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世界上那麼多聰明人喜歡玩金融和政治,卻不去研究基礎科學和尖端技術?

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以及社會主義都暗含著讓人類過上自由美好的生活,但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才是物質極大豐富的必經之路,可是金融股票什麼的只會讓一部分人更有錢大部分人更窮,古代再有錢的帝王也無法享受到坐飛機一天飛遍全球的便利,對金錢的追求能讓人過上相對富裕的生活,卻無法有本質的突破(古代帝王把錢都捐出來也造不出一家飛機)

巨型補充:謝謝,沒有技術變革,飛機,煉油技術,核能,手機,互聯網,生物醫學,這些政客,華爾街大亨,高級精算師都沒有可能像現在一樣更容易地一夜之間把四大行做空,空手套上幾十億美金。但這些只是數字的變化,讓一部分人享受高端生活。而這些大亨接下來想做的無非是去渣取第三世界更多的資源,勞動價值。他們手下的經理和註冊會計師只是較勁腦汁去掙一套大房子和一輛法拉利。我所惋惜的金融業的發展只是讓一部分人活的更好(有限度地更好,沒有技術發展,這些人沒有可能乘坐理論速度20000km的磁浮,musk貌似在想這個事情),而只有技術才能讓世界上的大多數百姓過的更好,就像沒有手機通訊你不可能跟幾千米之外的人通訊,而現在幾乎所有人都可以跟任何人任何時間通話。我感覺現在的人類只是在渣取albert 愛因斯坦這些神所創造的價值,不像之前一樣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都對前面的人說你看到了一部分 ,我有更廣闊的看法。而現在的物理學獎,一大半都是發現了某某粒子,發現了某某現象。我感覺我相信前面有更廣闊的技術可以去被挖掘,比如能源技術,幾百年前我們無法在黑夜裡工作,生產,而現在電能幾乎無限供應,我相信有一天,有些技術的出現,會讓我們再也不擔心能源問題,而只有擺脫了基本生存需求的人們,才更有動力進行創造研究類的工作。我一直問過一個問題,其實你們在小時候對世界保持好奇的時候,也問過:宇宙的目的是什麼?人的目的是什麼?我想人不應該呆在這地球搖籃,應該出去,去研究發現真正的宇宙,也許深處的地方連物理定律都不一樣,連數學定律都不一樣,這可能是宇宙創造我們的目的之一。地球上比我們生活更衣食無憂的人也不會去考慮自然規律,物理本質之類的命題,這些命題對他們的吸引力還不如性,酒,跑車來的刺激,因為這些刺激相對易得,而自然之美卻是如此高貴,它不稀罕人類對它諂媚殷勤。penny看sheldon覺得是個freak ,geek 就正如Sheldon看penny和 regular people覺得是低智商的猩猩一樣。大家都認為自己追求的是正確的,我相信世界在朝前走,幾萬年前,跑得快,強壯是美的,幾千年前加入了品行,學識,而現在聰明,博學,有自己的想法變得越來越被主流接受(不要說中國,中國地域,文化,封建,集權帶來的社會走樣是非常複雜的)。我相信未來人們會更注重一個人的才華,不一定是自然科學,詩歌音樂藝術也是一種科學,而不是對金錢的迷戀。缺錢,缺生活保障才會對金融權力如此迷戀。God bless future。


好好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其實點很多的……對現有第一名的答案……我不能說對也不能說不對啊,這個答案沒有錯,不能回答樓主的問題。

其實實際情況是我們的確看到了非常非常多優秀的原理工科人才的確到了金融行業內。這個原因是非常複雜的,聽我一一道來……

首先,其實題主在如下解釋中間並沒有說政治人才的問題,我在此就不展開政治這塊了,體制內是有優秀的科學家,但是他們或者我一直不覺得他們是政治家。另外至於整個業界真正優秀的科學家是搞不了政治的,這個是題外話。

至於科學技術,它的發展不一定是極大的豐富了物質,但是肯定是更深一步的改善人民需求。但是在科學技術發明出先進產業技術之後,如何降低成本,深入改造技術,以及大面積普及卻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金融。

如果沒有金融,其實你會既沒有現在的居住條件(土地與政府類型融資);也沒有大多數的公路與鐵路(各種債券設計承銷與發行);也沒有任何用品和工具(大多數化工品的原材料石油會密切和石油貿易掛鉤,而多數公司需要保險公司對產品進行保險並且需要石油期貨進行對沖);你將也不會有品種繁複的瓜果蔬菜等等等等(各種貸款,保險再保險,風險分配與分擔………………)

所以我們需要科學技術,我們也需要金融。要提高你的物質生活,缺一不可。

其實我不覺得金融是讓一部分人更有錢大部分人更窮。其實經濟結構中永遠都是一部分人有錢大部分人更窮,28法則理論。至於帝王無法享受坐飛機這個我只能說當時科技結構不到那種水準,造飛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多產業鏈條聯合的活動,當然其中每個部分都有金融的存在。

那麼為什麼會覺得優秀的科學家和發明創造人員到了金融行業呢…………

……………………………………………………下面是回答………………………………………………

1: High Pay。現在的學生大部分背負著高額的Student Loan,需要儘快還清天價的學生貸款,會讓他們暫時中止或者轉移原來的目標。這樣會阻擋原來的部分繼續Phd或者研究的學生會轉向於豐厚回報的金融機構。

2:現在傳統行業,特指第一第二產業真的不好做。在現今的經濟結構和之下,傳統的,能進行創業的行業,如果沒有特定的資源,真的很難。第一第二產業都有巨頭把持,上下游滲透,形成壟斷,大部分研究成果是實驗室出來的,即使個人出來往往也被快速收購。巨頭會通過法令,專利,稅收,工商制度等一系列方法控制新入行者或者顛覆者的存在與進入。往日的好日子已經不復返了。而由於金融危機,本來應該擁有著充裕的研究經費的公司都受到了打擊。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就業率水平。兩個行業經濟水平相差太大。

3:巨人越來越高。在以前的研究成果出的門檻會比現在略低。為什麼?因為以前的科技不發達,所有的研究都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現在巨人實在是非常的高,所以能出新的成果是非常不容易的,並且…………

4:並不是研究成果一出來就直接有經濟收益的,而我們現在剛經歷過了一個不好的經濟大環境。所以很多公司削減了研究經費,研究設備和研究人員……但是……

5:金融行業研究的成果直接轉化比普通行業快的多。我任何一個演算法或者模型的改動直接就可以很快的驗證出來。在一些需要詳細做研究模擬並且驗算的成果也會儘快的,分階段的做出,這對科研人員的鼓勵是非常大的。

6:科研人員自身的原因。他們往往會簽署同行業反對競爭條款,所以他們從一些重要的Lab中間跳出後會選金融。同樣也存在金融行業中。我有兩個朋友簽署了競爭條款後去了Lab。還有一些其他的林林總總的原因……

7:這與社會地位其實沒什麼關係,至少我所處的環境是。原來的金融行業是比較少的依靠科學技術的,更多是純粹的banker skill以及一些其他的說不清楚到不明白的原因。但是我不得不說,整個金融市場(不是IBD或者商業銀行那塊)是融合了物理與行為學等物的一個綜合體……有的科學家來做是因為收入,有的來做是因為實踐,有的來做是想來探索和開發等等等等……

…………………………………………………………說兩句題外話…………………………………………

以前的策略組曾經非常認真的討論過這個問題,因為現在的結構其實是扭曲的。原因很簡單,金融業是第三產業,服務業的根本是為第一和第二產業服務的。但是現在的情況有一些過度的扭曲,第三產業在某種程度上透支著第一和第二產業。我們經歷了數次科技革命以後再出新成果其實非常不容易了,但是請大家相信,現在微微有新的科技發明和改變性質的技術產生,這樣會把現在的結構扭轉回。投資類金融業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

當年開完會在樓下時,老闆跟我們說,想想我們現在這一代,最聰明的人不是在想方設法讓別人多點兩次網頁上的廣告,就是在絞盡腦汁為市場增加流動性。我們現在應該等待,會有新東西出來,不用太疑惑悲觀和失望,會好起來的。


我原來想做物理的,本科讀了4年發現我太笨了。

尖端科學是天才做的,聰明人做不了。


曾經有一段時間,歐洲有錢有文化有志向的青年紳士們都喜歡搞科學。數學好的做數學和物理,動手能力強的做發明弄化學,身體好的出去找化石。大家紛紛弄到用自己名字命名的物理單位或者定理,或者某化合物合成方法,或某二級學科創始人,最不濟做成了博物學家,也弄到自己發現的新物種若干。

代表人物?翻翻18到19世紀科學史即可。

到了現在,你會發現,例如higgs粒子被發現之類的成果都是幾十萬科研人員的工作成果,如果登報表揚,最多只能表揚那幾個領頭的boss。就像人們記住鄭和,不會記住鄭和的船員一樣。

領頭的boss其實不太管具體工作了,他們做的是行政的工作,就是題主鄙視的工作。

在不需要組團的科研方向,例如數學,即使你成為頂級科學家,你的成果也不過是在某細分領域的大廈里加了一塊大點的磚。如果科學大廈類比淘寶的話,現在的科學個體戶們不僅進不了淘寶首頁,連長尾詞的第一位都不一定進去。

18到19世紀可是只要你肯鑽研就能刷出五皇冠來啊…


好吧,作為一個剛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突然很想回答一下這一題,其實本身自己並非名校畢業,自己很是羨慕top10畢業的學生的哈,畢竟覺得所感受到的人文氣氛以及學術氛圍與普通高校學生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以上是題外話了,回到作者的問題上來?

首先,我想說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質和作用所決定的。

現代經濟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發達的貨幣信用經濟或金融經濟,它的運行表現為價值流導向實物流,貨幣資金運動導向物質資源運動。

金融運行得正常有效,則貨幣資金的籌集、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社會資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對國民經濟走向良性循環所起的作用也就明顯。

其實可以試想一下金融對於人類社會進步,物質文明發展也是起到的不可小覷的作用。

假如現在仍然是物物交換時代,或者是金本位時代,可以想想那麼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不便利。

說回到為什麼聰明人喜歡做金融行業?

首先,人在社會上生存,確實需要賺錢,而金融行業無疑來說是待遇與薪酬最優質的行業了。

其次,金融背後的本質是一個又一個的數學模型在支撐,其實我覺得做這一行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不同於其他行業,重複的勞動,就像小波講的不是?人活在世界上無非是想遇到些有趣兒的人,經歷一些有趣的事,如果工作是為了賺錢,那我還是希望找些有趣的事情做,兩者兼得,何樂而不為呢?

然後就想說說為什麼聰明人不做科研的問題呢,其實這個問題我也想過很久,舉個例子來說吧,我從開始學高數的時候就在思考為什麼這些定理怎麼就沒一個中國人命名的呢,難道是國人不聰明么?我想說我的想法是,不是,不是國人不聰明,而是我們長久的教育體制壓制了創新思維的發展。

之所以說上面一些話的原因是想說明現在科研的不受重視,教育的不受重視,學院的教授們不願意為本科生上課,各個如何在xx知名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而不是專心科研以及教學,中國的大學有點變了味兒,其實這也是一個真實寫照,搞科研的不受重視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如今社會人開始變的浮躁,不願意靜下心來專心科研,恨不得一年研究獲諾貝爾,之後享譽世界?

所以沉下心來,不斷學習,學無止境呀(也是告誡與鞭策自己,嘻嘻)

希望如果真的想要做科研的同學們一定要堅持當初的夢想呀,小時候不好多人說長大了要當科學家么,怎麼長大都變心了么。我好像又離題了,只是想說的是從事金融政治確實能帶來很多的收益與高品質的生活,但是,不論選擇什麼也好,遵循自己內心想要的才是最真的,任何選擇都沒有貴賤之分,當然是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


或許是你不知道那些研究基礎科學和尖端技術的人有多聰明。再者有聰明人去研究政治經濟也很好呀,怕的就是蠢人去搞政經。

如果沒有一個相對合理科學的社會制度(這就得靠政治和經濟等人文知識的人來做),即便水稻畝產萬斤分配不公,照樣有人會餓死。即便開發更多的能源,也不能滿足人類的貪婪。即便消滅了物質上的匱乏,卻不能保證人類在精神上的富足。這些東西是科技解決不了的。

打個比方說明政經人士的重要性。自然科學研究者相當於造出了一把「」,這相對於「石器」是個本質進步,而人文方面的人(比如政經人士)卻能影響甚至決定這把「刀」到底是用來「做菜」造福人類的方面比較多還是「殺人」來危害人類的方面比較多。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相輔想成,並無高下貴賤之分。

誠如你所說,沒有科技進步,人們永遠不能坐上飛機環遊世界可是如果沒有好的社會制度,那麼即便有了飛機,只有國王能坐,而與普羅大眾無關。

人畢竟是社會性的動物,政治經濟當然很重要。某些問題是由「」產生的,也只有研究人的科學(比如政治、經濟)才能能去解決。政治經濟異常複雜,所以才需要聰明人去搞政治經濟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樓主補充的現在才看到,我也覺得所說的「金融」在一個過高的位置了。這是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吧。


我只想提兩點。

首先這個說法」 可是金融股票什麼的只會讓一部分人更有錢大部分人更窮 「是錯誤的。金融股票實際上是」讓有錢的人更有錢,同時讓大部分人更有錢,只不過這個差距加大了「。很多人認為金融股票導致的」貧富差距「是一個蛋糕大小不變,一個人越切越大,一個人越分越少。實際情況是,金融股票讓這個蛋糕越來越大,一個人越切越大,另一個人越分越少。我認為後一種情況比前一種情況要好。

輝格的《自私的皮球》中有對金融行為進行解說,我推薦題主看一看。總之,金融行為是一種對風險的再分配。有風險自然有收益,高風險帶來高收益,這個基本原則是不變的。為了能將風險與收益調配到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商人們發明了各種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創新方法。也許這些金融創新的目的是為發明者帶來各種財富,但從結果上看,它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你能想像哪家公司的會計不採用複式記賬嗎?如果這家公司想健康發展的話。同樣,股票的發明是公司擺脫了小工坊發展,看看你身邊的物品,比如手上的手機,這應該是某家上市公司的產品吧?

第二個謬誤是這句」對金錢的追求能讓人過上相對富裕的生活,卻無法有本質的突破(古代帝王把錢都捐出來也造不出一家飛機「。我知道,很多人將航空事業的停滯歸咎於商業過度發展,因為航空產業無法帶來商業利益——看似如此。但我要提醒一點,目前絕大多數國家的航空事業是由政府主導、脫離商業的。當商業進入航空業的時候——請題主看看這篇吧Space X:矽谷精神的商用航天傳奇_IT新聞。

埋頭做科研的確有必要,但如果科研成果爛在家中,則毫無意義可言。如果推動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答案還是商業,是的,可能還包括題主看不起的」金融股票「。Facebook還得上市呢,我說的是吧?

希望能幫題主解除心中疑惑。


在中國,社會制度不支持。你好不容易發明一東西,第二天就盜版了,估計打死你也不願去發明創造了吧。你發表一篇論文,領導署第一作者,你署第二。你罵人的心都有了吧?

所以,在中國,那個做大蛋糕的人,自古就不被看重。既沒有巨大利益報償,也沒有制度保障。他的所有努力,可以被輕易奪去。贏者通吃的社會,出於恐懼,害怕被欺負,每個人都想去得到分蛋糕的特權,這樣自己就可以分的最多,他們利用別人人性的弱點來取勝。但是蛋糕無論怎麼分,蛋糕的總量不會增加。一個蛋糕,你多一塊,我就必然少一塊,你多咬一口,我絕對少吃一口。於是,與人斗,互相爭奪生存權,成為了一切。

但是,最好的辦法是做大蛋糕,是創新。某種程度,現代普通人的生活水準比古代皇帝都要高。我們出行有汽車火車飛機,有空調,有電視機,電腦。皇帝儘管可以命令無數人,他可以建冰庫,看歌舞,但是他出行還是只能坐馬車。他改變不了地理的距離。因為科技,無數古人拚死爭奪權力帶來的享受,現代一個普通人都可以享受到。並且,還不用整天擔心有人叛變搶走。

這一切的改變,都是技術引發的。通過政治、金融是可以改變自己和周圍人的生存狀況,但卻無法提高人類整體的生活水平。科學技術可以。所以好的社會應該把最聰明的人推向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上去。但是中國社會缺乏遠見,還做不到這點。

中國社會不僅缺乏遠見,有時候連很簡單的事情都處理不好。如扶老太太。儘管每個人都有善心,社會也大力鼓勵學雷鋒,創建和諧社會,但是出了扶老太太反被訛詐的「彭宇案」後,如今,估計沒幾個人敢獨自扶老太太了吧?這就叫社會制度是否支持。現在的紅十字會亦如是此。08年我的同學出於愛國熱情會到處募捐,慷慨解囊。如今,我周圍捐錢的人寥寥。社會制度不支持,拳拳愛國之心就這樣敗壞了。

在美國,原因是智商不夠。

智商夠的比爾·蓋茨的夢想是當科學家。起碼他知道當科學家的難度比商人大。

我希望過一百年,中國人也能在人類文明上對世界有更多貢獻。能提高人類整體的福利。


最近心情很不好……看到這個問題覺得很合適回答……

每天在知乎上面回答問題,特別是心情不好的時候,就試圖回答一些過去七八年每天在看、在學、在討論的話題——這樣在知乎上覺得能找到一些自己,自己的空間。

就在今天,看到了這家海外央企在做預算,在財務室裡面真心看到了這家中國公司在做cash flow statement...真的是我學的那些CF~,而不是內陸的「借方」「貸方」遊戲(一個會計老師說過,借貸本是一回事,摳字遊戲不叫會計)。可想那份小自信不?

我真的能看到這家公司裡面CF的問題:a,壞賬;b,沒計劃;c,虧錢,外加還不想改變現狀——如何從一個CF裡面看到這些問題?我想很多很多很多題主所謂那些「學金融」的能回答好多原因。我看到的,甚至CF必備項目都沒有。Depreciation/AmortizationDepletion都沒有的工程公司……Net cash from discontinued operations為零也不列的investments(準確說是沒有投資項的CF)……Net change in cash equivalents沒有總和的項目部門……看到這裡,我就能預言Financial activities項目甚至胡七八糟~~

什麼是預算?為什麼要做預算?什麼叫做回歸?為什麼要遵循預算案?赤字說明什麼?……

但是你知道嗎?看到這一切的時候,作為一個被罵得狗血淋頭、不被允許回國、囧、成為全公司笑話和故事的小盆友只能記在心裡,裝傻……

好了,說道這裡。反問題主,為什麼我們需要金融?為什麼需要財務管理?為什麼需要虛擬經濟人才?

再反問,如果沒有這些人,一間公司會成為什麼?

公司的形成,還有殖民地、工業發展可以說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沒有VC,就沒有英特爾、微軟、甲骨文、谷歌……

沒有企業,就沒有MIT的繁榮;就沒有哈佛的富有;就沒有斯坦福的華美圖書館~~~

而沒有這些東京大學、京都藝術、北海道、琦玉、名古屋工業大學,就沒有今天的豐田、索尼。

沒有虛擬經濟,就沒有繁華的企業。沒有經濟效益就沒有尖端大學。

回到開篇,沒有競爭就不會有發展。如果沒有這些題主所謂的虛擬,就會像今天中國與歐美的差距一樣。就像私企與國企的區別一樣。就像「有自己的專註」那份謙虛VS「三分鐘熱度」覺得什麼都很簡單一樣。

虛擬、實業、競爭,缺乏一樣社會都無法進步。

P.S. 我知道我還年輕...我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閉嘴、學習、謙虛……


老實說,某種程度我也支持樓主的觀點,從整個人類發展的高度,最聰明的人就應該去做最能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事情,自然是科學技術(想一下飛機,手機,計算機,互聯網等對人類社會的推動吧),而不是糾結於怎麼把有限的蛋糕分公平一點,甚至把聰明用在各種形式的內耗上。但是,應該是一回事,能不能吸引最聰明的人去干是另一回事,這有兩個前提,一是最聰明的人投身科研能得到最大的回報,二是科研成果可以轉化成產品並普及。而這兩點都需要政治(完善的社會制度,良好的社會秩序)和經濟(金融,市場經濟等)等各種來保障和推動。具體有如下方面

1. 要有人(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願意投很多錢給科研---一般人不願意投

2. 科研成果出來了,不會被搶走,偷走或者抄襲---在非洲會被偷搶,而抄襲連美國也無法完全避免

3. 有成熟的產業鏈,市場環境支持科研成果的產業化

4. 怎樣讓整個產業鏈認可科研成果的真正價值?------大家都很辛苦,憑啥科研的拿那麼多?即使在美國,也不是科研的人拿最多吧,那憑啥能吸引最聰明的人去干呢?

5. 搞科研最能吸引美女嗎?這個是很重要的。而哪怕在美國,答案恐怕也是否定的。怎樣讓成天與各種理論公式代碼打交道的人保持人格魅力和社交能力是個問題,或者至少讓大家覺得呆和無趣的人也很萌(美劇《生活大爆炸》是一種很好的嘗試)

6。。。

以上各點都不是理所當然,目前沒有一個地方完全實現了。而要完全實現同樣需要最聰明的人,去投身各行各業,包括政治,經濟金融,文化藝術(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寫的不錯,美劇《生活大爆炸》拍的更好)等等。

我再舉點例子吧。

施樂實驗室(Xerox Lab)誕生了包括個人電腦、乙太網、激光印表機、圖形用戶界面(GUI)等等各種革命性的技術,發大財的卻是微軟和蘋果公司,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同樣牛叉無比的貝爾實驗室也是命運多舛,具體可以網上搜索


深度懷疑題主是一位理聰。

先不回答問題,先說問題。

第一、如果沒有足夠多的聰明人投身科研,你覺得每年出現的新興科技成果是誰搗鼓出來的?表告訴我能幹出這些的人只是因為勤勉而非天資聰穎。我相信資質一般的人做不出最前沿的研究。

第二、為什麼要把金融和政治與科研對立?科研是造福人類,而前者就不是?

第三、讓我用一種最庸俗的思維模式來回答題主的問題。假定題主暗示的預設「基礎科學和尖端技術的研究比金融和政治對人類貢獻更大」是成立的,注意這個預設的目的點是「對人類貢獻更大」。而「聰明」我姑且理解為智商高吧,高智商不等於高風亮節。憑什麼要求一個聰明人的價值選擇非以「對人類貢獻」而非「自身物質和精神需求的滿足」為目標點?如果從工具理性和現實情況出發,金融和政治在自身物質需求的滿足上顯然要比從事科技研究更容易達成。至於精神需求,哪怕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從事科研,也未必意味著能夠取得相應成就;而相比較來說,在金融和政治層面,智商足夠高(當然情商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會使他們的成功更有保障一些。哪怕是討論「造福人類」這個議題,在取得金融和政治領域成功後,仍然可以在此方面有所實現,並且某種意義上可能會比科技領域的成果帶來的影響更為直接。既然如此,科研在與金融政治工作比,於公於私都並不佔優勢,憑什麼要求一個聰明人非選擇科研?

第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和傾向,有些只是本能,沒有理性原因的。哪怕是一個智商高的人,他的選擇也未必是純粹理性選擇。我就見到過不少智商極高的人,根本對任何事業都無所企求,只是想自說自話地沉浸於自己的世界,對這些人,題主見到了恐怕要生氣了吧?(別說題主,我見了都先吃蘿蔔淡操心地惋惜,但人家自己選的,並樂在其中,你沒什麼可說)

最後,我妄猜一下lz題目的緣起可能是從當前的社會現象中得出了有些悲觀的結論。其實大可不必,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乾的事情」和「想乾的事情」,你非要拉一個你認為「適合做科研」但「想做金融」的聰明人從事基礎科學,他也無心做出成績,最後說不定繞了彎路還是回歸自己念想的領域。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吧,情況沒那麼糟糕。


我覺得很多跳出來說偽命題的朋友,和那個沒少跟我罵戰的說什麼德先生在賽先生前的傻逼,都是沒仔細去分析思考就直接回答的,也就是說,其實這個題主觀察到的是一定程度上的真相,只不過描述有些極端了。政治金融是純粹智商的比拼,而從事科學研究顯然要面臨特別多的客觀條件的限制,這對於某些渴望power和成就感的人來說掣肘太多,很可能無法充分發揮智力。但這種功利化的實用主義自私心態,也是讓我非常失望的現象。

對於像我這樣對未來充滿信念認定人類科技的進步早晚會解決地球上的大部分現有問題的科學樂觀分子來說,80年代到2012年人類科技進步的速度是非常不讓人滿意的,甚至讓人泄氣的,我們感覺自己距離star trek描述的未來高度和諧的銀河系還特別的遠甚至感覺不到能夠實現的可能性,要知道,在里根時代之前,全世界人對人類的未來都是充滿樂觀的。

那麼大家現在回頭看看,除了互聯網之外,90年代到今天還有多少值得一提的重大技術飛躍,還有就是互聯網本身到底是個什麼,歸根結底,互聯網是不是只是一個溝通渠道,不是像載人航天、登陸月球這樣人類科技質的飛躍。

具體原因第一段末尾稍微說了一下,詳細分析回頭再寫。


自邀

樓主你好,我曾無數次地想過這個問題,並且現在仍時常有這樣的困擾。我常覺得很多事情是沒什麼意義的。如你所言:宇宙那麼宏大,為何人類老是糾結於這些從大角度看來是雞毛蒜皮的事情,而不是去做那些真正能讓人類整體進步的事情呢?

對此,你有一個想法:「如果人類能夠像我所想的那樣,把資源集中於基礎科學和尖端科學這些有價值的領域,那就美了。因為只有科學(轉化成實際)才能解決人類面對的問題。」

說的沒錯,發現宇宙間未知的規律並加以運用確實能提高人類的生存能力。但你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什麼樣的社會形態有利於整體科技水平的發展,如何去改進當前的社會形態以促進整體科技水平的發展?自然,擁有一個能幫助科技更好發展的社會文明是人類渴望的事情,正如我們希望製造出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一樣;但你不能因為我們最終需要接近光速的飛船,就認為當前的慢速飛船全無用處;更何況,對慢速飛船的否定對於製造光速飛船一點幫助都沒有,毫無幫助。

接下來,我會解釋為什麼我們當前處在慢速飛船社會階段,以及你怎樣為讓它更快一點做出貢獻。

身為新任的全人類大統領,我所肩負的使命就是儘可能地加快人類的科技發展,以達到終極目的——增強人類的整體生存力。那麼從何著手呢?面對著這個任務我犯了難。實際上,我並不知道如何才算是促進了科學的發展,我也不知道我進行的措施會使人類科技發展更快,還是使它減慢,我沒有對照的標準。即使是最簡單的措施如設立巨額獎金獎勵攻克某些科學難題的人,其效果是否有益都不明了。巨額獎金的誘惑會使「民科」的產量上升,他們並不具備相應的能力而從事對相關問題的研究,使得他們不能從事更「低端」但能增加社會效益的生產活動,導致整體社會效能的下降。而大量的事實證明,金錢激勵只能使人在需要低智力的活動中更賣力,而不能增進高智力活動的效率。而且鼓勵社會的整體科學熱情看起來對加速科技發展也沒有什麼作用:科學發展觀的標語到處是,但科學的人不必教,不科學的人還是不科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一百萬個臭皮匠也比不過一個諸葛亮,「人月神話」在這兒完全失效。那麼或許我可以考慮加強對「不科學行為」的管控?比如如果修建豪宅對於人類的科學發展而言沒有用途的話,我就禁止修豪宅?可是一個聲音告訴我:禁止表現愚蠢並不能導致智慧,即使禁止他們做「不科學的」行為後我也還需讓他們做出「更科學」的行為才能增進人類的科技發展。那麼,大力興辦科學教育班?但是誰來當老師呢?我得找到科學素養足夠的老師,才能教出科學素養好的學生啊。怎樣才能讓這種尖端人才更多呢?忽然間,我腦袋裡靈光一閃:有了答案:

* 人的思考是逐漸深化的,它進行思考所依賴的知識來自於人類共同知識庫以及對自然的觀察。

* 因為人類共同知識庫遠大於單個的人腦知識容量,所以沒有一個單個的人類個體能知道清晰地知道能控制人類發展前進的具體細節步驟。簡而言之,人類群體的發展軌跡對於單個的人類而言是不可知的。

* 真正的科學家是無法完全用知識灌輸的方法教育出來的,他們更多地是自我培養的。創造需要失控。

* 培養智能人類的關鍵是在於改善培育智能的環境,智能生長環境由人類共同知識庫、當前存活的智能人類、整體的社會文明共同構成。而智能人類的培養基數由全體人類的總數構成。當智能生長環境恆定時,培養基數越大,培養出來的智能人類越多。

* 整體社會文明主要包括普通人類的生活條件以及他們接近智能的條件。由於各種技術的普及,這兩類條件都在改善。

* 智能人類實際上是在智能生長環境中通過進化和競爭自主產生的。

* 研究自然界規律的是智能人類,研究人類社會規律的同樣是智能人類,政治家、金融家、企業家實際上是社會科學領域的實驗科學家,他們嘗試用前一類科學家的發現來提升人類的整體發展水平。

* 樓主所說的毫無技術含量的修房子以及其他的一些金融活動,實際上就是人類社會自主優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必然是有缺陷的,但就我們觀測到的生命世界規律而言,只要有用,缺陷是可以接受的。

* 我們所觀察到的地球生命具有擴張性,新技術發展後,可容忍更多的人類生存時,生命就會發展。在過去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人類的人口總數翻了四番。

* 人類進化和發展是不均衡的,人類整體的智能發展模式更偏重於智能人類總數的上升而非智能人類比例的上升。普通人類為有組織的智能人類所利用。

* 普通人類對於智能人類而言的作用是:1.提供各類服務,比如修建製造原子彈的工廠,科學家們可沒那麼多才多藝。2.他們是孕育新一代智能人類的培養基。

* 現代人類社會的基石是物品和服務的人際間交換,我們彼此依賴而生存。我們學習提供他人所欲之物,也不乏有人用詭計去控制他人的慾望。雖然後者看起來殘忍。但我知道,這是進化的考驗。

* 對於普通人類而言,若你想為人類的科技進步做點貢獻的話。先嘗試成為一個智能人類吧。去吧,沒有什麼在阻止你。


樓主能說出至少一個近10年來在基礎科學和尖端科技上取得成就的科學家名字不?至少你給我說一個5年內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名字?別搜索,諒你說不出來。

並不是聰明人不研究科技,只是普羅大眾感興趣的東西是房子票子面子,所以只關注和知道金融和政治界知名人士——而已。


各個行業都有聰明人。

聰明的人可能只善於一方面的東西,比如科學,比如金融,有時候不一定互通。

研究科學可能不一定帶來好的結果,但金融和政治可能比較立竿見影,相對來說付出和收穫的比例不一樣。

最後,科學不一定是唯一給人類帶來貢獻的東西,它的貢獻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中也並非是最大的,不要神化科學,理科生最容易陷入這個思維定勢,雖然我也是學理科的。


「智慧」不是從「讀書」得來的,而是從了解「人」得來的——霍布斯


金融和政治,是和人玩;

基礎科學和尖端技術,是和自然玩,和物玩。

哪一個比較好玩呢?

為什麼聰明的人要有那樣崇高的理想呢?就想玩讓自己高興的不行么?


因為科學不會受騙。

而他們絕不會蠢到去找更聰明的人做對手。


縱觀論述,都是在闡述政商與科學的剛性利弊,我想從人性上著眼。為政者,揮斥方遒,小則施政一方,大則變法改革,主宰江山海雨天風獨往來。為商者,機會與心計並重,領馭眾工,辨貴賤 調餘缺 度遠近,披荊斬棘直至四方之極。而搞科學,樂趣與辛苦共存,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但若遇不肖領導者,不但有排擠之禍,更難以有作為,縱性廉直介立,仍身若似浮萍。從正面角度出發,倘若一個聰明人,大聰明人,一個有才幹與氣魄的大聰明人,想要國家昌盛民安樂並且有才幹與氣魄的大聰明人,是會去淌身若浮萍的理工橋,還是去走繼往開來政經路?在換個角度,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口號30年前就喊了,沒錯,馬寅初周培源陳國達這些科學家都具有偉大人格,讓我深感自己的渺小,並且影響著我,但是問問老百姓,有周杰倫的演唱會,有王石的經濟座談會,跟袁隆平的報告會,讓他們選的話,會去看哪個?有些蕭索,這是個笑貧不笑娼的時代,科學家總歸會有人記得的。唉,用我現在聽得歌中的一句歌詞做結尾吧,數英雄 論成敗 古今誰能說明白


這裡從「經濟人」角度解讀這個問題:所謂「經濟人」是指經濟學中的最基本原則,即一個理智的人通常更為利己而非利他。

首先,大家可以參考自然界的動物群體:每個狼群或者猩猩社會等等都有alpha,同樣人類社會也有首領,以此決定金字塔結構的權力及資源分配;拋開政治正確性不談,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權利似乎是一種合理的常態。

在這個假定下,我們就很好理解以下事實:

不同的社會中有不同的權力爭奪法則,排除歷史繼承原因,簡單地說,現代社會趨向於智力競爭來獲取權力,因此一大批智力在普通人標準以上的人會投身金融/政治領域,而非更為利他的科技領域。畢竟觀察一下各行業的頂尖人物就不難發現政經領域的頂尖人物所獲得的權力遠大於科研領域的頂尖人物。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基礎科學領域活躍著的有成就的研究人員,其平均智力還是高於政經領域的代表人物,有一部分也確實不適合從事政治金融等工作。解釋如下:

將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分析,那麼人類智力大致類同於正態分布--我們按智力從高到低定為標準1至標準9(即智商最低的那一類人是標準1,最高的那一類人是標準9)。心理學上有一個研究結果,智力標準較低的人會對標準較高的人失去情感認同,標準較高的人會對標準較低的人失去能力認同--通俗地說,就是,智力較低的人會不喜歡智力較高的人做朋友,而智力較高的人會不喜歡跟智力低的人一起工作。標準9的人從人口分布看遠遠小於標準7和標準8(統計學上的鐘型曲線),這種情況下他們樂於與之共事的人遠遠小於標準7/標準8;而標準7/標準8也並不樂於與標準9交友。這樣一來,更為注重人際交往並且參與人數也更多的政治金融行業中,標準7標準8會佔很大比例,那麼標準9會被不自覺地排斥在外,因為標準9與標準7標準8之間並不能良好共情。在權力爭奪中,反而是聰明但並非絕頂聰明的標準7標準8佔據主導優勢。與此相應,標準9更能勝任更為精確,所需人數也更少的科技研究工作--畢竟,還有大量的標準1~標準6過著被標準7和標準8所主導的政治和金融所管理,且與標準9不那麼相干的生活--每個國家又需要多少標準9設計的火箭呢?相比和標準7標準8共事,標準9也更為樂意和其他標準9一起參與與他們的智力匹配的研究工作。

所以總結一下就是,在權力的爭奪中,標準7標準8由於人數上的優勢佔據了政治金融行業,標準9由於無法被標準7標準8信任而被排斥於政治金融外,從事他們更樂於展現智力能力的科技行業。但在智力能力相當被看重的今天,他們作為一個群體並不會過於落魄,畢竟從長期來看其實是他們推動著社會發展,而非標準7標準8。但由於標準7標準8對權力的掌握,他們屬於「統治者中的被統治者(此語為1960年代法國革命時期法國左派知識分子提出--也許是阿爾都塞說的?我忘了。。)」。

但權力競賽一直沒有停止過,各位可以把近幾年互聯網的興起看成科技界對政治經濟界的一個權力分散吧,特別是這幾年,話語權在社交網路的作用下更為分散,這也推動了政治金融的深刻變革。譬如fb引發的阿拉伯之春,淘寶網對商業的影響,計算機對股票交易速度和股市信息披露的影響,投行業務老派的關係交易不復存在,基金律所紛紛在網上開設業務等等,其實更多造福的是標準1~標準6的屌?絲群體啊!

大家記得歌德筆下的浮士德吧?其實人家標準9追求的是像浮士德那樣擁有永恆真理的權力,不過那是另外一個更玄更非正統的話題了。


你只認識到科學的作用,沒意識到經濟學的作用,可以多看一些經濟學類的書,不用解釋,像你這樣的理性之上主義我是一眼就看出來的


推薦閱讀:

直銷銀行開戶哪家更快捷方便?
銀行為什麼要開展個人貸款業務?
商業銀行與農商銀行的區別?及其待遇差別怎麼樣?
金融行業最重要的是計算機數學和金融知識這三方面嗎?
金融和實體經濟有怎樣的關聯性?

TAG:政治 | 社會 | 金融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