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相比,中文在語法上是不是有失「嚴謹」?

本屌現在在學西班牙語,再結合之前學習的英語,感覺其他語言(語系相近嘛)有很嚴謹的時態分布,以及表達自己的主觀想法而有的虛擬式,就連11區都有時態分布。中文的一句「吃飯」不加個限定狀語,誰知道是什麼時候吃飯的。不得不說漢語很玄妙,而且有漏洞,可以玩很多語言遊戲。


屈折語最高咯?

這樣的語言觀大概過時了快兩個世紀吧。


首先要告訴題主,並不是

世界上的語言大致可以分成三種:孤立語,屈折語和黏著語

孤立語以漢語為代表,特點就是缺乏詞的形態變化,而通過虛詞和語序變化補償之

屈折語的代表是英法德俄等語言,屈折語的特點是有豐富的形態變化,各種格、陰性陽性之分等

黏著語的代表是日語,黏著語的最大特點是通過在詞尾黏著不同的詞綴來表達不同的語法含義

各種不能歸於以上三類的古代語言和少數族群語言則歸為復綜語(鑒於有些小夥伴對比表示不解,這裡稍微解釋一下,古代漢語應該歸於孤立語而並非復綜語,復綜語的代表是因紐特語,但題主問的是主要語言故一開始沒有說清楚,復綜語的特點是以動詞為核心,將主語、賓語等語法成分添加在動詞之上,形成一個新的辭彙,但這個新辭彙卻是表達句子的語言含義,舉個栗子,比如A代表我,B代表你,C代表吃飯,ABC都不能單獨使用,必須ABC組合成一個整體結構以後形成一個叫做「ABC」的詞這個詞就代表了「我吃飯」這一整句話的意思,但它只是一個詞)

以上三種語言,每種語言都有自身的特點,並沒有完美的語言形式,同時語言也並不存在低級和高級之分,在存在各自優勢的同時也存在各自的固有劣勢,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屈折語是高級語言其他語言是低級語言」的觀點,但在很久之前就已經被學界廣泛否定過了。無論哪種語言,其根本目的都是滿足本民族的交際需求。


本屌正好會這五門語言

從人稱謂上來說,德語Sie sie ,您 他們 她 三者是同一個詞,無法區分,尤其在句首都首字母大寫,更無法區分,嚴重扣分

法語的數字,從70以上數字是小數字疊加起來的,有用乘法有用加法,扣分

德語有的詞比如See Bank,在作為陽性和陰性名詞的時候,意義是不同的,而配上前面的格,比如der See,不知道是第一格陽性還是第三格陰性,因為正好一樣,很坑爹,不過一般不影響閱讀。但是第四格陽性和第三格複數都用den,在一些介詞後賓語可以第三格可以第四格的時候,那是真的會有歧義。

少女 是中性詞

有個德語笑話是:Wissen Sie Kriegsgericht? Ja, Katoffel und Gemuese.

就是連他們也不能百分百確定Gericht是指法庭還是一道菜。

你可以說德國人嚴謹,但是所以說用德語嚴謹的話,我就呵呵了。

法語在語法上,為了發音方便,有時候陰性要變陽性,比如mon ami,女性的也會用陽性形容詞,

而且法語的夏天和 have been的過去式都是ete有那標記我打不出,根據語法,學得好的人自然是能區分,問題是一個極其常用的詞居然光看詞不知道意思,還要根據前後文才知道是夏天還是過去成為,再說自己嚴謹就很掉價,而且在智能翻譯的時候會很麻煩。

以及un homme grand 和un grand homme的區別,貌似中國的法語考試會必考,我已經不記得哪個是偉大的男人,哪個是高大的男人了,然而法語並沒有另外分出詞來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有人說法語意思明確不會產生歧義,我也只有呵呵了。

另外爆破音我學不好,現在聽力還很弱,分不清魚和毒藥的發音,我想吃魚,會說成我想吃毒藥。

另外法語很多句子,只是強調一些東西,整句只是強調某個詞,翻成中文很難翻譯

一詞多意的現象,法語也有

西班牙語基本上和法語比較像,各方面都要比法語簡單。法語明顯是以西班牙語為基礎進行的變化。比如aller的特殊變位,分明就是跟西班牙語學了一半中途走自己的路了。

西班牙語casa,可以表示英語family,可以表示home,可以表示house,三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英語中也有general和like這樣,需要根據句式來知道是什麼意思,這在智能翻譯上是很麻煩的。

英語的well watch right spring light miss second return都有好多不同的意思,有的還是同一詞性,區分起來麻煩。德語這樣的詞有Zug mal leicht mittel sein gleich等,不分大小寫,Grund schwer也有不同意思,另外seit Seite在聽力上也比較容易搞,聽力上最好是能分清才行。這方面漢語也不是很好,法語可能會好一些,但是法語聽力難懂,不像西班牙語聽力比法語簡單,但西班牙語普遍語速很快。

漢語如果在漢字的層面上,一個漢字意思太多,比西方語言也不嚴謹,但如果到漢字與片語的層面上,我覺得是非常嚴謹的,除了「制服」有uniform或subdue/tame外,這樣的片語並不多。

至於洗手洗澡是否用反身動詞,見仁見智了,你只要明確洗誰的手就可以了

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不用格,當然並不是不用格就混不下去了。

所以總的來說,西班牙語和德語不能算嚴謹,德語sie存在嚴重的使用時無法區別到底指誰,尤其碰上少女的代詞是用es。morgen可以表示早上也可以表示明天,在句首都大寫,讀起來都一樣,德語連 be doing都沒有,所以德語不能算嚴謹。

在整句理解的層面上,法語有un grand homme/un homme grand及各種類似的毛病,漢語我們一定會分:偉大的男人,高大的男人。法語發音和字母的對照比較脫節(厄,你不要拿漢字來吐槽,算拼音怎麼樣~|~),至少比德語和西班牙語是脫節嚴重,尤其是單詞首尾。

montrer有上馬(mount)、上樓、表現出、出示證件等各種意思

apprendre 學習 有時候 了解到某一情況 也用這個詞

我看一本法語書里,列寧說自己喜歡frapper sans merci,frapper可以指敲打,可以指射擊。

如果說要說一句意思完全明確的句子,漢語比法語是絕對有優勢的。

英語you you不分,到那三門語言里分別是Sie/du usted/tu vous/tu

漢語ta的讀音上不分he/she/it 謝謝 @久淺子 補充,但是寫法還是分的

英語strike的意思,

法語上某些情況統一用lui不分

至於 他們 因為沒有處理有男有女的情況,所以英語 德語的ta們不分性別什麼,相比之下法語 西班牙語 中文中的 她們 往往只用於全是女性的情況,中文還多個 它們。如果漢語中又個詞tamen表示有男有女,那我覺得比較合理。

德語的右邊recht,正確richtig,權利Rechte,到了英語里不分都成了right

swear可以指發誓,也可以指咒罵。

general也很坑。

英語常用詞一詞多義嚴重,也算不得嚴謹。

以前有個二貨在美國考駕照的笑話,要轉彎了,考生問考官:turn left?

考官說right

於是這個二貨就右轉了,然後因為考試走錯路,理所當然地掛了

還有left這麼重要的詞居然也搞兼職

所以英語也不能算很嚴謹,至少漢語不會左邊和右邊理解到其他地方

至於doctor,又是醫生又是博士。He"s a doctor根本無法區分。說那幫我看下病吧,人家說他不是醫生。

西班牙語里derecho也是表示右邊或權利,你要在句子的環境下去判斷到底指哪個意思,而且右邊 筆直 正直 都是這詞,而且往前開也是derecho,作副詞,問路會很糾結。

西班牙語也坑

法語好歹還有點良心,分droit 和droite,但是前者作陰性形容詞的時候後面加個e就跟後面混到一塊去了。

至少漢語里左邊右邊沒有其他任何問題,至於那些閭左布衣 江左,位廉頗之右 都是古代書面語里才出現,不影響日常生活,而且西方語言里也有某河左岸右岸,我也不知道怎麼分的。

西班牙語秉承了拉丁語的一些特性,將來式有將來已完成和將來未完成,法語英語貌似是不分的,這樣西班牙語翻譯到法語英語的時候,會丟失時態所包含的信息量。

另外看到有些法語母音不聯誦,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不聯誦,我法語學得不好,雖然不影響閱讀。

總的來說,法語除了發音和數字坑之外,還有陰性變陽性,表達意思明確基本要比另外三個好一些。

德語的長數字,報數往往是跳一位、跳一位、回一位,而10以下又不是這樣,當然能表達清楚,不能算不嚴謹,只是不太方便。當然比法語的加拼式是人道多了。

中文不主動包含時態,如果要表達時態,總能表達清楚。正在吃飯,就要吃飯,就要吃完了,還沒吃,準備吃了。。。。

西方語言的問題是,每個動詞都要自己變化一番來表示時態,對中文來說,只要加上一個統一的時態詞就可以表示時態了。就如同德文的第二虛擬式,有兩種用法,你是喜歡用wuerden來表示所有過去虛擬式,還是喜歡根據每個單詞去記它的變化,然後再配上主語對應的結尾(有時候還要變母音哦)?

所以,西方語言那些時態,都是多出來的事,庸人自找麻煩,漢語不用時態,但是基本都能表達清楚。動詞變位也是,英語幾乎沒有動詞變位,意思也能表達清楚。至於約定俗成的性別,英語也沒有性別,照樣能表達清楚。

至於你說漢語漏洞,確實,我一直看先秦史書《國語》《左傳》《戰國策》,以及各種古代通靈故事如《聊齋志異》《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甚至民國的《洞靈小志》(我一直很想學),很多句子覺得不太能讀懂,感覺可以有好幾種解釋方法,有一詞多義,甚至有的時候人名和一般詞不能區分。當然現代漢語里這毛病是小多了,我想你應該舉不出現代漢語句子一詞多義不大容易理解的句子吧?除了德國哲學思想的中譯版,一般漢語大多都能看懂,語文閱讀理解不及格是另外一回事,至少我文言文基本不丟分。

如果真要法律裡面嚴謹,最好還是用編程語言。尤其是法律條文,用編程語言才弄得清。

比如後清國法律

比如 if (罪行.死人數&>m or 罪行.受傷數&>n ) then

if 罪犯.民族=="維族" then

alert(L"兩少一寬亞克西")//unicode

return "無罪"

end if

alert("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return crime_sentence(罪犯,罪行)

end if

if mother.hasChildren&>=1 then

if mother.民族=="漢" and father.民族=="漢" then

alert(convertToGBK("四等漢你也配姓金?,作死!"))

return "強制流產"

else

end if

end if

不同意思的詞分開是很好的辦法,就像有的程序結尾都是非常多的end,根本沒法區分哪個end是哪個循環體的,是begin-end 或者哪個是switch/case end if-end for/while-end比如lua/vba還用function/sub end,所以有些語言用endif就很好地區分開,每次你在每個end後面加個注釋,表示這個end是哪種end,對閱讀和修改會非常方便。

雖然我另外四門學得比中文差遠了,但是在日常基礎詞語中,不像中文那樣發生過sie right ete derecho這樣非常常用的基礎詞語容易搞混的情節。

看到一些贊,不勝榮幸,這是我自己做的遊戲,有陪玩的人工智慧,希望大家會喜歡,有意向地私信來要。

我自己做了一套模仿三國殺的桌游,如何才能流行? - 歷史


使用了不同的標記體系而已。

漢語是孤立語,不使用時態之類的標記體系,也不使用陰陽之類的詞性體系,所有問題一概用字詞解決。因此不存在什麼「有失嚴謹」。其他語言用附加在文字上的各種格式標記體系所達到的效果,漢語用字詞一樣可以全部做到,只要使用者願意。方法你自己都說出來一個了。

目前廣泛使用的這些成熟語言之間在嚴謹性上的差異,僅僅在於需要達到預定效果的過程的複雜程度,而已。也就是使用時的方便與否。

所謂不嚴謹,只能是使用者使用不當,說白了就是不會用、不熟練,或者不在意不經意造成的。但這種情況,任何一種語言里都存在,而且一樣普遍。

所以我不認為有漢語中文一定表達不清楚以及一定會產生歧義的語句存在。在我這,只要我願意,就一定能表達清楚,不可能存在歧義或者表達不清。在所有能熟練使用漢語中文者那裡,一樣不存在這種問題。

你說的問題,不成立。

類似問題:

相比其他非小眾語言,漢語的嚴謹性如何? - 文化


能表達意思就行了,為什麼要拘泥於特定的語言標記? 如果說沒有詞形、時態等屈折變化就不嚴謹的話,程序語言全體陣亡,C,Basic, Pascal, Haskall, JS, Java, C++, Python什麼的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程序語言都跟漢語一樣,依賴於語序而不是詞形變化來組織邏輯。

int a = 2; int b = 1; int *p = b; int c = a /*p;

應該改成: int-ac a-se =-tr 2; int-bt *-ple p-bwo =-ef -bre b-we; int-as c-ber =-nt a-e4 /-bn *-bv p-ny; 加上態、性和格

數學語言也不嚴謹,所有未知數、已知數、方程、邏輯表達式都是原型使用、依賴語序來表達邏輯。

要不你試試把這個方程組按主謂賓、性、格、數、時態屈折改寫一下......

	ext{(1-1)} quad oiint_{partial V} mathbf{E} cdot dmathbf{a} = frac{Q_V}{epsilon_0},

	ext{(1-2)} quad oint_{partial S} mathbf{E} cdot dmathbf{l} = -frac{d}{dt} int_{S} mathbf{B} cdot dmathbf{a},

	ext{(1-3)} quad oiint_{partial V} mathbf{B} cdot dmathbf{a} = 0,

	ext{(1-4)} quad oint_{partial S} mathbf{B} cdot dmathbf{l} = mu_0 I_S + mu_0 epsilon_0 frac{d}{dt} int_{S} mathbf{E} cdot dmathbf{a}.


說得好像不規則變位很嚴謹一樣


要屈折請立刻穿越回商朝,謝謝合作。


別的語言不說,英語語法根本沒有你想像的「嚴謹」。所謂「嚴謹」,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從形式上能判斷語法成分,但是英語中有不少語法成分從形式上無法判斷它到底是哪一種,相應地也就會產生歧義。在實際的語言使用中,往往需要使用語義甚至語境才能判斷語法成分進而限定語義。我來舉兩個例子說明:

  • I saw a man on the road.

請問「on the road」的是誰,「I」還是「a man」,還是可以兩個都「on the road」?要翻譯的話,是「我在路上看見一個男的」還是「我看見一個男的在路上」呢?有沒有可能是「我(站在樓上)看見一個男的在(樓下的)路上」呢?從語法上說,「on the road」這個介賓短語結構是「a man」的後置定語,還是謂語動詞「saw」的地點狀語?從形式上是無法判斷的。

另外,評論區里有人提到「saw」這個動詞還可以有「鋸」的意思,這屬於一詞多義,本質上它倒不是個語法問題(而是語義學的問題)。

  • Judging from his clothes, he is a beggar.

請問「judging」的邏輯主語是誰呢?顯然不是句子的主語「he」,於是就說這種邏輯主語不一致的叫「獨立主格」,可是問題是從形式上我完全無法判斷哪種是邏輯主語要一致的非謂語動詞做狀語,哪種是邏輯主語不需要一致的「獨立主格」嘛。

另外,評論區裡面有人提到在GMAT語法裡面這個句子算是錯句,那我要說一下了:GMAT本質上是商務英語,它的語法要求更嚴格一些,所以有一些在日常甚至學術英語中算是正確的句子在GMAT裡面算是錯的。或者這樣說吧:有時候GMAT有其逼格,它非要說這種是錯的你也沒辦法,考試的時候還是得按照它的規矩來。但是在大多數情況的,在日常、書面甚至學術英語中,上面這個例句還是算正確的句子。

僅舉兩例,但是足以說明英語的語法並不嚴謹。如果存在一門語法完全嚴謹的語言,那麼從形式上就可以完全判斷其語法結構,而不需要依賴其語義甚至語境,這樣完美的語言大概會長這樣:

  • 所有的語法成分都自帶標記,比如英語里的「I」就自帶主語的標記,「me」就自帶賓語的標記,也就是所謂的「格」很清晰
  • 句法規則清晰,不依賴語序決定語法成分,「我愛你」「我你愛」「你我愛」等等都表示一種含義(參考:英語語法中的格是怎樣的一種概念? - Ernest Lee 的回答 - 知乎)
  • 如果再去掉一詞多義就更好了,那就連辭彙層面的歧義都沒有了

當然這種語言是不存在的(特別是第三條,不符合認知語言學中的語義生成機制)。如果只滿足前兩條,大概拉丁文勉強過關。但是這種高度曲折化的語言,真的很難學啊。反過來講,既然語言天生就是線性的,為何不能用語序這一天然屬性來幫助確定其語義,而非要用那麼多曲折變化來強行貶低語序的作用呢?

事實上,語言是用來交流的,交流當然是會依賴語境的,只要能達成交流的目的,語言就是自足的。語法則是用邏輯從語言中人為抽離出來的規則,而至今沒有沒有一門語言的語法能完全歸納這門語言,任何語法體系總是有"例外"。現代通行的漢語語法,往往是套用了西方語言的語法體系,所以註定了中文的語法不那麼"嚴謹"。試想如果有一套完全從漢語中土生處長出來的語法,可能就沒有題主這個問題了。


形態變化和嚴謹沒有一毛錢關係。直接把「吃飯」二字翻譯成英語,你就知道你自己好像還沒有抓住英語動詞的基本特徵。還有一點,請研究一下拉丁語族語言的虛擬式,不完全是表達主觀意見的;反過來,表達主觀意見也不見得必須用虛擬式。虛擬式很多情況下都用不定式或者名詞化的動詞代替。


c語言比較嚴謹,能直接溝通么?


漢語沒有不嚴謹 不嚴謹的是說漢語的人 你非要一語雙關 那當然是不嚴謹的 但這正是妙處所在 下面給你吃和下面給你吃 完全可以用下麵條給你吃和***給你吃 來區分


不能用漢語把一句話說清楚是漢語不好。

不能用英語把一句話說得不清不楚是英語不好。


嘉絨語最高級。

北部羌語次之。

嘉絨語的動詞形態相當豐富,除了時態,還表示人稱範疇:動詞的人稱和數與主語/賓語一致。……

題主看著辦。


主題優先都這樣…不過現在很多主語優先的語言也在向主題優先發展,而且真正主語優先的嚴謹的語言大概就都形式語言了…

順便,嚴謹性和是綜合語還是分析語沒有關係。


古漢語也是注重語法的,不過後來進化後,不需要語法輔助了,而德語還沒進化,英語還沒進化完全


英語---最不嚴謹的是縮寫-----

CIA,通常是中央情報局。同時也代表:

八個學校的縮寫

七個組織的縮寫

八個機場的縮寫

CAA,是三十個組織的縮寫

CBA,有五十八個不同含義


題主必須明白:無論什麼語言都不是一成不變,如果你說古漢語不如古「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其實17世紀貴族都用拉丁文)我承認,其實中文近代發展過程中也吸收很多其他語種優點,也可以表達很嚴謹。

PS:這個問題很無聊!


看到本屌兩個字,我就已經原諒了題主提出這個問題了。


反正目前英語正在從屈折語向分析語過渡,而漢語很早以前就完成了這個過程


全世界十幾億人用漢語交流,怎麼就題主出現溝通障礙了?


推薦閱讀:

電影和現實中有哪些演講讓人拍案叫絕?
越南語的拼音方案中為何會出現很多「濫用字母」的現象?
如何續寫「八月長安夜正長」?
當代漢服是不是偽傳統?
如果只能選擇一個詞來形容中國 ,你會選擇哪個詞語呢?

TAG:語言 | 文化 | 語言文化 | 語法 | 語言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