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發出自己最大潛能?

留學黨一名,困惑如何在有限的留學時間內最大化利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全方面提升自己。 求各位大牛指教。


謝謝邀請。

其實這方面我實在沒有發言權。我自己時間浪費就很多啊……我就拋磚引玉一下吧。

首先,作息要規律,睡眠要足。這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是我當初並沒有注意,因此浪費了很多的時間。我睏倦的時候,自制能力就會大幅度下降,這時候無論是做什麼都容易拖長時間,比如如果在玩遊戲,就玩得誤了正事,如果在看書就忘記時間等等。這種自制能力下降,就導致更晚睡,第二天睡眠不足,自制能力更低。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犯困的時候,實際工作也往往做不好,或者更想刷網頁而不是做工作。越困越容易犯拖延症。所以作息一定要規律,睡眠一定要夠。不要追求什麼「XX大學圖書館凌晨四點還座無虛席」,那是非常愚蠢的風氣。計劃做好,正常作息,正常工作,一般是不需要熬夜的。熬夜,那是時間規劃失敗的體現,不是努力的體現。

第二,看書要有目的性。拿著一張別人開的書單,基本上看完以後感覺就是事倍功半。這個世界上書籍實在是太多了,無論你關心哪個領域,書籍的數量都遠遠超過你閱讀能力。因此,書籍需要根據你的目的來選擇閱讀。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呢?如果僅僅是拿一個書單來讀,那麼最後你可能僅僅是了解了一些觀點,增加了一些談資而已,對相關問題的理解並不深入。閱讀就要從問題著手。書籍的選擇是基於你的疑問而定的。比方說,我對歐洲大學的起源有一些疑問,我的一些觀點往往缺乏事實的支持。為了加強自己對這方面的了解,專門買了幾本書來看,這才發現我原來的觀點有一些是錯的。比如我原來認為歐洲最早的大學都只有神學院,結果一讀書,發現最早的博洛尼亞大學是從法學起家的,而對後來歐洲大學體制影響極深的巴黎,則有神學、法學、醫學和藝術四個方面的學院(儘管一開始是從教會學校起家的)。這就是個非常有趣的發現,那麼我就產生了新的疑問,「為什麼博洛尼亞會形成一個法學的教學集中地?」 「中世紀歐洲為什麼對法學有這樣的需求?」,我當然有我自己的假說,但還沒有事實支持。我把目前買的書看完以後,會再尋找書來解答自己的這些問題。所以我覺得,看書要有自己的目的性,帶著疑問去讀,而不要泛泛地閱讀。專業上的問題也是類似。

第三要擴大交友範圍,盡量和不同的人交流。大家吃吃飯,聊聊天,輕鬆愉快地就能了解其他專業的信息,這比你自己去看書快得多。很多時候,對於其他專業的信息,其重點並不是你能融會貫通,而是要知道有這麼回事。一旦你知道有這麼一種方法,當你需要用到的時候,查找資料就很容易了。尋找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的時候,最難的不是學習一個特定方法,而是搞清楚有哪些方法可用。這就好像在網上搜索一個東西的時候,最關鍵的不是去在搜索結果里找到有用的,而是找到合適的關鍵詞。廣泛交流,能夠讓你提前就做好了這些方面的科普,需要用到的時候,你就知道該找哪些資料來看了,這就事半功倍。


不要拖延。

我就是因為是拖延絕症晚期深度重症患者,才沒有獲得諾貝爾的。


1.多看書 盡一切可能的看,什麼都看。 一周3本 完了寫讀書筆記,這樣可以讓你的思維活躍。

2.不要相信別人的話,對於你來說,生命是一個個體,沒有什麼不可能。

3.把明天當作最後一天,你現在最想做的是什麼,儘力就行。


今天剛有感而發寫的文章,也算能擦邊解釋部分吧

大學畢業

肩負著家長和同村父老鄉親的期望

一個「潛力滿滿」的我

走向了大城市的工作崗位

興奮卻更迷茫——我該帶著我的潛力何去何從?

曾幾何時,我是那個學習生活上都如魚得水的人;學校里我是成績名列前茅的好學生;生活中我是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在大家的眼中我是個「有潛力」的好青年,所有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而充滿希望。

我一直都覺得以我的潛力,以後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學,出任CEO,迎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所有不賞識我試圖打壓我的,都是在嫉!妒!我!

然而殘酷的現實再次給我上了一課。大學時代的經歷,尤其是步入社會以後的工作經驗,讓我漸漸開始明白:我們的所謂潛力,並不能為我們自己帶來太多實質性的幫助。

潛力≠實力。

別人誇你有潛力,這有可能是件好事,但也可能,會害了你一輩子。

「你是個很有潛力的人」,這句話其實暗藏殺機。

一、它會給你莫大的虛榮心。你的虛榮心會讓你喪失鬥志,當你堅信自己身上有著別人所沒有的潛力時,它會讓你產生你不需要努力也可以達標,甚至不努力也會比別人更好的假象。你可以靠著你的潛力偷懶一陣子,但它卻可能讓你墮落一輩子。

二、他們其實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告訴你:「你暫時還沒有實力」。有誰會讚揚已經成為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有潛力嗎?有誰會當著功成名就的喬丹的面說:「你很有潛力」嗎?不會!因為他們已經有足夠的實力了。只有在面對那些似乎有實力、但實際上還毫無作為的人,我們才會誇他「小夥子,你很有潛力」。

潛力只有化為行動力,那才是真實力!最可悲的就是那些空有潛力的人,只能一輩子抱著自己那可憐的潛力,到頭來也只能喊出:「我這麼有潛力,為什麼沒人願意賞識我?」這樣的嘆息。

但正如開頭歌德說的那樣:沒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試過以後才知道。也有人曾經說過:「潛意識的力量是意識力量的三萬倍之多」。由此我們可以說,每一個人其實都有很大的潛能。

我不能否認,一個有潛力的人會比「沒有潛力」的人容易成功很多,但關鍵問題是:我們要如何把我們的潛力化為行動力?

如果你希望從我這裡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那我要跟你說的是:「兄弟,too young to simple!」,反過來想想,如果告訴你世界上有一種方法:只需要一句話就能把你的潛力轉化為能力,你會相信嗎?

雖然我這裡沒有仙丹妙藥,但我還是願意和你們一起分享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和方法:讀書+嘗試+堅持

而在所有的這些方法之前,正視你的潛力!

無論你擁有的是哪方面的潛力,這都意味著你比沒有潛力的人更有可能成功,也更容易成功。但同時,這也意味著你必須比他們承受更多的壓力和磨難。

一、不斷的閱讀,從書籍中找尋靈感

一方面我們可以從各式各樣的書中尋找確定自己的潛力;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吸收前輩的經驗,幫助我們少走彎路

二、毫無畏懼的嘗試

不要過分害怕失敗,更不要擔心你的嘗試會是無用功。一個再有潛力的人,在他沒有嘗試確認之前,誰都無法知道,那究竟是不是他的潛力,或者那份潛力究竟適不適合他。

三、認準方向,堅持不懈

一旦你找到了自己的潛力所在,或者找到了把你自己的潛力最大限度轉化為實力的方法,不要猶豫,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沒有什麼是可以不堅持努力就能得到的,實力更是如此。


堅持跑步看看自己多久能跑個馬拉松。


樓上的各位已經說了很多,也很對。我從我的角度談談不一樣的東西。 如何才能激發自己的潛能呢? 關鍵是你要讓內心意識到你現在處於困境,面臨很大壓力,由此內心系統才能激發潛能幫助你走出困境。常見的例子就是著火的情況下,人能搬動平常根本不可能搬動的東西。 所以如果你要激發自己的潛能,那就要有意識的讓自己處於一種困境,在現實中常見的做法就是離開當前安逸的環境,讓自己處於動蕩和不確定的環境之中,那時候,你壓根就不會想怎麼才能開發的潛能,你的內在應激系統自動開啟應激模式,潛能自然發揮出來。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辭掉穩定公務員的工作,下海創業等等,不需贅述。這種方法很管用,肯定可以開發潛能,但要注意的是:

  1. 不保證你一定能成功,過上幸福人生
  2. 有時壓力會特別大,有可能讓你崩潰,如果你覺得自己承受力有限,慎用。
  3. 此方法對健康有一定損害,因為很可能你會透支,所以還要注意健康。

專心做好做精一到兩件事


社會上很多書都說,成功的人不幸福。他們有錢沒時間,他們犧牲家庭,他們勞心勞力,最終不是企業破產就是操勞過度而亡。但究竟為什麼成功和幸福不可兼得呢。

十幾年前,成功學的書從西方傳入中國。中國人以功成名就為標準。最近這幾年,才有聲音說,中國人只認事業上的成功,不認家庭的成功,是不對的。

究竟成功的定義如何?究竟幸福是不是一種成功?那我們就來看看《成功心理學——發現工作與生活的意義》。本書里定義的成功為一生的成就,它來自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創造的一種有意義的感覺,金錢和名聲不等於成功。本書定義快樂為來自對生活積極評價的幸福狀態,真正成功的一個重要收穫是快樂。培養一些積極的品質將有助於你保持身體健康、享受穩固的友情和家庭關係、從忠誠的浪漫關係中得到滿足、成為卓有成效和充滿愛心的父母、在工作中尋找滿足感、對自己有信心。我覺得,這才是成功的人必要的素質和能力。

以前的成功學重在模仿別人、突破自己,而現在本書的成功學在於發現自我、開發自我。本書從自我意識、目標和障礙、自尊、積極思考、自我約束、自我激勵資源管理和溝通與人際等七個方面利用心理學模型和測試教你如何營造成功的心理。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還屬於物質極度匱乏時期,當時社會人的價值觀是奉獻犧牲;而改革開放後,社會對經濟效益看得更重,人們的價值觀也變為追求自己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有效激勵員工,是採用內部激勵還是外部激勵最有用,就值得我們探討了。

人們一般擁有不同的目標,這取決於他們心懷哪些類型的動機。具有內在激勵的人瞄準的是內在的目標,如營造人際關係、幫助他人、實現個人成長、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與此對比,心懷外在激勵的人瞄準的是外在目標,如獲得資產、財富、名氣,美貌或耀眼的形象。心懷外在目標沒有錯,也不壞,但是對金錢、名聲或耀眼的形象懷有強烈企圖的人,大多生活在對實現不了這些目標的擔憂中。無論擁有多少財富,他們看起來總是不能滿足。而另一方面,關注內在目標,比如人際關係、社區參與以及健康等則會使人更幸福。

為了激勵某人做某事而提供的獎賞就是所謂的刺激性獎勵。刺激性獎勵本身沒有錯。但是,刺激性獎勵通常只會在加強了內在的激勵後才有效。只依靠外在獎賞作為激勵手段還可能導致自我挫敗,因為我們有可能把獎賞和目標相混淆。痴迷於獎勵也許會妨礙我們嘗試新事物,因為我們害怕失去別人的認可。另一個更大的問題是,它們通常代表了他人控制我們行為的企圖。如家長許諾孩子獲得好成績可以得到一大筆零花錢。這種獎勵的確讓孩子按照父母意願行事,但對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沒有任何幫助。

《歡樂頌》里邱瑩瑩對成功學毫無判斷力。本書一大賣點就是批判性思維。只有我們自行判斷符合邏輯的成功學,才是我們可能讀的書。

批判性思考有七個標準:一是清晰,不啰嗦和冗長;二是精確,不含糊和籠統;三是準確,不是錯誤、猜測或假裝成事實的意見;四是相關性;五是深度;六是廣度,避免偏見;七是邏輯。

成功不是名與利,而是源於我們內心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自我成長的夙願。成功並不可怕,因為你有能力戰勝它的劣勢;成功也並不遙遠,突破自己在一個領域(哪怕是打掃衛生,哪怕是照顧老人)有所建樹,不要與別人攀比。當你成功的喜悅來自內心的滿足,你就又成功又幸福了。


推薦閱讀:

如何在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0個小時的情況下保證生活質量?
有多項任務時如何取捨?學習工作?
怎樣邊運動邊學習?
成功人士是如何分配一天的時間、消費時間進行時間管理的?一天是怎麼充實的過的阿?
你有哪些一生要做的事兒?

TAG:時間管理 | 留學生 | 能力 | 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