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發展現狀?


2008年到2011年我在MMC的京都製作所工作過三年,是我第一份工作,很有感情。

這家日本車廠歷史悠久,原來隸屬於三菱財閥,戰後被GHQ拆分,從三菱的原重工部門劃分出來,很多當初設計零戰的工程師戰後改行做汽車,工程師思維主導的公司經營方式因此而持續了多年。三菱一度在日本乃至世界展露頭腳,劃時代的開發了譬如帕傑羅,EVO系列等的經典車型而大獲成功,在日本甚至超過本田直逼豐田和日產成為日本前三。和世界諸多車廠有過深度合作,譬如賓士的母體戴姆勒,以及克萊斯勒,之後的標緻雪鐵龍集團。smart有一款車就是三菱colt的貼牌車,還有雪鐵龍(應為「法國標緻」,謝評論區網友提醒)的4007也是三菱的outlander貼牌。

但三菱的工程師主導的經營方針在汽車技術方面大放異彩的同時,也逐漸顯露出一些弊病,並且由於這些弊病沒有跟上時代的潮流而逐漸落伍。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公司的名字,上個世紀末,眾多車廠由技術主導型公司開始向服務主導性公司進行改革而把車廠名稱更換為脫工業化的名稱時,三菱卻頑固的堅持技術至上的理念方針,以至於「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中的工業二字經過多番論戰仍然沒能去掉。另一個例子是GDI技術的失敗,GDI是汽油直噴技術,三菱首發作為世界第一進行量產,但是在當時潤滑技術,石油精鍊技術,密封圈等核心技術進步還未過關的時候強行量產,帶來了嚴重的後果,市場上出現大批不合格產品從而對聲譽有了很大的影響。GDI技術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在當時缺點也十分明顯的情況下,不顧市場的實際接受能力強行量產,不能不說當時的幾位從工程師一步一步爬上去的領導人難逃其責。

進入新世紀,公司業績開始走下坡路,然後2000年以及2004年兩次刻意掩蓋汽車設計漏洞的行為則把這家公司一下子擊打到了谷底,這兩次的掩蓋醜聞在日本影響極大,不僅僅因為三菱是一家從某種意義上可以代表日本的老牌傳統公司,另一方面公眾難以接受如此有名的公司會做出這種事情。三菱在兩次的醜聞爆發後,再一次暴露出傳統企業的弊病,應對失當,造成民眾的品牌支持度一落千丈。2004年的時候,公司一度面臨倒閉,負債額高達40億美元,克萊斯勒與戴姆勒宣布解除與三菱的合作關係,世間皆以為三菱汽車一定會完蛋,甚至幾乎所有的工廠的門口都守候著大批的HR獵頭招攬將要失業的工程師們。在三菱最大的研發據點--岡崎工廠將要宣布變賣的當天凌晨,三菱的其他幾傢伙伴公司決定出手相救,三菱重工業,三菱商事,三菱銀行這三家三菱的中核企業出資40億美元購買已經跌成垃圾的三菱股票宣布重組三菱汽車工業。

三菱從2004年的醜聞過後,從此業績一路下滑,在日本跌成了業界最後一名,排行第八,甚至於豐田的子公司大發與斯巴魯都在營業收益上超過了三菱,三菱內部在原三菱商事的副社長益子修的帶領下,試圖通過財物人員主導的改革方案重回市場,精簡車型,主力轉化為開發電動車,砍掉了很多華而不實的燒錢部門。譬如達喀爾拉力賽,WRC拉力賽等等,但是,三菱的很多問題積重難返,市場形象也很難在短期內恢復,目前仍在苦苦掙扎。三菱的股票在日本屬於垃圾股級別,但是仍有一大批技術死忠支持,雖然人數較少,仍有一定的技術實力。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三菱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日系車。在上世界80年代,三菱扶桑卡車在國內幾乎是卡車的代稱,帕傑羅就更不用說了,政府機關的標配。但是由於三菱固守技術不能轉讓的底線,刻意拆分汽車組件分包給不同的公司生產,一次又一次的錯過了搶佔中國市場的機會。發動機在東北,越野車以前在北汽,後來去了湖南長豐,之後又有意廣汽,轎車則一會東南一會兒廣汽,布局很亂,目光也稍顯短淺。在中國很難有大發展。

離開三菱這麼多年了,偶爾在美國或者日本的大街上能夠看到搭載曾經參與設計的4B系列發動機的outlander,新RVR,新lancer,新D5,心裡仍是不免激動。百年老企,東山再起很難。但是,公司內部對技術至上的風氣還是感染了我,受益匪淺。

我曾經在公司內部翻看過三菱社史,有一些淺薄的了解。希望對問者有所幫助。

--------------------------------------

追記:

謝謝各位讀者的厚愛,我收到幾封私信,還有評論區的幾個問題,我一併回答一下。

首先,我得糾正很多很多中國人的錯誤認識,「三菱」在目前並不是一家公司。在1945年敗戰前三菱所有的部門隸屬於一個財閥--三菱財閥,所有的部門的經營都是一個中樞控制。包括航運,物流,重工,礦產,電子,銀行等等,這些龐大的經營板塊都由一個領導層來進行運作。所以在那個時代,把這些公司扯在一起說不算特別的牽強附會。但是現在,由於GHQ(駐日盟軍總司令部)在1946年強行拆分三菱財閥,並且建立起了不同的經營管理體制,所以這些原本隸屬於一面旗子下面的部門則分別變成了:三菱商事,三菱重工業,三菱電機,三菱倉庫,麒麟麥酒,尼康。。。太多了,一共有200多家公司,甚至很多公司都不帶「三菱」二字。這些個公司只是一個鬆散的「邦聯」,有點像獨聯體,經營是完全獨立的。由於歷史上的原因,在公司政策上有時候會有那麼一點點聯繫,譬如三菱電機和三菱重工都生產各自品牌的空調,在市場上其實是競爭對手。三菱商事,三菱重工業,三菱銀行在2004年決定出巨資拯救三菱自動車,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這家百年車企雖然問題重重,但畢竟仍有大量資產值得期待。三洋當年也是一樣。日本人非常重視技術的積累,因為這是日本的立國之本,所以他們不能容忍核心技術流失,特別是流入到中國人手裡。當時,三菱汽車陷入困境,中國的很多家公司有意收購,但是沒有成功。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三菱要縮減車型,並且退出WRC,原因很簡單,沒錢呀。汽車公司極其燒錢的,全球的所有公司裡面,研發經費絕對是汽車行業佔據榜首。豐田去年燒了100億美元。豐田,VW,GM這幾家汽車巨頭連續多年位居榜首。而三菱這樣根本賣不出去車的公司就沒錢花在那麼多立刻看不到收益的地方,這也是財務人員主導經營方針下的一個副作用吧。我幾年前在三菱的時候,部門經費非常緊張,超過500美元就要報部長審核,這得窮到什麼地方。。。開發一款車,少則幾億美元,多則幾十億美元,一旦虧損就很難恢復過來元氣。另外,近十幾年,三菱的人才流失問題非常嚴重,很多技術跟不上日本同行就是因為缺乏相應的技術人員。

第三個問題,關於三菱汽車和零戰的關係。三菱汽車在上個世界最牛時候的社長叫「東條輝雄」,看這個姓知道是啥人了吧?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工程師,曾經參與過設計零戰,戰後也主導過飛機設計。三菱當初有大一批從設計戰鬥機上面下來的優秀工程師,所以他們大膽採用了很多只有飛機設計才會用到的劃時代設計,譬如利用風洞來計算汽車的風阻係數,就是三菱首創。

第四個問題,目前的韓國現代起亞以及台灣的中華汽車,起步都是靠著三菱的技術以及一大批三菱的工程師才有了今天的局面。但從另一個方面看,三菱當時只限於有償的技術提供或者整車輸入,一直不願意把整車技術提供給別人,這些戰略一直延續到中國大陸就完蛋了,沒有跟上時代,把本來的自有市場拱手讓與他人。

三菱內部對技術的執著,的確創造出了很多了不起的東西,譬如風阻係數對汽車的影響直至今日,譬如GDI技術,譬如可變閥門技術,譬如降低噪音和振動的減震桿技術,譬如把四驅越野車轉為民用。。。等等。這些技術對當今的汽車技術發展貢獻良多。但是技術這個東西,一旦出現斷代,想要追上非常非常難。目前三菱的情況不容樂觀,雖然技術仍然有,但整體落後於日本同行。品牌價格也遠低於日本同行。EVO是好車,但是自從第十代已經近9年沒有更新了,按照原來的速度早該發布11代了。偶爾能夠看到EVO在街上跑,特別是紅色的,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挺識貨嘛。


不請自來啊,海涵。

三菱汽車本來就不是三菱的主業,純屬玩的項目。現狀不好說,不是從業人員。純粹是汽車愛好者,說點我知道或者看到的吧。

亞洲不敢說,但是三菱絕對是中韓汽車產業之父。沒有三菱汽車,你就看不到韓國現代(起亞)、看不到目前大多數所謂的國產發動機。

戈藍給多少車提供了底盤技術、發動機配置?得利卡給了中韓MPV多少靈感?

中華汽車的那個啥來著?脫身於戈藍、得利卡變身出了萬通、東南不算,好歹是正版授權。那麼現代的H1,國產的江淮瑞風直接山寨現代H1....

這麼說吧,三菱在國內基本要完的節奏,但是三菱的靈魂永存。所謂國產1.6、2.0、2.4三個排量基本跟三菱4G6X系列發動機有關。正所謂,你看不見我,可我在黑暗處伴隨著你。

天熱頭昏,暫且這樣,如有不對,歡迎來噴


成龍大哥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中國跟了一個弱智廠合作


三菱造車是為了賣發動機


拋棄了賽車運動,關閉了旗下的運動部門拉力藝

,剛剛停產了LANCER EVOLUTION X 的高性能四門四驅房車

,開始專心做SUV及各種乘用車的發動機了視頻封面ランサーエボリューションヒストリー—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現在就是悶聲發大財,由於公司決策上的問題,和索尼一樣遭遇困境,當年帕傑羅V33的剎車門沒有處理好,間接失去了和陸巡一樣的銷售成績,有一手好牌不會打


歐藍德怎麼樣,大家誰懂給說說,我很喜歡這個車,拜託拜託!


三菱以然變成器官販子


三菱,你比五菱少兩菱。


十多年前的帕傑羅現在還在用。那質量放在那裡。再說日系車走的是可再生線路。不像德系車一樣十多年就毛病多了。這點還是不錯的。以後的發展道路就不清楚了。


J.D.Power最不可靠品牌榜 多車企在列

很顯然車子賣的好跟質量不是正比關係


自主車廠得感謝三菱,開創初期沒4G15,車出不了門。當然還有豐田老鬼子的三缸8A及扣門鈴木的4缸465


醒醒,三菱涼了。

(正經臉)

其實我總覺得是當了一輩子的對手的日產在控制三菱之後要把這個對手在自己手裡搞垮以避免同場競技……

畢竟日產自己也混的不那麼順……


跟三菱的筆差不多,器大活好的嬌氣娃


技術至上的風格非常明顯,曾經也顯赫一時。

車很皮實,但舒適度欠佳


和三菱電機空調一樣,東西品質不錯,營銷跟屎一樣……


三菱在中國的策略不對,包括合作方式以及合作夥伴的選擇都是一個錯誤,所以導致了在中國市場的萎縮。再加上後期本身產品研發進度滯後,帕傑羅缺陷的消極態度,所以現在三菱的發展相對其他日系品牌來說,嚴重滯後。


它的車型很動感,


我們店馬路對面賣老年代步車的銷量都比三菱賣的號,客戶滿意度也比三菱的客戶滿意度高。


推薦閱讀:

TAG:汽車行業 | 日本汽車 | 汽車選購 | 三菱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