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到的圖,這種是蒙古式指法嗎?還是和弓的打發?

用中指壓拇指嗎?不明白,拉距好大,也沒見著靠位,感覺有點像和弓啊。


這是某個朋友的爹,參觀了弓道和珠海李老師的射道以後自己琢磨出的一套東西。

拉距這不算大吧,而且和弓的靠位才嚴格呢好么。

你就把它當網圖看就行了……


求各位答主口下積德,別黑清弓清射,也別瞎答!答錯是要負責的!!!您幾位瞎答無所謂,帶壞了新人了就犯大錯了。

下面心平氣和回答問題:

問:是否是蒙古式?

答:箭右,拇指勾弦,算蒙古式大類也沒錯,然而除了新手或者不懂傳統的,不會說「學的蒙古式」或者「什麼什麼算不算蒙古式」,感覺就像在說,你今兒中午吃的什麼啊?答:中式飯菜。或者你喜歡什麼動物?答:我喜歡溫血動物。

問:跟和弓有關係沒?

答:嘿嘿嘿。看他完整的視頻,包括怎麼鞠躬,自己想吧~

問:那照片人物是誰?

答:山東「大德」

問:什麼射法?

答:參考水替的答案,要我回答我會降低友善度。

問:是否算大拉距?

答:呵呵,不小~

問:跟清射相關否?

答: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

問:為何沒靠位?

答:不知道,我也不理解。你看弦不勒著腦門兒呢么?算靠位吧。後肩聳成那樣,有沒靠位他會在乎嗎?

人家是玩「禮射」的,模仿的弓道,跟清代射法沒關係,用的也不是桶扳指,我也不知道這使的什麼射法沒研究過。還有「三架」指的是推弓手、靠位和身體站姿,不是拉距,麻煩各位讀讀原文,手戰堂的那篇文章是錯誤解讀(當然他有很多文章是很不錯的好文章),流傳到現在,估計天天拿著架子掛嘴邊的人也不知道「架子=靠位」這錯誤說法的來源吧。這個答案側面也能看出現在知乎上的傳統弓素養和姿勢水平。


看不到另一個方向不好說,單從這個角度看,仿漢法或早期的掐箭尾都有可能。

王琚《射經》里對控弦手法有如下描述:「 凡控弦有二法:無名指疊小指,中指壓大指,頭指當弦直豎,中國法也;屈大指,以頭指壓勾指,此胡法也。此外皆不入術。胡法力少,利馬上;漢法力多,利步用,然其持妙在頭指間。世人皆以其指末齪弦,則致箭曲又傷羽。但令指面隨弦直豎,即脆而易中,其致遠乃過常數十步,古人以為神而秘之。 」

文中提及控弦手法有兩種,漢法和胡法,其最大差別是壓拇指的手指是中指還是食指。胡法是食指,與目前圈裡常說的「蒙古式」相近,或為一種。而漢法會把中指壓拇指,食指垂直於弦。

網上目前可以看到的漢法照片有兩種:

第一種是百科裡那位食指順著弦上伸的女孩,試過該法,手腕會因為角度被迫用力,不利於開硬功和撒放首穩定,該法或由上文中「但令指面隨弦直豎」產生,未做進一步考證。

第二種如樓主圖,食指前伸,也試過,主要缺陷是食指易對箭桿下壓至箭桿彎曲(多桶後拉弓臂力量不足時會越發明顯)和傷羽,此外還有一個非主缺陷即箭尾無槽或槽損時易掉箭(喪失了胡法內扣的固箭效果)。

此外,還有一種網上可查的圖是中指壓拇指,食指彎曲且第二節與箭桿垂直貼弦,圖注是蒙古式撒放的另一種,好像的CAA的文章,地址忘記了。

就照片看,羿友的衣領後領沒有上直感覺,應該是漢服吧!著漢服射箭,多半兒是喜歡傳統文化的朋友,那麼中指壓拇指,食指前伸,所以是上文提到的漢法復原的可能性應該更高些。當然,也可能是食指、中指雙指壓拇指的控弦方法,只是食指相對放鬆而已,具體還是問當事人為好,前樓好像有人是照片中羿友的。

個人也傾向漢法的尋根,或許因為宅吧?不過目前沒找到什麼文獻。就《射經》描述和實際體驗看,個人傾向於食指前伸與箭桿平行的方式,撒放起來確實比胡法感覺更利落。而上面提到的箭桿彎曲、傷羽和固箭弱的缺陷,個人對手勢做了一個調整——將食指、拇指置於弦同側。經實地測試,前述缺陷相對可以緩解或消除。當食指與拇指在弦同側時,中指與箭桿間無食指寬度阻礙,可以輕鬆靠住箭桿形成向拇指側的壓力,拇指平行於地面構成對箭桿的上托支撐,從而強化固箭。而食指在箭的副羽側緊貼箭桿內測,不會傷及羽毛,即便撒放手力量不足時也不會下壓箭桿置彎。此外,撒放後,食指對箭尾能似乎起到類似滑槽的輔助效果,保持箭身的平直。同時手指的感知也與撒放後目注的、箭弰或前手食指指的順勢意念專註吻合,將從箭離弦、過弓、中的貫穿在了一起。

當然,所謂食指與拇指同側的漢法理解僅為個人在個人現有知識範圍內的認知,漢法究竟是否如此,無法佐證。射箭準是第一位的,在準的基礎上讓全身感到舒服應該就是最適合自己的動作,之後如果喜歡傳統文化,去追根溯源享受文化的樂趣就好。而對文化的研究,可考證的認可史證,不可考時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互相交流、各抒己見,無法達成一致時彼此尊重就好。

祝各位羿友玩的開心。


我現在也在練習和題主圖中非常相似的射法。大拉距,不靠位,中指壓拇指,高開弓。

學習過程中偷師了很多和弓的練習方法(??ω?)?嘿 因為和和弓射法非常接近,所以練習起來找問題和解決方案比較好找。

題主可能糾結為啥中指壓拇指,而食指靠前放鬆,是因為我用坡扳。

坡扳戴上去是這樣的

如果用食指壓住拇指就是這樣的(俯視圖):

看到坡扳坡道盡頭就會頂住跪下來的中指,而導致大拇指往裡面彎不到位,可能會拉不緊弓弦。

而換用中指壓拇指,就是(俯視圖):

這樣扳指就不會頂到什麼,大拇指也能彎曲到舒服的角度。

這樣的握法換個角度看就是

就和題主給的圖差不多啦。

而食指往前放鬆是因為如果這個時候食指再往裡面握的時候,會把箭壓在弓上壓的太緊,壓彎了不說撒放的時候弓反做的再好也會打弓片。傷箭傷弓還射不準。

考證屬於什麼流派啊指法啊我不懂,只是自己在練習過程中覺得這樣好用,就用了。

和朋友交流了下,好像有挺大的個體差異,可能我的手小才這樣。還有周圍傳統弓弓友們都用軟扳指,所以沒有這個問題唉。

某處看到貌似叫「大鳳眼」。不知道啊沒了解過。

@菲利普醫生 醫生也來說說看。清弓是怎樣的?


傳統式撒放!


玩傳統弓一般都是用什麼樣的弓就用什麼樣的射法,有傳承的弓形射法和扳指都有固定的套路,當然你要使用四不像的弓用四不像的射法射也沒問題,不過出去騙錢就不對了!

--------------------------------------------------------------------------------------------------------

另外,「大德」在弓圈快成罵人的黑話了!


所以 承認是學習弓道,清弓射法後根據自身構造搞出來的射法這不也很好么?

原創就原創有什麼好丟臉的?

不過我還是想說,別叫蒙古式啦,準確叫「拇指式」不是很好嗎?人家蒙古族同胞有自己的射法,跟咱們不一樣(雖然這些年為了能跟咱們比賽沒少努力學習)。


據我所知,國內並沒用一套標準的蒙古式射法,也沒有找到清代的清弓射法。不過網上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清末弓箭比賽視頻,你去看一下,會發現,幾乎指法也各有不同。

個人理解是古代百步穿楊者少,戰場上破壞力遠比精準度重要,例如清軍八旗,是長弓重矢,抵近而發,結果是為追求最高效的射法,根據個人身體各部肌肉強度的不同,姿勢也不會完全相同。


看那身衣服,我怎麼看怎麼和和弓弓道服連像。


大拇指扣弦,中指扣大拇指,姑且算蒙古式的一種變形。

姿勢和和弓的大架區別很大,更接近平架。


和弓練習者,是不是和清弓的射形一樣我不知道,但是千萬別說像和弓……因為,沒有哪裡像……


看手勢,大概率是戴了筒扳。當然如果弓力弱的話,也有可能是坡扳。

至於用的什麼弓,應該不是和弓。網上隨手扒了張和弓照片 同樣是成年男子。

和弓因為弓體長且上下明顯不對稱,大架拉開,弓弦的角度比較獨特。題主圖裡的應該是 更接近清弓的傳統弓吧。

另外和弓的大架後手墜肘勾腕到後肩的位置 前手正位高推,扳指和手套是一體的通常食指和中指會扣在拇指上。清射平架是可以不扣指或者只扣一指。

回到題主的圖,看拉距應該是平架,靠位是個蠻個人的東西,而且平架其實後手無法靠位的,也見過用弦或者箭羽來輔助靠位的。


和弓指法和蒙古式通用

正確來說二者本來就是一個東西


原創射法 吸取了部分弓道元素 借鑒了部分傳統射法(明清)技術。

預感可能老鄭要被黑。先說一句,現在傳統弓圈子裡,其實99%的人都是原創射法,大哥不笑二哥,還是寬容一點好。

再說一句,題主的概念問題要弄清。

「和弓打法」(如果不考慮古流的話)可以近似於認為是弓道教本的射箭體系,題主可以去查閱相關資料,器材,構型,技法,訓練模式,思想內涵都定義的很清楚。

而「蒙古式」則是一個誰也說不明白的大而無當的偽概念,現在弓圈裡流行的「蒙古式」射法,在我看來,約等於「無台光弓右搭拇指勾弦射法」,只要滿足我給出的以上定義,那就是「蒙古式」。這種「射法」和傳統與否無關,與器材種類無關,與是否成體系,是否科學也無關。當然從這個角度來講,老鄭的射法,確實屬於蒙古式,而且比現在弓圈裡大部分「蒙古式」射法靠譜一點兒,畢竟人家玩的較早,也有大規模的教學實踐。


應知友要求,把「大架射法」更正為「大拉距」射法蒙式,具體溯源到清射也比和弓靠譜點……個人更傾向於後人還原的大拉距射法,靠位只是不在臉上而已,大架確定拉鋸不是靠手的。


推薦閱讀:

射箭新手該如何入門?
古代弓箭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弓箭初學,目標在傳統弓(蒙古式撒放),用作在去箭館之前的知識資料儲備,有什麼協會,論壇等知識來源渠道?
為什麼在冷兵器時代彈弓始終沒有像弓箭一樣成為可靠的武器?
箭羽有哪些類型?分別適用於什麼樣的弓?

TAG:冷兵器 | | 傳統弓 | 弓箭 | 蒙古式射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