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一下當年海上英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的「愛恨糾葛」。?

不論是英國,還是西班牙當初都在海上享有盛名,還有荷蘭「海上馬車夫」的稱號,葡萄牙靠著大海取得了不少殖民地,除了英西海戰外就沒有什麼糾葛了嗎?


強烈推薦一本書。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風帆時代的海上戰爭》,全書都是彩印的,而且配有大量好圖,不是一般那種為了好看湊的圖。

下面說英荷海戰,就是主要搬這本書的

17世紀的英荷海戰,確立了此後兩個世紀的海戰主要形式和內容。

英荷戰爭的背景很簡單,就是英國要奪取英吉利海峽的制海權,從而徹底掐死荷蘭的生命線,奪取世界市場和主要捕魚區。

17世紀時期,荷蘭人是公認的海戰專家,主要依賴於強大的船隻操控能力和高速靈活的戰艦實現跳幫戰(就是海盜那種打法)和縱火戰。但是英國靠的是重型裝備,良好的武器和技術精湛的炮手,這是遠距離炮戰和近距離械鬥的較量,是兩個時代的碰撞。

下面是英荷戰爭的地點圖,主要戰場為北海和英吉利海峽,次要戰場為地中海

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1654)

英國於1651年通過《航海法》,限制荷蘭與其殖民地的聯繫,限制荷蘭在英國海岸的捕魚業,並要求英吉利海峽的控制權。所以戰爭爆發了,英國開始封鎖荷蘭海岸和海峽,此時英國的軍艦裝備精良,英國擁有優勢。

戰爭初期,雙方互有攻防,荷蘭人佔據微弱優勢,但是荷蘭人很快就被英國的戰列戰術(沒錯,戰列艦就是這麼來的)擊敗,而荷蘭由於極度依賴進口資源,戰艦原料極度不足,所以他們無法彌補戰爭損失。

戰役的具體過程無非是荷蘭海軍為了商隊護航與英國人爆發的衝突,下面是主要的一場海戰:加巴德沙洲之戰。

戰爭最後在克倫威爾手裡結束,他不願同新教徒荷蘭人作戰,英國獲得了很大勝利。

第二次英荷戰爭(1665-1667)

這次戰爭的起因在英荷的殖民地衝突,1664年,英國派出軍隊佔據荷蘭的新阿姆斯特丹,並改名紐約。到1665年3月,查理二世正式向荷蘭宣戰。

此時荷蘭海軍已經擁有更多的戰列艦,但是火炮數都在76門以下,而英國海軍有8艘三層戰艦,每艘火炮數都在80-100門。這時,英國已經擁有完備的線列戰術和嚴明紀律。

1665年6月13日,英荷爆發洛斯托夫特之戰,荷蘭被打敗,但是由於財政吃緊,英國優勢並未擴大。1666年,路易十四向英國宣戰,這讓英國人被迫分兵而戰。

1666年6月1-4日,著名的四天戰役:

戰役的結果是荷蘭勝利,荷蘭人奪取了英國旗艦「皇家查理」號,但是雙方都損失慘重,這對於荷蘭來說甚至是更致命的。之後雙方爆發了一系列衝突,最終力疲而和。

第三次英荷戰爭(1672-1674)

第二次戰爭後,英國改善了和法國的關係,對荷戰爭勢在必行。

英王查理在議會以對抗法國籌集了一批資金,但是卻用在對荷戰爭上。戰爭借口是荷蘭人公開展覽在上次戰爭中俘虜的英國旗艦「皇家查理」號,還有荷蘭人有一次未向英國遊艇致敬。

此時荷蘭同時面對著路易十四的陸軍和英法聯軍的海軍。

戰爭一開始,英國人在英吉利海峽襲擊一直護航船隊未遂。然後在索爾灣海戰中,聯合艦隊和荷蘭海軍發生激烈交火,由於名將德.魯特伊爾的精妙指揮,荷蘭人打得聯合艦隊落花流水,英國損失了旗艦和海軍上將。後來荷蘭人又分別在尚內維爾和特塞爾打敗英國人。英荷最終議和。

英荷戰爭雖然最終也未分勝負,但是荷蘭由於與法國在大陸作戰而日漸衰微。而英國利用這個機會奪取了海上的優勢地位。

其實現在看這場戰爭真的是有點諷刺,因為爭奪制海權的海上戰爭卻由陸上戰爭來完成其目標。這也是本書作者的主張:海戰並不能像陸戰那樣立即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海戰是交戰雙方在經濟和戰略上的持久對抗,在一場海戰中失敗並不能對一個國家造成致命的傷害。


1、無敵艦隊時期

伊麗莎白女王在位時期,西班牙正是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頭銜全稱是卡斯蒂利亞與阿拉貢國王、葡萄牙國王、西西里國王與那不勒斯國王、米蘭與弗朗什孔泰的總督、尼德蘭總督、美洲的征服者與基督教的護教者-----腓力二世,可見當時國力強悍。

英國為了自己的發展,果斷在尼德蘭革命期間站在了新教教友荷蘭一邊,無奈陸軍不是西班牙對手,兵敗萊斯特。好在新荷蘭執政拿騷莫里斯是一位不世天才,成功抵擋住了西班牙的入侵,保住了荷蘭共和國。為了一次解決問題,西班牙水陸並進,結合無敵艦隊和西班牙第一悍將帕爾馬公爵法爾內塞的力量,準備送女王進倫敦塔。

當然無敵艦隊由於各種原因跪了,但實際上英倫三島依然危在旦夕,帕爾瑪公爵當機立斷,決定依靠在法蘭德斯的海軍力量強行登陸。此刻正是荷蘭的莫里斯親王前來拉了教友一把,荷蘭海軍傾巢出動封鎖法蘭德斯主要港口,將帕爾瑪公爵主力堵在港內。後來適逢法國胡格諾戰爭接近尾聲,新教分子亨利·波旁優勢很大,帕爾瑪公爵只能去法國支援天主教教友,結果病死。

2、三十年戰爭時期

又是一場結合國家利益與宗教的戰爭。新教區的波西米亞人民不承認天主教皇帝指派國王,強烈要求信仰新教的萊茵普法爾茨選帝侯腓特烈當國王。神羅皇帝表示你們太過分了,於是先滅了波西米亞,後收了萊茵普法爾茨,第一階段天主教勝利。腓特烈剛好是初代荷蘭執政的外甥,又是新教教友,這時候當然要拉一把。而神羅皇帝也姓哈布斯堡,又是天主教教友,於是西班牙表示參戰責無旁貸。本來好像沒英國什麼事情,但是荷蘭是我好基友,大英又有歐洲攪屎棍傳統,果斷參戰。英荷基本沒有親自動手,不停鼓搗其他歐洲國家為他們打先鋒,他們出錢出裝備,先後換了丹麥、瑞典、法國三個打手,終於新教集團贏得勝利,歐洲之王哈布斯堡也被成功拉下馬。

3、法荷戰爭時期

由於西班牙已經衰落,法國和荷蘭關於原屬於西班牙的法蘭德斯地區歸屬出現摩擦,最後大打出手。英國此時權衡利弊,也顧不得教友情分,果斷賣隊友,和法軍一道進攻荷蘭。最終兵臨阿姆斯特丹,荷蘭近乎亡國,英國一看玩大了,開始消極應戰,荷蘭執政威廉三世與神羅結盟,又掘開海岸大堤水淹阿姆斯特丹,總算保住首都,將法軍趕出國土。

4、威廉三世時期

英荷唯一一次合併,光榮革命威廉三世與瑪麗女王共同執政。兩國在此期間一致對外,與歐洲新霸主法國周旋。

5、西班牙王位戰爭時期

西班牙哈布斯堡面臨絕嗣危機,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無子,國王表示希望內兄弟路易十四的孫子菲利普繼位,法西兩國即將合併。面對此種狀況,英荷兩國繼續聯手,拉上德國小夥伴,對抗法西聯軍。西班牙艦隊被英荷聯合艦隊團滅,海軍進抵直布羅陀。但是在最關鍵時刻英國又賣隊友了!!為防止歐洲大國在此戰中消耗過大,讓已經崛起的俄羅斯有可乘之機,英國果斷不通知隊友與法國單獨媾和。法國雖然在戰場上屢戰屢敗,但是西班牙該姓波旁已經不可逆轉,只是法西不會合併。可憐荷蘭,離法國最近,戰爭時期財政、軍隊、貿易遭到嚴重破壞,臨了被英國怒賣,從此退出列強。


在這裡十分簡單地描述一下中世紀到19世紀歐洲海權的興衰脈絡:

地中海時代:

拜占庭帝國——》威尼斯、熱那亞——》奧斯曼帝國興起,威尼斯開始走下坡路——》哈布斯堡——西班牙帝國

地理大發現,權力像大西洋轉移:

西班牙-葡萄牙帝國——》荷蘭的興起、西班牙衰落——》荷蘭與英法的爭霸——》路易十四時代法國短暫的海上霸權——》英法爭霸貫穿整個18世紀,英國逐漸佔上風——》19世紀不列顛治下的和平


尼德蘭起義時期的英西海戰,雖然當時的屌絲小國英國僥倖贏了,貌似不是很關鍵,三十年戰爭和西班牙國內通貨膨脹以及近親結婚的國王衰落了王朝。

1680前後, 克倫威爾時期搞了個啥命令,和荷蘭打了一丈,英法荷戰爭,之後荷蘭就退出舞台了。當然那時的背景是法國國力強盛,荷蘭能保全已經不錯了。

18世紀中期,英法圍繞著歐洲大陸,以及北美印度的殖民地又打了兩仗。奧地利王位繼承戰和七年戰爭。海外戰爭,都英國贏了。

拿破崙到一戰,歐洲比較太平,沒怎麼打。


推薦閱讀:

為什麼法國那麼多好吃的,而它的鄰國英國和德國,卻吃的如此單一?
《神秘博士》中有哪些笑點?
英國有可能出現黑人首相嗎?
中國的大城市真的比美歐的安全么?
英國買什麼便宜?

TAG:歷史 | 英國 | 歐洲歷史 | 西班牙 | 英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