩茶有四香,即品種香、地域香、工藝香和氣候香,喝茶時感受的香型其實是這四種香味的組合。

品種香:不同的樹種有不同的香型,比如肉桂有辛香味等。

地域香:不同的地域種植的茶有不同的香味。

工藝香:就如樓主所說隨著焙火的由輕到高香氣的轉變是從清香、花香、果香、焦糖香依次進行。

氣候香: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採摘有不同的香型。


我想我們是想找香味愉悅的茶,我會建議從頂級茶香的岩茶來下手,高標準下對比下會感受的非常明顯,同時我會建議從老樅水仙和好肉桂下手,並且切身品飲才會有感覺。

至於為什麼從老樅水仙和好肉桂下手,因為:

1、岩茶最好的山場種的絕大部分是水仙和肉桂,一方山水養育一方茶。

2、這些茶葉金貴,從茶農開始到最終消費者都很珍惜,這裡投入的精力和蘊含的經驗會是最多的,整個製作流程中會搭配最好的制茶師傅,蘊含最認真的態度,用足成本的管理茶園等。

3、水仙和肉桂也是當前武夷岩茶種植最廣泛的品種,也是岩茶經典的品種,樣本量足夠豐富+經典品種,是好的配備。

老樅水仙和好肉桂,從哪裡可以找到,建議從身邊的茶友和互聯網的茶友中尋找,這樣會比自己一個人研究效率高很多。

相信在高標準的樣品參考下,你會對岩茶的香味有更深的了解:)


題主明顯是被人忽悠了,幸好題主自己還有思考和疑問的能力。

香氣和火功有很大關係,但沒有任何對應的線性關係。垃圾茶青,再好的焙火師傅做出來,也是垃圾岩茶。香氣,主要決定因素在於茶青本身。

有一個未必百分之百準確但基本八九不離十的規律是,凡是談岩茶開口必大談火功和香氣類型的,不是在坑你錢,就是在不懂裝懂。


岩茶比較深,培好岩茶要入道。培火的真正作用在於提升茶好的特質培掉不好的部分。如果茶青底子薄火再好也是枉然。花果香一般來說是火香,但是不管什麼香純凈才好


個人觀點 品種 工藝 山場 這3點佔主要因素


香氣主要分:山場香、工藝香、品種香及轉化香。

山場香:不同的山場帶有不同的氣息,尤其坑澗茶的氣息十分明顯。

工藝香:作青、揉捻、炭焙等環節均能產生不同的香氣。

品種香:不同的品種會有不同的香氣,如肉桂的桂皮香等

轉化香:茶在後期退火及轉化中,會產生新的香氣,如葯香、樟香等


一:茶葉樹種

二:發酵程度

三:焙火程度

四:生長環境(山場)

五:其他因素:

不同季節的茶品在香氣上的體現也存在不同


推薦閱讀:

如何從外表鑒別西湖龍井茶的新舊好壞?
有沒有調和的「雞尾茶」喝茶方法?
有什麼好的茶具值得推薦?
武漢有哪些茶方面的大師?
茯磚和黑茶是相同的東西嗎?如果是相同的,為什麼不能叫茯茶和黑磚?

TAG: | 岩茶 | 武夷岩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