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承認粵語的 t? t?? ? 已經合併到 ts ts? s,卻不承認 n 合併到 l?

前者指相本來讀成 /s????/,而傷讀成 /?????/ 的對立,後來有人不區分了就承認這兩種音合併了(現在的 s 與 ? 則是以互補的形式出現,到了高母音的時候發成 ?,其他情況下為s)。當時的人是否已經察覺到並準備去干預這種變化呢?為什麼卻承認了這兩音的合併?

然而,現在明顯的問題是 n l 不分,k k? 不分,k? k?? 不分,? 零聲母 不分等,將來有一天會不會承認這些音(或者其中一部分)合併呢?


因為廣州粵語中這兩個音的合流發生得比較早,遠早於n l合流、k kw合流、?脫落等等。拼音方案的成立和採用一般都會有點滯後,且一種語音變化從「懶音」到被接受都會有一個時間差,所以二十世紀早中期的耶魯、粵語羅馬字、廣拼、MW式等等都仍將t? t?? ?和ts ts? s分開。(就像普通話的尖團合流,從民國時期制定老國音到改訂新國音之間,也是吵了十幾年的。)而現在常用的粵拼、教院式是八九十年代制定的,當時t? t?? ?和ts ts? s合流已成定局,其他的仍在變化當中,且被視為不正確的「懶音」。

以後會不會被新的或者修訂過的方案承認,這很難說。持「正音」傾向的人認為通過推廣標準化、加強教育可以避免「懶音」,但其效果,以及本身能否有效實施,都是很難說的。

—————————

別總想搞個大新聞,變化是事實,並非誰不承認它就不存在,也並非誰承認了就確鑿無疑。否則到頭來只會得出類似「繁體字中華正統」之類的謬論出來。


從音系學角度來看,

一、t? t?h ?/ ts tsh s在廣州城內大多數人口中已經合併為一個音位,如題主所說,t? t?h ?只出現在高母音前,ts tsh s則出現在其他母音前,互為變體,因此可視為完成了音位上的合併。

二、ng與零聲母、kw khw與k kh在圓唇母音前的情況同「一」。

三、n在廣州城內大多數人口中更加傾向讀l,但在具體語境中(如正式發言等)仍有n的出現,l不變讀n,所以n l構成了半中和對立,n&>l的音變仍在進行中。

不過這一音變可能會被普通話的推行中斷,廣州城內的00後即使是在全廣州話的語境中仍傾向使用普通話,家長該反省。


1.kw和k, gw和g, 這兩組不可能不分。

事實上gw和kw和o搭配才會有懶音。

例如,「果」(gwo)讀成「」嗰(go)"; 「國(gwok)」讀成「角(gok)」;「光(gwong)」讀成"江(gong)"。

但是,g與gw, k與kw在其他情況下確實是對立的,而且粵語母語者會明顯感覺到不同。

搭配a: 「家(gaa)」 vs "瓜(gwaa)「;」雞(gai)"vs 」龜(gwai)「 ;「街(gaai) vs 乖(gwaai)」 。

搭配i: 「炯(gwing)」 vs 「景(ging)"; "隙(gwik)」 vis 「激(gik)"。

雖然許多人有懶音,並不區分gwo-和go-,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沒有人會把」乖「讀成」街「, 沒有人會把」君「讀成」斤「。因此gw-和g-, kw-和k-的對立不可能消失。

現在講粵語的人會有懶音,不區分gwo-與go-,kwo-與ko,而這種懶音的比例無法估計。很多年輕人雖然講話詩有懶音,但是他們會分辨哪些字是gwo-哪些是go-。還有老年人講話普遍很明顯區分gwo-和go-。因此這一組對立不能混。既然gw-本身和g-不能混,也就沒有必要把gwo-系列的字併入go-。

2. n與l。

這一組應該是最麻煩的了。香港的粵語使用者很多都已經無法區分n與l。現在香港的教育部門在教授粵語正音的時候,都是如下講法:

」粵語聲母n/l與普通話有嚴密的對應,學生可嘗試利用普通話區分粵語n與l「 (香港教育局 中學中國語文知識增益系列之粵語正音)

根據陳根雄和何杏楓2001年對中學生粵語發音的調查,「中二(中學二年級)女生n-聲母的準確度較低,到了高年級班,女生n-聲母的發音問題有很大改善。

袁家驊《漢語方言概要》:"廣州人大多數對 n 和 l 分別是很清楚的,例如"你" nei 和"李" lei,但是也有極少數人把 n 唸作 l 。」 普遍認為香港不分n/l的現象比廣州嚴重。

但是,胡永利(2007)針對廣州和香港兩地以粵語為母語的大學生進行發音調查,香港大學生區分n/l的能力比廣州大學生強。

也許以上調查結果可能不具有普遍性。但是不得不否認的是,香港的教育部門回歸後積極推行母語教學,也包括粵語廣州話的正音。教育部門希望老師教授學生粵語正音,讓學生區分n與l。

事實上在香港一些正式場合的演講,區分n與l比日常會話要明顯很多。唱歌時咬字區分n與l非常明顯。

香港的粵語教學(母語者與非母語者)強調n與l的區分。

我認為,香港粵語里的n與l短期內不會消失。隨著教育局的努力和普通話的推廣,區分n與l的問題可以有所改善。但是不得不否認香港人的日常會話里不分n與l的現象十分嚴重,未來長時間如果將n讀成l成為主流,而教育部門也不再重視這個問題,n與l可能會合併成l。有趣的是,香港人幾乎都把n-聲母字讀成l-聲母,卻沒有人把l-字讀成n-。

(題外話:成都方言不是n與l完全不分的。當搭配i和yu的時候,l和n的對立十分明顯。

成都方言可以區分「李」和「你」,也能夠區分「呂」和「女」。)

3. 零聲母和ng。

這一組比較好區分,區別比較明顯,漢字里的陰聲字是零聲母,陽聲字是ng聲母。香港人大概分兩類,年長者人普遍把零聲母讀成ng聲母,例如把「歐」讀成「ngau」, 把「澳門」讀成「ngou mun」;另一類是年輕人,他們把ng聲母讀成零聲母,例如把「銀行」讀成「an hong」, 把「牙」讀成「aa」。

在香港,將零聲母矯枉過正讀成ng的現象十分明顯。香港亞洲電視記者大多都會說「ngaa洲電視記者xxx「。在歌唱中,」愛「,」安「幾乎清一色加上ng聲母。

另外,」鉤「字正音應該是ngau。不是gau,也不是au。

粵語口語中有些辭彙懷疑來自壯語,ng與零聲母的對應存在特例。

例如,」呃(意思:騙)「的發音是Ngaak, "啱」的發音是ngaam。

我倒認為這一組的區分比以上兩組都混亂,因為怎麼讀的人都有。也有人時而零聲母時而ng聲母的。

鑒於目前語流中兩種讀法同時存在,這兩者的對立應該不會消失。而粵語審音配字型檔里已經將很多ng和零聲母的錯誤讀法採納為異讀。今後的情況如何還無法預知,在兩者都存在的情況下,只有一種成為主流的情況下對立才可能消失。

陳雄根、何杏楓 (2001). 〈香港中學生粵語發音問題研究〉,《當代華人教育學報》。

袁家驊《漢語方言概要》。

胡永利(Wu,W-L) (2007). 香港粵語和廣州粵語的語音比較分析.


這個我們還是材料說話吧。

建國初年編寫的《漢語方音字彙》:

可見,當時記載的粵語廣州話,已經合流了噝音,只剩下一組。然而我自己聽陳百強等的發音,再綜合了越秀、天河、海珠好幾個同輩人,覺得應該都是 ts tsh s,只是不碰牙齒。無論音色如何,音位只有這一套,粵拼合併有理。

你說當時有對立,那也將近一百年以前了。英屬香港時期,地圖上深圳是 Shamchun,地鐵站的石硤尾是 Shek Kip Mei,一定程度保留了音位對立的證據。老一輩確實纏/錢不同音。

至於 n / l 這個,當時截然有別,年輕人才混淆。到如今混淆也不是主流,不值得認為這個音位對立已經消失。

此外也提到了你認為的光=剛,這個也只是當時提到了一下,如今還是能區別的。當時還認為不是聲母的對立,而是韻母的對立。只是後來學界還就這個問題一直有爭論,是不是聲母本身的合口性質?如果是,為何只和部分韻母拼合?所以放在韻母上比較好解釋,那就是韻母可以選擇聲母配對,而聲母本身對立是很難解釋的……至於粵拼,那是為了簡併起見。不要把拼音當作 IPA,普通話的同一個字母也不是同一個音素呢,反之亦然。

粵拼發明的年代(1960)基本就是方音字彙的這組音系,到了 1980 年也有修訂,自然是和實際情況相吻合的。哪怕是香港那組也是 1993 年編訂,粵語的語音變遷從當時到現在並不大。切忌以今度古,何況還是個例當作普遍。

廣州話拼音方案原是中國廣東省教育部門於 1960 年公布的廣東方言拼音方案的一種,用於拼寫廣州話(標準粵語)的語音。實際上該方案的早期設置並不科學,且存在音素殘缺的問題。1980 年代,饒秉才在此方案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幅修改。現在所見的廣州話拼音方案就是經饒秉才修訂後的版本。部分目前中國大陸發行的非專業廣州話教程和字典多是採用這個拼音方案。同期發行的拼音方案還有廣東的梅縣話(屬客家話系統)、潮汕話、海南話(以上屬閩語系統)拼音方案。這個方案利用相似或不同的原理標音,以反映它們的口語方式。)

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簡稱粵拼(粵拼:jyut6 ping3)(英文:Jyutping),是由香港語言學學會於 1993 年制定的粵語羅馬化拼音方案。其制定的目的在於以一套簡單、合理、易學、易用的粵語語音轉寫方案來統一社會各界在粵語拼音使用上的混亂情況。這套方案目前得到了香港教育、電腦中文資訊處理等多方面的支持。基於粵拼的電腦中文輸入法/粵拼輸入法也發展得相當成熟,除了香港以外,台灣和日本也有使用此方案的輸入系統出售。因此該系統遂成為目前標準化程度最高也是最普遍的一種粵拼形式。


因為講話沒懶音的人多得是

香港人懶音多是因為客家潮汕移民多,受這兩種方言影響

而香港的經濟和文化地位又將懶音傳播入廣府地區

經濟欠發達的粵北粵西廣西地區,懶音沒那麼廣泛


謝邀。

  1. 維基百科裡有較多詞條(中英文)提及「精章合流」,並且還有個1950年的年份界定,卻從沒有明確說明其他幾種懶音現象是合流。

  2. 到底是什麼主體來認同簡化發音的改革?1950年(1949年那時是什麼年代,現在已經變化萬千)是誰提倡並實施了這種變革,沒人說得清。現在南方各方言處於自生自滅的境地,將來誰會牽頭承認這樣的事情?肯定不會是Le Gouvernement也不大會是廣東教育界,也不會是香港。香港學者何文匯的正音運動只在香港展開,沒有直接波及到廣東(西)粵語區,而且到現在還有人質疑並反擊他的改革。

  3. 粵語區人民誰懂那麼多音韻術語,而做「民間學術」的,誰有那個能耐去代表大家承認語音流變?強調泥來不分、影疑不分等等從來都是學術界的事情,處在神壇俯視人民說話有哪些不足,實際跟民眾有什麼關係?民眾會關心XX合流嗎?那是什麼東西?能吃嗎?既然沒有廣泛的民眾了解和知情這些,更談不上(由什麼主體來)承認不承認。

上述後兩點說明不會再有人承認什麼語音變化的原因,但最關鍵是:

為什麼要承認這種亂象是合理?

為什麼要承認這種亂象是合理?

為什麼要承認這種亂象是合理?

[?][??][?]與[ts][ts?][s]合流本來就是一種亂象。

以上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以下是想吐槽的東西。

難道沒發現「承認」這個詞的語氣是中性偏貶義的?

同義詞:認可、供認、招供、招認。

表否定時一般用於:

「小明為什麼不承認考試作弊?」——潛台詞:小明確實作弊了但還在狡辯否認。

「他們為什麼不承認拋棄了自己的嬰兒?」——潛台詞:他們確實棄嬰但還在否認。

「他為什麼不承認欠錢了?」——潛台詞:他就是欠錢了還抵賴。

「題主為什麼不承認標題用這種興師問罪的口吻措辭是很無禮和無理的?」——潛台詞:呵呵。

並非所有粵人都有懶音現象,個體差異大得很,有時學習者感嘆廣府人說話都是這個不分那個不分,為什麼不區分清楚某某音,為什麼這個字不寫成本字云云時,我只能苦笑

這真是「何不食肉糜」的問題啊。

這真是「何不食肉糜」的問題啊。

這真是「何不食肉糜」的問題啊。

「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廣東省的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

有多少個人對自己天天說的母語有過系統的認識?

有多少個人對自己天天說的母語有過系統的認識?

有多少個人對自己天天說的母語有過系統的認識?

更不要說對母語進行學習了。老中青三代人對自己的母語認識簡直不容樂觀慘不忍睹令人髮指。

  1. 有拼音存在(還幾套),不知道,

  2. 字有約定俗成的寫法,不知道或者習慣了亂寫,

  3. 有正音的字典(出版物或在線詞典),不知道或者不會用,

  4. 以訛傳訛是常態,
  5. 新生代傳入普化音是趨勢。

有些粵語愛好者學習者對粵語音韻的了解完爆95%以上的Cantonese native speakers。

原因之一是粵語區的人從沒接受過系統的母語教育,也沒有這方面的學校教材,光靠市面上那些亂七八糟的學粵語書籍,還不如洗洗睡,粵語母語者基本不會看那些書,而系統教導粵語拼音的教參,反正我是沒見過,《廣州音字典》的拼音方案直接讓我瘋掉了。橫豎都是粗放型的傳承,聲母細微的發音差別之處往往無法察覺,或者察覺了依然得過且過地說,因為沒有標準的制定和約束。君不見廣州台廣東台的中年主持口音都有各種不分的問題啊,真讓人質疑他們沒有受過崗前粵語播音培訓。

雖然大多數南方方言區的人(不包括新生代)並不Care下面這些標語,但是也確實明白了,內地各大方言區的人民,是不可能接受系統的母語教育了,方言就是國內教育界「人人喊打」的歷史遺留產物,還能繼續說已經是「皇恩浩蕩」,指望能系統正音正讀?活著已經很艱難。

原因之二承接於原因之一,由於沒有正確的認識,令母語者心裏面覺得自己的語言只有聲音,沒有拼音的,也沒有書面語,因為從沒學過嘛,沒學過就等於沒有唄,這樣的心態大有人在,既然沒有什麼章法,那還不如讓後代直接學習普通話好了。能夠醒悟起來,拾起對母語的認識的人真是不算多。再想想那些標語早在童年積累了大片心理陰影,於是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父母雙方都是說粵語的,跟孩子一直說普通話故意遷就他們。

粵語還有今天的影響力,應該對香港感激萬分,是香港讓廣州話成體系成熟並傳播起來的。

香港是不折不扣的生產者,全廣東粵語區(包括澳門)都只能算是消費者。

【極速煉成粵語拼音,點擊:全新粵語拼音速成法(611次聲調辨析) - 荷達的文章 - 知乎專欄】


問題直接暴露題主不會粵語。

至少在廣州話城區口音里是如下的情況:

實踐中絕大多數人只是在某些字上nl相混,可是他們的發音音系裡nl都有,而且是對立的,也就是說有辯字功能。比如,在沒有前後文背景的前提下,說lau lin,大家會認為是流連或者榴槤,我要解釋說是流年,肯定要被吐槽。至於說leoi jan,大家會認為是說「女人」,那是因為女人這個詞比旅人出現的可能性大得多。

而zcs和jqx的情況就不同,個別人以jqx為主體,混有zcs,尤其是s的比例會高得多;而絕大多數人是以zcs為主體,混有jqx,但zcs和jqx不對立,凡是發zcs的字都可以發jqx,反之亦然(當然,我們承認有些字聲母做了這樣的替換後會給人詭異的感覺,但是不妨礙仍然承認兩個發音指向的是同一個字)。

一個比較常見的情況是,有人把尋找的尋的聲母讀作c,而出來的出的聲母讀作q,但是讀作c的時候沒有人會以為是另一個字。

k k? 不分,k? k?? 不分這個結論不知道題主哪裡聽來的,至少至今我都沒有觀察到。當然,k k?和k? k??在o韻腹前合流的現象是有的,有文稱在穗、港老、中派里不分是主流,我沒有做過統計分析,但是從主觀印象上至少廣州城區中派口音里不是這樣,其他不敢亂說。

? 零聲母不分我遇到過幾例,都是深圳的90後,他們幾乎甚至統統沒有疑母,而且他們有的人聲調也不全,有些字入聲韻尾脫落,周圍人公認他們「白話講不好」。除此之外我再沒遇到過疑母和影母不對立的情況,只有些人在個別字上相混。

偶然又看到其他幾篇文章、回答,我覺得有必要補充一點,因為我不是研究漢語言的,因此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接觸的還是新派口音,所以在比例問題上我吃不準老中新三派口音里的具體情況,涉及這方面的內容只陳述一些主觀印象,這些印象可能是錯的,歡迎指正。


講真,我在佛山聽到很多人講話,上字和相字輔音還真不一樣。


答案就是,為什麼普通話不承認nl合併,hf合併,zzh合併,rn合併,jz合併,nng合併。以偏概全真好么。


不好意思,不分n l 的都是說粵語不準的,別說不分


題主確定粵語是nl不分的嗎?還是人家的體系不一樣導致非母語者聽不出來呢?身為一個非粵語母語者,覺得粵語的侶和女聽起來是有區別的呢??


要問的是廣州話吧?其它地方大多數都分的,其實廣州只是很多人混淆nl而非已經合併的,之前在越秀就聽過當地阿婆分得很准。至於g gw也只是「廣」之類發音會混的,我沒聽過有廣州人把「瓜」說成「加」的


有人不分就是合流的話,普通話平翹合流喇!精張合流喇!諸音歸蛤喇!


-

「粵語」不具備人格,無法「承認」或者「不承認」什麼。

猜不透題主想暗示什麼,但不像是嚴肅地討論學術問題,倒像是討論政治問題。

如果是政治問題,倒是沒錯。把方言政策當成單純的學術問題討論的,在我看來,都未免天真。

比如知乎上的問題,「方言辭彙是否有必要規範漢字寫法?」

你從學術角度分析,不管得出「有必要」還是「無必要」的結論,對政策的影響是零。

最後回答題主的問題——

「粵語」誠惶誠恐,不知道主子想要自己承認什麼。

-


推薦閱讀:

什麼是「袋住先」?
粵語是否也有類似韓語收音的發音?
一點粵語不懂的北方人,如何學會粵語?
為什麼南方眾多方言,只有粵語有文化輸出?
為什麼說粵語的人會有優越感?

TAG:語言 | 方言 | 粵語 | 讀音 | 語言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