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童謠中為什麼是「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之前那些呢?


——————看不慣長答案的大有人在?以下精華更新————————————

開頭一句地區各有不同:

  • 一個毽踢兩踢,馬蓮開花二十一;

  • 小皮球,架腳踢,馬蓮開花二十一,

  • 小皮球,駕腳踢,馬蘭開花二十一,

  • 小皮球,下腳踢,馬蘭開花二十一,

  • 小皮球,什麼什麼踢,馬蘭開花二十一,

  • 一個踺子七八七,馬蘭開花二十一,

  • 小皮球,不落地,馬蘭開花二十一

  • 小皮球,快加油,馬蘭開花二十一

  • 小皮球,小小來,馬蓮開花二十一

  • 小皮球,圓又圓,馬蘭開花二十一

  • 小皮球,皮又皮,馬蘭開花二十一

  • 小皮球,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

  • 小皮球,香蕉梨,馬蓮開花二十一

  • 小皮球,香蕉籃,落地開花二十一

  • 小皮球,香蕉油,馬蘭開花二十一

  • 小皮球,學校里,馬蘭開花二十一

  • 小皮球,西又西,二八二九三十一

後面大致相同:

二五六 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 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五六 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五六 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

六五六 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

七五六 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

八五六 八五七,八八八九就十一;

九五六 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

————————————更多版本在後面————————————————

————————————以下為舊回答—————————————————

一個燕子七八七,

馬蘭開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

九八、九九一百一。

不同的地方不一樣的詞,沒有」一五六,一五七「。可能是碰巧吧,不知緣故。改編自歌曲《馬蘭花》(寧夏回族自治區建區50周年的主題曲)的童謠,是跳橡皮筋時唱的。

《我的呼蘭河》第十二章:猴皮筋歌謠·生活是童謠的戽斗

作者-王澤生,2010-7-19日下午,本文記事於「馬蘭花開二十一」等跳繩歌

本文素材採集於2010年7月5日,時值陳子華從遼陽來綏,並提供一些遼陽民謠。於7月19日晚動筆寫正文,忽然想到這首寒地黑土童謠,也意識到被鋼筋水泥包圍的孩子所疏遠,我眼角既濕潤也悲涼,索性寫此文,聊做與50-70後集體的回憶與共鳴吧。這裡,「馬蘭開花」既是寒地童謠,也是中華民謠。這的寒地童謠,指跳繩歌、跳皮筋歌謠等。本章採用「比較文學」的方法,對民間文學中的猴皮筋童謠,初步進行版本的歸納整合。

馬蘭開花是跳繩歌。現在,許多中年婦女小時候都會跳繩,其中有一種叫甩繩的,就是在空地上一條長繩,兩人一人抓一邊甩,其他人從兩邊跑進去跳,一個個地跑進去,幾個人一起跳,跳的同時伴有歌謠。嗯,馬蓮開花就很典型,也叫馬蘭開花,至於是花開,還是開花,我覺得「馬蘭花開」比較好,而實際流傳的是開花,呵呵,也沒誰細掰扯,跟著叫就是了。

馬蘭開花是跳皮筋的歌謠。小時候,弟弟拉繩,扎著羊角辮姐姐跳,在皮筋上輕盈跳動,弟弟不會跳只會背詞兒——頭一句就是「馬蓮開花二十一」,為什麼偏叫二十一而非其他數字呢,二十一和馬蘭開花有什麼聯繫呢?至今想來,大概是一種「純童趣」吧。孩子們的歌謠,一旦有了個開頭,就一溜煙地唱到尾,馬蘭開花就是以數字循環復唱的,反反覆復的數字沒什麼實際含義,僅是為了合轍押韻罷了。那個文化單調的年代,馬蓮開花回蕩在村街小巷,孩子們唱啊唱的,樂此不疲,童年文化是自由快樂的。

馬蘭花等跳皮筋的歌謠,與其他類別的有點區別,一是要朗朗上口且易於記憶,二要能配上跳皮筋的動作。一首童謠在不同地區也不盡相同,這是各地方言造成的,也是流傳過程中陰差陽錯而成的語體差別。比如:馬蘭開花的版本有多種,主要不同在開頭那句上。馬蘭開花的開篇句式,據筆者所能搜到的多達十幾種。由陳子華提供的遼陽版本:「一個毽踢兩踢,馬蓮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就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與遼陽版本相對比,呼蘭河版本則多以「馬蓮開花二十一」直接介入。在呼蘭河中游的綏化,習慣於叫「馬蓮開花」,而很少叫「馬蘭開花」的。

(一)「馬蘭開花」童謠,以媒介物小皮球、小汽車等起句的。猴皮筋(橡皮筋)有不同的玩法,可兩人或三人,兩人的須把皮筋的一端拴在一物體上,三人以上的則各扯一個角,拉圍成三角形,一腳再接一腳跳過去。跳的時候,可輔之以另一種媒介物(如毽子、布口袋沙包等原始的遊戲玩具),當皮球等猴皮筋結合起來,於是「馬蘭開花」也有叫「小皮球」的,小皮球只是跳法的名字而已。以「小皮球」開頭的「馬蘭童謠」(「馬蘭開花」這類童謠的簡稱),其不同類型如下:

(1)與動作的主體「腳」相關,據方言不同有「架腳踢」、「駕腳踢」、「下腳踢」、「什麼什麼踢」的不同起句:

1.小皮球,架腳踢,馬蓮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2.小皮球,駕腳踢,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3.小皮球,下腳踢,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4.小皮球,什麼什麼踢,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2)以「不落地」「快加油」等遊戲式的口號起句的:

5.小皮球,不落地,馬蘭開花二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6.小皮球,快加油,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3)字體重疊式起句,如「小」「圓」「皮」等,既表述名詞指物,也兼做形容詞指狀態;

7.小皮球,小小來,馬蓮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8.小皮球,圓又圓,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十五六,二十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十五六,三十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9.小皮球,圓又圓,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10.小皮球,皮又皮,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二五六,二五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六,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11.小皮球,皮又皮,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4)諧音類起句,如借用橡膠的諧音「香蕉」,皮球乃橡膠也,而皮球形似香蕉梨、軟似香蕉油,就多了一層形象特徵:

12.小皮球,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13.小皮球,香蕉梨,馬蘭花開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14.小皮球,香蕉梨,馬蓮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15.小皮球,香蕉籃,落地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16.小皮球,香蕉油,馬蘭開花二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80後,粵語版)

(5)以學校等處所開頭的,如:「小皮球,學校里,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一二,二三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一二,三三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在校當女生們在玩的時候,男生有時搗亂編出新版本,這也是童謠不斷創新的渠道之一,例如「小皮球,西又西,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有的校園,男生瞎鬧,竟編出「狗尾巴開花三十一」,一度局部流傳。

(6)由於時代發展,孩子的玩具發生變遷,導致80後的順口溜,乃至90後版本的出現,這類適用於幼童,以疊音象聲詞起句:

17.小汽車,滴滴滴,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18.小汽車,滴答滴,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19.小汽車,嘟嘟嘟,馬蘭開花二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二)以毽子等傳統玩具起句的:

(1)「一個毽子」後面附加數字或動作類的:

1.一個毽子七八七,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2.一個毽子七八七,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3.一個踺子七八七,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4.一個毽踢兩踢,馬蓮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遼陽版本)

5.踢毽子,十八踢,馬蓮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2)由毽子而產生的猴皮筋童謠的數字變體,這類是以單純的踢毽子的口訣為基礎,附載上連續的自然數,從一至百或幾百,如:

6.一個毽兒,踢兩半兒,打花鼓,繞花線兒,里踢外拐,八仙過海、五、六、七……九十九,一百;

7.一個毽子,兩人踢,打個花鼓繡花花,里踢外拐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九個到一百;

(3)課間數字類猴皮筋童謠,一般由是人為創作的順口溜,含有不同的數字組合,是仿踢毽子的數字格式。譬如:下課了真開心,大家一起做遊戲。你套皮筋我來跳,層層難關等我攻。一層腳踝輕鬆跨,二層腿肚上門檻,三層膝蓋蹦得歡,四層大腿要用力,五層攔腰把腿伸,六層掖下比彈性,七層脖頸越難關。一二三四五六七,你有過失我來救,團隊合作講幫助,拉手共邁新世紀。

(三)以「馬蘭」起句的,有「馬蘭開花」「馬蘭花開」(或「馬蓮開花」「馬蓮花開」)。有位70後的媽媽說:「小時候的皮筋兒歌很有當年那個時代的代表性,現在念起來真是別有一番風味呢!」

(1)以「馬蘭花」直接開頭的:

1.馬蘭開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2.馬蘭花開二十一,二十五六二十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十五六三十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3.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4.馬蘭花,馬蘭花,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2)以數字類輔助句開頭的,如:「一二三四五六七」「一五六、一五七」「你拍一,我拍一」等。這裡「你拍一,我拍一」的格式在東北流傳較廣:

5.一二三四五六七,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6.一二三四五六七,馬蘭花開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7.一五六、一五七,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

8.你拍一,我拍一,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呼蘭河版本);

(3)由「馬蘭開花」產生的變體,體制短小精悍,類似於搖籃曲(嬰幼兒歌謠),有以「一二三四五六七」起句的,如:「一二三四五六七,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你是塌鼻沒牙的小東西,小東西,小眼睛,外婆抱著去看戲,戲裡有個小妖精。」

(4)「馬蘭花」文人創作,有歌曲、詩歌等。由「馬蘭開花」童謠引發的歌曲創作,最為典型的是歌曲《外婆橋》,以「馬蘭花開」開頭,不存在連續的數字復唱,其歌詞曰:「馬蘭花開二十一,二十五六二十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十五六三十五七,我們玩著老鷹捉小雞……我的外婆橋,我的家。」

童謠能融入歌詞;反之,歌詞也能演化為童謠。例如,那首那英唱紅的《馬蘭花》,是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建區50周年的主題曲,在有些地區被用作跳繩歌,而改自此曲的童謠《馬蘭花》用於跳橡皮筋,歌曲馬蘭花原詞摘錄:「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跟你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馬蘭花開開滿天涯……馬蘭花,馬蘭花,歌謠唱在月亮下……馬蘭花,馬蘭花……請你現在就開花。」

除此,還有以馬蘭花童謠作名字的詩。如,《馬蘭開花二十一》:「馬蘭花是什麼花?從小我就不知道,課間休息,女生老這麼唱,她們唱,她們唱: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現在我三十一了,但我還是不知道啊!馬蘭花,她到底是什麼花。」

「馬蘭開花」猴皮筋歌謠,於起句「馬蘭開花二十一」之後,有不同的數字遞進式的復唱句式。如:

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一二、二三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二三、二三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馬蓮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十五六,二十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這裡,用的普遍的基礎句式為「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另外,因標點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節奏,句式也就相應變化。有一拍的句式,如「二一二」「二二三」「二五六」;也有一拍半的,如「二十五六」;還有兩拍連續的,如「二八二五六」。這樣,在起句之後,分別有兩個一拍的、兩個一拍半的、兩個兩拍的連續動作,加上「二八二九三十一」,完成起句後的第一輪復唱。當循環到末句,重音短促而拖音「壹——百——壹」。

除了流傳較廣泛的「馬蘭開花」之外,與跳繩、跳猴皮筋有關的歌謠種類還有許多,大體上可劃分為歷史類與生活類,歷史類又可分出人物類與非人物類,人物類再分出正反面人物兩類。若按歷史時期劃分,猴皮筋童謠可分為抗美援朝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文革的等等。

(一)人物類

(1)正面人物,包括:抗日等英雄、革命英雄英烈、國際主義戰士、見義勇為英雄等。英雄人物童謠,如,與解放戰爭中壯烈英勇就義的少女劉胡蘭有關的童謠,版本至少有七種:

1.一朵紅花紅又紅,劉胡蘭姐姐真光榮,毛主席題詞八個字,生得偉大,死得光榮!

2.一朵紅花紅又紅,劉胡蘭是女英雄,生是偉大死光榮,我們大家學習她。

3.劉胡蘭15歲,當年參加游擊隊,為了祖國犧牲了,毛主席,題了8個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4.劉胡蘭15歲,從小生在舊社會,長大成為了女英雄,毛主席題詞八大字 生的偉大死得光榮……

5.大蘋果,圓又圓,中國出了個劉胡蘭,劉胡蘭,十三歲,參加革命游擊隊,游擊隊,跨盒子,專打日本的老婆子。(由遼陽作家陳子華提供)

6.大蘋果,紅又紅,革命英雄劉胡蘭。劉胡蘭,十八歲,參加革命游擊隊,游擊隊,打鬼子,打得鬼子呱呱叫!

7.蘋果樹,蘋果丫,平果樹底下就是我的家,我家有個好姐姐,她的名字(叫)大紅花,大紅花紅又紅,劉胡蘭姐姐是英雄,從小是個苦孩子,長大是個女英雄,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與抗日英雄李向陽有關的童謠,版本至少有三種:

1.學習李向陽,堅決不投降,敵人來抓我,我就跳高牆,高牆不頂用,我就鑽地洞,地洞有有槍子,專打中國的小日本。

2.學習李向陽,堅決不投降,敵人來抓我,趕快跳山牆,山牆沒有用,趕快鑽地洞,地洞有炸子,炸死小日本!(由遼陽作家陳子華提供)

3.學習——李向陽,堅決——不投降,敵人來抓我,我就跳山牆;山牆比我高,我就鑽地洞;地洞有炸子,炸死「美國鬼、鬼-鬼-鬼」嘿嘿

與董存瑞、白求恩、向秀麗有關的童謠:

1.董存瑞,十八歲,參加革命游擊隊! 炸碉堡,犧牲了,他的任務完成了!(遼陽,陳子華提供)

2.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的人,來到中國當醫生,為人民服務犧牲了,你說光榮不光榮。

3.一枝花,兩枝花,秀麗姐姐頂呱呱,紅火綠火都不怕,光榮犧牲為國家。(歌頌救人英雄向秀麗,當年唱得周街都知道)

有教育意義的,讚揚集體英雄形象的童謠有「好八連」。1947年8月6日,山東萊陽城西水頭溝小園村,新入伍的幾十個膠東農民子弟,又華東軍區特務團編為該團的四大隊輜重連,不久改為華東軍區警衛旅特務團一營一連。1949年6月進駐上海南京路執勤,一連被編為三營八連。1963年八一建軍節那天,毛澤東揮毫賦詩《八連頌》:好八連,天下傳。為什麼?意志堅。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沾……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人敵!毛澤東一生只作詩讚頌過一個連隊,那就是「南京路上好八連」。其童謠版本有(借用民間熟語,生動形象):

1.南京路上好八連,一雙襪子穿3年,新3年,舊3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2.南京路上好八連,一條褲子穿九年,前三年,後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2)反面人物,包括:反動地主、國內反動派、帝國主義的幫凶走狗等。這類童謠尖銳犀利,極具諷刺效果。如:

1.周扒皮,會偷雞,半夜裡起來學公雞,我們正在做遊戲,一把抓住周扒皮。(遼陽,陳子華提供)

2.周扒皮,愛偷雞,半夜三更來偷雞,我們正在做遊戲,一腳踩死了周扒皮,打倒周扒皮。

3.周扒皮,愛吃雞,半夜三更來偷雞,我們正在做遊戲,一把抓住了周扒皮,問他為什麼來偷雞,他說他老婆愛吃雞,愛~吃~雞!

4.周扒皮,皮扒周,周扒皮的老婆在杭州,杭州大解放,周扒皮的老婆吃(賣)冰棒,冰棒化成水,周扒皮的老婆變成鬼

5.周扒皮,沒臉皮,半夜三更來偷雞……

再如,抗美援朝時期的童謠,批判美帝國主義的幫凶「李承晚政府」的,有:「李承晚,不要臉,買塊胰子買塊鹼,先洗屁股後洗臉。」(註:這是一段更早的跳皮筋歌謠,是抗美援朝時的。李承晚,1950年時南朝鮮總統)

(二)生活類童謠。這類猴皮筋歌謠種類豐富龐雜,其中一些歌謠產生於文革時期被典型的政治化了,既帶有文革標語口號印記,同時兼有鮮明強烈的情感傾向(如:讚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表達美好意願的,叫文革童謠。如:

1.小皮球我會跳,國家大事我知道,抓革命,促生產,搞好農業豐收戰,搞好農業豐收戰。

2.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地位高,反動派被打倒,帝國主義夾著尾巴逃跑了。

3.我的哥哥去參軍,哥哥的部隊在北京,首都北京天安門,華主席接見紅衛兵。

4.橡皮筋,腳上繞,繞在腳上跳呀跳。像飛雁,似小鳥,先跳低來後跳高。跳過山,跳過海,跳過祖國台灣島。見親人,小同胞,同跳皮筋同歡笑。

除了反應大的社會生活的,最具生活情趣的童謠,要屬平凡生活中的那些「細節童謠」了,以一草一木、一個場景、一個鏡頭、一種動物等微觀世界的生活「細節」,所創造的童謠,叫「細節性童謠」。如著名的童謠《小小子》就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小小子兒,坐門墩兒,哭著喊著要媳婦兒;要媳婦兒,做什麼?點燈,說話;吹燈,作伴;明兒個起來梳小辮兒!」另一版本是:「小小子,坐門墩;哭啼啼,要媳婦;要媳婦,做什麼?點燈,說話兒;關燈,親嘴兒。」

「細節童謠」相當適於跳橡皮筋用了,活靈活現,有童趣。其中,題材對象最多的是動物類的,如:小老鼠、小熊貓、大公雞、小青蛙、鴨子、小豬等等,皆可作為此類童謠的切入點,無形地用了擬人、比喻的手法。如,與「小老鼠」相關的三個版本:

1.小老鼠,爬燈台,偷油吃,下不來,抱貓來,吱呦,跑了了。

2.小耗子,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吱呦吱呦,叫奶奶。(遼陽,陳子華提供)

3.小老鼠,爬燈台,偷油吃,下不來,喵的一聲貓來了,嘰里咕嚕滾下來

與小熊貓相關的兩個版本:

1.小熊貓, 上學校老師講課它睡覺,左耳朵聽,右耳朵冒,你說可笑不可笑。

2.小熊貓,上學校,老師講課他睡覺,你說可笑不可笑。(遼陽,陳子華提供)

與大公雞相關的兩種童謠:

1.大公雞,去趕集,買了辣椒當丫梨,咬一口,嘻辣地,再也不買帶把嘀。

2.公雞公雞真美麗,大紅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黃腳,要比漂亮我第一。

與青蛙、鴨子、小豬有關的童謠各一則:

1.我是一隻小青蛙,張開嘴巴叫呱呱。請你不要嫌我吵,田裡害蟲歸我抓。

2.鴨子咪咪叫,老牛蹦又跳。大馬吃白菜,熊貓跑步快。白兔圓耳朵,老虎叫呱呱。老鼠比豬胖,公雞會下蛋。

3.小豬豬,胖忽忽,吃飽了飯,睡忽忽,媽媽叫它起,不不不,咚咚叉。

「細節童謠」有的以生活象聲詞開篇鋪陳,特別有一語點睛的作用,如:

1.小河流水嘩啦啦,我和姐姐采棉花……(用「嘩啦啦」襯托流水)

2.綠樹葉嘩啦啦,小紅的媽媽不在家,姐姐說,別害怕,狼來狗來打死他,打~死~他!(「嘩啦啦」襯托環境-狼來了)

3.逗逗逗,跟姐走,跟姐走,買糖球……(「逗逗逗」起句,詼諧)

4.高梁高,高梁高,高粱底下賣蘋果,蘋果甜,三毛錢,蘋果不甜不要錢。(「高梁高」形容在路口賣水果的人在乘涼)

今天,當我們回顧上世紀的順口溜,一則則的都好熟悉,即便是八九十年代孩子的順口溜,也是同樣感到那時候與六七十年代一樣,物質生活真的好清貧。比如,這則順口溜:「三歲的小孩穿花鞋,扭扭歪歪去上學,老師說他年紀小,背著書包往家跑,跑,跑,跑不了,了,了,了不起;起,起,起不來;來,來,來上學,學,學,學文化,化,畫,畫圖畫;圖,圖,圖書館;館,管,管不著;著,著,著火了;火,火,火車頭;頭,頭,大饅頭;你吃了;我饞了,這個故事講完了。」其中苦澀的滋味,是那個清貧的年月的影子。一代人,一代故事,一代童謠。另外一首著名的童謠,採用數字「一」到「七」,真切地描述了計劃經濟時代的物價狀況,該童謠曾為某電視紀錄片所引用,此童謠現附錄於下:

  今天是星期一,上街買毛衣,毛衣的價格是一塊一毛一;

  今天是星期二,上街買糖塊兒,糖塊兒的是二塊二毛二;

  今天是星期三,上街買襯衫,襯衫的價格是三塊三毛三;

  今天是星期四,上街買柿子,柿子的價格是四塊四毛四;

  今天是星期五,上街買紅薯,紅薯的價格是五塊五毛五;

  今天是星期六,上街買石榴,石榴的價格是六塊六毛六;

  今天是星期七,上街買公雞,公雞的價格是七塊七毛七。

流年似水,那些遙遠的童謠文化,從呼蘭河流域到寒地黑土的大東北,再到全國,出現同一則童謠若干版本的情況不足為怪,這些版本差別細微之處僅僅只在於一字一句。曾記得大學時期,每天很晚了,同宿舍的幾個弟兄還在聊天叫「卧談會」,一個說這的童謠,一個說那的民歌,好不熱鬧。從小時候鄉間孩子們「罵仗」用的順口溜,到「卧談會」神聊他們家鄉的特產民謠,再到今天網上的網友們張貼的童謠,都始終貫穿著猴皮筋歌謠的影子。生活,只有底層孩子們的生活,才是猴皮筋童謠生生不息的土壤。生活是童謠的「戽斗」。

註解:戽斗,《戽蝦戽蛟蚤》:「戽蝦戽蛟蚤,三升二米斗。大尾掠來科,西尾放伊走。走到開元口,遇著一隻胡獅狗。胡獅狗,憨憨吠,掠賊兮撞仔勿會吐氣。(註:蛟蚤:此處不是指跳蚤,而是指一種很小的能跳的水生動物,池塘小溪才有。科-指用水和醬油等調料熬熟、撞-打、勿會-不會、吐氣-喘氣)」戽斗,指吸水灌田的舊時農具,形狀像斗,兩邊有繩,由兩人拉繩牽斗取水。戽,用戽斗汲水,用龍骨車汲水。

引用鏈接:

馬蘭花-那英_在線視頻觀看

跳皮筋-小蓓蕾組合,跳皮筋在線試聽,MP3免費下載,跳皮筋歌詞下載

《我的呼蘭河》十二章:猴皮筋歌謠·生活是童謠的戽斗


我一個數學盲,為何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建國以來最大的數學謎題。。。

求答案!!!

-----------------------------

以下是猜測,當時不是流行跳繩和跳房子嗎?當時怎麼跳我也不記得了。只 依稀能想起來好像有一個套路,是不是這些數字一個是代表次數,還一個意思是跳的方位?


二的八次方是二百五十六,縮寫為二八二五六


現有的回答也沒解決題主的問題啊........個人覺得,純粹是為了押韻吧...........不要相信歌詞,他們為了押韻什麼都幹得出來!


一五六 一五七 馬蘭開花二十一 什麼意思?

一句童謠蘊含著中國驚天動地的一件大事,捍衛著祖國幾十年來的健康發展,不再受列強的侵略與欺辱。馬蘭為總裝第21核實驗基地,與二十一條有關。開花指原子彈爆炸,當時舉國同慶,但為教育下一代,為愛國主義教育,又為保密需要,創編了這首童謠,後面內容是為了押韻,主題就這一句,馬蘭開花二十一,中國原子彈在馬蘭第21核實驗基地爆炸成功。長知識吧!

——百度知道by子成子悅


數學要從娃娃抓起。


推薦閱讀:

TAG:冷知識 | 童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