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underlay網路?

underlay網路的定義,與overlay網路的區別


先來看看Overlay這個詞的來源。

Cisco在Nexus 7K平台率先推出一個技術,名字叫OTV(Overlay Transport Virtualization),後來又推廣到ASK1000平台,這個OTV是幹嘛的呢?

舉個例子

客戶有幾個數據中心,分布在五湖四海,希望有一種解決方案,可以跨越Internet互聯起來、也可以拉Fiber互聯起來、還可以使用MPLS VPN互聯起來,客戶說了,無論使用什麼手段互聯,但一定要提供大二層擴展。

什麼是大二層擴展?

通俗地說,就是幾個數據中心處於一個廣播域里,比如一個主機發ARP廣播,可以到達所有的數據中心,這樣這個大二層的主機、伺服器可以直接通信,無論它移動到什麼位置(數據中心),只要它的VLAN不變,就可以保持自己的IP不變。

OTV

OTV恰恰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這個方案最大的優點,就是不管數據中心是如何互聯,只是在數據中心之間IP可達,就可以在Edge Device上建立OTV隧道,這是一種UDP隧道,將用戶的二層及以上的協議頭、數據全部封裝在自己的負載里。

VxLAN

由於OTV是Cisco 的私有實現,並沒有獲得廣泛的支持,而由此技術為藍本實現的一個協議VxLAN,由於是業界標準,很快獲得廣泛支持,其原理非常相似,在此協議里提出了一個比VLAN更大的隔離空間概念,VxLAN ID由於有24位,可以提供16M+ 的隔離空間,而普通的VLAN只有4094的隔離空間,很顯然無法隔離海量的虛擬用戶空間。

談了那麼多,只是為了解釋一個詞:Overlay,顧名思義,上層的,或者說,業務層面的、用戶層面的,overlay traffic 是指用戶業務流量。

而與overlay所對應的是underlay,顧名思義,下層的,或者說,基礎架構層,專門用於承載用戶流量的傳統的IP網路,只要可以提供IP包的轉發即可。

歡迎來參加本周六上午10點(10.21)的live:

https://www.zhihu.com/lives/897123723914649600

這是計算機網路培訓的第一次公開課,這個live里肯定有你沒有看過的驚喜…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默認是在雲數據中心的領域內解釋這些概念,之前的2個回答都差不多是這樣。

在整個互聯網領域內,underlay和overlay的概念應該有蠻長的歷史了。我不清楚最初的起源是哪裡,但起碼在sigcomm 2002年david clark大牛的論文&就有了。

稍微嚴謹一點的話,這兩個概念跟是否物理網路是否IP層等都沒有關係。舉幾個例子:

  1. 一般認為,互聯網是作為早期電話網的overlay出現的。還記得撥號上網吧。用電話網的電信號傳播功能,開始實現一種不同的數據傳輸方式。在這種場景下,電話網就是underlay,互聯網就是overlay。
  2. P2P應用。用戶下載了某個P2P軟體,連入了一個P2P網路,開始和P2P網路中的其他節點交換數據。此時,P2P網路是一個overlay,互聯網是underlay。P2P網路中的節點就是P2P用戶,邊就是用戶之間的連接(對應的可能是互聯網中的很多跳)。P2P用戶(也就是P2P軟體)可以控制跟哪個鄰居建立連接,也就是控制了overlay的拓撲和路由(在這個場景里,也可以叫應用層路由,因為在這個overlay位於互聯網的應用層)。
  3. 但underlay和overlay跟IP協議棧沒有關係。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underlay是IP層,而overlay是數據鏈路層的情況。比如雲數據中心裡,虛擬機如果要做大二層的網路。

上面論述的不夠準確全面,算是給大家提供多一個角度參考吧。


軟體虛擬網路 我叫他覆蓋網路,簡單了解一下flannel和calico吧,對他有點了解就行了。。。。


overlay網路,也稱為虛擬化網路,它對物理網路進行隧道疊加,邏輯劃分為虛擬網路分片,滿足基於租戶的個性化需求。與之對應的傳統網路,一般稱之為underlay網路。


推薦閱讀:

施堯耘的加入會對阿里雲的量子技術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雲計算安全有哪些可以研究的?
什麼是大數據技術? 現在發展怎樣?
如何看待Oracle DBA在雲計算時代的職業危機?
1000M乙太網卡和交換機的吞吐量?

TAG:雲計算 | 計算機網路 | 計算機科學 | 網路新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