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狗肉烹飪方法是為最佳?

備註,這裡只討論美食。不討論吃寵物狗,只吃那種養殖的肉狗。


朝鮮族冬天會殺狗來吃

先把狗餓個兩天只給喝水,排光便溺

動手前一天給狗喂一塊剁碎的伴著蔥姜蒜末的肉餡,狗餓壞了當場吞下,待到消化半天,用麻繩把狗活活勒死。

殺了,切塊,蔥姜蒜在狗胃裡已經起到祛腥的作用。在東北屯裡的灶上熱乎乎地燉一大鍋,鍋邊上可以貼饃。外面冰天雪地,屋裡暖意融融。狗肉大熱,一般涼吃,但是東北天寒地凍,朝鮮族熱情喜歡飲酒,選擇熱吃,再加上辛辣的佐料和高度東北小燒。滿滿一鍋吃完,從腳心到腦門都要冒出蒸汽,高度的高粱酒更是讓你有點飄飄然,這時最適合載歌載舞,實在是人生一大快樂啊!

總之狗肉真好吃!(? ̄? ??  ̄??)

還有各位城裡大爺別再評論屠宰手段了,殺狗就兩種方法,要麼拿繩勒,要麼裝麻袋亂棍打死。我們吃狗的和狗沒啥深仇大恨,一般就用繩勒。你要覺得殘忍非人,先去吐槽火鍋蝦,蒸大閘蟹,鐵板鮑魚之類的。再來找我們這些吃狗的麻煩。

來來來,我給你們這些城裡大爺們複習一下你們愛吃的東西

蒸大閘蟹,人家還是活的,吐著泡泡,你們把它活活放在蒸籠上蒸,螃蟹到死都在拚命掙扎,有些居然把腿都掙斷了!而蒸汽的燙傷效果比熱水要強得多,最後螃蟹口吐體液而死。

吃火鍋蝦,先把可愛晶瑩剔透的蝦寶寶抓起來,殘忍地用竹籤從肛門插入從腦後穿出!插在一碗冰上,此時蝦還沒死還在拚命掙扎,你們居然談笑間,把還有一息尚存的蝦丟進滾燙的高湯中燙死,就為了q彈的口感。

吃滾油鱔魚。把扭來扭去的鱔魚,活生生地把頭釘在板上,此時鱔魚還沒死掉,趁著活用剪刀劃開鱔魚肚子,一把拽出內臟,此時鱔魚還在痛苦地劇烈扭動,最後一刀斬掉頭,丟進塑料袋。

相比之下,老子勒死個狗怎麼了。從來沒見過你們抗議大閘蟹嘛

同志們,其實我覺得我這篇文章寫來就是為了懟狗粉的。沒錯,你們以為我們偷狗來吃。少給自己臉上貼金了。你們的寵物狗難吃死了!根本不配成為好的狗肉食材。大家吃豬吃雞都要吃健康的,誰會吃有病的?你們的寵物狗,都是為了你們這些狗粉特定的性狀專門進行亂倫,母子陪,父女配,兄妹配產生的怪胎,都是一身的先天性疾病。這個過程中,據大多數的小狗是不符合你們喜歡的性狀的小狗,直接就被銷毀了,銷毀懂嗎?就是像工業廢品一樣的銷毀。這一切就為了滿足你們這些可愛,乖巧,有特色的審美,來賣個好價格。而種狗的下場就是每天交配,生產,見不了自己的狗娃一面就要強制再次被懷孕。這就是狗粉你們愛狗背後的真實操作,我就問,你們還敢不敢說自己愛狗,有沒有臉說自己愛狗!

我們狗肉愛好者一面也就吃幾次,殺一兩條狗,可是狗粉,從你們養下這隻品種狗開始,你們已經虐殺了10條以上的狗了,而你們養下的幸運兒,還早此生受到先天疾病的折磨。

我要是條寵物狗的話,我會詛咒每個狗粉下地獄的

另外建議大家來評論區參觀

可以說,狗粉已經比綠綠更厲害了,綠綠不許你當他面吃豬肉,大家已經很不爽了,可是狗粉,連你偷偷自己在家吃他們都看不得

同志們,誰是敵人誰是朋友?

而且我不是亂說,有圖為證,狗粉的文化水平普遍堪憂


時間線上都是吃的,這幾個意思?

飲食味道,離不開食用環境。民間各種段子,皇上到民間過黃金周,半道上,堵車了,餓壞了,找個農家樂,吃了一碗剩下的白菜豆腐湯,龍顏大悅

御賜珍珠翡翠白玉湯,天下人蜂擁而至,我呸,大忽悠

說到狗肉最佳的烹飪方式,其實也要結合環境,才懂味道。在青春痘炸成馬蜂窩的年紀,離家住校,每逢周末不思親,一門心思就是想去哪兒玩

有一年的冬天,漫天大雪,學校裹進了棉花堆

一個寢室的人,都不想起床,也不想回家,睡到正午時分,飢腸轆轆,有人腦洞大開,說上個周末發現邊上的小市場里,有人賣狗肉,不如大家湊點錢,買來燒上一鍋?

現在想想,能提這種建議的,絕非普通人

在一個管理近乎變態的學生宿舍里,無廚無灶,無鍋無盆,異想天開想燒一鍋狗肉,換了誰,都會覺得這肯定是餓暈了,在說胡話

不過,八條漢子,全都餓暈了,胡話也就成了正常話

這個天方夜譚的建議,竟然得到一致而且熱烈的贊成。然後問題一個一個來了,沒灶怎麼辦?沒盆怎麼辦?

在追求吃的道路上,男人的智慧一向是第二高的,第一高的智慧,獻給了追姑娘

沒有灶,就用鐵桶盛木炭,沒有盆,就用搪瓷古董洗腳盆,八條漢子,分工明確飛快地採辦各種材料,蔥姜蒜二條大狗腿,油鹽八角各種調料,裹在大衣里,偷偷帶回學校

一大袋木炭,從牆外扔進來

萬事俱備,還湊了幾瓶白酒幾包香煙

這個瘋狂狗肉的做法,大概是這樣的:在洗腳盆中放油燒微熱,謹防炸瓷,姜蒜大量拍散略煎,八角桂皮香葉扔進去,斬成小塊的狗肉下鍋略炒一炒,紅白蘿蔔各一半切成滾刀塊,扔進來,再倒一點點酒,放老抽冰糖鹽,加滿水

上面反扣一個洗腳盆

洗腳盆的選擇,很關鍵,有腳氣的,不能用

門外放哨的成功地狙擊了多位兄弟宿舍的窺探,漫長的等待之後,八條漢子開啟了人生中最瘋狂最有味道的一場大餐

外面陰雲密布,雪花飛舞,能聽見女生在雪地里撒嬌

但是,對女生,已經提不起興趣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在二盆狗肉上。後來,再也沒有吃到過那麼好吃的狗肉,這種奇妙的感覺,難以解釋

以後的聚餐,這成了一個經典的感嘆,還是那二盆狗肉,最好吃啊

這二盆狗肉,還給了青春痘們一個教訓,狗肉的確燥熱,冰天雪地的晚上,狗肉大餐之後居然睡得滿身大汗,被子都不用蓋

而且,某個不可描述之處,雄糾糾氣昂昂,一夜到天明,堅挺不倒

對於這個往事細節,聚會時,各位老婆們,十分不認同

果然是歲月催人老

黑了櫻桃

軟了芭蕉


必須是狗肉火鍋啊!狗肉鍋子超級香啊!

每年只有過年才能吃上,想想就很饞,我媽平時不會專門弄來吃,只有去姥姥家,過年我姥爺是一定要吃狗肉鍋下酒的。姥姥會買上一條風乾的狗腿。

一般都是切好加火鍋底料紅燒,加湯,放在小火爐上慢慢燉著。

我們家小孩很多,一家人圍在一起,小孩子一上桌就把狗肉撿的差不多了。然後剩下的湯加粉絲,還有姥姥從地里剛摘的一直黑皮白菜(我也不知道具體那種白菜叫什麼,我媽叫黑什麼白。)。粉絲吸了湯汁,下飯能吃掉三碗,白菜燉的軟軟爛爛,入口都是香噴噴,像肉一樣。偶爾還能撿到一塊漏網之魚,簡直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惹得其他小孩子往鍋里又是一會翻找。

我姥姥那邊是那種典型的陰盛陽衰的情況,五六個女孩子加一個胖墩男丁,小丫頭們一邊養狗,平時疼的要死,到吃狗肉的時候都不含糊了,一波湧上來眼睛冒光的搶著吃。因為狗肉真的好香啊~~

另外作為一個吃過狼肉,驢肉,鹿肉,天鵝肉大雁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什麼的是我小時候吃的,童鞋們不要試了,除了驢排還好其他的肉都不好吃!!鹿肉的話有養殖的可以試試看,其實也不咋樣!想想也知道如果好吃的話早就泛濫了哪可能變成保護動物!)兔子肉以及各種肉的妹子表示除了野豬肉之外狗肉最香,口感最好,不接受反駁。。

寫著寫著突然好想過年啊擦。。。


朝鮮族吃法,坐標佳木斯

?───O(≧?≦)O────?評論有位專業回答,告訴大家狗醬怎麼做的

非常感謝這位老鐵!

?───O(≧?≦)O────?修改一下,佳木斯的,應該是朝鮮族吃法,手撕的比刀切的好吃,刀切沾了鐵腥味,不是很理想,還有狗肉燉豆腐什麼的都忘了拍,只找到了三張以前的照片

?───O(≧?≦)O────?

烀熟了蘸狗醬吃,就跟烀豬肉差不多,狗醬我把它分成兩派,有水醬和油醬,我更喜歡水醬,不膩。每年回老家必須來一斤狗五花加上一碗狗肉湯熱面,在來個拌豆角茄子拼盤,寫的都流口水了……原諒我渣拍技術

我也喜歡狗狗可並不影響我吃狗肉,噴的直接繞道謝謝。


為什麼我的答案被摺疊啊?

那我小修改一下:

狗肉味道重,小時候爸爸在本地最有名的熟食商場買過一扇烀熟的狗排,回家直接吃,有股比羊肉還重的膻味,我吃了一口就受不了了。

後來在瀋陽上大學,瀋陽西塔是比較有名的鮮族街,西塔的大冷麵、烤肉店看上去都很正宗。註明一點,朝鮮族的美食跟韓國料理完全兩碼事,韓料只在形式上下功夫,鮮族美食更樸實也更加追求風味上面的特色。

夏天很熱,中午飯點跟同學幾個坐車路過西塔,想吃碗久負盛名的西塔大冷麵。隨便來到一家館子,點了冷麵、涼拌狗肉、狗肉湯等等。狗肉湯一上來香氣撲鼻,雖然有股膻味,但完全沒有當年難以忍受的感覺。喝一口,混合了韓式大醬、辣椒、大蒜的味道,把狗肉自有的那股膻味變成香味。再夾一口涼拌狗肉,肉、香菜、蔥絲、蒜末、黃瓜片、心裡美蘿蔔片、辣椒油、白糖、白醋……幾種氣味極重的食材混合在一起,在嘴裡爆開,酸甜香辣好不快活。

初中讀《水滸傳》,書里魯智深吃狗肉那段描寫我還記得,大概是魯智深看爐子上燉著狗肉,食指大動,心想要是配上蒜泥豈不美哉?

眾所周知,我們現在吃的絕大部分菜品和佐料是清末以後才開發的,很多味道在這之前是不存在的,古代的做法也有很多被淘汰。而狗肉配蒜,是在古代就被開發出來並沿用至今的吃法,是經過了幾百年的演變和發展最終保留下來的精髓。

—————————————————————

原答案:

狗狗那麼忠誠,你居然不蘸蒜醬?

兔兔那麼可愛,你居然不做麻辣?

公雞每天報曉,所以一年以上的燉出來才有味。

溫順的小羊,熬制超過一小時要把肉撈出來留骨頭,否則肉會煮飛。

威嚴雄壯的雄鹿(此處可理解為養殖的山寨版本,答主不提倡任何違法捕獵行為),鹿肉餃子配鹿鞭(血)酒,效果你懂的…


都給我起開,我貢獻一個農村做法,很繁瑣,但是好吃。

找一個小黃酒罈子,洗乾淨了,狗肉放進去,調料一次性放到位,然後荷葉泥封。

弄稻草茅草燒個大灰堆,就是北方的燒秸稈那樣的,酒罈放熱灰裡面煨個通宵。

第二天開壇香飄萬里。

缺點是麻煩,而且灰堆在露天的話,說不定會被偷哦


閩西人,這邊吃狗肉傳統的有兩種吃法,我都很喜歡。

1、紅燒狗肉:

狗肉切大塊洗凈焯水。

晒乾的橘子皮泡發,最好是自家吃的橘子,剝的完完整整大大一片,曬的乾乾的再拿來泡發。

老薑,要足夠老,非常老。

老酒,要糯米酒,不脫糖的,三年以上酒汁邊的深褐色的那種,又香又醇。

老抽、生抽,當然現在很多人直接味極鮮了事。

鍋燒熱,冷油下鍋,老薑下鍋,橘皮下鍋,翻炒爆香。

其實一些人還會按喜好放點八角桂皮之類的,還有放辣椒的,但最傳統的核心還是老薑和橘皮。

狗肉下鍋,加醬油、老酒爆炒。

加水,蓋鍋蓋燜煮。

差不多火候揭開鍋蓋,大火收汁。

起鍋。

這種做法非常適合佐酒,那種乾乾烈烈的白酒,一口下去如刀子入喉,苦味尚泛在口舌之中,鼻腔還殘留酒水的甘冽醇香,然後一口紅燒狗肉。

肉火候剛好,肥肉尚未軟爛,瘦肉勁道彈牙,有嚼頭又不難咬。帶上爆炒後的焦香,橘皮的香氣和微苦加上老酒香醇和豐富的糖粉讓汁水濃郁又不膩人。

咽下去以後嘴巴上還帶有油脂餘韻時,再一口乾洌的白酒。

嘖。

其實我覺得最好吃的還是裡面的橘子皮。

那口感,那味道,那香氣。

嘖。

2、香藤燜狗肉。

一定要有狗頭,一定要有狗爪子。

狗肉焯水洗凈。

油鍋燒熱,少量油和老薑下鍋,狗肉下鍋爆炒。

炒到有焦香四溢,加水,加鹽,加香藤根,加干橘皮,加老酒。

香藤根是閩西客家傳統的一種調味料,不知道學名叫什麼,有點微苦,草藥香氣不明顯,據說很溫補。但是後來傳說有微毒,所以03年以後越來越少人用了。

燒滾以後,中火燜煮。

煮到狗肉軟爛,湯汁乳白濃郁以後,撇去點多餘的油脂,上桌。

這種適合大冬天過年,外面很冷。

閩西的冬天潮潮涼涼的。

老家的老房子屋頂瓦片還殘留著雨水的濕潤,冷風刺骨,一家人圍坐在大堂。

一桌子菜。

狗肉擺在正中。

客家的陶酒壺裡注滿新釀的糯米酒,放上薑片,浸入轉滿滾水的搪瓷臉盆中溫著。

老電視放著老版三國演義,放著趙麗蓉和陳佩斯。

狗爪子我們管他叫熊掌,一般都是最年長的長輩獨享,抑或是有遠道而來的客人。

相傳,爺爺奶奶那輩年輕時,合夥吃狗肉吃不到狗爪子的人不用付錢。

我?

我還是最喜歡裡面橘子皮了。

嗯,因為擅自偷偷往大灶台里那鍋狗肉加橘子皮被揍過。


手撕狗肉,白水煮後,蒜泥一蘸,醬油一淋,花椒面一撒

小酒滿上,這日子,嘖嘖

補句話。

在論壇上討論豬肉做法,XX也沒跳出來說這讓他們很不適應

倒是狗粉已經開始蹦出來了

這麼一看,你們狗粉倒是比XX還XX(笑)


智深猛聞得一陣肉香,走出空地上看時,只見牆邊沙鍋里煮著一隻狗在那裡。智深道:「你家現有狗肉,如何不賣與俺吃?」莊家道:「我怕你是出家人,不吃狗肉,因此不來問你。」智深道:「洒家的銀子有在這裡。」便將銀子遞與莊家道:「你且賣半隻與俺。」那莊家連忙取半隻熟狗肉,搗些蒜泥,將來放在智深面前。智深大喜,用手扯那狗肉,蘸著蒜泥吃,一連又吃了十來碗酒。吃得口滑,只顧要吃,那裡肯住。


冬天,外頭刮大煙兒炮的時候,屋子裡,狗肉鍋子下大豆腐,一碟狗肉醬,還有凍白菜凍蘿蔔……

鍋子里的一定是帶皮的,然後外邊再來一盤不帶皮的手撕狗肉……

鍋里的一筷子夾起來,著急忙慌的放進嘴裡,燙的嘶哈的……

還有凍白菜凍蘿蔔稍微有點軟但是很韌的口感,蘸一點狗肉醬……

有點想家。


更新一下,看來還是太多人有了傲慢與偏見,但我還是願與大家理性交流

首先請各位愛狗人士不要硬往我所說的聖狗婊下面站隊,這個詞本不希望傷害到這個世上的任何人

另外,評論有很多人的觀點與我的初衷一致,自己不吃但請不要妨礙別人,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們沒有資格干涉別人的所作所為,更何況就吃而言本就是生物鏈最原始的需求,那麼站在頂端的人類自然無可厚非

再舉個例子 吃狗肉狗可憐,各位,你們吃的雞蛋雞就不可憐?你們以為雞每天生蛋很開心?養雞場的雞,豬籠里的豬,為了滿足你們的口欲,過得是怎樣的生活?活著都沒有好好的生活環境,養大了還要挨一刀。不要跟我說狗聰明,豬的智商比狗高,別再噁心人了好嗎,這個問題就是討論吃,就事論事,不吃的也請別礙眼了。

-----------------這是分割線------------------

我擦 看了一圈回答竟然沒有聖狗婊罵街的嘛 知乎風氣變得越來越好了

我吃狗肉我也特別喜歡狗 這並不矛盾

最喜歡的烹調方式當然是火鍋啦

白湯清燉幾個小時

一邊吃肉一邊涮蔬菜

美哉美哉

吃的差不多了再下麵條進去煮一下

南京話說一個字

宣!!!


瑞士的熱門狗肉食譜包括如紙一樣薄的切片狗肉ged?rrtes Hundefleisch,以及由鹽和乾燥原料製成的熏狗火腿Hundeschinken。丹麥女王瑪格麗特的丈夫亨里克親王(Prince Henrik),丹麥臘腸狗俱樂部名譽會長,自爆愛吃狗肉。說起食狗肉,亨里克直言最美味的狗肉大餐是煎狗肉或烤狗肉,「稍煎可上碟,狗肉味道像兔肉,也像羊仔肉,但更像未斷奶的牛仔肉,只是幹了一點」

來源網路


街邊賣的狗肉粉。燙好的米粉裡面加配菜加燉好的狗肉和狗肉湯。然後食客自己加各種鹽碟調料。

大排檔里的稻香狗肉。劏掉之後,去毛留皮,用稻草燒燎,燒得皮焦黃亮為止,吃時砍上三五斤,配生薑、八角、五香、桂皮、青蒜苗,猛火翻炒,油珠四濺、肉汁爆響時分出鍋上桌。另外干鍋吃爽了可以加高湯,然後燙粉燙腐竹燙青菜。

白切的話,跟白斬雞差不多,劏好之後放入高湯或者加了香料的開水或者清水中,小火煮熟。然後斬好排好上桌,配上喜歡的鹽碟。

還有砂鍋的和生燜的,就直接生狗劏好斬成塊加料加油爆炒,或者跳過爆炒直接丟進鍋燉咯。

總的來說雖然鍋里很多油和香料但是吃起來一點都不油不膩,也不重口。

我發現南方兩廣的狗肉和朝鮮的狗肉和江蘇的狗肉東北的狗肉都各有異同哎。


湘西特色桔香狗肉, 狗肉挑選很關鍵,我們那邊有斤雞六狗的說法,就是一斤的雞和6斤的狗最好吃!(這裡指的是中華田園犬未成年犬,非貴賓和泰迪)

狗用大榔頭秒錘殺,用稻草燒毛,煤氣噴燈燒完有煤氣臭,稻草燒的有點淡淡香。

燒水洗乾淨,破開後肉切大麻將塊,鐵鍋煮開後撈出,起油鍋大火爆姜蒜,加鹽桂皮香葉八角辣椒爆炒狗肉,然後加水沒過狗肉大火燒開,小火悶二十分鐘到半個小時(水量時間具體看狗,狗越老,要悶的時間越長就要多加水,然後加橘子樹葉,收汁炒干出鍋!

這樣燒出來的狗肉香酥入味,唇齒留香!尤其是那股淡淡的桔葉香味,讓人慾罷不能!吃飯下酒都是極品!

桔子樹葉是我都那邊一種叫橘紅的桔子樹葉,具體學名我說不上來,樹葉厚,香味濃而且不會炒爛掉,其他的桔子樹葉要麼味道不對,要麼炒一下葉子全成泥了,賣相很差!

現在改款高壓鍋版就是把狗肉焯水後,加鹽桂皮八角香葉先燉好,然後油鍋蔥姜蒜桔葉爆炒!這樣速度快,但是味道似乎有點點不一樣!


作為一個玉林人想說,吃過一次最好吃的狗肉是在一家大排檔吃的。

那家大排檔門口現做,肉狗已經殺好去了毛的,所謂的現做是讓客人選一隻或者是半隻去了毛的肉狗,選好以後就在門口拿稻草燒,把外層的皮烤得黑黑的,然後拿下來用到颳去黑黑的東西。弄完這個步驟就拿去給廚師放大料做干鍋狗肉。

除了干鍋狗肉,還有一種白切狗肉也好吃,但是沒幾家店做得好的,做不好會很腥。好吃的白切狗肉皮脆肉不柴。


我個人覺得狗肉火鍋絕對的!!那滋味,一開始不敢吃,吃了之後欲罷不能!!!

----------------------------分割線-下面是原答案---------------------

就我是來看看有沒有人評論說:「狗狗這麼可愛,怎麼忍心吃狗狗?」

emmm 順便我學學哪些狗肉的做法比較好吃。。。真的只是順便。。。。

---------------------------分割線-上面為原答案-----------------------------

真的我只想知道這都會被人舉報- -欺負人么


說下我們鄉下做狗肉是怎麼弄的吧。

把?好的狗放開水裡燙一會,燙多久全憑經驗,要的就是把狗的毛燙下來。

經過開水的洗禮後這條狗就已經是白白凈凈的了。做狗肉做了大半輩子的農民,這個時候就會選上秸稈來燒。當然秸稈不能太多,不然起了火災可會把吃飯的田地給燒沒的。秸稈燒起來後,把狗架在火上全身上下烤一遍,這個過程我們叫作「烘」。把皮烤脆,這樣吃起來就不會太韌也不會硬。

烤過的狗,就會扔進滋滋作響的油鍋里。油必須得熱,不熱不行。這樣烤完又炸,就是真材實料的脆皮狗了。

把從白色變成金黃的狗拿到砧板上,切件。把狗肉放在一個大砂鍋里,然後放普普通通的幾味藥材。我們鄉下鮮少用八角花椒什麼的,大家嫌味重,有那麼點喧賓奪主的意思。大家通常都會放的是紅棗,陳皮,枸杞,砂仁還有姜,偶爾還會放竹蔗,熬上那麼段時間。田裡人都這麼說,這就和葯膳一樣。

加了這些藥材的湯再配上味道豐富的狗肉,這鍋狗肉味道不清甜是不可能的。但一條狗就這麼大,左撈右撈可就會很快撈完了。有眼疾手快的人就會放進青菜,葛薯,河粉。就算肉沒了,湯也不能放過,藥材和狗肉的靚湯,對廣東人來說是天賜予的絕頂誘惑。

說起來,我還試過在狗肉湯里放進一大袋子活蹦亂跳的蝦。海鮮加狗湯的混合,可真的是佛祖也不想站穩了。

好了,不能再講,我還沒吃飯呢,講那麼多已經要把我餓胃穿孔了!


補一個圖吧

據說五斤狗肉凍要使用一斤豬皮,可以說是非常不清真了

我記得以前我爹從朝鮮族狗肉館子還買過狗肉凍給我吃來著,雖然不會做,不過我覺得那確實是一絕,味道很好。雖說狗肉上不得檯面,但這道菜,即使是過年的時候,也是能拿到桌面上供大家嘗一嘗的,比起蒜泥狗肉這種別有一番風味。


既然有問就正經回答,"恰好你需要,恰好我知道"。看了一圈沒找到同鄉,我來打個頭吧,說下魯南地區的狗肉火燒。

坐標棗莊,是處知名度較低的4線地級市,但我們有個台兒庄區哈,作為京杭大運河的中心,沒去過想必也有很多人聽說過古城。

台兒庄區有個本地名吃一絕叫張家狗肉,已經逐漸變成地方代表性的特產,它究竟是怎麼做的,我一廚渣也說不準,上官方吧。

總之就是最純粹的煮食,加料,可再爆炒(雖然第四條聽著就掉口水,不過我沒吃過炒的)

在家吃的類似下圖,本地人也喜歡拿狗肉當早餐吃(對當早餐。附近的早餐點旁一般有個狗肉攤,攤主不停把狗肉用手撕成條狀散賣,不過近年狗肉攤已經越來越少)。

其實以上已經是兩種吃法了,可惜沒有自己在家做的借鑒意義,來吃當地風味最好。

既然說是狗肉火燒,火燒也得安利一下,出省以後才知道挎包火燒是本地特有的麵食。

就是這個胖胖鼓鼓的餅,剛出爐時外酥內軟,現烤香氣要把等待的人聞得厥過去,大概等同麵包剛出烤箱時的饞人勁兒吧!

偏個題,和室友每次分享特產我都不知道家鄉有什麼,後知後覺才發現是麵食啊!!)

火燒大概是這樣烤的

挎包火燒聽著萌萌的,屬於微山湖帶的特色麵食,最初受中山裝啟發,別於其他麵食的精髓就是"挎包"哇? ?它真的像口袋一樣,內部是空的,且有五六個夾層,疏鬆柔軟。

材料齊活了就塞狗肉,類似驢肉火燒那樣,驢肉火燒總該都吃過,(其實這兩種肉類味道做法外觀給我感覺挺像的)。最後佐以辣椒醬和蒜末,就可以吃啦。圖太難找了,果然小眾,本地貼吧發現一個吃了一半的。

有點奢侈的早餐,有多美味呢

「不腥不膩,既香又爛。色艷、味純、香濃」

我覺得好好做的狗肉稱得上這誇獎。知乎戾氣越來越像微博,不匿名也玻璃心拒絕批判。之前給小東北男票安利家鄉狗肉他也不接受,但仍尊重地區習慣。

什麼東西都有人不吃有人愛吃,如果會叫的動物更易博得同情,我倒有點心疼海鮮。萬物有靈,佛家還有三凈肉五凈肉呢,我們不虐殺就是,想起這篇小回答,並不矛盾。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534243/answer/64281984


論狗肉的烹飪方法,各地各民族基本上異曲同工,我是彝族,在我們那也有吃狗肉的習慣。因為在以前,生活還沒有現在富足,辛苦勞作一年還不一定能吃飽肚子。而狗這個人類最好吃的朋友就進入了人們的視線,狗平時就需要喂點青菜,連米飯都不用喂都能長了白白胖胖,連青菜都沒有的時候不喂也行把狗繩放了讓它自個找吃的。因此養狗的成本低於養豬和雞的成本,而狗又不值錢,豬和雞可以拿去市場上交易,在舊社會狗肉就成了人們補充蛋白質改善伙食的對象,我們那冬天陰冷潮濕,老人們說吃狗肉能去濕暖身,因此到冬天就整條狗肉來吃吃,併流傳至今。

我們那殺狗先是亂棍打死,然後吊起來,割斷腳筋手筋放血,我們那老一輩人告訴我們狗死後放在地上,會讓狗的心臟繼續跳動不會死,因此要吊起來。然後蛻毛,用松毛覆蓋狗的全身,點著火,但是這時候就需要點技術了,不然會把狗內臟燒炸,把狗皮燒的金燦燦的,放入水中浸泡半個小時,用小刀把那層燒焦的皮刮掉。接下來就是劃開肚子,把內臟丟掉並把狗頭和手掌腳掌切下來丟掉。

接下來是烹飪環節,我們狗肉都是做黃燜。在大鐵鍋中加入香油,然後放入一把干辣子,待炒出香味時,放入一點花椒和老薑,倒入切好的狗肉,翻炒並放入大蒜,加入老抽,在加入少許白酒,炒到有香味溢出時,加入冷水。把狗肉轉入有鍋蓋的鍋中,架在小爐子上蓋上鍋蓋大火燉,等湯沸騰時,加入用碳火燒過草果八角並加入鹽,蓋上鍋蓋小火慢燉。接下來一家人圍著火塘烤火烤點洋芋紅薯吃吃,待狗肉燉到吃得動時就可以開吃了,並把爐中柴火抽出,只留下碳使鍋中的湯溫度不下降。

這就是雲南彝族烹飪狗肉的方法。


推薦閱讀:

女朋友說能吃狗肉為什麼就不能吃人肉?我竟然無言以對。我該怎麼反駁?
怎麼看民調顯示:大多數中國民眾希望取締玉林狗肉節?
為什麼知乎好多人一看到別人反對吃狗肉,就罵人家是狗粉?
關於狗和狗肉,吃狗肉的人沒文化?
知乎上有哪些狗粉?

TAG:狗肉 | 烹飪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