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017 年 12 月陸金所 1.4 億資管計劃項目逾期尚未兌付事件?

項目為:陸金所代銷的大同證券同吉9號資管項目,應於12月7日到期本息兌付,至今未與兌付。該資管項目金額1.4億元,投資人118位,項目編號為財富匯尊理財-EG1013號。

資金流向為上市公司龍力生物提供流動貸款,實控人程少博負連帶責任,現龍力生物未能兌付到期貸款,現要求大同證券立即採取法律行動,凍結龍力生物相關資產。投資人現已向證監會舉報龍力生物既然沒有資金還停牌收購資產的反常行為以及重大事項未予公示。

https://m.toutiao.com/i6500103044615635469/?tt_from=weixin_moment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from=timelineapp=news_article_socialutm_source=weixin_momentsisappinstalled=0iid=19305051371utm_medium=toutiao_ioswxshare_count=1


謝邀

其他朋友其實已經說得挺全面了,我隨便說兩句吧。財富管理就像火腿搬運工,中間的許多人賺的都是最後落在手上的油,如果火腿相安無事,大家都開心;如果火腿出了問題,就要劃分責任了。

下面大家來認識一下本次事件的當事人

投資者——陸金所——大同證券——中海信託——龍力生物

投資者:永遠都是最不容易的那個人,一年六個多點的利息,正常兌付也沒賺多少錢,稍有不慎就是直接受傷的那個人。補救措施?拉橫幅,找銷售過程中的漏洞。

陸金所:銷售機構是最輕鬆的人,錢已經賺了,後續事情願意處理就幫忙聯繫一下,不願意處理,就把大同證券的電話貼出來吧。從解散群的這個動作來看,小陸這是不準備好好整了。

大同證券:管理人,盡調方,直接責任人,利差你賺了,事情要負責到底吧。補救措施?先自己出錢把資管計劃的份額接過來吧,錢也不多,萬一對以後的業務開展有影響就不好了,後面慢慢處理債權債務關係;差一點的方案就是幫融資方介紹一些生意,嫁接一些資源,讓他多賺點錢,不過這個收效比較慢,不趕趟。

中海信託:每次都容易被誤傷的通道機構,千1.5的通道費,賺個辛苦錢,幫忙放款而已,沒啥責任,大家放過他把。

龍力生物:不多說了,現金流一直都吃緊,最近更緊張,慢慢來吧,希望越來越好。

多說兩句,投資理財市場本身就伴隨著風險,不然哪來的收益呢?大家已經習慣了到期回款的狀態,延期我們不接受的這種觀念也要改變下了。即便是按照法律按照合同來,風險揭示條款也揭示了相關風險了,您也簽字了不是?資管新規一發再發,打破剛兌,去除嵌套,合規經營,揭露風險。大家首先要評估自己的財務狀況,了解項目的風險,按部就班的在雙錄狀態下操作,就算出事了也別去拉橫幅,我們這有留檔。敲黑板!!!事已至此,以後選項目,沒有抵押質押的就先排除在外吧,機構都合規操作打破剛兌了,還有哪家融資方能夠靠信用拿走你的錢,那就是你太善良了!!!

持牌機構的項目正規性不用過多的擔心,私募基金就另當別論了。經濟情況不好,許多公司的經營情況慢慢下來了;非標資金成本在11%左右甚至更上,這部分借入資金通常要進入生產經營環節的,毛利在20%的企業都不一定能夠抹平這部分資金的成本,何況經營情況更差的?現在很多項目募集資金純粹是為了解決流動性,在剛兌的大環境下,蓄積了不少風險。如果不及時的出手干預,後面的情況就更難控制了。

寫在最後,如果不是特別老道的投資者,盡量選持牌機構的項目,信託優先。不管是不是老道的業務員,合規操作。


通過產品介紹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產品是陸金所代銷的理財產品,並非是陸金所自身的P2P類產品。

我並不是為陸金所洗地,在「艾財愛家」我也從未推薦過陸金所,但是不得不說陸金所並不是這個事件的主要負責人。

上述理財產品出現問題,第一負責人無疑是大同證券公司。

證券公司的資管計劃一般收益率都不高,因為大多有國字型大小背景,走的路線都屬於穩健線路。

但是這款產品卻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特點:相較於100萬起的資管計劃,其收益率是偏低的。相較於證券公司的一般資管計劃收益又明顯偏高。

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管理公司與分銷平台「吃得太飽」,然後就造成了這種不平衡現象。

2.此產品出現逾期,還沒有成為死賬,問題有可能得到解決。

理財產品逾期並不是最可怕的,因為還有風控措施起著兜底的作用。

目前來看,此產品最主要的風控措施是大股東擔保,還款方龍力生物表示會在年底前解決所有問題。

這裡面恰恰說明,此資管計劃中並沒有太多的有效兜底措施,只能靠相關方遵守信用。這與之前招財寶的「僑興」私募債中還有財險公司可以理賠有明顯的不同。

未來在購買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時一定要重點研究風控措施,而最有效的風控還是超額的現金流資產抵押。

核心問題:

1.如果風控措施不起作用,機構會承兌嗎?

這個產品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講,我們可以斷定的是陸金所肯定是不會承擔任何責任的,因為合同的白紙黑字寫得很清楚,它只是無關的第三方交易平台。

管理方大同證券是不敢對此項目採用剛性兌付的,因為證監會會罰死它。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此項目是100萬起的高端理財,投資者都是在接到陸金所的營銷電話才購買的。更重要的是此類項目中信用等級更高一個級別的信託公司的信託產品收益普遍在年化7.5%左右,資管公司則在8%以上。這說明銷售該產品,陸金所是賺了不少的,拿了錢當然也是有一定責任的。

2.投資者後期如何面對固定收益類產品?

此產品投資者總計118名,影響實際上非常有限。但是這一件事情卻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未來固定收益類產品將不存在剛性兌付了。

那我們應當如何選擇理財產品呢?

1.重風控,輕平台!

有剛性兌付時,越大的平台,越貴的金融牌照意味著越安全。但是沒了剛兌,產品本身的風控措施就很重要了,單講風控篇幅有限,所以只說一條最有效的。風控只信現金流抵押物,其它的都不要信。

2.重風險,輕收益!

過去絕大多數投資者投資都是以收益為導向,也就是登入一個平台後直接找到投資收益率最高的品種。

後期我們的思維應當是搜尋投資平台中風險收益比最合理的產品。

3.重知識,輕營銷!

此案例中所有的投資者明顯都是對理財市場缺乏了解的,被陸金所的營銷人員推銷了。因為同樣是100萬的門檻,信用級別更高的信託收益可以達7.5%左右,同類的資管公司產品可以達到8%。說到底投資很盲目,不懂被忽悠。

所以提醒投資者以後在投資前最好能聽聽第三方理財師的意見或是自身學習一下相關理財知識。


謝邀。

先說結論:以後不能再閉著眼睛無腦投資了。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這件事起因。

是誰拖欠投資者錢了?

龍力生物。該項目協議寫的很明白,不保本,借款人是龍力生物。也就是說龍力生物不還錢,投資者連本息都可能拿不到了。

所以以後再買P2P,除了需要考察平台資質,還要看明白項目標到底是怎麼回事。

無腦投資的時代在揮手說拜拜。

為什麼陸金所選擇逾期?

上個月央行出台資管新規定,打破剛兌。如果陸金所墊付,跟央行作對,如果不墊付,跟投資者作對。

結果顯而易見,陸金所不選擇剛兌,而是逾期。

畢竟投資者沒了,還有千千萬萬韭菜會前仆後繼,跟央行作對,那可能連飯碗也保不住了。

連P2P龍頭都選擇逾期,P2P還能投嗎?

P2P能投,但是平台和標很重要,根據自己風險承受能力選擇,不要買完之後到處關注公眾號加交流群問這個平台安全不安全,靠譜不靠譜。

買都買完了,別人告訴你這平台不安全,你也沒轍吧,徒增惶恐。

何不在買之前綜合考察,適合,買,不放心,換一家。

個人並不推薦投資P2P,但凡有點時間,學習一下其他理財知識,也是能比無腦買P2P取得更高收益。

比較推薦定投低估基金,定投3~5後,當低估基金到達高估區可以賣出。

以中證500回測為例,2015年之前一直位於低估區,我們從2013年3月1號開始定投到2015年11月1號,設置為每月1號定投,我們來看看我們能有多少收益。

經過2015年牛市,指數迅速攀升,定投最大收益達到169.68%,相當於年化67.87%,但是我們不是神人,都不能判斷2015年牛市何時結束,即便我們未在牛市時賣出,市場暴跌後,選擇在2015年11月賣出,定投收益仍然有60.9%,年化24.36%。

但是又有人疑惑了,我在2013年3月1號重倉中證500,等到牛市時,我的收益率就有221.95%了,就算等到市場暴跌後,選擇在11月賣出,我還是比定投收益高呀,那我為什麼要選擇定投呢。

主要是因為中證500基金成立後,沒有經過大跌,一直穩定在凈值為1左右,2015年又一下經歷市場瘋牛,隨之大漲,而定投適合震蕩市場。

有人評論,我從15年牛市開始定投呢?那不是一直虧損。

假設人品爆炸,定投開始於牛市崩盤,收益會如何呢?

從2015年4月1號開始定投H股ETF,看多港股,結果啪啪啪打臉,4月份港股見頂,割肉還是繼續?

繼續定投到2016年3月1號,虧損超20%,心態要崩。

沒想到2017年,黎明就到來了。而定投凈值遠大於2015年重倉持有凈值,而且定投虧損不及重倉虧損,主要是因為定投能夠平攤成本。

假設又是極品人品,定投在牛市,後面卻又沒有像港股慢牛走勢,會如何呢?

從2015年5月1號開始繼續看多A股瘋牛,定投上證380ETF,結果沒兩個月就跌的不像話了。

絕不割肉,繼續定投,凈值走出L字型,即便2016年-2017年漫漫熊市,起碼沒有重倉虧損那麼恐怖,還能有收益。

定投需要的是選好基金,良好心態,堅持定投,及時止盈,總是能取得比剛開始重倉更多的收益。

注意:並不是所有基金都適合定投。不要以追漲殺跌的心態買基金,那隻會跟入股市一樣被割韭菜。

錯過了中證500這隻低估基金,當然還有其他基金還在低位震蕩。

關注公眾號:投資門內漢,查看歷史文章文末,會有推薦。


哈哈哈 逃過一劫

龍利生物這個項目之前我們公司接到了,但是沒找到金融機構發,所以就不了了之。

哈哈哈 真是逃過一劫

老闆前兩天還發了個朋友圈感慨呢


上市公司資質可以的話 早就有銀行 信託 金控 國企央企商會資金給它放款了 哪裡還輪的到散客

股權投資項目也是這個道理


中國問題搞不清。國家剛出台資管監管,資管就出事了。上市公司寧願違約,不願踩雷。p2p玩法超出我的理解。


12月14日下午,陸金所緊急解散官方群。所有VIP只能通過電話方式聯繫到陸金所官方。

事件的起因在於陸金所代銷的大同證券同吉9號資管項目,應於12月7日到期本息兌付,至今未與兌付。該資管項目金額1.4億元,投資人118位,項目編號為財富匯尊理財-EG1013號。

資金流向為上市公司龍力生物(SZ.002604)提供流動貸款,實控人程少博負連帶責任,現龍力生物未能兌付到期貸款,現要求大同證券立即採取法律行動,凍結龍力生物相關資產。投資人現已向證監會舉報龍力生物既然沒有資金還停牌收購資產的反常行為以及重大事項未予公示。

以下是項目延遲兌付公告的函:

有報道顯示,大同證券方面正積極督促投資標的方還款,並已發布公告稱,其作為該集合計劃管理人將本著最大程度保障投資者利益的原則,已經於計劃終止日前安排指定人員到達投資標的上市公司進行項目處理。龍力生物方面也已向大同證券致還款承諾函稱,龍力生物稱正在積極籌措資金,並承諾於近期兌付相關本金及收益。項目有望在年底前能夠妥善處理。

大同證券客服向媒體表示,龍力生物是因為資金安排不當導致流動性問題。目前企業生產經營正常,沒發生生產經營問題。「我們公司有人員現在駐紮在龍力生物公司現場,企業也正在積極籌措資金。龍力生物的高管也一直能聯繫上。」此前,龍力生物公告稱擬籌劃資產收購重大事項,公司股票已於2017年11月28日開市起停牌,預計連續停牌不超過一個月。

東方財富信息顯示,龍力生物總市值52.4億元,凈資產31.7億元,前三季度凈利潤1.16億元。

據陸金所向媒體透露,為了充分保障陸基金投資人權益和知情權,陸基金與大同證券均已開通服務專線向相關投資人提供諮詢服務。陸基金一直積極聯絡大同證券了解相關情況,並要求大同證券督促投資標的方還款,向投資者說明相關情況,充分保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並且陸金所平台其它產品及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最終事件走向如何不得而知。國家一直嚴令要求去剛兌,誰會打響去剛兌的第一槍?道人認為陸金所最終會選擇妥善的解決方案,畢竟一旦失去了信用,將一文不值,且信託牌照是有價無市的狀態,不少信託公司面臨逾期事件最終都選擇了剛兌。

站在網貸的角度也給投資人以警示,投資有風險,謹慎毫不為過。


匹凸匹君莫名其妙又躺槍了,表示:很無奈。是繼續默默忍受,還是絕地反擊?那不如讓我一個第三方的旁觀者來戳穿行業內這些所謂的「專業人士」的煽風點火的謊言吧

大潘(匹凸匹) 佳佳(資管/信託/私募)喜劇小品《難兄難弟》

挨打的永遠是大潘(匹凸匹)

我們來扒一扒本次匹凸匹君又被吐槽(挨打)的事件導火索:「陸金所逾期事件」。

一個名為「茉莉」的小編2017年12月15日爆料陸金所代銷的一款證券公司資管產品1.4億逾期未兌付,並爆料相關溝通交涉的圖片:

一石激起千層浪,投資人和朋友圈炸了鍋,事件持續發酵,我們來看看大家是如何吐槽此事的

第一類:拎不清的【所謂】業內【專業人士】

第二類:拎得清真正業內專業人士

全文如下:

陸金所代銷的資管項目逾期了,響應監管要求,目前無任何一方出面剛兌,買了該項目的投資人內心在承受煎熬。按理說金融產品逾期屬很正常的事情,但陸金所卻在投資人傷口上撒鹽,還把用戶交流群強行解散了。遇到困難就逃避,這還真是把平安這塊招牌砸的稀巴爛,看誰以後還敢投你。

這個事件出來後很多投資人表示很擔心,連陸金所都不給用戶保障,那咱們投的其他中小平台可怎麼辦。說到這裡我必須解釋下,現在的陸金所並非P2P平台,他的P2P業務已經拆分出去,現在叫陸金服(http://lup2p.com)。這次出問題的項目也不是P2P業務,那這次事件去擔心P2P保障問題,有點不搭嘎,聯繫不到一起。

這次陸金所代銷項目逾期其實和招財寶上次的僑興逾期非常類似,平台方(陸金所與招財寶)只是代銷機構,收的是極低的代銷費用,你讓他拿千分之幾的利潤去承擔的100%的風險?道理上就說不通。我可以這樣講,不論金融機構有多強大,代銷的產品都極易出問題,就包括銀行代銷的他行理財產品出過多少問題大家心裡都清楚。因為代銷的項目,平台的審核只是浮於表面,很難深入到業務底層,項目的真實風險根本沒法把控。而且代銷業務一旦出問題,平台是不可能給用戶提供任何流動性墊付的,因為他的利潤里沒有風險溢價。投資人是看著大平台的面子買的產品,但其實大平台卻真沒把投資人放在心上。

我說很多平台是大而丑的平台,投資人切記要摸清底層業務後再做選擇,切勿閉眼亂投。

第三類:急需弄清楚來龍去脈的投資人和正在看文章的你。

弄清楚了事件期末的來龍去脈,亮亮本家三個觀點:

第一. 本次陸金所逾期事件,真的和匹凸匹不搭嘎!不搭嘎!不搭嘎!和匹凸匹一丁點關係都沒有!請【所謂專業人士和自媒體】不要往匹凸匹頭上扣屎盆子了!陸金所是一家綜合的金融資產交易平台不是P2P平台,此次代銷產品為大同證券的資管產品和中海信託的項目逾期未兌付,焦點應在「大同證券」和「中海信託」以及他們投資的項目「龍力生物」。

第二. 信託產品和資管產品出現逾期事件愈發頻繁,「閉上眼睛買信託」的時代已經逝去,一行三會新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管業務指導意見》(意見稿)要求所有具有資管業務的機構包括信託、證券資管、基金資管、保險資管、銀行等項目出現兌付困難時候,不允許管理機構以任何形式的為投資人資金墊付。打破剛性兌付的時代已經來臨。今後投資人購買信託或者資管需要認真的研究研究「項目」是否靠譜了。

第三. 不管大家承認不承認,匹凸匹都在哪,同受銀監會監管,而且越來越安全,逐漸成為投資人重要投資渠道之一。網貸行業近幾年的整頓規範,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市場,從定位為信息中介業務撮合平台,引入銀行存管,再到地方銀監局和金融辦報備,匹凸匹的春天已經到來。


建議么有看過大潘佳佳喜劇下品《難兄難弟》的朋友一定要看看,笑的肚幾疼崩怪我。


我的看法和前面幾位答主都不同,這個事情和P2P好像沒啥關係。

1、陸金所是個平台。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像是淘寶。淘寶上賣很多的東西,有些靠譜,有些不靠譜。陸金所上面的某些產品是自己的,有些是第三方的。

2、更近似的例子,是銀行。銀行裡面的業務,有定期存款、活期存款,肯定是靠譜的。有銀行理財產品,基本是靠譜的。有銀行代銷的保險、基金等,是否靠譜,不知道,因為都是第三方的。基金是否賺錢,要看基金公司的。雖然是在銀行賣的,但是銀行只是提供了通道而已。

3、這次出問題的是陸金所代銷的產品,產品本身是大同證券的。大同證券同吉9號資管項目為上市公司龍力生物提供流動貸款,龍力生物這個公司怎麼樣,我完全不了解,看股價好像不太好。另外,這個資管項目,大同證券有沒有什麼擔保,具體要看合同。


今年本來收益還不錯,直到賣出了盈利豐厚的魯西化工,買入龍力生物,回吐了不少利潤,還好走的早,還剩1000紀念股關著。


事件消息最早爆出於12月7日。當天,上海陸金所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代銷的一款中高風險理財產品本該到期兌付,118位投資人卻沒有收到本息。一周以後,12月14日,此產品逾期的消息在朋友圈快速傳播,當日下午,陸金所緊急解散官方群。然而,此項舉措非但沒有平息風波,反而使投資者恐慌情緒快速蔓延。有不少人開始質疑,陸金所此舉的真實目的,是怕負面消息擴散,引發投資者聚眾維權。

首先,在這裡澄清一件事實,以免混淆:

我們熟識的陸金所P2P業務是由陸金所旗下網貸平台陸金服負責的,公司全稱是上海陸金所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而在此次逾期風波中,涉及的代銷平台上海陸金所基金銷售有限公司,與其叫陸金所,不如稱「陸基金」更為貼切

也就是說,儘管兩個公司名稱都有陸金所三個字,其背後也都有平安的背景,但兩個公司從法人、股東、經營範圍、經營模式等方方面面來看,都沒有直接關係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對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各方所代表的角色還是一臉懵圈,等我來慢慢梳理:

此次陸基金出事的項目是財富匯尊理財EG1013號,募集規模為1.5億元,期限為12個月,百萬起投,年化6.7%,不保本,管理人為大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到期日是2017年12月07日。

這個項目中,陸基金是代銷平台,大同證券是資管計劃的管理人,中海信託是與資管計劃相關的信託計劃的發行人,上市公司龍力生物是信託貸款的借款人,最終的資金使用方。資金流向如下:

事件發生後,大同證券方面表示正積極督促龍力生物還款,並已發布公告稱,其作為該集合計劃管理人將本著最大程度保障投資者利益的原則。龍力生物方面也已向大同證券致還款承諾函稱,龍力生物稱正在積極籌措資金,並承諾於近期兌付相關本金及收益。

此次事件愈演愈烈,矛頭直指問題的源頭龍力生物這家上市公司,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家公司對1.4億的的債務逾期呢?

1、投資在建項目過多、公司現金流緊張

財務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81億元,同比增長76.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6億元,同比增長19.76%。此外,報告期內公司貨幣資金餘額為9.36億元。財務運營似乎不錯。

但根據公司現金流量表得知,公司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多年來都為負數,而且逐年減少,另外據知大股東程少博,手中99.99%的股票已經質押。公司現金流量堪憂。

查閱2016年度報附註,發現龍力生物重要的在建項目多達11個,合計預算總投入約達36億元。而要知道2016年末企業總資產也才42億元。

事情到這裡逐漸明朗,大規模的在建項目像黑洞一樣吸住企業任何可能產生的新增現金流,如此一來,資金只會越來越緊張。

2、龍力生物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成本高

不知是企業在當地聲譽不好,還是各銀行金融機構不偏好農業企業。龍力生物通過陸基金代銷的產品投資者收益率就有6.7%,加上陸基金和大同證券的中介費,綜合融資成本可能超過10%,有點飲鴆止渴的味道。

3、多元化收購、熱衷資本運作

公司業務實際主要圍繞玉米產業鏈,但2016年收購快雲科技和兆榮聯合等互聯網企業,可能想實施「大健康+互聯網」概念,可惜市場並不看好,反而有所拖累,股價從2016年到現在一直萎靡不振。

小貼士:此次逾期事件微觀上說是龍力生物現金流危機所致,宏觀上看更可能是公司戰略出現了問題,以致捉襟見肘、顧此失彼

財寶理財旗下知乎號:談錢不傷感情為您分享,編輯:lambert。

關注財寶理財,回復「理財」為您分享更多理財觀點。


都想著借力打力,借雞生蛋,不在自己家的雞死一個正常。對陸金所來說,毛毛雨啊


出來混的,遲早要還的


項目逾期,又不是陸金所跑路,奇怪的是網上一片炮轟P2P行業的。

首先,P2P是眾多投資手段的一種。所謂投資,目的即在獲得額外收益,高收益有且應當對應高風險才是符合經濟學理論的(風險大小,為面臨損失的可能性可能性可能性大小)。

其次,保本投資產品不是沒有,存銀行啊。樣銀苦笑不得的現狀是,投資人一邊流著口水擠破腦袋把錢砸向預期收益近銀行定存5-6倍的P2P項目,一邊篤定此類項目有且應當按期按預期收益退出。總認為「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句要麼是鬧著玩兒的,要麼是平台用於撇清自身責任的。投資到期退出資金(股票、基金、債券、P2P等等)就應該是大於等於本金的。

想問,憑啥?答曰,憑平台說了保本、風險保證金墊付啊。

自己回想下,爸爸有沒有揪著你的耳朵大喊:去 剛 兌?


國家不是出台政策打破剛性兌付了么,人家合同也說了不保本。隨著全球緊縮,市場資金面偏緊,18年這類的事情恐怕不見怪了,只能說謹慎投資。


其實這類平台的興起是低利率環境催生出來的。高風險高回報,但是也不要忽略其中的流通成本。。,目前利率不斷走高。。。。有說18年會爆炸,我也比較相信。。未來2年由利率引發的通縮和資產價格動蕩。。。


同吉9號投資者請加微信號lishifan002


P2P理財最後一塊遮羞布都沒了。

本來就沒幾家公司能承受10%以上的融資成本(利息+管理費),陸金所這款產品被爆是年化3%以上的管理費,也就是融資方要承擔10%的融資成本。而更多市面上P2P產品的融資成本達到15%甚至20%。我看除了販毒之外也沒哪門生意能借這麼高息的貸款了。

2018年風險會集中爆發


推薦閱讀:

信託公司的受託境外理財集合信託計劃目前發展如何?
網上有哪些靠譜的股票交易交易系統的教學?
有沒有我國近 15 年的消費信貸餘額數據啊?
里根總統是如何應對美國的滯脹的?
德隆系、中植系、明天系、方正系的資本運作,感覺比小說還好看,哪位大家給講講,或者推薦幾本相關的書看看?

TAG:風險控制 | 個人理財 | 金融 | 陸金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