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個人如果心存惡念,但沒有任何惡行,那這個人是惡人還是善人?


想說2點。

1.這個世界上沒有「善人」、「惡人」之分;只有「做壞事的人」和「做善事的人」之分。

前者形而上學;後者辨證。

2.更何況,沒有「任何」惡行,怎麼確定他「心存惡念」?

行為是思想的載體,題主貌似搞反了。


雖然這是個怪問題,但其實涉及到了倫理學討論動機和結果的意義,很多倫理學沒有去追問和解釋我們為什麼要討論動機,為什麼要討論結果,討論的意義在哪裡。

-

2013.9.26 更新一段

因為 @羅心澄 質疑了一下我最初的分析,我覺得主要是我沿用了題主使用的像善惡、惡行這樣的概念造成的。現在我嘗試使用我自己的概念來說明一下。

我認為題主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如果僅有動機而沒有實際行動,那麼沒有付諸行動的動機是否足以讓我們去評價這個人,又應該怎樣去評價他。

我的看法如下:

首先需要明確我們做道德評價(比如日常所說的善惡)的意義或目的並不在扣帽子、貼標籤而已,我們做道德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判斷怎樣跟他相處,跟他相處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最終目的是為人與人的交往提供依據。

然後我們再來看「沒有付諸行動的動機」對我們而言有怎樣的意義,「沒有付諸行動的動機」會不會對其他人造成影響,我們又能不能通過「沒有付諸行動的動機」了解些什麼。

「沒有付諸行動的動機」的確因為沒有實際行動而和有實際行動的情況區別開來。我只是想下毒和真正下了毒對人的傷害肯定是不同的。但是,如果你下毒的動機被別人知道了(暫且不論怎麼被知道的),被知道的動機即使沒有付諸行動同樣也會造成影響,這是很容易理解的。比如 A 在聚會中聽到 B 說「等會兒我們把 A 送回家吧,晚上不安全」,就算後來因為別的原因沒有這麼做,A 也會因為聽到 B 的話而感到關心,進而影響 A 對 B 的印象。被知道的動機會產生影響是常有的事,無論好的影響、壞的影響。

(臨時有事,改日再續)

2013.10.3 繼續

剛剛討論的情況是:有動機,被人知道了,但沒有實際行動。

接下來要討論的是:有動機,沒有人知道,也沒有實際行動。

如果既沒有人知道,也沒有實際行動,那麼這個動機好像就沒有給任何人帶來實際影響。並且由於動機不為人知,要評價這個有不為人知動機的人,就只能站在一個超越者的角度(類似上帝的視角)來評價。

如果我們設定這個人永遠都不會把自己傷害他人的念頭付諸行動,他的這些念頭也永遠不會被人知道。那麼,其他人至少並不會受到傷害,頂多對他不會那麼有好感(如果那些惡念會影響他與旁人的正常交往,儘管這種影響沒有到將惡念直接實施從而傷害他人的地步)。

如果我們設定這個人只是至今為止沒有將傷害他人的念頭付諸行動,那就要去考慮至今為止他沒有行動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自律」,那可能這個人跟大家也沒太多區別,只是想法多了些。如果是「膽小」,一直不敢走出第一步,那萬一他哪天跨出這一步,可能就越來越容易把他的惡念付諸行動。』

-

(原來的答案)

就這個問題來說,我覺得這需要弄明白你判斷他是「惡人」還是「善人」的目的是什麼。從這個目的來看問題就會清晰很多。

我們去判斷某一個人是善是惡,並不是單純求一個答案。我們其實是想判斷怎樣跟他相處,跟他相處是不是需要注意什麼;或者站在社會的角度,這個人該不該被控制起來(比如他是一個很容易對別人造成傷害的人)。

從純粹思想實驗的角度,假設你知道這個人一直心存惡念,但絕對不會做出惡行,永遠不會傷害到其他人;那麼跟他相處的確也不會有什麼危險。但是,當你知道他一直心存惡念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很不舒服。比如你知道這個人一直想偷窺你,但是從來不敢偷窺你,雖然你知道他絕對不敢這樣做,但是你心裡還是會不舒服。傷害並不一定要通過行為造成,被知道的動機、被知道的想法也會給人帶來傷害。

現實點說,應該去分析為什麼這個人一直心存惡念(如果不是那種一閃而過的念頭,可能人們都會有一閃而過的「惡念」)卻沒有任何惡行,阻礙他行動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自律」,那可能這個人跟大家也沒太多區別,只是想法多了些。如果是「膽小」,一直不敢走出第一步,那萬一他哪天跨出這一步,可能就越來越容易把他的惡念付諸行動。只有思想實驗里才可以預設這個人永遠不會做惡,現實中你知道他有惡念但尚未有惡行,又怎麼判斷今後的他會怎樣做。


普通人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


以恕道而論,則惡論行,無惡行即非惡;善論心,有善心則稱善。


先有壞事,後有壞人。


人人心中都有惡念,完全心無惡念的人是不存在的。能控制住而不去施惡行就是好的。

但若只是想實施而尚未來得及實施,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已經開始做準備,還可以構成刑法上的預備犯呢。


推薦閱讀:

對於一個自認為有基本甄別謠言能力的人來說,見到別人靠喝檸檬水來治療癌症而不加阻止算是見死不救嗎?
如何評價「大多數中國人的行善,目的是要自己將來有好報,這種行善更像一種投資,一種買賣」這句話?
不讓吃狗肉就是聖母婊?
使用盜版操作系統的人有資格談版權么?
為什麼要批評浪費這種行為?浪費難道不是促進消費嗎?

TAG:道德 | 倫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