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報表資產不等於權益加負債(資料中斜粗體部分),從這個表中能看出哪些信息(盡量列出)?


一看題目定期報告就知道應該是上市公司要披露的,報表是經過審計的一般不會有數據錯誤,所以我就估計是誰再整理分析用基礎數據的時候錯誤的用了合併報表的資產和負債,但是用了歸屬母公司的所有者權益,沒加少數股東的權益肯定平不了。

然後我好奇心太強按中報每股凈資產搜到了公司是蘭太實業,翻了中報果然是猜的那個原因。

------------------------------------------------------------11.18日更新---------------------------------------------------

下面聊聊從這個表中能看出哪些信息,旨在拋磚引玉,未能詳盡還請見諒,如有錯誤還望指正。

我們還是按題主的要求僅從這個表本身的數據出發,不加入其它額外的信息,由於我對蘭太實業這個公司也不了解,所以分析推測的結論可能和實際情況有一定差異。

分析路徑還是最簡單的橫向比較(財務比率)和縱向比較(變化率),個人一般會習慣從三張主表依次分析出發(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最後再到三張表的交叉信息分析(藉助財務比率)

------------------------------------------------------------我是分割線----------------------------------------------------

1、資產負債表信息

①各期負債率大於75%

②資產、負債、股東權益總額及相對比例均基本維持穩定(資本結構穩定)

分析:

①這種高資產負債率的企業基本集中在金融、房地產、傳統重工業或製造業實業等;

②這家企業從資本結構特點看來應當處於成熟期或衰退期。

2、利潤表信息

①毛利率在25%左右,中等偏下

②同年內各期收入比較均衡

③15年凈利潤和收入的增長率明顯弱於14年,但是15年的毛利情況卻比14年好

④利潤總額常年為負,15年半年度和14年半年度縱比差別不大,但同年內利潤總額虧損呈擴大趨勢

等等!為什麼你這凈利潤會比利潤總額大,凈利潤不是利潤總額減所得稅費用就得到了嗎,這是不是又用了合併的利潤總額、母公司的凈利潤?!

於是這裡我偷摸著又找到了蘭太實業的中報看了一眼,題主,我感覺受到了傷害↓

分析:

①這種毛利水平不屬於暴利行業但是也不太低,應該不是傳統重工業,收入規模和毛利水平也不太適合純粹的金融業,作為房地產的話資產規模太小了,再加上之前說的應該是屬於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企業,所以基本上這個企業應該是屬於非完全競爭的製造業或者包含一定服務業、金融業的綜合實業;

②這家企業所在行業或經營業務應當沒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

③這家企業在其經營的主營業務領域應有一定的定價能力,收入增長率方面看,該企業主營業務可能具有一定周期性,結合15年中國經濟環境,該企業主營業務還很可能屬於經濟周期敏感度較高的行業;

④另一方面,考慮到營業外收支正常企業還是比較少發生、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資產減值損失各期差別還比較大,所以通過上述利潤總額表現估計這個企業的費用項目對利潤的侵蝕還是比較嚴重;

⑤附加一個信息,14年這個企業母公司凈利潤為正,但是合併利潤總額為負(繼而合併凈利潤為負),說明14年這個集團納入合併範圍的下屬單位中有虧損的,拖累了整個集團的業績表現。

3、現金流量表信息

這一部分只能看到表面上的15年整體資金規劃較14年改善了,一季度經營性現金流量收支平衡,並配合投資策略做了融資操作。15年半年度投融資性現金流出雖略有增加,但15年的整體資金狀況好了,凈現金流量為正,資金有結餘。

因為給的都是各類現金流量的凈額,沒有給出每個類別包含的明細項目,而這些明細項目差一點點,涉及的經濟活動和戰略布局都會完全不同,恕我無能沒辦法得到特別有價值的信息。

4、交叉信息(藉助財務比率)

①每股經營性現金流倒算出截止15年6月底股本大概是3.57億(因為表裡經營性現金流是一級數據,比其他數據四捨五入產生的誤差小,用這個比較接近實際)

②各期基本每股收益和攤薄每股收益有差別

③凈資產收益率和扣除非經常損益凈資產收益率可以計算出各期的非經常性損益

分析:

①3.57億的股本規模不管在A股哪個版塊都應當屬於盤子比較小的,再加上觀察資本結構可以看出目前企業主要依靠債務融資,所以後期應當有很強的股權融資能力和潛力;

②這個企業在14-15年之間可能發生過增發、擴股等改變發行在外普通股數量的事項;

③企業每年大概有1、2千萬非經常性損益,相比公司的利潤規模影響還是比較大的,由於沒有非經常性損益的明細事項,所以不能進一步分析。

------------------------------------------------------------------------------------------------------------------------------------------

先寫這麼多吧,有想到再補充


瀉藥。估計是摘抄時的低級失誤,常見的一種是漏掉了MI,另一種是漏掉了在某些GAAP下單獨列報的金融工具,比如redeemable preferred shares。


計算總資產的時候是 控制觀,計算股東權益的時候是 所有權觀,差異在少數股東權益。


這是誰家的報告?請提供出處。


一看加起來少了,肯定是少數股東權益


推薦閱讀:

蘇寧收購PPTV的原因?
去上市公司投資部工作有前途嗎?
父母總聽小道消息來買賣股票,虧了很多錢,如何能說服他們放棄?
主力是怎麼影響股價進行盈利的?
把銀行賬戶借給同事做郵幣卡有風險么?

TAG:投資 | 會計 | 財務管理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