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意花時間和陌生人聊天的人是什麼心態?


寂寞空虛冷的心態


因為如果不合陌生人聊天,所有人都一直是陌生人。

同樣的有

不宜空腹吃早餐,空腹吃早餐的是什麼心態?

我只是想吃早餐。


我想用兩段文章中的文字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個,來自王路的《紅燈須硬闖,馬路要橫穿》:

「對啊,這麼簡單的問題,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想明白。你可能無法想像,一個內向的人在面對許多很簡單的問題時有多麼手足無措。之前的我不是現在這樣,那時候,我買東西從來不會講價,如果早上有事我就會在鬧鐘響之前自動醒,去KTV從來不唱歌,見了陌生人全身彆扭……」

「這些也不算太大的問題吧。」我輕描淡寫地說。我不把這些當成問題,因為一半以上我也有,我絲毫不覺得它們影響了我的生活。

「單獨拎出來,都不算問題,可你如果把它們放在顯微鏡下看,就會發現,生活中的很多挫折和失敗,追根究底,正是來源於這種性格特質。在平時它無關緊要;關鍵時候,就會變成致命的弱點。我去和陌生人聊天,去商場和人砍價,去故意找些事情與人交流,無非是想改變自己的性格特質。不是說這種性格特質不好,而是你需要讓自己的性格更有張力。」

第二個,來自村上春樹的《1973年的彈子球》:

一九六九——一九七三

喜歡聽人講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態地喜歡。

有一段時間——十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問自己生身故鄉和成長期間住過的地方的事。那個時代似乎極端缺乏願意聽人講話那一類型的人,所以無論哪一個都對我講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識的人在哪裡聽說我這個嗜好而特意跑來一吐為快。

他們簡直像往枯井裡扔石子一樣向我說各種各樣——委實各種各樣——的事,說罷全都心滿意足地離去了。有的說得洋洋自得,有的則怒氣沖沖,有的說得頭頭是道,有的則自始至終令人不知所云。而說的內容,有的枯燥無味,有的催人淚下,有的半開玩笑信口開河。但我都盡最大努力地洗耳恭聽。

原因固然不得而知,反正看上去人人都想對一個人、或者對全世界拚命傳達什麼。這使我聯想到被一個挨一個塞進紙殼箱里的猴群。我把這樣的猴們一隻只從箱里取出,小心拍去灰塵,「呼」一聲拍打屁股放歸草原。它們的去向我不知道。肯定在哪裡嚼著橡樹子什麼的,然後一隻只死掉——命運是奈何不得的。

這的的確確是一樁事倍功半的活計。如今想來,假如那年舉辦「熱心聽他人講話者世界大賽」,毫無疑問我將榮獲冠軍。作為獎品,大概至少能得到一盒炊用火柴。

我的交談對象中有一個火星出生的和一個金星出生的。兩人的話給我以極深的印象。最先講的是土星。

「那裡嘛……冷得不得了。」他呻吟似的說,「一想都發、發暈。」

他屬於某個政治性團體,該團體佔據了大學校園的九號樓。他的座右銘是「行動決定思想,反之則不可」。至於什麼決定行動,卻無人指教。可九號樓里有飲用水冷卻器、電話和洗澡的熱水,二樓甚至有蠻別緻的音樂室,裡邊有兩千張唱片和A5阿爾特克唱機,堪稱天堂(較之有一股自行車賽場廁所那種味道的八號樓)。他們每天早上用熱水齊刷刷颳去鬍鬚,下午興之所致地一個接一個打長途電話。到了晚上,聚在一起聽唱片,以至秋天結束的時候他們個個成了西方古典音樂愛好者。

11月間一個天晴氣朗的午後,第三機動隊衝進九號樓時,據說裡邊正用最大音量播放威瓦爾弟《諧和的幻想》。真假弄不清楚,卻是一九六九年的溫馨傳說之一。

我從堆得搖搖欲墜的用來作路障的長椅下面鑽過時,正隱約傳來海頓的G短調鋼琴奏鳴曲。那撩人情懷的氣氛,同爬上開滿山茶花的山坡小路去女朋友家時一模一樣。他勸我坐在最漂亮的一把椅子上,把溫吞吞的啤酒倒進從理學院弄來的寬口瓶子里。

「而且引力大得很。」他繼續講土星,「一個傢伙踢在口裡吐出的香口膠殘渣上,競踢裂了趾甲。地、地獄啊!」

「是夠意思。」我隔了兩秒附和道。那時候我早已學到了各式各樣——不下三百種——附和方式。

「太、太陽小得很,小得就像從外場看放在本壘上的一個稿子,所以總黑麻麻的。」他嘆息一聲。

「大家幹嗎不離開呢?」我問,「容易生活的星球另外也是有的嘛,何苦……」

「不明白。怕是因為生在那上面的吧——是、是這麼回事。我大學畢業也回土星。建、建設一個美好的國家。搞、搞、搞革命。」

總之我喜歡聽遙遠地方的故事。我像冬眠前的熊一樣貯存好幾個這樣的地方。一閉上眼睛,眼前就浮起街衢,現出房舍,傳來人語,甚至感覺得到人們那大約永遠一成不變的、徐緩然而實實在在的生之潮流。


只說其中一種情況:

如我更願意與一個不可能認識的人交心。

可以沒有顧及暢所欲言,那些一開始就定義為不可能認識不可能接觸不會被打擾的人。

說很多心底不能對身邊的人說的,又隱瞞一些身邊人都知道的,還有或隱藏或坦白一些自己都不願承認的。

而生活中,一些心情寧願寫成密碼那樣的,渴望被理解,卻又對此失去希望,陌生人因為未知有距離反而更加令人安全。

可能是一種孤獨感吧。


我是一個很喜歡和陌生人聊天的人,我們團隊也正在做一款陌生人社交的app。總結下來,開始一段陌生人之間的聊天,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荷爾蒙。這是不能被忽略的根本因素,人類的基因決定了男性不尋找獵物就無法繁衍生息,進而在領地,食物資源等方面失去競爭優勢。優勢越大會獲得更高的安全感,所以男性會不斷尋找新的獵物,這種行為模式驅動男性在陌生人社交中處於主動地位,並且貪婪。約炮不是目的,而是獲得一種征服後的領地意識。這種不斷開疆擴土的慾望是驅動男性在陌生人社交時的最根本動力,其他因素大都建立在這個之上。

第二,利益。陌生人社交之初,在雙方的腦海中會建立出一個對方的形象,這個形象可以從很多因素得出,長相,聲音,收入,職業,所在地等等。試想一個女生約一個男生出來見面,她的目的有很大機會帶有利益成分,找金龜婿,吃一頓大餐或者其他什麼的。。。如果沒有目的的女生跟你出來那一定是有更大的問題了。話說回到人類的基因,女性跟從一個男性後,需要男性不斷的獲取資源來維持共同的生活,從本質上來說,找一個男性共度一生也是有利益驅動的因素。

第三,虛榮心。為什麼不找熟人呢?因為你在熟人那裡已經有了固定的形象,你的生活軌跡是很難改變的,如果你混得好,可能不太需要陌生人社交去獲得除了荷爾蒙之外的東西,但是有大量的人處於較低的社會地位和收入水平,這樣的生活條件決定了他們又另一面的需求,在陌生人那裡可以獲得別處無法得到的新鮮感和虛榮心,女生精心打扮或者在社交媒體上營造出一個美麗的外表將可以給不認識她的人一種全新印象,這樣給她帶來的虛榮心和自信對於她來說有著莫大的意義。與其每天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不如去建立一段神秘又激動人心的新關係。

最後,我們團隊做了一個比較奇葩的陌生人社交app,我們的理念是陌生人之間只有24小時的時間社交,在這24小時中,你們可以聊天,語音,發圖片,24小時過後,一切消失,除非你們有緣再次相遇。在人物形象方面,我們採用了匿名機制,沒有頭像,只有對方的性別,所在地,身份屬性和一張對方發送的照片,通過這些因素構建出的人物形成了此刻用戶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基於這個基礎,人們可以釋放自己的另外一面,從而進入一種全新的陌生人社交狀態。

我們的app叫 「此刻——你和陌生人的24小時」,快在ios上架了。


兩個極端,要麼熱心天性樂天,要麼現實生活孤獨寂寞


無聊啊。。。


。。。。。。。孤獨寂寞冷吧。。。一種心理需求。




博愛


不好意思當面拒絕不然覺得沒禮貌…


太孤獨,現實中又沒有可以傾訴的人。不認識的人,無論和他說什麼,他都會覺得那只是一個故事,故事的主角離他很遠。也不會擔心自己的脆弱被身邊的人知道,人們啊,都是活在周圍認識的人們的眼光里。


推薦閱讀:

與陌生女孩兒聊天,如何找到合適的話題?
怎麼從與陌生人聊天的愉悅感中抽離出來?
如何快速判斷一個人是否是渣男(尤其是陌生人)?
如何和陌生人聊起來?
怎樣判斷女生聊天發「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是真的在笑還是敷衍?

TAG:心理學 | 聊天 | 日常心理分析 | 陌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