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第一個人是如何同時學會中文和英文的?

就是想一個人如何聽懂非本語言的話並且溝通交流的


我忘了具體是看的哪本書了,簡略地說一下吧。第一次回答這麼有水平的問題,如有錯誤等待大神們回答。中英之間由於接觸時間較遲以及清朝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英漢的互譯還是比較遲的。據說是在清朝初期,由於只開放廣州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因此會英語的中國人極少,同時也多集中於廣州,並且大部分為在廣州做苦力的民工。即使是這樣,民工所掌握的英語多局限於基本的打招呼、交流之類的日常用語,無法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政府倒是有極小一部分人通曉,不過對此都不太重視,原因你懂得。

後來有一個英國傳教士叫Robert Morrison,在廣州生活深感交流上的困難,決心編寫一部英漢詞典給英國人對華通商使用,於是在廣州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採集,同時翻譯標準參考了很多拉丁語、葡萄牙語、荷蘭語等資料,因為後面這幾種語言相對於中國人而言比英語要熟悉不少,就像之前網上說的有個學者花了幾十年時間編纂了阿富汗某少數民族的漢語雙語詞典,很多釋義還是參考的俄語詞典。也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第一部英漢詞典也就這麼問世了。當然這也方便了後來英國訪華使團,不過也是由於英漢之間翻譯的問題,導致了後來清朝末年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里有不少被宰的地方。原諒我才疏學淺,看的書太久了,沒有太深的印象,只能回答個大概了。Robert Morrison詳細介紹請見: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Morrison_(missionary)

關於兩種語言最初是怎麼翻譯過來的,尤其是很多語法問題以及沒有具體的現實事物相對應的詞具體是怎麼翻譯過來的,我也很好奇。之前知乎上有個類似的問題,有答主是這麼回答的。語言A,B,C,其中使用者三種語言的人在地域上分布是A與B相鄰,B與C相鄰,那麼AB之間一定有交集,BC之間一定有交集,通過與B的交集實現AC兩種語言之間的互譯。


難道不是跟傳教士之類的有關么?


推薦閱讀:

中英文思維的差別?
quite a little 為什麼是很多的意思?
如何將四級一次考到660分以上,六級考到630分以上?
自學音標,應當賴世雄和謝孟媛哪個為準?
「Does anyone can do this?」這句話正確與否?

TAG:語言 | 英語 | 語言文化 | 英語學習 | 語言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