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部分日本人說英語有很重的口音?

是什麼影響了日本人的英語發音?

像kid這樣的單詞怎麼可能發音成「起道」呢,實在是無法理解啊。


我來扯點不嚴謹的,前天我去百元店買撲克,不小心買到一副幼教撲克,插圖教小朋友學英語的那種,就是這樣:

估計懂日語的朋友們都知道這教學水平有多麼卧槽了吧。

下面我大致翻譯一下:

這個動物的名字呢,叫砍噶擼,它的英文發音呢,是喀恩噶褥污~(長音)

這個食物的名字呢,叫斯忒誒ki,他的英語發音呢,叫斯踢哭。

這個本子叫諾特,他的英文發音呢,叫諾污逗布庫。

我還能說些什麼


簡單點說吧,因為日語中的外來語和真正的英語被混在一起,並且大多數外來語可以正常代替英語辭彙。導致日本人根本不用刻意的去「學」英語。並且反倒是真是學英語時,又被這早已定型的外來語辭彙給影響,甚至妨礙。

打個比方吧,ホテル和hotel,前者是日語,後者是英語。但是前者在全日本無論何處都通用,並且完全=hotel,而且屬於不用刻意去學的日語辭彙。那麼在要學英語hotel時,日本人就會很自然把ホテル給拿過來用。然而ホテル的發音卻完全是羅馬字母按照假名規則拼出來的,能和英語一樣就怪了。其實這個問題中國人學日語時也一樣會犯,也是為何中國人學起音讀詞要強於訓讀詞的原因。

上述屬於問題的」原罪「,而導致普遍現象的就是教育體制和教育機構。其實我們都知道,學習外語最好是由外教來教。然而各方面原因導致這不可能是100%實現的,那麼很多本國教師在自己原本就是在畸形的英語學習中成長起來的,輪到自己為人師時,自然也不會有多正。另外,不是責任心很強的老師不會去強行糾正你的發音,因為只要你能知道意思,考試時能答上題來,那麼自己的任務也就算完成了,沒必要給自己添堵。事實上,如果全程外教教學,學生髮音會改善很多的,我自己上學時,當時周圍的日本學生英語發音那叫一個爛,但是日本老師上課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外教上課就會不停的糾正發音。

學習外語嘛特別是口語部分,最好就是親身去國外;次之是由外教教學;再次之是有長期海外生活經驗的本國教師教學;最次之是由本國教師教學;自學屬於論外。


因為日語發音音素太少太簡單。許多英語用的音素特別是輔音日本語從來就沒有。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日本人根本聽不到英語中輔音和很多音節的細微區別。他們大腦迴路中從小就沒有建立這種意識,他們從來就沒有意識到說話還有這種音,所以即使英國人對他們說的很清楚,他們也聽不到!是真正聽不到!

就像你仰頭看天空,這時天空中有一架飛機無聲無息的經過,但是一般人卻很難發現!因為大腦沒有意識到空中會有飛機。此時,如果有人告訴你有一架飛機,那麼你仔細辨認,可能就會發現剛才看不到的區域有架飛機。

=======

對。根本原因就是日本人聽到的英語,和中國北方人、英美人、俄國人聽到的都不一樣,少了很多細節。因為他們的大腦把他們從來沒有聽到過的音素直接忽略了。

相反。俄國人英語發音都很標準。因為俄語發音範圍很廣,英語的所有音素都在俄語的範疇之內。他們聽的很清楚。(其實中國人學英語困難的地方也是很難聽清英語用那些送氣不發音的音素——因為漢語從來沒有這種音)

北方人學粵語也有類似的問題,粵語的「我」,北方人不經過大量的研究和刻意練習也很難聽清說好。


跟日本人的構造沒關係,跟日語的發音系統有關係。

先看幾個單詞:

デスク テーブル スクール サークル アンダーグラウンド ビクトリー

分別對應的英語單詞是:

desk /table/school/circle/underground/victory

我們再來把片假名寫成赫本式羅馬字的形式

desuku/teeburu/sukuuru/saakuru/andaagurandou/bikutorii

發現什麼規律了嗎?

沒錯,日式英語較原單詞會多一些字母。

和英語的母音字母一樣,日語的a, i, u, e, o あ、い、う、え、お是構成單字的主要音素。這些被稱為母音 vowel 的字母,和剩下的k, s, t, n, h, m, y, r, w, g, z, d, b, p 14個子音 consonant一起支撐著最基礎的日語發音體系。

而在日語當中,單獨母音v存在的情況可以出現,子母cv也可以,哪怕母母vv的形式也是經常能見到的。唯獨子子cc是不存在的。

以desk為例,像sk這種子子cc的音素構成,在日語當中會被習慣轉化成suku,在子音中加入兩個母音以完成cv形式,這種現象在語言學被稱為「母音挿入」。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聽日本人說英語會覺得一板一眼,每個音都發得很誇張的原因。

另外,雖說子音中包含了h, r, d, t 的子音,但實際上是發成f, l, j, ts,有興趣的同學請谷歌「訓令式ローマ字」。以及v的發音在日語中本身是不存在的,如上面舉例的victory轉化為bikutorii,在這種情況下v會借用b子音來代發音節。

還有就是語序的差異。雖然小時候經常會聽到「中文和英語是相反的」這種蹩腳借口,實際上現代漢語和英語都屬於SVO文型,即主語subject-動詞verb-目的語object,除疑問詞前置以外,大部分特徵比較相近。但日語屬於SOV文型,在語序的轉換上和英語有一定差異。書面尚可以邊寫邊修正,交談會話時想要完全顛覆母語習慣確實不易。

其實日本人學英語相當努力,電車上經常可以看到三四十代的上班族舉著日常會話的口袋書邊看邊默讀。另外相當一部分歸國子女和英語國家人口的遷入也在逐漸提高著日本人的普遍口語水平。雖然離完全脫離日語發音習慣還有一定差距,不過從客觀多語言使用者的角度看來,日本人的英語水平在日中韓三國間恰恰居中。

推薦閱讀:http://gtec.for-students.jp/research/asia_pdf/asia.pdf


日本人學英語用假名標音(中國一般都是學英語音標,不會自己標「山原曠其issue,川澤紆其schedule」之類的),導致有一些音不能很好的讀出來。

實際上即使如此,日本人托福口語考30的還是有很多(當然中國更多一些)。。。

辣不來不!

辣不來不薩嗯曬嗯!

蜜柚絲,蜜柚雞苦,絲噠托!

阿庫阿,薩嗯曬嗯!

砍胎扣來褲首嗯,卡恩扣來!

八寧谷,辣不!

斯諾蛤雷首嗯!


看到很多提問關於日本人說英語的問題,於是研究整理了一下,和大家分享。

日本人之所以說不好英語是因為日本人不需要愛英語。

不管是曾經到過,還是剛去掃貨,從日本回來的朋友這句感慨幾乎人人有過:日本人的英語,真的太!差!了!但是,這個連世界語言都玩不轉的島國卻憑藉層出不窮的亮點表現在地球村刷遍了存在感: 從剛拿了諾獎的分子生物學家大隅良典,到我們耳熟能詳幾十年的消費品牌和遊戲動漫,這個英語都不懂的東方國家竟然用聖鬥士、魂斗羅、馬里奧和花仙子,包辦了一代中國人最初的西方文化啟蒙。

外語這麼差的日本憑什麼能在全球化的舞台上風生水起?以及為什麼日本人說不好英語?接下來就帶著滿滿乾貨對鄰國的英語學習史來一次大起底。

首先,沒有比較就沒有嘲笑。 客觀評價日本人的英語水平得拿數據說話。按照出題單位ETS公布的2015年托福成績排名在30個亞洲國家/地區中,日本考生排倒數第5。只稍稍高於阿富汗、柬埔寨和寮國和塔吉克。

(根據ETS公布的2015年托福成績排名,中國排在亞洲第17位,日本排名26)

尤其是口語單項,日本不僅連年亞洲墊底甚至放在全世界都是並列倒數第一。另幾個口語能媲美日本的國家全在非洲分別是(看你認識幾個)馬里、多哥、象牙海岸和赤道幾內亞。

更諷刺的是,日本竟是全世界英語外教配比最高的國家。想不到對不對? 肯在教育上砸錢的日本政府從1987年開始引入外教,簡稱JET計劃。

(從1994年起,每年通過JET計劃來到日本的外教數量都在4000人次以上)

三十年來,JET募來外國教師多達15萬,遍布全國1000個公立中學。讓最普通家庭的日本學生也可以接受最純正的外語教育。

怎奈如此財大氣粗的砸錢,卻打造出媲美阿富汗的英語實力。重視教育投入的日本人英語為什麼缺乏產出?別急,我接著說。

日本人的英語問題直接責任人當屬教育體系。和中國相似,同為東亞國家的日本也是推崇應試教育的老司機。為了進入名校,日本學生寒窗十年只為那最後一考改寫終身。

日本的高考英語應試屬性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重點考察語法、閱讀理解和翻譯,對口語等交流實用則鮮有涉及,多數大學甚至在入學試題中沒有聽力。

所以,外教口語課淪為可有可無的點綴,搞掂試題才是英語學習的硬道理。如此這般,鑄就了一代代日本國民的啞巴英語。

但是,很難把英語不好的原因都賴給應試教育。因為同樣被應試,搞得死去活來的大陸和台灣照樣憋出來一口好英語。所以英語要學好,關鍵看態度。只要有心,就是朝陽大媽也能張口就來:味兒炕木兔北京兒。

日本人學不好英語根本在於不走心。不同於中國家長從胎教就開始雙語教育,大學裡或明或暗要求四六級。日本民眾對英語似乎從沒有中國人那樣的熱情。 日本的大學和科研院所對英語要求不高,也不像我們的院校動輒要求學者有海外背景。不同於中國外交官員多數學外語出身,日本外交官絕大多數畢業於非外語專業。

現任外務大臣岸田文雄,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法學部。日本近幾十年來,歷任外相均非外語專業出身。

大多數日本公司對員工英語水平沒有要求,跨國企業也很少要求外語流利。即便需要駐外也是入職後公司掏錢安排培訓。

譬如剛在蘋果iphone7發布會上,風光現身的「馬里奧之父」宮本茂虧得故事設定和主角血統全是歐美背景。但這款風靡世界35年的偉大遊戲發明者竟幾乎講不來英語,不過三五分鐘的演講,都得靠翻譯才能搞定。

所以核心問題是:日本人為什麼對學英語不走心?

最簡單的答案是:因為不需要。

多數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確實不需要英語。很多人為此分析過日本社會強大的閉環供給。

細想之下,這點其實沒啥特別。哪個非英語國家不都如此?誰會一早起來操著英語去買豆漿油條和蔥油煎餅? 只是,在科研、外貿等領域日本人是如何做到既不學這門世界語言,又不被全球化甩下車去?

很簡單:靠!翻!譯!

日本的翻譯業悠久而繁榮。打從明治維新那會兒起,大和民族最上手的拿來主義就是快速而批量地譯介西方先進文明。我們現在高頻使用的幹部、警察、法人等概念,無不是志士先輩們從日本人的翻譯成果里撿來的現成。

在日本,大學之大不僅在於大師,更在於大而全的譯作。圖書館裡總能找到日文版的最新科研成果,讓英語一般般的學者也能緊跟專業動向。

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日文版幾乎同步上市

正是憑藉翻譯給力,讓日本成為極少數不以英語作為主要科研語言的頂尖科技強國。 因為沒有語言障礙,且科研條件與西方先進看齊,絕大多數日本人更願意留在國內讀書或科研,出國留學率在發達國家中算是極低。

日本人口超過1.2億,每年去海外讀書的學生只有5-6萬,這個數字遠低於8000萬人口的德國和6000萬的法國

日本22位物化生諾貝爾獎得主,有20位都是本土出品並且多數人英語並不咋滴。

除了學術,翻譯在日本遍及各行各業,機構多達數千家,從各國新聞到法律合同,從出國談判到外賓到訪,只要需要,翻譯就在你身旁!另外,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無名綠葉,翻譯在日本社會享有獨特榮譽! 我在日本電影院就留意到,如果是外文電影,正片放映前總會特意黑屏,然後打上譯者姓名。讓一個字幕譯員,享受導演級的霸屏待遇,或許是這個靠翻譯闖世界的國家對外語工作者獨有的敬意。

但是,翻譯只是超脫外語的外部條件,仍不能從內因解釋日本人對外語為何不愛。 其實,歷史上的日本一度也對英語萬般寵溺。為理解這個複雜民族的內心戲,需要用兩分鐘時間回放這段中國人民並不熟悉的經歷。兩百年的英語愛恨史,道盡日本現代化過程中複雜的內心戲:

在1871年明治維新初期被美國人叩開大門的日本自上而下引爆了學習英語的熱情。剛剛成立的日本文部省把英語列入全國中小學的教學大綱,當中國孩子還在搖頭晃腦四書五經,日本中學生已經每周6小時死磕外語。

明治天皇關於教育改革的詔書

新式高考當中,英語是必考科目,難度和題型跟今天的高考幾乎無異。新學標杆東京大學甚至在課堂上改用全英語。

但是(重點轉折來了),外語新政僅僅過了十年,日本輿論的抨擊就已鋪天蓋地,認為西方語言侵佔了傳統文化領地。重壓之下,政府的外語教育政策進退維谷,一改再改。 1883年,東京大學的課堂回歸日語。 1884年,全國小學的英語課被叫停。 1889年,備受伊藤博文器重的文部大臣森有禮,因為堅持把英語教育推向國民,竟被極端民族主義者刺殺殞命。

森有禮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是日本第一任教育部長,遇刺時年僅41歲

特別是進入20世紀日本國力上升,接連完勝俄中朝後,民族主義情緒空前高漲,反西化和反英語成為了日本社會的主流聲音。在當時,反感洋涇浜的日本人甚至給操習英語的同胞取了個包含輕蔑的叫法「eigo-zukai」,類似中文的「假洋鬼子」。 直到二戰以後,美國人全面接管,日本人的反英語情緒才隨著帝國的覆滅化塵散去。 但是,在內心深處對傳統語言純潔性的秉持日本人延續至今。日本著名的民族學者石田英一郎曾明確表示:不相信一個社會可容下所謂「雙語」。

日本經濟新聞記者村山宏還認為,學英語雖在短期內幫助跟英語國家走近,但會讓美國人喪失學習日語和了解該國文化的動力。所以,不學外語,美國人才會主動向你靠近。日本人一方面不願意學英語,另一方面又與世俱進。要理解這兩面,我們必須廓清教科書留給國人的誤區。一說到近代以來日本民族的復興之路,我們學到的說法是「全盤西化」。實際上,這個國家的西化從來沒有全盤過,這就是為什麼今天的我們去日本會看到現代化和傳統性的驚人並存。 日本的現代化是這樣的現代化:器物和制度層面絕對的拿來主義,但在文化層面對大和民族的優越感從未降低。這就解釋了日本人為什麼重視譯介但輕視英語,或者說,為什麼在外語學習中重視閱讀翻譯而輕視聽力口語。 因為背後的根本邏輯是:通過翻譯我能把別人的東西看明白,引進來,至於口語嘛,我看交流融合這事大可不必。所以西方學者眼中的日本,就是一個單向引入的國家,缺乏雙向交流的氣度。

總之,英語學習(在日本)更多被視為一種了解國外知識的手段。學習英語背後的主要目標一直不是為了與外界對話,交流日本的想法和意見;而是,通過把英語當作一塊海綿,用來徹底吸收更廣闊天地所創造的知識。(Matthew Reesor: The Bear and The Honey: A History of Japanese English Language Policy) 既緊盯世界,又孤立自閉,日本這種看似矛盾的個性,或許是島嶼民族特有的的複合氣質。既有怕被世界甩在角落的不安全感,又有隔岸觀火自成一體的孤立主義。 500年前,法國人讓·博丹說:「一個民族的心理特點決定於該民族賴以發展的自然條件的總和。」這話,也許遙相呼應了幾百年後日本人自信又自閉的性格。


用片假名學英語,就跟你用空耳,拼音背英語一樣,你說這大多數人能學好嗎?

我要是從頭教你:

good morning讀作狗都罵你。

hello讀作哈嘍。

你說你能學好嗎= =

話說我學粵語就是這麼學的233,雷猴,頂改,雷黑冰狗娃2333

所以我到現在連粵語小學程度的對話都做不到= =


如果日本不胡亂添加一大堆片假名外來詞的話我認爲情況會好很多。

Profile非要錯誤地音譯個プロフィール出來,原本的「個人情報」用得好好的。

大量的這種詞會對英文發音產生致命性傷害。


先上一張圖

嗯..開個玩笑,說正事。

無論是在媒體上還是現實生活中,你可能已經注意到,通常日本人不太會說英語,有時用英語交談也會感到不知所措。然而,日本大多數人從小學到高中,學習英語至少有6年。可是為什麼他們仍舊這麼不喜歡講英語呢?

受歷史、教育和觀念因素的綜合影響,日本成了最不重視英語的亞洲國家之一。如今,在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進行國際競爭時,這個問題帶來的牽制效應正在顯現。

去過日本的中國人,肯定會注意到下面的事實:大部分日本人不會說英語,即使會說,發音也格外怪異。從歷年的托福考試分數來看,亞洲31個國家中,日本排名第27位(平均70分),低於日本的只有阿富汗、柬埔寨和寮國。第1位是新加坡(98分),中國排在第19位(77分)。

至於口語能力,新加坡、菲律賓和巴基斯坦並列第一(24分),日本則排在最末,只有17分,著實有點凄慘。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日本人的英語為什麼這麼「不忍直視」?

01 不科學的英語教學方式

首先,日本人在現實生活中說英語的猶豫,一定程度來自於學校英語教學的方式。剛剛提到,日本的人在國中和高中學習英語至少有6年。但是,英語老師傾向專註於語法、辭彙、或是聽力,而不是把重點放在英語對話上。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許多日本人能夠在英文考試中拿到很好的成績,但在對話上就沒有那麼出色。

日本人對於英語學習可追溯到明治維新後,當時日本從英、法、德3國吸收科學和文化,但在日生活的外國人很少,日本人缺乏外語交流的機會,講外語的僅限於外交界人士,以及從事外貿的商人等。

對普通日本人來說,提到外語學習,就是通過外文書學習科學、思想和法律。

所以說,當年的日本人需要的不是講外語的能力,而只是閱讀外國書籍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學校教育特別重視閱讀能力,就忽視了口語。

02 托業(TOEIC)成績更重要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公司在僱傭新員工時,看的是托業(TOEIC)考試成績而不是托福(TOEFL)。托業測試有聽力、閱讀和語法,而托福測試還多了一項口說。

除此之外,因為托業測試總是使用類似的問題模式,如果你多練習托業測試幾次,很容易就可以拿高分。實際上有一些人幾乎無法開口講英語,即使他們的托業成績分數很高。

大多數的日本人是因為想進入一個好公司而去學英語,卻沒有真正地用在商業對話當中。

03 沒做過歐美國家殖民地

一些曾經被殖民的國家,當地人會說統治者的語言,有助於更順利地解決問題。同樣的例子還有泰國,泰國人也不擅長英語,或許是因為泰國是東南亞唯一未被殖民、始終保持獨立的國家吧。

同樣在東南亞,越南有很多人都能流利地說英語和法語。該國過去曾被法國統治,而在越南戰爭期間,美軍曾駐紮在越南南部。因此,越南人需要說外語。由於有這方面的傳統,學校的外語教育也很紮實。此外,菲律賓人的英語很棒,很可能是因為它曾是美國的附庸。

04 不說英語也能生存的環境

在日本用日語接受高等教育,同樣成為提高英語學習意願的阻礙。

從明治時代起,歐美專業書籍便不斷被翻譯為日語,很多尖端研究成果能用日語閱讀。但在亞洲各大學,採用以英語撰寫的教科書授課的情況不在少數,學生開始專業學習之前必須掌握英語。

所以日本人卻無需為英語學習花費更多時間,可以早早涉足專業領域,加深自主研究。

在不懂外語也能生存的日本,懂外語的人不會受到優待。最典型的就是外交官

在日本,外交官的工作一直被認為是理解外國的政治和社會制度並簽署條約。這樣一來,人們就認為:與外語相比,他們的法律知識是不可或缺的,即使不太擅長外語也沒關係。

在日本,精通外語的人反倒容易遭到冷遇。一方面,他們常常作為翻譯人員,在組織中被任意驅使;另一方面,由於「那傢伙像翻譯一樣、不能給他安排重要工作」這一奇怪的邏輯,這些人在組織內往往遭到輕視。

對日本人來說,掌握外語尤其是英語需要花費時間和金錢,但有可能難以收回成本。這樣一來,任何人都不會再認真學英語了。

目前,日本和中國均面臨老齡化,很難期待國內市場明顯增長,因此兩國企業必須走向海外。其中,英語的溝通能力可以說是成敗之關鍵,不擅長英語的日本人與中國人相比處於不利地位。然而這種情況,日本人始終沒有想改善的跡象。

是否該放棄英語?日本人有時會產生這種極端的想法。但至少從短期來看,在做生意方面,隨著英語成為世界通用語,國際性規則開始全部用英語書寫,大家也都按英美的規則做生意。英語的優劣的確會影響收益。

由此可知,日本在學習和使用外語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或許日本對其他國家擴大產品的分銷區域,又或是自己的市場變小時,日本人才會好好的學習使用英語吧。


1、日本人學英語發音的方式是最垃圾的…用日文注音…而且是印在課本上的,想想幾萬次的肌肉重複記憶…尼瑪連日本JD都改不過來了…

2、日本人發音不好和英文不好沒有直接關係…他們仔細認真的態度下…細細推敲語言表達的態度簡直令人敬佩…


為什麼霓虹金會「開口跪」,私以為有幾點原因:

1、英語教育

  • 日本英語教育開始的很晚,小學高年級才上英語課。比起很多國家從胎教和幼兒園開始就學劍橋牛津英語,日本可謂是「輸在了起跑線上」。在日本至今仍然有相當多的人反對小學英語必修化。

2010年開始文部省規定小學五六年級學生每周進行一次外語活動,通過歌曲以及遊戲等形式讓學生親近外語,基本上不教授如何讀寫。請注意,是外語活動而不是課,因此既不用教科書,更沒有考試。2013年日本文部省發布了小學英語指導的最新方針,規定從小學三年級起開始英語教育,小學五年級時作為正式課程教授。三四年級學生每周進行一至二次英語活動,五六年級學生每周三節英語課。但是這個方針大約到2020年四月份才會實施

  • 日本大部分中高校的英語老師自身水平很低,別說出過國,連好好會說英語的都沒有。老師教得不好-學生學得差勁,這也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由於「會日語」這個門檻,在現在日本的高校里,大部分都是日本老師英文授課,只有少部分選修的課程是歐美人native speaker教授。
  • 日本很多小學生從剛接觸英語開始就是用片仮名(片假名)代替音標學習發音(有點像我們這裡用拼音注釋),久而久之就變成了這種日式發音。

2、生理構造

  • 日本人由於母語發音原因,如果不是在很小的時候同時學習英語,長大後舌頭生理構造發不出一些捲舌音。最明顯的就是v和b,l和r。針對這個問題,日本綜藝還對本國人發起了訪談,結果大家都是這個畫風的....

どうでもいい

這種事隨便怎樣都好

ごめんね 違いが分からないんだ

對不起啊 真是不明白區別

LRの違いなんかないだろ?

何言ってんだ

說什麼呢 LR根本沒有區別吧?

日語只有5個母音,而英語有5個母音21個子音。而且日語里沒有單獨的輔音發音,輔音後肯定跟著母音。比如把table——「忒-不盧」,把single——「星-格」。

3、主觀原因

  • 在日本高校,不像中國近年興起的歐美留學潮一樣。本來上不上大學就是一件どうでもいい(這種事隨便怎樣都好)的事情,選擇出國留學的就更少之又少,去美國的留學生更是年年下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英語並不像國內一樣,成了一件剛需的事情。
  • 日本人天生性格含蓄內斂、自卑,臉皮薄、害怕犯錯,再加之英語是一種比較open的語言,所以就害怕開口,越害怕就越說不好啦~
  • 日本是一個縱橫社會,英語沒有上下級關係,和條條框框,不符合日本上下級等級非常森嚴的社會。

那麼,在大部分日本人不能說好英語的環境下,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

英語好有什麼好處?

能獲得怎樣的資源?

怎樣在日語環境下學習好英語?

日語學習者該怎麼打破「日英不能兼得」的魔咒,學好英語,獲得升學、求職的綠卡?

如果你人在東京,也對上述問題感興趣,螢醬邀請你來下周六12月9號在東京澀谷的這場講座,詳情請戳這裡這裡這裡。


在接連看到「北川景子和壇蜜,她們都曾語言留學!

「元akb的大島優子宣布進行為期一年的語言留學!」

小E覺得,有必要了解一下什麼是語言留學。

日本的「留學」一詞和中國是同一個意思。

申請外國的學校,上初高中或是上大學、研究院。

當然多了「語言」二個字,意思就不一樣了

語言留學(舉例學習英語的小夥伴們),

就等於選擇一個英語國家,直接去當地的語言學校進行學習。

所以說和留學差別還是挺大的。

詳細講一下語言留學的課程

時間上,從短期(3個月以內)到1年的課程都能在各類機構找到。

年齡不限,不用擔心水平,每個機構在開課前都會根據水平進行分班。

大多數的語言留學,星期六、日,都是休息的。

至於周一到周五的課程安排,不同的機構,時間安排也不盡相同。

既有從早上8點到下午5點的,密集型課程。

也有隻學半天的寬鬆型課程(可以選擇上午或者下午半天)。

下圖是一家語言留學的課程表:

a

(星期一到星期四的課程) 8:30-9:20 文法/口語練習 9:30-10:20 文法/口語練習 10:30-11:20 Language ?Technology(?) 11:30-12:20 讀解/寫作 12:30-13:20 中飯 13:30-14:30 自選課程 14:40-15:45 自選課程

白天學的東西,晚上就能出門用用,感覺還是挺棒的。

都說學習語言,最重要的是一個環境,語言留學正是看準了這一點。

不止是提升語言能力,也有很多人把它作為正式留學的預演。

感覺挺不錯的語言留學,要花多少錢呢

小E翻了幾家機構英語國家的報價,按1個月的時間來算(全部費用)。

美國,通常需要30-65萬日元,摺合人名幣1萬8~3萬9。

澳大利亞,通常需要25-45萬日元,摺合人名幣1萬5~2萬7。

英國,通常需要30-70萬日元,摺合人名幣1萬8~4萬2

英語圈子裡,便宜一點的要算
紐西蘭 了,差不多20-40萬日元。摺合人名幣1萬2~2萬4。

1天六七百塊,嗯……感覺上是個微妙的價格。

不過,如果有條件,小E覺得這比一個人學的效果,肯定要好很多了

日本父母和中國父母的想法也差不了多少,

就算語言沒怎麼進步,送小孩去外國看看,開開眼界總是好的吧。

語言留學在日本,還是非常普遍的。

當然,日網上這類網站也是有的。

a

因為很多語言留學大部分都是短期,長時間都是在教室里

自由活動時能實際運用到多少,其實還要看自身

語言留學是個好方法,認真學小E相信一定能從中獲得益處。

當然,沒有錢的小夥伴們,

在現在隨便就能吃著麥當勞看美劇的全球化社會裡,

也總是能找到辦法的,不是嘛?

話說語言留學,中國似乎沒有完全相同的項目,

不過這半玩半學的留學概念已經出現了,

就是國內日益火爆的 「遊學」

雖然遊學主要面向中小學生,內容也更加複雜,包含各種課程。

但是在以後,更加細化方向的語言留學,

說不定也會在國內茁壯成長起來吧。

【日本生活】學外語感覺沒環境?請選語言留學


B站有位叫英國UP主叫拂菻坊,他說日本人發音雖然奇怪,但比較好聽懂,因為發音清晰


這個問題太簡單。

我們七十年代上中學的時候,學英語就希望用漢字標出英語的發音,否則記不住。但是老師不讓,一定要讓我們直接記憶英語的發音。所以我們的英語學好了。

相反,在日本老師堅持要用日文字標註英語的發音,所以就有了現在日本人的英語發音。

日本人其實講英語最差的就是發音,其它都還不錯。無論是辭彙量還是語法,並不差。聽日本人說過英語的人知道,那簡直就跟印度人有一拼!真的難懂啊!

義大利人的英語也很差,口音極其嚴重。只是因為我知道一些義大利語,也聽義大利人講英語多了,所以習慣了。但是我不懂日語,也不懂印度當地的語言,所以很難聽懂日本人和印度人講的英語。

再次強調,日本人差的只有發音,其他方面大多沒有問題。

聽不懂,

聽不懂,

聽不懂!

據說美國人最善於聽日本人和印度人講的英語了,那都是口音作怪!我猜測,因為在美國的外國人太多,美國人聽到的英語常常是帶著各種各樣的口音,所以他們早已經習慣了。

不同的是英國人,別說你的發音了,就是用詞都對,語調上稍有不對,英國人也總是感覺不懂。因為他們聽到的英語都太純了,不習慣不太準確的英語發音和語調。

我們學英語聽的都是教材里的發音,那都是絲毫沒有「走調」的。所以發音不準確,我們就完全不懂了。這很我們的英語不夠好有很大關係。那些在美國的華人,估計也一樣能聽懂日本人和印度人的英語。


據說母語的聽說能力,也就是大腦對於發音的敏感性,是4歲前形成的。而日文的標語的基礎發音,比較少。

什麼叫做比較少,什麼叫做比較多?這個涉及到,我們對於一個發音,在什麼範圍內,算他是同一個音。這在日文裡面,這個範圍可以很大很大很大。比如說,英文裡面,must,first,fast,這裡面的【u】【ir】【a】,在國際音標中是三個發音,但是這三個發音在日文裡面,都屬於「アー」的發音範圍。又比如,hu,fu,或者他們中間的音,都算「ふ」。在語言中,這個範圍越小,發音越多越細,而發音就是嘴巴的動作調節,這是動作條件反射訓練。

而日文的這個範圍太大了,並且越現代發音就越簡化,這就造成了,首先日本成人對於發音的分辨能力不強,實際上日文的注音,是外國人完成的,他們才能分辨出,n和m的區別。並且長期這麼說話,一個人很容易把嘴巴練成在這個範圍內,只能發其中一個音。比如說對於「ふ」、hu,fu兩種反正都對,那麼一個日本人一輩子就只會發其中一種,另一種一輩子嘴巴都沒那麼動過。這樣一來,外語對於日本人來說,需要重新訓練的嘴巴動作就太多了。

而長大以後學習外語,訓練條件反射不是不行,只是比幼兒困難得多。所以英語有大量口音,就是帶著自己母語口音的。或者外國人沒有4聲,學中文的聲調就會比較混亂。


日本人說不了英語算什麼,本內蒙人至今中國話說不標準,前後鼻音分不清楚,打個老ying/老yin全靠手感。

不管學什麼語言,遇上母語中沒有或者不顯著的發音時,自然就比較難意識到並學會。


題主問的這個問題,日本人自己也很懵。

為什麼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識字率接近100%,甚至連美軍基地都有的日本,人均英語水平爛成這樣?

於是有一檔綜藝節目腦洞大開,決定探查一下日本「塾」的英語講師水平到底如何,順便搞點事情。

這裡科普一下,日本的補習班叫「塾」,每個補習班基本都有英語講師。甚至還有專門教「英會話」的塾。上圖這位主持人找來了一位在日本教英語的美國兄弟,開始了對各塾英語講師的突擊訪問。

第一個被盯上的是這位沖津老師(有人跟我一樣想吐槽這個叫「B-fat」的塾么…)

主持人沒有立刻告訴他突擊檢查的事情,而是先採訪了一下他對英語重要性的看法。

沖津老師:以後使用英語的場面會更多。

低調,霸道。

就在這時,主持人事先準備好的「秘密武器」出場。噹噹噹噹!

伴隨著一聲充滿歡樂的「Wassup!」一位叫Mike的喜感黑兄弟突然出現。

沖津老師直接嚇傻。主持人解釋了一下Mike是來幹嘛的,提問就開始了。

「你最喜歡吃啥蔬菜?」

「黃瓜。」

「你為啥喜歡吃黃瓜?」

「新鮮。」

也許是因為問題太簡單,沖津老師以簡短的三言兩語抵擋住了Mike的第一波英語檢測。

染鵝,怎麼能就這麼讓你糊弄過去!!!

Mike邪魅一笑,拋出了第二個問題:

「我想聽聽你對於東京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的看法。」

這下沖津老師徹底懵了。

支支吾吾了半天,他靈機一動,殺了個回馬槍:

「那你怎麼看?」

主持人和Mike都笑的花枝亂顫,為沖津老師的機智深深折服。

---------------------------------------------

第二位被盯上的是「笑顏的學習塾」的塾長堀口老師。這位堀口老師比沖津老師來歷更牛逼,號稱教了25年英語,一個人教所有的學生。

簡直無懈可擊。

主持人又老套路,先問英語的重要性:

堀口老師一本正經的分析了當今英語在日本的份量:

「會英語不是理所當然么?你想去一流企業,人家可都是要看你托業考試的!」

氣勢不能再穩。

就在主持人被堀口老師的回答震的無言以對時,Mike哥閃亮登場。

這下堀口老師可慌了。

「你特么沒告訴我你要帶人來啊!!!」

Mike還是問一樣的問題:

「你最喜歡啥蔬菜?」

堀口老師急的抓耳撓腮,憋了半天憋出這麼一句:

「I like ほうれんそう!"(ほうれんそう=菠菜,讀音猴戀鎖)

Mike和主持人再次笑的花枝亂顫。

緊接著第二個關於生育率和高齡化的問題:

堀口老師完!全!聽!不!懂!

「要不咱們再問一個?」

「夠了夠了,饒了老朽吧!」

233333

---------------------------------------------

第三位是這位號稱讓200位受驗生合格的安田老師。塾的名字也洋氣,「g-one learning」。

主持人又問了一遍英語的重要性。

「國際語言什麼的,其他語言肯定是達不到這高度吧?」

又是一個完美的開局。

然而話音剛落,講師殺手Mike再度粉墨登場:

「你喜歡吃啥蔬菜?」

與上兩位老師不同,安田老師泰然自若。

「嗯…我喜歡番茄。」

非常簡潔但又不失風度的回答。

Mike略吃一驚,隨即拋出了第二個問題:

「我想問問你對於東京的低生育率和人口高齡化的看法。」

安田老師依然鎮靜,在Mike提問的時候還笑著回了一句「這是一個大問題對吧?」

「我並不是一個政治家,所以我不清楚該怎麼辦,但是尊敬老人還是很重要的。」

完美通關。

-----------------我是分割線-----------------

回到題主問題,為什麼日本人說不好英語?因為日本的英語講師教的基本都是所謂的「升學英語」,或是「受驗英語」。大多數講師都是沖津老師或是堀口老師這種英語啞巴,語法單詞叫你翻來覆去背,卻完全不重視你的speaking,listening(畢竟他們自己都不會)…你說英語口語怎麼可能學好?而堀口老師提到的「托業考試」已經成為日企判定求職者英語水平的標準(很多外資企業不看托業,以英語面試為準)。托業考試只有reading和listening,根本沒有speaking,卻成為了日本人判定一個人英語程度的標準… 你覺得他們英語口語能好么??


初學日語,感覺就是巧克力和chocolate,坦克和tank,約翰和Jonh,傑克和Jack的關係。

只不過日語中有一套針對外來語的構詞法,並且我記得他們好像還有針對字母的日本語讀音。中文只有音譯,大多數外來物變成中文後重構比較嚴重。所以日語英語都學過的人能勉強分辨很多外來詞語(畢竟有些真的太像了),但其實,他們可能說的是日語→_→。

日本人也沒有中國這樣學習英語的強烈導向。我個人理解他們就是沒好好學而已,大概是沒什麼大用吧。。。真要努力學,也是有很多字正腔圓的日本英語的。


雖然我也被日式英語困擾過很多年。但題主和本題下一些人一臉高高在上說日本人說不好英文「沒法理解」什麼的,也沒這個必要吧。

中國人也有很多沒辦法好好說英語的吧,

日本人沒法好好發音,其日語中母音輔音較少是根本原因。問題是中國人自己英語發音也不準啊,有多少人敢說自己那幾句三腳貓英語很准?一群人把[θ]、[e]發成[s]、[z],分不清[ɑ:]、[?]、[e]、[?]的,凡是自己母語里沒有的音肯定發不好啊,不需要那麼高高在上的口氣吧。你們可以試著發一下kid這個詞,有多少人會把 [k?d]發成「kei德」,比發成你說的「起道」沒有好到哪兒去吧。而且日本人發的不是「起道」而是「キッド」,不是「起」而是「ki」,聽成「起道」才有問題吧。

這是15年全球雅思平均分。倒數第二欄是speaking成績。

諷刺地是,常常攻擊日本人英語發音差的中國人,其他成績都一樣,差就差在speaking這一欄。

我覺得半斤八兩難兄難弟的就不要相互攻擊了吧。

英語發音好的國家一般都是母語跟英語相似或者文化長期受到英聯邦國家影響控制的原因吧。而且在我看來英語說的好也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連本國語言都忘掉了講一句話要蹦出三個外語單詞才能把意思表達完整的人才讓人覺得丟人呢。

不過自己水平就不高還莫名其妙自我優越的人更丟人。


舌本木強


推薦閱讀:

英語語法極差(沒入門型的),怎樣快速學習?
在李陽瘋狂英語工作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英語口語的語調有什麼規律嗎?
獨角獸為什麼叫Unicorn,而不是Unihorn呢?
「慎獨」該如何翻譯成英文才美?又該如何言簡意賅的用英語解釋這個詞語的意思?

TAG:日本 | 英語 | 日本人 | 口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