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語法和語感哪個更重要?

首先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本人在小學和初中前期都幾乎沒有學過英語可以算是零基礎吧。在初中的最後一年迫於考試壓力,在一個老師那裡開始認真學習,那位老師教的很系統,從時態語態,各種從句一樣一樣的傳授給了我,語法學好了做一些單選,改錯包括作文題都比較得心應手了,最後中考時120滿考了96分。高中也繼續沿用之前的學習方法,在語法方面足可以媲美老師,但是在聽力和口語交際上卻顯示出明顯不足,最後高考115分上了大學之後,發現怎樣也無法提高了,甚至一直在及格的邊緣做題時同學都可以靠語感,在口語和聽力上也都勝我很多。究竟該怎樣零基礎學英語是重視語法還是慢慢培養英語語感?請各路大神指教


語感更重要

從我的專業二語習得的角度來解釋一下吧,這個方面其實我在別的回答裡面也已經說過好多遍了,再總結重述一下。

所謂的學語法,其實是一個語言的外顯知識構建的過程,學到的語法就是你的外顯知識,這樣的知識還包括記憶中的辭彙,詞法,還包括一些技能,口語技能,寫作技能。

但是,語言能力的最終獲得是取決於內隱系統的,內隱知識的獲得是在你無意識的情況下獲得的。也就是你所說的語感,學科里有專門的名詞 intuition來解釋這種「語感現象」。就是你說不出來為什麼,但你知道是這樣子的。我們的母語獲得就是內隱知識的獲得,而第二語言習得是通過外顯知識的獲得,在外顯知識的幫助、監控下實現內隱知識的獲得。總之,內隱知識是獲得語言的關鍵。

題主的困境有兩個原因:1.外顯知識雖然豐厚,但是並沒有刺激內隱知識系統的構建,雖然空有一身花架子,但是根本派不上用場。題主的這個現象也是證明內隱知識的重要性和決定性的一個個案。2.開始學習外語的時間太晚。這有關於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概念關鍵期

關鍵期:學習者錯過了語言學習的關鍵的時間點(6歲,12歲,無定論)才開始學習第二語言,這門語言的水平就永遠沒辦法達到母語者的水平

而錯過關鍵期學習的外語學習者最終會走向一個瓶頸,就是僵化

學習者的水平停留在一個平台無法前進,甚至出現後退的現象。加大學習量和學習時間也無法客服僵化

所以題主開始學習英語的時間晚,現在處於僵化期。這是第二個原因。這第二個原因其實和第一個原因可以說是一回事兒,因為錯過了關鍵期,所以內隱知識的獲得少之又少,就算獲得了再多的外顯知識,也幫不了忙。

那麼,我們成人學習究竟還有沒有機會獲得內隱知識呢? @惡魔的奶爸所提到的一些項目所採取的沉浸式教學法,這個教學法本身是一種有科學根據、有理論基礎、有實驗室證明的好方法。我們的母語習得不就是典型的「沉浸式」嗎?但是也如奶爸所說,這個方法現在被濫用了。我自己就參加過近兩個月的沉浸式中文教學項目。這個方法真的是效率極低,而且更適用於兒童。對於成年人來說,大腦已然成型,非常難以接受「沉浸式」這種基於兒童認知成長和發展的科學基礎來進行點滴的進步和積累。

但是,我依然堅持沉浸式是最好的內隱獲得的辦法。關鍵是用什麼方法,學界無定論,我就根據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和自己學英語的心得來給出一些建議:

1.可以找一門考試來檢驗自己的進步。放棄四六級、考研等備考,認真鑽研一下托福、雅思,關鍵是搞清楚這個考試是考什麼?我個人認為四六級並沒有一個嚴謹的考試目標,即,通過考試的學生應有什麼樣的英語能力。而托福是一個信度和效度都比較高的考試,明確了學生應有的語言能力,並且把這種理念貫穿考試始終。但是,很多備考托福的學生沒有仔細想過托福在考什麼,而是一味參加一些培訓班,學習一些考試技巧,通過大量多次碰運氣選一個最好的分,這樣都是很盲目的。

2. 把自己沉浸在英語中。出國當然是最好的方式,但是有的人出國也沒用。我有段時間看paper、聽課、組會太多了,雖然閱讀、寫作似乎好了,但是,因為有了大量輸入,卻沒怎麼輸出,而且日常英文輸入也被耽擱了。所以你看,就算是在美國,自己不有意識的去提高、去給自己創造大量的沉浸機會,說話的機會,進步也不會大的。所以在國內,這個任務就更艱巨了,千萬別以為每周找個老美聊一兩個小時就心滿意足覺得自己口語馬上會大大提高了。真的不是這樣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自己比較推薦看美劇,有字幕也沒關係,因為水平太差的話,人家說出好句子地道的句子你始終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兒啊,我們是成人,倚靠一下外顯知識是很有激勵作用的。讀原版書,也有很多小清新、科幻、言情引人入勝的原版小說啊,很簡單很易懂,我記得奶爸有個答案推薦過,非常好的答案!別一上來就看什麼傲慢與偏見,瓦爾登湖,那個文字和情節不吸引你就不會起作用。

3. 輸入比輸出更重要。通俗點兒說,輸入的起碼都是對的,但是輸出的再多可能就是錯一千次罷了,有什麼意義呢?多聽、多看,先建立正確的語感,等到自己說和寫的時候,就發現很多詞、用法自己在往出蹦了,這就是內隱知識的力量。但是也不能只有輸入沒有輸出,輸出的檢驗自己輸入有沒有真正的被腦子吸收了的有效途徑。當然要達到學術寫作、會議演講水平還是需要專門訓練的。

本來還想添加一些建議,不過我覺得夠了,因為如果不是從事與英語息息相關的職業,別的建議就實在沒什麼激勵作用了。


用兩句話來概括回答

1. 語感比語法知識重要百倍;

2. 語法知識在L2 (第二語言或外語)習得中有副作用,有時候可能會產生「致命」的副作用——直接破壞語感生成;好消息是,此副作用可以避免或化解。

「高中也繼續沿用之前的學習方法,在語法方面足可以媲美老師,但是在聽力和口語交際上卻顯示出明顯不足,最後高考115分上了大學之後,發現怎樣也無法提高了,甚至一直在及格的邊緣做題時同學都可以靠語感,在口語和聽力上也都勝我很多。」—— 初步診斷這個案例,語法知識的副作用已經非常顯著了。

問友個案的「治療」方法——矯治語法知識造成的副作用,突破英語瓶頸

12-18個月之內,淡化、放棄乃至「忘記」語法知識——不複習,不主動回憶語法知識,不主動思考語法知識——以聽英語故事為主要行為模式(語音流刺激)——素材可以是小說,可以是人物傳記,體裁一定是自己喜歡的,也可以是美劇,但優選小說或人物傳記——追情節,不求甚解、不求甚解、還是不求甚解地追情節聆聽,起步階段3-6個月會感覺艱澀,6個月一過,就會有如魚得水的感受,此時擴展聆聽面,並適當增加閱讀。18個月之後,你會「一飛衝天」

關於素材選擇運用,可參見我在這個問題之下的回答

用原典法學習英語,教材選擇什麼難度? - 半生文盲話原典的回答

擴展閱讀(以下部分不太適合思考力弱的人)

語法知識與「外語學習素材的可理解性假設」(這個大名鼎鼎的假設是錯謬的)相關,在以下這個答文里探討了這個問題

聆聽不可理解或者理解率較低的英語素材,對於英語習得有價值嗎? - 半生文盲話原典的回答

更通俗的,可以讀以下部分

語法知識中心的教學表觀上重視語法,骨子裡忽視句法我們以設問-思考來探究它。

半生文盲問:你能簡明扼要地談談漢語介詞或副詞的用法嗎? →不能。→你認真讀過幾部漢語語法類的名著?→一部也沒有。→ 你聽得懂說得溜漢語嗎?→當然。→這顯示你有嫻熟運用漢語的能力。→當然。→這說明你的漢語句法能力與語法知識無關→同意,但這是母語,學外語也許不同。

半生文盲問:外國人能學漢語嗎?→能→200年前的外國人能學漢語嗎?→能→第一部系統的漢語語法專著叫啥名,哪一年出版的? →不知道。→《馬氏文通》,1898年出版;在此之前,外國人學漢語並無系統的語法知識書,他們也學會了→???

半生文盲問:你聽話-說話時會主動意識到主-謂-賓等等嗎?→意識不到。→這說明句法能力是潛意識的本能,對嗎?→對。→語法知識不是潛意識本能,它需要意識的理性分析,同意嗎?→同意。

讀者問:句法能力與語法知識在記憶上有重大區別嗎?→有,句法本能包含大量程序性記憶procedural memory,語法知識學習基本不涉及程序性記憶。→有人說學語言與學鋼琴有相同之處,是這樣嗎?→是,不論是否說出聲,語言習得都包含大量(微)動作學習moter learning。→語法知識的學習包括大量動作學習嗎?→不包括,這兩者不一樣。

讀者問: 句法本能與語法知識的大腦加工有差別嗎?→有很大差別。→句法本能加工時顳葉頂葉四核區,布洛卡區和小腦的高度激活,語法知識學習的腦激活模式與此不同,它與背誦歷史或地理或政治知識等的大腦加工更接近。

讀者問:語言本能與語言知識還有什麼重要的差別嗎?請舉例。→有很多差別,例如,正常的語言習得包含無所不在的愉悅感和親密感。→你學英語語法知識有愉悅感嗎?感覺非常親密嗎→???

半生文盲問:類比思考,騎自行車的「語法理論」是什麼?即如何將騎車的能力用理論知識表達?→ 那就是物理學和生理學的種種原理吧,如速度、加速度、重心、平衡、神經傳導和肌肉控制等等。→對!!這是否意味著必須通過學習這些知識來學會騎自行車?→沒有人這麼蠢吧。→沒有嗎?全球語言學家公認語法知識中心的外語教學法是錯謬的,但同胞始終不渝地堅守著它呢!→為什麼?→???

讀者問:學校里教的語法理論是語言學家普遍認同的嗎?→不是。→類比物理學或生物學,語言學有普遍接受的語法理論體系嗎→沒有,頂尖語言學家都承認目前的語法理論尚不足以說明人類的任何一種具體語言。→總有學術聲望最高的語法理論吧?→有,喬姆斯基(N. Chomsky)的那套學說,用數學和邏輯表達,文科學人(包括L2教學學術界)一般弄不明白→啊,我是數學強英語弱哎…那我們在學校里學的語法知識是什麼?為什麼還要教?→???


看來這是我在知乎上第二個有爭議的回答了,上一篇是「根本就沒有什麼「英語思維」」,我發現有爭議的都是這種方法論類型的文章。之所以我們不願意寫這種抽象的方法論,一是因為許多人寄希望於「方法」「技巧」,不肯付出真正地努力去學好英語;二是因為每次都有一些自認為英語不錯的人來反對,根據TA自己的經驗提出一堆反駁意見。我瀏覽了一下回復,不少人在宣稱自己不用學語法就把英文學的很好。我回復兩條:

1)你未必沒有學語法,只是沒有系統地學好語法。比如你沒有背過I am/ she is/ we are么,你怎麼不都用is呢?這就是語法,雖然還不是系統的語法體系,只能算是語法點,但也是語法。語法是你學習英語的階梯,不能到你學的不錯了就否認語法應有的功勞,這不是就是「第七個包子吃飽了就覺得前六個包子不用吃了」是一樣的么。

2)你的英文可能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好,不要覺得自己能和老外扯兩句、能發兩封郵件就算英文好。我爸沒學過英文,他也能憑著漢英詞典和老外交流。要是學好一門外語的標準那麼低的話,我都算學好了好幾門了。

另外還有一些評論明顯屬於沒有看懂、看全我的文章。比如我明明說清楚了,母語的語感是靠譜的,外語的語感是不靠譜的,但還是有人在那邊用自己說漢語不用語法來反駁。還有一些則屬於純粹搗亂,我強調語法的作用,但是從不否認練習的重要,我的意思是語法應該作為你練習的指導,不要寄希望於通過死練習、題海戰術就能通透地理解語言的內部規律,但是偏偏有人就要來強調練習。

最後,如果你還是認為「語感」有用,那我請問「語感」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中文裡面有「語感」這個詞,英文、法文等等都沒有對應詞,我們語言學裡面的語言習得、二語習得也從來不研究這個東西。如果你拿出百度百科裡「語感」的中文定義,那我請問:「語感」應該如何獲得呢?如果不通過辭彙、語法、聽說讀寫,請問「語感」這個東西到底如何才能逐步地獲取、逐步地練習呢?

說到底,「語感」這東西太玄乎,沒有統一的具體的定義,而且沒法一步一步地練習提高。你要是寄希望於這種東西,那我祝福你。以下是原回答:

語感是個偽概念。不,我重新組織一下:對於學外語來說,語感是個偽概念——因為你的外語語感根本靠不住。

所謂「語感」,就是雞湯金句「Follow your heart」,就是愛情片金句「I can"t prove it, but I just know I love you」,就是初高中英語老師告誡我們的「選擇題選了就選了,不要輕易改答案」。的確,初高中的時候,當然有可能根據「語感」根據「第一印象」能選對,根據語法分析反而會選錯,但那是因為你的語法不夠好。如果你真想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達到實用甚至高超的水平,靠語感是絕對行不通的。

(所謂語感就是《銀河護衛隊》裡面Peter Quill的「Oh, I』m sorry. I didn』t know how this machine worked.」)

那「語感」到底是個啥?語感就是內在語言能力的外化,也就是Noam Chomsky所謂的innate linguistic capacity,所以母語的語感非常精準。比如大家沒學過漢語語法但是漢語講的溜,可是如果你去教老外漢語,你會發現經常解釋不清楚,最後只能說「我們中國人就是不這樣講」(參考:教老外學漢語語法有多難)。所以老外學中文,要麼就系統地掌握漢語的語法,要麼就大量模仿,只用聽過的地道漢語句子——可是句子是無限的啊。

中國人學英語也是一樣的,你的英語語感是靠不住的。你的所謂「語感」不過是你之間見過的正確的英語句子給你留下的一點點模糊的印象,也就是熟練而已。所以你想學好英文,要麼系統學好語法,要麼用題海戰術——但是題目是無限的、英文句子是無限的哦。所以不可能有百分百準確的語感——除非你能把所有正確的英語句子都背誦下來,但是掌握了正確的語法,你就可以隨意寫出正確的句子。學語法就是對於語言的內在規律進行主動的邏輯概括,是「主觀能動性」的體現,而且語這種規律也並不複雜,你並不需要很多句子就可以把語法全貌概括出來;反過來講,「語感」就是妄想自己能在無數正確的英語句子的浸泡下不費力地掌握英語,是一種懶惰——同樣錯的,還有「浸泡式學習法」,把你扔到老外堆你,你就自然能學好英文了?Naive!

那為什麼母語的語感準確,外語的語感不靠譜呢?就是因為你思考的底層語言一定、永遠都是母語,外語永遠都只能是語碼轉換,所以你用漢語的語感來感受英文,大多時候都是要出錯的,參考:什麼是英語思維? - Ernest 的回答。你生為中國人,就永遠無法磨滅漢語對你的影響,你在說英文的時候,永遠都要受到漢語的干擾,這就是所謂的L1 transfer,也就是為什麼你很容易出現Chinglish。

其實我非常理解大家,我也是那樣過來的。我們從小三/初一就開始學語法,一直學到現在,背誦了無數的stop to do和stop doing的區別、be made of和be made from的區別、look forward to後面要加doing一類的所謂「語法點」。但是這種語法點不是完整、系統的語法體系,就像駕校裡面的教練讓你背誦「到了某某點向左打半圈」「看到後輪到了某某點迅速回正」,這種教法也許能拿到駕照,但是你學不會真正的架勢技能。同樣的道理,大家那麼痛苦,背誦了那麼多語法點,甚至上了那麼補習班,花了一輛寶馬的錢(據說有人統計過),結果寶馬沒開上,英語還是沒學好。

所以你需要的不是玄之又玄的「語感」,也不是你被灌輸的那種語法點,而是完整、系統的語法體系。其實英語語法絕對沒有那麼複雜,它是一個簡單的體系,我的《英語語法體系》只有24頁(加上解釋也只有50多頁),下面這張腦圖就是整個的英語語法體系,具體內容請參考:怎樣學好英語語法? - Ernest 的回答

當然,語法作為一種規律,語言作為一種技能,這決定了語法和語言都不是純粹的知識,不是通過背誦上面的圖表就可以把語言學好的。練習是絕對必要的,關鍵在於練習的時候需要正規的理論(語法)支撐,而不是玩題海戰術,寄希望於玄乎不可捉摸的「語感」。

相關回答:

怎樣學好英語語法? - Ernest 的回答

什麼是英語思維? - Ernest 的回答

你有什麼相見恨晚的英語學習方法? - Ernest 的回答


多年的英語學習經驗,也試著回答下吧。

我和題主的情況差不多,也都是零基礎,直到初中才開始學習,英語在班內一直都還很不錯,現在成了科研狗,英語也沒有丟。

首先初高中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考試,所以也主要是為了攻克語法和辭彙,效果一直很好,這也為以後英語打好了基礎——當看到那種一句話一段話的長句,也輕鬆應戰。

但是到了大學,英語瓶頸期到了,所以基本上在怎麼努力也上不去了。其實,總體上我認為大學那些人英語差的人,最主要的問題是大學差不多沒有多少應試壓力(當然還有4,6級),然後就慢慢開始忘了。一個很好的證據就是我大部分的同學年級越大,四六級過的概率就越小。所以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不要丟了,即使對於很多人而言好像的確沒什麼用。

然後我就基本也沒怎麼學英語了,而是開始用英語了,也就是從學科性轉化為工具性了。現在,我所有的影、音、書都是英文的,獲取信息的途徑一般很多也是來自英文的,結果呢?最大的感受就是語感變好了。那什麼叫語感了,我覺得就是那種你聽到一句話你就覺得哪裡不對,但是在語法上卻無可挑剔的情況。然後,你就能換成一個至少相對而言地道的說法或表達方式。而這一點,對於用詞、句式結構等等的提高還是挺大的。

針對題主的問題,在我高中就發現真有那麼一撥人,語感特別好。高中模考,基本上都維持在135以上,作文老師嚴厲點扣十分的樣子。然後,我經常就問他們,這裡為什麼不對,但是其實基本上都不能給出一個reasonable的解釋,然後我就特別地不爽+不解。但目前我的經驗來看,獲得語感真的需要很大英語exposure,比如上個例子中的一個同學,原來就愛抱著哈利波特原版書看,她基本上不查單詞,但你要是考她書里的一個你不認識的,她也是猜,準確率較高。

所以我的意見的是,語法vs語感真是看學習英語的目的的。語法學的快,效果一般也能立竿見影,在前期比較有用,但是在後期自然學完了,什麼規則你也懂了,當然瓶頸就來了。這時候就應該從語感入手了,主要解決的是那種「語法上都對,哪個更好的」情況,其付出的努力也就更多了。我的方法就是全部轉化成工具,比如學經濟,學計量,學發展心理學,都是看原版教材,根本上就不是為了學英語。看英美脫口秀,目的就是為了fun,也不是想要練聽力。看the Economist, FT, Wallstreet等等,就是為了看新聞。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7歲開始學英語,成績一直不錯,來答一下。我認為學習英語最重要的是語感,語法在語感基礎上搭建。沒有太好的語感,到後來真的會發現有瓶頸,而且提高很難。

先說下自己的經驗吧。

小學一年級開始學劍橋少兒英語,過了三級,成績都接近滿分。之後學新概念2,學公共英語2、3,印象中是初一過公共2,初三過公共3(初二錯過報名時間,沒有考,而且公3那時候對我還是有點難度,初三才考掉的)。高中就沒花時間在英語上,高三畢業的暑假去學了雅思還是托福的一個培訓班,打醬油倒是被老師看中。高中也有參加英語話劇、演講比賽什麼的,大學也參加了演講比賽。四六級考得不是很用心,但也都有630+,不算很好至少不能算差吧;2015第一次裸考托福106。

我的心得是:讀讀讀,背背背,語法學校里老師會教,其他你就自然會了。

1、入門

7歲啟蒙,那時候對英語一點概念都沒有。幸運的是我碰到了一個好老師。當時我們學習班裡(因為年紀小),大家都是爸爸媽媽一起上課,課後還要幫忙指導孩子。這個階段我的困難在於音標和單詞。

首先音標。音標還是很依靠老師的。當時爸爸媽媽在家裡也備了一套音標卡片,老師上課講完以後我就回家看音標卡片。媽媽當時也在學,會糾正我啊什麼的。

然後單詞。我個人記憶力比較差,別人一兩遍能背的單詞我重複很多遍都背不下來,而且體會不到單個單詞的意義在哪裡,非常茫然,組成句子我才能體會到單詞的意義。感謝爸爸媽媽,他們幫我做了一組卡片,自己列印下來,一面是中文一面是英文,那時很喜歡和爸爸媽媽坐在地板上,他們給我看中文/英文讓我拼另一種。我不太明白的時候還會用實物釋義,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這兩個困難解決了之後,我也對英語開竅了,認識到它也就是平時講話交流用的東西,沒了心理上的恐懼感。

2、進階

從入門以後,我的英語學習方式真的很單一……就是聽聽聽,讀讀讀,背背背。

再次感謝我爸,他硬性要求我每天早上必須聽英語半小時。這個習慣我從小學一直保留到現在大三,現在因為在外讀書倒是遵守得不是很嚴謹,但意識一直在。2000年的時候還只是磁帶,每天早上放劍橋英語的課文,從起床開始放,放到我吃完早飯去上學。不管學到哪裡,反正是有的聽的就會放。後來有了光碟,就拷到mp4里外放。再後來沒什麼好聽的了,就放公共英語的聽力材料。我本人聽進去多少不好說,但結果是當時我能把劍橋一二三和新概念二的所有課文倒背如流,公共英語的聽力材料提個頭我就知道選什麼。

多聽了就對發音什麼的完全沒有障礙,發音於是就練好了,還有英語語句之間的停頓、義群之類的東西,只有多多接觸才會有體會。

多聽多讀就能背了。而且這個階段我的所有背誦都是被動的,是每天循環播放以後這些字句刻在腦子裡成了生物本能,根本不用動腦子就能背= =想當年我靠每次上課起來背課文得了多少小紅花啊= =

我認為語感就是靠聽說讀來的。這一步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這一階段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再次再次感謝我爸,給我買了全套書蟲讀物。對初學者強烈推薦。認識生詞、習慣英語閱讀的好方法,就算是沖著中文去的也會多多少少看點英文。

另外,把自己暴露在英語環境中。小學開始聽歌就專聽英文歌,一直到現在都改不過來,中文歌都是為了KTV里合群聽的。多看看有英文的雜誌,瘋狂英語啊什麼的,看看英文故事和小說,再簡單的也好。讓自己習慣英文的出現。

這時候的我會了一點粗淺的語法,但沒有認真學過,因為語法的存在就是為了讓你看懂句子和正確搭建句子。可是多讀多看了怎麼不會呢?

3、初高中

進了高中之後才開始正式學語法體系,時態啊從句啊什麼的。高考選擇題考的也大多數是這個。其實語法就是為了應試,教授的也大多數是技巧性的東西,沒什麼意思。還是那句話,有了語感你甚至都不用分析它是什麼從句就知道答案了。分析還要動腦子多煩啊。

英語水平最本質的提高還是要像對待中文一樣對待它。

比如,買自己喜歡的小說的英文版。像我買了簡愛呼嘯山莊哈利波特的英文版,生詞也不用怎麼查憑熱愛就看得八九不離十。這樣長久下來對英文遣詞用句肯定有幫助。(當然莎翁什麼的還是算了……)

比如,找到自己喜歡的外國歌手/組合,聽歌,抄歌詞。

比如,堅持看美劇遮字幕。看不懂再看唄,雖然我也沒堅持完一部劇。

比如,把手機界面統統弄成英文。我大學才買了手機,一開始也不太習慣尤其設定里的某些詞不懂。但是沒有關係堅持下去,很快你就會發現中文很不順眼了= =

比如,持續閱讀和朗誦英文。我高中堅持買英文版心靈雞湯,每天睡前大聲讀一篇,讀完一本買下一本。純習慣,改不來。

比如,看新聞只看CCTV NEWS,反正看畫面也能看懂一些的,久而久之習慣了語速還有新聞用詞(當然前提要有一定辭彙量),對考試做閱讀有點幫助。

比如,多讀國外期刊的本專業文獻。對專業對英語都有好處。

比如,有條件的話和小夥伴用英文辯論吧。高三暑假去蕭山和平英語村學習了兩周,完全浸泡式,對英語思維鍛煉極大。尤其是英文辯論,直接從一閃而過的想法轉化為口頭英文說出來,感覺太棒。印象特別深刻的事情有兩件:一是某天數數突然發現自己數的是one two three four five。二是回家的車上想和爸爸聊天千言萬語不知道用中文怎麼表達倒是腦子裡全是英文= =

總的來講,提高英文水平的本質方法還是練語感。

對於題主來說,不要理會他人的眼光,每天堅持聽說讀練起吧。成效其實很快噠。

不要忘記背單詞噢!加油!


我覺得應該是先學語法,然後才能形成語感。所以不存在哪個更重要的說法吧,是一個過程的兩個階段-.-。

親身經歷:學外語和學打乒乓球差不多。學打球一開始先學動作,自己拿個拍子重複練習,動作要做到位,比如球拍揮到額頭部。在你一開始練習這個動作時,你的心裡一定在告訴自己要把拍子揮到XX地方,有時候還會沒做到位。這就類似剛學某個語法之後立刻來造句,必然是很不熟練磕磕碰碰的,想著句法的要求然後吐詞,有時候還會犯錯。經過大量的上台練習,最終揮拍子變為無意識的習慣,條件反射了,根本不用提醒自己動作要做到位。這就如同用某個句法造了很多句子之後十分熟練,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現象,這就是語感。


這個事兒要從口語說起,口語是不是總給人一種不講語法的錯覺?但其實根本不是不講語法,而是那些看似「不講語法」的人,已經把語法在大量日常重複使用中,內化成為一種抽象的邏輯,這個時候就不需要根據某些規條幫助記憶這些規則。你們是不是覺得這個描述特別眼熟?沒錯,這就是那個至今沒有一個老師給你解釋明白的所謂「語感」,語感即語法內化的終極體現,但這絕對不是什麼與生俱來的東西。那是大量練習和實踐得出的。「語感」是個徹頭徹尾的偽概念。

語法的條目就是個工具而已,因為某些邏輯必須轉化成語言你才能記住,幫助你記憶這些邏輯,但是當你的嘴巴已經本能地把某些合乎規則的組合脫口而出的時候,你就是不需要工具(語法條目)去記憶了,小寶寶學說話完全就是這麼回事,通過模仿父母提供的大量實例去內化語法邏輯,形成了表象上的所謂「語感」,而非跟你現在學英語一樣,只能記條目。想想中國孩子學說話是不是這麼回事?廢話!任何語言都一樣!

結果咧,「語感」竟然成了某些熊學生不學語法的託詞了?你特么一沒有人家外國孩子從小通過實例內化語法邏輯的學習過程,二特么不願意通過記憶語法條目構建語法邏輯,哪兒來的碧蓮聊「語感」啊?典型的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的睜眼瞎思維,「語感」這詞被你說出來的時候,本質是什麼你真的懂么?

舉個實例:

(部分)中國人會本能地反應出來「的、得、地」的使用區別,看到錯誤的用法就是不由自主地彆扭,並試圖糾正(我就是個典型),但是如果讓他們去規條性地總結這三個字的用法規範,可能也得藉助腦內的實例重現,在紙上寫個10分鐘能寫明白。

這就是「語法邏輯」的內化,而不是規條化地理解「語法形態」,樓上有個例子特別好,you is a word,太能說明問題了好嗎,這就是語法邏輯而不是拘泥於形態啊,要是單論形態,這句子是要被老師請家長的啊!所以外國人某些口語其實是合乎「語法邏輯」的,形態上,基於便利需求,自然有他的隨意性,不難理解吧。所以啊,那些說「口語不講語法」的普遍過公六有困難,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理解「語法」的本質,那不是規條,「語法」是TM邏輯,是思維方式,是重構你的大腦,是「教你怎麼演好一個歪果仁」的劇本!理解為規則和法律你就真的學不好外語了!

所以指望這幫丟人玩意能講明白什麼關於語言學習的道理?

一票傻逼言論,不給好端端的學生帶到溝里真的就阿彌陀佛了!

至於那些連義務教育階段還沒脫離,就給我大談語感的熊孩子以及老師,你們自己給自己說聲「滾」吧,我是真的懶得勸,畢竟這個世界並不需要那麼多外語學得好的人。

還是那話,不懂可以不答,不扣工資,別耽誤人。


輸入上是語感重要,輸出則是語法重要。

我的一外是日語。作為悲催的小語種生,我是高中畢業才開始學英語的。在那個悠長的假期里,我實在沒什麼事干,就買了本國際音標的小冊子,把音標先給學會了。

上大學以後上過新東方,也參加過大學提供給小語種生的英語培訓。為了培養自己對英語的熱愛,我開始尋找能讓我喜歡上的英語作品。最終,我愛上了CSI這部美劇。

那時候的美劇字幕遠沒有現在好,只有中文,還經常是錯的(看到四五季的時候我已經能看出很多俚語的翻譯錯誤了)。我也沒聽寫,沒跟著學,就那麼放著看。

我覺得這種語言學習方式很自然,不費勁。但是我也知道自己起點太低,所以大二下學期去買了本星火四級辭彙,很痛苦地從A開始看。我看我以前的筆記,發現自己連about都不認識的時候還真是很感慨。

我清楚地記得,看到R的時候我實在受不了了,書一扔就去考四級。抱著「反正我掛了也沒人會笑話我」的想法,我居然通過了,成績也還行。

這讓我覺得自己的方法可行。於是我把CSI前五季反覆看了2遍,也沒再背單詞,就過六級了。

四六級是不是都有作文我不記得了。我只記得有一個作文是讓寫一個類似演講的東西,我就是回憶著美劇里說話的方式寫的。

現在看來,四六級只是入門,即使過了,英語水平其實還差得很。而且只靠語感提高語言水平,很快就會碰到天花板了。

如果拿考試的題型來說,我覺得語感可以解決填空、選擇、聽力、閱讀和小作文,而口語和較長的大作文則必須有較好的語法基礎。

我現在英語上最好的就是聽力,一般的美劇沒字幕也完全沒問題。閱讀也還行,就是讀得比較慢。因為有時候我需要把一個詞念出來才能想起它的含義。因此讀英語書我就更多地選擇audio book,結果惡性循環,搞得自己越來越文盲。像The Economist這種語法複雜的也經常看不懂。

我現在寫作和口語都很差,無力進行邏輯較強的表達。剛買了 @惡魔的奶爸 推薦的語法書,準備好好補一補。

說到底,語法、語感都很重要。畢竟輸入和輸出雙向暢通,才能算是學好了一門語言。


前面 @青格樂 和奶爸的回答我都很贊同。因為我自己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就不是從一筆一划開始學習虛擬語態,分析什麼從句開始的。現在說口語基本無障礙,並且能做到99%的語法正確(包括生活英語,和商務場合英語)。我與很多一起輔導過口語的中國學生交流過,也主動的發現口語提高或者英文應用水平的提高問題究竟在哪裡。輸入、輸出、外界環境這都是重要因素,但是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反饋」。

我是從到了美國之後才真正開始口語上有進步的。我是適應性很強的動物,基本上一個表達方式自己用一次,用錯了,再聽別人用一次正確的,我就再也不會錯了。大部分的native speaker也有一種self-correct機制。即就算對方用了錯誤的表達,語法不正確的表達,他們也會在腦子裡自動轉換為正確的表達,就在他們轉換之後,他們有時候會重述一下,已確定自己明白了你的意思。而這個重述的過程,正是我矯正自己的機會。就是因為有了無數次這種或大或小、一來二去的矯正過程,我的口語進步速度非常快。而因為遵循了沉浸式的原則(其實當時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式,只覺得自己要把英語當作母語來說),其它方面也不斷得到提高。

所以我覺得,一定要把這個「反饋」的概念灌輸給自己。比如看美劇時,發現對方有一個表達,是自己原來就想表達過的,但是不確定是否可以表達正確的,一定要提筆記起來!然後下次用出去。這樣就能變成自己的。所以學英文,真的要有心。

另我認為,輸入、輸出真的沒有誰比誰更重要。現在的國人能接觸的英文資料已經太多了,但是能應用上的部分,或者思考過要如何把這些東西應用成自己的占這些信息量中的幾成呢?

應用起來吧,參加英語角,英語events,在quora上寫答案,等等等等,靠你自己去發掘。

同時,深圳的小朋友,如果想用一杯咖啡的時間練習口語?戳這裡:http://www.douban.com/event/22490827/


很多同學經常問一些英語該如何學的問題,如單詞該如何學、語法該如何學、口語聽力該如何學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現在針對這些問題逐一列出並給予解答如下:

1. 什麼是英語思維?

答:英語思維從字面上理解有兩種意思,一種是用英語進行思維,一種是英語所蘊含的思維。後者即英語的思維方式、思維角度,也就是指蘊含在英語語法規則中的思維及其原理。所以要正確地使用英語進行思維的前提是我們必須首先要掌握英語語法中的思維及其原理。

2. 什麼是英語語感?

答:語感是對語言的感覺,是指在學習和使用英語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感性經驗。語感並不能等同於語言規律,只是對語言規律的一種朦朧的感性認知,所以很多時候你的語感並不靠譜。很多人想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來建立和強化語感,並寄希望於能最終獲得英語思維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或者說是事倍功半的。

3. 什麼是語法?

答:語法是語言的法則,是語言規律的高度凝練。語法和語言是共生共存關係,有了語言也就有了語法。

4. 為什麼母語不用學語法,而英語卻要學習語法?

答:之所以母語不用學習語法是因為我們生活在母語環境中,每日耳濡目染,同時自出生時起伴隨著成長,父母逐字逐句地教,逐字逐句地糾正,從而在無數次的重複中不知不覺內生了母語的語法規則。而英語作為一門外語,我們僅僅在英語課堂上才能獲得一點有限的練習,幾十個學生面對一位老師,不能象學習母語一樣得到大量有效的練習和矯正,所以無法像母語一樣內生正確的英語語法規則。因為無法自然地內生,但是又需要這套語法規則來約束和保障我們正確地使用英語,那麼只有去學習語法規則。

5. 語法為什麼那麼難?

答: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傳統的英語教學並沒有真正地理解英語語法,並沒有建立起完整、系統的英語語法體系,也沒有真正認識到英語語法規則所蘊含的思維本質,因此導致在英語教學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造成大量語法概念的理解混亂模糊、語法結構撕裂散亂、致使原本簡單系統的語法體系支離破碎,漏洞百出。

語法之所以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書店大部頭的語法書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動輒上千頁,厚厚一大本,更有甚者分成數冊,試想有幾人能耐心看完?無形中給讀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形成了英語語法非常複雜難學的印象。

英語語法很簡單,初中以上基礎的學習者數十課就可以理解學透、系統掌握,而無需耗費數十年時間學習。

6. 學了多年英語,為什麼還是看不懂、寫不出、說不了?

答: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是因語法和單詞基礎不夠紮實造成的。英語文章由句子組成,句子由主、謂、賓、定、狀、補語組成,謂語是句子的核心,有各種時態和語態的變化,所以如果語法紮實,那麼謂語部分無論如何變化,都可以正確地寫出。謂語之外的其它部分由單詞、短語、從句進行相應的語態和時態變化作為上述句子的成分。語法和單詞不紮實就會直接導致聽說讀寫的障礙。

7. 英語學習有捷徑嗎?

答:俗語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做任何事情都有其捷徑,都要有一個科學的規劃和安排,而不可貿然開始。比如有的同學以單詞入手,手捧詞典從第一頁開始背起,沒有多久就放棄,然後再次開始,再次放棄,直到最後徹底放棄;有的同學以語法入手,面對眾多語法圖書茫然無措,隨機選擇一本厚的開始學起,看不到一半也放棄了;還有很多同學以大量的泛聽、泛看、泛讀、泛背入手,以為量變終能導致質變…結果苦不堪言,收效甚微。

英語學習是有捷徑的,這條捷徑就是借鑒和學習別人已有的經驗和積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不是盲目地重走前人已走過的漫長探索之路。英語學習可以是快樂的,正確高效的英語學習應該按照如下順序:

1.首先學透語法,建立起完整系統的英語語法體系,即建立起英語語法的全局視野。這時在你的頭腦中已經建立起一台強悍的英語語法處理器,英語閱讀和寫作的語法障礙已經消除,你就真正進入了英語學習的高速公路。那麼如何快速高效地學透語法,參見《英語思維:10節課建立完美的英語框架體系》視頻課程和同名圖書《英語思維:解密英語語法的原理》。

2.語法障礙消除後,剩下的就是聽說讀寫以及單詞的學習了,這時最佳的英語學習方法就是通過大量精看、精學每一集原聲影視劇來全面提升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

語法和思維可以很快建立,辭彙和聽說讀寫則需要終生學習。

8. 學英語沒有語言環境怎麼辦?

答:有了語言環境也不一定能夠說好,大量的海外華人不能夠流利地使用英語,有很多身在國外卻報名國內的在線視頻課程來補習英語,甚至有把小孩送出國的父母又把小孩領回國學習英語的例子。原因很簡單,因為英語基礎太弱,交流了幾次,自己聽不懂,老外也不明白,導致彼此都不願意再進行交流。有大量沒有出過國沒有英語環境的人英語卻掌握得非常好,所以沒有英語環境並不是最重要的。

但是英語環境確實非常重要,沒有英語環境,就好比學習游泳卻沒有游泳池。這時就需要我們自己創造英語環境了。那麼如何創造英語環境呢?答案就是看原聲影視劇。原聲影視劇擁有最原生態的英語環境,口語純正、發音標準、辭彙量巨大、都是日常工作生活中最實用的單詞、口語,拿來就用。而且可以快進,可以快退、有聲音、有畫面、有情節,不認識的單詞可以暫停查詞典。還有什麼樣的語言環境能夠比原聲影視劇更好呢?看一遍不夠,看兩遍、三遍、十遍、二十遍,直至看到你脫口而出。還有什麼對白會不理解,什麼單詞會不認識呢?

9. 學英語找外教好嗎?

答:在教大家開口說英語和練習一些簡單的對話方面,外教有其優勢,但是在教單詞和語法方面,外教和中教就不可同日而語了。如果讓外教來教語法,那麼僅僅就語法中的一些常見術語學生都難以理解,更不用說去全面理解系統的語法講述和解釋了。讓外教教我們英語語法就好比讓我們教老外中文語法,我們大多數人對中文語法都是視而不見、習以為常的,大多數的外教對英語語法也是如此,就是所謂的當局者迷,對自己在熟悉不過的母語語言的語法反而稀里糊塗。所以我們無需盲目的迷信外教,同時英美人也並沒有真正地理解英語語法的內在本質和彼此關聯,並沒有建立起完整、系統的英語語法體系,所以不要神化外國人對英語的理解,正是因為英美人混亂的語法認知才導致我們中國人學習英語如此艱難。

在看原聲影視劇學習口語和找外教學習口語之間,無疑看原聲影視劇的效果要好得多,性價比也更高。當然如果要口語實練,還是找外教練習最好。

10. 如何看原聲影視劇學習英語?

答:前面已經講過如何利用原聲影視劇給自己營造語言環境,那麼如何看原聲影視劇呢?

首先是原聲影視劇的選擇,對於基礎薄弱的同學可以選擇一些內容簡單,有雙語字幕的原聲影視劇,比如兒童題材的影片如《奇幻精靈》《小鬼當家》等,對白較少,情節較容易理解。也可以選擇一些經典影片如《羅馬假日》《阿甘正傳》等,多看幾遍可以提高對原聲影視劇的興趣。基礎較好的同學就可以選擇時間稍短、難度較大的原聲影視劇如《生活大爆炸》《人質》等,內容豐滿、情節有趣、對白量多,辭彙豐富。 20分鐘的原聲影視劇認真地精看往往需要60分鐘的時間,所以時長盡量選擇在30分鐘左右的,不然完整地看下來會比較疲倦。

第一遍泛看,以輕鬆的心情享受原聲影視劇,熟悉劇情,這樣才能寓學於樂。

第二遍精看,看懂每一句台詞,查閱每一個生詞,不放過每一句俚語。

第三遍精看,在第二遍的基礎上已經輕鬆了很多,繼續鞏固第二遍的成果,熟悉有用的口語和重要的生詞。

第四遍泛看…

......

第十遍泛看…基本可以脫離屏幕。

十遍看下來,劇中的生詞基本消滅了,劇中對白基本掌握了。當所看的劇集越多、遍數越多,遇到的生詞反而會越來越少,口語聽力卻會越來越好,每一集所需看的次數也會越來越少。如能邊看影視劇,邊記筆記,反覆鞏固,則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口語訓練除了在看劇時同步練習,還可以在休息時、散步時,邊走路邊回憶、邊練習,效果更佳。

小說、文章、只有文字,沒有聲音、沒有畫面、看一遍都不易,很少有人能堅持看兩遍、三遍、十遍,但是看原聲影視劇可以。

最後,看原聲影視劇學習英語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你已經消除了語法障礙,不然還是需要先學透語法。

歡迎添加訂閱號:生活大爆炸精學筆記 (thebigbang01)和老師一起精學每一集生活大爆炸。

11. 英語單詞需要死記硬背嗎?

答:英語單詞不需要死記硬背,死記硬背讓人痛苦,學習一樣東西,一旦讓人痛苦,那麼一定就有問題。英語單詞的學習和記憶只有像母語辭彙學習一樣,自然而然、循序漸進,才能真正掌握。凡是死記硬背、急功近利地學習,遲早都會忘記。說到這點很多人會想到有這樣的一些課程,一個月記住5000單詞,一個月記住10000單詞這樣的速成班,其都是急功近利,淺嘗輒止的表現,往往是蜻蜓點水,混個眼熟,應付考試,考試結束了,所學也就還掉了。記憶詞根詞綴的方法不可取,大量的詞根詞綴記憶和理解已不容易,更何談大量的單詞記憶,每個單詞都有眾多用法、意義、詞性、片語搭配,如何能在短短一月內記憶掌握。想想我們學漢字的時候有大量去記憶偏旁部首嗎?有對偏旁部首追根溯源,一探究竟嗎?當然如果喜歡並且時間充沛則另當別論。

單詞不用死記硬背,那麼怎麼學習呢?

如上所述,在影視劇中學習,在不斷的重複中記憶。不要放過每一個生詞,與每一個生詞親密接觸、全面了解,這好比進入一個新學校,面對新同學,只有彼此親密接觸一番、觀察一番,他們的音容笑貌、性格特點、姓甚名誰、在多次的相見中,便如春風化雨般逐漸印在心裡。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單詞,這才算真正的掌握單詞。

當然如果為了應付考試,想短期混個眼熟的也可以考慮速成班。

12. 我們學英語能達到英語母語者的水平嗎?

答:我們可以無限接近,但是很難達到,想想老外能像我們一樣欣賞《紅樓》《三國》《唐詩》《宋詞》嗎?很難!我們學習英語也是一樣很難達到英語母語者的水平,單單從辭彙上我們就很難達到他們的水平。

上圖為英語母語者年齡辭彙量分布圖,由上圖我們就可以看出,英語母語者3-8歲已經擁有了10000左右的辭彙量,8-18歲擁有20000左右的辭彙量,18-38歲擁有了近30000的辭彙量,一些專家學者的辭彙量更是達到了50000-100000的數量。

而我們的5000辭彙量、10000辭彙量怎麼能和英語母語者的5000、10000辭彙量相提並論呢?

經常有人問能否聽懂原版影視劇這個問題,原版影視劇的聽力難度比英語新聞的聽力難度要高的多。英語新聞的播報有固定的模式,固定的辭彙,發音清晰,語速一致,干擾較少;而原版影視劇就不同了,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背景音樂、不同的口音、不同的語速、不同的題材、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歷史、不同的方言、不同的俚語,抑揚頓挫、大小高低……,想想我們看國產片,有時都需要看看字幕,何況是英語呢?

但是不要因為難以企及就放棄,至少我們可以交流,可以閱讀、可以欣賞,可以娛樂、可以工作、可以環遊世界。所以無需給自己太大壓力,無需制定一個難以企及的目標,學習英語為我所用,為我所樂。

13. 英語學習遭遇瓶頸期,該如何自我提升呢?

答:英語學習遭遇瓶頸期的同學大多已經學習了多年英語,對英語的使用和理解已經有了相當的積累。但是在繼續學習英語的道路上,卻發現無論自身如何努力,他們的英語能力都很難再提升了,他們找不出問題所在,彷彿遭遇了一堵透明的牆,無法逾越、無從下手。

具體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 辭彙:他們發現縱然自己記憶了大量單詞,也許5000左右、也許10000左右,但是使用時總發覺自己的辭彙量捉襟見肘,明明都認識使用時卻想不到或者不能夠靈活應用。

2. 語法:他們發現縱然自己諳熟了語法規則,但無論是口語還是聽力、閱讀還是寫作,使用時總覺得不能得心應手,表達和理解時總覺得意猶未盡、很多時候甚至猶豫不決。

通過以上兩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其根本原因還是英語的單詞和語法沒有真正掌握所造成的。所謂的單詞量大其實是一種假象,大量的單詞僅僅限於認識的層面,其眾多詞性和詞義根本沒有掌握。所謂的諳熟語法其實也是一種假象,對眾多語法規則的理解不過是浮光掠影、淺嘗輒止,其實並沒有真正地理解其本質,因此在運用的時候就會僵硬機械,而不能靈活運用。 所以還是要從根本出發,打牢單詞和語法基礎,做到真正地掌握每一個所學單詞的詞性和詞義,真正地理解和吃透每一條語法規則的本質。當你真正掌握龐大的辭彙量、真正建立起英語語法的框架和體系之後,在配合大量原版影視的學習和訓練,最終量變導致質變,讓你的英語學習浴火重生。

14. 兒童是學習語言的天才嗎?

答:兒童學習一門語言需要漫長的時間,需要父母師長無數次的重複和矯正才能慢慢掌握,其過程往往需要十數年之久。而成人因母語能力的建立以及已有大量事物的認知,通過採取科學的方法,卻可以快速的學習和掌握一門外語。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成人的語言學習能力要遠勝過兒童。 可以用學習編程來類比學習語言,在你初次學習C++語言的時候,你會學習的較慢(好比兒童),而當你掌握了C++之後,再去學習Java時就會覺得非常的容易了(好比成人)。成人學習語言的時候往往被工作、生活等所干擾,也沒有兒童學習語言時的環境和父母師長無微不至的指導矯正,所以無法做到像兒童學習語言時的專註和自然,因此給大家造成了兒童是學習語言天才的假象。

15. 如何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答:英語不可當成學業和任務來學,而是因為喜歡或真的為己所用而學,這樣就有了學習英語的動力。那麼如何才能獲得這種動力呢?喜歡週遊世界嗎?不懂英語似乎寸步難行;喜看英美大片嗎?能看懂原版字幕那豈不是很酷;喜歡國外遊戲嗎?不理解英文說明讓人抓狂;想做編程高手嗎?英文太差也會困難重重……,讓你想學習英語的理由還有很多很多……,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莫過於看原版影視更好,隨手可得的片源,廣泛的題材選擇(愛情、戰爭、警匪、傳記、記錄等等)、精彩的劇情、異域風光,在給你帶來歡樂的同時,潛移默化的提升了你學習英語的興趣。所以當你對學習英語的興趣還不是那麼濃情蜜意的時候,那麼就多看原版影視吧。


語法決定下限

語感決定上限

大部分人的語法知識在中學階段就已經學完了

native speaker和專業研究語言的學者不在討論範圍內


題主說提的問題,本人比較有感觸。語法與語感,孰重孰輕,這本身就沒有約定俗成的答案。只是依照自己的親身經歷提出一些建議,如有不到之處,敬請見諒。

自高中以來我的英語都不算是很好,上大學後,在給教育部交了5、6次福利費後,靠著死記硬背勉強踩著線通過了四級(可能是本人天資如郭靖般「聰穎」,再加上毅力還不夠吧),後來還報了考研,英語考了個35分,連國家線都沒過,至此留下陰影。大學畢業後,一直沒怎麼碰過英語,以前靠死記硬背學到的什麼單詞啊、語法啊,統統又還給老師了。

但是在領略到語法的真正奧義後,才發現以前的認知是多麼的殘敗不堪,甚至很多知識點都是錯誤的,可以說顛覆了我記憶中的全部知識體系。以前不懂的經濟學人、時代周刊、紐約時報等,在真正搞懂語法後,(是真正搞懂,不是背誦),基本上可以看懂整篇文章,也拿了2016年的考研英語一真題做了一下,效果大跌眼鏡,完形填空錯4個,閱讀理解錯3個,這對於一個英語底子極差的理科生來說應該算是不錯的了。為了進一步驗證我的英語水平,還測試了下六級真題(也是按照規定時間做的),撇開作文沒做,打了個550多分,這下才確信自己英語水平確實長進了。

針對題主所說的,英語語法肯定是要學,而且是要對語法追本溯源,真正弄懂為什麼要這麼用。干說沒用,直接舉例說明,以下是摘自微信公眾號:外刊時文雙語精析的一段,本人英語語法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來自於它:

關於學英語的過程,我有自己的很多故事,以後我會寫一篇專門的文章說一下當年我自己的北大法學院艱辛考研之路。現在只有不到50天就要考試了,估計很多基礎不好的童鞋正在考慮是否放棄翻譯還是放棄完型填空了,或是開始卯足勁背一些考研作文的模板了。但是無論你採取什麼方法,我現在還是要跟各位分享一下一些非常入門的閱讀和寫作的常識,而這些常識很多考研的名師一般也不會講,因為很多考研的名師本身自己的英語一直就比較好,他們或許根本不知道一名學英語還沒有走上正軌的同學的煩惱。而這段時間正好是我最難熬的那個階段,相信你有可能也正在經歷。

原則一:每個英語句子一般都以句號結尾,有些時候用分號。

大家不要笑,拿到一個句子首先看看這個句子在哪裡結尾,句子有多長,可以避免很多誤判,以我自己的經歷,在分析句子的過程中,由於考試時間比較緊,人也比較緊張,經常有時候會把兩個句子看成一句在不停的看,結果搞到最後浪費了好幾分鐘的時間。沒有辦法,這個是菜鳥的典型特徵。不怕大家笑,至少我經歷過,呵呵。

原則二:每個句子只有一個謂語動詞,要麼就要用連詞形成並列謂語結構。

大家可能又會有疑問了,拜託,這個應該不可能吧?那我再把這個原則闡述清楚一下,相信很多人聽過一些考研名師的講課,其中心思想就是確定一個句子的主幹,這個也是我下面要闡述的原則之一。

但是據我的調查和了解,很多朋友對於主幹到底要怎麼找不是很清楚,感覺轉了十來分鐘好像終於找到句子主幹了,但是又不是那麼確定,而時間就一不留神的過去了。那麼我告訴大家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拿到句子以後在看的過程中先把動詞圈出來,如果你現在告訴我不知道什麼是動詞的話,那我就真沒有辦法了,需要提醒的是BE也是動詞哈。圈出來以後,動詞就只有兩種了,一個是主句的動詞,其它是從句的動詞。那麼這個時候主幹就基本上已經出來了,找到這個主幹的動詞相當於就找到了句子的主幹。當然需要提醒的是,有些時候會有幾個並列的主幹謂語動詞,但是這個現象很好判斷,就是後面的並列謂語動詞肯定前面要麼就是有連詞,如and,but等,要麼就是有標點符號,英語的句子是一板一眼的,形式非常重要,不像中文的「形散神不散」,語法死板的要死,所以就很有規律。如何判斷是主句的謂語動詞還是從句的謂語動詞也很簡單,從句多半會有先行詞that,which,who什麼的,一看就是,第一遍把它划出來,注意有些that省略的現象。

然後英文的句子結構一般是「尾重原則」,就是說句子從謂語動詞開始後的那些部分一般而言會比謂語動詞前面的主語或其修飾語部分長一些。而且一般而言,主語和謂語不會相隔太遠,除非會有一些插入成分。放心!插入成分一般都會有逗號或者破折號隔開,會讓你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滴。因為無論是誰運用哪種文字寫什麼東西,最基本的一個原則就是要讓別人看懂,不致產生混淆,當然不排除你的目的就是不想讓別人看懂而讓別人覺得你很高深的樣子,這個是玩忽悠,不在討論之列。

原則三:閱讀或寫作任何一個句子,請確定這個句子的主幹。

主幹是啥?大家想像一棵樹吧,英文的句子都是「多枝共干」型,一般而言主語+謂語+賓語就構成了主幹,某些情況下會有省略,但是在文章中一般做謂語的動詞是很少省略的。那麼能夠做主語一般是名詞、代詞或者動名詞或者不定式等,不知道什麼是動名詞?說實話,我也不太清楚,就是ing結構吧,懶得去區分了,反正我經過這麼多考試,還沒有考試考我這個動名詞的定義的。不定式是什麼?就是to+動詞原形,至於它叫什麼,你愛記不記吧。說到這裡,你可以去聽很多考研名師講的句子分析課程了,此處略去幾萬字。那麼我要提醒的是,主幹確定後,剩下就是給主幹搞裝修了,也就是說主幹就是一個房子的框架,你要去加一些修飾性的成分了,如形容詞、副詞、從句等,這些都是框架結構外的各種積木組件,至於你怎麼去打扮,那就是你的水平了,也不是一句兩句話可以說清楚的。後面我可能會繼續寫一些相關的關於裝修的文章,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關注。

最後我摘取了最近經濟學家雜誌上刊登的關於中國的一篇文章的第一段內容,共大家參考一下:

China is developing clean sources of energy. The problem is gettingthem used

734 words

BEIJING

MUCH of what China has achieved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its impressive economicgrowth, the rise of its global stature and the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for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is attributable to one decision: ditching the Maoist model of central-planning that had shackled the economy.Yet some important industries have yet toembrace the market. Power generation is one. As China struggles to reconcile its soaring energydemand with its need to clean up an increasingly toxicenvironment, reform is becoming moreurgent.

大家可以從這段文章中運用我說的三個原則:先看清楚第一句話的內容是從哪裡開始或者哪裡結束。Much of what引導的是一個名詞性的從句,其中的hasachieved是從句裡面的謂語動詞,但是肯定不是主句的謂語動詞,因為後面還有一個無依無靠的is attributable to的謂語結構,至於兩個破折號之間的成分,或者兩個逗號之間的成分暫時可以無視。這個名詞性從句是不是完全可以用一個名詞代替呢?如整個句子用achievement代替,語法沒有一點錯誤,只是沒有那麼具體罷了,名詞性從句存在的理由就是一個漂亮的裝修,便於把achievement說清楚而已。後面的都是短句,更加沒有問題了。

但是在讀這個句子的時候,你發現了嗎,作者是怎麼運用辭彙的?關於「增加或者提高」,你看人家是怎麼用的,用了growth、rise和improvement。解決什麼需求,人家用的reconcile,還有那個該死的soaring(翱翔),肯定會算一個閃光點,當別人都在用increasing或者growing的時候,你用了這個單詞的話,如果你是閱卷老師的話,你會怎麼給分?更不用提ditching和shackle了。

說了這麼一些,我的主要目的是想引導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如何品味英文的句子,看到每個句子就要象解數學題一樣,用最快的速度解析這個句子,並且能從這個句子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形成這個習慣,肯定就會慢慢的產生興趣,都後面幾乎會欲罷不能了,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以上為摘抄的一部分,如果有興趣可以加微信公眾號看看,說不定對你會有幫助。其公眾號中也有關於如何學口語的方法,好像是叫「影子跟讀法」,本人也比較喜歡的是它對經濟學人地道的翻譯極其詳細地辭彙解析,是一個比較不錯的英語學習平台。


語感不就是習慣了之後的語法么…就好像你說中文,主語謂語賓語你都知道,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搭配也都好像是天生的,這就是語感。但是中文你也是學來的,不是天生的。只是因為小孩子對語言的學習能力太強了,你只需要聽別人說就可以都學明白。

現在長大了學英語,當然就得按部就班地學,語法肯定是比語感更基礎的東西吧,語法是學來的,語感是說出來的。學語言沒啥捷徑啊,天天堅持聽說讀寫,背單詞,多看英語文章,聽英語,自然就有了語感。

所謂的語感在做題方面的作用也只是局限於單項選擇題和完形填空吧,但是這些題的本質還是辭彙啊,你都能看懂了有沒有語感都無所謂啊(啞巴英語不一定考試不能拿高分),至於聽力還有閱讀考試,既和語法沒關係,也和語感沒關係,能不能聽懂聽明白才是關鍵,說到底還是辭彙量(熟練掌握的辭彙)。最後作文和口語,一般都是先中文構思然後英語寫吧…反正我做不到拿英文構思…當然不是逐句翻譯,所以能不能寫好能不能說好看的其實是你的知識儲備,最後能不能表達又是你的辭彙量,語法什麼的我覺得學了五年以上英語的人一句話不知道漏賓語吧…也應該都知道一句話只能有一個賓語吧,時態什麼的忘了只是不熟練,從句你仔細點也沒道理不會寫啊…


我暈 當然都重要 這還用討論嗎 有這個時間趕快好好學好好練吧

語法 語感 只是學語言過程中的兩個概念 其實這兩者根本分不開啊

熱衷於討論「二者孰優孰劣」這種問題也是一種強迫症吧


哈哈,一不留神把答案看個了便。我也來說兩句,最大的感受就是兩個,

第一這是一個從我一開始學英語就困擾的難題,然後今日卻在答案中看出了文獻綜述的感覺。

第二就是針對問題本身,應該是有個前提條件,針對不同的人群,針對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答案。

——————————————————————————————————————————

首先,樓上幾位的答案。都講的很不錯,有深入分析的,有詳細例子的。我也就不必畫蛇添足了,僅是總結一下吧。

1、關於語法與語感的重要性

比較精闢的幾個答案就是:

比如 @子越中原 所採用的知乎風答案:語法是下限,語感是上限。

比如二外習得者@愛瑪儂 提到的輸出靠語感,輸入靠語法。

@蘇涼年 提到語法屬於語感總結出的法則。

他們三位,簡潔有力地說明了語法與語感各自的重要性。

2、關於學習或者掌握的先後順序

那麼到底是在學習過程中,重點先學習語感,還是語法?或者說只學語感還是語法?

而後,@夏之易 ,認為「我認為學習英語最重要的是語感,語法在語感基礎上搭建。」

@Huiyang Wang 認為先學語法,然後才能形成語感,並給出了一個練習乒乓的例子。

他們討論了,學習或掌握語法與語感的先後順序

3、語法與語感更為深入的研究或探討

那麼從理論上,這些語感和語法倒是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其間又有什麼關係?

最後 @青格樂@Jace the Insider 從更深的層面闡述了語法與語感的概念及其理論。@青格樂 認為語感更重要。 @Jace the Insider 認為語感是一個偽命題,並且提到「語感」竟然成了某些熊學生不學語法的託詞了?這個正中大多數學習者避重就輕的心態。

———————————————————————————————————————————

個人結論:在考慮對英語不同需求的場合可以側重某一方面,但也不應該將語感的培養和語法的學習分離太開。也就是在不同場合重要性不同,需要學習和掌握的先後不同。比如

(1)應試階段:以高考為例:追求極致130-150,語法與語感同樣重要。130-110,語感相對重要。110以下,就不用討論這個問題了。先突破單詞關。考研、雅思、托福、PETS等再最求極值的時候,語感與語法缺一不可。

(2)口語交流:高級場合交流,如同傳、學術報告等。應該和應試中最求極致差不多。一般場合交流,如旅遊時找廁所,那就語感吧。

(3)寫作交流:高級場合交流,如學術論文、合同、信函等,同應試中追求極致,但語法的重要性更強了。一般交流,發個苦逼悶燒或者雞凍昂羊的朋友圈,語感吧。

(4)聽與看:高級場合:閱讀專業論文、合同、信函等,同上。看電視、聽歌,語感吧。

———————————————————————————————————————————

另外,推薦一本也是一位知乎網友從奶爸小站推薦出來的語法書:

網上盛傳的《旋元佑英文文法書舊稿》與《文法俱樂部》和《語法俱樂部》有什麼關係? - 英語語法

也就是@旋元佑老師的書。


語感吧,我語法完全不行啊,但是做題的時候看完一遍基本就知道選什麼了,沒有為什麼,就知道該選那個……


你真的認真學習了嗎?

很多人都在講方法。努力不夠談什麼方法?

中考我們班一半以上都是108分+ 我是118分 。高考又是全班人一半以上 120分 我138分(不知道你哪個省)

哪有什麼方法?先努力夠了再談方法怎麼樣?

我到目前為止還是覺得我的口語很一般,不過還是覺得多讀多練就有收穫了。

發現怎樣也無法提高了。這句話簡直是在逗我。


個人覺得語感更重要。

(●—●)可直接跳到下拉分割線處開始看

說下我自己吧

小學四年級開始在課外跟老師學(之前根本沒認真學 跟玩一樣的)從最基礎的開始 書寫 音標 簡單的問候對話等等 然後就是不斷的背單詞 讀背課文 背的單詞下節課會聽寫 課文(後期課文長了就是期中重要的句子)要求默寫 默寫課文時老師在黑板上寫些句子 包含要求背的單詞 讓我們翻譯 然後批改講解訂正 再講下一課 一周里周六周日上課

這樣學習兩年後,小學畢業時已有初二,初三的水平了,所以初中英語學的很輕鬆。中考英語接近滿分,然而被數學坑了,題外話,咳咳。

語感就是這樣一點點培養的,當然那時候我對語感還沒有很明確的概念,只是覺得學英語比很大一部分人輕鬆,並且奇怪為什麼這樣。

到了高中,語感的優勢就突顯了。得瑟臉,讓我秀一下,別打我,要打至少別打臉(?˙ー˙?) 高中三年英語成績基本班級前幾,甚至全市前幾,高考130+ 只要文章篇幅不是太長,內容不是超無聊,我都會從頭看到尾沒有任何抵觸情緒。看完後輕輕鬆鬆選答案。 每次有人問我這題為什麼選這個而不是那個,我都會愣一下後回答,等等我看一下啊待會告訴你。。。然後去文章里找依據嘰里呱啦地解釋一番,心裡還在嘀咕,艾瑪我自己做題時都沒考慮那麼仔細的。

然而有時候我也說不出到底為什麼選這個而不選那個。同學,不是我願意不告訴你,我是真的不知道啊π_π (內心戲,卧槽,煩不煩,哪來那麼多為什麼,就是選這個啊) 同學一臉懷疑的看著我,那你怎麼做出來的啊?! 無奈臉,答,語感!

就是這樣,語感,語感,語感。 雖然我語法學的不咋地,但憑著語感,考試時語法題基本不做錯。

………………………………………………………

最重要的是,語感帶來快樂與自信。

語感讓我記憶,接受新知識和反應的速度非常快,當然這是可以訓練出來的,我花比別人更少的時間達到更好的效果,常常令人羨慕不已。而且背誦期間我的情緒不是抵觸的,是相對平靜甚至興奮的,因為內心知道背誦不會持續太長時間。那誰背了好久我只要二十分鐘吶,今天默寫很不錯哦,這篇閱讀別人錯好多但我只錯了一個哎等等。這些小成功,小竊喜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久而久之,背誦(過程)和成績(結果)帶來的快樂會轉化為自信,自信反之會促進付諸努力於過程,形成良性循環。 高中時我的英語和數學是鮮明的對比:對英語,我是自信的,開心的,作業不出意外先做英語;對數學,我是自卑的,痛苦的,因為數學哭了多少次早就數不清了。 正是這樣,我開始不滿足於課堂,在朋友的影響下慢慢接觸原版書籍,雜誌,現在書架上已經有幾十本。是否完全看懂不重要,享受的是過程。比如哈利波特,看了很多遍,不懂的單詞依舊不懂,依舊猜(翻了幾章,以前不知道的單詞現在很多都知道了,開心?ω?),但還是看得很歡,讀不厭。 英語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為了應試,為了畢業,獎學金等等,我想我是真的喜歡英語,樂在其中。

差點忘了語法這傢伙,在寫作中,語法的優勢就來了。想組織好句子,想寫複雜句,全得依靠語法。這時候語感的作用就是在語法錯誤是讓我隱隱感覺,哎,這句子讀起來好像有點彆扭啊

我是真的希望大家都能開開心心的學英語,看著你們哀怨地背單詞,我的內心也煎熬啊!

綜上所述,語感比語法更重要。


當然是語感。語感是一級結果,語法是二級結果。

高中學的語法知識基本夠用了。你覺得大學階段很難再進階了,可能是你學習方式和素材的落後。

私以為只要堅持泛讀還有用英文寫作,偶爾看一下范範文,提升自己的英語到夠用的程度是不難的。大量的閱讀積累中,會將語感慢慢提升,廣泛化,以及準確化。注意選點好素材,我當時見過很多人推薦China Daily,現在想想這種垃圾英語素材就想笑。而一定頻率的英文寫作,則可以將部分語感正確的轉化為語法。

聽力和口語不討論了。


由於各種原因,我直到上大學也始終沒有學語法,基本上可以說對語法的了解為零。做題一直完全憑語感。高考127(滿分150,略有失常),大一過六級時閱讀得了225(滿分應該是240多一點),寫作和聽力比較差。寫這個答案只是為大家提供一種可能——不學語法完全可以學好英語。


推薦閱讀:

古英語話題標記有哪些符號或者特定句式?
有道詞典是英式發音還是美式,它的音標為什麼與牛津上很多不同?
漢語歌比其他語言的歌曲更容易聽錯詞嗎?
辭彙量只有兩千多的人應該如何準備托福?
詞根詞綴是不是最好的記單詞的方法?外國人怎樣看待詞根詞綴以及他們也用這種方法嗎?

TAG:學習 | 英語 | 學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