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華文化斷層了么?

有人說日本和韓國保存著更完整的中華文化,台灣也比大陸的更正統。難道經過幾百年的滿清,殖民,紅色文化的洗禮,大陸的中華文化真的不在了么?


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需要人去保護,而是一代代人不斷發展創造的。退一步講,如果一種文化真的要小心翼翼去呵護,生拍一不小心就滅掉,那麼,可以說這種文化已經沒有生命力了。

=========================

看到評論區里的留言,我就再說點吧。有的事情雖然可惜,但不必強求。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多少東西都煙消雲散。經歷過滄桑的文明,看待這些應該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罷。哪個偉大文明沒經歷過一點破壞?希臘文明被埋在泥地下上千年,現在不還是發著光芒嗎?好的東西自然有人記起,不好的東西就讓它去吧。更何況,誰說後人就創造不出更好的文明呢?歷史越久的文明,背的包袱也越重。陳陳相因,裹足不前。多少文明因為不能適應新的環境,視祖先的教訓為鐵律而滅亡。我們作為略顯年邁的老樹,應該放下歷史包袱,這樣才能發出新枝,才能完成一次重生。

什麼對我們有好處就學習什麼,什麼能讓我們生活的更好就拿來用,沒有任何宗教的禁忌,沒有任何信仰的束縛。中國文化之所以能活到現在就是因為這種現實主義

這種略顯粗俗的現實主義,這種臭不要臉的實用理性才是先哲留給我們最大的財富。它為我們注入了最強大的基因,不管時代如何變化,不管歲月如何變遷,都能快速適應新的環境,學習新的知識為我所用。恐龍因為不適應環境變化而滅亡,鳥類卻活了下了。想活下來就得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就得經歷破繭重生的痛苦。

有人說中國人是沒有信仰,但這不一定是壞事。中國人的現實說難聽點是粗俗,說好聽點那叫人文主義

誰說這不是中華文化呢?


。。。廣告時間。。。鑒於有人問了高圓圓研究委員會的事,我就打個廣告啊, 入會請戳@Michael282694,萌程序員的個人簡介里有傳送門。有愛啊有愛。

請問,你想學《弟子規》嗎?這是中華文化。

順便,崖山之後無華夏是日本人編出來的。

中華文化在台灣是蔣校長瞎扯,他決定用繁體字是因為共匪搶先推行了簡體字。至於台灣有很多佛教大師什麼的。。。你知道朝陽區有多少仁波切嗎。

且不說實物層面,改革開放以後破壞的文物遠比文革時期多,習慣性地推給文革實在不妥。我個人認為實體文物並不是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我們能見到的古建築之類基本都是反覆重修過,今日知錯重修,多年後未必不能是文物。單論一個:哪些是中華文化?我們需要繼承哪些傳統文化?

夫為妻綱不是傳統?日本和台灣這一點倒是繼承得多一些,她們更會化妝,更多女人成為主婦,嫁個好丈夫比自己奮鬥重要,你要不要?

二十四孝不是傳統?卧冰求鯉你要不要試試?婆婆生病了,媳婦割肉治病,你喜歡嗎?

三貞九烈不是傳統?寡婦被陌生男子摸了手臂,便剁手以示貞潔,然後給立牌坊。你做何感想?

官本位不是傳統?官大一級壓死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學而優則仕,士農工商依次排序,歌妓倡伶皆下九流。請問你喜歡高圓圓嗎?

輕視科技不是傳統?士大夫動輒斥之為奇技淫巧不入流,體面人決計不會做這些活。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而君子不器也。所以按照傳統,你怎麼刷的知乎?

人治而非法治不是傳統?哪怕到今天,我們的路還很長。呼格吉勒圖案放在千年前,連事都不算。今天大講特講,你更喜歡哪一種?

隨手列舉一些而已。你可能說,這都是糟粕,啊,糟粕。

那麼請問,去掉糟粕之後是什麼樣子?

我們現在不就在努力這麼做嗎。

中華文化的精華有哪些?我只能舉些例子:

是漢唐氣象,慷慨激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建功立業,封狼居胥。這是一股天生的驕傲。這些我們一點都沒丟。不然你以為為何中國事事爭世界第一?我以為如今的中國仍是少年,只有少年才有這等意氣,才會不平則鳴。無數人在指責批判,因為人們在意,在進取。圖樣圖森破其實是在表揚啊,莫欺少年窮是不是?

如今的台灣,連自己都保不住,仰人鼻息,苟且求生,心氣兒都沒了,動輒用賣台來形容合作,哪有半點自信?小國寡民,天下之事,未嘗夢見。日本則垂垂老矣,看不見未來。當然,重獲新生也未可知。所有曾經輝煌過的國家,只要有一口氣在,就還敢再來一次。

可能有人覺得這叫大國沙文主義,不文明。文明有兩面作用,聽起來不那麼舒服的那一面,就是維持現有秩序。你沒辦法,中國有這麼胖,而地球很小。國運和個人命運雖不是線性,但至少是正相關。只要中國人想過普通日子,就會壓到別國,也會被人壓制。老歐洲數百年全球殖民,結果被一直悶聲發大財的美國挑落馬下,這段歷史美國人自己最清楚,中國除非自我了斷,不然美國不會不高度防備。我一直覺得美國是個十分偉大的國家,很多地方都和中國相反,但像中美這樣銳意進取的夥伴和對手,將在未來把人類發展推向新的高度。正如當年美蘇爭霸,十分殘酷,但帶來了無數民用技術。小清新沒錯,尋常生活是可以很清新,也不該苦大仇深地過,但清新到談論國際事務也不能直視殘酷之處,恐怕還是多有不當。諸位都知市場因為競爭而繁榮,競爭伴隨著勝者的榮耀和敗者的消沉。連生意失敗都可能有人跳樓,國家競爭也不是溫情脈脈的假面舞會。西方的Quora,我上得多了,印度人美國人,我和他們談笑風生過。有人陰陽怪氣講愛國主義是流氓最後的遮羞布,這話應該和他們也說一遍。流氓就是流氓,流氓還可以有很多種遮羞布,比如昭昭天命什麼的,你覺得呢。

除了舞台中央那些人,還有千千萬萬人沒有被歷史記載的中層底層,他們可能對這些個堂而皇之的東西都沒概念。但哪怕只是想活下去,也是一股巨大的力量。你我,以及絕大多數人,皆是其中之一。也許這些人愚昧,閉塞,但總有人不斷從中脫穎而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儘管古代讀書人至少還得是地主富農家庭才養得起。(既然有人提到鑿壁借光囊螢映雪,我就較個真——貧窮人家起來的讀書人當然不是不存在。匡衡是一個,他運氣很好,家貧買不起書也養不起人,於是去給藏書多的富人家當傭人只求養活自己讀書,恰好地主很開明就答應了,才得以成為學者。雞湯故事因為稀缺而成為不給勺子的雞湯,歷史故事因為罕見而被人傳頌,這並不難理解。至於另一個著名的所謂家貧讀書者,囊螢映雪主人公,車胤,字武子,南平郡人。曾祖父車浚,做過吳國會稽太守。父車育,做過郡主簿。南平太守王胡之以知人聞名,見到童年時的車胤,對其父車育說:「這小兒將會光耀足下門戶,可使他學有專攻。」 這是今天被鄙夷的官二代。)放在今天,普通的孩子也可能通過讀書和工作改變命運,今日不必成為王侯將相,普通人也可以體面生活。中國十四億人,哪怕每個人只是過著普通日子,中國也是世界第一大國,何況我們一直想過得更好一點。舞台上星光璀璨,舞台下尋常日子。說著各種方言,但用著同樣的方塊字。吃著各地食物,但都有同一個名字叫中餐。學堂里孩子們念千年前的「床前明月光」和「有朋自遠方來」,大街上計程車司機也能跟你說兩句孔夫子,學院里研究中華傳統的教授先生並不見少,古龍金庸的武俠世界中華獨有。就連這樣哀嘆文化崩毀的話都不計其數,孔夫子不就說禮崩樂壞嗎,當然像陳丹青這樣的性情中人,應該和孔夫子一樣只是發發牢騷,其實內心火熱。

中華文化斷過嗎?

從來沒有。

只不過路還很長。

本來不喜歡寫這類東西了,但終究意難平。倉促手機寫點東西,潦草還請見諒。


世界上的文化不都是由純粹到不純粹嗎,這是一個具有全球史觀的人應該具備的常識,所以不能因為外來文化的介入,就認為中華文化之斷層。

文化斷層,應不可追憶而只存回憶,然而於今觀之,諸優良習俗皆有保存,過年中秋端午清明依然有人歌頌盛世,這很明顯是傳統文化作用的結果。

老人的口中,現在依然可以通到閃爍動人的古老傳說,女媧造人,夸父逐日,我們民族起源時的諸多神話依然可以考辯,這也是傳統文化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文學上,我國豐富的典籍依然留存,無論是《卿雲歌》中,「卿雲爛兮,糾縵縵兮,日光月華,旦復旦兮」,還是《離騷》中: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古老的華夏民族的一舉一動我們依然可以窺視,我們民族的起源和信仰還有跡可循。無論是平民百姓口中的」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還是文人筆下的」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乃至後世唐詩宋詞,經典之浩繁,如皓月繁星,汗牛充棟,我們今人依然可以領略當時的美,這當然不是斷層後我們可以享受到的。

不能因為我們不穿漢服就覺得文化去了日本,殊不知西方也不再流行洛可可,巴洛特了;不能因為我們寫簡體字了就覺得文化去了台灣,殊不知追根溯源,根基依然在我而非蠻島。

衣食住行皆表象,表象本應是進化的,不然就會陳腐;而文化的根基有識之士能夠發現,無論是我們的信仰,還是我們的習俗,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教育都在遠古的時代就已經生根發芽。

再說,任何文化都有優劣,於是就有需要被淘汰的部分,比如古代不尊重婦女,不尊重底層人民等等,實在不知如果讓這些文化存在,來造就中華文化沒有斷層這一現象,是多麼的滑稽與可笑!西方中世紀時期,女性會束腰,如今也是絕跡,豈見西人痛心?農奴制也為西洋之傳統,如今早已成舊跡,可見他人追尋?

推薦錢穆先生著作


1,斷肯定是有斷層,但和別的文明古國相比我們斷的非常不徹底,簡直可以算是沒斷了

2,其實斷層這事未必是壞事。

3,最富有中華文化的,其實還是中國大陸,只不過大陸太大了,台灣香港日本他們都太小了,所以你看不見。正如濃度與溶液的關係一樣。香港人一度還自認為是文化沙漠呢。

4,從古到今,任何時候都有很多人慨嘆人心不古,這涉及到深層次的社會心理學。但無論如何畢竟還是要向前看的。


有些人有一種想法,我以為是非常不對的。

  像是比較悲劇的那幾年時間,什麼文革破這破那的,革這革那的,摧毀文物阿,拆廟阿,然後再把不少人整的都變革命小將,以此來說明中國變得沒有文化。像這樣我以為是非常不對的。

  還有像是中華文化在台灣如何如何,孤笑而不語。台灣是一定程度的掌握中華文化沒錯,可那也是閹割過的。國民黨輸出的史觀明顯是同共產黨對立的(至少在早期),共產黨凡是起義幾乎都是正義的,都是民眾被壓迫,在不起義受不了。國民黨則是普偏視失敗的起義者為流寇,趁政府力量空虛,結合饑民造亂。

當然,這不能說哪個黨對哪個黨錯。他們當然要給自己的意識形態從文化里找一個正當出口。

  兩邊肯定都繼承了中華文化,只是理解的角度和方式不一樣罷了,文化載體(Cultural Carriers)可以是推動政治、法律的政治人物,可以是語言和建築、食物(這幾年不拍了舌尖上的中國,這我就覺得挺有文化的,拍的質量也不錯。共產黨還是有在搞文化建設的),和其他任何我們所能想到的東西。

而承載文化最重要的是什麼?當然是人。

  今日的中國有十幾億人口,十幾億阿!!尼瑪十幾億阿,十幾億阿!

  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何其威武,兵分幾路,一路打到維也納,直到繼承人問題出狀況班師。一路打向中東,直到撞上了馬木留克奴隸兵。在一路,忽必烈在中國漢化之後,一定程度吸收了漢文化的思想,原本蒙古人的打砸搶燒屠殺搶的流寇式政權改變,光打個越南就打不動了。還有像是五胡亂華,還是其他時代水深火熱的時後,如果真有斷層,那得有不少時間早把所謂的中華文化給斷了。 

  你看,被蒙古人統治,有什麼文化斷層嗎?如果有,那南宋就斷了,國民黨統治的台灣也就沒有什麼中華文化了。努爾哈赤十幾副盔甲起兵,清兵一路南下統治了幾百年,有什麼文化斷層嗎,老百姓該幹什麼還幹什麼,斷掉的頂多就是上層那些權貴的小圈子特殊文化,再說了,上層的那些文化他們自己也會吸收保留。  

  所以,文革當然對中華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是好是壞,我呢沒那麼厲害,不予置評。可中華文化在中原絕對不會有斷層,中國有十幾億人,人人承載一點一滴的屬於自己對生活和美好的認識,文化總是這樣慣養起來的。

日本那點山寨唐朝加倭寇特色的奇淫巧技干我中華文化屌事,呵呵,想騙誰呢!

  至於什麼日本人台灣人還是哪兒人什麼彬彬有素質好之類的,那等到經濟基礎發展一定時間後就會改善了,十幾二十年前的台灣,戰後發展的日正當中的日本,國民的性格也是很暴躁的。

還有什麼正統不正統。我只想說,一統中原的,哪個不是正統?國民黨也就只能看著蘇雪林寫的《南明忠烈傳》鬧騰自己是正統了。

阿!

還有高句麗!都忘了他了


更一段,回復某小將關於民國大師的問題。

的確我記錯了。田老50年大學畢業,不是50年大學。

那麼問題來了:錢穆1895年人,1911辛亥革命已經輟學。請問錢老算不算我大清國培養出來的?

知道你還能狡辯,再給你一個。魯迅1881年生。到辛亥革命已經30歲了。這是大清國培養出來的大師了。嗯,好吧,土共吹捧的大師不算大師。

再來一個。蔡元培1868年人,黨國元老,民國大師典範。貨真價實的大清國進士。人家成大師關你民國鳥事啊。

開噴之前做點功課。別留太多邏輯漏洞,顧頭不顧腚。當然這就是您這樣脾氣太大幹貨太少的青年的通病。—————————————————鴻門宴里有個細節,樊噲出場,項王「按劍而跽」。啥意思?就是按著劍跪直了,以便反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因為當時大家都是跪坐。被行刺者很難即時反應。

而當胡床引進後,漢民族迅速改變了坐姿。現在的日本人還在跪坐,保留了中華文華的傳統。人猿相揖別,猿類還保留了四肢行走的傳統。這個還羨慕?

有生命力的文化都是與時俱進的文化。所以其實真沒必要整個什麼「漢服」出來找文化自信。很多人包括曾經的我,也羨慕過韓國人在某些儀式上的傳統保留。其實韓國人怎麼偷都偷不走中華文化的精髓。都是些皮毛和形式。每次看到太極旗我就發笑,終歸是一出手就露餡。

文革耽誤了十年,負面影響太大,某種意義還真是有點斷層。但是縱向看,中國歷史上幾十年甚至百年的大動蕩太多了。始皇帝焚書,伏生授尚書已經九十了。這也沒斷。五胡亂華多少年,這也沒斷。太平下來,很快就復興了。

說大師級的人物,現在的大師甩開民國時代大師多少街了。錢穆大師水平高,但是現在也有把錢老的東西批得體無完膚而且無法反駁的。只是普通人看不到,也理解不了而已。


如果說,西方文化的核心是契約精神,那麼東方文化的核心就是崇尚秩序吧。

我們注重遵循既定的秩序,這種習慣從按時耕種的生活中滋長出來。起初是對農時氣候的遵循,後來延伸到對行為規範的遵循。老子說的道,孔子說的禮,以及各種徒子徒孫,都是要解釋這些秩序。東方人對既定秩序的遵從,提升到至高的精神追求,所以可以為了這個目的,剋制自己的慾望,犧牲自己的利益。

中國人的問題,主要是生存問題,並不太注重精神世界的登峰造極。這大概是因為東方式的集體生活,總在強調集體利益,弱化個人意識之故。中國人一講到世界的起源,就是盤古開天、女媧造人,沒有上帝的自言自語,也沒有先知帶來的神啟,我們不敬鬼神而崇拜祖宗,因為我們的一切是祖宗賦予的。服從,是東方人時常面對的問題。在家服從父母,出外服從社會;學藝時要服從師傅,做工時要服從領導;遇到官司要服從衙門,祈求福祉要服從僧道;嫁人要三從四德,守寡要貞節牌坊;就連死,也要服從閻王爺和眾小鬼的盤點。如果你的人生需要標準答案,做一個東方人就夠了,這裡總有許多具體要求,大到思想意識,小到地鐵讓座,你就慢慢學吧。

武王伐紂,燒龜甲占卜不可以做了;秦併六合,全都要寫小篆;漢家天下,要罷黜百家;光武中興,你要相信圖讖;兩晉十六國,你爹夠不夠給力;南北朝,最好削髮為僧;開皇一統,不會唸書就只能養豬;唐王興兵,生兒子不如生閨女;陳橋兵變,納皇糧給北國吃;偏安南隅,就要滅了人慾;蒙古人來了,考試的機會就不多了;蒙古人走了,考試要寫八股文;滿洲人來了,要留辮子;民國了,要剪辮子;新中國了,追求為人民服務;改革開放了,追求為人民幣服務。舊的籠頭不壞,新的籠頭不來。怎麼看,這都是一脈相承嘛。

不服,怎麼辦?中國人發明了許多辦法,專治各種不服。歷朝歷代不服者甚多,比較高雅的是餓死山上;稍微文弱點的就尋覓世外桃源;稍微生猛點的就朱家郭解;日子過不下去了就水泊梁山;湊巧成點氣候就陳勝吳廣。不管你是哪個類型,前輩們都已經試過了。中國不服的人,只有兩個成功人士,一個漢高祖,一個明洪武——在這倆成功以後,無不撿起手下敗將的金印,照例要專治各種不服。

治來治去,就被治出了膽怯,或是對強力的敬畏。民國時那一代思想家們,基本都認為,中國人屈服於武力,而不願遵從公理。這實在怨不得百姓。世界上的事情大概都有個不一定,公理大概也是如此,有時候並不太「公」,至少對羸弱之人沒有多少助益。若非如此,蔣校長籲國際公理的時候,怎麼會被洋大人賤賣了呢?中國的老百姓,既沒有 「君子死而冠不免」 的高尚覺悟,也沒有 「我花開後百花殺」 的豪情壯志,大概總在不情願中服從,在服從中不甘心。於是,我們混得好一點,就是覺新;混的慘一點,就是阿Q

好像又快到日子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對於咱們這些磨圓了自己要裝進套子的人,突然看見幾個不服的人,總是給人一種新鮮感。新鮮感有點像性高潮,讓人莫名激動,大腦好像頓時翹班。偶爾來點調劑調劑甚好,不能時時刻刻,否則就沒法正常生活了。明智的人知道如何分辨,哪些是自己應該做好的事情,哪些是自己必須接受的事情,哪些是自己應該堅持的事情。只要各位走好自己的路,中國在,中華文化就在。


題主你錯了!

分明是山頂洞後無華夏。中華正統早在山頂洞就滅亡了。

我好痛心啊!


題主指的是中華傳統文化還是中華文化?中華傳統文化的確衰落不少,即使沒有那幾次破壞性極大的運動的原因之外,如果該種文化漸漸不合時宜,或得不到年輕人的青睞,那麼這些文化傳統同樣會慢慢消失,或者以創新的(而非原汁原味的)方式流傳。

至於中華文化么,只要中國人活著一天,中華文化便存在一天。飲食文化不是文化么,禮義仁智信不是文化么,尊師重道、敬老愛幼和我們的語言歌謠舞蹈不是文化么?竊以為不是只有高雅的深沉的嚴肅的才叫文化呀。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看過李連杰的霍元甲,裡面霍元甲在說自己的迷蹤拳時,有那麼一句話,大意是他的對手說他已經研究透了迷蹤拳,但是他不知道,迷蹤拳就像是水一樣,在方的容器里,就是方的,在圓的容器里,就是圓的,它更像是一顆種子,最後長成什麼樣是不可預知的,而他的對手只是知道種子狀態的迷蹤拳是什麼樣子的,卻不知道長成大樹的迷蹤拳是什麼樣子的。

推論到中華文化上,也大抵如此,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日本韓國文化里都有中華文化的影子,但是自從他們學過去之後,他們就鮮有大的改變,這很多人都說過了,他們的文化更接近中國古代的文化,我就不贅述了。

所以你覺得是霍元甲的對手更懂迷蹤拳呢,還是霍元甲更懂?


答這個問題先要搞清楚什麼是中華文化。首先文化是個活的東西,不是恐龍化石。文化是在不停進化的。中華文化也在進化。百家爭鳴是中華文化,獨尊儒術也是中華文化。皇帝穿黑是,皇帝穿黃也是。寒食節祭祖是,清明節祭祖也是。過年放鞭炮是,關上門安靜吃年夜飯也是。魏晉風骨是盛唐氣象也是。不好的中華文化隨著時間消亡,比如三妻四妾裹小腳,晨昏定省三跪九叩三綱五常,這些沒了很正常。

但是文化也有個主心骨。這個主心骨決定了文化的外衣怎麼變,它還是那個文化,沒有把法老的埃及變成了安拉的埃及,沒有把朱庇特的羅馬變成耶穌的羅馬。中華文化,主心骨兩條:

1.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尚同一不尚分裂,尚和不尚戰。農耕民族對土地是有執念的,歷史證明一個一統的中央帝國可以為平民提供最佳的保護,雖然這種保護很多時候非常虛弱,但是其他形式更加糟糕。家國觀念深入骨髓。

2.自力更生的生活理念。農產品比獵物更加耐儲存,可持續生產能力更強,更節省資源。跟游牧民族打到了吃肉沒打到喝風然後去搶的理念不同,中華文化自來信仰「勤勞致富」。春種秋收,多勞多得。連民間故事也可以看出來,中國傳統故事的主角多是自力更生的青年農夫、書生等等,期望不過是靠外力提供生活水準,內核還是自己勞動或者讀書。很多外國故事的主角是狡猾的牧童、獵手、傭兵,靠欺騙或者暴力獲得獵物。

歷代中國人經歷過許多大劫難,有時候差點就亡國滅種,中華文化的外延變了又變,但是靠著對統一的執念團結在一起,不靠天地不靠外援,篳路藍縷宵衣旰食,中華文化延續至今。

要說進入現代中華文化就斷層了,絕對不同意。建國以後中國人靠著自己開荒種糧,鋪路架橋,造出兩彈一星;大折騰十年,爬起來繼續干,自己發展科技,發展工農業,過好自己的日子。這就是中華文化,這些都是中華文化從來沒有中斷過的精髓。

中華文化至今未亡,但是現在也是危機重重。它的危機不來自外面,不是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的問題,危機來自內部。許多人被人忽悠瘸了,光追求一時安逸,跟著人家的腳步走,主動放棄甚至回頭攻擊自己的優秀文化內核。明著暗著想把某一板塊分出去;只想過好日子不想付出努力,要求政府包生包死,張口就是高福利,高補貼,不想想錢從哪裡來,後世吃什麼。這種懶漢心態會真正毀了中華文化,而且是從根本上摧毀。這是我們真正熱愛中華文化的人需要警惕的。


魯迅

熱風

隨感錄三十五

我有一位朋友說得好:「要我們保存國粹,也須國粹能保存我們。」保存我們,的確是第一義。只要問他有無保存我們的力量,不管他是否國粹。

魯迅

華蓋集

忽然想到(五、六)

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苟有阻礙這前途者,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墳》《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傳丸散,秘制膏丹,全部踏倒它。

馮驥才

神鞭

你算說錯了!你要知道我家祖宗怎麼創出這辮子功,就知道我把祖宗的真能耐接過來了。祖宗的東西再好,該割的時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卻留著。這便是,不論怎麼辦也難不死我們;不論嘛新玩意兒,都能玩到家,決不尿給別人。

請問今天我們有沒有力量保存自己?,就證明我們沒把祖宗傳下來的真國粹、真中華文化給扔了,中華文化也沒有斷層。

中華文化的真諦在於讓人民有更好的生存、發展,而不是什麼浮在表面上的東西。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皇天無親,唯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


蒙元統治中國的時候,生產力嚴重破壞,大量的漢族知識分子蒙受極大的屈辱和壓迫。文學從瀟洒飄逸的士大夫文學開始轉向世俗文學。異族入侵造成中國的經濟文化的倒退,卻也造就了文人士大夫階層與民間文學結合的環境。

代表中華文化物質層面的雕塑、建築、文學、繪畫、音樂都是隨著社會環境變遷的。我覺得我們的文化不曾斷過,但經歷過無數次轉化。每代都不相同,每代都說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精神層面上,歷史的行程遠非直線,一彎可能彎百年。滿清落後保守的思維將中國整個經濟文化政治全面禁錮。知識分子最後的尊嚴也被打碎,修己也成了奢望,只能跪著當奴才。但這些奴才理論也是滿清統治者從儒家經典里附會出來的,嚴格的說是後人根據自己要求提煉出來的。孔夫子如果活在漢代,估計都被氣的夠嗆,更何況其他朝代呢。我們的思想也是為現世去服務的。我們的文化也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每時每刻都在變。

以前的社會基礎是書院、祠堂、寺廟、宗族、師門、族譜。而這些現在都不存在了。我們也並沒有經歷過那些,不曾體會。但這些仍然通過其他的方式流傳下來,只是形式變了,精神的內核也可能改變了,但改變了就不是中華嗎?畢竟從古至今每一代都在接受改變,改變或大或小罷了。

我覺得我們的文化不曾斷過,只是扭曲了,轉向了,不那麼古人了。因為每一代都不那麼古。後之視今,亦尤今之視昔。


你現在所做的,百年後就會成為後人眼裡所謂的文化~其實文化就是與時俱進的東西~至少行為上是,所以不必在意


孔子時期就開始感覺那個時代的人不如古人了。何況現在呢?

想那麼多幹嘛?

只要你我還說中文,寫漢字,回家尊敬父母,過節上墳,過年放鞭炮給孩子們壓歲錢吃年夜飯,會寫書法,會有各種規矩存在,中國的文化就沒有斷層。

因為你我就是中華文明延續的證明。

借用我老師的一句話:出國後,你即中國,中國即你。


在民國剛剛建立時,也一定會有人說中華文化不見了,但如今看來,卻有更多樣的文化融入在其中。

文化從來不是單一的,隨著時代的變遷,一定會有新的文化慢慢滲透並融為一體。

美國的建立,也讓曾經在那片大陸的印第安文化慢慢消失,但是卻有了更新更現代的文化,甚至將它傳播至全球。。有人類的地方就會有文化的。而文化肯定是互相影響和傳播的。今天傳統文化的消失和gcd其實沒太大關係,反而是和西方文化的滲透有關。我覺得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大趨勢,正如當初中國的文化滲透到周邊小國是一樣的。gov 沒做好的其實在保護文化上面,總是要留一些痕迹讓未來的人了解曾經的中華文化的。

現在急吼吼的吵著中華文化消失的人,往往都是從業人員。他們製造了這個話題,平民接受並在自己其實也不怎麼了解傳統文化的情況下做出心如刀絞的哀嘆政府不爭氣狀。其實社會的確需要這樣的藝術家,畢竟只有他們要求和堅持了,傳統文化才會得到保存,未來才有給世人展示的機會。但是社會的趨勢就是這樣,即便是你說的台灣等等幾個地方,也在慢慢西化,漸漸的從思想上就不再是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一成不變,絕不是文化的特點。中華文化,始終只有中國本土才有資格談


老實講,過去三綱五常之類確實不對,但現在又變成了小孫子打罵爺爺奶奶,子女罵老人還不快死。

有人移民澳大利亞,娶了個韓國媳婦,倒沒說是否如中國的妻子訓老公罵個狗血噴頭,但在教育小孩上,比中國媽媽嚴多了,不禮貌,對長輩不恭敬,直接上手就打。


我大一的時候曾經確實思考過如此高大上的話題。關於文化方面的書、演講集看得確實不少。直到我大三開始準備考研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這些關於文化什麼的論調都是扯淡。它們不是一門學問,更像是一種意識形態。它們看似無所不談,事實上它們什麼也沒談。關於文化的論調,有時候還不如長征。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的失敗而告終的;關於文化的論調呢,對於演講者我不知道,對於聽眾而言,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談這些就像文革那會,連階級鬥爭的概念都沒弄清,但是要到處搞鬥爭的紅衛兵們一個尿性。

我的經驗是,在談論中國文化斷層、繼承這樣的話題的時候,先去圖書館走一圈,看看這些書自己才看了多少,是否足以隨便談論這樣一個大的概念和命題。我們社會學人除了費老這樣的人外,在沒有提供一切科學嚴謹的研究方法和科學嚴謹的實踐經驗的前提下,其他人給大學生灌輸社會學本土化、中國化有什麼意義?

關於中國文化斷層這樣的命題,還是交給那些飽讀詩書的人吧,我么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就不必瞎摻和了。

中國文化斷層,如果有個人意見的話,那就是胡適說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點主義。畢竟至少在目前,宏大理論是輪不到我的~當然也說不定,你就是下一個宏大理論的總設計師。我看好你哦~


與其說斷層不如說改變或者變異?我們經歷過恥辱、入侵、貧窮、富有等等N種階段,現在的文化更適合現在的中國。社會不能說對錯,這些不過是社會遭遇的文化產物。


竊以為,只有種族滅絕了才會有斷層這一說。

你說崖山之後無中國?唐詩宋詞元曲啪啪啪地打著臉。

你說明亡之後無華夏?康熙乾隆不也仿前朝照模照樣地當著皇帝嗎?

就像上面大家說的,文化的載體從來都是人,而不是某個朝代。

當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還說著漢語,用著漢字,有著道德的自我約束,過著數千年傳承下來的傳統活動,你有什麼憑據說中華文化斷層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台灣女留學生執意把護照上中國國籍改成無國籍?如今兩岸關係日趨緊張,是否還能收回台灣?
哪些常見的姓氏不容易起個好聽的名字?
中國是不是已經被「西方化」了? 中華文化會不會就此消亡,而中國也成為一個「新加坡」式的國家?
古代女子在婚前是否需要培訓?如果是,需要進行哪些課程?
但丁的神曲是不是在語言上,像我義大利同事說的堪稱巔峰?

TAG:歷史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