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品茶和佛學的未婚男生,內心都在想什麼,這樣的人結婚豈不是很難?


喝茶葉並非品茶、喜佛學並非修行。

大談一切皆是虛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沒有切實的把戒定慧作為修行路徑,卻擺出一副大徹大悟的姿態來。

依我看,只是把中二與強行裝逼,從少年維持到青年時期吧:)


喜歡佛學的未婚男生都是完美情郎、好好先生

喜歡佛學的男生對愛情更忠貞

佛教講究戒律,戒律中最基礎的就是五戒,五戒之一就是戒邪淫;真正喜歡佛學的男生絕不會去邪淫,啥叫不邪淫呢?就是除了老婆誰也不睡,一個老婆翻來覆去睡一輩子!

喜歡佛學的男生知道兩性關係的本質,能真誠、大膽、熱烈地滿足女性

啥叫兩性關係的本質啊?佛教說是「觸食」和「思食」;觸食就是對異性肉體的需求,思食就是對異性情感的需要;學佛的男生知道,異性關係的本質就是這麼簡單,一點也不複雜,於是他們循著這個兩性關係的真理真誠、熱烈地滿足女人的精神和肉體的需要,白天真誠地關心女人的情感,夜晚給她們的肉體以溫存

喜歡佛學的男生不矯情、不粘人

佛法告訴我們,愛情雖然能帶給人一種迷幻式的快樂,然而它的本質卻是貪慾;喜歡佛學的男生對待情感是克制的、他們清楚地知道這些道理,所以不過分貪求愛情,不在不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煩擾對方,喜歡佛學的男生不過分臆想愛情,不矯情、不粘人

喜歡佛學的男生不死纏爛打

佛學告訴人們,人與人的相識、相知需要緣分,相愛更是如此;喜歡佛學的男生清楚地知道這點,他們明白,愛情是相互的,一頭熱的情感只會帶來痛苦;互相喜歡就給彼此一個機會,表白了對方不接受也不強求、沒有緣分不攀緣、緣分盡了就放手;一切平平淡淡、輕輕鬆鬆、自自然然;喜歡佛學的男生絕不死纏爛打,讓女生為難

喜歡佛學的男生知道如何給愛自己的人和自己愛的人一個究竟安樂的未來

佛學告訴人們,三界如火宅,眾生皆苦;縱是最親密的愛人也終有分開的一天,一入輪迴則再見無日,唯有成佛才能帶給人們究竟的平安;喜歡佛學的男生深刻地懂得這點,他們會和自己的愛人一起學佛,共同進步、共同努力、分享生活修行的滴滴點點;最後,和他的她或一前一後、或手牽著手,度過輪迴的此岸、走向涅槃的彼岸,做極樂蓮邦永恆的伴侶

女孩們,如果有一個喜歡佛學的男孩在追你,就接受他們吧!如果你已經和喜歡佛學的男孩在一起了,就對他們敞開心扉吧!

選擇他們,你得到的愛非限此生,而是永遠


--

經知友 @個飛 提醒,此篇答案被許川電台 @川子 採用,但事前並未告知更沒有得到任何形式的授權。十分感謝您的欣賞,但如需轉載或採用還請留言告知,謝謝!

==========================我是善意的分割線==============================

--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內心想什麼。

首先,品茶和學佛只是一個人的興趣點和習慣,只是個人的一個側面反映。希特勒提倡素食,但也無法斷定希特勒內心在想什麼。

不如換個角度,先看看他是什麼樣的人。品茶和學佛這樣兩種興趣,同其他快餐式消遣相比,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品茶這一個興趣,需要建立在龐大知識儲備基礎上,比如茶葉產地、湯色觀察、沖泡技巧等等。而佛學更是博大精深。每日的功課,教義的理解都需要大量時間的累積。而且,品茶和學佛這兩種活動,通常出現在更私密的個人空間內,著重個人體驗。同時,茶文化和佛教較咖啡、基督更為傳統,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分支。

根據以上三點,暫且得到這樣的結論:

1.此人享受獨處狀態;

2.此人更注重保證個人獨立時間空間;

3.此人更偏向中國傳統文化;

4.此人所受教育較為傳統,外表可能更為靦腆。

5.由於個人興趣佔用極大時間,作為男友你們共處時間可能會受到擠壓(驗證第二點)。

一個傳統的、擅長於自己獨處的人,內心想什麼?題主提供的這兩種標籤實在很難斷定。不過此人有他自己的世界啊。

第二個問題:是不是很難結婚。

首先,對於一個接受傳統文化的人來說,結婚建立在理性選擇之上。每個人的追求不同,通過權衡,追求什麼放棄什麼也因人而異。我認為是否結婚與個人的理想生活模式有關,與愛好興趣無關。只能說「品茶學佛」所代表的這類人,很難因衝動結婚。但會不會結婚不得而知。

再小眾的愛好都能形成圈子,一個人戀不戀愛結不結婚,我認為與愛好無關,與個人的內心狀態關係更大一些。

單身狗在此遙祝知友戀愛順利了。

--


為什麼很難。

我身邊的哥們都是如此,一大群。

都愛茶,不愛酒。

都好佛,不好嫖。

都成家了,都過的很好啊。

還有沒成家的,

但戀愛關係都很穩定。


我在這個問題找不到任何邏輯關係

很難理解題主的問題何在

喜歡咖啡跟聖經的男生能結婚嗎

喜歡紅酒和亞里士多德的男生適合戀愛嗎

一個男生是不是適合自己,是從他喜歡的飲料和學派來判斷的?


看這個問題,莫非有女生暗戀我?


咱們和老外說,吃了么?

老外說,沒呢。

咱們然後開啟下一話題,老外開始含糊了,你不想請我吃飯,問我吃了么幹啥?!

我是否可以用這種缺心眼兒的邏輯理解為,

您想找個喜歡品茶和佛學又不知道他在想啥的男生結婚?!

否則你問這幹啥?!


我認識很多信仰佛教的男眾,他們不吸煙不喝酒,不去娛樂場所,唯獨喜歡品茶。

他們平時一有空就去寺廟,一邊聽著師父的教誨,一邊喝著茶。

他們說話謙虛,做事謹慎,邏輯思維很強。在一起討論的時候喜歡辯論,各抒己見。

中國傳統思想是儒家思想,他們受佛教思想影響,喜歡看事物的本質,考慮周全。

他們工作都非常努力,是同事中的佼佼者。他們有些做生意,做得很成功。

他們平時為人低調,穿著樸素,在人群中很普通。

他們只是居士,沒有真正出家。不結婚的只是極少數,一般都是與信仰佛教的女眾結婚。

他們普遍都是晚婚晚育,年齡40多歲,孩子只有幾歲。也有一些結了混不要孩子。

他們的孩子也會跟隨他們,一起信仰佛教。


甭管喝的是咖啡還是可樂還是茶,

也甭管喜歡基督還是三清還是佛,

該是人渣的還是人渣,

不是人渣的也依然不是人渣。

如果用標籤來分類人群,決定自己的社交方向的,我建議直接選這個標籤。

(幼兒園)

沒有勾心鬥角,讓你輕鬆為王。


喜歡喝茶的男生,他一定是把個人尊嚴看得很重的吧。在學校這種「撩妹兒」文化里,你叫他苦追某女三個月半夜樓下鮮花蠟燭老母雞的表白,他真的做不出來。畢竟學校這邊,戀愛方面,作為男生,「只要不要臉,一切皆有可能。」而現在根據喝茶的男生的個性,鄙人斗膽再附一句,男生在學校里談戀愛,只要要臉,除非是貌比潘安,八塊腹肌,否則一切都甭想。

然而呢,借用匿名答主一句話,「這種人都挺有錢的。」出了學校,除了臉皮比些別的,看重尊嚴的人,自會有一番成就的吧。

套用到喝茶的男生身上,大概是在學校萬年單身狗,入了社會婚姻幸福,家庭美滿吧。


喜歡喝茶的同學一般不會太窮……

因為茶葉貴啊!


性別不符,不知是否算強答。就當給姑娘一點啟發。

喝茶和學佛沒有關聯,喝茶的人不一定學佛,學佛的人未必品茗。搭在一起,容易貼近大眾審美里的「雅」而已。不過在我潮汕閩南閩北,中原安徽等多地?茶不過是每個家庭從早到晚如三餐一樣的必備。

學佛和信佛也未必有關聯,我見過磕頭不起,期盼升官發財的「信徒」,也見過半生一日三束香,不張揚,不勸他人皈依,與人為善不忍殺生,同時正常結婚生子的信仰者。

題主可能需要先丟掉「茶與佛教」這個被營銷號包裝得太神話的觀念,再去看看你說的男生是哪一類。

btw?不覺得存在是否容易結婚的問題。

婚姻是緣分,好的婚姻是果報,只分來得早、來得晚、此生不來了而已,我覺得所有緣分都是這樣,包括我現在看到題主的問題。

至於問題中說到的「不容易」,我理解可能是因為那種:你來我很珍惜,因為從我們見面那刻,緣分就倒計時了?同時卻又存在誰走我也不會放不下,這種在婚戀關係里要死的淡定性格吧。。。


學佛和喝茶,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那就是關注自身感受,而這一點恰恰是談戀愛的痛處。喝茶是關注自己眼耳鼻舌身意的直觀感受,學佛是關注自己心的感受。總之都是他自己的事情,當他沉侵其中的時候,他是不大會來跟你講慈悲心、菩提心的

1、如果他是你的男神,那麼學佛和喝茶是他的加分項。盡情滿足他,讓他揮霍吧。

2、如果不幸,你恰好和他已經走在談戀愛的獨木橋上,那麼你要學會理解他高大上的般若智慧(當然是指正信的佛法),要崇拜他,要試圖把自己拉到和他一個水平上;如果不能就學會傾聽,學會用心感受。感受他那顆掩藏在雲淡風輕外表下激烈躁動的心

3、學佛又喝茶的男子,如果要談起戀愛來,那麼放心,這兩樣都只會成為他撩妹的手段,以前的超逸此時此刻都會被功利和慾望代替。他會讓你溫吞、窩心,不吐不快。所以,其實還不如去和一個喜歡可樂、喜歡搖滾的青年談一場痛並快樂的戀愛。


結婚是不是很難,這個視情況而定吧。

品茶和修佛,這兩件事都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這裡設定是真的非常嗜好的人,而未婚男生這個設定,保守一點,可以認為是指從剛剛進入社會到三十歲之前的男性。

三十而立,現在這種社會情況,在三十歲前,大部分男性都需要為了前途而努力打拚,整體生活狀況應該是比較慘的,可能經常加班,經常要花費業餘時間提升自身職業素養。

那麼這兩種既需要時間又需要精力(品茶很是需要錢)的愛好,就會顯得非常非常奢侈。

如果家境一般就很難培養這樣的愛好吧,如果家境一般,因緣所致,真的非常喜歡,但同時又不能將愛好作為收益來源,那他一定是對金錢比較淡的或者比較容易貪圖安逸的人。

若是前者,在現在的時代價值觀里,真的很難得了,那他可能的結婚對象要不就也是這樣心性的女子,要不就是非常樸實無華的女子,各自遇到的概率有多大這個看環境和緣分了。若是後者,那說明他心性還不定,這樣的男生,安心過日子還好,若是既貪圖安逸又不能甘心處在世俗價值觀的底層,那就會比較糾結了。

如果家境很好,那喜歡這些,可以組織和參加茶會,禪會,可以開茶樓,參加各種大師的修佛課程,這樣結交的圈子裡,必然也有女性朋友。

不過無論什麼家境,還有一個問題在於,一般來說喜歡這些東西的人平均年齡一定比喜歡健美、騎行的人的平均年齡大,往往得是年逾不惑,甚至知天命的人。他們或者之前喜歡而沒時間精力金錢去關注,或者中年危機後在尋找人生新方向。不是專業搞這些的人多是將人生經歷寄寓其中作為人生哲學的。所以,其實是存在溝通障礙的,經歷閱歷財力都不同。而這些人,不論男女,也曾年輕過。很多人年輕時沒有時間精力金錢,因為他們把這些用於在社會上打拚。由此可見,其中相當一批人當初珍藏了出世的心態,而展示了入世的姿態。所以很多喜歡佛學和品茶的男生都會走這條內聖外王的路,先在社會打拚,然後參悟人生,這樣他們與喜歡健身騎行的人也就是愛好不同而已。當然,這些人還是具備一些特徵的,諸如思考有深度,好獨處,性格偏內向等等,對另一半的精神世界要可能比較多一些。

沒走這條路的人,就是之前說的,要看家境、心性和因緣了。

當然,誰說是人就一定會結婚呢?


難在何處?學佛會不舉,喝茶會殺精?


喜歡品茶和佛學的女生,心裡都在想些什麼,這樣的人結婚豈不是很難?

我倒是因為愛喝茶結交了一票茶商茶友,閑來一起聚聚聊聊,豈不快哉!

茶和佛學並不是傳銷會讓人隔離,讓人極端化,反而可以在內心不寧的時候給予安撫,迷惘彷徨的時候指明方向,和這樣的人做朋友總是受益匪淺如沐春風。

喜歡品茶和佛學的人並非聖人,普羅大眾都有自己的愛好,而他們的愛好恰好是這兩樣而已。


喝茶加學佛,有些人是圓滿,有些人是逃避,有些人不過是偏安一隅待在自己的舒適區。

世事練達皆學問,學佛沒什麼高大上

愛好不同,看問題角度不同而已。

也許喜歡宗教的人一般都是精神世界重於物質世界的。一定要給他一點自己的精神空間。

我不信佛,不懂茶,特么的最悲劇的是結婚難。我只是喜歡佛教文化,更喜歡道家,相信陰陽五行,相信風水偽科學。

唉,在人群里好怪。

如果有個女人,精神獨立,自我圓滿,並支持別人做自己,我一定要娶了她。她愛好什麼我都支持她,絕不試圖改變她。


有時間品茶和反思自己的男人,至少是個拆二代,這樣的男人,結婚是挺難的,至少要分清誰是真愛誰是愛錢吧……


大把大把潮汕男人是這樣

特別一些富商都是這樣。。。。

這有影響嗎。。。


佛學對茶業推廣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根據佛教的規制,在飲食上,僧人要遵守不飲酒、非時食和戒葷食素等戒律。長時間的坐禪會使人產生疲倦和睡眠的慾望,為此,需要一種既符合佛教戒律,又可以消除疲勞的補充飲料。這樣,具有提神益思、驅除睡魔、生津止渴、消除疲勞等功效的茶葉便成為僧徒們最理想的飲料。後世尊為「茶聖」的陸羽,雖不是僧人,一生的行跡沒有脫離過寺院,他遍游各地名山古剎,採茶、制茶、品茶,結識善烹煮茶葉的高僧,並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吸收前人的成就,著成《茶經》一書。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中國佛教不僅在茶葉的種植、飲用等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也是茶葉向海外傳播的一座橋樑。


推薦閱讀:

禪凈密都念佛,怎麼念佛是凈土法門的念佛?
佛教如何看待自我?
依佛理來講,世界上是否不存在真正的邪師?
功夫打成一片後,如何破除我執,參看歷代祖師的公案都是在特定因緣下,有沒有具體的方法?
佛教的禪宗對男女關係有何見解?

TAG:生活 | 佛教 | 佛學 | 佛法 | 兩性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