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科技水平和美國差距有多大?

要趕上美國還要多久?


比方說老美20年前就有了a。10年前想搞大殺器b,投了幾百億下去於近日宣告b項目失敗,但是搞b的經驗,實驗數據,發現的新技術都儲備在那呢。只是暫時燒錢燒不動了,反正a也夠用了。

然後中國近日才搞出了a,然後說老美也就a啊,我們在造a這個領域和老美一個水平的。

當然我的比方可能極端了點。

承認差距不等於否定進步


以下這些武器我統統在小學時候的雜誌上就已經看到過了。

F-117「夜鷹」,世界上第一款完全以隱形技術設計的飛機,武器全部裝在機身內部,也不掛副油箱,各個電子設備的天線都與飛機齊平,或為伸縮式天線。除了飛機外形布局考慮外,F-117A飛機還在飛機的邊、棱、角等強反射部位和某些表面部位廣泛使用了雷達吸波材料。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1982年服役,2008年退役。

SR-71「黑鳥」,三倍音速遠程戰略偵察機,機身大部分都是鈦,由於速度過快,機身在高速飛行時甚至會膨脹好幾寸,高速讓SR-71成功的擺脫了上千次針對它的攻擊,其中絕大部分都來自前蘇聯的飛機和對空導彈,沒有任何一架SR-71曾被擊落過,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有人駕駛的最快的飛機。20世紀50年代開始研製,1966年服役,1998年退役。

B-2「幽靈」,世界上唯一的隱身戰略轟炸機,外表看上去是一個光滑的飛翼,沒有垂尾或方向舵,大部分表面都被一層特殊的彈性材料覆蓋,使表面保持均勻的電導率以減少來自接頭或接縫處的雷達波反射,每架B-2造價為24億美元,單位價格比服役時值的黃金還要貴兩至三倍。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1997年服役。

XB-70"女武神",三倍音速超高空戰略轟炸機,鴨式、無平尾、大三角翼的總體布局,前緣向下傾斜,機身採用了鈦與鍍銅不銹鋼為材料的蜂巢結構。六具發動機以3-3的方式安置在機尾翼面下緣,每三具發動機共用一長方形的涵道。1955年開始研製,1965年7月,第二架XB-70試飛成功,後由於一次與F-104相撞而墜毀的事故以及美軍對於超高音速轟炸機不看好而下馬,1969年僅剩的一架在完成試飛任務後進入了博物館。

B-1「槍騎兵」,超音速變後掠翼遠程戰略轟炸機機身十分修長,機身中段向內翼段平滑過渡形成翼身融合,尾部安裝有巨大的後掠垂尾,垂尾根部的背鰭一直向前延伸至機身中部。全動平尾安裝在垂尾下方,位置較高,另外機身的設計還注重降低雷達截面積。四台F101-GE-102渦扇發動機,每台凈推力64.9 千牛,最大推力136.92千牛。1969年開始研製,研製出原型機後1977年計劃取消,1980年重啟,1986年開始服役。

C-5「銀河」,美國空軍現役最大的戰略運輸機,四台TF39渦扇引擎,每台推力為191千牛,貨艙長36.8米、高4.1米、寬5.7米,對比C919(長度38.9米,機身高度4.166米,機身寬度3.96米)。上層艙可載運75名乘客。在滿載的情況下可以2300米的距離內起飛,並在1493米的距離內降落。機身可裝載量可約估算為:100輛大眾甲殼蟲/6輛灰狗巴士/6架阿帕契直升機/2輛M1A2主戰坦克/1架C-130。1961年開始研製,1970年服役。

V-22「魚鷹」,由美國貝爾公司和波音公司聯合設計製造的一款傾轉旋翼機,具備直升機的垂直升降能力,但又擁有固定翼螺旋槳飛機較高速、航程較遠及耗油耗較低的優點,時速高達500公里,是世界上飛最快的直升機,能運載24名全副武裝的海軍陸戰隊隊員。1983年開始研製,2006年服役。

UH-60「黑鷹」,由美國西科斯基公司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為美國陸軍設計生產的四旋翼、雙發通用直升機,完美的通用性衍生出了許多型號和版本,安裝兩台通用電氣T700-GE-700渦軸發動機,單台功率1165千瓦(1560軸馬力),最大起飛重量9,980千克。1979年服役,1984年中美蜜月期內中國購買了24架,至今依然是解放軍所擁有的高原性能最優秀的直升機,在我軍搜索營救、搶險救災、回收返回式衛星、軍事演習中頻繁亮相,是摔一架就少一架的「寶貝」,圖片為我軍版本。

XM2001式155mm「十字軍戰士」自行火炮,採用了M1主戰坦克的通用底盤,應用了最新的車載式網路化信息處理技術,56倍口徑身管155毫米火炮最大射速10-12發/分,發射榴彈時射程為40公里,發射增程彈時最大射程為50公里,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自行火炮。2002年在燒掉110億美元後下馬。

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DDG-1000全複合材料的上層建築向內傾斜,與船體做到無縫融合。"綜合孔徑"概念讓全艦所有電子設備大都採用平板天線,貼合在上層建築的側面,最大程度地保持隱身外形。DDG-1000的所有火炮炮塔也進行了隱身修形,甚至連炮管都可以收起,14000噸的軍艦其雷達截面積僅有一艘數百噸的漁船大小。1997年開始研製,2016年下水。

CVN-68「尼米茲」號,曾經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軍艦,除了核武器外最具威力的單一武器系統,長332.8米,寬76.4米,2座西屋A4W壓水反應堆提供了260000馬力,讓這艘滿載排水量9萬噸的巨艦可以以30節的速度航行,常規艦載機數量可以達到90架(對比「遼寧」號6萬噸不到30架)。1975年服役。該級共建造10艘,最後一艘「喬治·布希」號2009年服役,預計20年內全球不會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建造如此巨大的軍艦。

美國2016年GDP總量約為18.6萬億美元,中國約為11萬億美元,專家稱20年內中國將趕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然而科技方面的鴻溝是數字難以表達的。

———7.31補充———

毫無意外,這是一個點贊與評論同步飆升的答案。

其實絕大部分人的軍事素養都停留在「哇F117好帥」,「美國有運輸機,我們也有了運20」這樣比較粗淺的認識上。至於兩者的數據、建造時間上的差別,非得平白無誤的列出來,才會意識到現實是多麼的殘酷。

評論里吵得最凶的最凶的大概要算這個DDG1000了,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我們…..啊是美軍的DDG1000脫胎於「武庫艦」的概念,在設計的時候強調了對地打擊的任務,055是艦隊防空型驅逐艦,這倆本來就不對位。而且雖然DDG1000設計性能是沒有達到紙面標準,但很明顯這是一級有著大量新技術,開創全新戰爭模式的試驗性艦隻,日後若電磁炮上艦了,更是天頂星般的武器。美國人同時也開始了「伯克3」的建造,鋼板還沒開始切,就說055一定強過伯克3,這恐怕有點說不過去吧。

嘲笑「黑鳥」技術的過時,人家40年前就能飛到3馬赫,飛到3馬赫飛機是個什麼樣的狀態,飛行員是個什麼樣的狀態,這都是需要大量的數據積累的。雖說現在武器無人化是個趨勢,那空天飛機要不要人?全屏道阻塞的時候要不要人?這遠不是計算機上數據能表現出來的。至於因為漏油什麼的,大家笑一笑就好了。

我一向不太關注軍事論壇里對於各國最頂尖武器之間的對比,說實話這些都是各國最尖端的機密,大部分數據都是根據外形推斷揣測,無非也就是來源於某個論壇大牛的一番言論。漫無邊際的比來比去,不就又陷入到「你扔一個原子彈,我扔一個原子彈」這樣的軍盲怪論里去了嗎?

武器系統的研發是一個國家最尖端,最能體現科技實力的類別,我們國家近幾年在軍事領域確實突飛猛進,作為一個球迷,肯定看了自己國家隊表現好了高興;作為一個軍迷,肯定為自己國家先進的武器而自豪。但同時也應該意識到,「彎道超車」能超到90分,但那最後的10分,卻要比055和伯克3誰強誰弱難追得多。

又有人要扣帽子啦,列了這麼多美國人的東西就是美分,就是不愛國。在我看來,不造謠,不傳謠,好好工作結婚生孩子買房子為國家創造GDP,就是在為國家做貢獻,在這一點上,我和你又有什麼樣的區別呢?

本來不想更新這個問題的,但是昨天又看到了一個 @王雲霄 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925142下的回答(已經被刪),再次刷新了我的認知,再震驚了我的三觀。

經濟的鴻溝可以彌補,科技的鴻溝可以追趕,然而有些看得到或者看不到的鴻溝,無解。


千萬千萬,要認清我們和美國之間的差距,

不然我們就會變成我們眼中的印度人知道嗎


大科技不懂,說點我i了解的小科技吧。

疫苗。

疫苗的發展,是從天花這個病毒圈的「敗類」開始的。基本上,所有的病毒都不想承認和他是一夥的。

不僅自己變異率低,一次免疫,終身有效,還能被牛痘等其他病毒的免疫反應給解決,簡直就是丟病毒的臉,到後來只能龜縮在實驗室的液氮罐里,也是自己自找的。

現代疫苗,就是從接種牛痘免疫天花開始的,從此人類知道了用低毒性的病原可以產生免疫反應從而免疫某類病原體。

但是,自然界,低毒性的病原體還是太少了,或者說根本就沒有。直到卡介苗的出現,從此疫苗才真正發展起來。

但是,卡介苗這種20世紀初的疫苗,早就過時了,但現在依舊是國內疫苗的主力,大部分疫苗,還是卡介苗之類的減毒活疫苗。

卡介苗有什麼落後的地方?最大的缺陷就是:卡介苗是活菌!雖然是經過培養的減毒的,但是,毒性減到多少才是真正安全?根本沒有絕對的指標的。要是運氣不好,那就完全是送羊入虎口(關鍵在於,疫苗的消費群體主要還是嬰幼兒,這類人群免疫系統本身就不完善)

國外的更新換代,超過國內起碼20年,這是我曾經的老闆說的,而他,也算是國內疫苗行業領頭的那一批人。

美國,目前來說基本都是多糖疫苗,沒有活菌,而且要求更嚴格不能使用苯酚類的殺菌劑。

國內,多糖苗已經開始上市,但大貓小貓就那麼幾隻,很多還是減毒疫苗。

國外已經開始上市靶向性更強,免疫性更強的蛋白結合苗了。

國內,還在實驗室階段。

差距在縮小,但整體差距還是很大。

目前來說,高精尖的大眾化疫苗,差距十年以內,趕得上。但那些特殊的,真的是望塵莫及了,別說趕上,我們都不知道那是什麼。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我們的基本內容。

科技又是分層次分級別的,對頂層科技的掌握往往標誌著一個國家真正的科技實力,畢竟以質取勝的科技和以量取勝的普通製造業還是兩碼事。別的行業我不敢多說,就聊一聊航天技術。說航天時代是僅次於陸權爭霸和航海時代之後的人類又一嶄新時代並不算誇張,在這個層面把航天水平作為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代表也再恰當不過。

在我看來,航天有五個標誌性的核心科技:

1。大型運載火箭

美國:1967年首飛土星五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40噸,成功率13/13

中國:2016年首飛長征五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5噸,成功率1/2

2。載人航天技術

美國:1961年首次進入太空,536人進過太空,共計時長29000天

中國:2003年首次進入太空,11人進過太空,共計時長200天左右

3。空間站技術

美國:1973年首次建設,現擁有國際空間站(90%)

中國:2011年首次建設,現僅有實驗室,無空間站

4。月球探測技術

美國:1959年首次探測,約100個探測器,12人次登月

中國:2007年首次探測,3個探測器,無人登月

5。深空探測技術

美國:探測過太陽/地球外七大行星/數個行星衛星/數個彗星/數十個小行星/三顆矮行星

中國:1顆小行星飛掠

如果考慮到技術的後發優勢(現在和60年代的技術水平是天壤之別),這個差距比想像中的恐怕要大。

差距大不可怕,總要找原因。

1。地理原因

美國:世界最大平原,兩面大洋,北方同母兄弟,南方過了德州到南極都叫後花園

中國:出海兩層島鏈,陸上世界最多鄰國,十大軍事強國一半都在

2。歷史原因

美國:建國戰爭1776年,內戰1865年

中國:抗日戰爭1945年,內戰1949年

3。國際政治

美國:制定國際秩序,世界警察,美元霸權

中國:海洋法公約/氣候公約/市場經濟/匯率操縱/武器限制/技術封鎖,美國人可以提出來且自己不服從,但你必須照做

4。國家實力

美國:1890年,世界第一大工業生產國;1920年,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中國:2010年,世界第一大工業生產國;目前美國70% GDP

說實話,美國人這麼一手好牌打成這樣並不奇怪,中國這麼一手爛牌還能打成這樣真心不容易了,因為還有很多國家連坐到牌桌上的機會都沒有。

差距肯定要慢慢趕,但怎麼趕老祖宗兩千年前就教育過我們了,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左傳·宣公十二年》


崛起還是崩潰?告訴你一個真實的中國!-搜狐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113/ef0988655e074e37a8ce21a74e261bd4_th.jpeg

 上圖是中國和美國在33個工業領域的科技實力雷達圖,目前,中國在家用電器、建材、鐵路和高鐵技術、風力渦輪機和電力設備、太陽能電池板和石油天然氣設備等領域領先於美國,但其他20多項技術領域都差於美國,在商業航空器、半導體、生物機器、特種化工和系統軟體等技術領域,和美國的差距在 20至30年左右。

  2015年,在全世界100個熱點科研前沿和49個新興前沿領域中,美國在143個前沿領域都有核心論文入選,且在108個前沿的核心論文數都排名第一,中國在82個前沿有核心論文入選,在16個前沿的核心論文數為第一名,除了在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中國的貢獻度超過美國之外,世界科學研究的前沿突破基本上有8成來自美國。

  所以,一個基本事實就是,美國仍是世界科技第一強國。

  但中國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縮小著差距。

  有人說,得了吧,先超過日本科技再說吧。

  亞洲開發銀行發布的《2015年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顯示,中國在亞洲高端科技產品出口所佔份額從2000年的9.4%升至2014年的43.7%,位居亞洲第一。而日本所佔份額從2000年的25.5%下降至2014年的7.7%。

  實際上,中國已成亞洲高端科技產品出口的主導力量,日本只是中國的零頭。

  朋友圈裡,也不時有人發一些感嘆德國科技水平神奇的文章,似乎中國難以望其項背,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

  我們用國際公認的衡量一國科技實力最重要的WFC指數(自然指數)來說話。

  2014年12月公布的當年統計數據是:美國WFC排第一,18643;中國第二,5206;德國第三,4077;四到十位分別是日本、英國、法國、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韓國,從3371到 1151,俄羅斯不在前十之中。可以看出美國仍然非常強大,WFC是中國的3.6倍,但中國已經位居世界第二,達到德國的1.3倍、日本的1.5 倍。

再從單位研究實力看,直接上圖: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113/b843c04060bc493f9b4ba9a6202d2a03_th.jpeg

  這個結果可能會讓中國崩潰論者吃驚,但對國際科研圈人士來說早就不奇怪了。僅僅十多年前,中國的國際一流科研論文還很少見,很多教授都從來沒發過。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科技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都出現了爆炸性的增長,上升勢頭令人震驚。

  從各國2014年與2013年WFC的對比上來看:美國下降0.8%,德國上升1.0%,日本下降2.3%,英國上升0.9%,然後六到十位的法國、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韓國都是下降的。

  中國呢?上升14.9%!

  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的統計,跟2014年12月的數據相比剛好過去了半年。僅僅半年時間裡,中國的WFC又從5026變成了6318,增長25.7%!

  與此同時,美國的WFC從18643變成17448,下降6.4%;德國從4077變成3939,下降3.4%。僅僅半年,美國對中國的比例就從3.6縮小到2.8,中國對德國的比例從1.3擴大到1.6。中國科技實力超越美國所需要的時間可能比很多人想像的都快!

  什麼?你說俄羅斯?俄羅斯排在第十九位,中國是俄羅斯的18.7倍。

  除了WFC,我們再來看專利情況。

  從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美國專利商標局)的統計來看,2014年五大局共授予了95.54萬件發明專利,美國最多,30.1萬件,佔31%,其次就是中國,23.3萬件,但其增速最快,達12.3%,美日韓歐的增速分別是8.2%、-18.0%、1.9%和-3.1%。

  再看科研上人力的投入。2013年我國研究與發展(RD)人員總數為353.3萬人,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

  那經費投入呢?2014年中國的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為13312億元,比2013年增長12.4%。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經合組織2014年科學技術與工業展望》中預測,中國的研發支出將在2019年前後超過歐盟和美國,躍居世界首位。

  可以說,目前能在幾乎所有領域和美國競爭且互有攻防的,世界上只有中國一家。其他西方國家由於實力不夠,在四代機、搜索引擎、電子商務、社交媒體、智能手機等領域基本都放棄了。一些人熱捧的科技強國日本放棄得更多,除此之外還有電信標準、導航系統、大飛機等等。至於俄羅斯,除了軍工和航天,大部分領域裡都退出了競爭。只有中國在全面發力,所有科技領域都不缺席。

再隨便舉幾個例子:

2015年3月,理化所和清華大學製備了一種液態金屬機器人,含鎵的液態合金吸收一小片鋁以後,就可以在電解質液體中運動很長時間,能夠蜿蜒前進和變形,類似終結者雛形;

2015年3月,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天津一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研發出了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穩定性優於美國、加拿大的需零下80度冷凍保存的1976基因型疫苗,小試牛刀便治癒了一名英國女兵和一名義大利男護士;

2015年4月,科大建成國際最先進的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科大一環」;

2015年5月,中國科學家研發的脫細胞角膜基質「艾欣瞳」上市,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生物工程角膜;

2015年6月,南開大學製備了一種特殊的石墨烯材料,可通過太陽光或人造光照射運動,為世界首款,為光碟機動飛行邁出了劃時代一步。

有人會問:那為什麼中國只有莫言和屠呦呦得諾貝爾獎?

因為諾貝爾獎需要二三十年的審核期,因此得獎者普遍都是二三十年前做出的的成就,具有滯後性。按照中國現在的科技實力,相信二十年後中國的諾貝爾獎得主也會大幅增長的。


這個問題太大,不好回答。這裡算是拋磚引玉,供大家參考。

先來一幅圖。

本圖數據由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使用了包含2萬家上市公司信息的企業層面資料庫計算得出,數據截止於2013年(強調一下,這已經是3年多前的數據了),共涉及33個行業,科技直接與產業化產值密切相關。

色塊越靠近圓圈外圍,表示該行業的科技創新能力越強。

由圖可見,中美各自互有優劣。這裡重點說中國的劣勢。

其實針對中國科技劣勢,中國為了促進科技發展,早在2006年的時候就發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全文))。

《規劃綱要》確定了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元及基礎軟體、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技術及成套工藝、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大型飛機、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等十六個重大專項,完成時限為十五年左右,這些重大專項是我國到2020年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

2020年馬上到來,從目前看在一些領域進步是相當明顯的,比如大飛機等,但一些領域還需努力。

科學研究領域

中國在特種化學品、生物技術、半導體設計、醫藥(品牌葯)等科學研究型領域的四大行業整體處於劣勢。這些領域的特點是研發周期長,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追趕上的。

個人認為,其中,需要優先努力突破的是半導體設計相關產業,因為該產業經濟價值巨大。

2015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2307億美元,耗費超過原油,成為我國第一大進口商品,出口集成電路金額693億美元,進出口逆差1613億美元。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依然高達2296億美元,出口集成電路金額635億美元,進出口逆差1661億美元。

中長期科技規劃重大專項中的01專項和02專項正是針對半導體產業。

01專項:"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元及基礎軟體產品"(簡稱"核高基重大專項")。02專項,即:《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技術及成套工藝》項目。

目前看,兩個專項的科研成果產業化應用還需要加強。

工程技術領域

(1)、中國在商業航空上與美國差距較大,不過差距正在縮小。大飛機C919已經首飛,支線飛機ARJ21已經投入商業運營一年多。

圖為2015年11月首架ARJ21交付成都航空。

(2)、應用程序和系統軟體,中國落後很多,以後全靠各位廣大程序員了。

(3)、醫療器械領域,也是差距巨大。(國產醫療設備還需努力——21類醫療設備在全國市場佔有率)

國內的醫療器械市場基本上是以國外品牌為主導,在某些領域尤其突出,譬如在內窺鏡領域幾乎看不到國產品牌的身影;

影像診斷類產品基本是以「GPS」(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 )為主,尤其是CT、MRI、血管造影機DSA技術壁壘高的行業僅有極個別國產企業佔據極少部分醫院市場。

在監護產品領域,邁瑞以52.6%的國內市場佔有率遠超GE及飛利浦,可說是唯一一局國產品牌完勝國外品牌!

醫療設備領域,國產需再接再厲。

客戶中心型領域

應該說3年的時間,中國發展了很多,特別是互聯網零售、智能手機、移動支付。

注意圖中是2013年的數據,中國發展太快,一年一個樣 ,何況已經過了3年。如今阿里今年都進世界500強了,共享單車都滿大街了。所以,對一二十年中國超美國,還是很有信心的。

隨著中國交通、互聯網、快遞物流網路等基礎設施的完善,伴隨中國經濟的發展,靠著中國的人口優勢(人口是美國人口的四倍多),中國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秒殺美國黑色星期五。

下圖為智能手機市場佔有率。智能手機方面中國發展很快。

以上是直接從產業角度的科技對比。

下面從專利和論文兩個角度對比。

專利是自主知識產權的標誌,是創新能力的體現。我們再看專利申請量,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是日本和美國的總和,沒辦法人多思路廣,三個臭皮匠還頂一個諸葛亮呢! 2016年,我國共受理髮明專利申請133.9萬件,同比增長21.5%,連續6年位居世界首位。截至2016年底,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10.3萬件,是繼美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百萬件的國家,5年左右有望超過美國。

發明專利申請量(千),這裡不包括實用新型

專利分為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大家不要小看實用新型專利,2012年三星在與蘋果的專利戰中敗訴使得谷歌Android陣營受到重創,谷歌企業發展副總裁David Lawee接受採訪時對此表示,谷歌的確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不夠積極。對於蘋果的勝利,Lawee表示,「我們並不相信圓角矩形可以用來申請專利,我們沒有意識到蘋果會利用這個來保護iPhone,這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谷歌吐槽:圓角矩形也能申請專利?他居然說不相信,不相信,相信圓角矩形可以申請專利!

這裡再強調一下實用新型專利與商標一樣對於一個企業同樣重要,特別是與產品有關的實用新型專利。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企業也不斷進軍國際市場,中國的國際專利(PCT)申請量也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2016年全球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增加了7.3%,達到約23.3萬項,再度創下新高。按國家和地區分類,2016年美國共提交56,595項PCT申請,排名第一,美國已經連續39年位居PCT申請量全球第一。日本以45,239專利申請位居其次,中國以43,168項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三。其中中國增長率高達44.7%,自2002年以來每年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按照這一趨勢,2017年將「坐二望一」,超越日本,兩年內有望超越美國(中興再奪PCT國際專利申請榜首:連續7年位居前三-科技頻道-和訊網)。總之5年內超越美國是沒有懸念的。

在一個相互關聯的、以知識為基礎的全球經濟體系中,創造者和創新者越來越依靠知識產權促進和保護自身的國際競爭優勢。中國PCT國際專利和商標申請的持續增長,將在中國由「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過程中,助力企業走向國際化。

國際專利top10企業和國家

2014年中國國際專利申請還只有25000多項,短短兩年的時間,2016年就達到43000多項,發展速度驚人。

從2016年世界百萬人口國際專利申請量從排名看,人均PCT專利(每百萬人口)80以上,排名前25位的,都是高度發達國家。人均PCT專利(每百萬人口)15-80的,都是中等發達國家。2016年中國百萬人口國際專利為31,按照中國目前高速增長的速度,5年左右能夠達到英國83的水平,10年左右能夠達到美國174的水平。這也是助推中國跨過中等收入陷阱邁入高收入國家,進而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的一個保障。

圖片來源2016中國國際專利申請數激增45%

看完專利,我們再來看科技論文,自古專利論文不分家,常規做法是先申請專利,待專利公開後再發表論文,大家操作時一定注意順序把控好時間節奏。中國科技論文數量在2013年與美國基本持平,這裡包含中文論文。看完數量,我們接著看質量。

圖 科技論文數量(千)

說到論文質量,不得不說英語,英語是世界通用科技語言,高質量論文基本都是英文發表。像我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先生以中文論文形式發表青蒿素的發現只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出現。所以,有志於科研的各位,英語這一關是必須要過的了,四六級、雅思托福、該考的還是要考,新東方廚師烹飪學校也是藉此東風一躍而上的!除非中國強大到科技輾軋全世界,全宇宙,那時我就用漢語發表論文,你能把我怎麼著,愛學不學,火星網友也不例外!

評價論文質量大家主要看兩大國際文獻資料庫:《科學引文索引》(SCI) 、《工程索引》(Ei),博士畢業、評職稱、晉陞大都要求這樣的論文。2015年中國科技SCI論文統計結果表明,SCI資料庫2014年世界科技論文總數為176.63萬篇,比2013年增加了3.3%。2014年收錄中國科技論文為26.35萬篇,連續第六年排在世界第2位,佔世界份額的14.9%,所佔份額提升了1.4個百分點。排在世界前5位的有美國、中國、德國、英國和日本。排在第一位的美國,其論文數量為48.66萬篇,是我國的1.8倍,佔世界份額的27.5%。

按照目前中國論文發表的速度,估計2025年左右能夠超過美國。中國在科技論文方面其實應該加強國內期刊影響力構建,爭取以後能夠吸引高質量論文發表在中國期刊上。

2015年全球自然指數排名top20

自然指數選取了68本學術期刊,雖然在科學共同體中有很高的共識,約佔自然科學期刊總引用量的30%,但從學科分布上來說,它只包含化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和物理科學,缺少數學、工程科學。因此,從學科體系的完整性上講,用它來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總體科研水平有偏頗之處,但可作為很好的參考。 排名中美國依然佔據首位,中國繼續保持第二。其中,中國分值僅為美國的約三分之一。但中國仍保持著穩步提高的勢頭,去年的分值比2014年增加4.8%,這一增速在前10名中最高,美國則下降4.5%,如果照此速度,超越美國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排名中大部分國家不是原地踏步就是大幅下降。 (2016年自然指數排名 中科院蟬聯科研機構全球第一)

最後總結一下,中國科技與美國互有優劣,在一些領域中國與美國差距巨大,但是通過努力,差距正在縮小。

可以說,未來的一二十年是中國在科技領域全面追平乃至趕超美國的時代。

其實,在未來影響人類的前沿科技領域,中國與美國差距不大,有的還領先美國。

超級計算機領域,中國處於領先地位。

在量子通信領域中國已經超越美國。量子計算也處於前列。

能源方面,頁岩氣落後美國,但是可燃冰開採領先。

可控核聚變研究領域中國也領先於美國。

人工智慧研究方面,雖然沒有谷歌阿爾法狗之類的標杆產品,但是也可圈可點。

2015年中國深度學習論文數量居第一,發了350篇。中國不僅在數量上完勝美國,在論文的質量上也取得了領先優勢,體現在論文被引數上面。(華盛頓郵報:中國AI研究領先世界,深度學習論文數量及質量居第一)。

未來,人工智慧將會全面影響人類社會,在各行各業掀起劇烈變革,各國之間在該領域的競爭將會進一步加劇。

提及「深度學習」或「深度神經網路」的期刊論文數量

被引超過一次的、提及「深度學習」或「深度神經網路」的論文數量

所以,各位加油吧,未來一二十年,你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將是歷史的創造者。更多

更多關於中美經濟科技信息可移步這裡

中國真的能在未來抗衡美國么? - 者也的回答 - 知乎

知乎最長的非小說故事類過萬贊回答,保你一次看個夠


國外科研工作者:努力工作,鈔票名譽大大的有

國內底層科研工作者:努力工作成為「最美科研工作者」

國內頂層科研工作者:下面的人努力工作,我鈔票名譽大大的有。


戰艦世界裡美系十級航母是中途島號

而戰艦世界中的戰艦基本上都是二戰時期的各國海軍艦艇。

這艘中途島號在歷史上與1943年開工 1945年下水。建成時就是上面遊戲中的樣子。

在經過一系列改裝之後 中途島變成了這個樣子

( 完成SCB-101.6改良之後的中途島號)

最終 中途島號於1997年退役。

而就是這樣一艘「二戰時期」建造的航母,在經過許多成功或是失敗的改裝之後 他的各項參數仍然超過了2012年服役的遼寧號。

所以說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另外評論區有人認為中途島改裝之後就不是以前的中途島了,這點我舉雙手贊成。

但是,1988年下水的瓦良格在2005年進行改造之後性能仍然不能穩定吊打1945年下水,1971年進行最後一次改裝的中途島號。

怎麼說呢?也許是「艦載機巡洋艦」改裝起來比二戰時期的「平頂船」麻煩吧。。。


國內產的抗體,做westernblot效果不是很好。無奈換上sigma的抗體,小几千就出去了。

連接酶,內切酶以及buffer,DNA loading buffer都是NEB的。這方面還真沒見有哪個實驗室有國貨。

實驗室用抗生素,實驗室里原有的國產的失效了。上國葯花了小几百買了新的,無效。本來想去sigma買一瓶,還好印度老師資助了一毫克,效果奇佳,不知道是不是加了印度神油(雖然也是國產的.........名字叫阿拉丁,汗)。

現在實驗室裡面,感覺國產貨就想踩地雷,用美國貨雖然肉痛,但是一分錢一分貨。


其他行業我不知道,作為一個材料專業的研究生,反正實驗室里的高精尖儀器和高檔試劑都依賴於進口,包括查閱的文獻多以外文文獻為主


被摺疊了不開心,我只是說了一句雞湯而已,好吧,說實話,作為醫學生,單從實驗儀器用的都是進口的,有效的藥物都是進口的來看,我們和美帝的差距就不是一點半點,可是這也並不妨礙我們努力追趕啊,好好學習,我們早晚有一天也會有這麼先進的技術的。

。。。。。。。。。。。。。。。。

以下為原答案

起碼我們從今天開始追趕,要比從明天開始追趕,要早一天看到這些


記得剛來加拿大上學的時候,分的宿舍。室友是一個加國小伙。

我到宿舍的時間比較早,先收拾好了。

這個哥們來了

抱了一個大箱子,裡面是他的台式機。

拼裝

拼完了之後發現沒有顯示器

當時我是震驚了,

因為之前就聽說蘋果公司要出那種可以投影的手機。

當時十分懷疑他的電腦就是用了那個技術

「我的國家欺騙了我!世界已經這麼發達了」這是我腦子中跳進來的第一個想法。

後來發現,是這孫子把顯示器落在了車上了

我的國家並沒有欺騙我。

回答問題莫名其妙的被人懟了,故做次解釋:

CS指的是Computer Science 並不是指CS: GO 。(學習的東西包括但不限於:演算法啦,數據結構啦,自動機啦和操作系統)這個應該算常識吧。(在你的校園裡,當你聽到SU時,你不會想到Soviet Union,你不會想到關於Super User的許可權,你只會想到那幫官僚主義的學生會Student Union)


我只能告訴你,有時候100年的差距,一年就能趕上。

而有時候一年的差距,最後不但沒趕上,而且越拉越大。

關於科技水平,印度不少人認為印度已經超過了美國,例如一箭百星技術。我只能說這麼多。

然而看諾貝爾獎之類的硬指標,美國年年佔主導,日本幾乎年年有,印度卻好多年才能出一個。


要分清楚科學和技術這兩個詞,物質基礎決定精神建設。科學就是溫飽解決後的產物。現在的問題在於,中國,或者說中國人更樂於推進技術創新和改革,因為可以快速轉化為利益。而科學,變現能力較差,推動人類進步?不好意思,沒那麼高尚。

某科學家畢一生髮現了某物質,震驚世界。可能還不如某個做電燈開關的小老闆過得好。記得大國工匠系列嗎?裡面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而現實是什麼樣子?

什麼時候這個國家懂得尊重科學和尊重科研人員了,那我們和美帝的科技差距就開始減小了。


因不能評論,在此對 @justlikemath兄答案評論。從網上能查到的資料看,許晨陽並未去MIT。MIT網上顯示,許是2016年教過課的visiting professor。許在2017春季學期仍然在北大上課。不知兄是從哪裡得到許高就的消息,望指教。

@justlikemath兄在評論里已回答了我的問題,大家可以參考。

就事論事地說,我國現階段的數學總體水平與日本等國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差距。但若說未來追上門都沒有則有些妄自菲薄了。兄言及歸海,存在性是肯定的。但國內做的好的數學工作者也是很多的。至少從年輕人的層面來說,在國內做的好的,從發文章的角度已經遠超很多美國U.S. News數學排名10-20的AP和同輩了。我如今就在一所10-20名的學校念書,所以還是有些了解的。我不方便掛人,但大家有心的可以自己去查,白紙黑字是錯不了的。從ICM speaker的人數和分布來說,至少也在進步或保持。

換個角度說,我國的數值做的就很不錯么,至少在ICM speaker的數量上應該是遠超日本和俄羅斯。


我們不好意思在拍電影的時候,拍中國人帶領世界人民抗擊外星人侵略。

我可以確定的知乎的各位都沒有這樣想過,哪怕是胡思亂想應該也沒有這樣想過。

這種差距就是即使隨便想想,也知道差距太大了。我們最先進的網購方面,我們貢獻的是「服務模式」,而不是科技推進。而服務模式很大程度上還僅僅有賴於馬雲個人的一些「管理」能力而不是科技能力,以及我國的廉價勞動力比較多。

當年毛澤東和尼克松談判,談到解放軍和美軍的實力的時候,毛澤東形容解放軍的時候舉起了小拇指,形容美軍的時候則舉起了右拳。

大家可以自己試試用左手小拇指懟一下自己的右拳。雖然幾十年過去了,解放軍實力大增,問題是人家美國人也並不是原地踏步。也許我們變成了普通拳頭(實際上即使現在我國的解放軍力量也未必比冷戰末期的美軍強哪去),但是人家美國可能已經變成了鋼鐵俠的拳頭。

世界上最權威的科技文章必須用英文寫出來(連毛澤東晚年都說好好學英語以後很有用)。即使是學哲學和政治哲學,我們的留學生還是要去哈佛或者芝加哥大學進修一番。

另外我國人民的普遍人文科學水平不夠。本科生和研究生普遍閱讀量不夠,而且不太明白開放性思維和從感性到理性這種論證方法。

差距是全方位的。


做視頻的軟體,畫圖的軟體,建模的軟體,你現在用的系統,至少我現在接觸的還真沒一個是中國的


整體差距肯定非常大,但一直在縮小,至少在少數領域已經達到同一水平甚至領先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歷來都是先經濟後科技最後人文,想想十年前,如果有人問中國有一天經濟規模可能超過美國嗎,大家肯定都說不可能。但現在,大多數人應該都會覺得是有希望的吧。真的到了那一天,我們經濟規模超越了美國,我們依然不會滿足,要科技也超越,之後依然不滿足,要人文也超越。我們的征途還很長,我們夢想要靠幾代人前赴後繼的努力去實現。大家加油。


曾經在火車上問過一個航天所的老奶奶類似的問題。我問"奶奶,我們國家現在的航天技術和美國差多遠啊?"老奶奶回答說"孩子啊,你不應該問我們離人家還差多遠,你應該想我們取得了多大的進步,我們是在什麼條件下開展的航天事業"


推薦閱讀:

為什麼「University of Notre Dame」被翻譯為「聖母大學」?
如何評價美國公司稅由35降到20。降低15個百分點。?
拉斯維加斯有什麼值得推薦的美食?
美國國家情報主任(DNI)是什麼?
如何看待美國華盛頓州一列車出軌造成多人傷亡?事故原因是什麼?

TAG:美國 | 科技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