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加息,可能對中國股市帶來哪些影響?

本題已經收錄知乎圓桌 ? 基金投資二三事,更多「基金理財」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經常關注財經新聞的同學,肯定隔三岔五就能聽到美聯儲、耶倫的名字,一會說加息,一會又不加息,美國的一個老太太為什麼能攪動世界金融? 美聯儲加息對我大A股有何影響,咱們能有啥應對措施?

我們來說說這些。

先來看上次美聯儲加息的背景

也就是3月15日,美聯儲如期宣布加息0.25個百分點,其背景是美國經濟需求的改善。聯儲報告中對於美國經濟的定位是,前期美國消費穩步增長,投資逐步企穩,勞動力市場表現良好,通脹正在接近2%的中期目標。簡單說,就是美國需求改善,加息只是適應性調整,靴子落地後美股大漲,也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對A股有什麼影響?

簡單一句話概括的話就是——制約上行空間

不過,聯儲加息對A股的影響不能孤立分析,我們應該從流動性和需求兩方面進行討論。

首先,聯儲加息對國內流動性的影響無疑是負面的,隨之,美元資產對於逐利的資本而言,吸引力增加。國際資本可能迴流美國,全球對美元的需求增加,美元就會升值。相對應的,新興市場面臨的資金流出壓力不斷加大,將對全球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帶來巨大衝擊,會加大國內利率、匯率壓力。

But,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雖然加息印證了美國需求的好轉,但是這種需求好轉能否根本性改變我國內需求趨勢,我們還是應該謹慎看待。一方面,我國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美相互影響;另一方面,美國此輪復甦很難達到上一次的力度和規模。

所以,對大A股來說,聯儲加息對國內流動性的制約會衝擊估值,美國經濟復甦對國內需求拉動是有限的。

如何應對美聯儲加息?

中性倉位,注重消費

從4月開始,所謂的「春季躁動」就已進入尾聲,對市場也由樂觀轉為謹慎,說起來,現在的A股有點像2010 年-2011 年那會的「滯漲」壓力。其中的邏輯是利率水平居高難下,市場整體估值面臨壓力,逐步見頂的盈利增速難以對沖。所以在利率壓力有效緩解、估值安全邊際重建之前,咱們還是最好保持中性倉位,以等待更好的投資時點的到來。

結構上,更傾向於成長優於價值、消費優於周期。。。目前,周期股的部分市場預期已經兌現,市場調整屬於正常反應。而且,兩會後周期股的春季行情動力在於盈利改善預期,現在隨著PPI接近歷史高位並且環比漲幅連續回落、核心CPI的溫和上行,市場對周期股盈利改善的預期已經到達了一定時期的頂點,對通脹的擔憂開始日益上升。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消費股和成長股因此受益,尤其是消費股,業績穩定、成長性更能抗風險,在當下的市場相對確定性還是比較高的。

以上,不作為投資建議。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壓倒中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美元加息後,2008年後qe,向美國貸款進入新興市場的資金,自然是退出新興市場,迴流美國還貸。

在中國就表現為,資金外流,國內市場流動現金減少,泛濫的人民幣交還央行兌成美元離開中國。市場上人民幣的減少,必然導致人民幣標價的資產從供不應求,變為供過應求,大家都追逐股票房產等資產轉為追逐現金。

在大家都追逐資金,拋棄資產,必然結果是抬高資本價格,實際利率上升,在實際利率上升情況下,地方債中央債變成高利貸,財政收入還不夠還利息,國庫虧空,銀行壞賬。

所以現在央媽拚命印錢,增加人民幣的內生力,填補外資跑路後的貨幣供應量的缺口。

回過頭看,4萬億才是打開潘多拉之盒的罪魁禍首。美帝qe,我們印錢,美帝退出qe,我們還是要印錢,因為一開始就錯了。如果我們沒有4萬億,現在死的是美國。

中國經濟現在是滯脹,沒有通縮,應該實行的是巴西式的緊縮,為了一己私利,歪曲經濟事實,操縱政策,放縱股市,出台一人20戶刺激融資配資,檯面假惺惺打擊兩融,通過股市圈錢還債,社保在中國神車提前套現離場,匯金清倉,國有股拋售減持,可憐的是哪些4倍融資全倉中車,賠光跳樓的長沙股民。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普通人心存僥倖,還看不清整個局是怎麼設的,還不看不懂幕後主謀就是台前正氣凜然的賢君清官。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黨國的存在不是為人民謀福利,而是為dalao撈錢,而股市的存在不是給股民發紅包,而是為換地方債撈錢。

耶倫都已經暗示,今年要加息,而且只加一次,米帝是陽謀,可憐中國是自己陰自己。


歐美復甦不是太好,所以歐元貶值,美元加息也比較猶豫。

今天全球經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中國指望歐美復甦,出口好增長。歐美指望中國繼續大把印鈔票猛投鐵公基。好吧,可以把中國經濟增長當做源頭,可這樣的增長模式實在不能持續多久,房子可以蓋到沒人住,高速可以修到沒車跑,高鐵可以修到比動車還密(速度未必有動車快),然後呢?總有個頭的。所以全球經濟放緩和衰退是個趨勢,那麼美元加息就會繼續猶豫下去。

可是一旦美元加息,或者說美國經濟復甦,對中國是會雪上加霜的。

誰都不知道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其實不會有多大影響,有影響就是負面影響。A股不會有牛市,相反,趕緊逃命才是對的。2017年現金為王。


推薦閱讀:

如何解讀阿里巴巴 2014 財年 Q4 財報,都有哪些亮點?
如何看待2015年7月27日中國股市的暴跌?
有5萬存款該如何理財?
澳門賭場是如何賺錢的?
如何讓老婆有股市風險控制的意識?

TAG:股票 | 股票市場 | 金融 |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美聯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