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拿了國際大獎的《暴雪將至》上映後的熱度和票房遠不如《戰狼2》?


如果商業片不能在票房上取勝,那商業片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

不過總有睿智之人能從這裡面看出什麼意義來,鋼鐵俠美國隊長票房大賣他沒意見,戰狼票房大賣他就特別不爽。


這個問題又一次顯露了,知乎的電影話題,現在除了帶節奏和軟文,水準能低到什麼程度。

這根本就不用寫長篇大論的。

得了銀熊獎的盲井,即使當年獲准公映,票房能有多少?

三大和其它12個A類電影節,儘管這些年來資本氣息越來越重,但也沒至於商業片橫行拿獎。

類型片的定位在這裡,宣發、排片的成本在這裡,又沒有什麼流量明星,你還想要多高?

2013年,一代宗師幾乎破了王家衛的票房紀錄,然而也就2.88億,連同年的富春山居圖都沒幹過。

2014年,全球票房第一的,是當年口碑崩盤的變形金剛四。

每年全球票房把著前排的不是各類好的或爛的商業片?這也能成問題???還好意思問出來???

我國電影因為審查主導的制度和失敗的、不作為的管理政策,存在著類型片、藝術片排片不合理,缺乏切實的扶持和鼓勵,以及確實不像北美地區,類型片、藝術片鼓勵院線排放,並且培養出一批穩定的觀影群眾。

但把這類電影票房低扯到什麼素質,究竟是對電影多麼一無所知???


看見那些說什麼痛心呀,國民素質之類的答案就想笑。

麻煩您去看看相同成本、相同類型豆瓣7.2分的片在高素質國家的票房好不好,整天閉著眼睛吼些我從小看到大的毫無變化的套話,你不覺得煩,我都覺得辣眼睛。

然後我們再看看它的宣發,除了影帝帶了波熱度,在影迷圈子小範圍傳播了下還有其他的嗎?上映後有跟進嗎?基本沒有,就是例行公事放了個特輯。

最讓我不解的是,作為一個能把一部電影的成敗上升到國民素質的文青竟然不上豆瓣的么?

讓我們來看看高素質國家同類型電影的成績:

金棕櫚獎提名:《無理之人》 $4,030,360

金麒麟獎提名:《紙之月》 8.30億日元,大概4800萬人民幣

金棕櫚獎提名:《好時光》$2,026,499


算了,不找了,大概就這麼個意思,說白了,這種類型的電影就這個市場。你一個一沒票房巨星,二沒給力宣發,三又不願意為市場妥協加入一些諸如動作一類的商業片元素,四又沒有爆點的電影,你想要多少票房?要不是東京影帝的加持,可能這2000萬都沒。


因為很多人跟我一樣,看電影只圖個樂子,什麼人生意義,人生哲理,人生理想,從電影中學到什麼,我根本不在乎,也根本不想,我只想在忙碌的工作了五天後,看電影輕鬆一下,比如,看個喜劇,看個熱血動作片什麼的,什麼文藝片燒腦大作,我根本不想看,因為,我已經夠累了,只想輕鬆一下

在知乎看到很多大V能從電影看出這個,看出那個,一個電影寫的長篇大論,人家就是干這個,跟我們看電影的目的不一樣


他和《戰狼》比,就如同《我的團長我的團》和《亮劍》。


來來來,老黃牛還是用定位理論分析一波,以饗觀眾啦。

首先宏觀上來講,兩部電影的屬性定位完全不一樣:

《戰狼二》定位大眾化的純商業電影,一切奔著票房去的,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更加大眾化,因此受眾更廣泛。而《暴雪將至》的定位並不大眾化,而是類似於一種非完全商業化的硬核電影,這裡的兩種概念與遊戲市場相通:LOL和DOTA2,一個純商業,一個硬核。(吃鯨,感覺要被撕...)《暴雪將至》從題材內容到表現手法,都有意過濾掉了許多觀眾,因此受眾面相對狹小。兩部電影最終的票房表現也會是製片方求仁得仁。

其次,屬性定位差異決定二者的營銷定位不同:

《戰狼二》營銷的核心亮點在於無意之中運用了定位理論,並且嚴格的遵循了「好的定位不在於產品賣點,而在於消費者內心需求」這一定位原則。簡單舉例解釋一下這個原則:假設王老吉定位成「採用XX藥材XX手法精製而成的涼茶」(從產品賣點中找定位),而不是現在的「怕上火就喝的涼茶飲料」(從消費者「愛吃火鍋但是怕上火、又不想喝乏味的涼茶」的內心需求尋找定位),那麼這個品牌一定沒有現在的統治力,因為它將不可能這麼絕對的在消費者的心智中佔據一片空白並且成為這個心智階梯的領導品牌,再也難以撼動。

回到戰狼2「在消費者內心需求中找尋定位」做法。

在影視消費者的內心,存在著各式各樣的需求。人們買票看電影,其實也就是一個尋求內心需求被滿足的過程。尋求刺激,看恐怖片、科幻片;尋求浪漫,看愛情片、青春片;尋求快感,看限制級動作片(手動滑稽)。這樣多面立體的內心需求,將電影受眾群體動態的分割為許多小扇形。這也決定了任何一種題材的單部電影的受眾面都是一個扇形的,也就是有局限性,當內心需求得到滿足的觀眾為這部電影瘋狂打call的同時,絕對會有一部分人選擇嘲諷,一部分人選擇無視,而且這兩個部分的佔比可以說同樣龐大。

戰狼2牛逼在哪裡呢?在於別的電影都在找扇形,TMD卻找出了一個圓。

也就是說它找到的這個消費者內心求跟以往任何需求都不同,其覆蓋面跨越了年齡、性別、民族、職業……這是一個根據當代社會現象、當代公眾心態找出來的內心需求:「民族自尊的迫切回歸」

中華民族的自尊大概從清末開始丟失,從甲午中日戰爭尾聲少荃先生的最後一艘北洋軍艦被擊沉開始。爾後慰廷同志小站練兵、卓如同志與恩師分道揚鑣、逸仙同志化身裁縫、適之先生力推白話文,整個民國的全盤西化算是民族自尊的谷底。

潤之先生的幾場大動作雖然問題很大,但卻在一定程度上為這個民族守住了最後一口底氣。爾後總設計師出場,三十年風起雲湧,東方巨龍開始恢復元氣。按說民族自尊也該同時復甦,但一個世紀以來的全盤西化加上十年文化斷層,導致50、60後成為了不知從何處來、不知到何處去、前無燈塔、後無根基的兩代人。

但財富也正掌握在他們手中,走出國門,被貌似積澱深厚的英吉利、法蘭西、美利堅用文化利器斃的滿地找牙。一時之間,中國人、中國製造背上了「沒道德、沒品質」兩個巨黑定位。民族自尊也就是在這個期間急轉直下,甚至最瞧不起中國人、中國貨的不是洋大人,而是中國人。當是時也,某浪之上,一批公共知識分子為此痛心疾首,但畢竟良藥苦口,這也讓好事宵小有機可乘,為了點噱頭瞎逼帶節奏,致使逢中必噴成為風尚。這一風尚歷時數年,與中國互聯網、社交媒體大爆炸同期演進。互聯網上一度形成沒有人敢為中國人、中國貨說一句好話的奇異局面。

直到今天,中國路橋建設舉世無雙、高鐵電動汽車頻頻出口、順豐京東實現當日可達、漢語熱遍全球、東風快遞粗壯硬黑、瓦良格號下水、亞丁灣巡航、利比亞完美撒嬌……中華民族的自尊心在不斷回暖,民眾迫切需要表達「厲害了我的國、我是中國人我自豪」這樣的情緒。但互聯網上「逢中必噴」的局面卻還在持續。所謂物極必反,持相反觀點和客觀主見的民眾情緒在此期間不斷積壓,只等一個闕口,便是天雷勾地火(好像哪裡不對)、天崩地裂、一發不可收拾。

電光火石之際,吳京帶著戰狼2穩穩的跨立在了民眾內心需求帶來的電影紅利風口上,閃閃發光!戰狼2作為一部電影不太可能提出他的定位,但其實所有人都懂,這部電影的定位是「一部證明身為中國人應當驕傲、生在中華民族應當自豪的電影」。

戰狼2的票房大爆炸,其實是「民族自尊回歸訴求的大爆炸」、更是依據定位理論「在消費者內心需求中找到定位後的營銷效果大爆炸」!至於吳京在中國護照背面加上這句熱血沸騰話,也可以看做是以事件營銷的方式對電影定位進行的二次夯實。處處四兩撥千斤、處處水到渠成。

有人可能要問了,同樣打的是「民族自尊回歸」這張牌,為什麼《戰狼2》這麼成功,而李晨的《空天獵》失敗了?這裡還是得參照定位理論「同一個心智階梯上,領導品牌的地位難以撼動」,換言之,敢於正面挑戰領導品牌地位的品牌,只能頭破血流。在「民族自尊回歸電影」這一心智空白上,《戰狼2》已經穩穩佔據領導品牌位置,不關你是《空天獵》還是其他同題材電影,都不可能再獲得這樣的成功了,最好的結果也就是稍遜風騷。(假如我是吳京,我就不會拍戰狼3了嘻嘻)而《空天獵》的失敗,不僅在於它試圖挑戰《戰狼2》的領導品牌地位,它甚至激怒了民族自尊情緒高漲的民眾。為什麼?我想機智如知乎er們,就不用我多費唇舌了吧。曹老師說得好: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差不多也就是這麼個理兒。

喝口熱翔,回到《暴雪將至》。

事先聲明,老黃牛十多年段粉,從死老A袁朗到死啦死啦,從西風烈到烈日灼心,從廖凡他舅舅到大口扒面的黑娃,老黃牛可以說是看著老段從大器晚成到一鳴驚人。《暴雪將至》還沒看過,但是聽聞老段東京封帝,喜不自勝。怎麼說呢,從片名和片花,再加上是老段的獲獎作品,這部電影已經在老黃牛心裡佔據了分量不輕的「硬核電影」定位。所謂「硬核電影」,說白了就是從劇情安排、演員演技、拍攝手法上都比較考究,需要從頭到尾專註、感受,否則肯定難解其味的電影。

老黃牛判斷一部電影是否硬核,基本上是從它的演員和導演開始的。

像老段、張譯、鞏俐、余男、葛大爺、陳道明、姜文、王家衛、王全安這些演員、導演,這麼多年來,他們一出手,十有八九都是硬核作品。因為這些主創已將在我的心智中佔據了一個「硬核影視作品創作者」的定位,所以像《暴雪將至》這部電影一出來,我還沒看,我就已經打算去看了。因為這是我愛的硬核電影。相信很多硬核電影看家,跟老黃牛的心思差不多,奔著演員就去了。其實段奕宏就是《暴雪將至》的定位。

硬核電影跟按照其他心理需求分類的電影(恐怖片、青春片、動作片)沒有區別,有人愛就有人不愛,而且可以肯定無感的人比例很大。門檻越高,觀眾越少,這是不可逆的定律。不信的參見DOTA2和LOL玩家比,再參見LOL和農藥玩家比,再參見黃金時代和任何一步腦殘商業片的票房比。定位決定《暴雪將至》的票房、知名度不會太高,跟《戰狼2》更加沒有任何可比性。這是定位決定,不是電影水準決定,所以段粉也沒必要忿忿,小眾有時候真不是什麼劣勢、壞事。

應該說《戰狼二》的營銷策略為國內商業電影的營銷開闢了一條新途徑,那就是不僅可以從公眾喜好需求中找尋電影題材,還可以從公眾情緒需求中找尋電影題材。因為公眾喜好一定是劃分為大大小小的扇形的,而公眾情緒,只要你找對了,很可能就是個圓形的。在這裡也建議想要賺錢的導演、製片人,在開機之前先想想消費者的內心需求,想想電影本身的定位,這樣肯能比「共工怒觸不周山」式的悶頭苦幹要合理得多。

以上。圖片源自網路,侵刪。


照例LOW逼硬廣一波:

深圳激點廣告GAD(蓋的),坐落於深圳坂田華為隔壁,長年累月吸收IT大佬們的日精月華,導致腦洞出奇的大。

GAD以創意立戶、洞察立身、定位立命,願隨時與對品牌定位有疑惑的大佬和同行們相互交流、切磋、取精(精華精粹的精)。

公司官網:www.ourgad.com,歡迎檢閱

公司微博:深圳GAD,隨時更新,隨手定位。


這個問題可以簡單的從兩方面說:

一個是心理預期、一個是觀影的門檻(時代背景、G點方向)。營銷事件不在該回答中說明

先說下《暴雪將至》的影片信息

東京電影節上映時間:2017年10月29日;內地上映時間:2017年11月17日

現在的累計票房:2702萬;豆瓣評分:7.2

段奕宏憑藉《暴雪將至》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這也是段奕宏第三次獲得影帝,其演技深得業界的認可。

接下來正式進入問題(以下觀點純為個人解讀)「為什麼《暴雪將至》的票房如此慘淡?」

一、心理預期

我知道這部片子即將上映是看到了段奕宏獲得影帝後。個人特別喜歡段奕宏,從電視劇的袁朗、龍文章,到電影的《烈日灼心》《白鹿原》《記憶大師》。

對於《暴雪將至》這部電影,很多觀眾可能像我一樣是以「犯罪懸疑片」的定位外加欣賞影帝級的演技去觀影的,這就是我最初的心理預期。

可是在100多分鐘的觀影過程中,並沒有看到心中對犯罪懸疑片中某些關鍵因素的期待。如:高超無破綻的犯罪手法、意想不到的作案工具。邏輯縝密的破案過程,案情的推理拆解,出乎意料的結局。警匪之間的你來我往的鬥智斗勇彼此試探,伴隨著動機轉變而出現的劇情反轉。

沒有滿足到這些觀眾的心裡預期,沒有觸碰到觀眾的G點,就很難有一個好的口碑傳播。外加影院的拍片等原因,會多方面影響到票房。

並且對於懸疑劇情來說,這並不是一部邏輯嚴謹的電影。像段奕宏與兇手的追逐戲後,通過最後的結尾我們會知道,兇手被卡車撞死了。這是一個出了人命的車禍事件,而前邊交代段奕宏是一個破案嗅覺靈敏,哪裡有案情就往哪裡跑的人。

他不可能沒有聽說這裡出了一場車禍,而且是一個與他進行追逐兇手時間線有高度重疊的車禍,但是他居然沒有去這個現場。這是其中的一個破綻,而電影劇情中段奕宏殺人、江一燕自殺幾乎都是基於這硬設定,才發生的事情。還有像段奕宏的刑偵筆記沒有隨身帶著也算是個破綻吧。

所以對於想要看一部優質「懸疑片」的影迷來說,這部電影不會給他們以滿足。

二、觀影門檻

儘管這是一部好片子,但是一個有一定門檻的好片子。接下來就說說門檻。

這部片子的好除了媒體口耳相傳的段奕宏影帝級表演,還有關於時代的大背景90年代的下崗潮。像貫穿全片的大雨,其實一方面就隱喻了子啊下崗潮大背景下人們內心的惶恐與陰鬱不安。而在陰暗潮濕模糊的地方往往會滋生出壓縮式的密度極高的恐懼不安,從而引發犯罪等級段的行為手段。

下崗潮的帶來的恐慌和壓抑就是一個時代性的門檻。

大多數觀眾走進電影院的初衷是放鬆或者找到一個情緒宣洩的出口。所以對導演在鏡頭語言的使用、大空間結構設計的美感、鋼筋水泥火星等構圖攝影上的追求,這些方面會有一定程度的弱化,而為了感受鏡頭語言而二刷的觀眾也只是小眾,這就是另一個觀影門檻。

以上是對該問題的簡要解答,《暴雪將至》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商業大片,但他確實是一部不錯的片子,尤其是作為董越導演的處女作。

最後那場段奕宏回廠和拉狗老人的相遇戲也許有自己的深意。一個勞模並沒有被任何人記住,所有人不過是經濟騰飛的犧牲品,而勞模就是對民眾的洗腦而已,你就是這幾條狗。


不奇怪。先看看宣傳,你周圍有多少人知道這個電影,我喜歡懸疑片我都不知道,還是上映前一天才知道。再看受眾群,這類型一貫不是大眾化電影。還有電影情節話題討論,5個人里會有3個人來討論嗎。沒討論哪來熱度哪來火爆。不過我還是喜歡看這種不是那麼「火爆」的電影。


捫心自問,你去電影院,戰狼2和暴雪將至放一起,你會看哪一個


在國產商業電影里,戰狼二的成功目前看來是一個特例,就關注度來說,其他電影不論是商業片還是藝術片,短期內達到一個戰狼二的成功是有些困難的。

暴雪將至只是因為獲獎有助於宣發才獲得了額外關注,不然其實還是會被粗暴地市場營銷劃分為犯罪類型電影,但很明顯電影講的不是犯罪的事。

不明確目標受眾的宣發加上觀影未達到預期的觀眾口碑下滑,票房不足預期也是很正常的……因為它本身並不是面向普通受眾的…

至於關注度,指望預期看犯罪片的普通觀眾能從暴雪將至中受啟發地去關注當年的國企改制,社會變遷陣痛?

觀眾沒給差評算對得起你了……

所以說中國電影崛起的路,任重而道遠。


沒有看過,不知道啊。


為什麼要和戰狼2比


我還沒看《暴雪將至》……

以我個人經歷來說的話《戰狼》是我暑假和朋友溜達著玩的時候瞎看的,那會兒主要為了看kiki。

《暴雪將至》的話,你根本不知道我們這裡有多冷我的媽,太他媽冷了,風賊拉大,頭皮都快被吹下來了,根本不想出門看電影啊。


謝邀,請題主先科普一下暴雪將至這部電影吧

我只看過戰狼


瀉藥

很簡單啊,戰狼2是屬於那種好萊塢式商業片,通篇主角突突突的,觀眾只需要看爽就好(勿噴,沒別的意思,我挺喜歡戰狼2的),而暴雪將至是那種需要觀眾帶著腦子看的,有一定深度,需要耐心,當然熱度不如戰狼2(我是老段死忠粉,最愛他的死啦死啦)


能拿獎不代表就有好票房


不謝邀,戰狼就是個為了票房而迎合大眾的電影,票房高很意外么


沒看過暴雪將至 但就國內其他懸疑電影來看 只看劇情的話不敢去看

何況戰狼二是暑期檔 愛國宣傳片 動作片


麻煩你問點有因果關係的問題好不好?所有亞洲國家獲得戛納,柏林,威尼斯三大國際電影節的所有影片票房也不一定有戰狼2高吧!這個有毛關係啊!


本身電影是要區分開不同的觀影人群的,有些是為觀眾而拍的電影,而有些你也可以說是為了作品本身而去拍攝。


推薦閱讀:

什麼是小粉紅?什麼又是公知?
你認為戰狼2的最終票房是多少?
如何看待戰狼2吳京被人逼捐?
假如吳京拍攝《戰狼》3,你希望那些人加入?
如果沒有國產保護月,戰狼2還能有這麼高的票房嗎?

TAG:段奕宏 | 戰狼2電影 | 暴雪將至電影 |