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和經營貸款的區域性風險?

晏子使楚的故事裡,有一則提到,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把橘子換成企業,在審批貸款之時往往會有此感受。不同區域的貸款,往往在信貸輸出和資產結果上體現出明顯的區域性差異,這和當地的經濟狀況、風土人情、政府政令、金融環境等都有一些關係。但是,審批時總感覺缺乏一些定性或定量的標準來判斷和預測區域性的風險,導致授信決策難以把握,在總量層面出現一些系統性偏差。有沒有大大來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經驗。


謝邀。

這是一個很專業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企業在銀行的信貸管理系統里,是一個死板的被一刀切的數據。

從評級開始,行業,營收,員工人數,資產規模把企業切成了大中小微;報表表現分出了ABCD。

調查過程,盡調報告也是標準規範的模板,基本情況,主營業務,上下游關係,財務分析,前景分析等等,幾乎全都是數字化的信息。

因此,審批過程想靈活也靈活不起來。很多審批人員需要更多的企業信息時,在客戶經理和企業眼裡就變成了刁難,在國內充斥的各種人際關係的現實條件下,信審就模稜兩可地根據同類企業的規模和表現,出了一份審查的批複,在這種情況下,這份審查批複也就變成了標準、刻板的批複。

以上說的是最普遍的狀況。

然而,企業是靈活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不一,資金使用情況不同,銷售情況迥異,資產的獲利能力不同,出質資產的流動性不同,就造成了同一標準下的信貸業務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問題,出在盡調。因此,解決問題的根源也是盡調。那盡調應該調查些什麼?

題主問的是區域。

各地的經濟環境是受國家政策約束,逃不出經濟大環境的系統性風險;風俗習慣那是約定俗成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欠債還錢還是天經地義的,無非是時間的問題。

那每個具體企業的特殊性會表現在哪?

企業要經營,首先要花錢,那就是上游;其次是收錢,那就是下游;最後是管理,少花錢,多收錢,利潤最大化。

因此,同一行業內企業,他的特殊性還是從這個企業受到他主要上下游渠道的制約表現出來的。內部管理什麼的,影響不到什麼大局,除非老闆自己作死,就算影響到了,也會在花錢和收錢上表現出來。

壟斷性行業為什麼好做?因為下游沒得選,那這個企業收錢是妥妥的。就比如國家電網,上游的上網電價都是確定的,下游的各種電價也是確定的,如果國家電網要搞固定資產投資貸款,撇開他的國家及壟斷背景不談,那審批是不是還是很簡單,心裡很有底。因為他的上下游渠道很標準,不管是在東北漠河還是西邊喀什。

供應鏈融資的貸款也很好批,因為他有明確的上下游渠道,這時資金使用明確,有正規的合同發票或信用證或提單。

甚至房地產開發貸款,有一個清晰的項目,花錢的地方無非就是建材,機械,工資等,賣房子也就是按那些價格賣給那些人,需要審查的只是回籠周期,這些房子多久能賣出去而已。

如何判斷?

那就需要準確到肉的上下游渠道,他們的結算方式以及金額。

為什麼中小企業不好批,因為他們的上下游不給準確的,還有內外賬的區分,因此金額也就不準確了,所以,麻煩!

而每個區域的企業表現,一般都是大龍頭帶動小蝦米,這些小蝦米的上下游渠道再有不同也差不到哪裡去,因此給做統計分析的人一個每個區域的企業都表現很特別的感覺。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

拙見,歡迎討論,共同成長。


區域風險,的確看著很鮮明但是實際很難度量。

正如題主所言區域風險最大其實是反映在「經濟狀況、風土人情、政府政令、金融環境」這些差異性上,個人覺得區域風險主要可以通過以下衡量或者估摸如下:

1.區域主要經濟活動。最簡單的分類, 當地主要是農業,工業,還是第三產業為主。 當下工業企業受到市場大環境的影響波動很大,而農業這些幾千年來得傳統行業,雖然利潤不見得多少,但是穩定性高;而第三產業 雖不比前幾年,目前而言其實總體還是挺活躍。因此從當地主要經濟活動我們可以有個大致判斷這個區域的總體風險。總體工業為主的區域風險,應該是大於農業為主的區域。當然各個行業需要細分,其實也可以說,區域風險很大程度上也是區域內從事的經濟活動的行業風險的疊加。

2.區域當地民間借貸利率水平。這個本人深有體會,同樣縣級市的兩個鎮,民間借貸A鎮年化至少12%,高則20%以上;另一個B鎮一般也就是在10%以內,最高也就15%。我們做業務的時候,談判也是根據民間利率差別對待,屢試不爽。。幾年過去,我們回頭總結髮現民間借貸利率高的那個地方,經濟活力其實越大,投融資活躍度高,但是目前面臨的風險也更大,當地暴露的不良貸款也明顯更高。

3、民風民俗。這個真的很難定性衡量,但是作為銀行狗,我卻能感到明顯的不同。往往民風彪悍,大氣的居民,他們能容忍的風險也更大,作為銀行面臨的風險也更大。舉一個例子,答主上點提到的A鎮就是海邊的,B鎮是靠近山邊;A鎮很多居民打漁為生,真的是大風大浪見多了,風險容忍度也潛移默化的更大了。

4、等我想到了再補充


我們是通過情景分析來細化和差異化區域授信政策,例如同樣是紡織業,可能A地區和B地區的准入標準就不一樣。但具體的審批把握必然是主觀的,因為具體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無法用一個標準來全部涵蓋。

所以我們有位分管行長說,審批是一種藝術。


作為一個做著最難做的小企業的銀行狗,我來說說自己的愚見。我是做了一段時間的大公司才來做小企業的。經常有人認為能做下億元貸款,名下有億元存款的客戶經理都是銀行里的精英。其實這樣僅憑數字衡量技術含量的評判著實讓人哭笑不得。能在銀行里做信貸的一般都是有過人之處的,不論是紮實的知識儲備,還是過人的人際交往能力,或是優越的家庭條件,豐富的社會資源。這每一點在我看來都是過人之處。但是要僅僅憑做的企業貸款金額來判斷一個客戶經理工作技術含量的高低,那我覺得就是耍流氓了。調查報告的內容相差無幾,無非是宏觀的行業分析,微觀的企業股權架構,自身經營,財務,項目,再微觀的企業法人及配偶,或者大股東的介紹分析。相似的板塊,小企業的難度卻並不低於大企業。首先,大企業的管理相比較於小企業要規範,專事專人,小企業里常有的情況是會計主管是老闆的老婆,侄子,小姨子。掛個名,賬有代賬公司來做。其次,理由同一,經辦會計是不需要有什麼能力和技術的,什麼都是跟教孩子一樣,尤其是打入的第一家銀行,更是累如狗。同樣的話不知道需要講多少話。第三,理由同一,會計是不能輕易得罪的,與老闆的關係非同一般,但是做貸款,做事情都是客戶經理和會計的配合,光你自己動是很累的。。。還有,辦不完的抵押,查冊,註銷,抵押,查冊,註銷。不說了,我去房產局了。。。。。


我審批貸款的時候,只會關注企業本身,本身這個行業的發展,基本上會做個前景預判,企業主個人修為也在考慮範圍之內。


單論區域性風險,主要是擔保圈和政府意志

政府意志是正面的,擔保圈出了事,能協調銀行不抽貸共渡難關,政府意志是負面的,分分鐘讓一半企業關門停產


推薦閱讀:

股份制銀行與國有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差距有多大?
貸款公司的風控和銀行或券商的風控有什麼區別?
做 model validation 是怎樣的體驗?有哪些職業發展方向?
銀行在做風控時盡調中有哪些專業話術?
宜信的風控和銀行風控哪個強一些,為什麼?

TAG:風險控制 | 小額貸款 | 授信審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