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產動畫至今還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作品?

想請圈內人士解答困惑。無論是人才,技術,市場,還是商業,感覺國內孕育好動畫作品的條件哪方面都不缺。為什麼就是沒有優秀代表作呢?


首先個人不是動畫圈內人士,只是動畫愛好者。這個問題涉及的方面也比較廣泛,個人水平有限,只能就其中一個方面進行回答。

國產動畫可以不嚴謹地分為中國電視動畫,國產網路動畫,國產動畫電影。分別大致和日本全日檔動畫,深夜檔動畫及動畫電影對應。這裡主要就中國網路動畫和日本深夜檔動畫進行對比。

題主認為無論人才,技術,市場還是商業,國內環境都不缺,然而這個觀點是不成立的。

我登錄b站網頁版看了看,番劇區(日本動畫)一周列表上共50部動畫,其中單集片長不足24分鐘的泡麵番共8部,剩下的基本都是周更24分鐘左右的正常TV版動畫。

而國創區列表上共55部動畫。看似和日本旗鼓相當,然而實際上能做到正常周更24分鐘的只有拳皇命運,理想禁區,霹靂天命之仙魔鏖鋒,一人之下,狐妖小紅娘日語版,霹靂天命之戰禍邪神,畫江湖之換世門生這7部動畫。其中拳皇命運,理想禁區,一人之下,狐妖小紅娘日語版為中日合作動畫,兩部霹靂天命為中國台灣製作的霹靂布袋戲,更偏向於特攝劇而非動畫。中國大陸公司製作的周更24分鐘動畫僅拳皇命運,理想禁區,狐妖日語版,畫江湖之換世門生4部。

一言以蔽之,大部分國產網路動畫做不到像日本深夜檔動畫那樣一周更新24分鐘。

從這一個小小的側面可以看出,中國動畫至少在網路動畫領域無論是人才,資金還是市場方面都很不成熟,連基本一周更新24分鐘動畫都做不到。既然連基本要求都做不到,就不要談拿出優秀代表動畫,至少網路動畫暫時不要想了。


你知道世界史上有中國動畫學派這一說么?你知道中國動畫中國動畫長篇電影有多早么?

你知道萬氏兄弟、阿達、常光希、嚴定憲、王樹忱嗎?

你知道阿童木作者,日本動漫開創者手塚治虫是受什麼作品影響么?

你了解國際動畫圈子中中國動畫家的位置么?

你知道毀掉中國動畫學派的一代人是誰么?

你知道水墨動畫的國際地位嗎?

如果你有幸能看到薛燕平老師的動畫紀錄片你才會對當今中國動畫的困境有了解,才會知道當今撐著中國動畫的人有多難,武寒青老師、王川、皮三……

國際動畫節中國作品獲獎一點都不少,各大動畫專業畢業作品也不乏精品。

都去了解一下,不了解就不要妄下定論。

拿不出手,真講的出來。

如果你對動畫的認識只限於電視動畫,那你說得沒錯,而原因我必須說與中國動畫人無關。

——————————————————

很多人用市場,和美日動畫來說明中國以前的動畫完全不值一提。這種觀點我完全不同意,我可以下斷言,以前的很多中國動畫絕對是超越時代的,過幾百年後,中國動畫可能就只有它們被記得。無論市場如何,無論它們與美日的全動畫相比又如何。

這裡分享薛燕平老師動畫紀錄片的一個片段,我在b站找到的。

完整版沒有資源,只在各大高校放映。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843299

其中雷磊就是目前中國在國際上最被關注的獨立動畫人之一,而在國內默默無聞。

——————————————————

關於薛燕平老師,在中傳有些不好的傳聞,動畫圈也得罪了不少人。所以,我這裡建議大家不了解這個人,但我覺得他的紀錄片片段可以看,裡面討論動畫的都是其他人,雖然有據稱是幹活的同學每個月只拿到幾百塊。甚至直接布置成作業讓學生幫他做片子。


作畫的落後可以用3D彎道超車,cv可以逐步培養,但國內的動畫缺少的是一整條產業鏈。

為什麼說手塚治虫是日本動畫業界之父?因為他開創的TV動畫模式給了動畫公司明確的利潤來源,迄今為止,日本動畫的企劃,製作,以及最重要的營收環節都已經完善,企劃有委員會分攤風險,製作有專門的動畫公司負責,營收有BD銷售,OST銷售,周邊的手辦及其他周邊的營收來源,委員會的組成商家各自在自己的領域賺取利潤,動畫公司也可以依靠委員會支付的製作費用維持生存,即使失敗也分攤了風險,這是一個將風險降低到了最小,多贏的局面,也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國內呢?動畫公司最麻煩的不是沒有關注,沒有劇本,而是根本沒有合理的,可以維持公司生存的收入來源,遊戲化?本身已經入不敷出了,做出來的遊戲能有多高水平去競爭?周邊?淘寶已經幫忙做了,BD?誰買?個個網站1080p的,版權收入?如秦時明月這種當然可以靠版權維持一部分,但像超神學院這種呢?還有口水三國這種小型的動畫公司?

在產業鏈發展完善起來之前,在小公司能有生存之道前,即使再好的劇本,再精美的3D,也無法做到真正的百花齊放,終究是畸形的浮華。

畢竟骨頭瘋房子之流要不是有委員會保底兜著風險,八百年前就破產了。


如果但說國內影響,國產動畫算不錯了,雖然有好有壞,但幾乎可以看到每年甚至每幾個月都會有那麼一兩部國產動畫掀起討論,國產動畫(不運算元供向動畫)的數量現在也是爆炸性的增長,所以沒有市場是不可能的,倒不如說在國內市場算是一帆風順了。

不過要是說到輸出,那就比較慘淡了,出口到日本的幾部動畫反響平平,雖然國內開始越來越多的試圖和日本更進一步合作,但是日本的職人們對此卻並沒有什麼興趣的樣子。

說到底,現在大多數動畫也還只是停留在對日本動畫的模仿罷了。我們看了那麼多日本動畫,有些人甚至已經習慣了動畫就該是日本的樣子才叫動畫。但如果說中國動畫是希望如同日本動畫那樣成為強大的文化出口通道的話,現在這個樣子真的也就只能在自己家門裡玩玩罷了。


動畫,,更廣泛的來說是整個文化產業,他們的發展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要幾十年的積累才能積累出好的東西。

並且,這幾年隨著眾多小說的改編,和資方的大力投入。已經有很多質量不錯的作品出現了。


前面同志說的很詳細了。國產水墨動畫的大佬們,當時中國動畫也獲了很多獎,很厲害,可以去查一下度娘。我喜歡《山水情》,還有《超級肥皂》那個廣告。當時的《三個和尚》也是被動畫專業的學生翻爛了的學習作品。

中途有一段時間,文學都不怎麼受重視別說動畫了,所以出現了斷層。那個時期做動畫的人也就我們知道的萬氏兄弟阿達。

再後來,一些不怎麼優秀的動畫讓大家造成了動畫就是給小朋友看的這種思想。加上動畫產業步履維艱,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可能看起來不怎麼好的樣子。但我覺得《小虎還鄉》《虹貓藍兔》一些動畫還是很不錯的。

近兩年,產業鏈完善很多啊,動畫工作室不斷努力,出來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不再盲目的向日本動漫畫風靠攏,開始找適合中國動畫的路,無論是二維還是三D動畫的一直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即使某些方面還是不夠優秀。

而且,我們人口規模龐大,受眾多。影視市場不斷完善,人的思想也慢慢走出僵化,動畫有可能迎來春天。(想想當時魁拔的票房,心拔涼拔涼的…)

雖然技術上,故事上,產業鏈上沒有人家成熟,但我是看好中國動畫的,給我還從事動畫行業的同學加油,雖然加班雖然很累,但是他們還是沒放棄,他們有傲骨,剛把得。

讓我們屹立世界動畫之林永遠不倒,耶。


怎麼沒有?大耳朵圖圖就很好看啊!


謝邀。首先中國不乏很多優質的動漫,譬如說《哪吒鬧海》、《黑貓警長》、《寶蓮燈》等優質早期作品。近年來,《大聖歸來》、《大護法》等也非常優秀,無不傳播著我國文化與社會正能量。但如今也有很多充斥在熒屏中的「低質量」動漫,譬如「熊出沒」系列,各種「抄襲」系列作品,等等。

不知從哪一年起,廣電總局開始了對黃金時間段外國動漫的播出時間限制,又在政策上對國產動漫有了很大的支持。就是這一舉動打破了原有的動漫生態圈競爭原則。很多動漫都以片長換取補貼,而廣電總局對這些作品的質量也不聞不問,這也就有了現在的各大動漫都在播放「熊出沒」、「豬豬俠」等動漫的事實。平心而論,以上提到的動漫質量真的不敢恭維。衡量一部動漫是否優秀的標準個人覺得應該從兩方面看,一是,是否是優秀的故事;二是,是否能傳播正能量,給受眾帶來良性的發展(比如,海賊王讓我們知道夢想,火影教會我們努力以及夥伴的重要性)。而反觀我國各大動漫衛視現在播放的所謂國產動漫,其質量真不敢恭維。

中國不是做不出優質的動漫,也不乏其中的專業人才,缺的只是良好的市場競爭機制與正確的政策引導。

不喜勿噴,手機碼字,邏輯混亂見諒。


說實話,關於「國產動畫為什麼做不好」,知乎已經有無數問題和回答了。

我的知乎回答:到底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動畫?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349448/answer/189697144?utm_source=com.miui.notesutm_medium=social

回答這個問題,只需申明兩個事實。

藝術性動畫,成就很高。

動畫產業,未完全成型。美日在量產一級品,二級品的時候,我們只能量產三級品,偶爾產出二級品。

這樣就足夠回答這個問題了。具體論證高票說得很詳細,我就不畫蛇添足了。

多說幾句。

與當前已經相當成熟的美日不同,中國動畫的主要發展方向不是電影和電視,而是網路。

因此,中國的動畫產業正在往前所未有的方向發展。

用現有的經驗預測中國動畫產業的未來是很難的。


如果你所認為的動畫只是那些大眼睛超可愛的萌妹子小帥哥的話,個人覺得你還是要多了解一下動畫的。


如果是前幾年你說這個,可能我不會反駁,但是這幾年的優秀作品還少嗎。狐妖,全職,靈劍山第一季,等等都很棒啊。


邁入二十一世紀,國產動畫已經有不錯的作品了,只是你不關注而已。

先追溯國產動畫歷史,改革開放前不計成本,上美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輝煌,大鬧天宮是經典這個不必多說。那時候動畫是不計經濟成本的,這就埋下了禍根。

八十年代,一方面國家放鬆對這類文化機構的控制,思想活躍了一點;一方面國家也漸漸不提供資金了。這時候吃著改革開放前的人才老本,作品也可以隨便做(相比以前),出現了黑貓警長,葫蘆娃等等一系列不錯的動畫片。但是這時候小孩子看得也不止國產動畫,日漫漸漸紮根。而且那些動畫製作公司不懂得現在是市場經濟,他們現在要做「商品」而不是「藝術品」。

九十年代,美漫衝擊,日漫衝擊,再加上不適應市場體制,國內動畫公司紛紛倒閉,國內動畫公司龍頭――上美,「自爆」,用自己幾十年攢下的資本和人脈做了《寶蓮燈》,片子很好,連主題曲都是大牌獻唱。然後呢?它失敗了,《寶蓮燈》雖然以當時的眼光看票房真心不低,可是遠遠不能回本。所有人陪上美瘋狂了一回,可惜只有一回,不會有第二回。自此以後,上美接近破產,之後苟延殘喘做了我為歌狂,就消失在公眾面前了。

上美的失敗標誌著新中國建立的動畫體系徹底崩潰,那時候,公司倒閉,動畫工作者紛紛外逃或者轉業,水墨動畫基本上是離我們遠去了。我們現在看的動畫都是這一二十年新建立的體系(在市場機制下的體系)產出的作品。

好了二十一世紀來了,央視動畫因為掛著官方牌子,還算可以,出了西遊記,小鯉魚和哪吒等等不錯的動畫。這些動畫怎麼說呢?中規中矩,反正給小孩子看看不錯。

而民辦動畫公司呢?他們在做代工,給日本歐美代工,不然活不下去。可是,有雄心的公司不會甘心一輩子代工的,還是有公司留下了一些作品。

首推,宏夢,這家公司前幾年已經破產了,但是你一定熟悉他家的一部作品――《虹貓藍兔七俠傳》,沒錯,就是這家公司做的。這家公司我是非常喜歡的,他家還有《神廚小福貴》《奇奇顆顆歷險記》,作品有童趣也有思想,真的是「動畫人」。然後,命運就是那麼讓人心碎。虹貓藍兔火了,結果收到家長投訴,再加上自身不善經營,市場不夠成熟,總之,這家公司破產了。

這是喜羊羊還沒火爆的年代,做動畫,不賺錢,就是這麼殘酷!順帶,這個時候,藍弧和視美還在苦逼做代工(* ̄︶ ̄*)。

喜羊羊是05年出的,可是第一部大電影是09年,也就是那年動畫產業才進入大眾視野,才知道動畫也能掙錢。

伴隨喜羊羊的火爆,還有一批動畫是盈利的――藍弧的《果寶特攻》,玄機的《秦時明月》。視美的《彈珠傳說》名氣也還行,不過比不上上面的那幾部,不過視美在一年一年代工和原創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現在的視美是國內最頂尖的2d製作公司之一(不要提繪夢那個混血,找韓國和日本人製作,很難讓我把它歸為國產;有妖氣旗下的公司製作成本壓縮有點厲害,但是2d也非常不錯),幀數狂魔視美臉,視美大法好!

喜羊羊之後還有開心超人(喜羊羊第一部導演出走以後做的動畫,不過他的七色戰記更好看)

但是無一例外,全是幼稚向動畫,因為那時候喜羊羊就是業界標杆,只有做成那樣才不會虧本。這也就造成了現在大眾批判的羊和熊。而且那時候動畫沒有產業鏈,全靠電視播放,而電視放動畫片只會放「安全」的,收視率高的。

但是資本是有野心的,孩童向掙錢了就會往更高年齡段擴張,大bug出現了。「奧迪雙鑽,我的夥伴」233333333奧飛公司,在網路動畫開啟之前,全國最會掙錢的動畫公司,不→_→是玩具公司。火力少年王、巴啦啦小魔仙、鎧甲勇士、點擊小子,全是他家的@_@後來這家公司又買走了虹貓藍兔和喜羊羊的版權。這家公司就是賣玩具的,人家很實在,做真人劇,動畫片就是為了賣玩具,可是鎧甲勇士不好看嗎?這家公司發展了一條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後面收購了有妖氣。

說到底,上面全是幼稚向動畫,國內有沒有不那麼幼稚的動畫呢?有啊!隨著互聯網大潮,網路動畫來了。而吹響網路動畫號角的,是《十萬個冷笑話》!

今天寫不完了,過幾天再說,總之,二十一世紀,國產動畫不算有競爭力,但是好作品仍然存在,虹貓藍兔,神廚小福貴,超獸武裝三部曲都非常好看!而網路動畫流行以來,也有很多優秀作品,下次會說。


謝邀

並不了解動畫圈但是平常看動畫發現一些東西

感覺國內動畫不是不強是什麼都差一點

畫面差一點 劇情差一點 推廣差一點

綜合到最後就變成差很多

可能也是因為缺少關注度和資金吧

也不懂這個就隨便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有問題輕噴……


你管啥叫代表作,動漫這種東西還有這種說法,影視向來眾口難調,國產動畫好的多了去了,只是很多人都不看,現在日本動畫套路來來回回就那麼幾個看的真的想吐槽一下島國人民見識少,而且很多產業鏈出來的人物換個頭髮你根本認不出來,甚至還拿300年前網路小說用的龍傲天套路往日漫里裝,只能期待明年的老翻續集了,跑題了哈哈


瀉藥

雖然我也算圈內人員但我不知道怎麼給出這個問題的最好答案【智減中

據我所知,圈內根本不缺非常優秀的人才,而且動畫愛好者人數炒雞驚人

有可能是國內沒有給他們一個進入真正國漫創作的渠道?


預先聲明:我是純圈外人士

中國動畫為什麼至今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要談論這個話題是很複雜的。不過回顧中國動畫的歷史,或許能給我們啟發。

中國動畫肇始於上世紀20年代萬氏兄弟的探索,起初和歐美日動畫沒有兩樣,都是電影院吸引顧客和活躍氣氛的餐余小點。儘管這時的中國動畫還有諸多模仿迪士尼動畫的痕迹,但在起點上,中國動畫並不落後於如今的各大動畫強國。

而到1940年,萬氏兄弟更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創作了首部非西方國家動畫長片《鐵扇公主》,這在世界領域上也是數一數二的。《鐵扇公主》對建國後動畫的發展影響巨大,其蘊含的元素在數十年後仍然廣泛存在於上美廠作品中,如改編自中國民間故事和傳說、加入與時代相呼應的思想內涵(《鐵扇公主》中政委般的唐僧發動人民造反,《大鬧天宮》中宣揚的反抗精神、《寶蓮燈》中對傳統母慈子孝概念的改造)、使用寫意飄逸的畫風等。但這部電影的誕生卻歷經坎坷——資方撤資(因為處於戰爭時期,賣膠片比拍電影賺錢……)、日偽施壓、人才流失(走奔大後方、困守租界、避難港澳等等)……多少年後,萬籟鳴老先生撰寫創作感談時,坦言當時的創作環境讓自己絕望。

建國後,上海美術電影廠成立,以萬籟鳴為代表的中國動畫人迎來了自己最輝煌的時代。由於上美廠是由國家直接撥款,無後顧之憂,所以創作上可以天馬行空,不計成本地實現藝術效果。剪紙動畫、皮影動畫、水墨動畫……這些極具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都發源於此。這一期間的中國動畫,民族特色鮮明,藝術水準高,在國際上是中國學派的代表。而1964年上映的《大鬧天宮》,更是中國動畫的不朽豐碑。無論是國際影響力還是藝術價值,後來者都或多或少遜於《大鬧天宮》。而該作中的孫悟空形象,也近乎成為孫悟空形象的代表。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六十年代後期上美廠的創作暫停了。不過在國內形勢穩定後,七十年代初上美廠重新開工。這一時期的作品有明顯的政治意義,如《草原英雄小姐妹》《東海小哨兵》《小號手》等,但在藝術上還是可圈可點,為八十年代的二度繁榮提供了基礎。

八十年代是個複雜的時代。《哪吒鬧海》(1979)是上美廠第二部動畫長片,首次使用了寬銀幕模式,在技術上毫不遜色同時期歐美動畫。之後的《金猴降妖》也是一部經典之作。同時,上美廠開始嘗試TV動畫的製作(動畫系列連續劇),現今人們熟知的TV動畫如《黑貓警長》《葫蘆兄弟》《舒克與貝塔》都是這個時期的產物。但這些TV動畫已經大大落後於同期日本動畫了。到八十年代後期,市場經濟大潮席捲華夏大地,很多上美廠的基層工作人員選擇跳槽到工資更高的海外代工公司。儘管上美廠的靈魂人物尚在,但人事缺口使得上美廠再也無力製作動畫長片。但即使這樣,上美廠製作的一些動畫短片仍然大放異彩。

進入九十年代,正如一天天破敗下去的東北一般,上美廠也走了下坡路。維持上美廠的命脈——計劃經濟被一點點侵蝕。中央將撥款大頭給了新成立的央視動畫部(動畫版《西遊記》便是其大作,儘管水平不低,但全面模仿日系動畫,民族特色不再),上美廠已經不是備受寵愛的獨子了。更嚴重的是,從此上美廠要自負盈虧,這極大地阻滯了上美廠對藝術形式的探索。

到了世紀末,上美廠以《寶蓮燈》做了最後一擊。明星配音、流行歌曲、西洋配樂……上美廠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時盡量引進了時代新元素。但仍是徒勞,受當時市場限制,勉強收支持平。上美廠從此退出了中國動畫的主流舞台。之後製作的《封神榜傳奇》《我為歌狂》等只是對日本動畫的拙劣模仿之作,完全沒有自己的風格了。

由於技術上與國外存在代差,再加之浮躁的市場逐利之風,中國動畫進入了高產低質的時代,精品稀少。雖說政府採取限制海外動畫的政策保護了稚嫩的國產動畫,可所謂補貼政策卻造就了一批洗錢騙錢之作,遺毒至今。

直到網路動畫時代誕生,龐大的二次元愛好者給良心片方有了更多變現途徑。國產動畫才迎來了復甦,現在仍然處於這個復甦時期。


謝...謝邀?

慫,匿了

有錯誤,歡迎糾正

————————————————

不是專業,喜歡看罷了

國產動畫,現在比較多的...

最有爭議的熊出沒吧,不知道是不是我不太關注了

熊出沒的三觀不是很正,這個問題我是看到很多的。

相比之下,小豬佩奇中,儘管有的孩子性格不太好(比如蘇西被說成...)

但是能讓人感受到某一些溫暖的東西啊。

其實經典的老動畫還是很好看的呢,也許是時代的不同吧。

評論里的一人之下,全職高手,斗破蒼穹,這幾部現在是火的。

我本人也是全職粉,但是喜歡原著一點。

一人之下,中日合作,我的lof首頁上經常有推。沒看過,不多做點評。

全職高手,其實也是有bug,之前撕的挺厲害的,一個片段重複用。

斗破我是覺得挺毀的...

沒答到點上,樂呵樂呵吧。

希望國產能加油。


我推薦全職高手和斗破蒼穹


先問是不是 再問為什麼


整體上因為中國還未全面發展出表達自身文化價值的現代工業體系,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國家現代化的物質建設,文化產業才起步不久。

隨著觀眾水平的提高,未來很有希望做出高質量的動漫作品來滿足人們的胃口,粗製濫造的東西會逐漸消失。因為動漫的消費總量基本固定,優秀者才會吃到蛋糕,一切都需要時間。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全職高手》動畫版第二季更換製作組?
動畫《十萬個冷笑話》如何盈利?或者其可能的盈利模式是怎麼樣的?
當年限制境外動畫片在黃金時段播出的政策現如今看來究竟有沒有促進國產動畫的進步?
中國動畫這些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如何評價《全職高手》動畫第七集?

TAG:動畫 | 動畫片 | 動畫製作 | 動畫產業 | 中國動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