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程苓峰對羅敏的採訪《趣店羅敏回應一切》?

趣店羅敏回應一切,這篇文章里羅敏稱自己的公司從來沒有慫恿欠款的用戶去向親朋好友借錢。也稱沒能力還的,就不追究了。以及自己公司的利率從沒有超過36%。你信嗎?


昨天,看到我尊敬的程苓峰老師發了一個隊趣店CEO羅敏的對話,《趣店羅敏回應一切》。

其中,羅敏對最近趣店的各種負面進行了回復。

有趣店的投資人如此評論:羅敏足夠坦誠,回應一切,中國年輕人的創業榜樣!

我看完了對話,實在是痛惜和遺憾。趣店的公關是體育老師教的嗎?在惡化輿論的道路上一錯再錯,生生地將羅敏送到了和薛之謙一樣的絕境。

我曾經說過,危機公關的應對,根據你問題的大小,有三條路可走:

第一條是防守。面對明顯的問題,誠懇道歉,給出實質性的解決方案,守中待攻,謀求反轉;

第二條是裝死。有的問題很敏感,多說無益,不如不說,沉默是金,將頭埋到沙子里做鴕鳥在這個信息爆炸、人人健忘的時代,也是一個良策。很快,將會有另一個冤大頭出來,搶了你的風頭;

第三條是進攻。如果你神清氣正,面臨的問題是外界的誤解,你自然可以勇敢地進攻,樹立一個光輝的形象。

最好的危機公關,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輿論和人們的心理適時而動。薛之謙與李雨桐「撕」,最好的策略是第一條和第二條,但是薛之謙偏偏選擇了第三條,要和手握實錘的李雨桐進攻,結果,你們都看到了。

再來說說趣店,這是一家有「原罪」的公司,做公關實在要小心謹慎。

我定義的「原罪」,是公司在商業模式的根本上是容易招致民憤、激發抨擊的。百度的醫療廣告屬於此類,趣店的「高利貸」也是如此。

對於公關人員來說,最好的策略當然是不去有原罪的公司工作(別說我沒提醒你),因為公關在公司的作用實在是微末,再好的公關專家,再強的公關策略,都無法改變公司的業務基礎,也自然只能減緩輿論的衝擊,很難進行逆轉。

但是,你不幸去了這種公司,這時候最好的公關策略就是鴕鳥戰術,這種公司就應該埋頭賺大錢,幹嘛要讓滿世界知道,高調是公關的大敵。

就像趣店,你的現金貸的模式,而且貸款給學生的生意,實在是和全民為敵,最好的宣傳方式就是不宣傳。

但是,趣店的公關偏偏選了最錯的道路。在趣店的這場危機公關中,截止目前,犯了三個方面的錯誤:

第一,趣店上市,自己倒不算高調,但是沒想到投資人們卻瘋狂了。可能是賺得太多膨脹了,可能是順便想自己做做公關,好樹立自己投資人的光輝形象,一時間,將趣店包裝成了年輕人創業典範、逆襲的標杆。這就犯了高調的大忌,一時間,負面無數,正如一篇刷屏的文章的標題:《揭開趣店上市的面具:一場出賣靈魂的收割遊戲》,昨天還是創業標杆,今天已經變成吸血魔鬼,此第一錯。

第二,很多的負面,涉及到的是企業的核心商業模式,這時候如果自己的商業模式不改,公關能做的微乎其微。這時候,最好的危機公關應對策略依然是裝死,鴕鳥戰術。但是,趣店再次在錯誤道路上前進一步,發了一個措辭強硬的聲明,將諸多負面定位為「惡意詆毀、攻擊和誹謗」,聲稱要「立即啟動一切必要的法律手段進行維權」。太遺憾了!你沒想到,你面對的是整個公眾,起訴?別搞笑了,難道要與整個公眾為敵?此第二錯。

第三,這時候CEO羅敏站出來了,坦誠回應一切。在很多危機公關策略中,CEO站出來坦誠回應一切都是好策略,但是在趣店不是,於是趣店在錯誤的道路上一去不回頭。趣店的商業模式,恰恰是不能坦誠、回應的,否則是越描越黑!

要知道,輿論現在是越戰越勇,正愁沒有料,CEO一下子就送上很多。羅敏的回應,實在是使勁挑釁輿論鬥士之能事。隨便舉幾個例子。

對於逾期不還的貸款,羅敏有一個經典回復:「」凡是過期不還的,我們這裡就是壞賬,我們的壞賬,一律不會催促他們來還錢。電話都不會給他們打。你不還錢,就算了,當作福利送你了。就這樣。」這簡直是活雷鋒!在輿論看來,這太不真實了,一個放高利貸的,竟然自比活雷鋒,即使是真的,也99%的沒人信。

對於貸款的利率,羅敏回應「趣店的年化利率從0到36%,絕不超過36%的政策紅線;利潤率50%是因為計算方式的原因,相比較電商和遊戲的60%的利潤率,趣店的並不算很高。」 36%的利率不算高,又一個金句!讓一個身無分文的學生背上36%的利率還不算高?這實在是再次刺激群眾的神經。然後,有好事者找到了趣店貸款利率超過36%的情況,於是新一輪的聲討開始了……

還有關於利潤率,羅敏說,「某些電商和遊戲企業的利潤率接近60%,而某些的利潤率不到2%。最大的原因是,有的用的是純收入,有的用的是總銷售額。我們是平台,我們用的也是純收入,利潤率50%,相比其它企業不高。如果算總貸款額,我們的利潤率大概2%,跟京東差不多。」 吃瓜群眾誰關心利潤率如何算,不管怎麼算,你50%的利潤率是真,再次坐實了高利貸、賺帶血的錢的事實。

不回應還好,一坦誠回應,勢必掀起一場更加猛烈的負面風暴,洪水滔天。

唉,我已經看不下去了,這就是殘酷的輿論現實,這就是體育老師教的公關的後果吧。


自己打自己臉,那叫一個啪啪啪乾脆酸爽。


女大學生,本科在讀,在趣店借過錢。

2015年10月份左右,被朋友軟磨硬泡去了一家教育公司學FPA,當時沒錢交4000的學費,又不敢找家裡拿錢,怎麼辦呢?教育公司那邊就說有分期平台,每個月只還200多,還兩年。

誰沒個傻逼的時候啊,就覺得這法子還不錯!

開通趣店需要手持身份證拍照,登記爸媽電話,當然那個時候不敢跟家裡說,爸媽又是在離婚後成了死敵,爸媽電話填的同學的,反正那個教育公司100個99個都是跟我一樣的傻逼借錢交的學費,大家都很樂意幫忙。

那時候趣店還叫趣分期。

我沒有被趣店轟炸通訊錄四處要過錢,畢竟,女流之輩膽子小拚死也會按時還錢(暫時裝慫),但是有一個我八杆子打不著卻有我電話的一個同校同學,被電話狂轟濫炸,還波及吃瓜群眾。

趣店總共因為那個同學給我發過4-5次簡訊,具體記不住了,大概意思就是那娃欠錢不還,我們能不能聯繫到。但是跟我沒關係我也就沒理。

至於他們有沒有去騷擾那個同學催賬我不了解,畢竟我不是第一當事人。但是如果騷擾我們這種莫名躺槍不去騷擾當事人的話,那我也要手動微笑了 ?……

但是我給個不成熟的想像,他家,他寢室,他班級,他輔導員肯定被趣店翻了個底朝天,我聽說過會去堵寢室門或者家門的,因為上面都要寫地址。

打臉!

再說一下趣店借錢吧,比如你借4000,大概需要還的是4600左右,具體也不知道了,分期時間越長利息越高,他們除了利息還有一種東西叫提現費,趣店好像是提現100塊是一塊還是兩塊來著,然後這個也是要算利息的好像。

最後,我不是鄙視趣店的存在,我也不鄙視分期,畢竟馬雲爸爸還是馬雲爸爸,螞蟻花唄毒害年輕人的精神可是有市場,我能咋滴!而且確實大家手裡都不寬裕畢竟還是窮人多,

但是

我看不慣他裝逼說自己啥都好,有責任心,合不合法我不知道畢竟這塊不了解,不去絞盡腦汁催賬之類的,看似有道德的把錢賺了,還來說你們借錢不還我們不care,裝有錢,我們能承擔!

倆字:放屁!

我現在9000的額度,有本事我去買個mac不還,你也別催我啊:)

我突然想通了為什麼他們說他們自己壞賬率低了,尼瑪借錢的都是學生啊,有點兒社會閱歷的都是找銀行借,學生慫啊!

一想到不還你要找他麻煩,心理變化都是啊還不上了,怎麼辦,會不會找我父母,會不會給輔導員打電話,會不會找到班上來,會不會找到寢室,我是不是畢不了業,是不是拿不到學位證,以後學校是不是都知道我這件事,會不會進局子蹲著,一想到這些,他肯定乖乖還啦!就算是拆東牆補西牆他也還啦,所以你才說你壞賬率低!

如果你都是借給那種非在校生的社會人士,誰怕你這個啊!如果借錢的都是流氓混混二流子,人家都是借錢老司機,完全不慫啊,大不了破罐子破摔嘛!

附上我朋友的金句:


在一個靠管理風險生存的行業,趣店似乎對於自己的風險太過輕視了。

——馨金融

洪偌馨/文

美東時間10月23日,趣店上市第六天,在輿論風暴眼中的趣店股價一度跌逾20%,收盤報26.59美元,總市值縮水至87.72億美元。

一天股價跌去近20%,市值生生斬去超過20億美金,有人將其歸咎於公司的公關不力。其創始人羅敏在長達一年半的沉默之後,在上市之後總共進行了三次發聲:

一次是上市當天的公開信,聲稱要捐出520萬股趣店股票(按當日股價約合10億人民幣)用於慈善;

一次是上市第二天的官方聲明,稱將動用法律手段「讓造謠者付出代價」;

最近的一次是創始人羅敏接受自媒體大號「盧泓言」的專訪,稱趣店「凡是過期不還的壞賬,一律不催收,就當做福利送」。

公開信、官方聲明、媒體採訪,這三種是最典型也是最常見的公關手段,然而三個大招過後,趣店的負面輿論聲浪似乎一浪高過一浪,百億市值、股價大漲也無法將這家公司從輿論旋渦中解脫出來。

然而作為一個行業的長期觀察者,一個和許許多多上市公司、准上市公司打過交道的人,我想說的是:千里之堤從來不是被一兩個海浪擊潰的,趣店的輿論風暴、負面纏身也從來不是從一次兩次錯誤的回應開始的。

今天在杭州跟一家互金公司就品牌、PR、內容傳播的話題做交流,原本是小範圍的活動,沒想到公司一級部門的老總集體翹班來旁聽。看來,趣店對於行業的震動著實不小,大家對於品牌和PR工作的價值有了全新的認識…..o(╯□╰)o

有感而發,今天不聊行業發展、商業模式,我們來複盤趣店上市前前後後一個月面對公眾、面對媒體的公關策略和傳播內容,看看它究竟是如何一步步給自己挖了個大坑?除了三次回應的節點,還有哪些地方引爆了輿論?

1

對於大多數上市和准上市公司來說,從籌備到上市,有幾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對應到趣店分別是:

9月19日,趣店招股書正式披露;

10月9日,有媒體披露趣店的發行價格區間、融資總額進而推算出整體市值;

10月18日,趣店在紐交所敲鐘上市;

因此可以這樣說,在這長達一個月的發酵時間之後,才有了後面羅敏與趣店的三次發聲和一系列輿論風暴。

事實上,從9月19日招股書披露到10月9日媒體披露趣店的發行價格區間,在這近20天時間裡,如果只是看趣店的搜索熱度,你會發現,招股書披露本身幾乎沒有掀起任何波瀾:

趣店近30天百度搜索指數

趣店近30天微信搜索指數

然而我去搜索了同一時間媒體在主流媒體發布的文章,發現後期在媒體上全面引爆的風險點和「槽點」,在這一時間其實都已經全部都被報道過一遍。總結一下,包括但不局限於以下幾點:

上市意圖:資方壓力

主營業務:現金貸、年化利率觸碰監管紅線、利潤不可持續、監管風險、高度依賴螞蟻導流

黑歷史:校園貸、電商轉型彎路、羅敏本人口碑(期權未兌現等)

延伸:整個現金貸行業存在隱憂

這些潛在的風險點雖然並未並未把趣店送上熱搜,可是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主流媒體還是權威的自媒體上,幾乎都看不到關於趣店正面的聲音。

從後續趣店的反應來看,他們並非覺得這些負面無關痛癢,那麼對於這種情況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趣店對於這些毫無準備,因此束手無策。

用一句話來總結這一階段——準備不足,隱患叢生。

而接下來的一個階段里(10月9日價格區間披露後至上市前),趣店價格區間確定,估值表現不俗,理論上應該迎來一波正面傳播,但是在搜索了這一時間段的新聞之後,發現正面聲音並不是沒有「趣店最高融資7.68億美金」、「趣店估值近265億美金」,但是後面都會帶上一句,XXX成最大贏家,而這裡的XXX就是趣店的投資人。

這些正面聲量,和媒體的焦點迅速轉移到投資人的投資有道,將在趣店上市之後收穫頗豐。

復盤來看,投資人搶盡風頭的情況後面愈演愈烈,這只是個開始而已。一家本就隱患叢生的公司,又被貼上資本套利的標籤,就更加讓人沒有好感。

用一句話來總結這一階段——隊友高調,反感情緒醞釀。

10月18日上市當天,可能是趣店從籌備上市以來正面消息最多的一天:開盤大張、市值百億美金、今年最大赴美上市中概股。

與此同時,從上市當晚到第二天早晨,與趣店上市本身搶流量的新聞分別是:趣店上市首日兩大股東拋售套現、趣店成功上市投資人獲超1000倍回報、投資人解密趣店投資全過程、甚至沒有投資趣店的投資人都來複盤了一下我是如何錯過趣店的。

然而將趣店送上搜索量和熱度巔峰的,卻並不全是這些。

近7日趣店微信指數

近7日百度搜索指數

10月19日,關於趣店上市報道的第一篇「10萬+」文章出爐,《揭開趣店上市的面具:一場出賣靈魂的收割遊戲》從趣店的利潤寫起,落腳到現金貸的」原罪「,引爆輿論。

對於這篇文章的觀點,我持保留意見。文章並沒有更新鮮的看法,就像我前面說過的,全部都在第一階段曾經被媒體報道過。然而現在復盤,這大概是前期負面輿論積累、反感情緒醞釀之後的一場爆發。

接下來,媒體終於迎來了趣店與羅敏的回應,然而公開聲明+媒體專訪的公關方式之後,只能用一句話來總結這一階段:簡單粗暴、火上澆油。

2

公開聲明的問題之前也提到過,語焉不詳、措辭嚴厲的法律聲明把剛剛上市的趣店和所有媒體放在了對立的兩面。這讓商業模式本就有頻頻遭受質疑的趣店更加樹敵無數。

而按照時間軸來複盤,最後,趣店創始人羅敏接受自媒體專訪的那篇回應,無疑是引爆輿論的最大一顆雷。「聲討」趣店的陣營快速從互金等垂直媒體的領域擴散到了科技、財經、公關等垂直領域的媒體。

這兩天已經有無數文章分析、調侃、抨擊這篇回應的文章,從各個維度來拆解了它的失誤。說實話,我第一次看到這篇內容時,還以為是有人冒充CEO製造的噱頭。

拋開這篇文章隨意的行文,以及趣店本身模式的爭議不談,這篇文章對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創始人對於自己所涉足業務的認知如此外行、淺薄,對於很多專業概念的闡釋如此簡單、粗暴。隨便舉幾個例子:

1. 暴露風控策略

作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命脈和核心競爭力就這麼被CEO直接暴露在陽光下:

憑藉地址判斷是否是學生,這麼重要的風控策略(不能涉及「校園貸」)就如此輕易地被暴露了,以後還會有用戶主動填寫真實地址么?還有後面對於大數據風控的舉例,這一點已經被很多專業的風控人士批判過了。

隨便看一下芝麻信用對於這些「獵奇」風控因素的解釋。

2. 專業常識匱乏

文中(包括評論)有不少強調自己特點、炫耀自己能力的內容:

比如:我們提供的是「線上信用卡」,「我們的貸款客單價只有900,最低50」,利率絕對不超過36%.....

如果稍微對這個行業有所關注的媒體(都不說從業者了),應該都能發現其中的問題。關於羅敏在利率上立下的Flag,這幾天已經被密集打臉,這裡是其中一個剖析角度《趣店到底有沒有高利貸》。事實上,趣店在同業和同類產品中的利率並不算高,但是他的表述激起了很多人的反感,甚至是挑釁的意願。

線上信用卡,呵呵,他肯定不知道在他創立趣店的那一年,銀行和互聯網巨頭聯合發力「虛擬信用卡」被央媽叫停的事件,這種專業的金融產品也是可以這麼隨意被借用給你做宣傳么?

此外,做大數據風控的人都知道,平均貸款額度越高,往往越考驗風控能力。當平均貸款額度過低時,風控策略基本失效了,如羅敏自己在接受採訪時說:額度那麼低不存在還款能力的問題。

而另一塊「還款意願」(反欺詐),靠支付寶+芝麻信用的組合已經很強大了。那麼,趣店風控能力體現在哪裡?後面,他用趣店的壞賬率來反證了風控能力的強大,但事實上,由於目前此類型公司對於壞賬率的統計並無統一標準,所以不管是對標銀行,還是同業都不準確。(傳送門:《互金公司的套路》)

3. 表述草率隨意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些話有何感受,對於一個涉及金融(管理風險)和科技(技術能力)的公司,經驗的積累和時間的沉澱恰恰是最寶貴的資源,但「年輕」卻被當做了最核心的資本。另外,對於文中躺槍的騰訊、諾基亞、麥當勞等世界知名企業,也讓人感到不適。

這幾天也一直在跟很多朋友討論,如果趣店和它的投資人們保持低調,如果公開聲明可以多一分謙卑,如果CEO能誠懇地說一句:趣店很年輕,但我們在努力變得更好…..這家公司是不是就會避免這次災難。

但最後,我們並沒有在前面那串省略號里填上一個完美的答案。畢竟,公關策略只能助攻而不是主攻。對於這個年輕的公司,和這個年輕的行業來說,他們似乎還有太長的路要走。


趣店上市沒有錯,挨罵也一點不虧

10月18日,趣店(QD.)正式登陸紐交所,這家以現金分期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僅用了3年就成功上市,半年利潤達10億元,市值逾百億美元,成為今年中國公司赴美上市之最,投資人獲得千倍回報,無疑是一次成功的IPO。

但隨即而來的確實罵聲一片,這在以往赴美上市的公司當中確實非常罕見,那麼趣店究竟做錯了什麼?

作為一家以現金分期為主業的公司,趣店的模式難免讓人把它和今年上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校園貸」聯繫起來。

校園貸的新聞里有貸款去買足彩結果卻在某一天發現利息累積著滯納金,負債總額已經高達60萬元,之後縱身一跳,留下一灘血肉的;有把身份證借給同學去借校園貸,最後自己被逼債,也被逼縱身一躍的;還有為了添置個名牌包包,在互聯網上,留下自己青春赤裸身體作為欠條的……

所以聽到趣店上市消息的時候,眾多微博網友的反應是這樣的:

對於一個能夠通過層層審核上市的公司來說,我們對於他的業務模式本無可厚非,人家手裡有趣店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資產負債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招股說明書……

咱們手裡有啥啊,鍵盤、滑鼠、顯示器、路由器、轉接頭,還有啥?

所以說,以原罪來下定論的原始衝動可能就是那麼一絲絲的不得勁,思來想去不知道為何,其實以上那些話翻譯一下就好理解了:

那個靠放高利貸去美國敲鐘的怎麼不是我呢!艹!

美股主要看用戶數,所以重點是在於看趣店的財務報表裡有多少存量用戶和用戶增長模式,趣店的邏輯是符合用戶人性的,同時又有螞蟻金服流量導入,有大額的存量用戶,這個就是老美的估值邏輯,這也是趣店股價高溢價的邏輯。

所以說趣店上市這件事本事並沒有什麼錯。

錯在於趣店急於顯擺的股東們和那個急切想要力挽狂瀾的CEO。

首先是趣店的股東們。

在整個趣店上市過程中,他們公司的公關是非常低調的,雖然上市是好事,是關係到公司股東、員工的榮華富貴以及公司整體形象的好事,但是,因為在這個嚴謹校園貸的節骨眼上,這種業務模式本身就是就容易招惹是非,所以一直到上市成功,趣店的公關都沒有什麼招搖過市的宣傳行為,甚至可以說是保持了極度的剋制。

結果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趣店上市一成功,回報豐厚的投資人們紛紛跳出來了,自己寫新聞稿然後自己發,炫耀自己這次投資趣店收穫多麼巨大,有這樣的:

這樣的:

甚至還有這樣的: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就是他們幾個投資者自我標榜。

這兩年創業環境不好,VC大佬們家也沒有餘糧啊,每年能拿出一兩個像樣項目的機構寥寥可數,所以像趣店這樣直接上市的可以算是投資圈的大事迹了,也難怪他們洋洋得意,但是,中國古訓教育我們:悶聲發大財。

投資者們這一通炫富,直接引發了各路仇富者的口誅筆伐,新仇舊恨一起算,達到地主老財!

也不知道是趣店的共關們安逸日子過久了還是怎麼的,直接化身公檢法,把各路媒體得罪一空,儼然一副宇宙清潔護衛隊隊長的角色代入感:

你這口氣太大了點。

雖然有點嚴厲,但是有些媒體的言辭也確實是過分了,出這樣一份聲明戛然而止也不失為一種凌厲美,結果,你方唱罷我登場,要坑就要團坑,這回是CEO親自上陣了。

趣店CEO可能是太急於扳回負面輿論了,直接找到或者接受了一位知名自媒體人的採訪,針對各項傳聞進行了一一所謂的駁斥,結果,這位耿直的CEO用那不怎麼熟練的話術又挖了無數個坑把自己埋了。

趣店CEO的回答多處與事實不符之處被細心的網友一一拔出並對之進行了無情的鞭撻!我也認真看了趣店CEO的回復,感覺確實有多處有待商榷之處,現提出如下:

第一:你們到底催不催款?

我也想問,你們是雷鋒嗎?

羅敏提到趣店的壞賬率低於0.5%,我對這個數字是存疑的,且不說這壞賬率是你們控制的好還是用戶都是一等一的良民,單單說凡是過期不還的,你們就當作壞賬處理,連電話都不會給他們打,不還錢就算了,當作福利送人了。

我還是想文,你們是雷鋒嗎?

你是不是雷鋒暫且不論,我只問,你作為CEO對你自己說的話負責嗎?

不還就不催了?你們的招股說明書上可不是這麼寫的,還好我讀過幾頁書,沒被你騙到:

根據趣店(QD.)招股書(招股書原文網址:https://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1692705/000119312517287443/d282719df1.htm)上第178頁的披露,對於不還錢的用戶趣店的策略是:

首先,趣店會通過發簡訊和自動打語音電話給借款人催款;

如果沒有成功,趣店的催收人員會人工打電話給借款人,

必要時還會上門當面收款。

其中,如果用戶逾期20天以上,趣店會主動向芝麻信用披露。

去網上一搜,趣店催款,嚇一跳:

一堆這種的消息。

你搞的我好亂啊,你們到底催不催款的,要是確定不催我好趕緊借你們錢去。

作為一個放貸公司,催款大家都能理解,不光你催,銀行這麼大機構他也催,不光催,有時候還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呢,你們比銀行還牛?都不用催款的?事實上,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我們關心的是你們是否暴力催款,你又何必如此耿直的好人做的這麼徹底?

所以,羅CEO,你說你們的用戶不還錢了你們連電話都不打,這句話是用來欺騙國內民眾的嗎?還是說,你說的是真的,你們趣店真的是雷鋒般溫暖的慈善機構,招股說明書上寫的催款方式只是用來欺騙美帝股民的?

你們到底那句話是真的?

你一個做金融的,這點事拎不清?

第二:你們的利息到底是多少?

甚至,羅CEO還在留言區發出告示,懸賞會算IRR的人: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就大發慈悲的替你算一下:

首先,算一下你們的現金貸款。

5000元現金六個月的現金借款,月供922.99元,因為是每個月固定還本付息,所以,這裡我們需要用內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來計算,至於IRR是啥,如果你不懂我建議你可以先假裝懂了看完本文,有時間再去學,這還是一個比較常用的工具呢。

下面咱們看一下計算結果:

看來趣店內部的人員IRR學的真是飛起,原本還疑惑為啥每月還款有零有整,原來就是為了將月度IRR控制在3%,如果按照公式:(1+月度IRR)^12 = 年度IRR計算,年化利率就是:42.5761%,經過北大黃嵩提醒,不足一年,即少於一年的,不用有效利率算,即不能使用公式,由於借款只有六個月,所以不足一年的,年度IRR = 月度IRR * 12 = 36%.

卡的真准啊!雞賊啊!

同樣的,我們來看一下趣店中的商品:

我們再次使用神奇的IRR公式來計算,直接上結果:

神奇吧,這每個月有零有整的還款還是為了卡3%.

雞賊啊!

怪不得羅CEO有底氣挑戰所有人,但是羅CEO的挑戰是這樣說的,咱們複習一下:

囂張的人必然被更密集的打臉,這些天,已經有各路媒體輪番對他進行打臉了,其中包括北大黃嵩老師和他的學生們:《趣店到底有沒有高利貸》:

總結來說,就是趣店APP商城中的商品分期利率不論何種期限均不超過一年,年化均為36%

但是實際上趣店產品價格遠高於市場行情

根據相同產品在京東上的價格對比,價差甚至高達32.48%

重新根據京東給出的售價計算趣店分期利率,遠遠超出36%

順便說一句,哪位讀者方便順手把黃嵩老師及他學生的研究成果遞送到羅CEO那裡吧。

公平起見,我們以京東白條作為趣店的對標,這樣更有說服力,我們直接以京東12期的分期來做對標,結果如下:

京東白條的月度IRR只有1%,也就是說年化僅僅只有12%,和趣店的36%對比起來,真的是,沒臉比啊……

同樣是32G的金色iPhone 7,同樣是分期12期支付,京東和趣分期對比如下:

同樣一款手機,同樣的分期付款,最終差距竟然相差1270.56元,竟然整整高出26.13%!

我真的看不懂到底是什麼原因支撐住了趣店的客流量……

支付寶,你辛苦了!

羅CEO如此種種被吊打的言論數不勝數,通篇都是笑點,我放佛聽見趣店的公關在幕後抱著CEO的大腿哭泣:求你了,別說了,快閉嘴吧!

羅CEO可能還和公司公關抗衡過:我特么有權接受採訪,可能公司公關還回了嘴:但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可能成為笑料,比德雲社的包袱還好笑的那種。

然後,羅CEO真的就閉嘴了,原定的和新浪的專訪也取消了。

10月24日上午,趣店方面原本已經同意接受新浪科技對趣店CEO羅敏的專訪,疑似「有話要說」,但僅在幾小時後,趣店方面突然稱:羅敏臨時有事,所有既定媒體採訪全部取消,包括新浪科技一對一專訪,此外,羅敏在靜默期不會再發聲。

幹啥呀?臨時啥事啊?是不是突擊惡補話術去了?是去的德雲社嗎?學費使用的月度IRR 3%的12期分期嗎?

不過市場好像並沒有羅CEO的沉默而平靜,趣店(QD.)遭到質疑後,股價在周一暴跌19%:

就算是一家可能有原罪的現金貸公司,納斯達克也接納了它,但是,不真誠的發言,卻得不到民眾的接納,真的是作惡猶可恕,撒謊不能忍啊!

當然,股價一時的波動算不了什麼,阿里巴巴也曾經跌破發行價,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是,如果太過招搖而不能沉穩有內涵,是金子,也總會花光的。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我可以去信任瘋子,

我也可以去信任騙子,

但我就是沒辦法,去信任偽君子。

因為偽君子在說謊的時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在說謊。

而這一種人,才是最危險的說謊者。


為什麼羅敏會這麼講?

是羅敏傻嗎?

如果你以為羅敏傻,那你就被忽悠了,因為,羅敏這句話不是對你講的,他想要告訴的是監管,是銀監。

校園貸從誕生以來就負面新聞不斷,裸貸,自殺。

只要監管目光往這邊放一放,注視你,一個政策就讓你的主要業務可以全完。

羅敏的話不是要嘩眾取寵,而是要告訴監管,我的趣店是不會因為催收而導致青少年家庭問題,人生問題,不會導致社會不穩定問題和負面新聞的。

你以為的蠢,只是因為人家根本不是和你講。實際上,該電催的電催,該外包的外包。


昨晚,懶先生又大開眼界了,真是活久見。

由於赴美上市成功,趣店公司日前身處輿論的漩渦之中,從「校園貸」到「抱(支付寶)大腿」,各種「黑料」都被八了出來。

或許是被罵的太慘,趣店CEO羅敏昨晚公開回應了一系列質疑,發表了一系列諸如「你不還錢,就算了,當作福利送你了」之類的驚人言論。

在逐條批判羅敏的說法前,懶先生想說,羅敏,你是不是膨脹了?

文:懶先生

01 借錢不還,福利送你

先來看羅敏的原話。

按羅敏的說法,借錢不還,這錢就歸你了!竟然有這樣的好事?

如果這是真的,那你還上什麼班掙什麼錢啊,直接去趣店借錢不就好了么?

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在招股書178頁,趣店可是非常詳細的披露了自己的催收手段:

先發簡訊催,再自動語音電話催,再人工催,必要時上門收款,如果你逾期20天以上,對不起,趣店會主動向芝麻信用披露。

要想讓趣店停止催收,只有3種可能:借款人死亡、借款人被認定為欺詐並被起訴、逾期180天以上且催收達到了一定次數。

如此看來,羅敏這是打算欺負大家看不懂英文么?

02 學生借錢,真心不想

在趣店發家過程中,校園貸可以說是繞不開的「原罪」之一。

關於校園貸,羅敏是這麼說的。

懶先生讀書少,頭一次聽說借校園貸還需要填寫地址。眾所周知,校園貸是信用借款,本質上是現金貸的一個分支,只要芝麻信用達到一定分值,不就可以借了么?

一番研究,懶先生髮現,只有在趣店平台分期購買實物商品時,你才需要填寫地址。

換句話說,羅敏這是在偷換概念,把分期消費業務識別學生用戶的方法,直接套到了校園貸的身上。

問題是,分期消費業務,在趣店所有業務中的佔比,連20%都不到啊!

最最關鍵的是,按羅敏的說法理解,目前趣店沒有能力將學生用戶完全識別出來。

如果連識別都做不到,趣店哪來的底氣談風控、做合規?

此外,羅敏說趣店做校園貸,「現在是真心不想做」。如果你稍微動腦子想一下,是否會覺得他話中有話呢?

03 趣店風控,壞賬率低於0.5%

既然提到了風控,羅敏當然要吹噓一下趣店的風控系統:

「我們的壞賬率低於0.5%,是業內最低水平,比信用卡都低。支付寶上面還有很多提供消費貸的銀行和公司,它們也是接入了芝麻信用,大部分壞賬率比我們高,這說明我們自己的風控在起作用。我們下單要借錢的用戶有4800萬,他們都有芝麻信用,只有30%多能借到我們的錢,其它都通過風控剔除了。」

讀完上面這段話,懶先生又要吐槽羅敏偷換概念了。

確實,現在接入芝麻信用的公司挺多,但它們大多只是讀取一個分值(比如你常見的廣告語是,只要芝麻信用高於XX分,你就能如何如何),並沒購買芝麻信用的風控分析服務。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個風控分析服務,才是芝麻信用的核心應用。

為購買這個服務,趣店可是砸了不少錢。

招股書顯示,自從2015年11月趣店接入支付寶後,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公司分別向螞蟻金服支付了620萬和1130萬的信用分析費用。

再來看羅敏所謂的「自己的風控」。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系統2017年第二季度才剛剛上線。

把趣店低壞賬率的功勞(姑且認為這個數據是真實的),歸功於一個剛剛上線的風控系統,這好像不大合適吧?

04 趣店和支付寶,代理商和耐克

在形容趣店和支付寶的關係時,羅敏打了這麼一個比方:

把趣店和支付寶的關係,類比成代理商和耐克的關係,懶先生覺得,這是羅敏在揣著明白裝糊塗,故意打太極。

支付寶背後的螞蟻金服,持有著趣店的股份,這是支付寶將自己免費流量導給趣店的根本原因,相比之下,耐克自營店能把流量免費導給代理商么?

一個是持股合作關係,一個是競爭關係,完全沒有可比性好么?

05 普惠金融,客單價900+元

在採訪中,羅敏字裡行間都流露出對趣店模式的得意,稱其是「普惠金融」,客單價只有900+元。

理論上來說,只要是給難以獲得傳統金融服務的人群提供服務,都可以叫做「普惠金融」,但回顧趣店的發家史,你很難把「普惠」這個詞和這家公司聯繫在一起。

忍受著高昂的借錢成本,卻一而再、再而三地下單借錢,這種「普惠金融」,未免太貴了!

綜上,懶先生覺得,被罵並不可怕,何況趣店原本便經營著略顯灰色的生意,羅敏大可不必公開回應質疑,「悶聲發大財」不是挺好的么?羅敏現在高調回應卻「雷」倒眾生,究竟是秀出了自己的真實智商,還是在侮辱大家的智商?難怪有網友說,「最怕空氣突然安靜,最怕CEO突然回應」。


吐槽界的扛把子駱軼航說:「我最討厭的就是那種明目張胆把你當傻逼,跟你說瞎話,還理所應當認為你就該相信的人和公司。我逮著樂視猛cei了兩年就是因為這個,如今又發現一個。」


趣店成立三年,登陸紐交所,百億美金市值,左看右看,83年的羅敏都是人生贏家。

低調上市之後,趣店卻陷入了持續數天的負面輿論中,原本想通過「回應一切」來洗白形象,結果錯上加錯,發表於虎嗅的文章說,「羅敏對負面新聞的回應,比負面新聞影響大多了」。

講真,在商言商,趣店是個好生意,從1000倍收益的投資維度來看,羅敏也算個有道德的創業者,劉強東說過,不賺錢的企業不道德。

但成功的商人,優秀的創業者,卻未必是個好發言人,無論是羅敏還是爭相對外邀功的投資人,沒一個姿勢對了。

而且,幸虧羅敏的公關(忽悠)能力不那麼強,才讓趣店的問題公之於眾,所以,感謝羅敏的坦誠吧。

第一,急於辯白,模糊歷史。

根據《拆招》報道,趣店上市前,周亞輝跟羅敏說,多找些媒體,好好宣傳一下。羅敏說還是低調一點吧。

羅敏的低調有其道理———趣店過去的經歷,並不總那麼清白。認真讀過招股書、為趣店站隊的張化橋,也特意提到,趣店「去年,前年的利率是不低的,今年四月起一律降低到36%以下了。」

換句話說,趣店今年退居36%的紅線之內,並不能否認過去曾經竄到了線外的「黑歷史」。

在裸貸等一系列負面事件發生後,去年7月6日,北京監管部門還曾約談羅敏,讓他限期停掉校園貸。

但是羅敏卻言辭鑿鑿的否認歷史,當遭遇「高利貸商業模式」質疑時,在《趣店羅敏回應一切》那篇文章的評論中,羅敏言辭鑿鑿的怒懟網友,「任何發現我們名義和實際利率超過36%的人請直接聯繫我,我提供100萬資助費用給你」。

其實,與其否認歷史,為何不坦然面對所謂歷史污點,然後展示其主動降低利率,擁抱監管、努力合規的決心和進步呢?

第二,亂彈情懷,自戴高帽。

不僅如此,在談到趣店催收問題的時候,程苓峰問:「你們有沒有蓄意教唆人,在還不起錢的時候去向親人朋友借,去其它平台借錢,來還你們的錢。」

也許是這句話引起了羅敏的警覺,因此,他極力撇清:「沒有。凡是過期不還的,我們這裡就是壞賬,我們的壞賬,一律不會催促他們來還錢。電話都不會給他們打。你不還錢,就算了,當作福利送你了。就這樣。」

當然,考慮到趣店的現金貸平均額度只有900元,其實我的理解是,如果外包給第三方催收、或者親自上門催收,可能不經濟,畢竟現在民工一天人工費都要四五百。

但羅敏其實並未說實話,接下來他又在評論中補充說,對延期不還款者,他們也會有電話、簡訊提醒。而羅敏未說的是,由於趣店業務和螞蟻金服的芝麻信用是合作關係,賴賬者的芝麻信用分也會大幅降低,而大部分借貸者因為忌憚於芝麻信用分的降低,而且貸款額度並不高,因此,m1壞賬低於0.5%,也並不難以理解。

此外,連政府都在打擊老賴和失信者,無論是銀行還是趣店,當然都有權利對賴賬者進行追賬、甚至起訴,但羅敏卻把賴賬當「福利」,反正我朋友圈的「困難群眾」都嗨了,紛紛開玩笑,要去趣店薅羊毛,擼「福利」。

羅敏說一半藏一半,也許是為了秀情懷,但秀得既不得體,也不專業,甚至也不道德———把賴賬當作福利,是不是涉嫌向守信者收取高額利息,去補償壞賬帶來的本金、利息損失呢?

第三,反思不夠、格局略遜。

校園貸的歷史、以及曾經超過36%的高息,都是不可否認的歷史,但羅敏並無任何反思,反而希望用清白合規的現在,否認曾經的歷史。

在這一點上,羅敏和阿里系、騰訊系可都差遠了。

去年,支付寶上線了「圈子」,隨後,相關圈子因為有用戶發布了低俗內容引發爭議和批評。

支付寶不委屈嗎?發布低俗內容的是用戶,也完全違背了支付寶的初衷,而且,支付寶一直在設法打擊低俗內容。

但支付寶並沒有叫屈,或者撇清責任,遠在美國出差的彭蕾,立刻召集22位螞蟻管理團隊成員深刻反思,對所有有打擦邊球嫌疑的圈子立刻解散,並對此事進行道歉。彭蕾說,「感恩所有刺耳戳心的聲音。愛之深責之切。」

馬雲隨後也在內網中發聲,「阿里巴巴珍貴的是改正錯誤的勇氣。支付寶,繼續努力。阿里人,學習反思和自查。」

再看騰訊,王者榮耀讓大批孩子沉迷,招致批評後,《王者榮耀》製作人李旻公開表示,「接受社會和用戶評判與監督」,推出了遊戲防沉迷系統。

所以,在面對相關質疑時,與其氣急敗壞著急否認,倒不如主動承認「黑歷史」,然後再大大方方回應整改效果。

小公司做大,大公司有時候則要做小。小公司逞強,大公司該示弱反而要示弱,該道歉就要道歉,做公關、甚至做公司的目的,讓親生用戶爽、讓圍觀群眾樂,比CEO辯白自己更重要。

趣店一個市值百億美金的大公司,羅敏一個身價百億人民幣的CEO,為了一點質疑著急剖白,甚至不惜否認歷史,美化自己,是氣場、格局還需修為,圍觀群眾眼裡有顯微鏡,嘴裡有快槍,從不會留情。

不如學學支付寶吧,一個估值早就超過700億美金,活躍用戶四五億的公司公眾號,是何等接地氣的人設。

第四,機槍亂掃,沒幹掉死敵,又豎了新敵。

在《回應一切》中,羅敏大叫委屈:「社會上的怪事,不要都扣在出頭羊頭上。」

趣店上市後,一撥負面新聞來襲。講真,我也掃了幾眼,有的負面指責,確實站不住腳,為黑而黑。

在IPO的巔峰時刻,往「慶功宴」上倒髒水,羅敏和趣店的憤懣可想而知。

因此,10月20日,趣店發布了一封措辭嚴厲的公開信,本意可能是壓制負面報道。

但這份公開信最大問題是,沒有點名哪個媒體憑空捏造了事實,也沒有點名到底報道錯在哪裡,而是籠統的概括為:「有部分別有用心的造謠者利用微信公眾號平台發布對趣店經營模式等無端攻擊,對趣店的商譽進行惡意詆毀,對趣店部分高管人員的名譽進行中傷,文章所述內容純屬憑空捏造。」

這封相當不專業的公開聲明,徹底把原本圍觀或者相對中立的媒體,變成了「敵人」———模糊不清的指責,讓很多對趣店有所批評的媒體,一一對號入座。

毛澤東說,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群眾,而模糊不清的公開信,就像沒有靶子的機槍,胡亂掃射,沒打中死敵,又豎了新敵,反正這封聲明一發表,媒體圈噓聲一片。

被誤解、被嘲諷、被傷害,也許是所有創業者和企業家的宿命———羅敏要走得更遠,消解這一切的唯一路徑,就是產品、數據和業績。不經歷3Q一役,騰訊的開放未必能走得這麼快這麼徹底。

不過,說到最後,一路看熱鬧的圍觀群眾,反而應該僥倖於羅敏在「回應一切」中不夠成熟的所謂公關水平,趣店作為一個努力合規化的守法公司,公關水平三流,才得以主動「暴露」問題。

而一個坑蒙拐騙的垃圾公司,碰上個善於忽悠和包裝的「好公關」,才更值得警惕,想想被e租寶和泛亞血洗的投資人吧,多次登上CCTV的e租寶,可比趣店善於扯虎皮多了。


我感覺很坑,這個東西,我男朋友用過,大學的時候,大二的時候買了個iphone6p,一直還到大學畢業,他很多數字標的可誘人,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而且咋可能不催,還給我男朋友家裡打過電話呢。我當然就跟看不慣這個軟體,因為利息肯定是很高,比起來花唄什麼的良心太多了。其次就是額度大,根本不考慮大學生實際的消費水平。然後這個當然也是校園活動,我男朋友被一個熟人攛掇的,不然他一個大學生也不敢搞這種借貸什麼的。

還有,我一直感覺,他上面賣的那個iphone6p有問題,像那種華強北組裝的。可能貨源都有問題,最後一個ipone6p我男朋友拖下來說不定還了都有一萬多了。希望這種垃圾公司能不要混的這麼好,讓人很氣憤。


關於羅敏回應時,媒體和群眾們已進入情緒化質疑與衝突模式,羅敏需要控制風浪的能力??

回應方式本身,沒有方法論,沒有真誠的態度

羅敏很機智的回應了監管層們,卻狠狠侮辱了大眾們的智商,不難理解人人出離憤怒了...

回應的目的是明確回應質疑,根除抹黑,取得信賴

所以回應技巧很重要,一是態度要真誠坦蕩,二是方式要有策略,二是最好有實錘

首先,要坦誠行業內確實有如此現象,但趣店都明確企業底線,核心競爭力便是如此,從大數據徵信源頭識別出有能力有意願還款的同學借款需求才會被通過,通過率只達30%;二是風控模型業內領先,風控的本質是識別出償還能力和償還信用;

其次,核心競爭力體系如何建設的?專業的風控模型怎麼做的?,所以壞帳才達0.5%,如何大數據風控,如何互聯網徵信...鬼扯出自己企業風控的前瞻性,專業性;

最後,可以最好拿出重磅實錘的感人故事,如何幫助到**同學技能培訓,快速獲取技能實習期就找到bat的產品經理的成功案件,自己做的是如何利好同學的好事,如果自己在上學期間有這樣的好事,少奮鬥8年之類的,最後再掉幾滴眼淚。

好的回應一定是有邏輯有故事,邏輯是以行業的深度理解,與高度策略性,取得商業上致勝的專業自信錘;故事是基於自己良心,取得道德情感錘。

當然羅敏同學只是賺錢,所以不可救藥的秒變薛之謙的大勢如下??

一 互金融行業的原罪,道德失勢

互金這個行業火爆很好的把民間借貸線上化,透明化。國家形勢對民間地下金融透明化有需求,一是數據透明,二是監管可控,隨著行業的陽光透明化人大眾的需求也會被喚醒。

一方面行業原罪,群眾小貸需求旺盛,或生意周轉所需,或超前消費所需,或各種資金拆借。所以互金行業的蓬勃發展的同時帶著行業原罪;

一方面道德失勢,錢是人性的試金石,行業本身需對抗人性的醜惡,50%之高的毛利率賺的是單純的學子們的錢,那就會遭受整個社會的道德指責,資本賺了錢卻沒了良心。

二 資本的嗜血本性,道德失勢

趣店剛上市,一天內遭昆化萬維,國盛金控兩大股東大量減持,找到接盤俠就赤裸裸的落袋為安。

回顧趣店的ipo招股書:2017年上半年收入18億,凈賺一半達9億, 也就是上半年的凈利潤率53%,對資方而言自然是大喜過往,可每一分錢都帶著嗜血的毛孔。

回顧所有商業形態,從未見過如此之高的利潤率,不管專家媒體大眾也好,總會觸動大家好奇的神經,當了解了商業模式的本質之後滿目鄙夷,一下從天上落到地下。

可是我們可愛的90後投資人們需要一場上市的狂歡,一連串的神話故事,一場成功的pr。但是帶著原罪的行業,帶著嗜血本性的資本,一場成功的造神運動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面對年輕人的借貸平台都是缺德,生孩子沒屁眼的,喪盡天良的吸血鬼!!這種混亂,有人性的貪婪和政府職責的缺位!!我甚至懷疑政府有關部門都有利益在裡面!

親人親歷,兩年在借貸平台借款借款參與網路賭博,本金和利息差不多20萬,最後全部是年邁的父母買單!!你們見過他父母的痛徹心扉么?

說什麼試錯的成本?父母忍心讓孩子徵信拉黑么?父母知道不還款的後果么?有多少人懂徵信呢?分期平台的催收手段又有多少人經歷過呢?

肯定有人說年輕人也有責任,他們當然有責任了,難道利用他們的無知和虛榮去賺錢的平台沒有任何責任么?政府沒有責任么?

最後我詛咒那些無門檻,打著分期幌子的從業人員,投資者,利益相關者下地獄吧!!!

不要說他們幫助了真正有需要的人,我想說他們真正把好關了么?


謝邀

說幾點吧:

1、趣店模式不見得有什麼問題,小額貸款本來就比銀行的高,只要沒超過國家限制就不算高利貸;2、趣店利用的是支付寶的信用體系,這只是大數據金融的開始; 3、敢不還錢?不追你還錢也可以,把你的信用記錄轉給芝麻信用,看你以後還能不能貸的到款了;4、上市之前一直挺低調,只不過上市之後其背後的資本開始沸騰,加上媒體宣傳,才把趣店推進公眾視野,當然了,也是缺少一位好的公關總監; 5、如何看待?離錢越近,越好賺錢;離精準數據越近,越好賺錢;離用戶越近,越好賺錢;趣店這些都佔了,想不賺錢都難。


裝逼界又添主力選手:從不催收趣店羅

悔創阿里傑克馬;一無所有王健林

……………

北大還行撒貝南,從不催收趣店羅

-------

趣店上市之後,PR倒成了短板。既然是阿里系,怎麼就沒從阿里支援一個PR呢?當年南阿里北奇虎,PR界兩座巔峰不是蓋的。

校園貸以裸條形式暴露在大眾面前,主要是借貸寶惹的禍,這個鍋可不是趣店的。

由此引出監管強力介入,禁止校園貸。當時趣店面對監管的手可不是現在投資人或者羅先生說的那麼寫意。

倒是進入成人世界,才發現高利貸tmd利潤這麼高!置之死地而後生,趣店由此開啟暴利時代。

趣店或者網路小貸真有原罪么?

高喊原罪的是什麼人?媒體以及自媒體作者。他們不是網貸的用戶,他們無法理解去借900塊的人是什麼人生處境。

網路小貸的借款人,他們沒有穩定收入,沒有社保,沒有信用卡。銀行看不上他們。

如果沒有網路小貸,他們怎麼辦?實在逼急了,只能借高利貸。

網路小貸不同於常規高利貸。高利貸一般借款額度較大,放款人與借款人都是當地社會關係網中一員。高利貸沒辦法用網貸的「小額、分散,高毛利」分散風險,因此催收手段也暴力很多,

山東辱母案當事人,如果借的是網路小貸,可能就沒有慘烈的催收手段。

從來沒有聽說過網路小貸的暴力催收,最暴力的,也就是裸條。

然而裸條借款其實是C2C借款,不是趣店這類B2C。

趣店這類現金貸肯定不會像羅先生說的,從不催收。羅自己在回復里也說了,在M1(逾期1-30天)里,他們會簡訊和電話。

催收是貸後風控的重要一環,常態下,從還款日開始,逾期從1-180天,每30天分別稱之為M1-M6。貸後風控動作會逐漸加強。過了M6,網貸平台才會認定這是壞賬,也叫vintage bad rate。也就是平台默認的損失。

大部分的現金貸平台,沒有接入徵信系統,也就是說,你借錢不還,只要心志夠堅定,扛得住各種騷擾,6個月之後,就算事兒過了。

對了,新的法規,對催收進行了一系列限制。有興趣的朋友去搜搜看

從另一面講,網路小貸和網路購物一樣,都會放大慾望。但是,新事物被妖魔化也是常態:互聯網、購物、網遊;互聯網行業可不就是被黑著黑著走到了今天。


這兩天被趣店CEO羅敏的金句刷了屏。事情發展的時間線很好捋清楚:

10月18日,趣店以每股24美元的價格在紐交所成功上市,次日市值達115.2億美元,成為目前在美市值最高的中國金融科技公司。隨後的公關稿件里,到處可見「寒門貴子」、「捐款」等情感式洗白貼。

100多億美金著實太貴,再加上這其中的隱隱不對,隨即引發了「現金貸是否那麼值錢」和「道德倫理上是否體面」這兩條線的質疑。

本就不可多說的商業模式,又因為羅敏的糟糕回應被群嘲了一把。按照《花兒街參考》林默老師的話來說:「你對負面新聞的回應,比負面新聞影響大多了。」

金融圈的事兒看似跟我所混的汽車圈關係不大,可這裡面有個我最近在思考且認同的命題:從商業模式角度來說,解決痛點是懦夫的行為,創造幸福才是勇敢者的宿命。

這意味著,解決痛點這一創業者得分題,在越來越強調個性化與智能化的創業氛圍里,尤其是在智識升級的營銷環境里,已經不能作為加分項用來陳述創業路徑了,反而會因為痛點解決後引發的新問題而影響模式的後續升級。

從汽車後市場的鮮活案例到共享單車的市場交戰,再到趣店上市引發的對證監監管和倫理討論的雙重問責,我們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一件事:讓一種商業模型問題頻出的,只能是這種解決痛點的思維方式從根源上出錯了,不能用拆出一個窟窿的方式去補另一個需求端的窟窿。

汽車後市場,廣為流傳著一則「萬億級市值」的傳說,至今未跑出一個規模尚可的商業模型。洗車大戰剩下一輛輛改裝後的簡易洗護車;養護大神們關門的關門,龍頭企業默不作聲;二手車停留在拼融資、砸廣告的撲朔迷離階段……一片群魔亂舞的企業形態中,走不出來的曇花一現,走出來的白茫茫一片瞎摸。我們對此有一種失敗案例的描述:沒有需求創造需求。

共享單車雖然有著「即時需求」和「智能鎖」等技術加身,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痛點需求,但隨之帶來的亂停亂放、道路擁堵等找不到有效治理辦法。即便這些更多是不針對個人的全社會問題,但共享單車的利益點仍舊只停留在了滿足個人痛點這一個層面。或許後續由在線數據帶來的商業延展性可以幫上忙。

趣店對「解決痛點」這一主旨可以說是貫徹徹底了。羅敏回應文中提到,「平台平均客單價900多元,借錢最少的只有50。」「壞帳一律不會催促。不還錢,當福利送你了。」深想一下就會被這句話流露出的現金借貸現狀心驚,一群可能是被銀行信用卡拒之門外的人,用什麼樣的「窮而復窮」的死循環註解了「解決痛點」這句話的可笑。

不是每一句解決痛點的背後都藏著一個更大的坑,但能避免的,是拿這句話放大人性弱點、帶來沉重感的商業作惡。無奈的是,大多數人在做的,都只是解決痛點。創造幸福的商業模式也太難得。

42章經提到一句詳細總結Uber現狀的話——Uber』s mission statement is 「make transportation as reliable as running water, everywhere, for everyone. Uber的目的是讓交通無處不在、對任何人來說都能像流水一樣,可被信賴。」

更早之前的松下幸之助也有一本書叫《自來水哲學》,主旨是說企業的責任就是把大眾需要的東西,變得像自來水一樣便宜,豐富資源、消除不便、服務大眾。

水不水的,都是精神拔高的事兒。咱們簡單點,把一個商業模式說通順、做通順就成。


我沒在趣店借過錢,從來不相信這些校園貸 但是我的室友借了。

所以在金黃色的九月,寢室四個人,沒借的三個人開始了苦逼的催債親友團之旅。

第一招,用各種莫名地方的電話來吼你,第一句一般是你認識xxx嗎?你知道ta在我們機構欠了xxx錢沒還嘛?剛好我的室友休學了,我們剛開始還開玩笑ta是不是欠了幾萬逃債去了。所幸只是幾百元。但是我們後面就笑不出來了。

剛開始還是好言好語勸我們通知ta,後面直接威脅要綁定我們的支付寶幫ta還錢,以及威脅要找父母,找學校輔導員,找學校來逼ta退學。。。而且室友休學後換電話了,所以一天五個未接來電真是要瘋了。 害我不小心拉黑了快遞的電話。

大概前兩天吧,我收到了兩個彩信,是訴訟書,就是起訴我室友的。嚇死寶寶了,第一次見這種東西。

最後終於派了一個兼職的小姑娘找到我們寢室來,要走了輔導員的電話。不知道後續怎麼解決。。

但是真相永遠令人大跌眼鏡。

那就是根本不是我室友借的錢 ,ta只是背鍋俠。是ta的朋友用她的身份證,照片和相關電話在至少五個以上機構借了大概兩萬吧。現在她的朋友跑路了,給了我們這些小可愛一個大坑。

所以啊,親愛的朋友們,

1、不要借校園貸,那些手段是我們這些弱勢群體不能抗衡的。還會波及無數吃瓜群眾。

2,玩的再好也不要讓ta以你的名義做什麼,特別是男女朋友之間。類似當公司法人,校園貸貸款,利用公職貪污。因為出了問題找的是你,不是ta. 你有什麼證據證明你是幫別人借的呢?微信聊天記錄可以偽造,轉款記錄也可以瞎編。或許錄音,但是玩的這麼好,誰又會這麼留一手呢。

3,羅敏你就實誠點吧,給這些大學生們好好講清楚不還錢什麼後果,或許有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現實。藏著掖著的話只會讓人們對你的信任腐爛的更快。遇到質疑首先記得往自己身上攬責任,學學海底撈,廚房危機立即火速被滅火。

好了,趣店,fighting,你的股價會漲起來的。


這世界最怕的就是又聰明又勤奮,但是心術不正的人。


看到前同事們朋友圈在刷這條文章,真心尷尬,看著像高級黑。。。


利息是利息,手續費是手續費,管理費是管理費,服務費是服務費,難道他大爺就不跟他一家人了嗎?


推薦閱讀:

Docker 在金融行業如何應用?
互聯網銀行在中國能徹底改變銀行業格局嗎?
互聯網金融在證券業的發展方向有那些?
為什麼錢寶還沒倒?是轉型成功,還是氣息奄奄?
互聯網金融?

TAG:風險控制 | 互聯網金融 | 小額貸款 | 品牌公關 | 趣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