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雖然如今姜堰已是泰州的一個市轄區,但它仍像一座泰州之外的城市,沒有與海陵實現融合。那麼,姜堰在大家眼中是怎樣的?大家有什麼在姜堰忘不下的地方或記憶?可以從歷史、方言、文化、飲食、生活等方面談談。


這問題是我提的,不過我也想答。起初是想看看別人眼裡的姜堰,不過我眼中的三水,也值得分享。

現在在南京上學。不知道幾年甚至幾十年之後,南京是否會成為我的第三故鄉。只清楚,在我內心,有兩個地方無可替代,不分仲伯。一個是我生長的故鄉姜堰,一個是我從未踏足的祖籍歙縣。關於歙縣,以後有機會再說,這篇答案,算是我第一次寫自己和姜堰的故事。

我出生於1998年,20世紀的尾巴。從出生到大學,從沒有離開過姜堰這方小小的地域。小時候覺得這個地方太小,小到半天就能從城西開發區遊盪到城東東轉盤,小到在街上偶遇校長都不算奇事(我朋友 @陳卿 的親身經歷2333),於是一心想離開這裡,到一個活在書里和心裡的南京城。長大了,想法實現了,卻益發想念故鄉的所有。

像 @陳卿 @建國後不許成精 一樣,我從勵才走向二中,心態跟大多數人相同,這裡不表。因為勵才的存在,這座小城裡聚集著一些臨近縣市的求學之人,其中興化占多數。我從小見慣了姜堰的風景,在這些人面前,我有些莫名的優越。我見過姜堰人心中永遠的時代超市,你們沒有;我見過還沒有改造過的人民公園,你們沒有;我見過「市中心」壩口廣場,你們沒有。諸如此類。這種想法現在想想有些幼稚。然而我就是這樣,從未離開過這裡,所以,只知道這裡,只熟悉這裡。

應該是在勵才的時候,姜堰突然開始變了。從那個有些破舊的羅塘縣城,通過不停地拆與遷,變成了現代化的姜堰新城。在此期間,江蘇省姜堰市成了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時代超市地塊也因為一些原因荒廢了好多年。

想說的太多了,不知從何說起。東板橋、烈士陵園、天目山、河濱廣場,我都能寫出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五歲開始,我從城中的實驗幼兒園上到城東的康華小學,上到城南的勵才中學,上到城北的江蘇省姜堰二中。而城西,是姜堰人通往海陵的必經之路,如今也時常路過。這裡大概是姜堰的未來。

從前跟外地人說我是泰州人,得到的反饋不外乎懵逼,於是時常偽裝自己是揚州人。其實也談不上偽裝,我若是早出生幾年,身份證號碼就不會是321284,而是321028。姜堰至今還留存著揚州的影子,揚動廠什麼的,而今也成了老薑堰習慣的地名。說到這件事,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有了一種強烈的,想要讓我的故鄉全天下皆知的渴望。像千年前的「煙花三月下揚州」。我的故鄉一直活在揚州的陰影之中。

小學的時候,六年時光,讓我對姜堰有了初步的概念。就是那時知道胡sir是泰州人,更是姜堰人。也是那時知道天目山原來一直離我更近,就在外公外婆從前家的後面。也是那時知道整個泰州最拿的出手的溱潼鎮,與我關係那麼大。伴隨著對姜堰建立起概念,與此同時,我對世界人生有了初步的認識。如此,這座小城才那麼不可替代。

記得小時候,新市民廣場(麋鹿廣場)還人聲鼎沸,河濱廣場還如日中天,現在都因為其他商圈的發展而逐漸沒落。

不說了,不說了。

三泰鼎盛的日子至今有人念叨。

即使在我看來,姜堰設區後發展有所減緩,我還是願意相信姜堰的明天更輝煌。現在已經有些振興的苗頭了。

這是姜堰,又稱羅塘,三水,是泰州大地幾十年來行政區劃變動最頻繁的地方。與泰州縣的分分合合。從泰縣到姜堰市再到姜堰區,主城區從姜堰鎮變為羅塘街道和三水街道,可是這座小城的內核一直沒變。人、美食。景色可能變了,但還是我記憶中的。

有時間再更更天目山吧,這地方對我意義挺大的。

下圖是50年前的姜堰鎮衛星圖和如今姜堰區衛星圖。

滄海桑田。

願明天更好。

以下高糊的拍照技術。抖~~(立個flag,今年寒假回去在同一地點拍同一角度,不糊)

看得出來哪裡服你們(doge

從二中遠眺

北大街

謝謝老同學 @建國後不許成精 @陳卿 的捧場。

「江海平原,蘇中大地」。以二中校歌中一句話結束。233333


受 @方欣騖 邀而來

姜堰給我的感覺是一個不大,但小得適宜的地方。

我老家是溱潼,並不是姜堰城區,直到我開始上初高中,才開始真正接觸姜堰。所以姜堰在我印象中更多是求學的地方。

初中是在勵才上的,勵才的教育模式貌似一直不太受待見,但我想說只有正真上過這個學校的人才知道,強調遵守紀律對塑造人格的重要性。我們三年的學習,不是別人口中的榨乾自己,而是在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雖然我會一邊埋怨學校的制度多麼的變態,但更多還是有一些誇張在裡面吧(來博取同情??)...

姜堰中學是聲名遠揚,一提到,江蘇的舍友們全都知道。

相比之下,二中並沒有怎麼出名,但我還是很懷念的

這是我另一個關於二中的回答:在姜堰二中就讀是怎樣的體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427948/answer/267088311?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另外,強調溱潼是個好地方!被稱為古鎮,但商業化並不嚴重,或者說還沒有發展到那個地步...水鄉嘛,吃的東西多。溱潼特產就是八仙,我最愛的就是銀魚!!!!不會剔魚刺人的福音,很鮮美而且不用吐骨頭哈哈哈哈哈哈哈

是個很樸實,適合居住的地方


我一直以來都想離開它

它太小,而且五臟也不全

步行街旁的圖書館,破舊不堪,還好有一家不錯的新華書店填補了小時候的諸多空白時光

13年,我離開它去武漢上學時,它的博物館好像才落成

當我在武漢生活了四年後,我就更不想回去了

當我見識到了真正的圖書館博物館遊樂園音樂廳……

過年回家時,同樣來自姜中的直系學妹約我去吃(抱歉,名字我又忘了…),我問那是啥?她驚訝道,這你都不知道?你還是不是姜堰人?

對啊,我好像真的不是

我手機里存滿了其他各個城市的照片,可我從來沒拍過姜堰的照片

姜堰是個什麼樣的城市呢?

你在中國地圖上連泰州都找不到,更別說姜堰了

16年的時候我就跟爸媽說,畢業後我是不想回去的

果然,半年前的我來到了重慶工作生活

只有在堵車的時候,我偶爾會懷念姜堰那暢通的馬路,走兩步便能逛完的城區

它不美也不好玩啊

就像我寫下這些字的時候,只有小時候在人民公園划船的記憶了

現在,連人民公園也全都翻修掉了

它在變,也想變得更美更漂亮更好玩

可在跟他人介紹自己時,我只能說自己是泰州人

姜堰倆字,好久沒說過了啊

地鐵到站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說啥


說起姜堰,可能對我來說更多意義上是指姜堰城區。從小生活在姜堰的一個小鎮,說來也勉強算是土生土長的姜堰人吧。雖然已在此地生活了將近八年,但對它更多的了解,不過從今年才剛開始。

起初只當是異鄉。如果不回想,怕是還不會知道,最初讓我覺得驚奇的,恰是它的方言。

與小鎮上質感頗嫌粗獷的言語聽上去不同,城區的方言,更有傳統南方印象里如水的特質,更優雅、更清爽。同時它又很煙火,和整座城市給我的感覺相似,總使我想起舊上海的女人們來。

我最了解也最喜歡的姜堰的吃食,是牛肉麵沒錯了。董記牛肉、大泗牛肉麵、梁徐牛肉麵,熟悉的招牌,遍布姜堰的各處街巷,可以算是姜堰樸素而經典的標誌了。說到牛肉麵,還不能忘了本地牛肉,淡卻不會無味,是原汁原味的牛肉香,嚼得越仔細,越能品出其中的妙意。當天熬出鍋,切上二兩,老人可下酒,像我,就著酸梅汁,沾些辣醬,再配上涼快的晚風,也算一絕了。再者,或也可以說說我老家的豬頭肉,貨真價實的百年字型大小,外地人嘗過幾乎都讚不絕口,也許對於一個從小吃慣了的本地人來說不足為奇,但也夠我足足吃了十幾年卻不覺膩。其他的,還有聽媽媽說的家鄉小鎮很出名的大爐燒餅。這裡人有吃早茶的習慣,家人或朋友,幾人圍一桌,有面有粥有包子、燒麥,最經典的還要說燙乾絲和蕎麥餅,有說有笑、簡單快樂。不過如果不是前些時日朋友提及,突然發現可能都忘了自己是個姜堰人,是個揚泰人了。印象里老家的茶葉蛋很入味,後來再也沒有茶葉蛋可以和那種口感相比。還聽說有家魚湯刀面也很不錯,我還從沒有試過,如果有機會,也絕不會錯過姜堰的這一種美味。

寫得沒什麼層次,前段時間和朋友來了一個姜堰半日游,去了從沒注意到過的姜堰博物館。那種感覺很微妙,第一次覺得,自己生長生活的這片土地,也是歷史多年孕育而來,也可以那樣神聖,是很平凡的神聖,又在一瞬間上升成為精神上的某種特殊的象徵,從此不再平凡。我聽朋友細細說著,久遠的天目山的往事,他的鄉情,他的童年,心裡漸漸升起對這個城市的無限的欣賞與歸屬感,像是這城市陰雨的夜晚一樣,通透而深沉。

此外,還得說一下姜堰的教育,不容小覷。從初中說起,姜堰勵才外國語實驗學校(第一次把它名字說的這麼全kk),我的母校,每年小升初,家長們都會爭著將孩子送進去。如果這樣說不能體現它的厲害之處,那麼我草率地說一句,基本上勵才畢業的尖子生,高考結束不是省狀元也基本都是學神級別的。外界很多人對勵才可能有偏見,覺得它是軍事化管理,認為教學方面很死板,其實不然。它不是死板,也不是死氣沉沉,它的嚴格更可以說是嚴肅,是一種端正的態度。大部分家長看中的是勵才高質量的應試知識教育,而我覺得,更不應忽略的,是它同樣深刻的人文教育。小到食堂阿姨,大到校長,絕大多數的在職人員,他們都能夠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讓一個成長中的孩子明白做人的種種真理。而說到這裡,不得不說的一個人就是肖校。(當時我們這一年級的校長)他真的是個太有人格魅力的人,嚴厲是難免的,而他最大的魅力在於,哪怕你被他邊罵邊哭,被罵得體無完膚,你在心裡也無法怨起他來,反而會升起無邊的敬意和認同感。因為,他罵的對。正確到讓人無法反駁。身形瘦削,目光深邃,皮膚黝黑,笑起來卻又有孩子的可愛。他沒日沒夜地在工作,除了教學工作,還有學校公務。初二的班主任給我們講他的故事,講著自己就哭了起來,我想我這輩子也忘不了他們的那段對話——

班主任:「肖校,我知道你近來身體不太好,有空怎麼不去看看?」

肖校:「我怕啊。」說著一聲沉嘆,一陣沉默,「我哪敢去查身體,我怕,怕我查完了就不能回來給我的學生們上課了。」

平日里那麼威風凜凜的人,他說他害怕,害怕他辜負了我們,這群給他製造各種麻煩的熊孩子。

以上告一段落,簡要提一下姜堰中學,高中,不是我的母校,不是太了解,但絕對是個幾乎年年出省狀元的地方。(對,沒錯,我們是江蘇省)

總的來說,姜堰是個小而美城市,新舊元素各自參半,發展並不落後,但也不急躁,很宜居。這裡容納了我的青春,我的情懷,我最初對世界的認知與好奇。根生於此,我很慶幸。

最喜歡的就是晚上坐在電瓶車后座在大姜堰兜風啦,絕對不會堵車,心情暢通無阻。

差不多就說這些了,第一次回答這麼多,不周之處還請多多包涵。

最後附上幾張大姜堰~

通揚運河

姜堰二中。我的母校啦。

南街小院。很別緻的一家餐館。

這裡轉一段關於老家 蔣垛 的介紹http://mp.weixin.qq.com/s/cLPGiQyFdE78eY4KGhclfg


曾經是泰州第三產業的支柱區,如今已經大江東去浪淘盡,多少紅塵夢已醒


這種回答怎麼能少掉我這個土生土長在外求學的姜堰人!之前回答過一個泰州的,不過寫的就是我姜堰啊嘿嘿

下面貼上原答案:

我的知乎回答:泰州這個城市怎麼樣?打算長久在此發展 也不知道和你怎麼說,不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881872/answer/74722396?utm_source=com.android.mmsutm_medium=social

最後配上幾張姜堰的圖,可以把手機橫過來看?▼?


姜堰么,老早是個鎮,那時候的姜堰區叫泰縣,那時候的海陵區叫泰州。泰州和泰縣的關係就好比那時候的無錫市和無錫縣、蘇州和吳縣,今天的長沙市和長沙縣、紹興市和紹興縣之間的關係。後來泰縣撤縣建市,便以縣治所在地姜堰為市名。再後來,楊泰分家,姜堰市從歸揚州市管轄變成歸泰州市管轄。幾年前,姜堰撤市設區,這就是今天的泰州市姜堰區。姜堰市區還可以,姜堰中學在市中心,高考方面很厲害。


人挺少的,沒什麼可去的地方,生活清凈,城市容積率低,公共設施按泰州的轄區標準建,蠻可以的,公共資源綠化、燈光、公園什麼的也不錯,不會人擠人,宜居的。


姜堰是一個樸素的蘇北小縣城,毫不起眼地蹲在長江北岸的里下河平原,雖然頭頂著淮河,腳踩著長江,夾在煙花三月的揚州和熙熙攘攘的南通中間,但外來的遊客對這裡簡直是寡聞了極點。

泰縣,我更喜歡這樣來稱呼她,對於外來者來說,其實吸引力很是一般,論繁華沒有什麼像樣的拿得出手的產業,論水鄉風韻也無法和蘇南的小家碧玉們去一較高下,然而對於生在養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兒,這可能是整個中華版圖上最溫暖的一方角落。

溫暖說的是吃早茶時一大盤熱氣騰騰的燙乾絲和一碗不油不膩爽口舒心的正宗淮揚風味魚湯麵;溫暖說的是晚上睡覺前去泡澡的澡堂里蒸騰著的熱氣以及一堆泡完澡總是不急著回家而是嘮嘮家常的老大爺;溫暖說的是放學後離學校很近的新華書店裡當費盡心思躲著售貨員看免費書的小屁孩;溫暖說的是來自周圍市縣和鄉鎮的小孩們在學校里總能找著和他來自同一個地方的玩伴;溫暖說的是當年第一次去現在看來又小又破的步行街電影院看電影時的小小激動;溫暖說的是大人們帶著小孩逛街時小孩手裡面拿著的五顏六色的棉花糖;溫暖說的是每年元宵節晚上步行街上被老鄉們放飛的點點孔明燈;溫暖說的是小時候燒秸稈時提前埋在草堆里的那幾個大紅薯;溫暖說的是飯桌上的溱湖八鮮;溫暖說的是小店裡的董記牛肉麵。

我始終覺得打我出生以來從泰縣到姜堰市再到姜堰區的這一路發展,讓三水老鄉們對這座小縣城越來越陌生,有欣喜的陌生,也含著遺憾的逝去。房地產無孔不入,城市建設如火如荼,之前似乎地方開發商中天的樓盤不少,後來地產大鱷碧桂園也來橫插一腳,幾年前在市中心姜堰中學旁邊最金貴的地塊也不過幾千塊錢,前兩天聽聞爸媽嘮叨竟也漲到了萬元以上。過年回家看著穿城而過的老通揚運河兩岸一幢幢呆立著的點式高層,總感覺和潺潺流淌的老運河在講著兩個不同的故事。

原先實驗小學邊上有一座很老舊的宗祠,名字記不大清,青磚的泰式民居,周邊也被開發成了古羅塘風景旅遊區,圍著她建了一堆「泰式民居」風貌的商業假古董,回家的時候周邊的小孩一溜兒小跑地拖著母親的胳膊去吃新開的必勝客,我站在馬路中間,看著老宗祠,她像個孩子,委屈又落寞地嘆了一口氣。

姜堰和我們這些從姜堰走出去的人一起,都在變化。但這些除了給我一些感慨之外,並不影響什麼。因為我知道姜中門口的那棵大銀杏樹,一到高考時候還是煙熏火燎,求個心安的家長們都會凌晨12點準時上香;因為我知道勵才的那些老師們,不管分到了哪個班,還是升了年級主任或是校長,我在學校西邊的小區里總能見著他們進屋子敘敘往事;因為我知道姜堰還是那個姜堰,骨子裡還是一個不緊不慢,坐在鏡子前面描著淡妝的小媳婦兒,我回到這裡,還是心安。

作為一個北漂的遊子,姜堰真實是個什麼樣子的城市在我心中似乎並不太計較,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似乎都差不太多。說姜堰是個存於腦子裡的念想似乎更為貼切,她會在某個節點,在你毫無防備的時候,狠狠地在你心頭扎那麼一下,讓你毫無徵兆的抬頭看一眼南邊的飄著的雲,然後埋下頭接著工作。

最後借用一句普希金的話,你最可愛,我說時來不及思索,但思索之後,還是這樣說。


是一座記憶中的城市。

很久很久很久沒有好好的在姜堰呆過了,經常唱個歌吃個飯就跑,或者去泰州的時候路過。

在北京呆了這麼多年,每次回去都會感嘆,我的家鄉又有了新的變化。一直在變,一直會有新的發現。

還記得時代超市,還記得那裡的肯德基,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吃肯德基,現在也都沒了

這次回北京的時候從姜堰轉車去泰州,拉著箱子在馬路上走的時候,就一個想法,馬路真特么寬啊!

哎,又想家了……


揚州人,高二被家裡送姜中讀了兩年T_T!!!!!當時一萬個不願意!!!!

姜堰這個地方怎麼說呢,她是一個「很小、但什麼都有,什麼都有、但什麼都不多,非常精緻」的小鎮。就像題主說的,姜堰屬於泰州,但給人的感覺像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城,周邊城市對於她的印象往往是:「有這麼一個地方,但我沒有去過!也想不出為什麼要去」。她就是這樣熟悉又陌生!!!!

====城市面貌====

關於這個城市的建設,感覺就是圍繞著姜中建的,上學那會兒學校南面和北面的樓還沒有建起來。學校後面就是步行街。在這樣的環境和姜中那種似嚴實縱的感覺倒是挺配(不曉得其他同學怎麼感覺,反對於我來說,姜中給我的感覺不像是壓榨,而是激發,她可以讓你錦上添花、但不能成為你的救命稻草)。然後整個小城都承載著姜中的那一份厚重,這一點我覺得在那邊生活過的人都懂!由姜中往四周輻射,有一些小集市,曾有一個周末跟同學騎腳踏車繞過。

印象最深的是「四中」和「姜中」之間的一塊居民區,印象中裡面好多好老好老的房子,偶爾還能看到一些徽派的青磚黑瓦,貓貓狗狗也成為一道風景!!!!

還有小河邊的「人民公園」,平時幾乎沒什麼過去玩,對面有一棵非常大的銀杏樹,每逢高高家長會聚集在那邊燒香!!!!

不得不提一下汽車站,處在城市的南邊,就想之前說很小很精緻,依稀記得玻璃吸煙室裡面種有綠色!!!!

還有姜堰很特別的,三輪車!真的很親切,那時候上學的時候暈車,每次出去都喜歡乘三輪車,五塊錢可以拉著你走好遠(現在肯定不是了,上次回去看老師,一公里多點的路計程車問我要了十塊錢),師傅還會興緻勃勃給我嘮。有一次姐姐來學校看我,從汽車站下來做三輪車,到學校師傅只要了3塊錢,她說下車時候都不好意思了,因為實在是有點遠!!!!

====那邊的人====

畢竟只呆了兩年,只能說說身邊遇到過的人!!!!

首先,老師

姜堰中學的老師真的很負責、很負責、很負責!班主任早上6點40的早自習去的比我們早,晚上10點30送完住校的同學才回去!各科老師較不同同學方式側重不同,印象中,他們知道每個學生每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每周的班會老師從來不含糊,真的是在開班會,指出班級的問題!!(PS:姜中跟黃岡、衡水那些學校真的沒有可比性,他們比我大姜中弱爆了、弱爆了、弱爆了)

再說,同學

同學大多數都非常熱心,剛去那會兒感冒,每次下課同桌都會幫把熱水接好。

經常聽到同學們說的就是:去學習啊!(在這之前從來沒有聽過同齡人這樣跟我說)

另外,就是感覺他們對南京有一種執念,大多數高考會選擇去南京念大學!寧願去南京讀一個三本,也不會選擇綜合實力更強點但在其他城市的大學(當然,北清復交不在討論範圍內)。

再者,無意冒犯、只是說說自己的體會(sorry先!),感覺很多姜堰同學的學習生涯到高考就結束了,大學後一般不會選擇繼續讀書考研什麼的(身邊就有過大學退學的),他們會選擇在大學所在的城市工作一陣子,然後男生一般會回到這個小城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結婚生子,戀愛的女生會跟著男生走,沒戀愛也會回到這個小城工作、結婚生子!即使是不回到這個小城,也不會離的太遠,有好些會選擇泰州、揚州!

另外,路人甲衣丙丁......

這一類是在念書的時候碰到的那些:書店老闆、賣衣服的阿姨、理髮店老闆娘、電話吧老闆(當時學校里就有,現在應該沒了吧)、同學的爸媽等等

這些人,就像之前提到的,他們對姜中有一種厚重情感,很難形容,卻能體會到。從中可以影射出他們對於教育的重視。他們知道讀書改變命運,卻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麼樣;覺得讀書很有出路,卻想不出也不會去想那條路在哪裡。在他們內心深處堅信一條真理:

讀好書=美好人生

但是 美好人生=?什麼?

他們不會去想!!!!對於下面的那條等式,我身邊那些想明白的同學都異常努力為之奮鬥。那些沒想明白的同學,可能索性就不想了(跟學生一樣,父母的引導生涯在孩子高考的時候就結束了),該結婚結婚、該生孩子生孩子,從此另一個輪迴開始了......

(其實說到這裡,這並不是姜堰這個地方的特色,很多地方都是這樣的!你想家長怎麼引導你?你想老師怎麼引導你?他們負責送你走出這個大門,外面的花花世界自己出去多看看就好了,看多了自然就知道等式的右邊是什麼了!!!!)

====最後====

對那個小城,一直保留有一種親切感!每次回去,彷彿都能聽見小城在說著回來啦!

以上是我讀書的時候以及後來和同學交往中的所見、所聞、所體會!!這麼多年過去了,朋友們如覺有有哪些地方不妥,希望各位指出來!!也希望朋友們說出自己和這個讓我們魂牽夢縈小城之間的故事!


唯愛姜堰的魚湯麵,中醫院南邊那個巷子里的面,多少人從小吃到大,


揚州人,老媽是姜堰的。

寒暑假都會在姜堰帶上很長時間,對姜堰真的是非常熟悉了。

姜堰話和揚州話區別還是挺大的,雖然我不會說,但大體上都聽得懂。2333


就兩個字,舒服,作為一個在姜堰上了初中和高中的人,真的超喜歡。


每次離開家去西安時,心都會隱隱作痛。直至後來在西安呆久了,心想一定要回家。


推薦閱讀:

TAG:城市生活 | 城市 | 江蘇 | 泰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