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特別經典的財務造假案例?

本題已加入知乎索引 ? 財務造假 ,進入發現更多相關優質問題。

本題亦加入知乎圓桌 ? 財務造假的背後,欲參與更多「財務造假」討論,歡迎關注。

希望能詳細說說為何是「典型」和「經典」,以及發生的始末。

謝謝。

「歷史揭露系列」:

倫敦鯨事件是什麼?

2012 年發生的 Libor 操縱醜聞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我就發兩張圖吧恩……

算真實案例

圖大殺貓

1.這張圖比較容易看一點,我之前在某群發過這張圖,你猜為啥有問題?

2.這張圖會稍微難一點……但其實想通一些東西也很容易了

贊的多了我再公布答案恩恩,如果有人點出來,我也會給贊的哦親

————————————————————

其實我只是賣個萌而已不是故意賣關子不回答……

簡單說下這兩單吧,第一單的問題基本都有人答了,其一就是大寫數字……扒

然後關於產品價格、稅率等等……其實稅票是真的(網上可查),只不過價格之類的用了套票,具體不明,但總之最後讓他還是回去了……

第二單其實最早讓我覺得可疑的是金額。因為賬走的太漂亮了,賬面永遠留著幾百萬的現金的情況在大寧德地區很不常見,和企業的行業屬性更不對稱,再之後,很快又發現了他們勞動節也在轉賬,再再之後,5月5日的一筆金額也發現了異常,再再再之後,其實周末也有資金進出,再再再再之後,其實發現企業名也是不對的(多了一個字),再再再再再之後,我又去找來了當地農信社的企業流水,格式不對,再再再再再再之後,我找了當地農信社的同行查了一下……至此,結束。

其實,就如我在看銀行流水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如何從銀行流水中看出企業的經營狀況? 里說的,這些流水佐證之類的東西其實很難看出什麼,因為你還得先知道他們的真假與否。我相信以我的蹩腳的玩大家來找茬或者其他什麼消除類遊戲連我親戚八歲的女兒都玩兒不過的眼光,肯定是漏了不少,而這些材料也就是隨意翻去覺著不對才再多看兩眼的……先拋個破磚賣個萌吧嚶嚶嚶。

歡迎高人給出系統性方法。


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財務造假案之一:世通公司(WorldCom)財務造假案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IT和互聯網興起,而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電信業,也隨之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叫作「去監管」 (deregulation)。在去監管之前,長途電信業務和地方電信業務是分開的。同一家電信公司不能同時經營這兩種業務。所以地方上通常由當地的一家公司壟斷,而長途業務則由另一些公司專營,比如ATT。而世通的前身,LDDS (Long Distance Discount Service)做的就是長途電信業務的零售販賣。這樣的零售商很多,LDDS只是其中一個而已。

去監管打通了反壟斷的壁壘。所有的電信公司都可以同時做地方和長途業務。於是硝煙四起,大戰拉開。世通公司在CEO Bernie Ebbers的帶領下,通過大量的兼并收購以及一系列的擴張策略,在亂世中殺出一條血路,拔得頭籌,一躍成為了行業領軍的公司。業績驕人,股價飆升,深得華爾街寵愛,一時風頭無兩。Ebbers本人也成為財富榜上的富豪之一。

然而到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大批的互聯網公司倒閉。世通公司的業績也不可避免的下滑。2000年第三季度,眼看著利潤無法達到華爾街的預期,CFO Scott Sullivan 斯考特 蘇利文示(bi)意(po)總會計師(Controller) David Meyer 在賬目上做手腳。CFO和總會計師這種級別的人是不會自己去做賬的,所以David找來兩個會計,Betty Vinson 和 Troy Normand,讓他們去找找看有什麼賬目可以調的,把利潤調上去。

一開始的時候,兩個人都很震驚,也非常不願意做這個事情。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是不對的。然而當時情況緊迫,一方面沒幾天就要公布這個季度的財務數據了,另一方面一向嚴厲的大老闆施壓下來,他們也來不及多想,只能先從了。

他們找了一些能夠釋放利潤的科目,比如說某些負債的金額有一個允許的範圍,在這樣的範圍內取低一點的數值就能沖減掉一些費用;另外,世通之前做了很多企業收購,收購入賬的時候有很多主觀能動性比較大的數字,也有一定的調整空間。

做完了這些以後,兩個人還是很不安。David安慰他們說,就這一次,度過難關;我們之後會在業務上想辦法降低成本,並且我們會調低下個季度的利潤預期,所以不會有第二次了,一切都會變好的。

然而一切並沒有變好,下一個季度,費用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儘管預期已經調低,實際的結果還是達不到預期,兩個人又被迫去壓榨各種可能的科目來調整利潤。

做壞事有了第一次之後,第二次、第n次就會變得容易了。最初的內心掙扎過去了,也就漸漸麻木。一開始還只是在允許的範圍內調整,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大錯。但是到了後來,所有能壓縮的空間都用完了,於是蘇利文開始了更大膽的行為:把費用變成資產。

(這裡略解釋一下給不太懂會計的同學:費用在利潤表上,越高,利潤就越少。但是通過會計分錄,可以把一部分費用變成資產,那麼利潤表上當期的費用就會減少,利潤就會提高。就比如你花了1000元買了一部手機,你可以在當期把它當作費用處理掉,那麼你當期的利潤表上就有-1000元。但是你也可以說,我的手機是要用5年的。那麼你就可以把1000元從費用里剔除,變成資產,然後分五年攤銷。這樣你在今年的利潤表上,就只有-200元的費用了。正因為如此,會計準則里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哪些費用可以變成資產,哪些不能變成資產。不符合準則規定的費用資產化,就是盈餘操縱的表現。)

那麼,這個財務造假是怎麼被發現的呢?辛西婭 庫柏女士,當時是世通公司的內審VP。她不直接彙報給CFO,而是彙報給董事會的審計委員會。但在行政上,CFO也還算她的上級。她和團隊在內審過程中,無意中發現了一個神秘的資產賬戶,叫「預付產能」(prepaid capacity)。學會計的同學看到這裡都會覺得這個賬戶名稱很奇怪。不僅奇怪,這個賬戶上有大量的整數金額往來,而這些往來的另一端指向哪裡,卻撲朔迷離。

通常內審碰到這樣的問題,就去找做賬的會計問問清楚就好了。可是這幾個會計一提到這個「預付產能」就諱莫如深,語焉不詳,分錄也找不到任何入賬憑證。另一邊,CFO蘇利文竟然一反常態,多次向她施壓,明裡暗裡阻撓她查這個項目。這些反常的行為引起了庫柏的懷疑。於是她和團隊轉為地下,躲在小會議室里,日夜加班,偷偷在系統里追蹤這幾筆分錄的來去。最後他們發現,這些大量整數金額經過了各種掩飾,在好幾個科目里東躲西藏,最終來自利潤表上的費用科目。撥開迷霧,這些複雜的分錄最終指向了一個方向,即,將費用轉化為資產。

原來,世通為了提供電信服務,不僅自己構建設備和基礎設施,還簽了許多長期租賃合同,向第三方租借大量的光纜(fiber)。這些光纜的租金按照規定應該作為當期費用處理,而這些分錄則把它們變成了資產。

庫柏和她的團隊挖出了一個大坑:從2001年初到2002年第一季度,管理層一共做了49條類似的分錄,將總共38億美元的費用挪到了資產負債表上。庫柏責無旁貸向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報告,並通知了外部審計師。這當中所經歷的各種壓力、阻撓、威脅,在此不一一細表了。只能說,在那樣的情形下,能有勇氣堅持做對的事情的人,的確是令人敬佩的。

有意思的一個細節,會計師們來鑒賞一下:在劍拔弩張的董事會上,庫柏女士陳述了自己的發現,旁邊坐了一屋子律師、董事、高管。而CFO蘇利文竟然解釋說,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符合會計的基本原則之一「匹配原則」(matching principal)的。因為他們「投資」的這些通訊網路(lines)暫時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不能和收入匹配,於是先放到資產負債表上,等將來有業務收入了,再放到利潤表上去,符合匹配原則——我看到這裡真是驚呆了,竟然還能有這種解釋!不懂會計的律師們是不是覺得:好有道理我竟然無法反駁!

至此,這樁在當時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財務造假案(超過安然)被捅破。股價暴跌,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介入調查。2002年7月,世通宣布破產。在巔峰時期曾經市值一千多億美元的公司轟然崩塌。最終,CEO Ebbers被判25年監獄,CFO 蘇利文被判5年監獄,並沒收全部財產。David Meyers被判一年服刑,Betty和Troy也受到了刑罰懲處。

關於世通案的細節主要來自庫柏女士的書:Extraordinary Circumstances: The Journey of a Corporate Whistleblower (9780470443316): Cynthia Cooper: Books

更多關於此書及本人的一些感想,請移步:

讀後感:世通公司造假案

我的專欄:

賬房拾遺


評論區反映有些專有名詞不太理解,我分別解釋下:

1、批零倒掛。文中的案例,泰山石化是中石化旗下一家經營加油站的成品油零售企業,其進價是批發價,其售價是零售價,當進價高於售價的時候,行業內一般稱之為「批零倒掛」。

2、公允價值。財會術語,是指熟悉市場情況的買賣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和自願的情況下所確定的價格,或無關聯的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一項資產可以被買賣或者一項負債可以被清償的成交價格。但是這個概念被濫用了,上市公司自己虛標一個價格找個中介蓋個章就可以自稱公允價值。

3、非貨幣性交易。非貨幣性交易,是指交易雙方以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非貨幣性資產,指貨幣性資產以外的資產,包括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股權投資以及不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等。

在1999年發布的第一版非貨幣性交易準則中,在非貨幣性交易過程中,換入方是可以根據公允價值根據換入資產的價值確認損益的。舉例說明,A企業與B企業做了資產交換,如果換入的資產公允價值較高,A企業就可以將換入的價差確認為利潤。

由於當時公允價值並未得到很好的計量,這個準則被濫用。該準則僅執行了一年就草草修改,禁止將差價確認為利潤。

以下是原答案:

==============================================================

這個話題關注了三天了,既然說到經典,那應該是影響力比較大的,比如說,逼著財政部修改了會計準則。

下面這個案例大概是1999年-2000年前後發生的,因為時間比較久遠,有些細節可能記憶模糊不清,歡迎知情人批評指正。不過嚴格來講,這應該不算一個造假案例,應該算是利用規則漏洞獲益的案例。

1997年,國內一批知名學者對公允價值會計在我國的運用進行了深人探討,基本都支持在我國會計中應用公允價值。1998年6月24日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一債務重組》,公允價值的概念首次正式在我國的具體會計準則中出現。從1997年5月到2000年4月,財政部陸續頒布了第一批項具體準則,這項準則都大力提倡採用公允價值。自此公允價值在我國開始大量的應用。

當年泰山石油還叫泰山石化,因為當時賴昌星還在,油價批零倒掛,導致泰山石化效益極差,入不敷出。這個時候財政部出了個基於公允價值的《非貨幣性交易》會計準則,負責泰山石化上市的財務總監曾是高校會計學講師,又有大量的上市公司運作經驗,自然對這種政策的理解超出常人。於是泰山石化當年向一家聯營公司進行了非貨幣性交易,按照公允價值計量,輕鬆獲得了8000萬的利潤。

由於在股票市場引起了非常壞的反響,上市公司可以毫無成本的操縱利潤,財政部不得不反省自己,重新評估公允價值的執行情況。最終在2001年財政部發布了11項準則,認為現值和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準則中運用的特點是強調真實和謹慎,明確迴避公允價值計量。

一直到2006年,隨著市場的成熟,公允價值才重新回到新準則。

在大學校園裡聽到這一幕的時候,會計學老師拍著桌子說:倒退啊,歷史的倒退!!!

後來參加工作因為某些原因見到實際操作這些業務的會計團隊後,還是高山仰止的... ...


新大地財務造假案絕對稱得上經典中的經典,其開創了中國創業板財務造假的先河,而且其通過體外資金循環的方式,幾乎算得上中國財務造假史的巔峰了。

新大地是一家主營業務為良種油茶苗的培育與推廣及油茶精深加工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其通過體外資金循環的方式成為了創業板歷史上財務造假第一股並載入中國財務造假案的史冊。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從事食用油加工業業務的企業除了西王食品和金健米業的毛利率維持在22%和15%左右之外,其餘的企業毛利率均在6%上下波動。

然而我們故事的主角新大地,茶油09年至11年的毛利率分別為60.66%、43.50%和36.19%,有機肥10年和11年的毛利率分別為25.11%和41.92%,三年平均綜合毛利率維持在40%左右。這高的離奇的毛利率背後是體外資金循環虛增的收入和成本核算的異常。

從下列表格可以看出,茶油的收入佔據了新大地總收入的一半以上,而有機肥在10年和11年的銷量漲幅以及收入佔比的增速都高的驚人:

作為一家擬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其產能不足湖南金浩、江西青龍高科等龍頭企業的十分之一。而新大地主打的品牌「曼陀神露」的商標09年10月至11年初才註冊生效。此外新大地除了11年在廣東梅州成立的銷售公司外,在外地沒設任何分支機構並且70%的經銷商均來自廣東梅州。以上證據都不足以支持新大地銷售量和營業收入的爆髮式增長。

此外,對於像有機肥這樣新推出市場的產品,企業為了迅速將產品打進市場並且短期內獲得較快的市場份額增速,一般都會採用「滲透定價法」,即犧牲較高的毛利率而增加銷售量,進而產生顯著的成本經濟效益,使成本和價格得以不斷降低。但是新大地的情況卻恰好相反: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有機肥在10年進入市場的時候毛利率是25.11%,而在11年其毛利率提高至41.92%。而在10年至11年期間,有機肥的銷售量完成了281.52%的增長,這已經不能用經濟學常識去解釋的了。試想一下,商家為了擴大市場份額把價格壓低打進市場,但是新大地的有機肥在完成驚人的銷售量增長同時,還保持著高額的毛利率和毛利增速。說這個違背經濟學常識,是因為適用於撇脂定價法的商品一般都是受專利保護、需求價格彈性小的產品,而有機肥顯然不滿足以上條件。

對於銷量增長如此快的企業,其銷售費用占收入的比重卻不足3%,不禁讓人對其銷售增長產生懷疑:

那麼新大地又是如何矇混過關的呢?答案是體外的資金循環。

新大地將銀行貸款、私下的股權轉讓協議收到的資金和以採購原材料和在建工程的名義耗費的資金轉移至其關聯方和控制的賬戶,把自有資金轉移至體外。然後再通過銷售的名義,把體外的資金匯入本公司,虛增利潤。這種財務造假手法高超的地方在於,現金流量表的總量是不變的。也就是說,審計師在對銀行實施函證程序的時候,並不能發現異常情況。但是對於現金流量表的內部結構而言,則是完全打亂。新大地以在建工程的名義把自有資金轉移出體外和把銀行貸款的錢轉移至體外,再通過銷售的名義把資金匯回本公司,在這個過程中,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入減少,但是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入增加,最後的結果是營業收入增加而現金流總體沒有發生變化。

與之手法類似的還有輝山乳業,不過輝山乳業是虛減成本,而新大地是虛增收入。

通過虛減成本,輝山乳業的毛利率幾乎是同行的10倍:

輝山乳業的主營業務是奶牛養殖業和液態奶的生產和銷售。對於奶牛養殖業來說,飼料開銷佔了成本的百分之六七十,而其中最主要的飼料就是苜蓿草(Alfalfa)。苜蓿草能夠提高奶牛的產量和蛋白質含量,但是苜蓿草的供給大量依賴進口且價格不菲,一頓要400美元左右。然而輝山乳業聲稱其提高毛利率的方法在於通過自己生產苜蓿草的方式,把苜蓿草的成本從每頓400美元降低至每頓92美元。營業成本降低了,自然毛利率就提高了。

然而經過渾水長達數月的明察暗訪之後,他們發現輝山乳業苜蓿草並不完全是自己生產,而是從Anderson Hay Grain這家公司大量進口。

但是問題來了,進口苜蓿草的價格比自己生產高這麼多,多花的這部分現金怎麼才能在報表上隱藏起來呢?答案就是通過資本支出(Capex)。

在渾水的做空報告裡面,渾水估計輝山乳業14年至16年間的資本支出大約為8,900萬人民幣,而輝山乳業16年的資本支出大約虛增至1億7百萬人民幣。

輝山乳業和新大地的財務造假都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保持現金流量表不變,只不過兩者的方向不同。新大地是先把自有資金移出體外,再通過虛增收入的方式把體外資金匯回本公司。而輝山乳業則相反,由於虛減成本導致公司體內的現金流不足,於是通過資本支出的方式,讓這部分「消失」的現金流反映在資本支出裡面。對於新大地來說,其把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入轉移到了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入中。而輝山乳業則是把經營活動中少了的現金流轉移到投資活動現金流出當中。

個人微信公眾號「理性的博弈」(ID:doggy-capital)


提到財務造假 必然想到安然 神一樣的造假。。。

有時間有空回來碼


一、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部分:

每個大股東成功減持數億、數十億乃至數百億的大規模割韭菜行動,或一家公司數百億乃至數千億市值灰飛煙滅的壯觀景象,背後基本都是經典的財務造假案例。

太遠的藍田銀廣廈這些,老生常談不提了,就說近年的。

1、爾康製藥。實控人成功減持套現12億元,財務數據基本憑空捏造。

2、樂視網。賈躍亭家族套現金額180億元,這個大家都知道。

3、輝山乳業。單日跌幅90%蒸發市值326億港幣的神級造假案例,引發「投資不過山海關」的感嘆。

4、信威集團。上證50指數成分股,市值一度高達2000億的超神級造假案例,財務數據基本憑空捏造,成功坑了證金和社保基金。

5、漢能薄膜發電。市值高達2500億的弒神級造假案例,秒殺樓上弱雞……公司實控人李河君一度登頂中國首富。

二、非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部分,本人水表已拆:

神人梁士臣,創辦了唐山恆通塗鍍板公司,騙取了唐山市及各家銀行數十億人民幣,最後把公司賣給了央企中冶集團,中冶接盤後這家公司又繼續怒虧了至少46億元。

你以為這就完了?No!

還是這位神人梁士臣,在坑完唐山後,跑到了宜昌,創建了三峽全通塗鍍板有限公司,再次騙取了宜昌市、各家銀行逾70億人民幣,然後宣告公司破產。

據說這位神人的事迹導致了後來湖北省副省長郭有明的落馬。

這位神人同學的事迹太過匪夷所思且並未大規模見報,原因大家自己猜;神人同學騙走的錢去哪兒了,俺也不知道,大家自己猜。

三峽全通困境調查_財經_鳳凰網

恆通巨虧:央企中冶燒錢鬧劇_重磅_新浪財經_新浪網

郭有明落馬或因政績工程 老領導感慨GDP害死人


科研項目的財務,懂的人都知道,假得不能再假了。

親歷國家級項目的財務結題...


安利黃世忠老師編寫的一本書:《會計數字遊戲-美國十大財務舞弊案例剖析》

詳盡寫了:世界通信、安然、施樂、萊得艾德、在線時代華納、百時美施貴寶、山登、陽光電器、廢品管理、南方保健、HPL等財務舞弊案,都挺經典的。


紫金礦業陳發樹避稅十億

甚是折服


自行搜索李若山的視頻


安然 銀廣廈 萬福生科 綠大地 獐子島


安然可能排名非常靠前,因為,翻開一本講美國會計準則的書,……從頭到尾提了多少次安然。


美國世通公司虛假利潤案,在安然破產後發生,連續的事件推動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的出台;

中航油新加坡陳久霖巨虧案;

香港中信泰富衍生金融交易巨虧案;

英國巴林銀行「套利」交易;

義大利帕瑪拉特事件……等等


2001年曝光的銀廣夏事件應該是我國最典型的財務造假事件了


圖2的倒數第一和倒數第四的發生的小數點是逗號算不算問題?


給大家介紹一個微信公眾號,叫「華盛頓大道46號」,裡面分享了許多財務造假案例~大的小的都有~

http://weixin.qq.com/r/qTkyNu3EJCVYKalVb2wt (二維碼自動識別)


11月23日,停牌半年之久的爾康製藥終於復牌了,不知道大明湖畔的紫薇是否還在等待。

公司同時公告了自查發現的兩個問題: 1、2016 年度,公司從子公司內部採購備貨未實現銷售部分在合併報表時中未進行合併抵消會計處理,應調減營業收入229,315,853.50 元,調減營業成本20,334,723.32 元,調減利潤208,981,130.18 元。2、公司負責國際銷售部門未及時將銷售退回及其後續處理的期後事項告知公司總部,導致財務部未按企業會計準則中對於銷售退貨的原則進行處理,2016年度財務報表應調減營業收入25,759,338.34 元,調減利潤22,049,631.82 元。

這兩個問題說起來也簡單。

第一個是說老王肉夾饃從子公司小王麵粉廠購買了2億元的麵粉,小王麵粉廠確認了2億元收入,小王的麵粉轉移到老王肉夾饃的店變成存貨,理論上編製合併報表時小王的2億收入應該與老王的2億存貨抵消,因為沒有實現對外銷售。意思就是合起來看:老王和小王還沒能把生產的麵粉賣出去,所以不能確認收入,但是爾康製藥說自己沒發現這個2億的幾百噸澱粉,所以沒抵消。你們信嗎?2億多的採購沒發現?把自己公司的財務人員和審計師當啥子喲。

第二個問題更簡單,小王麵粉廠賣出去(有沒有真的賣出去你們自己體會哦)的麵粉不合格,被退貨了,理論上也要衝減已經確認的收入,但是爾康製藥還是確認收入。

這是爾康製藥披露的兩個問題,那麼可能的真實情況如何呢?從爾康製藥回復上交所的問詢函來看,爾康製藥還在硬抗。簡單再給大家分析一下毛利率。從回復文件來看,爾康製藥的毛利率只比黃山膠囊的毛利率高40%左右(90%-50%),但是看過我《高毛利率世界的秘密》的朋友都知道,成本100元的東西,毛利率90%的話售價是1000元,毛利率是50%的話售價是200元。毛利率看似差距不大,但是售價差距卻高達五倍。本來我是相信爾康的改良能力的,但是選取上市公司里最高毛利率的膠囊公司售價可還是不足你的五分之一,大家信不信呀?

那麼問題來了,可能的造假方式是什麼?企業為什麼選擇會計差錯來彌補,會計差錯能彌補嗎?我心裡有了大概的想法,但是不敢說。不過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企業如果造假,虛增的利潤一定會虛增企業的資產,盡量去虛增那些不容易核查的資產,比如流動資產中的存貨、長期資產中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都是虛增的方向。那麼洗澡的方式呢,想想獐子島,大額計提存貨減值損失同時給存貨和利潤洗澡,你們看,是不是很像。

當然企業也說了,一切已證監會最終核查結果為準。

還是那句話:天道有輪迴,蒼天繞過誰。


如果是簡單看看而且是剛入行的話你可以買一本《財務報表審計案例分析》立信出版社出的,裡面有很多國內外的案例,但是這本書也只是能看看的水平


樂視的年報,可以說是集財報粉(zao)飾(jia)之大成了


拿本國外審計的case study看看就知道了哈哈。。。好吧,安然,世通以及同時期的其他幾家大公司,雷曼兄弟,巴林,法國興業等。


推薦閱讀: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利潤表?
一個公司手裡的現金比市值還高這說明什麼?
如何從一個公司的財務報表看他的股權融資能力與債券融資能力?
如果真的想從 CFA 教材裡面學東西,而不是為了通過考試,應該怎麼看教材?
如何看待奧林巴斯實現 7 年來首次盈利?

TAG:法律 | 財務 | 會計 | 財務分析 | 財務造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