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韓語,越南語中有沒有《施氏食獅史》?

他們廢了漢字,難道不怕出現這樣的問題嗎?

Edit: 有答主誤會我的意思了。我是說,這兩個語言里有沒有最初用漢字寫成,而在廢除漢字後變得無法理解的文章?比如本來用漢字寫的同音(韓語或越南語發音)文章。


來分享幾句慶尚道方言:

(來源:?? ?? - ????)這裡面 ? 一共有這麼幾種意思:

  1. 他,標準語說 ? ??,可以縮寫成 ? ? 或 ?;
  2. 賈,一個姓氏,跟標準語一樣;

  3. 附於姓氏後用於稱呼人,用漢字寫是「哥」,標準語說 ?(漢字是「氏」);
  4. 去、走,跟標準語一樣;
  5. 拿、帶,標準語原形為 ???(也可縮寫為 ??),變形可以有 ?-, ??-, ??-;
  6. 主語助詞,跟標準語一樣;
  7. 判斷+疑問助詞「是……嗎」,標準語說 ??,有時縮寫成 ??;
  8. 表示順接的詞尾,有時可譯成「然後」「以後」,大多數時候不譯(不太確定是對應標準語的 -? 還是 -??)。

上面這五句話的逐字解釋和比較通順的翻譯是:

  1. 他[主語] 他[是嗎]?([指著一個人] 他就是[你說的]那個人嗎?)
  2. 他[主語] 賈哥[是嗎]?(他是賈哥嗎?或 他姓賈嗎?)
  3. 賈哥[主語] 去[順接](賈哥去了以後)
  4. 他[主語] 帶走[順接](他帶走了以後)
  5. 去!去[順接],帶走!(去!去把那個東西帶走!)

當然,利用上面這些意思可以湊出更長的句子,比如 ??? ?? ??? ?(賈哥[主語] 去[順接] 帶走[順接] 去,等賈哥去把它拿走以後再去)。音調大概應該是 121 12 312 2?

不過話說回來,? 這個音節的意思,還是不如普通話音節 shi 的意思多,想要湊成一篇文章,還是很難的。


之前見過這個

如果非要按照《施氏食獅史》的這種強行人造的玩法的話,我感覺還可以把上面的句子改一下:

東歐を覆う鳳凰の炎を追おう

とうおうをおおうほうおうのほのおをおおう

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用谷歌翻譯讀一讀試試


就我所知,日語沒有類似《施氏食獅史》的同音文,只有同音句,且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同音句,比如下面三句:

  ※李も桃、桃も桃、李も桃も桃の內。 // Sumomo mo momo, momo mo momo, sumomo mo momo mo momo no uchi.

  ※母の母はハハハと笑う。 // Haha no haha hahaha to warau.

  ※東歐を覆う鳳凰を追おう。 // Tōō o ōu hōō o oou.

  也有以多個連續音節為單位創作的同音句:

  ※貴社の記者が汽車で帰社した。 // Kisha no kisha ga kisha de kisha shita.

  ※裏庭には二羽、庭には二羽鶏がいる。 // Uraniwa ni wa niwa, niwa ni wa niwa niwatori ga iru.

  韓語和越南語可能也有同音句吧,不過我不知道。

  歪個樓,其實世界上不少語言都有同音句的現象。例如:

  英語: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法語:

  ※Si six scies scient six cyprès, six cents six scies scient six cent six cyprès.

  希臘語:

  ※Οι υγιη γιοι ? η γη. // Oi ygii gioi í i gi.

  塞爾維亞語:

  ※Горе горе горе горе, него што горе горе доле. // Gore gore gore gore nego ?to gore gore dole.

  芬蘭語:

  ※Kokko! Kokookko kokoon koko kokon?~ Koko kokonko?~ Koko kokon.


用現代漢語,也很難寫出這樣的文章。漢語看起來同音字多,那是針對整個歷時的漢語而言,但對於某個具體的時間點和某個具體的方言點來說,同音並未造成多大的困擾。

拿現代漢語來說,同音同調詞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三多,而且漢語同音詞還會有一個常用一個不常用、詞性不同等特點。總體來說,同音詞的比例並不會高於其他語言。拿英語來說,一詞多義的比例比漢語高得多,某種程度上,這也是隱性的同音詞。

漢語難以拼音化,是針對書面語而言。漢語書面語必須涵擴整個歷時的漢語,文言詞、成語都不可能被拋棄。而針對任何一種現代漢語方言口語,都不存在拼音化的困難,只是一個適應的問題。

所以,不需要、也無從繼承歷時漢語的東干語成功拼音化了。

玩弄這種同音文字遊戲,也只能是從文言文下手。但文言文作為書面形式,它所對應的語音形式並不基於現代漢語音系。


我是韓國人。我們以前用漢字。可是沒用漢語。語言不一樣。寫的時候用漢字,不過讀的時候翻譯韓語。比如說,『天』的 韓語發音是『?Cheon』。可是我們沒讀直接『cheon』,翻譯成說 『?? Ha Neul』。??是天的意思。沒有韓文的時候,我們借漢字記錄。所以需要翻譯。可是用韓文的時候按聽見寫就可以。所以我們沒有『施氏食獅史』這樣的文章。韓語裡面沒有一句話的發音都一樣文章。


法語中有完全不帶字母E的一本書。我就沒法想像漢語的書裡面沒有一個單人旁或者走之底的字。


突然就想起權力遊戲那一集。。

獅氏石室屎時逝世。


沒有,包括漢語在內,並不存在拼音化後無法理解的文章

拼音化就是記錄口語,你口語能聽懂,文字就能看懂,開始時可能不習慣,多看幾分鐘就好了

《施氏食獅史》這種文章屬於故意寫出來的文章,不能作為無法拼音化的理由

當然,我不支持漢語拼音化,並不是漢語不能拼音化,而是沒必要拼音化


すもももももももものうち?


日語應該是沒有的,除非通篇只用一種助詞……否則光は和が就已經是兩個讀音了……


ねこのここねこ ししのしこしし

貓崽子是小貓,獅子崽子是小獅子。

日語漢字: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

日語沒廢漢字啊,而且就從我學的中醫日語來看經常沒有寫は、が之類的東西啊,這樣的句子省略的應該是です之類吧,那會兒可能為了追求效果不太強求刻意吧。


庭には二羽鶏がいる


那篇shishishishi其實是趙元任編的,用意恰恰是為了廢除文言文,反證文言文的頑固荒謬不可行,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漢文口語化以達到漢字拉丁化。哪是什麼知乎上半瓢水的人引來證明文言文的精練巧妙的,根本就是被人罵傻逼,反以傻逼為榮一樣。

說實話文言文的好,根本不需要這種編造出來的爛文來證明。就像現在那些搞儒家的撿起弟子規,講傳統的撿起二十四孝,完全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取其糟粕丟其精髓,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另外日語也沒廢漢字,當用漢字是1750左右,網路時代的識字量反而可能較高一點,而昭和以前的當用漢字,應該不會少於3000字。日本對漢字能力的大幅度削減,恰恰是美軍駐日總部認為「漢字是培育軍國主義教育的愚民工具」,所以像現在那樣大量引入的英文為主的外來語來代替漢語片語,欲圖逐步將日語去漢字化。

普通中國人高中至本科水平的學生,漢字量大概也不過4000左右。


分享イヤホンズ的單曲《それが聲優!》http://music.163.com/song/33394220?userid=123577845 (@網易雲音樂)

↑2015年7月番《那就是聲優》的OP(片頭曲)。

很多答主回答的日語梗這首歌中都可以找到:

すもももももももものうち すもももももももものうち。

李子和桃子都是桃的一種。

新人歌手新春シャンソンショー 新人歌手新春シャンソンショー。

新人歌手新春民歌秀。

庭には二羽鶏がいる 庭には二羽鶏がいる,

庭院里有有兩隻雞。

隣の竹やぶ竹立てかけた 隣の竹やぶ竹立てかけた

旁邊的竹林的竹子立起來了。

尤其以第一個說桃(もも):「sumomo mo momo mo momo no uchi」最符合,定位01:17,1分17秒。


芬蘭語:

Kokoo koko kokko kokoon. Koko kokkoko kokoon? Koko kokko kokoon.


しししししししし...(忘了有幾個し了)

意思是龍生龍鳳生鳳


沒有收到邀請好藍受,這個問題上我並不太支持樓上韓國大神的回答,如果把韓語比做房子那阿爾泰語系的語法語單詞就是韓語的資本框架,唐代時期的古漢語就是構成韓語的磚瓦,石灰等基本材料。但是您要明白古漢語與現代漢語差別很大.古漢語與漢語相似 有韻尾但缺少F一類蒙古語外來發音.比如韓語?(pang)現代中文的房(fang)。

突然懶得打了.......說起來,涉及到很多學術上的問題。很多問題都是目前學者片面的考證。並不是100%的正確。題主聯繫我吧,本人在韓國讀中國現代文學方向的研究生。語學一知半解,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一些字衍生出了很多字,但其本身卻不常用甚至成為了生僻字?
New York 中「York」是什麼意思?
東干語是用西里爾字母拼寫的,能不能算漢語成功實現拼音化的一個先例?
藏語三大方言,衛藏、康巴、安多在語音上有哪些異同?特別是不同之處?
「杏」的唐音為什麼是「あん」?

TAG:語言 | 文化 | 語言文化 | 語言演變 | 語言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