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眾渦輪增壓的車機油損耗普遍偏高?


機油消耗,如果不是發動機機油漏了,那就是燒了。

一般燒機油有這麼幾種情況:

  1. 活塞環泵油

  2. 曲軸箱通風
  3. 渦輪增壓器泄漏

對於1,所有的發動機都會有,或多或少,發動機開發當中會有嚴格的設計限定,所以即使普通自然吸氣發動機也不會在這方面消耗過量機油,活塞環或者缸套設計不對或 加工不對。如果是這方面問題,我並不非常了解。

對於2,因為曲軸箱通風會將曲軸箱中的機油油霧同時送進進氣管,所以在氣缸蓋上曲通管路中一般有迷宮式密封油氣分離裝置,如果設計匹配正確,通過此裝置的油霧非常有限;(不過最近看到似乎大眾車主一致認為曲通分離不力才是導致機油消耗偏高的主要原因,這方面我不是專家,所以沒有發言權。尤其分離器應該不是什麼很困難設計加工製造的東西,為什麼這麼個東西會搞成這樣,我非常不理解。有兩種可能,一種就是確實分離器的設計有問題,另一種是車主沒有找到矛盾的主要方面,畢竟油霧分離器確實允許少量的潤滑油通過,不能看到有油通過就認為失效。而我下面說到的渦輪增壓器漏油正常情況下是無法用肉眼觀察到的。一般情況下一般人確實更願意相信自己的眼睛的直觀觀察,而不是其他別的什麼東西。所以相信曲通有問題的人可以就此打住不必往下看了。)

對於3。下圖是渦輪增壓器剖面圖(可能需要一點看工程圖的基礎才能看懂?)。左邊紫色的是離心壓縮機葉輪(為了簡化渦輪端沒有顯示在圖中)。圖中有兩個我畫的箭頭:左邊箭頭代表壓縮機葉輪後壓力的方向,右邊的箭頭表示機油泄漏的途徑。這個箭頭來自於渦輪增壓器中間體的進油口,機油就是從這裡送進增壓器中間體然後潤滑軸承和冷卻增壓器的。因為增壓器轉速非常高(葉輪輪緣線速度550m/s以上,輪緣直徑最小30mm,你可以算算轉速大概是300000rpm),所以軸與機體之間的密封不能使用接觸密封。一般增壓器都是使用了壓力密封。在兩個箭頭的相交的地方你可以看到下面有兩個棕黃色的點,那兩個點就是用來密封的「活塞環」。環外側漲緊在中間體的「insert」上,insert本身是靜止的;環內側那個藍色的部件叫「flinger sleeve」,這個零件本身是隨葉輪和軸一起旋轉的。那麼渦輪增壓器的密封就是靠壓縮機葉輪背後的壓力來「頂住」活塞環後面機油的壓力。一旦頂不住,那就漏油,當然漏油量不是很大,但是長時間漏,積少成多,量還是很驚人的。同理,渦輪端也會有同樣的漏油情況。下面這個圖還是個對漏油而言比較可靠的結構,因為你可以看到這裡有兩道活塞環。一般增壓器由於尺寸和設計(轉子動力學等)的限制,只有一道活塞環,漏油的可能性更高。

其實漏油是渦輪增壓器不能解決的問題。如上面所說,一旦葉輪背後的壓力小於機油壓力,就有漏油的風險。那麼什麼時候會產生上述風險呢:

  1. 高速低負荷:比如下坡,在檔位上,鬆開油門,發動機倒拖,此時葉輪背後是負壓,而油泵流量壓力是跟發動機轉速成正比的,此時高油壓會導致漏油 風險。
  2. 長時間怠速:此時壓縮機背後壓力在大氣壓附近,有可能有一定真空度,此工況長時間運行,有誘發漏油的風險。尤其是在北方冬天,機油粘度非常高,一開機,機油壓力可能在4個大氣壓左右,此時活塞環兩側壓力一邊倒,不漏也難。

以上兩點是最容易產生漏油的,雖然汽車的說明書里沒有對這些情況作出明確的警告(不過你可以看看大眾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說明書,書中說不建議長時間怠速和原地熱車,你以為真的是如書中所說為了讓你節省燃油降低排放?我不知道。反正我們開發增壓器的時候都會明確告訴車廠,你這麼開漏油了是你的問題,別來找我索賠。另外你可以再仔細看一下大眾自然吸氣發動機的說明書,做一下對比。),但是開增壓車的人一定要注意。

而中國的路況和駕駛習慣決定了很多人喜歡這麼開車:長時間怠速(堵車,夏天停車吹空調等等),小油門開車以保證省油(有多少人喜歡1200rpm就換檔的請舉手)。車總是運行在小負荷狀態,實際上這些駕駛習慣剛好加速了漏油的進程。對於這種駕駛員,我建議還是買自然吸氣的好過跟風買增壓的車,否則你自己白花錢不說,車要是有靈魂,每天都要感嘆「駢死於槽櫪之間」,豈不讓人傷心?

據我的觀察,所有的增壓器在是用之後都會多多少少漏,5萬公里不漏的增壓器我沒見過。但不能說增壓器漏了就是失效。實際上現在越來越認為增壓器漏油不可克服,漏油也是增壓器性能的一部分。只要在兩次更換機油之間機油標尺油跡不會從上刻度降到下刻度以下,應該就沒有問題。

但是燒機油會導致三元催化失效,這是唯一需要用戶擔心的。


大眾車都有機油報警,燒沒了機油不提示機油缺失,只提示更換,親戚朋友共3台邁騰,4s換全合成一次900,明明應該10000km更換,結果全都5000km換,為什麼?因為5500-6000機油燒沒提示機油異常,請更換機油!


渦輪增壓器是個嬌貴的東西!

渦輪增壓器是個嬌貴的東西!

渦輪增壓器是個嬌貴的東西!

樓上諸位列舉了很多原因,連渦輪增壓器的結構原理都有人剖析了,個人覺得這並不是重點。

重點在於國人的駕駛習慣。

停車拉手剎熄火,這是國人非常熟練的一套駕駛習慣,但是他們都忘了渦輪增壓器由於慣性還在高速旋轉。熄火意味著機油壓力急劇下降直至為0,動則上萬轉的渦輪沒有了機油壓力,那就意味著干磨,沒有散熱。

所以,執意要入渦輪坑的話,請在停車前給渦輪增壓器留下一個喘息的時間,不要讓它成為燒機油漏機油的大頭。

另,題主指明了大眾。其實我贊同@卞老闆的說法,大眾低中端發動機的製造精度並不高,抖動及噪音就是體現。


活塞環和缸壁密封不嚴,說白了就是機械加工技術不行,大眾能做好嗎?當然可以,為什麼不做?做好了4S店要不要賺錢?維修費起碼少一半,前面那個說渦輪增壓漏油的,你看看哪個貨車司機說自己車燒機油的,柴油車可都是渦輪增壓的


從汽車之家萬春雷的EA888維權經歷來看,機油泄露主要是旋風式油氣分離器失效的緣故。萬春雷稱油氣分離器之所以失效,原因是大連發動機廠減配。不知道這件事的可信度有多大?

油氣分離器失效算不上什麼設計缺陷,屬於常見病,也不是哪個車子的專利。日系車相對好一點,發動機相對精密一些,漏出來的機油蒸汽會少一些。大部分歐洲品牌的車主也不用幸災樂禍,或多或少都會攤上這個毛病的,只不過是多一點少一點的問題。

關於這個油氣分離器的大致原理是這樣的:

【圖】霧霾和積碳的元兇?談直噴發動機的弊端

發動機(往複活塞式內燃機)在運轉過程中,燃燒室內形成的高壓氣體會通過活塞環竄入曲軸箱,這就會導致曲軸箱內部的壓力出現升高趨勢,如不加以控制,這種情況將直接影響到發動機潤滑系統,因此,需要依靠曲軸箱通風系統不斷地將竄入曲軸箱的混合氣導出,為了滿足環保的要求,混合氣必須送入氣缸進行再次燃燒。

早期的發動機對於曲軸箱通風系統回收來的混合氣(夾雜機油蒸汽)沒有太多限制,基本是直接送入氣缸燃燒,之後為了控制通過這條途徑進入氣缸的混合氣的成分,特此在過濾裝置上進行優化,從原先的單向閥到之後的迷宮式、旋風式、離心力式等油氣分離器,為了達到更好的分離效果,還有採用兩種或三種分離器相結合使用的情況,它們都是為了將混合氣中的機油儘可能的分離並送回發動機潤滑系統,其餘氣體送入氣缸燃燒。

儘管如此,無論是使用性能更好的離心式油氣分離器,還是使用兩種甚至三種分離器組合成一套油氣分離系統,還是無法保證機油和機油蒸汽徹底分離,這也就意味著被送入氣缸燃燒的混合氣中夾雜一定的機油(哪怕是極少的含量,機油通過進氣歧管、進氣門進入氣缸也是事實)。


大眾途觀開過五年了,深受其 害,頭三年,到六萬公里的時候還不燒機油,最近一年越來越嚴重了....已經到了每五千公里保養的區間中間要加三升機油,活脫脫地雙燃料汽車,不知道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買.也不知道當年腦子是被門夾了還是怎麼的,加價一萬八提車,..以此警醒後人吧...


帶「T」真就好? 牛人揭秘渦輪增壓發動機


推薦閱讀:

高爾夫是大眾旗下為數不多的良心車型之一嗎?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捷達質量這麼好?
上班通勤代步小車,哪一款經濟實惠?
張國榮是同性戀,為什麼還不能被大眾接受?
一汽-大眾CC這車到底開起來怎麼樣,我只想聽車主的真實用車感受?

TAG:渦輪增壓 | 大眾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