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重男輕女思想最嚴重的往往是是奶奶,她自己不也是女人嗎?

如題,前段時間有個新聞說奶奶把親孫女踩死了。還有很多新聞、電視、自己身邊的事都是這樣。


為什麼最希望看到大一新生軍訓各種受苦的是他們的學長學姐?

人是一種很賤的生物。


因為她生的是兒子呀


現在有一部分奶奶和姥姥自己過得很好,很獨立自主,不會有這種思想。

有這種思想的其實都是她自己本身低賤了自己身份的女人,她潛意識會認為女人都低賤,還是生男的好,她們看不到出路。

自立自強的女人,首先自己不會輕賤自己,如果有了孫女根本不可能傳達出那種思想。

我婆婆曾跟我說過「女人就是生孩子的工具」,「生女孩子..哎..女人要忍」。

後來我觀察,她說這些話是有原因的,比如她對我公公的態度,就是好壞都忍,伺候著,說實話,很賤,因為要是我公公心疼她還好,但是他對她態度不怎麼好。我婆婆也有退休費,經濟上不依靠我公公也能活,而且我公公是窮人,就這樣,她還是傳統的去忍,不知道在怕什麼。

剛開始結婚她跟我傳達那些話,我全部反對,到現在,也是所有觀點我都反對,完全是兩個方向的人,她在倒退,我在進步,所以我從來不忍,有些問題我可以想開點,但是絕對不是忍,不是尊嚴掃地,也不愛伺候我老公。無論從經濟實力,從家務能力,從任何一方面我都想不出我要忍的理由,高興也會給你端出倒水,不高興也會指著鼻子罵你。

我家現在就是這樣,公婆活在古代,我倆活在現代,我倆之間沒有主僕之分,誰都有佔上風的時候。

如果現代社會有男人或者老女人想用男權那一套拴住你,真的不用理他,完全可以無視。


身份認同本身就是一個騙局。

刻意挑撥性別矛盾,製造社會分裂。

轉移人們的視線,為階級矛盾減壓。

奶奶,首先他是自己家人,是家庭中的一員,其次才是一個(廣泛定義的)女性。

家庭認同在性別認同之上。

在奶奶的觀念里,對一個家庭來說,男孩是最有利的。這種奶奶們多半是從農業社會來的。

那些思想在農業工業文明之上熏陶出來的奶奶,才不會這麼「封建」,這是生產力決定的。

如果中國今天退回農業社會的話,什麼女權什麼同工同酬,都是扯淡。

女權主義者口中受到的壓迫從來不是男性造成的。

女權一開始就是路線錯誤。

說通俗點,女權主義者就是資本家的走狗,將矛盾從階級矛盾轉移到性別矛盾。

帶節奏的。

你和她懟噴,就中了他的奸計。

堅定階級鬥爭路線和發展經濟提升生產力,才能真正提升女性權利。


這個問題不是很容易理解嗎?

強者通過對抗更強者來證明自己強。

弱者通過欺凌更弱者來證明自己強。

某種意義上在父系社會裡,女人整體相對於男人來說,就是弱者。所以為什麼會有「女人得勢後會比男人更殘暴」這種說法,因為她們比男人多了一項「排斥原有階級」的工作。

另外我認為你的標題很有問題,你相當於默認了女人重男輕女就是不對的,而男人重男輕女是正常的。這在我看來就是對女人的道德綁架。

本人認為,無論是重男輕女,重女輕男,厭女症,還是厭男症,都是十分正常的,只是你不能把這種情緒上升到傷害他人甚至是犯罪,因為犯罪就是錯的,必須要受到懲罰。


額。。。謝邀。。。

我奶奶並無任何重男輕女,相反,她在我和我親弟弟之間更疼我,這一點上我弟弟也非常失落,提到這個問題就說「只有姐姐是奶奶的心肝寶貝」

我奶奶退休第一年我出生,因為父母工作忙,幾乎都是老太太把我一手帶大。

我奶奶真的超級萌,特別寵我,我媽經常說我奶奶對我是溺愛

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奶奶抱著我哭了一夜,我嘬著手,在我奶奶懷裡,特別困想睡覺,但是老太太就是哭個不停,她覺得我就要去學校受罪不能好好在家玩耍了。。。

還記得大班的時候我被挑選進了舞蹈隊,老師讓我們練翻跟頭,我奶奶心疼我在地板上翻來翻去,我腦袋疼,連夜給我織了毛線帽子,結果老師看到以後就不讓我站中間了(戴著紅帽子太顯眼了),我奶奶進教室和老師理論,「你憑啥不讓我娃站中間,我娃跳的那麼好,她翻跟頭頭上都翻出大包了帶個帽子怎麼了」。。。結果我就被踢出舞蹈隊了。。。

上小學的時候我特別喜歡我奶奶接我放學,這樣我就可以在門口的小攤上吃零食,竹筒粽子,小米糕,油炸火腿腸,雞蛋餅,吃的油光嘴亮高興的不得了。老太太還會提醒我回家之前抹抹嘴不能讓我媽發現,我媽說那個不幹凈不讓我吃,可是哪個小孩兒不愛吃零嘴嘛。

下雨天我奶奶給我送雨披,天冷了給我織毛衣,真的無微不至,甚至我在家早起衣服都是奶奶給我穿,一直穿到高三。

生活上奶奶真的寵我 寵到無以復加,但是考試考不好奶奶也會講我的,跟我說只有讀書才有出路,才能過好日子。

高考發揮不錯,去了一所211,考上那年我奶奶68,一個暑假都在突擊教我怎麼樣疊衣服,怎麼樣用洗衣機,洗衣粉該放多少洗衣粉,我奶奶恨不得在我學校旁邊租個房子陪讀

大學期間每次回家,奶奶臨走的時候都會給我襪子里塞錢,一千起步,生怕我在外吃不飽。

上次回家,奶奶開了箱,說這些金子以後都給你,我說奶奶你還有孫子,也給他留點,我奶奶指著旮旯里的小戒指說那個給他,其他都給你。

現在我工作啦,也超級疼奶奶。

希望奶奶可以一直健健康康,比心


非常簡單。重男輕女的根源並不是思想問題,而是經濟問題。

農業時代,女人的生產力完全不及男人,除去生育能力,幾乎就是負生產力。這是根源。

另外就是結婚。

比如你有個女兒,她要出嫁了,於是你家戶口本上就會少一個人,而與此同時,另一個家庭的戶口本上會多一個人。你這時候是什麼感覺?

女人比男人更清楚女人與男人的差距,以及在這種婚嫁上的劣勢,所以,她這時候不是以一個女人的身份出現,而是以一個家庭決策者的身份出現。她不允許她的家庭也陷入這種麻煩中。

很多人往往是脫離於經濟,空談道德。我也舉個例子,我老家農村,現在是重女輕男。原因就在於,現在的結婚,已經演變成了娘家對婆家的經濟入侵,而是娘家具備很強優勢,婆家則沒有抵抗能力。這時候,大家一看,生兒子賠本,生女兒穩賺,於是大家更熱衷的就是生女兒而不是生兒子。

這種踩死孫女的老太太,不是她受到重男輕女思想毒害,而是她還很愚蠢地堅信,投資男孩子更賺,她並沒有意識到,在這個男女失去平衡的時代,投資男孩子的價值很低。

她不是道德問題,而是她的經歷使她變得頑固,阻礙了她的認知。

順便,中國有句老話,養兒防老……你們有聽說過養女防老的么?

重男輕女,並不是一種性別歧視,只是經濟上的投機行為,然後把這種投機行為包裝的高大上,形成男尊女卑的各種理論。


只有女權分子才會整天拿所謂重男輕女說事,而事實上,國外比國內更重男輕女。

是不是覺得「美國人也重男輕女」很奇怪?畢竟多數人都以為重男輕女只存在在中國的傳統社會裡。然而,蓋洛普民調機構曾經就「如果只生一個小孩,生男生女?」問題對1020個美國成年人抽樣調查,40%受訪者表示願意生男孩,28%受訪者表示願意生女孩,其餘表示沒偏好或還沒考慮這個問題。其中,49%男性表示想要兒子,只有22%男性偏好女兒。

  在美國雖不存在家庭繼嗣和姓氏傳遞效用的傳統觀念,但數據告訴我們,美國家庭也有重男輕女思想存在。

美國人為何偏愛男孩?

  1。在美國,男性往往比女性賺錢更多

  美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細化到每個家庭,均很看重家庭財政的數據。介於在美國男性賺錢的機會以及平均值都高於女性的不爭事實,為全保家庭收入的穩定,美國家庭會在潛意識裡更加偏向於生男孩。

  特別是美國18歲到29歲區間的人們,喜歡男孩比例高達54%。而這個年齡段的人們,剛好處於開始獨立生活以及尋覓工作和愛情的關鍵時刻,他們對性別上的偏好真實反映了他們的內心渴求。雖然會隨著年齡的增大,逐步消退性別差異的思想,但別忘了,這個年齡段的人才是完成造子流程的主力軍。

  2。青春期,女孩比男孩更讓父母操心

  美國人認為,生女孩比生男孩的風險大,源於青春期,一旦女孩沾染未婚先孕問題,將是非常糟糕的家庭問題。而男孩,就算在青春期偷嘗禁果,也無傷大雅。為此,美國家庭會潛移默化的達成這樣的共識:男孩在青春期較女孩,更能讓父母省心。

  3。花銷上,撫養女孩的成本高過男孩

  因為美國不存在男孩比女人更應該贍養父母義務的偏差,為此,美國已婚男女會考慮生兒生女的成本。僅僅從花銷上來說,女孩的撫養成本要高於男孩。源於,女孩比男孩愛美,為此,穿衣、化妝品等開銷,會比男孩高出很多。

  在很多重男輕女更嚴重的國家,父母對男孩的器重,是因為未來的回報率也比較高。而在美國,生男生女的回報率基本是均等的,而撫養成本上的差異,會讓些許美國家庭認為撫養男孩,更加省事、省心、省錢。儘管說美國已婚女子沒有這方面的考量,但是美國已婚男性一定會有這方面的考量。

  4。論地位,男孩更容易讓父母有面子

  雖然說在美國,子女18歲之後,就可以開始屬於自己的生活,但是,血緣關係的存在,又怎會讓美國父母對孩子的生活不聞不顧?即,全世界父母對子女的關愛是均等的,全世界父母對子女的期許也是均等的。

  有句老話叫:三十年前,看父者敬子;三十年後,看子者敬父。美國男人較女性更容易獲取事業上的成功,更容易博得讓人尊重的社會地位。當子女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作為父母,臉上肯定光彩。基於這方面的考慮,美國家庭對生男孩的期望值高於男性也就顯而易見了。

  5。看性別,美國男人更傾向男比女強

  調查結果顯示,女性對於性別上的偏好似乎並不明顯,一方面,女性的母愛在時刻提醒著她們:作為自己的孩子,不論男女,都值得自己愛護與疼愛。

  但是,美國已婚男子卻持有不通過的觀點。偏好生男孩的美國已婚男人高達49%,充分說明,在美國男人的骨子裡,依然覺得男人比女人強。雖然不能講其現象上升到性別歧視的層面去考量,至少,性別上的優勢,在很多國家都是如此體現的。


作為重男輕女的受害者,她已經被男權社會所同化了,接受這一套男尊女卑的理論了。


瀉藥

對不起 這個問題我沒法答 我奶奶重女輕男


這個問題我還真沒想過……

現在分析的話:

1.不是奶奶更重男輕女,其實是這個人很重男輕女而她剛好是奶奶。

2.姥姥可能也重男輕女但女兒(媽媽)畢竟也是她十月懷胎生下來的,終歸是有感情的,所以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弱這種思想,而奶奶生的是兒子也就是爸爸。

3.奶奶通過生下男孩獲得了一定的家庭地位因而更加重了這種思想。

重男輕女的觀念說到底還是因為性別不平等,表現在,大家還是普遍意義上認為,很多職業男性比女性更合適(確實有很多職業是這樣的)而不認為有哪些職業女性比男性更合適。

而且大家會覺得「男生就業面廣,實在不行還有力氣」之類的,女生就被認為「如果學習不好長得又不好看以後就沒出路了」這樣的。

另外怒懟一波說「女權主義才會說重男輕女」的人,社會確實因為沒有認知到女性的獨特性,而在職業上對女性進行了歧視,並因此導致了重男輕女思想的產生,這是社會確實有問題,怎麼就成了女權主義了,森氣

順便吐槽:不是國外「更重男輕女」就代表重男輕女沒有錯。


謝邀

我自己祖輩並沒有非常重男輕女,只能大致猜測與倖存者偏差和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有關,堅信認同重男輕女這種價值觀才能存活,同時也是為了否認過去所有遭受的苦難。人,畢竟還是會活在自己活得舒服些的幻想中的。


不是啊,姥姥也可以非常歧視外孫女,畢竟是「外人」嘛。


推薦你看一部劇 叫做金福南殺人事件

貫穿與裡面的一句話是島上那群老女人的:家裡沒個男人是不行的。而女主人公也是被這群女人間接逼迫開始屠殺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大概以前社會男人處於主導地位很多工作沒有男人是無法完成的 比如七八十年代應該是沒有女醫生女老師的吧 或者很少 所以男人是力量 文化的代表 而女人則是附屬品

另外一種可能是她們因為自己女人身份受到了嚴重打擊 從而給她們思想強加了男人比女人高貴的思想 所以對於下一代她們則成受害者成為迫害者


不要動不動就斯德哥爾摩吧。

在我目前的人生中,我發現,高中里的正常情況下,學霸可以無視成績優劣與學渣交往,而學渣,很難。

我曾經調戲我的班長,問她一道題,很簡單的一道題,答案是EQ,她整個人炸了,她懷疑我在侮辱她的物理成績不好。其實,我只是期望她說出eq這個音——很像 一庫 (日語,好疼),先不要吐槽一個高中生的低級趣味和葷段子。相對於她,在學習成績上,我是「勝利者」,作為正常人,我的心態自然是豁達的。而她卻很難做到,她會比我「在意」。現在我也是學渣了,也會在意周圍學霸會不會鄙視我,但有了這個經歷,我會沒那麼多心。

大學一個室友,家裡真的困難。他就會執意做到不欠人家一分錢——讓你幫忙列印東西,都要給你那幾毛錢。後來也因為錢的事鬧翻了,不過是後話了。相反,家境比較富裕的同學,會直接從我這裡拿走飲料,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我也可以直接拿他的東西喝。

我家裡應該算有點重男輕女,但我作為男生。我的體驗肯定沒有我妹妹來的深(如果我有妹妹的話),在這個問題里,我沒有做出任何努力,就「獲勝」了,我就不會對此念念不忘。而沒有做錯任何事,就「失敗」的人,應該會很痛苦吧。從來都不會有什麼「感同身受」,我沒有經歷過那種欺凌,怎麼會比她們更在意這個問題呢?

所以奶奶比爺爺更重視性別,因為性別差異給她的人生,帶來的「效果」比帶給爺爺的「效果」,多得多得多。


這個問題,答案說出來不好聽。

我小時候在外婆家長大,外婆對我很好。

我一直很感激她。

但是後來才慢慢明白,外婆其實是想要一個男孩報答,等她年紀大了,需要照顧的時候,我能報答她。

雖然我只是女兒家的孩子。

不過,我也確實會幫她的。

但是,為什麼是重男輕女呢?

因為老人覺得男人有用,女人沒用,雖然不一定是這樣,但是老人思考很盲目。

我的外婆尚且如此。

那麼,其他的奶奶,對於親孫子,重男輕女就能更容易理解了。

但是,以前的人生活太苦了,我也不想對此批判。

不過重男輕女,是不好的,因為對女孩心理陰影很大。


生男生女可以看做一個投資

農耕時代,男性可以創造的價值遠遠超過女性,自然重男輕女

現代社會,體力作用減小,平等觀念開始流行

在及其重男輕女的古代,也有「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男埋沒隨百草,生女猶得嫁比鄰」

僅僅是重男輕女,從投資的角度看,這種奶奶的做法未必是蠢

當然了,極端情況基本就是蠢了


因為被體制化了。體制內的人會習慣於用體制的信條來約束和看待一個問題。

她並不會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因為她的媽媽、婆婆從小就是這麼對待她的,她身邊的人也從小這麼給她說的。因此即使身在泥淖,她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幫凶,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反而覺得自己是在替天行道。

《紫色姐妹花》裡面沙貝娜勇於向男權挑戰的時候,她常年被家暴的婆婆Celie只對他的繼子說了一句話:

Beat Her——


我小時候也糾結過這個問題

後來我覺得

她可能覺得她能生兒子

就牛逼點吧

為啥我媽不能生


謝邀

話說為什麼會有人邀請我?我奶奶就不重男輕女啊。據說我剛出生的時候,我媽看我是個女孩還有點小失望(我媽想要個男孩),但我奶奶挺樂呵:女孩好,女孩子乾淨漂亮。長大了奶奶也很疼我。而且我身邊沒有哪家發生過奶奶重男輕女的事情。

所以……我也不是很理解題主說的「重男輕女最嚴重的往往是奶奶」。這個問題答不了。


推薦閱讀:

如何在有父權思想殘餘的社會下存活?
一個當代中國普通男性可以在社會中享受到哪些特權?
對女性的歧視是怎麼來的?
如果說男女平等的前提下,結婚禮金的存在算什麼?
有什麼關於女性主義/女權主義的文章或書籍?

TAG:女性主義 | 家庭 | 性別歧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