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華北大在辯論這種人文競技活動上沒有成為超一流名校?


個人愚見,不喜請噴。

清華北大的學生作為擁有最高智力素質的學生,清華北大作為擁有最多資源的高校,在競賽辯論(尤其是當前學術程度還較低的競賽辯論)這種未來不直接貢獻於社會生產力的活動上花費過多精力,太奢侈了。

西方國家最好的大學非常重視辯論,是因為辯論直接服務於社會民主活動,而我們在這方面的需求不多。

……以下為更新的內容……

雖然收到不少贊,但看評論覺得大多數人根本沒懂這個答案的言外之意。

社會對辯論的能力需求很少,所以這種能力很難變現。清北的教育在於培養學術、商業、政治上的精英,學生所需要的是在自己領域變現的能力,所以辯論對他們來說是無用的。

但對於真正的自由之精神來說,不該如此。效益主義不該是大學評判一種活動是否有價值的主要標準,或者說它更應將這種考慮留給學生和教授,由後者自由選擇,而自己只提供支持。

雖然當前競賽辯論的水準還不足夠高,但這是可以改善的。在不計得失的情況下,優質資源的持續進入完全可以迅速改變現狀。

但這是不可能指望清北這樣的名校的。因為最會計較得失的是政府,而中國的名校,恰恰是最講政策的大學。

另外稍微得罪一下另一個高票答案(雖然可能你幫我拉了不少贊)。鑒於長期以來北大對競賽辯論缺少支持、北大學生參與熱情較低,所以客觀來說目前北大在競賽辯論方面的實力是比較一般的。從統計的角度來說,這個取樣不具有代表性,所以結論也相應地缺乏普遍性。假設你描述的現狀是客觀的(不好意思對北大這方面的校內狀況確實不了解),充其量反過來說明北大的生源水平沒有好到隨便拉幾個人就可以說他們能打得好辯論。當然,此處無意就辯論是否一項有價值的活動進行爭論,因為不是這個問題要討論的重點。


利益相關:清華大學校辯論隊09級隊長

看到已有的幾個答案,對清華現在的成績表達了認可,我感到非常高興。但必須承認的是,就本題目來說,清華確實不算辯論超一流名校,甚至於算不算辯論一流名校,我個人也持保留態度。最多也就是大賽中,抽到清華的學校不至於提前慶祝,覺得還是有必要好好準備一番這個水平罷了。

——————下面是針對問題的回答——————

首先,從根本來說,清華北大和辯論一流沒有必然聯繫,高考考的又不是辯論,這計劃那計劃也很難說和辯論相關,憑什麼招進來的人辯論就要比較強?

其次,就我知道的情況而言,清華里確實有一些很厲害的人,我覺得他們假如也投入時間來打辯論的話,一定會非常出色。但園子里的選擇太多,除非是自己真的特別喜歡,否則辯論的優先順序真心並不高:沒有什麼實際的收益,對表達、邏輯等帶來的收益也未必會對實際生活有好處、寫進簡歷里也不算太亮眼。學校對辯論的態度總體來說還是支持的,但作為工科為主的大學,其實整體關注度還是不怎麼高。

講真,一個新生考來清華,假如他/她表達強、長相佳、邏輯清晰、聲音好聽,那ta干點什麼不比去打辯論來的好呢?(從前途的角度說)

不過反過來想,這也讓我相信隊里現在留下來的人都是真心喜歡這個活動的,雖然沒有什麼道理,但我覺得這也大家都能獲得最大的樂趣吧,也沒什麼不好。

最後,就算是留下來打辯論的這窩人,往往心裡裝的事情也特別多。辯論要打,學分績要抓,社工什麼其他的也不能落下。這就導致了除了比賽之外,相關的培訓什麼的基本沒有,比賽的準備時間一般也很短。大家基本都處於一种放養式自由成長的狀態,傳承什麼的不能說完全沒有,但也相當有限。辯手呆在隊里這幾年能有多大進步?肯定有。但這個進步和隊伍培養有多大關係?我覺得就很難說。

不過我清辯論隊這幾年還是有很大進步的,我剛進隊的時候大家討論晚了還要站在食堂外面討論,蹭別的社團的房間來搞新隊員面試,全隊聚在一起就在討論隊伍能維持多久以及能不能不要一輪游。現在情況好多啦,至於說以後能不能成為超一流名校?……唔……我覺得放寬心就好,不要想太多……好好加油……


09年和汪大鎚他們討論過這個問題,大家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清華北大認真搞辯論,那麼即便是武大可能也不會是對手。10年的世博杯就是個證據,前武大隊長楊子江用武大1/3的訓練量,把之前甚至連常設校辯論隊都沒有的北大,帶到了全國亞軍,而且要不是決賽辯題太坑爹(北大的立場是未來世博要以網路展示為主,西政是園區展示為主),北大是真的有機會拿冠軍的。

清華樓上說很清楚了,成績一直很好,是真的一直很好。在任何一個國際比賽,任何強隊抽到了清華,都不敢說自己一定能晉級下一輪。而且清華這個隊伍特別勤奮,從11國辯到亞太到世錦賽到新國辯到乾捅杯到風雲再起,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表現都很不錯。王文沁、王興未、陶天師等辯手的實力,也都是相當強的。


在北大打辯論,表面上需要付出以下成本:

1.

每周十到二十小時左右的討論時間。

2.

每周十到二十篇論文的查閱,歸納,整理。

3.

每周三千字左右的議論文書寫。

4.

熬夜導致的上課睏倦。

5.

長時間不規律作息帶來的健康問題。

以上只是明面上的成本,而機會成本則如下:

1.

北大無數的教育資源,包括而不僅限於圖書館、通選課、各類大賽……

2.

北大無數的社團活動,包括而不僅限于山鷹社、元火動漫社、桌游協會……

3.

北大無數的學工工作,包括而不僅限於學生會、團委、青協……

4.

學習時間——以及直接受它影響的GPA

而收穫如下:

1.

「啊,你是辯論隊的啊……對不起,我們這個職位可能需要你投入較多的時間。」

2.

「啊,你是辯論隊的啊……你們這些人怎麼這麼無聊呢,這麼簡單的問題還要討論這麼久?」

3.

「啊,你是辯論隊的啊……國家大事和你們有毛線關係,你們能討論出個啥?」

4.

「啊,你是辯論隊的啊……」(一看就是整天啥咋呼,不幹實事。)

5.

「啊,你是辯論隊的啊……」(天天上台顯擺,一群low

綜上所述,辯論在北大,是一項費時費力且不討好還招人嫌的活動。

並且,把北大換成任何一所其他的學校,基本上上述分析都能成立。

以上是對本問題的回答。

發自內心厭惡辯論的同學,看到這裡就可以了。

因為下面我要換持方了。

===================================================

那你為什麼還在打辯論?

如果對以上的分析都心知肚明,你為什麼還要打辯論 ?

====================================================

或許只是為了:

讓我們不至於淺薄到,用標籤武斷地對人下判斷。

讓我們不至於粗俗到,用毫無邏輯的話語與人撕逼。

讓我們不至於愚蠢到,用毫無代表性的樣本直接對總體下判斷。

讓我們不至於:

用不屑一顧的口吻評價他人的愛好。

用高人一等的態度抨擊他人的行為。

用簡單的觀點,而非嚴密的論證,來證明現實的問題。

不得不承認:總會有人看見辯論隊,就覺得是一群low逼。

可是,我為什麼——

要博得他們的喜歡呢?

——那些用標籤判斷事物,用態度取代證明,以偏概全,盛氣凌人者。

趁我還能躲,躲躲他們吧。

===============================分割線=======================

我們知道:辯論在中國,是一項屠龍之技。

在生活中,沒有什麼人願意認真聽你的論證,沒有多少人願意用理性而非好惡來評判問題,沒有多少人在乎所謂的邏輯,甚至沒有多少人在乎所謂的對錯——這個問題嘛,兩邊都有道理。

在生活中,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和你討論那些問題——校園暴力該不該入刑、積分入戶有沒有道理、遠郊大學城究竟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大家都比較關心,畢業能拿多少薪水,什麼時候能在北京買房。

但是我還年輕——

這麼年輕,就想著六十歲的生活,是不是有點老氣?

這麼年輕,能不能做幾件喜歡而無用的事情?

不是只有健身才能稱作愛好。

辯論也可以。

=====================================================

辯論真沒什麼用。

對個人來說,它性價比極低。

對社會來說,它沒法解決實際問題,收效連微博大V的一次轉載都比不上。

可耐不住你就是喜歡嘍。

你喜歡去討論離婚率與社會文明程度的關係,為此你下載了二十篇論文,逐一翻看。

你喜歡去討論退休年齡該不該推遲,為此你們爭論到深夜,久久未歸。

======================================================

在校園辯論賽沒有誕生的時代

——也是有辯論的吧?

彼時的辯論似乎更純粹,更小眾,更自我。

它或許存在於某個教室、某個天台、或是某片草坪、某個石舫。

某個夜晚,或許只有昏黃的煤油燈光,你們圍坐在桌前,討論思索。偶有所得,便開心地拍手大笑。

應該也會有人,擺出一副長者的架子,如今日一樣,斥責你們不務正業,鄙夷你們妄談國事。

你們會在意嗎?

我也不會。


最近看歐洲杯,我也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美國擁有最強大的經濟、最先進的科技、最成熟的體育產業、非常龐大的人口數量(而且人種豐富),但足球不是世界超一流呢?

原因其實很多,比如美國人有其他愛好的體育項目(棒球、橄欖球、籃球等)所以不重視足球,足球商業價值一般而且足球人口不多,等等,這些決定了美國人不會像巴西、阿根廷人那樣玩足球。但即便如此,美國足球其實也還是不錯的,世界盃經常能進十六強,聯合會杯還拿過亞軍。

我覺得這個和題主問的問題情況差不多,畢竟,有許多辯論隊像巴西、阿根廷足球隊那樣,雖然生源等很多硬體比不過清北,但可以通過其他方面來彌補,比如氛圍好的非名校,辯論隊招新的人口基數大,最後層層篩選出來的四名上場隊員,也不一定比名校差。有的學校有留校多年的教練,也能靠經驗的優勢抵消生源的劣勢。總而言之,所有的優勢都不是絕對的,這才是主因。


大二代表航院參加過校內辯論賽,只一次,訓練只幾個月,第一輪就被法學院女生淘汰,但那段時間的辯論隊經驗,是我仍然難以忘懷的寶貴經驗,拿到現在也是極其寶貴的人生財富,對我現在的工作,生活也極有幫助。

「不能變現」,「空談誤國」這些誠然都對,但辯論所鍛煉的邏輯思維,響應能力等核心技能,真的是在社會上混的開的必要條件。行勝於言,行勝於言,不代表言就不重要。

話說回頭,在學分績決定一切的學校,這些「能力」級別的訓練會「浪費」掉太多時間,恨不得一分鐘掰成兩分鐘過的我清學子,不敢把時間浪費在這裡確實是合理的。


講道理,雖然清華北大的辯論成績整體不如武大、中山等,但還是非常不錯的,戰績超過了大陸95%以上的辯論隊總是有的吧。尤其是清華,在馬萌學長的華語辯論世界排名中,積分一直很高,最高是大陸第五(還是第四?),最低也有大陸第七。

清華來過三次世界華語辯論錦標賽,分別是2011、2012和2014,當時我在觀眾席一直看著王文沁等辯手越來越強,成長和進步速度之驚人,一般學校都難以比擬。

2014年的乾通杯,清華大學戰勝了中國政法、重慶大學等強隊,獲得了國際季軍。

2015年清華大學在澳門戰勝了有丁冠羽的台大(兩屆新國辯冠軍、乾通杯冠軍)等強隊,拿了澳門「風雲再起」國際辯論邀請賽亞軍,也就是決賽惜敗給了顏如晶的馬來亞大學。有台大、新國大、馬來亞、愛丁堡、澳大等參賽的國際比賽的亞軍,含金量怎麼都不算差吧?

而且聽說清華大學這幾年經常能在北京地區拿好成績,冠軍也沒少拿。

風雲再起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 國立台灣大學vs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我就不熟悉了,但北大也拿過2010年世博杯的亞軍,世博杯是大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官方比賽,一百多所大學參加,北大是全國亞軍,楊子江是全程最佳,這也還不錯吧。

2013年北大參加過馬來西亞的德辯,全世界各地的強隊參賽,北大小組第一出線,在16進8中戰勝台灣師範大學,最後是國際比賽八強。這比賽基本上海外強隊都去了,大陸也去了華東師大、西安交大、河海大學等強隊,北大的成績也算不錯了。

不知道我有沒有記錯,北京大學似乎拿過辯論黃金聯賽的北京賽區冠軍。北京賽區是強隊雲集的,連天大都在北京賽區參賽,奪冠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認為一支辯論隊要想獲得成功,因素是很多的,優秀的生源、學校的氛圍、辯論大賽的機會與經驗、科學的訓練體系、辯論的熱情與付出,學校的支持,這六個因素在我看來都很重要。除此以外,大賽的運氣啊,突降天賦異稟的天才(這個和生源有關)什麼的偶然因素,也很重要。

題主可能會疑惑為什麼清華北大生源全國第一,辯論卻不是,這在我看來很正常,畢竟生源雖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權重非常高),但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其他學校在其他方面佔據優勢,也是可以彌補生源的差距的。

北大和清華的學生比起一般的學校,有更重的課業壓力、更多的發展平台,辯論隊他們來說成本確實很高、吸引力也確實不一定那麼大。所以清華北大校園內,辯論的氛圍、學校支持可能確實不如武大等強隊。但清華北大的辯手的努力和付出,以及他們確確實實取得的非常棒的戰績,還是值得我們尊重和讚賞的。


看到問題我想問的是,清華北大為什麼要成為超一流辯論名校?他們作為成績最好的大學還不夠嗎?什麼時候規定最好的大學一定要在每個方面都是最好的?每個大學有自己重視的傳統,著重培養的運動,擅長的活動,這不是很健康嗎?我真是受夠了這種萬事喜歡高大全的想法。就像所有的東西都一定要建在北上廣一樣。最後導致這三個城市擠得要命貴的要死。


受委託來噴這個答案:

說句讓很多人不樂意的,我在北大這九年里,最不待見的就是辯論隊的那些人。

一個個自以為邏輯完美、表達無敵,實際上只是幼稚的表演,簡直是low逼的大集合,那些辯論隊里我就沒見過幾個數理邏輯過硬的。真到了實踐層面,我帶領北大本科生搞了這麼多年iGEM比賽,辯論隊出來的本科生演技一流,個個想當領導,實際執行力上都低得感人,除了講大道理啥都不會,講的大道理也是爛大街的口水話。

總的來說就是搞辯論隊的人往往脫離實踐、眼高手低,因此只能在較低的哲學層面上進行邏輯詭辯,在有限的閱歷中摘取素材進行自我表演。真到了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的時候,基本都會掉鏈子;目前我還沒觀察到例外。

利益相關:北大生科09級隊長

不過其實也沒什麼要噴的,貼一貼北大的辯手群里部分對這個答案的看法吧:

【一位北大生科的博士師兄,辯論隊的教練,從辯論水平到為人處事都是很多年輕辯手的楷模】說:

主要是生科辯論隊整體水平偏低,你@的這幾個人沒有玩兒iGEM的,參加iGEM的就沒一個辯論還湊合的,所以張大神得出這個結論也不奇怪

我:

我覺得吧,最大的邏輯錯誤難道不是以偏概全嗎。。。

我:

那麼多贊是因為不打辯論的人對辯論的人長久以來的怨言啊,說又說不過,只有說「眼高手低」了唄。。。我平時跟人吵架,我說話,人家就說「你別拿打辯論那套來跟我說」,我不說話,人家就說「你不是打辯論的嗎你不是很能說嗎」,對面自己沒話說了,就說「行,我不是打辯論的,我說不過你們」。。。

【一位北大的資深辯論愛好者】說:

我認真覺得辯論就是個愛好,打辯論的人從來也沒表示過自己有多優秀,總是要強行被人拉下神壇。。。

【一個我的學弟,也是生科的辯手,辯論不錯,學術也不錯,現在美國做科研】說:

好多人都會覺得世界就是他理解的那個樣子 怎麼說都沒用

一輩子都沒隨機選過持方defend 也是可憐

我:

我覺得辯論最重要的就是讓人理解「和我不一樣的不一定不對」這個理念吧,誰也說服不了誰,但大家彼此承認彼此尊重啊

最後我只想說:

沒什麼好撕的吧,這個答案從內容到高贊都是來自不同圈子的不同看法。即使有人因為覺得自己手握真理了站出來四處貶低,我們也仍然【理解他的視角,承認他的合理,保持自己的態度,尊重彼此的立場】,站出來說句話也只是希望大家能聽到一些不同的聲音。因為可能沒有誰比我們更能理解「不同視角,不同結果」是什麼意思了。

如果辯論真的帶給我什麼優越感的話,那就是這一點無疑。


先答一下原題:

站在清北的平台上,選擇太多,競爭壓力也大;而辯論的投入過大,產出比相對低,所以很多潛在的優秀辯手並不一定會來從事這項活動。

而對於辯論的強校,他們的選拔和培訓機制我也略有耳聞,個人感覺還是非常拚命的。。先是爭過獨木橋,然後再高強度練習,確實更可能出成績;而清華北大則不太存在這種拚命三郎的情況。

此外,評價一支辯論隊的實力往往看的是「戰績」,而在辯論賽的勝負上,除非是一方具有很大的實力優勢,否則勝負的歸屬是存在很大隨機性的。

但從辯手的層面而言,一個得到認可的優秀辯手需要具備邏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考深度以及知識面等等,個人覺得這些能力在應試體系的培養當中,尤其是語文數學,還是做得比較到位的,所以清華北大可能在出現「優秀辯手」的可能性上要相對高一些。

以下與答題無關

雖然看到這麼多認真噴/無腦噴/不知為什麼就在噴「打辯論的傢伙」的答案,雖然心裡也極其不爽,也覺得自己和身邊很多人都並沒有那麼不堪,但是

作為一個普通的辯論參與者來說,也應該經常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出現了各個題主提到的各種問題。。

不幸腳踏「學生會」和「辯論」兩大人民公敵圈,還都做滿了大學四年。。個人觀感是,身邊確實存在一些給這倆圈子招黑的人,也因為圈子本身的高調性,容易成為靶子;但好在自己所處的環境里,踏實謙遜而有真本領的人也並不是少數,所以還是想默默替這樣一群被誤傷的人群爭辯一下的——或許或許,這倆圈子更容易讓人誤入歧途,但本質上也都還是身邊小圈子潛移默化的影響,並不是從事「辯論」、「學生會」等的必然結果。

至於細節性的陳述和辯駁我還是不說了。。我的表達能力確實有限,行文邏輯也並不盡如人意,所以還是少說話為妙∠( ? 」∠)_

最後想說的是,不管從事的是什麼,都盡量避免一種「盲目的優越感」和「不自覺的自我膨脹」,踏踏實實做事,每日三省吾身,勿忘初心吧。


許多比賽活動中,北大和清華的賽績都不出彩,包括什麼英語演講比賽,創業大賽等。

根本原因,北大和清華大多數時候是自己玩,不跟別人玩的,他們也壓根不在乎你們得了第幾。

許多學校需要用這種賽績來宣傳自己,大大地寫在一切可以用到的材料上,北大和清華不需要。他們不需要拿個第一,然後昭告天下: 你們看,我們拿第一了。

他們骨子裡覺得我們就是第一。

可讀讀下面這篇文章,說得更深入。

學校的傲慢與偏見


其實,辯論這項活動的實質意義,是什麼?

是逞口舌之快,在言語上壓倒對方,還是去接近真相,發現真實?

辯論的規則,要求一定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

但是在現實情況中,很多時候是,

當條件A時,如何如何,當條件B時,如何如何,當條件C時,如何如何.....

但你如果這樣說話,觀眾和評委可能都會覺得你觀點太不鮮明了。

如果你留意辯論會中,觀眾什麼時候給掌聲,那往往是辯手流利地引用名人的話,或者是打了一個奇妙的比方,又或者是罵人不帶髒字地損了對方辯手。

可是
1. 引用名人的話,哪怕蘇格拉底說過的話,就一定對嗎?
2. 打比方,用類比,然而類比常常會有無效類比的情況。
3. 人往往聽到一些巧妙的攻擊性話語會很high

在真正的論證中,需要擺事實,並且進行深入地邏輯推理。但很可惜,辯論中,即使給出事實,也常常是選擇一些支持己方觀點的事實。

辯論的意義何在?為了維護己方觀點?還是為了討論真正的事實,真正的解決方式?


聽說北京大學打不過北京中學。不知道真的假的


看不下去了,你們這幫辯手就那麼不愛聽實話?就看著herolands的答案一邊拿著贊一邊被反對下去,既然你們那麼不愛聽實話,那我就說點你們更不愛聽的給你們聽。

清華北大的學生,所代表的優越性,是教育資源爭奪戰的大陸最高獲勝者

這種教育資源的爭奪戰在高考前的中學時代就存在,在高考後的考研、博甚至雅思托福也算。但無論怎麼樣,我們最優先認同的是以高考結果為標誌的本科教育資源分配。清華北大的研究生喊出去,含金量是沒有本科生來得高和響亮的。

高考作為一個相對儘力公平的制度,作為大部分考生的最高目標——進入清華北成為該校學生後所獲得的教育資源是遠勝於其它所有一流高校的。我說的是一流,就不要說我們這些二三四五流了。

而校園辯論是什麼?是一種教育資源。這種教育資源在老師水平較低、教育資源越差的高校中會顯得更為明顯。上那些課感覺不到前途和意義,反而打辯論又有趣又覺得有收穫。

這點在清華北大學生這裡是不存在的。作為教育資源方面,他們是來不及學的,從效率角度上來講根本不需要從校園辯論上來學,那簡直就是浪費時間。校園辯論帶給他們的更多是娛樂性快感的吸引而非教育資源。

————

這時候有人要問了,那麼既然他們純粹當娛樂根本沒像我們當教育學習認真拚命得玩,憑什麼又能打到一流名校水平呢?

這事略複雜。簡單粗暴的答案的話,因為人家素質高。

我們說在校園辯論上,BP和奧瑞岡走的幾乎是兩個極端的。

BP賽前15分鐘還是半小時給出辯題,然後辯手想一想理一下思路討論一下就直接上了,這拼的是平時的積累和整體的素質,模仿的議員(領導)一天繁忙的演講活動中,每一次演講前看旁人整理的一堆文件每頁稍微看一下稍許了解一下內容,就上台各種講,下面站滿民眾然後聽完鼓掌下台,很可能講完下午還有另一場,類似這樣的業務。

奧瑞岡是一個辯題研究一年,充分備賽查資料,反覆盯一個辯題打比賽N次。用研究時間的延長(整個大學生涯只做十個以內的辯題),來充分獲得學習,做的是典型的政策辯論。

而傳統辯論在備賽的問題上夾在BP和奧瑞岡之間,或者說更偏政策辯一些,備賽上要求充分備賽,但相對的辯題數量眾多,不要求重複盯著一個辯題打。

也就是說,個人才華和以往知識積累+備賽=賽果這個比賽勝負的公式,這事上,傳辯略偏後者(備賽),BP略偏前者(他們也備賽的),奧瑞岡更明顯得偏後者。

揣測說,如果清華北大打BP,一定更容易贏,可能會有更好的BP氛圍(我還真沒了解過,只知道之前看大師兄鄭博貌似就是清華的)。奧瑞岡則根本活不下去,有功夫用奧瑞岡研究東西,清北其它的教育資源是假的么?(現狀下大陸的奧瑞岡體系。美帝更高大上得多,那玩意兒還真不一定)

至於傳辯,很可能對清北來說就是在一個尷里不尷尬的選擇程度上了。但基本素質積累+備賽水準這兩事,清北稍一認真,其結果明顯要麼對手搏命,要麼就看評委和辯題靠譜不靠譜了。。。

————

很早的時候奧圈有過一次內部的閑聊,一人說以奧瑞岡本身教育體系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帶動大學生學習的氛圍,從而得到推廣的效果。這是一個典型的小型高校缺乏教育資源,然後校園辯論才必然更有地位的意思。

一人說不應以小型高校發展,以名校的教育資源下的學生,才有能力運作奧瑞岡體系,然後達到推廣讓眾多非一流名校也來效仿的結果。也就是清華北大的學生不好好讀書不好好考各種試來打辯論的意思。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兩者都是扯淡的,就像herolands說的,光有情懷,喊個鳥。

要喊,發展得有資格了再喊吧。

.


把時間提前30年問這個問題,題主真是圖樣。


我就是想上個圖(雖然應該是跑題了)

貴系14年學生節節目


清華大學有位GZY院士,我剛學熱力學的時候還崇拜過他,剛搞傳熱的時候還買過他的書。然而後來看G院士與Bejan在Journal of Heat Transfer 討論版撕逼,就開始懷疑G院士是不是老糊塗了。

當然,可也能是辯論技巧對科研人員邏輯思維能力的傷害。

即使是在現代學術期刊上,都會有我國辯友低水平陳詞的存在,更不要對其他的辯論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了。

============================================================

說點相關的吧,我覺得普通大學生認為辯論隊只會說大話,眼高手低,主要是因為每場辯論會的起點太低,即,從立論開始直到自由辯論的前一部分,常常在為一些概念術語的定義以及範疇爭論不休。我幫忙組織辯論會時,曾嘗試過建議雙方賽前達成一些基本共識,以便賽場上可以真正討論一些東西。然而人家以奇怪的眼神看著我。


說句讓很多人不樂意的,我在北大這九年里,最不待見的就是辯論隊的那些人。

一個個自以為邏輯完美、表達無敵,實際上只是幼稚的表演,簡直是low逼的大集合,那些辯論隊里我就沒見過幾個數理邏輯過硬的。真到了實踐層面,我帶領北大本科生搞了這麼多年iGEM比賽,辯論隊出來的本科生演技一流,個個想當領導,實際執行力上都低得感人,除了講大道理啥都不會,講的大道理也是爛大街的口水話。

總的來說就是搞辯論隊的人往往脫離實踐、眼高手低,因此只能在較低的哲學層面上進行邏輯詭辯,在有限的閱歷中摘取素材進行自我表演。真到了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的時候,基本都會掉鏈子;目前我還沒觀察到例外。

所以北大清華辯論賽能拿第一隻是說明北大清華里這部分人在嘴炮和表演上世界一流,其他什麼都說明不了;反之亦然。


因為在皇城根下啊(手動滑稽)


北大是中國校園辯論的鼻祖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畢業後你還堅持參加辯論活動?
在學校或院的辯論隊是什麼樣的體驗?
為什麼知乎上有些答案你無力反駁,但你依然不同意這種觀點?
如何反駁這些話? ?
痛經想去看醫生,長輩說我太嬌氣,不要去,怎麼反駁?還是不要反駁?

TAG: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