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大紅袍喝起來有糊的味道?

網上買的大紅袍,100元一斤


1、喝這種「大紅袍」,需要的不是品鑒能力,是勇氣。

2、焙火過度。


1.大紅袍如果被你說成焦糊味,那基本上不是大紅袍,一定是在坑你。

2.即使是岩茶,也是被做壞的岩茶。很多垃圾茶冒充岩茶,尤其是焙壞的,外山茶,洲茶,很多說自己是大紅袍,其實成本不過50-60。煮茶葉蛋我都不願意放那個。

3.焙茶對岩茶的製作 來說也是件很重要的事,按理說岩茶焙茶應使用荔枝炭,而你所謂的糊味我很擔心用的根本就是劣質炭,想來就有些心有餘悸。勸樓主還是別喝了。


謝邀。

借這個問題,說說岩茶吧。

我非常反感「大紅袍」這個名字。如今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大紅袍就是岩茶。岩茶就是大紅袍,直接忽略了水仙肉桂等岩茶常規品種的存在,更不用提白雞冠鐵羅漢這些品種特徵異常突出的名樅。論岩茶「岩骨花香」的特徵,「大紅袍」算不上最優秀的品種,論滋味,勝過大紅袍的種類亦不下於十幾種——當然也貴,甭說一百塊一斤,一百塊一泡都困難,還是在遇到良心商家的前提下。

「岩骨花香」這個名詞,這大概是關於所有茶類的五花八門的描述中最讓人捉摸不定的一個詞語。大多數朋友喝到岩茶,最直接的感受就如題主說的「糊味」,哪裡有什麼花香!至於「岩骨」——我們傳統文化語境中經常提到「骨」。比如魏晉有一夥子文人,頭面一個月不洗,不是癢到受不了絕不洗澡,邊捉虱子邊聊天,喝酒練丹,裸奔哭喊等等行為,被後人冠以「魏晉風骨」的好聽名字。你說這夥人有骨氣,明顯不太確切,於是說這是「風骨」,這個詞難壞了中國最高明的翻譯家,翻譯成外文,要幾百個單詞才能說出個大概的意思。再比如,晉衛夫人《筆陣圖》說:「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在書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骨」的概念,這才有了後來的「顏筋柳骨」,多麼形象貼切!但是,要說明白什麼是書法的「骨」,這簡直是個無解的難題。

清代張潮《幽夢影》中講: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肌,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這句話中講了「美人」相貌、聲音、體態、肌膚、學識等方面的特徵,都是具體的標準,比較容易評判,只是「以玉為骨」這一條,
什麼叫「以玉為骨」!這顯然不是一個具體特徵。

當然這段文字主題是講岩茶的,而非講美女。倘若「以玉為骨」這一條能引發諸君一點聯想,那麼我想「以玉為骨」也可以引入到岩茶的評判標準中來。所謂「岩骨」,即是以玉為骨,這和大家經常提到的「岩韻」還有所區別。骨,是一種飽滿的生命氣息,是茶湯入口之後的一種豐滿立體感,而非寡淡平面之感。立體感不同於醇厚感。我們喝普洱熟茶,大廠茶,只要不是太壞的批次,都能體會到明顯的醇厚感,但這種醇厚感更近於一種粘稠感,絕不會是「以玉為骨」的清氣,岩茶的立體感,首先是醇厚感,在醇厚感體驗的同時,有一種清新之感,這種清新之感主要是源自正岩岩茶的核心產區(三坑兩澗)獨特的生態環境。因而有人把這種清新之感名之曰「岩韻」。所以,在這裡可以列一個公式:岩韻+醇厚感=岩骨。

我有一位朋友,平時幾乎不喝茶,更沒接觸過什麼高深莫測的「茶文化」。這位朋友老家巴蜀,鬼才輩出,我的朋友自然也帶幾分鬼才的意思。有一次,他在我這裡喝岩茶。我讓他隨意評判一下,他說:這個茶,讓我想起來,小時候在山上放牛,讓牛在一邊吃草,我自己躺在草地上看藍天白雲時聞到的山野氣息。

這句話,是我尋尋覓覓多年,一直沒有遇到的句子,也是迄今,我遇到過的關於岩茶品種特徵的最好描述。好的正岩岩茶,一般都用的是足火工藝,當年的新茶,在尚存的火氣之下,能喝出幽微的山野清香——這既是功夫,也是天賦。如果天賦不足,那麼可以多下一點功夫。

現在說到岩茶的花香了。岩茶的花香,一定是幽微難尋的清香。蘭花香、水果香、梔子花香,都彷彿是清爽夏夜裡,雨過後打開窗戶,從遠方漂來的那一縷神秘香氣。這也正是岩茶的迷人之處,喝不夠,喝不膩,喝不飽,喝到不辨仙源何處尋。

張充和有詩曰:「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這是我在喝岩茶的時候,總是想到的一句詩。

鑒於本人的茶文經常被人盜用,聲明一下:轉載請聯繫本人。

最後,脫下文化人的畫皮,說句商人的話:正岩岩茶是所有茶類裡頭(老茶除外)平均價格最貴的茶,沒有之一。


或許您大概聞到的味道是我們岩茶裡面說說的炭香味,是通過高度焙火製作而成的足火茶形成了一種焦糖香。

網購100元一斤的茶可以給您大概算下成本,運費10元+包裝費用20元+人工費用5元,剩下的是茶葉成本和一些適當的利潤,可想而知這個岩茶的成本是多少。要想品好茶,就要捨得。這個世界上「好貨不便宜的」。


烘焙搞砸了,稱之為碳燒。。


武夷岩茶或者說大紅袍,有一種香味是焦糖香,這是好的味道。這個如何識別呢,也很簡單就是喝起來感覺好喝,水中帶點冰糖融化的甜性,喝完整個口腔乾淨和愉悅的。而您說的糊味,加上提供的100元的價格,判斷屬於工藝和品質次品茶。

糊味難入口的是次品,帶有焦糖香怡人的是上品,這是熟悉岩茶需要了解的信息。


高香型的現代作工所致,過去的工藝不是這麼做的,也沒有這種香氣


我這某百貨的2000一斤,喝著就是一股很濃的煙熏味,也沒感覺出來茶香,估計是很爛的爛茶


你這個一百一斤的茶成本可能就10塊錢。基本上是在電烤箱里直接烤的。為了提升口味焙重火能增加一些大紅袍的特徵,。清火的話這個茶基本沒法喝,


外山茶做不出香氣 只有靠重焙火來增加耐泡度 烤焦啦


至於大紅袍味道怎樣只是聽品嘗過的長輩們講,茶湯金紅透亮,滑順不苦;濃濃的香氣略微帶點焦味。


第一次喝大紅袍,一直在回味熟悉又陌生的味道,原來是這個:

"這個茶,讓我想起來,小時候在山上放牛,讓牛在一邊吃草,我自己躺在草地上看藍天白雲時聞到的山野氣息。"


因為你買的不是正宗的大紅袍,也有可能是焙火過度。現在好多淘寶或者是其他地方的商家為了謀利把武夷山周邊縣市產的比如建陽等地的茶葉當做武夷岩茶來賣,外觀和正宗的岩茶沒有差別,而賣家和消費者有時候又不懂,所以容易買到假茶。


我開過茶葉的淘寶店,刷不過他們,一刷幾萬單,玩不起。


我認為你所說的「糊味」應該是所謂的焙火產生的味道,作為一款岩茶來說焙火是很考驗制茶人的水準的,過多過少都不合適,而且這個火味會隨著時間緩慢褪去,少則三年

當然,這些是建立在工藝,品種,產地正確的情況下,如若是作為商品茶來說的話其實這個就複雜得多了,各種的作假方式會帶給茶各式各樣的滋味口感,所以單純的說「糊味」產生原因比較難給予準確地回答

對於100的茶其實就是這麼尷尬,因為對的茶都是對的,而錯的茶各有各的錯法兒

形容茶里的味道的詞語只是作為一種類比的存在,而真正需要去體會的不是裡面細分的味道,而更是一種口腔,身體,精神的愉悅感,如果這個「糊味」你覺得是不開心的,那應該就是不正確的工藝帶來的,如果你覺得這「糊味」猶如「鍋巴雖然糊了也好吃」的愉悅,那這個香氣則是值得被欣賞和接受的,總而言之就茶論茶,開心就好


如果說大紅袍只有100一斤 那我肯定的說 1?這不是大紅袍 可能是水仙啥米的 2,確定紅茶工藝如此呀 3,炒茶師傅手藝不咋地哈哈哈


如果第一次喝大紅袍類的岩茶,這種糊味叫火味(香),類似咖啡的焦香。

因為茶葉價格的問題(100元左右的岩茶是較低端的岩茶),所以火香不太正,有點糊味的感覺。


推薦閱讀:

茶命名與分類的疑惑?
冰紅茶和紅茶有什麼區別?
岩茶的香味決定因素有哪些?
如何從外表鑒別西湖龍井茶的新舊好壞?
有沒有調和的「雞尾茶」喝茶方法?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