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清畢業真的不擔心好工作嗎?

朋友北大研究生,見面就談周邊誰誰微軟,英特爾實習隨便去,薪資XXX!像華為,百度在他們看來都是保底公司才去的,好像想去就能去一樣!又說出國留學交流也都是機會,報都報不滿,去不去都得他們考慮一下!反正給人的感覺是機會遍地都是,想要就要的那種!

——————————————————————

原題是「清北畢業真的不擔心工作嗎?」然後好多回答類似於「找不到好工作!」其實我的本意就是,清北是不是進這些比較牛逼的公司很容易,畢竟頂尖學府!比如BAT,華為等等,這些公司招人是不是內部就是「只有差不多,就都要」的這種心態!希望我講明白了!

——————————————————————

第三次修改問題:清北畢業真的不擔心「大眾意義上的好工作」嗎?也許是我沒有說明白,我在寫成「工作」的時候,好多人就「好工作」來解答!好吧,我改成「好工作」,發現有人就「什麼是好工作」這種論題來解釋!我只能再限定一下條件——大眾意義上的好工作!至於有的清北學子認為他當英特爾CEO,百度CEO,微軟CEO等等才是好工作,根本不是我們討論的範疇好不!我只是在講述具有「普世意義」情況!希望這次講明白了!其實還是有好多答主答得非常實在的


絕對找不到工作還是很難的。

比如清華搞三千米跑,這樣能保證畢業生身體一般還可以。而現在建築工人之類的又有用工荒,去找個工作應該不難。找到老瓦工師傅之類的學一段時間還能有技術崗。特別是過年後,好多建築工人留在家鄉了(開始了自己老婆孩子熱炕頭的人生巔峰),相比平時更好找。

北大的找工作難度大一點,畢竟對體育的要求低。

體育實在不好也有辦法,比如我(北大理科本科,現在在讀PhD)作為黑龍江人回家承包耕地種水稻總可以的。


其實,特別優秀的明星學生,從來都是各大公司主動慕名來招募的。

誰誰微軟,因特爾實習隨便去,薪資XXX!像華為,百度在他們看來都是保底公司才去的,好像想去就能去一樣!

首先,微軟、英特爾好像都是十年前吃香的公司,現在一線公司是BAT(當然從招人看B有些掉隊的樣子)。而今年華為招人力度也很大,在AI方向薪酬明顯高於其他一線公司。

反正給人的感覺是機會遍地都是,想要就要的那種!

其次,不同專業和方向差別極大,例如今年AI方向特別火(感謝阿爾法狗),相應職位也水漲船高。單就計算機這個領域,每年變化也都很大,說不定今年爆紅的到明年爆冷薪酬銳減也不鮮見。此外,不同水平的畢業生待遇差別極大。總之,既要有個人努力,也看時代的機遇吧。


雖然有點不太謙虛,但只要是我投簡歷的公司,基本上都會給我面試機會;只要是我去參加面試的公司,基本上都會給我offer……

一方面確實是因為學校的牌子,還有一方面是因為我投簡歷的公司,基本上就是我想去又有較大把握能去的……

不過找工作這件事,我從大一就開始準備了,嘗試並了解各種我感興趣的領域並做出選擇,大二開始考各種證,大三找實習(小私企),接學校外面的小項目,參加遊戲開發比賽,研一研二繼續找實習(大外企和大私企),還有一些國際會議上發的論文,各種榮譽和獎學金,以及自學各種感興趣工作中又可能用到的知識(雖然事實證明大多在工作中並沒有什麼卵用)……但無論如何,最後在簡歷中展示出來的這些東西還是有些競爭力的,至少說明我還是比較有心比較努力的一個人吧。

總之,學校牌子固然是有用的,但如果只靠這東西,自己不努力,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估計找工作的時候也會抓瞎。

以及,工作後遇到許多學校牌子普通甚至沒聽說過的同事和朋友,年齡相仿,在某些方面的實力卻超群,我在瞻仰之外,更明白學校牌子這東西,說明不了什麼,關鍵還是看個人。

----------

2017年1月26日補充:

題主剛剛補充了問題,強調問的是「清北學生是否進牛逼公司很容易」,以及「頂尖公司是不是對於清北的學生,差不多就會要?」

關於第1個問題,確實差不多這樣。但你換位思考一下,雖然大家說起來,bat華為微軟之類公司似乎都牛到天上了,但是它們畢竟是在國內的公司啊,它們主要還是要在國內招人啊,而在國內招應屆生的話學歷就是很重要啊,而它們在國內能招到學校最好的也就清北復交之類的學校了啊……所以,你這國內的公司再大再牛逼,能招的畢業學校最好的也就這清北復交之類了,而對於這些學校的學生來說,如果想在國內工作,能去的最大最頂級的公司也就只有這些了啊……所以,在bat中清北的學生真的很多,而且不光bat,像是谷歌微軟網易,國開行,四大行,各大研究院航空院設計院等等等等,清北的校友到處都是。所以,如果你身邊人和師兄師姐都去的這類企業和單位,你真的不會覺得這些公司有什麼難的……

那麼,這是不是說,對於清北的學生,想去哪家公司都很容易很隨性?事實上,並不是。要真這樣想,就太低估把一家公司做到那麼大那麼成功的難度了。

關於第2個問題,我就說我所了解的一些情況,當時我和身邊許多同學都投的某些大企業,雖然大家同是北大的畢業生,但有人簡歷就沒過,有人筆試被刷,有人面試被刷,對於一家特定的公司,最後能拿到offer的其實還是少數。

畢竟,對於那些大型的好公司來說,它們並不缺清北的求職者(招幾十個名額卻有成百上千清北學生投簡歷的公司多了去了),不會僅僅因為你是清北畢業就一路全綠燈。最多學歷方面多加些分罷了。但能否拿到這家公司的offer,還得看你有幾斤幾兩,以及你擅長的是否是這家公司所需要的。

之所以最後的結果還不錯,清北大部分學生似乎都拿到了比較好的offer,我覺得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招聘的企業真的很多,需求很大也很多樣(光是互聯網行業的大公司好公司,隨便一數就數十家,總招聘人數成千上萬,更不用說金融業體制內blabla),而清北一年的想在國內工作的畢業生是很少的(幾千人?)。我擅長的,這家大公司不喜歡,但另一家大公司卻覺得我很有潛力願意招進去培養,不一而足。所以把那些就是喜歡我所擅長的、我這樣人的公司崗位放在一起,它們招聘的崗位數往往遠大於1;二是因為,清北的學風真的還是挺正的,說這裡是學習的天堂真的不算過分。且不討論能力強弱聰明與否,至少絕大部分清北學生真的相當努力(不努力的人往往也難進來,進來之後也會繼續把這份努力的套路貫徹下去)。而這份多年的努力習慣,認真負責的態度,也是許多企業招人比較喜歡的。畢竟一家大公司,不僅僅需要聰明能解決難題的人,也需要能認真努力做事的人。總之,一般來說,清北的學生,要麼很聰明專業能力很強,要麼很努力有很好的學習習慣,要麼就是些官二代富二代人脈和見識非常。當然三者或二者兼備的人也有不少。那麼,對於那些大公司好公司來說,想招的,也就是這樣的人吧。


作為今年的應屆生,感慨很大。首先,找工作絕對沒有樓主說的那麼容易,每個人其實都走過一段焦慮的心路歷程,不論是不是大神,這個我覺得否認的話裝逼嫌疑略大。樓主說的那個例子絕對的裝逼無疑。先說結論,無論是找工作還是出國交換,都是很費神的,絕不是說的那麼容易,什麼還要自己挑一挑,正常情況是自己要很努力才能有一些機會。

作為今年水利系的碩士,外加還是認識了很多其它專業的同學,個人感覺清華的機會確實很多,肯定能找個工作,但是這個工作是不是好,就跟你的職業規劃的早晚,付出的努力(實習,拓展人脈,出國交換,社工)以及運氣有非常大的關係。A今年暑期實習的時候我幫好幾個清華的同學內推了一下,但是最後就一個同學拿到高德的offer了,神奇吧。當然有極少數的本科同學職業意識開發的很早,所以本科就極其出色,找到非常好的工作,但是這樣的人個數太少。大部分的人由於學校的職業引導(各個系差別極大,經管做的很好,主張開拓視野,多元化選擇;像我大水利,我就不黑了)做的卻是不太好,尤其是傳統的理工科院系,不得不說就業的思維相當的陳舊,對學生也是各種錯誤的「引導」,所以實際上不少人是到了找工作才開始規劃,中間的焦慮和壓力可想而知。

出國交換這件事情其實本身是很水的,說白了就是去混個經歷。但是即使這樣的機會(博士另說,有留學基金委出線,很容易申請,因為你拿著國家的錢,免費給美國的老闆打工,美國老闆簡直不要太開心,免費勞動力啊)主要是本科和碩士還是很不好搞定的。本科和碩士貌似除了經管(又是經管,捂臉)就沒有正式的學院提供的出去交換半年或者一年在國外學習的機會了,當然有很多所謂的暑期或者寒假的「旅遊團」你可以報名,不過這個呢確實水到一定境界。碩士要出去,經管是有可以去一學期的,非常方便,學院的項目。其他系據我所知都是只能老闆幫你聯繫,送你出去。碩士要老闆幫你聯繫出國,得勒,你還是留在實驗室多做項目的,白日夢就不要做了。像我大水利碩士才兩年,你時間節奏要安排的非常緊湊,像我都找完工作了,寫完論文了,下學期才去美國呆一段時間回來準備畢業,這還是我跟老闆軟磨硬泡了好久,老闆人非常非常非常好,才能幫我聯繫,送我出去,當然錢我自己掏。

所以,如果這是他們所謂的輕鬆和隨便選,那當我沒說。不過總體來說,清華確實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這個環境對我的塑造會讓我受益一輩子,塑造我最多的地方那就是不裝逼,因為不僅有人比你強,還有人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比你強。所以啊,還是少裝逼,努力提高姿勢水平才是關鍵。


隔壁學校不清楚,作為剛畢業半年多的清華人說說清華這邊的情況,吐槽一下。

清華在引導就業這塊最主要的問題我覺得是沒有很好地從學生早期就開始引導大家思考職業(這裡把讀研也歸到職業)規劃的事情。職業規劃是一個人一生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基本上頭三年沒有人會引導你去思考這件事情。最常見的狀態就是頭三年把時間花在學習,社工,娛樂,然後突然到了保研的時間了,急急忙忙思考一下要不要讀研,讀什麼研究所。不少人是在這個時候才知道自己系都有哪些研究所實驗室,分別是幹啥的。

這也導致一個問題,前三年沒有認真考慮過職業規劃的同學就只能用保研來逃避這個話題。問題在於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科研的,而且像碩士這樣第一年上課第二年搞實驗室工作第三年畢業找工作,對實驗室科研成果幫助實在有限。所以現在清華也壓縮碩士名額增加博士名額了。

我覺得至少從大二就應該開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思考這些問題,思考自己究竟適合做什麼,不是科研的料就不要硬上了。。。與其吭哧吭哧做幾年研究生出不了什麼成果還不如早點到業界積累經驗。不然研究生出來發現自己經驗不如本科畢業就工作的,科研成果也拿不出什麼東西,和本科生相比也就學歷上有點優勢了。


唉!


清華大學同學之間的差距之大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比如答主同年級的同學,人男朋友家的公司上市了,還在中關村開了家奶茶店。大家容易關注了少數的人,而忘記了大多數其他平凡的清華同學,依然努力地投簡歷,投出上百份簡歷的人也有,只是他們默默無聞你看不見罷了。

清華只是給你很高的平台,但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水平,該找不到工作的,在哪兒都找不到。

至於知乎某凄慘的大V,雖然工資低了一些,工作找的艱難了一些,可人家照樣有北京戶口。比各位還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清北人文類就業大多很難看,下基層的大有人在,工作是能找到,但很多的收入就很呵呵了


完全不擔心找不到工作,

但幾乎一定找不到能解決一線城市戶口和房子的工作。

不要問我為什麼不去其他城市,

我國不是美利堅,沒有什麼城市群可以選。

想一想,全國上千萬高中畢業生中,

進入共和國兩大頂級學府的、鳳毛麟角的區區六千人(文科生保送生特長生也算進來)

居然會發愁畢業後的物質生活?

你自然就知道:

為什麼即使朋友圈貼吧甚至知乎上到處都是美帝藥丸,

想悶聲大發財的年輕「書獃子們」也爭先恐後地往新大陸跑。

-----------------------

針對評論回復:

1. 為什麼不考慮廣州深圳?

深圳有華為騰訊,但同樣是用一輩子買房,為什麼不去公司和社會福利都更好的北京?

何況北方人嫌那裡死熱可不可以?口音不習慣可不可以?

2. 為什麼不考慮上海?

碼農、工程師和研究員們去上海…幹什麼呢?被當地人罵YP嗎?

何況相比於粵語,恐怕上海話更異域風情一點吧……

3. 北京的房子和戶口還是可以二選一的嘛。

我覺得你的滑鼠和鍵盤也可以二選一,反正不會死。

當然,你選擇滑鼠的話一輩子不用考慮鍵盤,鍵盤的話需要用一輩子來還貸。

4. 沒有房不等於為物質生活發愁!年輕人就是要拼搏幾十年!

腦子是個好東西。等你長大了,談婚論嫁生孩子的時候也許就有了。

我倒是好奇,你的壽命大概比我們都長几十年?等到我們攢出房子了也都老了該退休了,而你才剛到人生的一半?

5. 似乎不少人看不懂文科生特長生那句是在黑什麼。

6. 更看不懂「書獃子」是在黑什麼。


答主高考那年,全省十幾萬文科生,清華北大名額加起來不過三十個,能上清北的說是萬里挑一絕不誇張,不要看媒體天天曝光北大學子賣豬肉清華校友看大門搞大新聞,就答主畢業後的直觀感受,現在體制內絕大多數單位,能招來個清華北大畢業生都是值得在單位年終工作總結里吹個牛逼的大事。要是沒在大學四年荒廢學業,一個清華北大的本科足以吊打大部分211的碩士研究生,何況絕大部分的清北本科畢業生都不會選擇直接工作,這樣還不搶手就見鬼了。


誰說不擔心。。。

像我這個專業加上本科學習成績,如果本科畢業直接工作,估計頂多只能找到帝都月薪三五千的工作,在帝都這個工資需要倒貼錢的,而且我還沒有資格保研,回想起來還是感謝兩所收留我的美國學校(雖然現在看來給這兩所學校丟臉了)。。。當然讀完博之後說不定我會擔心「S大畢業照樣找不到工作」


1. 這哥們真是北大的嗎?我咋認識的清北的同學都很謙虛呢

2. 碼農大法好,退坑保平安2333


你的同學很可能是從三本考上北大軟微的。這一類人確實喜歡到處散布這樣的言論。

注:我說的是一般意義上的三本,不是勃學意義上的


先畢業再說吧,然後再擔心。


今年應屆的清華碩士,北京的offer有戶口稅前15000;還考了個實權部門公務員。

也拿到了省會的offer,第一年的工資和北京的工作一樣。

糾結怎麼選擇,年後北京可能更多offer,但省會也就那兩個我滿意的地方,並且已經拿到。

目前傾向省會6成北京4成。

因為房價太高了,好點學區房都9萬往上,

北三環南三環破破爛爛(個人觀點),沒省會新區舒服,再說它今年也入選中心城市了,以後發展會比現在更快。

原來也以為清華的不用愁。太天真了。


對政治經濟學有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經濟危機的原因里有個利潤率下降理論,就是說利潤率低到一定程度以後,資本家會寧願停止將剩餘資本投入生產循環。

對於清北的學生也一樣,如果工資低到一定程度,怕丟人的心理壓力會使他們寧願家裡蹲,低工資的企業崗位也根本不敢僱傭他們,害怕留不住人。所以這個意義上說,清北畢業是平均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找不到的話他們和其他人一樣會餓死,甚至會更慘。想想他們面對像@徐國曦老師這樣的成功人士的心理壓力,以及周圍都是像徐老師這樣的富豪帶來的交際成本,清北的失敗人士其實更沒有生存保障和生活質量可言,題主是不是就心理平衡點了呢?


原來知乎上的清北大佬都喜歡社會達爾文主義。

我身邊幾打清北同學可能是太Low,還不會這一招。

比如堂而皇之你國來你國去的,下基層是差工作的,云云。

哦,還有拜金主義,原來只看工資。

你國那位大佬是我最近唯一一次看了氣得想拍桌子的一位。

我上次拍桌子還是好多年前年少無知被李承鵬氣得,這位大佬水平堪比李承鵬,還是厲害的,膜。

如果清北的畢業生都是這兩個主義的話,所謂的你國早就完了。

因此,也許我們應該探討,為什麼知乎上挺多人這倆主義,或者,為什麼一到談工作談收入,就會跳出一大幫這倆主義,我看了挺臉紅的。

原來自私和利己可以和大公無私和奉獻比肩,這只是「兩種選擇」而已。而選擇自私和利己的,原來僅僅是「不奉獻」。原來人讀書就是為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人讀書是為了把別人踩在腳下,是為了所謂「提高自己的階層」,這也合情合理,因為「人尖子」理應得到這些。

我都覺得羞愧,看了他們堂而皇之的答案,非常羞愧。

他們所獲得的財富,我一輩子也無法企及,但我覺得如果我這樣,我不會問心無愧。

幾十年前發生過這樣的事。清華的一個畢業生,在劉家峽水電站艱苦奮鬥。

發生過這樣的事,一個人上清華前,在梁家河建起陝北第一口沼氣井,清華出來以後,用幾年就能改變一個縣、一個地區乃至一個省的面貌,最後改變中國。

發生過這樣的事,北大一個畢業生,和小夥伴組隊去西藏下基層,一待十幾二十年,現在人們用艷羨的眼光看著他,到處在猜想他在今年大會上將獲得的地位。

過去是這樣,現在世道就變了嗎?

沒有變,是一小部分人的人心變了。

對了,除了中間那個,其他兩個都姓胡,都是寒門子弟。

按照那個你國來你國去的UIUC大佬的說法,對不起,出身貧寒,就「不奉獻」。

十年來我們的最大失誤是在教育方面,對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夠,教育發展不夠。

——《中國不允許亂》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地區是大有作為的天地。我願意到艱苦的地方去,我要將自己的青春獻給西藏高原。

——《首都高校應屆畢業生大會上的發言》

1963年4月,出生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漁洋關鎮馬岩墩村。兄弟姐妹6個,大哥在縣文化館工作,嫂子在家務農,姐姐出嫁後,剩下他和妹妹4人,全靠父母刨土疙瘩維持生計。自小懂事,初中離家8里路、高中離家13里路,為了減輕家人的負擔,他都走讀,腳板上的繭有銅錢厚,穿爛的草鞋有一大堆,中午經常靠紅薯充饑。苦難的生活磨礪出頑強的意志,也培育出他執著的奮鬥精神。

學習上的優異成績在當地影響很大,尤其是當他於1979年夏16歲時以全縣文科狀元考上北京大學時,幾乎全縣人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因為他是五峰縣歷史上第一個考入北京大學的學生。當接到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時,整個馬岩墩村沸騰了。

高興過後,開始為去北京上學的路費想辦法。因為家裡窮,為了掙夠去北京上學的錢,他每天都背上背簍,到水電站工地幹活,背河沙。他幹了整整一個暑假,掙了100多元錢,再加上家裡東挪西借的一些錢,湊齊了他上學費用。

而今天,說大實話,THU的四千多塊學費和千把塊住宿費,比起國家的投入是九牛一毛。在民主燈塔,一年的行情是多少萬刀大家也清楚。國家給最優秀的人最好的東西,某些「最優秀的人」卻把它說成「你國」,把它鄙視得一文不值。今天的尖子再貧寒,也有國家給的錢,也不用去水電站背河沙

今年的大會將告訴那些人們,「你國」絕不會忘記忠實於它的人。


用一張我高中物理競賽老師的圖來說話。

字丑,買不起直尺,望諒解。綜上:師傅領進門,修鍊靠個人。


是,絕對不擔心找不到工作。

那些說找不到工作的,只是找到的工作自己看不上罷了。


華為普通的offer保底問題不大 畢竟招人基數大啊。。


推薦閱讀:

山大齊魯醫學百年校慶logo是否涉嫌抄襲上海交通大學120周年校慶logo?
北大招收的狀元級人物大多都選了光華管理學院等經管類的比較火的專業,這算是一個怪圈嗎?
如何評價2017年清華領軍計劃的改革?
北大軟微的就業如何?
如果北航和人大合併,能否和北大清華齊名組成中國Top3?如果再合併首都醫科大學呢?

TAG: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就業 | 名校就讀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